1、6、研究进程计划及时间安排,经费概算;五、工程硕士完成“开题报告”后,交给导师审阅通过后,确定开题报告会议的时间和邀请的专家名单。开题报告会议可以由导师主持,可设一秘书记录、整理会议材料。与会专家和其他参加人员可以提问、质询。报告会议后,工程硕士本人和其他与会人员退场,与会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评议。导师介绍工程硕士“文献综述”撰写情况,与会专家对选题进行评议、讨论,秘书汇总与会专家的评议和意见。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开题情况评分,按“合格”本和“不合格”评分。最后,填写专家意见和评分,与会专家要签名。六、开题报告评为“不合格”者,可在一个月内再作一次。第二次仍为“不合格”者取消做论文的资格,按结
2、业处理。篇二一、选题缘由1、学校学生现状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G左右。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
3、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3、创品牌,出特色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二、课题界定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
4、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三、研究意义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
5、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
6、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四、研究目标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
7、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五、研究内容1.调查研究: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2.基础研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3.主题研究:“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4.应用与推广研究: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六、研究方法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文献法: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
8、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调查法: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个案法: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行动研究法:“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经验总结法: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七、研究步骤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第一阶段
9、(基础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2月)(1)课题研究准备。选定研究课题。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查阅文献资料。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召开课题会议。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申报课题立项。做好撰写准备。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2)现状调查研究。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
10、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本阶段研究成果: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XX年1月XX年4月)(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
11、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阶段研究成果:(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习惯”等;(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XX年5月XX年10月)(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
12、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XX年11月XX年5月)(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八、预期成果(一)理论性成果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二)研究性成果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2.课题研
13、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三)实际效果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2.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1、课题组顾问(指导)刘中义常
14、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2、课题领导小组组长: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副组长: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成员: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3、课题研究小组李德斌敬太浩王芳主研人员: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参研人员: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
15、祥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课题研究工作学
16、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XX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篇三一、选题依据1、研究的目的意义目的:现代排球正朝着速度快、技术娴熟、战术多变、对抗激烈的方向发展。一个排球队
17、要想达到或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话,必须拥有优秀的二传队员。由此可见,二传队员的作用在整个排球队伍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意义:对后备二传队员的选材以及培养又是一个艰难而漫长的任务。一个成熟的排球二传队员,必须经过数年的磨练,在技术上、生理上、心理上都要得到质的提升,才能带领全队取得更好的成绩。2、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从中国排球的发展历程来看,二传手的重要性也是有目共睹的。中国女排先后6次出战世界杯赛,孙晋芳、杨锡兰和马芳先后3次获得了二传奖。中国男排的每一次大的胜利也都与二传手的超常发挥分不开。同样近年来中国男女排球队在各种大赛中取得的良好成绩,都与二传手的良好发挥是分不开的。这一方面是因为二传手的
18、个人技术要求非常全面,除了娴熟的掌握并能灵活运用各种基本技术之外,还应掌握相当多的特殊技术和技巧,因为对二传手的技术训练,是一个科学性很强的特殊工作。另一方面是要求二传手在场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沉着果断,心道手到,每个球都要形成攻击力。这需要二传手在身高、速度等方面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二传手的先天因素,也是后天训练能够取得较大成效的重要基础。毋庸置疑,“选材是成功的一半”。在现代经济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各体育发达国家在训练手段、训练条件方面的差别日益缩小。只有把先天条件优越、适合从事某项运动的人才选拔出来,进行系统的、有目的的
19、培养,在同等条件下,才能取得优异的运动成绩。只有加紧对排球二传手的选材和培养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才能使我国排球运动真正改变面貌。二、研究方案1、研究目标明确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选材标准,以及对选材后如何对这些后备二传队员进行科学的训练与培养进行深入研究。2、研究内容2.1.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定义2.2.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原则2.3.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标准2.4.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2.5.二传队员基本技术的训练2.6.观察能力的培养2.7.二传队员战术意识培养3、研究方法3.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排球的相关信息,证明所要研究的内容。3.2专家访谈法:通过与北华大学体育学院齐国杰
20、、张勋、侯成俊等专家就排球二传队员选材的方法以及培养的手段进行了访谈,得出了一些对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的相关结论。4、可行性分析通过在图书馆查询大量的相关资料外,本人还是北华大学体育学院08级排球专选班队员,有了这样的关系基础,在论文研究方法的途径上比较方便。5、论文研究计划2011.12-2012.1查阅资料,选题,开题阶段2012.1-2012.3数据统计2012.3-2012.4完成论文初稿2012.4-2012.5修改论文并定稿2012.5-2012.6论文答辩三、研究基础1、已具备的研究条件本人在体育学院体育教育专业四年的学习与排球训练中,充分了解排球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一些必要条
21、件,在指导教师的帮助下,我对排球二传队员的选材及其培养有了更深一层的认识并有了一些自己独到的见解在图书管的大量文献资料充实了我的大脑,是我研究的更加方便。2、尚缺少的研究条件和拟解决的途径本人由于能力有限,对大众排球现状还有待更深一步的探索和研究学习,更多的排球活动和竞赛还待有我去亲身经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References)1唐奎,排球竞赛裁判手册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01.2中国排球协会,排球竞赛规则M.人们体育出版社,2006-04.3虞重干,排球运动M.人们体育出版社,1999-06.4李宗浩,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08.5葛春林,最新排球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01.6陈正宇高扬,体育锻炼与欣赏排球M.郑州大学出版社,2006-03.7排球教学训练指导M.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8黄汉开.球类运动排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9刘纯献.体教结合论J.体育文化导刊,2010,(03):74-77.10钟秉枢.排球(跟专家练)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