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9 ,大小:173.44KB ,
资源ID:1952559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2559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23戊戌变法课时提能演练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苏版二轮练习123戊戌变法课时提能演练文档格式.docx

1、材料三(康有为)不但没有时时提醒光绪帝注意争取太后的支持,反倒时时鼓励光绪帝学习俄国彼得大帝“乾纲独断”,这就远离了当时的政治现实康有为等维新派和光绪帝,从和平变法开始,却逐步走向武装政变之路,铤而走险,最后归于失败也就无可避免了改革必然会损害一部分人的利益,这就要求改革者不能没有周全的设计。康有为、光绪帝对此几乎是全然不顾,因此很多改革措施都遭到强力反对,反对者并非都是上层的顽固分子,也有中下层官员、士子和民众。(1)依据材料一,分析戊戌变法出现的历史根源。(2)材料二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是什么?(3)据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2018长沙模

2、拟)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常州学派的健将刘逢禄认为左氏春秋中的义法、凡例皆出自刘歆伪造,他说:“余年十二读左氏春秋,疑其书法是非多失大义。”常州学派史学思想研究材料二(刘歆阐释左氏春秋是)“以其非博之学,欲夺孔子之经,而自立新说以惑天下。”“布衣改制,事大骇人,故不如与之先王,既不惊人,自可避祸。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材料三康有为隐以改复原教之路得自命作伪经考。其貌似孔也,其心那么夷也。叶德辉叶吏部与刘先端黄郁文两生书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康有为与刘逢禄观点的异同之处。(2)谈谈你对材料三中叶德辉观点的认识。4.(2018苏州模拟)不论是寻求富国强兵,还是挽救统治于危亡,改革都是

3、重要手段。结果是如愿以偿,抑或是事与愿违,改革都是改革者对时局诉求的回应。阅读以下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求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惩前毖后,亡羊补牢,有天下之责者,尚可以知所从也。梁启超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材料二1895年“公车上书”事件标志着维新派正式形成。他们的政治理想就是在中国建立立宪政治。“君与国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主张在中国实现三权分立,拟订宪法

4、,召开国会,君民共主。如此,可挽救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中国的富强指日可待张岂之中国文明十五讲材料三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者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事,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材料四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也。梁启超康有为传(1)依据材料一,指出同治初年的中国人和日本人学习西方的特点有何不同?(2)依据材料二分析维新派在制度设

5、计上有何创新?又有哪些保留?(3)材料三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和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结合所学知识,阐述戊戌变法“实二十世纪中国史开宗明义第一章”的理由。5.(2018黄冈模拟)以下材料是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材料一祖宗崇拜和华夏中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点,这两者的结合使学习和参考外国的任何改革都变得更加困难。雷颐材料二变法者由于缺乏对改革制约条件和困难客观冷静的认识和分析,未能形成成熟的改革心理,缺少高超的政治智慧和实际的活动能力,没有采取灵活多变的变法战略。萧功秦材料三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

6、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李喜所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1)据材料【一】【二】三,指出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2)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例史实说明上述某个观点。(3)材料四从哪个角度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主要是什么?(4)据材料,你认为上述观点有怎样的现实意义?备选习题1.右图是19世纪末法国发行的一张明信片,

7、它形象地反映出当时()A.国际局势的日趋紧张B.列强对中国的瓜分和争夺C.中国清政府腐朽无能D.清政府的财政被列强控制2.(2017海口模拟)“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文中错误的表述是()A.领导人 B.时间 C.参加者 D.地点3.1895年,维新思潮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其标志是()A.强学会的成立 B.中外纪闻创办C.“公车上书” D.保国会成立4.(2017苏州模拟)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迅速发展为一场政治运动,其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顺应历史潮流B.维新

8、派争取了光绪皇帝和袁世凯的支持C.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D.维新派得到了爱国志士和知识分子的拥护5.戊戌变法损害了顽固派利益,遭到他们的极力阻挠。以下措施触犯顽固势力利益的是()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废除八股裁汰旧军设立京师大学堂A. B. C. D.6.(2017怀化模拟)“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必使四万万之民皆出于学。”为实现上述思想,百日维新中维新派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允许官民上书言事 普遍设立中小学堂设立京师大学堂 改革科举制A. B. C. D.7.“西人之国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

9、”提出这一主张的是中国近代()A.地主阶级改革派 B.地主阶级洋务派C.资产阶级维新派 D.资产阶级革命派8.(2017南阳模拟)戊戌变法使大小官僚及其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因为变法规定()A.提倡官民上书言事 B.撤并政府机构,裁汰冗员C.废除八股取士 D.裁汰绿营9.康有为认为,在“公车上书”四项主张中,只有一项为哪一项“立国自强之策”。这就是()A.“下诏鼓天下之气” B.“迁都定天下之本”C.“练兵强天下之势” D.“变法成天下之治”10.著名的史学家戴逸根据戊戌变法的历史影响指出:“人们久处在封建闭塞的发霉气氛中,忽然从那里吹过来一股新鲜的气息,麻木不仁的头脑开始清醒过

10、来了,僵硬的四肢逐渐动弹起来了。”这是强调了戊戌变法的意义是()A.挽救民族危亡 B.实现富国强兵C.引领思想启蒙 D.建立民主政治11.阅读材料又一次的幻灭昙花一现的“现代化”,回答以下问题:图一: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三分钟慷慨派”(史学家胡绳语),在已成定局的悲剧面前,以“成事不足”为由纷纷散去。但是,他们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却流传甚广,以致成为一场“现代化”运动的先声。图二:在“忧时七上皇帝书”的感召之下,身不逢时的年轻国君在颐和园行宫(而非紫禁城内正式议政的勤政殿)与两位“秀才”共谋国事,开始了一场“现代化”运动。图三:但是,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却在京城菜市口的刑场上

11、画上了“休止符”(1)图一中“已成定局的悲剧”指的是什么?简要说明图一所示历史事件及其影响。(2)为什么说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一场“现代化”运动?这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的现代化运动”失败的原因何在?(3)图三释文没有用“画上了句号”,而是酌字“画上了休止符”这里的深层次含义何在?答案解析1.【解析】第(1)题“变化”由材料中的“集体”得出,“原因”要从经济、思想及社会环境分析。第(2)题第一问要从社会经济和国家政治总结,第二问从婚姻自由、平等等方面概括。答案:(1)变化:在注重个人道德观的同时,更注重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的培养。原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族危机的加

12、深。(2)社会经济的发展(或社会化大生产);国家的政治变革(或政府政策推动)。婚姻自主,男女平等,家庭民主。2.【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分析、理解、判断能力。材料【一】材料【二】材料三分别介绍了戊戌变法的历史根源、对中国现代化的影响、失败的主要因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归纳概括。(1)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危机的日益严重。(2)触动传统中国政治体制,影响其后历次革命运动。(3)缺乏斗争策略(或缺乏政治斗争经验);紧急关头铤而走险,企图武装政变;改革缺乏周全设计;缺乏群众基础。3.【解析】第(1)题考查的是对康有为与刘逢禄观点的异同之处的理解。根据材料【一】二提供的信息

13、和所学史实加以概括。第(2)题考查的是对叶德辉观点的认识和理解。作者看出了康有为思想的实质;但倾向于对康有为的批判,坚持夷夏之辨,态度较为保守,反对变法。(1)同:两者都怀疑左氏春秋的真实性。异:刘逢禄多从学术角度考虑;康有为那么为其变法提供理论依据。(2)有道理。叶德辉看出了康有为思想的实质;但作者倾向于对康有为的批判,坚持夷夏之辨,态度较为保守;反对变法。4.【解析】第(1)题要从经济技术和政治、教育方面分析。第(2)题回答政治制度。第(3)题从“急激”回答论者观点,从“积弊”回答辩者观点。第(4)题从爱国意识、思想观念等方面回答。(1)中国:主要购买和使用西方的工业产品和军需品。日本:仿

14、效西方的政治制度和教育。(2)创新:实行立宪政治(君主立宪制);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保留:保留了君主的权力和地位。(3)论者:变法策略过于激进:辩者:制度变革不彻底。(4)激发了爱国意识和民族意识,开创了新的时代风气和思想观念;变法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符合历史发展潮流;变法是近代中国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5.【解析】第(1)题三位历史学家分析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不同视角分别是:传统文化的影响;变法者主观局限性;整体社会环境。第(2)题根据所学任选一例说明三那么材料。第(3)题分析材料四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

15、搬日本经验。根据所学,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第(4)题根据上述内容,改革的成功取决于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改革的成功需要有利的社会条件。(1)材料一:传统文化的影响。材料二:变法者的心智和变法策略(或者变法者主观方面的局限性)。材料三:整体的社会环境。(2)材料一:守旧势力强烈抵制和反对新政措施。百日之内颁布大量改革上谕。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任意回答一例史实即可)(3)角度:

16、中国在向西方学习时没有科学地把握中国国情,只是照搬日本经验。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不够强大。“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建立新的天皇政权;(4)改革的成功是社会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必须多方面地积极地为改革的成功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1.【解析】选B。此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明信片的内容是列强将一张写有“中国”字样的圆饼分割,这是19世纪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真实写照。2.【解析】选C。公车上书中康有为联络的是在京应试的各省举人,不是各省官员,故C项说法错误。A、B、D三项都符合史实。3.【解析】选C。根据所学,1895年康有为领导“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

17、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此后随着国内学会、学堂、报馆等的大量出现,维新变法运动在全国开展起来。4.【解析】选C。19世纪70年代早期维新思想已经产生,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政治上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君主立宪制等,但早期维新思想没有付诸行动。直到19世纪90年代康有为、梁启超等思想家将维新思想与甲午战争后的救亡图存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的政治运动。据此此题选C项。5.【解析】选A。使顽固势力丢官、失去特权,直接触犯了他们的利益,八股取士是封建统治者加强思想控制的一种方式,废除八股就动摇了其思想基础,也触及到了顽固派的利益,而主要是针对培养学生而没有危及官僚的当

18、前利益。6.【解析】选B。材料主要表达了戊戌变法教育改革的相关信息,为政治措施,与题干要求不符,排除含有的A、C、D三项,答案选B。7.【解析】选C。材料主张兴办学堂、议院、“君民一体”等,结合所学,符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主张。资产阶级维新派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在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在政治上主张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等,此题选C项。8.【解析】选B。从材料中“大小官僚”“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可以做出判断是撤并闲散机构和裁汰冗员,应选B项。A、C、D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9.【解析】选D。康有为等资产阶级代表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图强,四项主张中只有D项符合,这也是“公车上书”

19、的主要目的。其余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10.【解析】选C。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也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同时是近代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作用。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头脑开始清醒”,强调了戊戌变法引领思想启蒙的意义,故C项说法符合题干材料涵义。A、B、D三项说法与题干材料不符。11.【解析】第(1)题,获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千余名为求官而来的”“共同签名的激扬文字”,可判断图一反映的是“公车上书”,结合其历史背景回答“已成定局的悲剧”所指的事件。第(2)题,考查学生对维新变法运动性质的理解,可从背景、措施、领导者等方面去分析,失败原因可再现教材所学。第(3)题,从字面意思入手分析深层含义,举例回答。(1)悲剧:清政府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事件:“公车上书”。影响:推动了当时维新运动的兴起。(2)原因:从背景(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目的(政治上期望君主立宪、经济上发展民族工商业、挽救民族危机等)、变法内容(政治、经济、军事、文教)、变法性质等角度说明是一场现代化运动。失败原因: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且依靠了没有实权的皇帝进行变法,触动了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3)含义:中国的现代化并未终止,如后来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