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摘 要“中国制造”的商品在世界贸易上地位日益显著,同时也拉动了国内的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经济的增长。但是近年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引起了国民的关注。对于这个问题,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首先,充分明确制造业这一概念,对中国制造也的现状做一个整体介绍,主要涉及到中国制造业的特点、发展状况以及在世界制造业的位置。其次,文章将对中国制造业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列出了不利发展的各种表现以及导致问题的各种不利因素。此外,还进一步指出了当今金融危机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随后,根据对危机的认识,本文逐一归纳并总结出核心技术、品牌观念、企业管理、劳动力成本以及资本来源等
2、方面是制约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最后,通过对这些因素的把握,结合当前国内外的形势,本文对中国制造业如何应对当前面临的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给出了几点对策和建议,并对今后的发展趋势做出了展望。关键词:中国制造业;现状;问题;对策ABSTRACTCommodities made in china are playing a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role in the world trade nowadays. Meanwhile, it helps to drive the domestic productivity and stimulate the developm
3、ent of economy. However, some feeble objection from the abroad is being addressed to “Made in China” recently, which already draws the nations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works on this problem will be carried out as follows:First of all,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ade in China”
4、 is presented, including its characteristics, state of development and the upcoming crisis.Secondly, a further study on this crisis is finished by listing all the behaviors that block the development of “Made in China” and all the causes that lead to this crisis. Besides, this paper also focuses on
5、the newly-suffered disadvantages from the current worldwide financial storm.Based on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crisis, key factors which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Made in China” are then summarized, such as capitals, markets, technology, infrastructures, human resources, legal system environment, gov
6、ernment-enterprise relations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whole manufacturing framework.At last, after comprehending these aforementioned factors, some sugges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proposed for the “Made in China” issue to overcome the current crisis and finally implement a better development.
7、 Furthermore, the future developing trend of “Made in China” is also predicted as an ultimate goal of this paper.Key Words: Made in china;Current situation;Crisis;Solution一、绪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中国经济保持着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尤其是制造业更是发展迅猛,再加上发达国家纷纷把加工制造企业向第三世界国家转移,中国俨然已成为“世界工厂”。中国贸易持续多年顺差,使得很多国家意识到中国制造已经对本国市场构成了
8、威胁,国外的很多媒体和舆论纷纷对中国出口的轮胎、玩具、服装及生活用品的质量提出严重的质疑,并且对我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扩大化的抵制和调查,不仅损害了中国产品的声誉和中国的国际形象,甚至将贸易问题政治化。“中国制造”凭借得天独厚的成本优势,近年成为国际贸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近段时间以来,西方国家针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质量问题大肆炒作,引起了国人的关注。因此,从中国制造所面临的问题的入手,找出问题所在以及下一步应对危机的对策,这是促进我国出口贸易以及提高经济增长水平所必须思考的课题。本课题的研究目标在于认清楚中国制造业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和遇到的问题,以及通过合理
9、的比较分析,寻找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而进一步的拉动我国生产力。本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以及研究内容;第二章为中国制造业的现状分析,介绍了中国制造业囊括的范围、出口的现状已经在世界制造业中所处的地位;本文第三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并深入探究了中国制造业在出口贸易中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同时加入了金融危机对制造业产生的影响;第四章提出了解决出口贸易问题的对策。 吴竑在对外经贸实务中发表的文章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为“中国制造”护航保驾从信任危机入手,从我国出口的问题产品被召回之都不完善的角度观察了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危机以及解决的办法。 迈克尔佩蒂斯在海外经济评论中讲亚洲将面临严峻考验
10、的章节说,随着中国制造业产出最近大幅滑坡,全球脱钩理论似乎已寿终正寝。那种认为发展中国家对美国经济状况的依赖程度下降,因而可以免受美国金融危机影响的看法,是糟糕分析和痴心妄想有效结合在一起的产物。实际上,此次金融危机的第一阶段主要影响的是贸易逆差国家,包括许多富裕国家。第二阶段,危机转移到了贸易顺差国家,其中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这些理论对我国制定新形势下的外贸政策提供了基础,但是都是从某个单一的角度出发,没有非常综合的理论,本文将尽量全面的考虑中国制造面临的出口问题。二、中国制造业产品的出口现状概述(一)制造业的定义以及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制造业是指对自然物质和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进行
11、加工和再加工,为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提供生产资料,为全社会提供日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从以上定义来看,制造业输入的是各种自然的或工农业生产的原材料,经过加工制造,输出社会需要的产品。在我国,根据国民经济行业的分类,制造业可以分为三大类总计31个行业:一类是资源加工业,包括有色金属、石油化工、橡胶、医药制造、化学纤维等加工制造业;一类是轻纺工业,包括食品、烟草加工、服装、纺织、家具、印刷等;第三类是机械、电子制造业,包括机床、交通运输工具、机械设备、电子通讯设备等【1】。制造业的发展程度直接体现了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是区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重要因素。制造业在世界发达国家的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份额。
12、制造业的规模和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得益于对外开放、全球制造业结构转移、丰富的人力资源以及广阔的市场空间,中国制造业在过去几年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 但也存在着很多令人担忧的问题。本文主要讨论的是在当前的国际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在出口贸易中的发展状况、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二)中国制造业出口的现状简介1.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产品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出口大国,中国的制造业发展至今,出口的产品已经包括农产品及其加工制品、生活用品、工业原料、工业制成品、矿产、电子产品等许多方面。近二十年来,中国出口商品结构发生了明显改善。工业制成品在1998年的出口额为163
13、1.6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88.7,到了2007年工业制成品的出口比重达到94.9,在出口中占据绝对优势2。同时,机电产品出口商品种类已经由低附加值产品向中高附加值产品方向发展。1995年机电产品取代服装成为我国第一大类出口商品,标志着出口商品从劳动密集型为主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为主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经历了另一次重要的飞跃。 2.中国制造业出口的主要市场中国的主要贸易伙伴为美国、欧盟、日本,近年来对俄罗斯、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出口强劲增长。这里对中国制造出口的主要国家进行了简要的拓展分析。(1)中美贸易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两国在资源结构、产业结构和消费水
14、平的差异,使得两国在经济上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中美两国的贸易结构角度来分析,我国贸易的总体结构有优化趋势,并且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国际分工网络体系。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我国在技术和资本密集型行业具有优势,我国的很多关键技术和核心部件还必须依赖进口。因此,我国还必须致力于高科技产业的科研开发,更加优化我国的货物贸易结构。从中美两国服务贸易的角度来分析,我国服务贸易的出口总额的绝对数值大,但是我国服务出口的都属于附加值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进口的都是附加值较高的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2)中欧贸易自中国加入WTO 以来,中欧贸易开始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两位数的年增长率。2004年以来
15、,欧盟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总额达到1772.9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达370.4亿美元;到2005年,中欧贸易总额达到2173.1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达701.1亿美元;2006年,这一数字增长到2723.0亿美元,中国贸易顺差达916 6亿美元。中国对欧盟贸易顺差增幅明显,贸易额的不平衡也逐年扩大。从中欧进出口商品结构来看,虽然近几年来中国对欧盟商品出口从初级、低档产品逐渐向机电、高科技产品过渡,出口结构明 改善。但从总体来看,中国对欧出口产品仍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相比较中国从欧盟进口的飞机、医疗设备等资本密集型产品,中欧进出口商品结构明显不平衡。从中欧双方投资上来看,欧盟是
16、中国第四大投资方。截至2005年12月底,欧盟25国在华投资累计设立企业22680家,合同外资金额8736亿美元,实际投入477 8亿美元。与此同时中国对欧盟的投资却非常有限,其投资量仅占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的3,相当于中国对欧盟出口额的3。双方投资明显不平衡。(3)中日贸易自1999年以来,中日贸易额已连续九年创历史最高纪录。2007年,中日贸易额比上年增长了13.9 ,创下2360.2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10.9,仅次于中国同欧盟(16.4)和美国(13.9)的贸易额。其中,对日出口在中国出口中所占比重为8.4,日本是中国的第四大出口地;对日进口在中国进口中所占比重为14.0
17、,日本是中国最大的进口地,中国对日贸易逆差为318.8亿美元,6中国对日出口商品以机械、工业用原材料、纺织品、食品为主。中国对日本进口商品以机械机器和化学、金属等工业用原材料为主。其中,机械机器类产品在中国对日本进口中所占比重超过一半,化工、金属等工业用原材料占三分之一。从贸易收支来看,中国的纺织品、粮食类消费品、家用电器等产品对日贸易处于顺差结构,而一般机械、电子机械、汽车以及化学、金属类原材料等产品对日贸易处于逆差结构。从上述中日本贸易的商品结构中可见,电子机械和一般机械等机械类产品占交易商品的一半左右,这表明中日本之问的产业内分工不断深化,中日贸易逐步从过去的产业间贸易向产业内贸易转变。
18、(三)中国制造业的特点以及在全球制造业中的位置制造业是一国经济的重要基础,也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多年了,在这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是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应该说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带来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制造业在建国以后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真正腾飞是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的,制造业的发展成为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也可以说是中国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力量。198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世界全球的1.5%,当时只有巴西的一半。到了1990年,中国制造业增加值超过巴西,位居发展中国家之首,在全球的占比达到2.7%,这个时候已经进入世界的十
19、强,1990年的排名是第8位。2000年,中国制造业的增加值占全球的比例达到7%,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在全球排名第4位。2006年,中国在全球制造业的份额已经提高到10%以上,排名超过德国,位居第3位,20多年来中国制造业增长速度居全球之首3。(四)中国制造业的前景展望 1世界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知识经济正在渗透到全球各个领域,世界经济全球化步伐正在加快,这些都更加有力的推动国际经济贸易的进一步发展,从而使国际贸易发展呈现如下新的趋势。(1)国际贸易绿色化。知识经济将在未来获得长足的发展,这是一种促使人与自然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未来十五年里,高技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将遵循一种新的思想,
20、即综合、科学、合理、高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同时开发尚未利用的富裕资源,以取代即将耗尽的自然资源。因此知识经济下的生产更加注重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的配合。在此基础上,绿色贸易将成为主流,绿色贸易将应运而生。(2)国际贸易交易方式网络化。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国际贸易交易将会依赖互联网来完成。显然,网络贸易将会飞速发展,成为21世纪国际贸易领域中的一多鲜艳的奇葩。(3)竞争手段多元化。全球化经营、高科技手段、激烈的利益冲突、国家的介入使国际贸易的复杂性空前的提高,国际贸易竞争手段向多元化发展。 2中国制造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概括起来讲,中国制造的发展战略是:以中国制造业作为我国经济在
21、2l世纪参与全球分工的基础,倾全国之力发展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占有绝对优势的产业,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将中国制造具有的比较优势逐步过渡到竞争优势,并以出口贸易为主体,吸引全球服务研发设计等资源为中国制造服务,实现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在长城研究所2002年发表的年中国科技发展报告中,针对中国制造和世界制造的现状,依据不同时期阶段性地提出中国制造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如下:力争2015年成为世界第二大制造国,建设成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30年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2050年在制造业的带动下, 服务业高度发达,研发设计达到发达国家水平。目前,美国和日本制造业的出口贸易发展的速度已经明显放缓,停滞不前;
22、尤其是日本,受其国民经济持续低迷的影响,“日本制造”早已不复往日雄风。按照这一趋势及目前中国制造的发展速度,我国完全有把握在2015年超过日本、2030年超过美国,从而一举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据了解,1998 2000年中国制造平均增长速度在12 左右,在世界制造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为5左右,名列第四;美国和日本分别是20和15占据头两位4。但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在制造业的带动下,包括上游的研发设计、下游的服务和品牌等在内整个制造业价值链的完善和发达,相信这一宏伟目标在2050年是可以实现的。三、中国制造业在出口中存在的问题(一)中国制造业在出口贸易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贸易保护主义世界上
23、绝大多数的国际贸易摩擦的产生,归根究底都是由于各个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引起的。很显然,在众多的国际贸易交易中,始终存在着固有的利益冲突,如果一个国家允许别国拥有比较优势的产业来与本国产业进行竞争,必将给本国的这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所以虽然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国仍然存在着贸易保护主义,并且正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征。新贸易保护主义不仅保护本国正在衰弱的传统垄断产业,而且对已经高度发达且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也加以保护。发达国家采了很多除关税和进口配额以外的新贸易壁垒,以保护其国内经济和产业,形成了21世纪的“新贸易壁垒潮”。这些新贸易壁垒以技术壁垒为核心,内容
24、涉及到了安全标准、卫生标准、包装标识、信息技术标准、环境标志、劳工安全标准、福利标准等。在这些新的贸易壁垒的影响下,更有一些国家变换方式,采取如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特殊保障措施等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保护手段来保护本国国内产业。这些因素构成了我国频繁遭遇国际贸易摩擦首要原因。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曾表示,当一个国家经济上升较快时,他的贸易摩擦就会比较多。我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可以说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世界经济发展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自那时起,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年均9.4%的快速增长,这个记录在世界经济中是罕见的。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年均出口增长率都接近或超过了20%,20
25、03年我国出口占世界出口总额的比重由0.89%提高到6.01%,占发展中国家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03%提高到20.11%5。这样迅猛的增长,势必给其他国家带来很大的压力,由此而诞生的“中国威胁论”,顺利地把本国经济发展遇到的困难推给中国,继而引来更多的国家对中国制造的产品进行抵制,从而使我国面临越来越多的贸易摩擦。 2.信誉危机对于中国制造所暴露出的薄弱面,从我国自身的角度出发,本文归纳了技术、观念、质量等三个方面来解释。(1)技术 一个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通常体现为该国技术标准对国际技术标准的影响力。当前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并不值得引以为豪,这也体现了我国技术创新能力仍
26、然比较低下。从总体上看,我国制造业仍然处于大量引进国际先进标准的阶段。由于我国制造业国际技术标准转化率大大低于采标率,因此我国制造业技术标准实际与先进国际标准的差距还要大一些,我国这些出口商品在技术标准方面仍处于追赶态势,超越国际先进技术标准并且进而引领技术标准发展的方向,仍然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作为世界上的一个贸易大国,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先进的技术标准,就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制造强国,也就意味着中国本身的优势远远没有得到发挥。(2)观念中国制造业在引进国际新技术的同时,中国制造缺少自主创新的观念。一个贸易大国缺少自己的民主品牌,也是十分危险的一件事。我们的国家有悠久的历史,丰富的
27、文化遗产,却没有自己强大的品牌。一个优质品牌的成熟不仅需要自身的不断完善,还需要政府的扶持和国内市场的支持,而我们国家确实在这方面做的不够。国内市场偏重一些国外品牌,国内的品牌在自己的市场中竞争就已经很吃力了,尤其是面对一些国外成熟品牌的竞争,更是显得狼狈不堪。(3)质量在我国,一直都把出口商品作为优质商品的代名词,然而事实却是在2007年“中国制造”危机爆发之前,国内关于市场上假冒伪劣产品的报道已经是屡见不鲜,其伪劣程度也比出口商品更令人触目惊心。但是每当有问题曝光时,除了在企业或者个人层面上的整顿,鲜有相关部门真正的重视和解决,更谈不上制定出从根本上加以彻底解决的治本之策。而对于在国际市场
28、上发生的“中国制造”的质量与安全问题,由于事关中国的国家声誉和政治影响,则比较容易引起相关市场管理部门的重视。(二)中国制造企业出口存在问题的原因 1.核心技术缺乏中国制造业的技术来源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随着世界贸易一体化的发展,近年来来自于国外的生产技术正在逐年上升,至今国外的技术已在“中国制造”的所有技术来源中占据近一半的比例,而且始终呈现一个上升的趋势,这种情况对中国制造业产生的影响是重大而深远的。首先,中国企业没有掌握影响企业和产业发展的决定性技术,而更多的是依靠国外的技术,久而久之,会影响我国的产业升级,进而影响我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长期发展下去,“中国制造”的命运就会掌握
29、在别人手里。其次,就制造业体系而言,创造最多利润的是研发和设计这两个环节,低技术含量的生产活动获得的利润是非常有限的,如果中国企业自身没有足够的科研能力、不能掌握推动生产发展的关键技术,获得的利润是非常低的,而低成本的比较优势是“中国制造”走向国际市场的基础,在我国制造业出口当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服装、机电、家电、集装箱、船舶等产业7,长期看来非常不利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2.品牌观念缺乏据统计,当今世界上有30%的商品都是来自于“中国制造”,但是却始终没有中国的品牌能够跻身世界最有影响力的品牌前200位。与此同时,商标得不到应有的保护,遭到世界各国企业的抢注。据国家工商局不完全统计显示,中国内
30、地的企业约有l5的商标在境外申请注册时遭到抢注,其中超过80个商标在印度尼西亚被抢注,近100个商标在日本被抢注,近200个商标在澳大利亚被抢注。并且,每年商标国外抢注案超过100起,涉及到化妆品、饮料、家电、服装、文化等多个行业8。 3.企业管理水平低下当前,在中国相当一部分制造业企业,特别是国有制造业企业,普遍存在着严重的治理结构问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有企业在创新机制和调整外部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但是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并且比较适合市场竞争的企业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大多数制造业企业缺乏科学的管理,没有很好的结合技术、人才与组织之间的综合作用,并且在劳动生产率方面,明显低于发达
31、国家的水平。 4.劳动力资源利用不当基于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中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劳动生产成本较低,是吸引外商投资的重要因素,也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但是在未来,廉价劳动力这一低成本优势也存在着令人担忧的隐患。我国1564岁之间的青壮年劳动力数量巨大,为中国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这种低成本优势在20年内不会丧失。从教育程度来看,中国大专及以上的人口数2000年比1990年高出近一倍,这一比例随着中国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还将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这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充足的高素质人才9。劳动力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一直是中国在世界市场上参与竞争的一大优势,但是,当前中国只注重追求经济增长,劳动力市场的优化却不能同步进行,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劳动力资源与产业需求之间的脱节,出现了劳动力不能充分就业的问题,因此带来的社会问题也日益严重。劳动力市场的优化跟不上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从长远来看,将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劳动力资源优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