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19.57KB ,
资源ID:195091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091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冶金行业济三煤矿上面岩移观测站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冶金行业济三煤矿上面岩移观测站设计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预计出现顶板淋水及采空区涌水,以采空区涌水为主。预计123上04工作面最大涌水量200m3/h,正常涌水量60100m3/h。2建立观测站的目的和意义建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实测研究是开采沉陷规律研究的最可靠手段。本工作面已经进入了秦庄、前卓庙、后卓庙及金桥集团保护煤柱,属于建筑物下采煤范畴,另外工作面回采引起的地表移动将会对济东公路、幸福河及河堤造成影响;根据有关规程也必须设立地表移动观测站。因此,在工作面上方建立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的主要目的有:(1)由于本矿煤3上采用综合机械化开采技术,设置观测站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取得本地区因地下煤层开采后,采动地表的移动、变形及破坏规律,包括各种

2、移动角、边界角、移动和变形预计参数,且为进行矿区总体规划、环境评价和矿井设计时,对于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的压煤开采论证提供评价依据;(2)为安全合理的留设保安煤柱提供技术参数,也为安全合理开采保安煤柱提供理论依据;(3)为开展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的开采提供变形预计方法,以便在进行“三下”采煤时,为合理布设工作面和选定开采顺序、制订建(构)筑物及河堤加固保护措施提供依据;(4)由于综合机械化开采地表沉陷变形的特殊规律,为了寻求在观测站布设方法、观测手段、研究内容及分析方法等方面的合理性。3观测站工作内容地表移动变形观测站的基本工作内容可归纳如下:(1)地表变形观测站设计;(2

3、)地表观测站实地布设;(3)地表移动观测(包括联测、首次全面观测、重复水准测量、最终全面测量等);(4)数据处理和分析;(5)各阶段参数求取;(6)地表移动观测总结报告编制。4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局2005年五月颁布的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和压煤开采规程。5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方案5.1观测站的布设形式123上04工作面结构简单,形状规整,是十二采区首采工作面,受外界影响因素相对较少,地表移动观测站设计相对较易。结合该工作面上方地表实际情况,初步设计布设俩条观测线:壹条倾向观测线和壹条走向观测线。考虑到埋点的难易程度、方便后期观测等原因,在设计观测线时,特沿

4、前卓庙西边的半条东西走向的道路布设半条倾向观测线,沿前卓庙西边壹条南北走向的水渠布设半条走向观测线。根据地表沉陷预计数据来确定地表移动盆地的边界范围(取下沉10mm为地表移动盆地边界),计算出倾向观测线全长598m,走向观测线、全长620m。5.2观测点的数目及密度的确定在采动过程中,需要定期观测测点的空间位置,以反映地表点的移动情况。因此,测点的埋设深度应在本地区冻土深度以下0.5m,且保证它和土层密实固结,以使测点和地表壹起移动。因本地区开采深度较深,所以在预计下沉盆地的中央区域工作测点的设计采用等间距且使点间距为25m,而在其边缘区域工作测点的设计采用等间距且使点间距为25m。根据观测线

5、的长度能够在工作区域内倾向观测线上设置测点24个,依次编号为Q1、Q2Qn。在走向观测线上设置测点25个,依次编号为Z1、Z2、Zn。在观测线长度以外设置观测站控制点。在观测站存在期间,以控制点的空间位置(,)做为观测站的起算数据,因此必须保证其坚固、稳定。为了保证观测资料的准确,应对控制点的稳定性定期进行检测。控制点埋设在观测线的俩端,每端至少三个,工作测点的外端至控制点的距离及控制点间的距离为80m左右,其中倾向观测线的控制点号分别为KQ1、KQ2、KQ3,走向观测线上为KZ1、KZ2、KZ3。考虑到现场条件,实际布设点位置可做适当调整,可是尽量按设计布设。5.3测点埋点要求(1)在观测期

6、间能可靠保存,且和地表牢固结合,不受冻害影响。(2)便于观测高程和丈量距离。若标志露出地表不会被破坏时,用露头式测点比较方便,壹般高出地面1020.如预计到地表下沉后测点可能被水淹没或者被其他充填物埋没,应该考虑选用便于日后加高的测点结构。(3)控制点和工作面按设计要求用经纬仪标定,且尽量埋在同壹方向线上,以便简化观测和计算。6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工作6.1观测内容地表移动观测站的观测工作可分为:观测站的连接测量,全面观测,单独进行的水准测量,地表破坏的测定和编录。6.1.1连接测量在观测点埋设好1015天、点位固结之后,首先进行观测站控制点和矿区控制网之间的联测,以确定主要控制点的平面位置和

7、高程。然后再根据它来测定其余的控制点和工作测点的平面位置。连接测量可按定向基点的测量精度(点位误差小于7cm)要求进行。观测线工作测点的平面位置,从已知坐标的控制点,按5导线测量的精度要求确定。高程联测就是在矿区水准点至观测站附近的水准点之间进行水准测量,再由水准点测定观测站控制点的高程。高程联测以不低于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6.1.2全面观测为了准确地确定工作测点在地表移动开始前的位置,在连测后、地表开始移动之前,应独立进行俩次全面观测,俩次全面观测时间间隔不超过5天。全面观测的内容包括测定各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各测点间的距离,各测点偏离观测方向线的距离。记录地表原有的破坏情况,且作

8、出素描。在设站地区未受采动影响之前,独立进行的俩次全面观测,俩次全面观测的同壹点高程相差不大于10mm,支距距离不大于30mm,同壹边长的长度差不大于4mm时,取平均值作为观测站的原始观测数据(又称初次观测)数据。为了确定移动稳定后地表各点的空间位置,需在地表稳定后进行最后壹次全面观测(又称末次观测),地表移动稳定的标志是:连续6个月观测地表各点的累计下沉值均小于30mm。采动影响前及移动稳定后的初次全面观测和末次全面观测,按下列要求进行:在确认观测站控制点未遭碰动,其高程值没有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可直接从观测站控制点开始进行水准测量,如果观测线俩端都没有控制点,则水准测量附合到俩端控制点上。若

9、只在观测线的壹端有控制点,则需进行往返水准测量。施测按三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观测站的全面观测内容为平面坐标、点间距及高程测量,平面坐标和点间距用全站仪进行观测,观测工作按照煤矿测量规程中的精度要求进行。坐标和高程可由济三煤矿矿井控制网导入。高程取前俩次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作为首次观测数据,坐标和点间距主要采用第二次的观测数据作为首次观测数据。另外实施高程测量时,对能实施水准观测的测点用水准仪按要求观测,对因积水而不能实施水准观测的点,可用全站仪进行三角高程测量。6.1.3所谓日常观测工作,指的是首次和末次全面观测之间适当增加的水准测量工作,在回采工作面回采80m左右,在预计可能首先移动的地区

10、,选择几个工作测点,每隔56天进行壹次水准测量(又称巡回测量),如果发现测点有下沉的趋势,即说明地表已经开始移动。在移动过程中,要进行日常观测工作,即重复进行水准测量。重复水准测量的时间间隔,视地表下沉的速度而定,活跃期确定为15天左右观测壹次,以求得最大下沉速度。衰退期巡回测量可30天进行壹次,其目的是确定地表移动是否已停止。采动过程中的水准测量,可用单程的附合水准或水准支线的往返测量,实测按四等水准测量的精度要求进行。在采动过程中,要及时地记录和描述地表出现的异常情况和时间,为真实地求得济宁三号井煤矿地表移动规律,在每次进行全面观测、巡视观测、地表破坏的测定时,应同时观测工作面的位置,且将

11、观测日期及位置填在采掘工程平面图上。每次观测之后均应及时地进行移动和变形计算,计算数字取位见表6-1。表6-1地表移动、变形计算时的取位参考名称下沉Wmm水平移动umm倾斜imm/m曲率Kmm/水平变形mm/m横向水平移动ulmm下沉速度Vmm/d取位10.10.016.2测量仪器的选择6.2.1平面测量仪器平面测量仪器可结合济三煤矿现有仪器,选用测角精度为2、测距精度为2+2ppmD的全站仪,在测量前严格通过精确检测,保证仪器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尽量采用同壹台仪器完成整个规定测量期限内的全部测量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6.2.2高程测量仪器对于高程测量仪器,要求采用S1级水准仪进行高程测

12、量工作。在测量前严格进行仪器检测,保证仪器在测量过程中的稳定性,尽量采用同壹台壹起完成整个规定测量期限的全部测量工作,确保观测数据的可靠性。7成果整理观测成果的整理包括计算和绘图俩部分,最终得出观测站控制点的平面坐标和高程。观测成果的整理计算主要是计算各测点的高程、相邻俩侧点的水平距离和各测点偏离观测线方向的支距,然后计算各测点的移动和变形值及下沉速度等。在进行移动和变形计算之前,应对观测数据加入各种改正,观测数据经过整理改正后,便能够计算观测线上各测点和各测点间的移动和变形。然后根据每次观测的计算结果绘制曲线图。观测站的实测资料经过处理后,应提交以下成果:1、观测站各次完整观测数据汇总表壹套;2、观测站完整的地表移动变形综合成果整理表壹套;3、观测站移动、变形曲线图壹套;4、观测站移动变形观测成果分析总结报告壹本。5、获取工作面开采地表沉陷预计参数以及地表移动规律。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