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9 ,大小:50.47KB ,
资源ID:1950159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50159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心理学》试题库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心理学》试题库教学文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7、 ( )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够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A 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分配 C 注意的转移 D 注意的稳定性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注意的转移和注意的分散是一回事。【答案】错 注意的转移不同于注意的分散。注意的转移是根据实际需要有目的地把注意转向新的对象,是主动的,是注意的优良品质;而注意的分散则是在需要集中注意时,因受无关刺激的干扰等使注意离开需要注意的对象,是消极被动的,是注意的不良品质。 2、有意后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有意后注意是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而事前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有意注意。3、注意的广度是指注意在同

2、一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注意的广度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把握的对象的数量。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意对象或同一活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4、注意的分配是无条件的。注意的分配是有条件的:第一,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其中只有一种是不熟练的,而其他几种则相当熟练,甚至达到自动化的程度;第二,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联系。6、某教师一边讲课,一边板书,一边观察学生听课的情况,应对自如,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注意稳定性这一注意品质。这说明其具有良好的注意分配这一注意品质。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而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在同一对象或同一活

3、动上所能持续的时间。三、简答题1、什么是注意?注意的品质主要有哪些? 【答案】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与集中。注意的品质主要包括:(1)注意的广度(2)注意的稳定性(3)注意的分配(4)注意的转移2、什么是注意?注意的种类主要有哪些?注意的种类主要包括:(1)无意注意 (2)有意注意 (3)有意后注意 3、什么是注意的分配,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有哪些?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分配到两种或几种不同的事物或活动上。注意分配的必备条件有:(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都很熟练,或者其中只有一种不熟练,而其他几种则熟练或相当熟练,达到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程度。(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之间有密切关系

4、。4、什么是注意?注意的功能主要有哪些?【答案】注意的功能主要有:(1)选择功能 (2)保持功能 (3)调节和监督功能 四、材料分析题: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新学期开始了,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为了给学生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摆上了花草、游鱼,教室充满了生机。问题:(1)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2)如果你是这位教师,你将如何利用无意注意规律组织教学?【答案要点】(1)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

5、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游鱼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是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游鱼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2)第一,要控制和减少分散学生注意的无关因素 优化教学环境,注重教师仪表行为,规范学生行为 第二,充分利用吸引学生注意的有利因素 教师语言技巧,合理安排板书,科学安排教学内容,灵活运用多种教学形式和方法 第二节 感知1、白纸黑字、黑板白字容易被人们知觉到,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A.整体性 B.选择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看同一个人,由于距离远近不同在视网膜上的成像大小相差很大,但我们总认为他并没有什么变化。这种现象体现了知觉具有

6、( )。3、在知觉当前事物的时候,人们总是借助于已有知识经验对当前知觉对象的意义做出解释,并用词把它表示出来,这就是知觉的( )。4、冬天在室内乍一走到室外,感觉很冷,不一会儿就不觉得冷了,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 B.感觉的适应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后象5、“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种现象是( )。A.感觉的对比 B. 感觉的后象 C.感觉的相互作用 D.感觉的适应6、红、橙、黄色使人产生暖的感觉,绿、青、蓝色使人产生冷的感觉。这种现象属于( )。A.对比 B. 错觉 C.补偿 D.联觉7、刚刚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强度,称为( )。A.阈

7、限 B.绝对阈限 C.差别阈限 D.相对阈限8、地理老师讲到地形时,使用彩色图片的效果往往比只用黑白图片的效果好,这主要体现了知觉的( )。9、根据知觉对象的不同,可以把知觉分为三种,不包括( )。 A.空间知觉 B.时间知觉 C.运动知觉 D.平衡知觉10、人们对暗的适应,是视觉感受性的( )。A.顺应 B.选择 C.提高 D.降低1、什么是知觉,知觉有哪些主要的基本特性?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知觉主要的基本特性有:(1)知觉的整体性(2)知觉的选择性(3)知觉的理解性(4)知觉的恒常性2、什么是知觉,知觉的组织规律有哪些?知觉主要的组织规律有:(1)接近规

8、律(2)相似规律(3)闭合规律(4)连续规律第三节 记忆1、闭卷考试时,学生在头脑中呈现“问答题”答案的心理活动属于( )。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2、闭卷考试时,学生在选择“选择题”答案时的心理活动属于( )。3、组块是人们的记忆单位,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字母,也可以是一个词组、短语。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 )个组块。A.5 B.52 C.7 D.72 【答案】D4、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属于( )。A.形象记忆 B.情景记忆 C.情绪记忆 D.运动记忆5、“先快后慢”的记忆规律是由德国心理学家( )提出来的。A 皮亚杰 B 科尔伯格 C弗洛伊德 D 艾宾浩斯6、告诉

9、你一个电话号码,你可以按照它去拨号,但拨打过之后,再问你该号码,你又不记得了。这是( )。A.瞬时记忆 B.感觉记忆 C.短时记忆 D.长时记忆7、根据记忆的理解性,可以把记忆分成( )。A.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B.有意记忆和无意记忆C.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 D.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8、我们明明知道某人的名字,可就是想不起来,这时如果有人提醒这个人的姓或者名,或者发生在这个人身上的某些事件,我们就能回忆出这个人的姓名。这种现象支持了遗忘理论中( )。A.衰退理论 B.干扰理论 C.线索依赖性遗忘理论 D.动机性遗忘理论9、一个学习材料,中间的内容比两端的内容学得慢、记得差,这支持了哪种遗

10、忘的理论?10、短时记忆指的是信息保持时间( )的记忆。 A.不超过1秒钟 B.不超过5秒钟 C.不超过1分钟 D.超过1分钟 11、把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分类依据是()。A.记忆内容 B.记忆编码方式 C.记忆的意识参与程度 D.记忆凭借物12、记忆过程的初始环节是( )。A.保持 B.再认 C.回忆 D.识记1、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无限。短时记忆的特点是信息保持时间短,但容量有限。在无复述条件下,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的时间约为5-20秒,最长不超过一分钟。短时记忆的容量一般为72个组块。2、再认和回忆不是一回事。【答案】对 再认是人们对经历过的事物再度出

11、现时仍能认识的过程。而回忆是人们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在眼前,由于有关信息的作用,使这些事物的形象和内容在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3、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是有规律可循的,即: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即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4、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5、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

12、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倒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而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6、前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前摄抑制是指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而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1、什么是记忆?从记到忆包括哪几个过程?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的反应。记忆是记和忆完整过程,从记到忆包括以下三个环节:(1)识记 (2)保持 (3)再认和回忆 2、什么是记忆?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哪些方面?记忆的品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记忆的敏捷性(2)记忆的持久性(

13、3)记忆的准确性(4)记忆的准备性3、简要回答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用实验的方法对遗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出曲线图,该曲线图称为艾宾浩斯遗忘曲线。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识记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就几乎不再遗忘,也就是说,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 学校里,很多同学发现当天学习的公式、课文、单词,如果不及时加以复习,很快就出现遗忘。为此,同学们都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在学习中,同学们还发现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是记忆效果最好的时候,并且在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的效果好。(1)遗忘的规律是什么?(2)“早晨起床后和晚上临睡前的

14、记忆效果好”,可以用什么理论解释?如何解释。(3)“背诵课文时,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背诵效果好”,这是什么现象?(1)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2)干扰理论:遗忘是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他刺激干扰的结果,一旦排除了干扰,记忆就可以恢复。这一理论最明显的证据是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倒摄抑制是指后面学习的材料对保持或回忆前面学习材料的干扰。早晨起床后,没有前摄抑制;晚睡前,没有倒摄抑制,所以效果好。(3)系列位置效应。当学习系列材料时,最先呈现的材料和最后呈现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好,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料记忆效果最差。这是因为,最先呈现的材料仅受倒摄抑制的影响,最后呈现的材料仅受前摄抑制的影响,而排在序列中间的材

15、料同时受到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双重干扰。第三章 思维和想象第一节 思维1、“一题多解”的教学方式主要训练学生哪一种思维?A.直觉思维 B.发散思维 C.动作思维 D.集中思维2、老师问:“一张桌子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小明不假思索地回答:“三个角。”老师又问:“还有其他答案吗?”小明想了想,没有回答出来。这表明小明在解决问题时受到哪种因素的影响?A.功能固着 B.原型启发 C.思维定势 D.垂直迁移3、 根据凭借物划分思维的类别不包括( )。A.动作思维 B.形象思维 C.抽象思维 D.直觉思维 4、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 )。A.分析 B.综合 C.演绎 D.推理5、( )

16、是指由先前活动所形成的并影响后继活动趋势的一种心理准备状态,它在思维活动中表现为易于以惯用的方式解决问题的倾向。A.知识经验 B.定式 C.功能固着 D.动机6、A比B大,C比D小,A比E小,B比D大,F比E大,问谁最大?这一问题的解决运用的是( )。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 动作思维 D.形象思维 7、人们在知觉一个物体时,倾向于只从它的一般性功能上认识它,因此常常会阻碍人们对问题的解决,这种现象称为( )。A. 定势 B. 原型启发 C. 功能固着 D. 知觉特征【答案】C 1、床单是用来铺床的,很少想到它还能用来做逃生绳,这说的是原型启发这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这说的是功能固着这

17、一因素影响了问题解决。功能固着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的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2、人类受到飞鸟在空中自由飞翔的启发而发明了飞机,这是功能固着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这是原型启发影响问题解决的实例。而原型启发是指在其他事物或现象中获得信息对解决当前问题的启发。1、什么是问题解决,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分为哪几个阶段?问题解决是指应用一系列的认知操作,从问题的起始状态到达目标状态的过程。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发现问题(2)分析问题(3)提出假设(4)检验假设2、简述思维及其主要过程。 思维

18、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间接、概括的反应。思维的过程主要包括:(1)分析与综合(2)比较与分类(3)抽象与概括(4)具体化与系统化美国心理学家梅尔在1931年设计了一项摆荡结绳实验。实验要求被试利用给定的工具(如置于地上不同位置的书、椅子、篮球、钳子等)把两根悬挂在天花板上的绳子接在一起。两根绳子相距很远,被试无法同时将他们抓住。只有39%的被试能在10分钟内解决这个问题。这是因为其余的被试都没有想到可以利用钳子的重量将它当钟摆来使用。(1)从这个材料,可以看到影响这一问题解决的因素是什么?(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都有哪些?(3)选择其中三个因素,分析它是如何影响问题解决的?(1)功能固着。功能固着

19、是指个体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只看到某种事物的通常功能,而看不到它其他方面可能有的功能。(2)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问题情境 知觉特点 知识经验 功能固着 定式 原型启发 动机情绪与个性因素 (3)原型启发促进问题解决;功能固着妨碍问题解决;定式既可能促进问题解决也可能妨碍问题解决。第二节 想象 1、学生学习望庐山瀑布这首古诗时,头脑中呈现诗句所描绘的相关景象。这种心理活动属于( )。A.无意记忆 B.有意记忆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2、童话中的“大人国”和“小人国”的形象是通过( )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A. 粘合 B. 联想 C. 夸张 D.人格化3、动画片中的“米老鼠”和“唐老鸭”的形

20、象是通过( )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4、 “猪八戒”和“美人鱼”的形象是通过( )的方式创造想象出来的。5、梦属于( )的极端情况。A无意想象 B. 幻想 C. 创造想象 D. 再造想象6、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其特点不包括( )。 A.新颖 B.独创 C.奇特 D.聪慧7、有意想象是有目的、自觉进行的想象。根据创造性的程度不同,有意想象分为三类,但不包括( )。 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幻想 D.无意想象【答案】D 二、辨析题(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1、人们在阅读文艺作品时,头脑中出现的有关事物的形象,属于创造想象。属于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的描述

21、或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事物形象的过程;而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第四章 情绪与情感第一节 情绪情感概述1、“人逢喜事精神爽”体现的是心境的 ( )特点。A 缓和性 B较持久性 C 微弱性 D 弥散性2、下列关于情绪情感描述错误的是( )。A.情绪情感具有感染功能B.就人类个体而言,情感发展在先,情绪发展在后 C.情绪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D.情绪具有两极性 3、人在遇到地震时迅速作出反应并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即为( )。A. 积极激情 B. 消极激情 C. 心境 D. 应激4、下列描述符合心境特点的

22、有( )。A忧者见之则忧,喜者见之则喜 B.怒发冲冠 C.暴跳如雷 D.狂喜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 )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A. 激情 B.感动 C.心境 D.应激 6、人伤感时,会见花落泪,对月伤怀。这表现出哪种情绪状态?A.表情 B.心境 C.激情 D.应激7、情绪的外部表现称之为表情,表情可分为三个方面,但不包括( )。 A.面部表情 B.体态表情 C.言语表情 D.复合表情1、“人逢喜事精神爽”是激情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这是心境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所有情绪体验都染上某种色彩的、比较微弱的、持久而平静的情绪状态;而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短暂的、爆发性的情

23、绪状态。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激情这一情绪状态的真实写照。1、简述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5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5因素结构理论。这五因素是:(1)认识自身情绪(2)妥善管理情绪(3)自我激励(4)认识他人情绪(5)人际关系管理2、什么是情绪情感,其主要功能有哪些?情绪和情感是个体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态度体验。它在教学中的主要功能有:(1)信号功能;(2)感染功能;(3)动机功能。晓晓的心情日记:周一,和好朋友闹了一点矛盾,心情低落;周二,学校开运动会,班级团体成绩位列第一名,欣喜若狂;周三,数学成绩提高了,喜悦;周四,不幸的一天,被困在电梯里

24、;周五,路上塞车,气愤;周六,休息了,开心周日,晓晓在日记上写道“每个人都有不开心的时候,要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提高EQ”(1)请问晓晓在这一周里,经历了几种情绪状态?(2)简述每种情绪状态的主要特点?(3)EQ是衡量情绪智力水平高低的指标,请简述戈尔曼情绪智力五因素理论。(1)心境、激情、应激 (2)激情:强烈、短暂、爆发;心境:微弱、持久、弥散;应激:超负荷、超强 (3)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戈尔曼揭示了情绪智力的五个方面,形成了情绪智力五因素结构理论。这五个方面是:认识自身情绪、妥善管理情绪、自我激励、认识他人情绪、人际关系管理。第二节 中小学生情绪智力的培养1、“感人之所感”,并同时能“知人之所感”,这就是心理学中所说的( )。A.迁移 B.移情 C.感知 D.思维2、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 )根据情绪智力理论撰写的情绪智力一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