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9 ,大小:68.93KB ,
资源ID:1949370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49370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北京市大兴区魏善庄中学高二历史会考必修二复习教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等影响;(5)稳定性:在我国古代长期存在;(6)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耕农经济 (会考说明题型示例样题)(1)自耕农经济在古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提供赋税徭役,是稳定统治的基础。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2)中国古代社会中不利于自耕农经济生存的诸因素:沉重的赋税徭役,地主的土地兼并,自然灾害。 (3)中国古代经济的内在矛盾:古代国家的长治久安依赖于小农经济,古代国家的统治政策又不断瓦解小农经济。2.1.4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和特征 B 一、金属冶炼技术的进步1、青铜冶炼技术(1)青铜时代:二里头文化到春秋末期;(2)商代:青铜技术已

2、臻于成熟;(3)商周青铜器的特点:数量多、种类齐备、使用广泛。2、钢铁冶炼技术(1)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2)南北朝时发明了世界领先的灌钢法。3、冶铁燃料(1)春秋时期:用木炭冶铁;(2)汉代:开始用煤作燃料冶铁,北宋普遍流行;(3)南宋末年,开始用焦碳炼铁,明朝流行开来。二、纺织技术1、丝织技术(1)上古时代,人们发明了丝织技术;(2)西周丝织技术有了较大发展;(3)西汉中国被称为“丝国”称号;(4)唐代发明了缂丝技术。2、棉纺技术(1)宋末元初:棉花由边疆向内地传播;(2)元代: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发明了脚踏三锭纺车;(3)元明时期:江苏的松江成为棉纺织业中心,棉

3、纺织业是新兴的手工业部门;(4)明代后期: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三、陶瓷技术演变1、制陶技术: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时代手工业中最重要的成就。种类有彩陶、黑陶、白陶。2、制瓷技术(1)东汉晚期,烧出了成熟的青瓷;(2)南北朝时期,烧制出白瓷,是制瓷技术上的重大突破;(3)隋唐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瓷器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4)宋代,景德镇成为“瓷都”,全国出现了各具特色的地方瓷窑;(5)元代承前启后,烧成了著名的青花和釉里红,开始进入彩瓷生产时期;(6)明代,创造了斗彩和五彩瓷;(7)清代,又出现了闻名中外的粉彩和珐琅彩。3、影响:至迟从唐朝起,瓷器开始大量出口。瓷器取

4、代丝绸成为中华文明新的象征。四、官私手工业的消长1、官营手工业(1)产生:西周时期。(2)特点:官府统一经营管理、工匠职业世袭;生产范围广、规模大、分工细致;明代以前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3)优势:资金雄厚,规模经营有利于精细分工与协作,工匠集中,管理严格,有利于古代手工业技艺的提高。(4)不足:不计成本,不入市场,供官府和贵族消费,缺乏竞争,采取强制劳动,超经济剥削手段,激化矛盾。2、私营手工业(1)兴起:春秋时期;(2)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变革、私营工商业的兴起;(3)发展:明代中叶后取代官营手工业占主导地位;(4)经营方式的变化:唐代以前:以农民家庭副业和城镇家庭小作坊

5、的形式组织生产;唐宋以来:农村家庭手工业的商品化加深;明中后期;孕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计工受值”)。2.1.5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和特点 B一、商业的产生、发展原始社会末期(原因: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社会分工的发展)。2、发展:(1)商朝:产生了专门的职业商人和最早的货币;(2)周朝:实行“工商食官”的政策;(3)春秋战国: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4)隋唐:出现长安、洛阳、扬州等大都市,陆上、海上丝绸之路繁荣;(5)宋代: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集镇、夜市兴盛。元代:纸币广泛流通,古代商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峰期;(6)明清商业发展新特点:商业市镇兴起

6、;货币经济占据主要地位;农产品也大量进入市场;棉花、茶叶、甘蔗、染料等经济作物普遍种植。作为农产品加工的副业产品,也都成为商品化的组成部分;区域性的商人群体实力雄厚,形成徽商、晋商、宁绍商人、闽商等大商帮(广泛使用贵金属货币白银,便利了商品贸易和商业资本的集聚。)二、城市的繁荣:1、周秦迄唐代:(1)商业交易受官府的严格限制;(2)坊市分开;(3)城市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和军事重镇。2、宋:(1)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控制;(2)坊市界限不复存在,突破了空间和时间的限制;经济功能大大加强。3、明清:(1)以经济功能为主的中小工商业市镇,尤以江南地区为盛;(2)手工业技术发达。三、特点: B1

7、、起源早,发展水平高,与农业、手工业关系密切;2、具有明显的阶段特征;3、受重农抑商政策制约;2.1.6“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 C资本主义生产因素的萌芽1、条件:(1)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和商品经济的发展;(2)机户拥有资本购买劳动力,增殖财富;(3)工匠脱离土地,失去生产资料、有人身自由。2、特征:商品生产及自由雇佣劳动。3、概况:(1)苏州:工匠分“匠有常主”和临时工两种;(2)景德镇:常年受雇者按年或按季发钱,临时工按日或计件发钱;分工协作,社会化程度高和劳动效率较高;(3)农业生产领域也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4、发展缓慢的原因:(1)

8、自然经济在全国范围内仍居主导地位, (2)农民极端贫困,购买力十分低下;(3)重农抑商政策对工商业的阻滞;(4)海禁闭关政策,使国外市场缺失等。第二单元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2.2.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一、大量洋货涌入中国:略二、传统经济结构的逐步瓦解:1、传统经济结构: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小农经济。2、影响(表现):(1)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农民、手工业者纷纷破产。(2)欧美各国从中国掠夺原料和农产品,减少了中国农业经济中自给成分,促进城乡商品经济发展。(3)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沦为列强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中国社

9、会经济结构开始发生变化。2.2.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和史实 B一、洋务企业:1、背景:内忧外患使清朝政治统治出现危机。(1)内忧: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2)外患:西方列强发动的两次侵略战争;(3)清政府内部洋务派的形成。2、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统治。3、主要企业:(1)军用企业:1861年,曾国藩创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中国第一家官办军用企业;制造第一台实用蒸汽机;标志着中国近代工业的起步。1865年,李鸿章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官办军用企业。 (2)民用企业:1881年开平煤矿第一家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4、评价:(1)有些产品进入市场,达到分洋利的目的;促进其他工业发展。(2)没

10、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对我国现代化起推动作用。2.2.3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B阶段时间原因表现影响认识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1、列强入侵瓦解自然经济。2、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3、洋务派的诱导。上海发昌机器厂、广东继昌隆缫丝厂、天津怡来牟机器磨坊中国的经济、阶级结构发生了变化。1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2.要实现近代化,必须实现民族独立。初步发展甲午战争以后1、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出现兴办实业热潮;涌现出许多著名实业家: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

11、登上历史舞台。短暂春天民国初期(一战期间)1、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经济侵略。2、民国建立的鼓舞。3、民国政府政策措施的影响。4、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纺织业、面粉业和卷烟业发展迅速。化工业也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范旭东被称为中国化学工业的代表人物。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奠定了阶级基础。沉重打击抗战爆发后1沦陷区:来不及内迁的企业为日军所毁或被日军吞并。2国统区: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垄断压制。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萎缩抗战胜利后1蒋介石出卖国家主权。2美国商品的排挤。3官僚资本的排挤。4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2.2.4影响中国资

12、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C1、封建主义的束缚;2、外国资本主义的重压;3、本国官僚资本主义的挤压。2.3.1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和经验教训B 一、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1952年,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2、指导: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1949年新中国建立至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2)核心内容“一化三改”: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3、实施:“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内容:集中发展重工业,相应发展交通、轻、农、商业;有步骤的进行三大改造。(3)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处理好重、轻、农的关系。(4)成

13、果及意义:1957年底“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社会主义工业化全面展开。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1)目的:为适应国家工业化的需要,早日建成社会主义。(2)过程:农业改造:试办农业生产合作社;手工业:与农业相似;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国家资本主义;过程:初级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全行业公私合营,创举:和平赎买)。三、经济建设的成就与教训1、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分析了社会主要矛盾;主要任务是把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3)作用:促进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2、“左”倾错误出现:(1)表现:1958年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社会主义建

14、设总路线;1958年的大跃进运动(以大炼钢铁为中心)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以“一大二公”为特点)。(2)特征: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3)危害: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挫伤人民的生产积极性;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3、纠正“左”倾错误:(1)1960年,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核心内容是“调整”调整工农业和轻重工业的比例和经济发展速度。(2)结果:到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3)实质;纠正“左”倾错误。四、“文革”十年1、时间:19661976年。2、原因:“左”倾错误恶性膨胀的结果。3、表现:严重干扰和破坏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水

15、平长期在低水平线上徘徊。五、经验教训: 必须坚持事实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发展经济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不能机械照搬外国经验,必须制定符合国情的经济建设方针; 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 在坚持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集中发展生产力; 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经济建设服务; 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2.3.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 和意义C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实行改革开放;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等;(3)意义: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2.3.3农村和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 B农

16、村1、经济体制改革:(1)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2)根本目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实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2、转折点: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 。3、改革的实行:农村率先进行改革。(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安徽、四川;前提:土地公有制;特征:包产到户;作用: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2)发展乡镇企业;作用: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利于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和农村经济的发展,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1)背景: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2)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结果:增强了企业的活力,形成了一

17、批有实力和活力的大企业集团使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有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健康发展。2.3.4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及特点 B形成 1、特区的设立(1)五个经济特区:1980年起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2)目的:吸收和利用外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方法。(4)作用:促进经济发展,为进一步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2、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3、沿海经济开放区:珠三角、长三角和闽南三角区;1990年开放浦东。4、内地经济技术开发区、高科技园区等。特点: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

18、外开放格局。2.3.5中共十四大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A(1)中共十四大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中共十五大指出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2.3.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C 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新道路;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单元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2.4.1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A物质生活的变化一、服装:1、鸦片战争前后,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成为近代社会特有的景观。2、民国期间,政府仿照西方

19、各国,颁布了男女礼服的形制。3、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是中西合璧的产物。二、“断发”与不缠足运动:1、1910年,清政府颁布准许臣民自由剪发的法令;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发出剪辫通令,结辫陋习革除。2、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开展起来。三、饮食与建筑:1、饮食:(1)19世纪40年代,通商口岸出现了由外国人经营的西餐馆。(2)19世纪60年代前后,上海陆续开办一些西菜馆。(3)七八十年代以后,西餐成为一种时尚,由沿海进入内地。(4)酒、茶、烟等日常食品在近代也发生了嬗变。咖啡、可可、西式果露相继传入。2、建筑:(1)西式建筑:最早出现在租界地区,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20、。(2)近代居民最普遍、最典型的是居住大院和里弄住宅;(3)与此同时,在大城市还出现了高级公寓和别墅式住房,其种独院式的花园洋房最为引人注目。四、时尚中国 1、原因:改革开放后,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 2、表现(1)居住方面:居住面积扩大和装修热。(2)语言方面:流行语的变化、词语的创新。社会习俗的变化1、跪拜礼握手、鞠躬;2、称呼:“老爷”“大人”“先生”“同志”;3、婚丧仪式:铺张繁琐愚昧简洁文明。2.4.2近代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 B 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影响;2、仁人志士的推动;3、民主思潮的促进;4、近代工商业的发展2.4.3近代以来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及其对

21、社会生活的影响 B (14课)交通进步一、铁路建设:1、1881年,中国自建的第一条铁路唐山开平至胥各庄铁路建成通车。2、1909年,中国工程师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建成通车,成为中国铁路史上的里程碑。二、水运与航空(包括铁路、航运、航空和邮政通讯)1、1872年,近代第一家轮船航运公司轮船招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新式水运业的诞生。2、中国航空事业真正起步于1918年。此后十年间,航空事业获得较快发展。通讯工具的进步1、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预备立宪时期,清政府设立邮传部,邮政正式脱离海关。2、民国时期邮政进一步发展。1913年北洋政府宣布裁撤全部驿站。1920年,中国首次参加万

22、国邮联大会,签订了一次列相关国际邮政条约。数年后,外国在华开办的“客邮”一律被撤销。3、1877年,福建巡抚在台湾架设第一条电报线,成为中国自办电报的开端。影响:新式交通促进了经济发展,改变了人们的通讯手段和出行方式,还一定程度的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交通近代化使中国同世界的联系大大增强,使异地传输更为便捷,促进了中国的经济与社会发展,也是人们的生活多姿多彩。2.4.4近代以来大众传媒的发展 A1、报刊:(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民众开始有了新闻观念。(2)1872年创刊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3)清末四大小说期刊:小说林、月月小说、绣像小说、新小说。(4)新文化运动后

23、,阅读报刊成为民众生活不可或缺的内容。2、电影:(1)19 世纪末,电影诞生不久就传入中国。(2)1905年,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摄影片定军山首映成功,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3)1913年的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影片。(4)1931年,有声电影 歌女红牡丹拍摄成功,结束了中国电影无声的历史。2.4.5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A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信息沟通方便了,也及时了。生活质量和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虚假广告等宣传垃圾也多了,狗仔队记者们活跃了,人们的信息,有时得不到应有

24、保护。等等。利弊都有不少。总的讲利还是多一点。必修二世界史第五单元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2.5.1迪亚士的航海活动 A7课葡萄牙(向东)1487年迪亚士抵达好望角;14971498年达伽马到达印度。2.5.2哥伦布开辟新航路 A7课2、西班牙(向西)1492年哥伦布抵达美洲;15191522年麦哲伦环球航行(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2.5.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B7课1.由于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市场的范围空前扩大,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2.从哥伦布时代起,全球逐渐形成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经济体系,人类从各民族的孤立发

25、展开始走向整体世界。2.5.4荷兰的殖民扩张 A(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经商传统;(2)新航路开辟的影响;(3)荷兰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嬴得独立。2、时间:17世纪上半叶,取代西、葡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3、范围:西北欧的海域贸易以及对亚洲的远洋贸易和对西方“新大陆”的贸易。4、手段:殖民扩张与对外贸易紧密联系,组建大型商业公司是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5、影响:商贸发展带动了银行信贷业务发展,阿姆斯特丹在17世纪中叶成为国际金融中心,17世纪上半叶,荷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有“海上马车夫”之称。2.5.5英国的殖民扩张 A1、手段:(1)政府支持海盗式掠夺, (2)进行

26、商业战争, (3)建立商业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4)黑奴贸易。2、结果:18世纪下半叶成为最大殖民帝国,殖民掠夺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关于黑奴贸易: (1) 概况:1517世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支配。18世纪,英国成为奴隶贸易的主角。 (2) “三角贸易”的过程:殖民者携带武器和廉价的工业品从欧洲出发,在非洲获取大量的黑奴,将黑奴运往美洲,换取蔗糖、烟草、黄金、白银。 (3)黑奴贸易对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作用:大量的财富流入欧洲,成为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来源,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4)黑奴贸易给非洲带来的严重影响:使非洲丧失大量的人口,严重地破坏了非洲的社会经济。2.5.6殖民扩

27、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B2.5.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A1、开始于英国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2)概况:技术变革中影响最深远的成就是瓦特制成的万能蒸汽机。过程:纺织部门 动力 交通运输部门。发明:纺织机械飞梭(凯伊)、珍妮纺纱机、水力织布机。其他部门的发明。动力机械改良蒸汽机(瓦特)。交通运输汽船(美)、蒸汽机车(英:史蒂芬孙)。2、扩展到各国:工业革命在英国开展近半个世纪后,开始向欧美大陆扩散。3、意义: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2.5.8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史实 A(1)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确立;(2)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础;(3)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4)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2、表现:(1)电力的广泛应用(显著表现);(2)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深远影响);(3)化工技术的发展;(4)钢铁工业等传统工业的进步。3、成就:主要集中在:交通、化学、钢铁、电力等部门。(1)交通:戴姆勒: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