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281.11KB ,
资源ID:1949220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49220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研究组织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研究组织Word格式.docx

1、(3)写出阶段性总结报告。(4)提炼并撰写研究成果。 (5)承担分配的研究内容。(见实施细则)罗人川 (1)负责课题研究活动的组织、协调。(2)负责收集、记录和整理研究过程的资料归档和管理。(3)协助课题的实施和总结。(4)承担分配的研究内容。 翟皎皎 (1)协助课题的实施和总结。(2)承担分配的研究内容。 何 勇 (1)协助课题的实施和总结。(2)负责制作(或协助制作)研究内容的课件。(3)整编和保存研究内容的所有过程资料,编辑和打印研究成果。(4)协助课题的实施和总结。内容提要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在民族小学高年级实践与创新课中的渗透研究是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校区开展的教育科研微型课题,属于学科

2、课程(教材)改革研究。于2007年10月申报,2007年12月立项为四川省民族地区教育科研微型课题,2008年3月拉开研究序幕。研究周期为2007年10月至2009年3月。本研究以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弘扬、传承和发展为背景。据资料显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无数民间艺术正逐渐消亡,一些传统民间艺术正随着民间艺人的去世而消失。当然,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这一传统民间艺术还没有沦为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境况。但根据以上信息,我们理应关注和思索它的可持续发展。为此,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一个

3、热点。而学校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孩子是文化传承的核心。作为学校教育能否分担本土民间艺术文化传承的忧患?能否将本土民间艺术文化镌刻在孩子们的心灵?“民俗的才是最有生命力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因此,时代呼唤着民间艺术教育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走进孩子们心中。作为“苴却石工艺品制作” 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家乡学校理应肩负起这一责任。同时,学习苴却石工艺品制作,是教育生活化、本土化的新课程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课程中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为此,结合我民族小学实践与创新课教学现状与反思,刚好实践与创新课内容的教学拓展为它提供了最佳的渗透空间。处在民族地区的我校旁边的街上就有十二家苴却石雕刻

4、店铺、作坊,这本土艺术文化气息熏陶着来来往往的孩子们,结合学生生活环境就地取材,合理开发和利用家乡“苴却石工艺品制作” 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素材补充实践与创新课程,拓展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以提高农村孩子审美情趣和艺术素养,从而使得地方民间艺术得以传承就成为必要和必然的举措。该课题是在新课改理念下,结合本地区实验学校的具体实际,以课程资源的开发为切入点,以学生的实践体验和探究性学习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素养,形成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促进学校自身品质的发展为根本归宿点的研究。为此,我们选取了:苴却石的认识、苴却石工艺品的了解、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工序的认知、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四个内容进

5、行渗透研究,同时考虑到“苴却石工艺品制作” 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素材的丰富性,对研究的内容作了延伸包括苴却石的认识、苴却石工艺品的了解(特别是苴却砚极其历史)以及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工序的认知。同时,也对课题研究中“制作苴却石工艺品”聚焦到最具典型性、最有代表性,与学生日常生活知识经验相接近的“苴却砚(主要是舔笔砚和淌池砚)、苴却石摆件、苴却石壁挂”的童趣制作为主题,其它的只作欣赏。通过将以上几方面内容融入实践与创新教学进行渗透研究,我们取得了四个方面的效果和两个方面的成果:效果是:(1)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表现在加深了学生对本土民间传统艺术的认识,激活了学生对本土民间传统艺术珍惜和传承的激情,

6、培养了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创新实践能力和艺术成就感;(2)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增强了教师的本土意识。表现在教师的科研能力、开发教学资源的能力不断提高,理论水平不断提升,教师树立起了保护、弘扬和传承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责任意识,(3)使学校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得到优化,促进了学校自身品质的发展。表现在形成了学科教学特色、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使学校诞生了“苴却杯”竞赛活动,使校园文化得到丰富和增添特色;(4)推动了家乡苴却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表现在激起了本民族地区的人们保护、弘扬和传承这一本土民间艺术的意识和责任感,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社会的鼓励、支持和认可。成果是:(1)编写了可在五、六年

7、级推广使用的可操作的学校校本教材家乡的苴却石。(2)收集整理了苴却石石品集、苴却石工艺品集、苴却砚作品集。(3)形成了教师论文、报告集、教师教案集、教学课件集、师生活动集、展示日专集。(4)整编形成了学生作品选。在研究中,始终抓住“兴趣”是整个研究开展的支撑点,“活动”是整个研究开展的着力点。采取了:采集整理,走进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学习认识,了解本土传统民间艺术;探本溯源,挖掘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制作实践,体验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四方面的素材进行教案编写,设计活动,实践于实践与创新课教学,并结合学校实际,使其真正起到效用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实践了教育生活化、本土化,将其融入课程中是课程改革的要求的新

8、课程理念。并通过教学实践将其开发为课程资源,既补充了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又形成了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家乡的苴却石;在研究中,学生体验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效率得到提高。充分利用本土民间艺术资源,通过采集,引导学生采访、调查、考察,提高学生收集、处理资料的能力、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去亲身体验;通过学习,培养了学生主动探索、思考的能力;通过探究,引导他们认识发现独具特色的本土艺术世界,培养他们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通过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动手实践能力。在这样一种全方位的体验、实践学习过程中,提高了学生体验学习和实践学习的效率;在研究中,引起了社会的关注,得到了社会的鼓励、支持和认可。四川省工

9、艺美术协会邓启涛副秘书长说:“你们学校做得好。苴却石雕刻艺术要从娃娃抓起”。“攀西图片”报李学智总编到我校采访时说:“在你们学校,我采访到了最好的素材”。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在民族小学高年级实践与创新课中的渗透研究从大处讲,着眼于本土民间艺术的开发传承,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这是我国基础教育、乃至大学教育中都非常强调的研究内容;从小处讲,则立足我校实际,利用家乡学生耳闻目染的民间艺术资源开发课程资源,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校本课程,凸显民族小学学科教学特色。其研究成果的推广运用是培养家乡苴却石雕刻后继人才的基础工程,同时达到传承并创新本土民间艺术,推动家乡苴却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目 录一、课题的提出.1

10、(一)“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启示1(二)新课改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精神要求.3(三)家乡小学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开发的需要.3(四)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课程开发价值,为推动苴却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家乡民间艺人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4(五)国内相关课题研究及论述对本课题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5二、研究设计.6(一)研究目的.6(二)研究内容.6(三)研究对象和周期.7三、研究过程7(一)查阅和学习文献资料,加深对“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在实践与创新课中的渗透研究”的认识.7(二)以实践与创新课为主阵地,渗透、学习“苴却石工艺品制作” 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81

11、、采集整理,走进本土传统民间艺术.82、学习认识,了解本土传统民间艺术.93、探本溯源,挖掘本土传统民间艺术.114、制作实践,体验本土传统民间艺术.11四、研究结果及分析.13(一)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13(二)促进了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增强了教师的本土意识.14(三)使学校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得到优化,促进了学校自身品质的发展14(四)“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在民族小学高年级实践与创新课中的渗透研究”的开展,推动了家乡苴却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15(五)“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在民族小学高年级实践与创新课中的渗透研究”的开展,取得了丰厚的成果.15五、问题与讨论.16参考文献.17附录.17渗透本土传

12、统民间艺术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充实小学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 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在民族小学高年级实践与创新课中的渗透研究研 究 报 告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校区课题组 王应荣执笔一、课题的提出(一)“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启示何为“本土传统民间艺术”? 本土传统民间艺术是我国各族人民在生产劳动中创造的,是经过世世代代传承和不断创造的智慧结晶。它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反映了劳动人民的审美情趣,是中国母体文化,成为了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强调的是用本土人的思维方式,借助本土视觉元素的加工而进行创作。1、“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可谓家乡传统民间艺术苴却石,一种奇特

13、的石头,生长在金沙江悬崖峭壁上,它集全国名砚石的特色于一身。承蒙大自然的恩赐,我的家乡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彝族乡是苴却石的主产地,家乡拥有了它,真是“得天独厚”,它有着天然奇特的石眼、极富观赏性的石品花纹,算是珍稀名贵,可谓家乡本土资源。苴却石雕刻的苴却砚、制作的艺术工艺品(如苴却石摆件、壁挂等)已有很大的知名度。随着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需求,苴却石雕艺术工艺品越来越凸显其经济价值。据统计,家乡苴却石雕刻店铺、作坊在不断涌现,他们专门从事苴却砚和苴却石刻艺术工艺品的雕琢,现在家乡靠苴却砚和苴却石刻艺术工艺品为生的人在不断增多。可见,苴却石工艺品无疑成了极具地方性、民族性、观赏性和艺术

14、性的名特旅游产品。可谓家乡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工艺品。家乡是苴却砚的发祥地。用苴却石雕刻的苴却砚,系中国名砚,家乡世代都有人制砚,有着悠久的苴却砚雕刻制作历史(它的历史追溯起来是:起源于唐,记载于宋,兴盛于明、清至1949年,沉寂于1949年农民分得土地到1983年,复兴于公元1984年至今。早在清咸丰年间就名播京华、蜚声海外),用它还可开发、制作许多苴却石石刻艺术工艺品(如苴却石摆件、壁挂等),在视觉形式上,它是以民间艺术为典型代表,有着朴素、粗犷、直接明了的视觉冲击,记录和再现了家乡本地域文化和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可谓家乡传统民间艺术文化。2、“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这一家乡本土

15、传统民间艺术传承的思考1997年5月,国务院颁布了传统民间工艺保护条例,从法律和法规的层面对传统民间工艺的保护提供了保障,并指出:“国家对传统民间工艺品种和技艺实行保护、发展、提高的方针。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传统民间工艺保护工作的领导,采取有效措施,扶持和促进本地区传统民间工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在2007年5月24日纪念国务院传统民间艺术保护条例颁布十周年大会上,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欧新黔讲:“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文化的变迁,传统民间艺术传承、发展的环境和条件已经不同于以往,要做好传统民间艺术保护和发展的工作”。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条件的改善,生活方式的改变,特

16、别是商业文化的冲击,无数民间艺术正逐渐消亡。还有,不少传统民间艺术存在着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问题,一些传统民间艺术正随着民间艺人的去世而消失。特别是少数民族地区的技艺传承是一个薄弱环节,过去子承父业,如今因为现代教育和经济的发展,就业渠道拓宽,相当多的子女不愿继承父母的工艺技艺和职业,其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艺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则是传统手工艺须经十年乃至数十年的劳作和体悟才能达到一定的水平。因此,我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生存现状特别令人担忧。据调查表明,好多民间艺术基本上没有文字、没有曲谱、没有图像,靠师傅带徒承传,世世代代流传至今。然而,在我们的学校教育中,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知大多依据丝绸之路、四大发

17、明、雄伟长城、富丽宫殿而对我们的家园,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及这片土地的民间艺术文化却很少去认识了解,殊不知,它也是中华文明的一部分。现在大多数学生对本土的历史和文化知之甚少(如:我对家乡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问卷调查中发现知晓率仅为17.16%),所以,在现代科技迅速发展、日益渗透到各个领域的今天,思考“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这一家乡本土民间艺术文化的传统工艺技艺的保护、发展、存续和传承很有必要。当然,苴却石雕刻的传统民间艺术还没有沦为技艺失传和后继无人的境况,现在它还正处于红火时期。但是根据以上信息,我们理应关注和思索它的可持续发展。3、“苴却石工艺品

18、制作”这一家乡本土传统民间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促使家乡学校教育肩负起这一责任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和本土文化,是当代文化研究和文化教育的一个热点,而学校是进行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孩子是文化传承的核心。(二)新课改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精神要求根据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以及新课程理念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精神,要求小学实践与创新课“以追求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相融合为价值取向,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它按照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和探索性的原则,要求教师要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不局限在书本里、课

19、堂上、学校中,注重内容的地方适应性,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文化状况、民族文化传统、地方艺术文化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强调学生的主体实践和亲身体验,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积累感性经验,在实践活动中学会与人共处、与人合作、与人交流。同时它也指出:教师在使用时,可结合本地实际开发新的课程资源,教师在开发新的课程资源要因地制宜,课程资源的开发应从本土化出发,保持地方资源的独特性;要从历史与现今等多个角度来思考,体现地方资源的丰富性;以达开发的课程资源的有效性。从而以增强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和学生适应性。(三)家乡小学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开发的需要1、我校的实践与创新课教学的现状与反思

20、在我校的实践与创新课教学中,教师的教学只局限于教材内容的选择,没有花精力进行课堂教学内容的拓展,对结合教材实际挖掘地方教学资源更是空白,造成孩子对本土情感的缺乏。这样,一些孩子生活中最为熟悉、最容易诱发孩子感兴趣的本土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不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也不能很好地实践 “贴近学生生活”的教育理念。新教材实践与创新内容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是深得教师们的认可和赞赏的,然而由于地域和学校办学条件的差异性,在实际教学中还是不能尽善其用,尤其是对条件不太理想的农村我民族小学来说,新教材一部分内容的实施利用与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存在一定的操作难度。教材中出现的一些陌生资源对农村

21、我民族小学学生来说没有感同身受的体会,致使教学中依然是照本宣科,很难引起学生的共鸣。正好,家乡历史悠久的本土传统民间艺术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可开发为实践与创新教学资源,使家乡小学实践与创新课教学资源得到补充。同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实践中,学校教育,特别是实践性和创新性非常突出的实践与创新课教师,应探索本土民间艺术的开发传承的内容、途径与方式,以达丰富实践与创新课程资源、改革实践与创新课教学、开发和利用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为孩子们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2、实践与创新课的教学拓展为开发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形成教学资源提供了渗透空间(1)“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能充分体现实践与创新教材的实践性和创

22、新性的特点。实践与创新是四川省开发的在小学高年级开设的地方教材,它是一门实践性和创新性较强的学科,它为教师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苴却石工艺品制作”的过程,即各道工序正好能培养和体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2)实践与创新为渗透“苴却石工艺品制作” 提供了最佳的结合点实践与创新课,它为开发家乡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形成教学资源提供了最佳的渗透结合点实践与创新这门课程在六年级上册第五课“我国的民间艺术”一课的教学拓展中就可渗透家乡这一本土传统民间艺术。(四)本课题研究具有重要的课程开发价值和研究的教育附加值,为推动苴却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培养家乡民间艺人提供理论支持。

23、学习苴却石工艺品制作,是教育生活化、本土化的新课程重要理念的具体体现,将其融入课程中也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它结合新课程理念,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建立促进儿童发展的艺术学习内容和方式,最大限度实现教学效果,增强儿童热爱家乡民间艺术文化的情感。强调保护民间艺术继续发展的重要性。弘扬民间艺术文化,体现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将苴却石工艺品制作这一民间艺术在课题研究中开发为课程资源,形成校本教材,其价值在于:(1)体现了地方课程资源的独特性(本土化)和丰富性(艺术性、历史性、文化性、拓展性)。(2)体现了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和课程的有效性。对学校、教师、学生而言在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和学科特色

24、形成,能够满足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实际特点与发展需要,从而使课程的地方适应性和学生适应性增强、课程的有效性提高。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一种好形式,有利于素质教育。同时,课题研究还体现其研究的教育附加值。它是变民间“师带徒”授艺为“学校教学”授艺的一次尝试,它的成果将服务和运用于家乡苴却石雕刻民间艺术后继人才的培养,为家乡苴却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作贡献。(五)国内相关课题研究及论述对本课题研究产生了积极影响通过网上查阅,和对本地课题研究的了解分析,我们查阅到以下有关课题的研究和可操作性论述,从而成为本课题研究学习借鉴的有利资源。1、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02期“挖掘黔南民间工艺传承本土民族文化

25、”的研究,探讨了贵州黔南的民间工艺有奇特的艺术形态和造型方式,刺绣工艺、蜡染工艺、陶瓷工艺、水族剪纸工艺等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和深层次的民族艺术文化内涵,在现代城市工业文明的冲击下,黔南民间工艺濒临失传危机,只有采取有力措施才能传承本土民间艺术文化。2、福建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期刊 2007年 第06期张丽的“民间艺术资源的装饰利用与再发展探索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体会”一文,阐述了中国有着广泛的、丰富多彩的中国民间艺术资源,只有挖掘民间艺术的价值,继而担负起撒播传统民间艺术文化的重任。3、济南市南上山街小学开展了“扬传统文化精华,促校本课程发展”的研究,确立的三项内容之一“学习民间工艺,感

26、受艺术魅力”的研究,将民族传统艺术文化和世界各民族优秀文化相融合,在融合中外优秀民族文化的过程中,培育和弘扬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4、重庆市江北区玉带山小学李永永的承传与发展谈民间美术文化课程资源开发的途径及意义(中国美术教育,2005年第6期)、向莉发表的现代化进程对地方传统美术文化的影响及美术教育资源拓展途径(湖北省教研室)、陆苏华推陈出新 与时俱进浅谈地方艺术在先进文化建设中的主体地位等文章也都阐述了地方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的价值及其可以充实学校教学资源的可行性。从以上的研究和论述看出:地方民间艺术资源作为一种教育资源融汇到教育教学资源是可行和可操作的,只是看采取何种方法和途径。但就如何将其开

27、发为一个相对完整的融汇了本土传统艺术资源的教材体系还研究甚少。因此,本课题研究是就如何把家乡本土传统民间艺术苴却石工艺品制作渗透到实践与创新课教学中,它与竹编、剪纸等相比不同,在材料上是石材,有着新颖性;在工艺上因它需要依据苴却石丰富天然的石品和石色花纹去构思、设计和制作,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更有着时效性。并在研究实验中结合实际教学情况真正发挥起到效用进行研究,最终形成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教材。二、研究设计(一)研究目的1充分挖掘和整理家乡本土传统民间艺术资源苴却石及工艺品制作,将其渗透到小学实践与创新课的教学中,培养学生从小热爱家乡、长大建设家乡的美好情感。同时,

28、从中培养小学生对苴却石及其工艺品的情趣爱好和初步的鉴赏能力,充分发掘学生的艺术潜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和灵感,使艺术潜力得到开发的学生在老师和专业艺人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简单的、富有童趣的苴却石工艺品制作,为将来长大后能从事这一民间艺术创作奠定基础,以达世代传承。2提高我校教师开发和利用家乡本土资源形成教学资源的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3丰富和充实家乡民族小学实践与创新课的教学内容,开发并形成较完整的、具有鲜明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4、通过学校教育这一渠道,为传承与延续家乡本土传统民间艺术、为家乡苴却石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二)研究内容1苴却石及工艺品的认识了解和认知苴却石工艺品制作工序的渗透研究2苴却石工艺品制作的渗透研究(三)研究对象和周期1研究对象大龙潭中心校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