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38.03KB ,
资源ID:1948883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48883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建 苏轼《前赤壁赋》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建 苏轼《前赤壁赋》三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3既望:农历每月十六。农历每月十五日为望日,十六日为既望。4徐:缓缓地。5兴:起。6属(zh): 通“嘱”,致意,引申为劝酒。7明月之诗:指诗经陈风月出,详见下注。8窈窕(yo tio)之章:月出诗首章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窈纠同窈窕9少焉:一会儿。10斗牛:星座名,即斗宿(南斗)、牛宿。11白露:白茫茫的水气。横江:笼罩江面。12此二句意谓: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纵:任凭。一苇:比喻极小的船。诗经卫风河广:谁谓河广,一苇杭(航)之。如:往。凌:越过。万顷:极为宽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13冯(png)虚御风:乘风腾空而遨游。冯虚:凭空,凌空。冯:通凭虚:太空。

2、御:驾御。14遗世:遗弃尘世。15羽化:道教把成仙叫作羽化,认为成仙后能够飞升。登仙:登上仙境。16扣舷(xin):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17桂棹(zho)兰桨:用兰、桂香木制成的船桨。18空明:月亮倒映水中的澄明之色。溯:逆流而上。流光:在水波上闪动的月光。19渺渺:悠远的样子。20美人:比喻心中美好的理想或好的君王。21倚歌而和(h)之:倚歌:按照歌曲的声调节拍。和:同声相应,唱和。22怨:哀怨。慕:眷恋。23余音:尾声。袅袅(nio):形容声音婉转悠长。24缕:细丝。25幽壑:深谷,这里指深渊。此句意谓:潜藏在深渊里的蛟龙为之起舞。26嫠(l)妇:寡妇。白居易琵琶行写孤居的商人妻云:去来

3、江口守空船,绕舱明月江水寒。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这里化用其事。27愀(qio)然:忧愁凄怆的样子。28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29何为其然也:箫声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30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31夏口:故城在今湖北武昌。32武昌:今湖北鄂城县。33缪:缭(lio),盘绕。34郁:茂盛的样子。35孟德之困于周郎:指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吴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溃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周郎:周瑜二十四岁为中郎将,吴中皆呼为周郎。36以上三句指建安十三年刘琮率众向曹操投降,曹军不战而占领荆州、江陵。方:当。荆州:辖南阳、江夏、长沙等八郡,今湖南、湖北一带。江陵:当时的

4、荆州首府,今湖北县名。37舳舻(zh l):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38酾(sh)酒:滤酒,这里指斟酒。39横槊(shu横执长矛。40侣:以为友,这里为意动用法。麋(m鹿的一种。41扁(pin)舟:小舟。42匏樽(po zn):酒葫芦。43寄:寓托。蜉蝣(f yu):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44渺:小。沧海:大海。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45须臾:片刻,形容生命之短。46长终:至于永远。47骤:突然,骤然。48遗响:余音,指箫声。悲风:秋风。49逝者如斯:流逝的像这江水。(苏教版)语出论语子罕: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逝:斯:此,指水。50盈虚者如彼:指月亮

5、的圆缺。51卒:最终。消长:增减。52曾:连都。曾不能:固定词组,连都不够。一瞬:一眨眼的工夫。53是:这。造物者:天地自然。无尽藏(zng ):无穷无尽的宝藏。54适:享用。释典谓六识以六人为养,其养也胥谓之食,目以色为食,耳以声为食,鼻以香为食,口以味为食,身以触为食,意以法为食。清风明月,耳得成声,目遇成色。故曰“共食”。易以“共适”,则意味索然。当时有问轼“食”字之义,轼曰:“如食吧之食,犹共用也。”轼盖不欲以博览上人,故权词以答,古人谦抑如此。明代版本将“共食”妄改为“共适”,以致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误从至今壬 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6、。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不一会儿,明月从东 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白茫茫的雾气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前进时就好像凌空乘风而行,并不知道 哪里才会停栖,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有如道家羽化成仙。在这时喝酒喝得高兴起来,敲着船边,打着节拍,应声高歌。歌中唱道:“桂木做的船棹兰木做的船桨,桨划破月光下的清 波啊,船在月光浮动的水面上逆流而上。我的心怀悠远,展望美好的理想,却在天的另一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依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呜呜”作声:有如 怨怼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7、。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 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 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 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 广

8、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 相拥而永存世间。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流逝的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又何尝盈亏。可见, 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对于我来说是无穷无尽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 有自己的归属,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送到耳边便听到声音,进入眼

9、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 有穷尽的担忧,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大家互相枕着靠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赤壁赋写于苏轼一生最为困难的时期之一被贬谪黄州期间。元丰二年(1079年),因被诬作诗“谤讪朝廷”,遭御史弹劾,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因写下湖州谢上表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捕入狱。“几经重辟”,惨遭折磨。后经多方营救,于当年十二月释放,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去安置所。”这无疑是一种“半犯人”式的管制生活。前赤壁赋

10、,写于1082年壬戌,是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扣上诽谤朝廷的罪名被贬黄州期间的作品。在该作品中,苏 轼的感情经历了三次变化:“乐悲乐”,其思想也经历了一个由平静到苦闷,再由苦闷而得到解脱的发展过程。可看出苏轼豁达淡然的人生态度。苏轼曾经 痛苦地描写过此时的忧郁苦闷的心情。“我谪黄岗四五年,孤舟出没烟波里,故人不复通问讯,疾病饥寒疑死矣”。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苏轼曾于七月十六和十月十五两次泛游赤壁,写下了两篇以赤壁为题的赋,后人因称第一篇为前赤壁赋,第二篇为后赤壁赋。此赋通过月夜泛舟、饮酒赋诗引出主客对话的描写,既从客之口中说出了吊古伤今之情感,也从苏子所言中听到矢志不移之情怀,全赋情韵

11、深致、理意透辟,实是文赋中之佳作。赋中语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和“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等,至今常被引用。无端受屈、含冤入狱的苏轼,在乌台诗案结案后不久,就被贬谪为黄州团练副使。所幸的是黄州地方官吏钦慕他的为人与俊才,非但不加管束,还常常任他在管区内纵情游山观水,而情豪兴逸的苏东坡则每游一地必有诗文纪盛,前赤壁赋与后赤壁赋就是这一时期留下的不朽名篇。作者以往的游记散文,大多以纪游写景或于纪游中借景抒情为主,而东坡的不少散文,却开创了一种新的写法。在这些文章中,作者并不着意写景,而是以阐明哲理,发表议论为主。借题发挥,借景立论的独特风貌贯串于字里行间。前赤壁赋就是这种新型游记的一篇代表作

12、。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也就是苏轼谪居黄州的第三年初秋,他与朋友驾一叶小舟,来到黄冈赤壁下的长江中赏月游玩,明月一轮映于波平浪静的江面,凉爽的清风徐徐吹来,茫茫白露布满大江,水光山色与中天夜月相辉映,主客对酌于舟中,酒酣耳热后和着凄怆的洞箫声扣舷而歌,然后又从如怨如慕、如泣如诉的箫声中引出客人思古之幽伤和对人生如寄的慨叹,文章也就此由情入理,由感情的抒发到哲理的畅达,进而以苏子的对答把全文的主旨表露出来,变与不变的理论和物各有主的观点好似一剂愀然的灵丹妙药,使客人终于喜而笑赤壁赋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水辅之,全文紧扣风、月来展开描写与议论。以风、月 之景开卷,又于文中反复再现风

13、、月形象。歌中的击空明兮溯流光则是由景入论的转折。客的伤感起于曹操的 月明星稀,终于抱明月而长终、托遗响于悲风的悲哀,仍然不离二字。苏子的对答,亦从清风、明月入论: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景物的连贯,不仅在结构上使全文俨然一体,精湛缜密,而且还沟通了全篇的感情脉络,起伏变化。起始时写景,是作者旷 达、乐观情状的外观;扣舷而歌之则是因空明流光之景而生,由乐甚向的过渡;客人寄悲哀于风月,情绪转入低沉消极;最后仍是从眼 前的明月、清风引出对万物变异、人生哲理的议论,从而消释了心中的感伤。景物的反复穿插,丝毫没有

14、给人以重复拖沓的感觉,反而在表现人物悲与喜的消长的同 时再现了作者矛盾心理的变化过程,最终达到了全文诗情画意与议论理趣的完美统一。全文借景取理,依理述志。通篇以景来贯串,风和月是主景,山和水辅之。作者抓住风和月展开描写与议论。文章分三层来 表现作者复杂矛盾的内心世界:首先写月夜泛舟大江,饮酒赋诗,使人沉浸在美好景色之中而忘怀世俗的快乐心情;再从凭吊历史人物的兴亡,感到人生短促,变动 不居,因而跌入现实的苦闷;最后阐发变与不变的哲理,申述人类和万物同样是永久地存在,表现了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写景、抒情、说理达到了水乳交融的程 度。1之所以说赤壁赋是苏轼散文的代表作,是因为这篇文章几乎包揽了苏文的

15、主要风格特点。宋元明清以来,不少文人纷纷 指出,苏文的风格是如潮、是博,也有的说是汗漫,是畅达一泻千里、纯以气胜,确实都很有道理,但又都不够全面、确切。从赤壁 赋来看,苏文的风格乃是一种自由豪放,恣肆雄健的阳刚之美。文中无论说理,还是叙事、抒情,都能随物赋形、穷形尽相,写欢快时可以羽化登仙、飘然世外;述哀伤时,又能拿动蛟龙、泣嫠妇作比;而苏文的舒卷自如、活泼流畅,在赤壁赋中也不难发现,像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这样的句子真是一气呵成,如同“行云流水”,挥洒自如。至于语言的精练生动、词简情真,就更是可以在文章中信手举来,

16、毫不费 力。“徘徊于斗牛之间”的“徘徊”;“渺沧海之一粟”的“渺”,都是一字千钧,读来似铿锵作金石声。赤壁赋一文还充分体现了苏轼散文自然本色、平易明 畅的特色,那种纯真自然之美给古往今来的无数读者带来了多么难忘的艺术享受。苏轼(10371101),字苏轼画像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著名的文学家,享年64岁。南宋高宗朝,赠太师,追谥号“文忠”。汉族,是父亲苏洵的第二个儿子,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诗人、词人。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

17、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在诗歌上,与黄庭坚并称“苏黄”。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 等。在政治上属司马光旧党。嘉祐二年(1057)与弟辙同登进士。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熙宁二年(1069),父丧守制期满还朝,为判官告院。与王安石政 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迁知密州(今山东诸城),移知徐州。元丰二年(1079),罹“乌台(御史台,因其旁多有乌鸦而称乌台或 因旧时官吏品行得名,为贬义)诗案”,责授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不得签书公

18、文,无实职。哲宗立,高太后临朝,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今山 东蓬莱);4个月后,迁为礼部郎中;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元祐四年(1089)出知杭州,后改知颍州,知 扬州、定州。元祐八年(1093)哲宗亲政,被远贬惠州(今广东惠阳),再贬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遇赦北归,建中靖国元年(1101)卒于常州 (今属江苏),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今河南郏县)。他与他的父亲苏洵(10091066)、弟弟苏辙(10391112)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以散文成就同列于“唐宋八大家”(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

19、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考证:跟苏轼同游的客人是谁?2010年,著名学者宋传伟先 生根据多年的考证与研究,写出了著名散文苏轼何曾有客一文,对多年以来困惑人们的那个陪同苏轼游玩的“客”的身份给出了一个大胆的结论那个“客” 其实就是作者自己的化身。在文章中,作者对中国古代文人的内心世界作了深入的剖析,得出了“现实中的苏轼”和“灵魂深处的苏轼”的论断,给文学界以很大的 启发。赋是介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从战国时荀卿的赋篇创其名开始,先后出现了宏篇巨制的汉赋、骈偶讲究的骈文。这篇前赤壁赋是韵文,从头至尾换了十二次韵;像汉赋一样,

20、采用主客答问的方式来阐述作者的思想、认识;又似骈赋和律赋,行文之中常使用排比与对偶,具备了赋的基本特征,但它又不为赋 这种文体所拘泥,多处运用散文笔法,句式有时长短、有时整齐,参差错落,可以称得上是散韵巧妙结合、诗文和谐统一的佳篇,对辞赋体的发展与突破作出了巨大的贡献。通假字1举酒属客 举匏樽以相属(属,通“嘱”劝酒 )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注:苏轼真迹原作“凭”,并未使用通假。后世传刻中改“凭”为“冯”,这是个也可以的问题,但终究是不严肃的。在粤教版教材中修订了这个传刻错误,“冯”被改回为“凭”。3山川相缪(缪,通“缭”连结、盘绕)4杯盘狼籍(籍,通“藉”,凌乱。人教版中为

21、“藉”)5举匏尊以相属(尊,通“樽”,酒杯)注:人教版中为“樽”6扣舷而歌之 (扣通“叩”,敲打)词类活用1名作动歌窈窕之章 歌:吟诵扣舷而歌之 歌:唱下江陵 下:攻下顺流而东也 东:向东进军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渔樵:捕鱼砍柴桂棹兮兰桨 桂:用桂树做桂棹兮兰桨 兰:用木兰做2名作状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南:向南西望夏 口西:向西东望武昌 东:向东3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侣 把.当做伴侣侣鱼虾而友麋鹿 友 把.当做朋友4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舞 使.舞动泣孤舟之嫠妇泣 使.哭泣正襟危坐 正 使.端正正襟危坐 危 使.端直6形作动肴核既尽 尽 吃完白露横江 横 笼罩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 享用方其

22、破荆州 破 攻破渺沧海之一粟 渺 渺小的像不知东方之既白 白 显出白色7. 为动用法哀吾生之须臾哀为哀伤古今异义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古义:白茫茫的水汽;今义:二十四节气之一)2凌万顷之茫然(古义:浩荡渺远的样子;完全不知道的样子)3望美人兮天一方(古义: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美人作为圣主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美丽的人)4于是饮酒乐甚(古义:在这时;连词,表示紧接上事之后并由于上事而出现某种结果)一词多义1如往 纵一苇之所如像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2于在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从 月出于东山之上在 徘徊于斗牛之间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给 托遗响于悲风3之定语后置的标志词 凌万顷之茫然音节助词,

23、无义 扣舷而歌之代词,指“歌” 倚歌而和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哀吾生之须臾这 歌窈窕之章的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去,到 纵一苇之所如4而连词,表承接 羽化而登仙连词,表修饰 扣舷而歌连词,表并列 侣鱼虾而友麋鹿连词,表转折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连词,表顺接 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5然的样子 其声呜呜然这样 何为其然也6乎的样子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用在句末,表示疑问,吗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助词,无意 郁乎苍苍7夫无意 客亦知夫水与月乎?再说 且夫天地之间8歌:扣舷而歌(唱)倚歌而和之(歌声)歌窈窕之章(动词,吟诵)9望:七月既望(名词,阴历的每月十五日)望美人兮天一方(动词 眺望,向远处看)1

24、0长:抱明月而长终(副词,永远)而卒莫消长也(动词,增长)11. 下: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名词,下面)下江陵(动词,攻占)特殊句式1判断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固一世之雄也。2省略句( )举酒属客 (省主语“予”)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省谓语“行”)击空明兮溯()流光 (省介词“于”)3被动句4定语后置句客有吹洞箫者 (有吹洞箫之客)凌万顷之茫然 (凌茫然之万顷)5宾语前置句何为其然也?(为何)而今安在哉? (在安)而又何羡乎?(羡何)6介词结构后置句击空明兮溯(于)流光。 (于)流光溯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于江渚之上渔樵)游于赤壁之下。 (

25、于赤壁之下泛舟)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于东山之上出,于斗牛之间徘徊)寄蜉蝣于天地。 (于天地寄蜉蝣)托遗响于悲风。(于悲风遗响)7主谓倒装渺渺兮予怀9成语归纳1沧海一粟:大海里的一颗谷粒,形容物体非常渺小。2正襟危坐:使衣襟端正,使身子端正,这里是使动用法。形容人物严肃或拘谨的样子。3遗世独立: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4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5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6羽化登仙:感觉身轻得似要离开尘世飘飞而去。(这里有如道家羽化成仙的意思)7余音袅袅:形容音乐悦耳动听,令人沉醉。8旌旗蔽空:旌旗:旗帜;蔽:遮

26、蔽。旌旗繁多遮蔽天空。比喻军队阵容的盛大壮观。9横槊赋诗:指能文能武的英雄豪迈气概。10.水波不兴:没有涟漪和波纹。形容十分平静。11.冯虚御风:意思是无所凭借,能驾风飞翔。12.如泣如诉:好像在哭泣,又像在诉说。形容声音悲切。13.山川相缪:形容山与河流相互交错。10明核舟记苏轼的前赤壁赋高妙精绝,生动感人,成为后世文学艺术广为表现的内容,涌现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名文和艺术精品,核舟记就是这样一篇反映苏轼游赤壁艺术珍品的著名文章。核舟记是由明代作家魏学洢所作,由同时代学者张潮编选到虞初新志。核舟记生动的描述了一件精巧绝伦的微雕工艺品(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是苏东坡与黄庭坚、佛印泛 舟游赤壁的情景。小核舟只有两个黄米粒那么高,船舱、小窗、栏杆如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