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教育功能的呈现形式看,教育功能可分为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显性功能指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如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等,就是显性教育功能的表现。显性功能的主要标志是计划性。隐性功能指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的区分是相对的,一旦隐形的潜在功能被有意识地开发、利用,就可以转变成显性教育功能。第二节 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人口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一定地区,具有一定数量、质量与结构的人的总体。人口可以通过人口数量、人口质量和人口结构来描绘。一、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一)人口数量影响教育的规模、结构和质量1、一定的人口数量及
2、增长率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人口增长率过高使得教育经费和师资质量的平均水平降低;学龄人数增长使得班级人数增加,影响教育质量。人口增长还制约和影响着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和战略重点的选择。2、教育是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之一。控制人口增长的手段很多,发展教育是其中之一,而且被认为是起长远作用的手段。经一些人口学家研究后得出的结论是: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有人在拉丁美洲作过的有关调查表明:有工作的妇女生育率低于家庭妇女:有专业知识的妇女生育率低于一般农村妇女中受过中等程度教育的妇女的婴儿死亡率低于文盲妇女。在我国的有些调查资料中也反映同样的倾向。教育的发展为什么能
3、起到控制人口增长的作用呢?其一,国家教育事业的发展,必然与对劳动力的文化要求的提高相关,因此它就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西方发达国家人口增长率转化的过程已证明了这一点。其二,教育程度的提高,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人丁兴旺”的生育观和家庭观。其三,教育程度的提高增加了妇女就业的机会.提高了妇女养育儿童的能力。(二)人口质量影响教育质量人口质量是指人口身体素质、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其中身体素质包括遗传素质和健康状况两个方面,是人口质量中的物质要素。文化修养包括人们的知识水平、智力发展程度和劳动技术水平。道德水平包括人们
4、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和合于社会规范的社会品质等。文化修养和道德水平是人口质量中的精神要素。人口质量是一个表明人口各方面素质综合发展水平的概念。人口质量对教育质量的影响表现为间接和直接两个方面:直接影响是指入学者已有的水平对教育质量的影响;间接的影响指年长一代的人口质量影响新生一代的人口质量,从而影响以新生一代为对象的学校的教育质量。(三)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人口结构包括人口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结构。自然结构指人口的年龄、性别等;社会结构指人口的阶级、文化、职业、地域、民族等。第一,人口年龄构成制约各级教育发展规模与进程,影响教育的宏观决策和战略决策。人口的年龄结构会影响各级各类学校在教育结构中的比
5、例。第二,人口的社会结构对教育的影响则更为显著。在阶级社会里,人口的阶级构成直接影响着受教育权的分配。第三,人口就业结构制约学校教育结构。所谓就业结构是指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就业人员的比例。教育结构指各级各类学校、各种专业教育的构成。近年来。人口就业结构的变化表现为向服务业转移,向智力劳动转移,从一般技术向高新技术转移。第四,人口地域分布制约学校布局。人口的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同时也制约着教育质量。人口地域分布制约着学校的布局和教育效率。一般说来,人口分布合理的地区,教育相应地比较发达;人口密度稀疏的地区,常常出现学校布局不够合理,进而影响教育经费的充分使用,影响教育效率的提高。(四
6、)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人口流动的种类:一是城乡之间的流动;二是国内贫困地区与国内经济发达地区之间的流动;三是不发达国家与经济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随着我国现代化、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劳动力资源在全国范围内配置,社会流动加速,农业人口向城市迁移流动成为历史的必然。然而流动人口的科技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使他们选择职业、参与社会生活等方面都面临诸多障碍,由此对农村教育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流动人口子女问题,首先是入学难,近半数适龄儿童不能及时入学,超龄上学现象比较严重;其次是流动儿童失学率较高;其三是不在学儿童,即“童工”问题比较突出;其四是由于环境转换与城乡文化反差导致的流动儿童心理问题加剧。这些
7、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化解、引导和调适,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少年”。二、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一)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1、教育有助于改变人口的性别结构,保证男女性别比例的自然平衡。2、教育可以改变人口的文化结构和职业结构。3、教育有助于人口城乡结构的改变。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很重,中国至少需要最终从农村中转移出至少5亿以上人口。4、教育有利于人口的迁移。受教育程度与人口迁移成正相关,即受教育程度越高,人口的迁移倾向越强烈;在农村,从文化程度与劳动力转移的关系上看,具有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每百人中有912人转移,依次分别是初中每百人8.3人,小学每百人4人,文盲半文盲每百人仅1
8、.5人。(二)教育具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的功能1、教育可以提高人口质量。教育在提高人口的质量方面的功能首先表现在对青年一代的培养,其次还表现在对成年人的教育上。2、教育可以减少人口数量。一个国家全体国民受教育程度的高低与人口出生率的高低成反比。其原因是,教育事业的发展刺激了家庭对教育的需要.而家庭教育需求的提高增加了抚养儿童的费用,这就能起到控制生育率的作用;教育程度的提高,也能改变人们传统的“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和家庭观;教育程度的提高,也增加了育龄妇女的就业机会和就业需求,减少了生养子女的时间和精力。3、教育可以改善人口结构,实现人口迁移。教育可使无序流动变为有序流动。使
9、人口结构趋于合理化。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一、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即社会所需要的劳动力。劳动力的素质必须要符合社会要求,教育目的的确立必须要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二)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选择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断调整与更新,使课程门类由少到多,使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和深化。(三)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生产力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有着直接和最终的决定性作用。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第二次工业革命后,
10、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级中等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四)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结构学校结构指的是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关系。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经济结构的变化,要求学校结构与之相适应,以满足生产力发展对不同数量、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需求。(五)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学方法、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在古代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学校采取个别教学的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是口耳相传。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班级授课制,多媒体技术、信息技术成为了重要的教学手段。PS: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尽管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但从历史上看,
11、教育与生产力的发展并非完全同步。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定时期内,由于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于较为先进的生产力,教育的思想、内容、手段、方法等也往往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另一种情况是,在生产力处于较低的水平下,由于文化交流、社会转型甚或传统的影响,其教育的思想内容甚至方法也可能超越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但教育相对独立于生产力发展水平,并不是说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发展水平。因为,教育归根结底是要受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二、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生产力对教育有制约作用,而教育对生产力也具有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劳动力的质量和数量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条件
12、,教育承担着再生产劳动力的重任。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具体体现在:1、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2、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成为专门的和发达的劳动力3、教育可以改变劳动力的形态,把简单劳动力训练成复杂劳动力4、教育可以使劳动力得到全面发展1960年,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做的“人力资本投资”的讲演,被称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宪章”。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知识、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生产性工作的能力。人力资本理论主要包括: (1)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主要的资源,人力资本理论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
13、 (2)在经济增长中,人力资本的作用大于物质资本的作用。人力资本投资与国民收入成正比,比物质资源增长速度快。(3)人力资本的核心是提高人口质量,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主要部分。教育是提高人力资本最基本的主要手段,所以也可以把人力投资视为教育投资问题。 (4)教育投资应以市场供求关系为依据,以人力价格的浮动为衡量符号。(二)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教育是实现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并且通过教育可以高效能地扩大科学知识的再生产,使原来为少数人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在较短的时间内为更多的人所掌握,使科学知识得到普及,先进的生产经验得到推广,从而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节 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14、的相互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是相互制约的关系。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而教育又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一、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即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思想政治方向和为谁服务的问题,并非决定教育的一切。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总是要控制教育目的的制定,使教育目的要符合统治阶级的要求,为统治阶级培养人才。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思想观念的人,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制度决定的。(二)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掌握了国家政权
15、,谁就能够控制精神产品的生产,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并且通过对教育方针政策的颁布、教育目的的制定、教育经费的分配、教育内容特别是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规定、教师和教育行政人员的任命聘用等,实现对教育领导权的控制。(三)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个人有没有受教育权,接受什么样的教育是由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在阶级社会中,不存在“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四)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和教育性质,进而也决定教育内容的选择,尤其是思想道德的内容与选择。二、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但是,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也有积极的反作用。(
16、一)教育培养合格的公民和各种政治人才。(二)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制度的舆论力量。通过教育,宣传一定的政治观点、理论、方针、路线,造成舆论。(三)通过教育制度,实现对受教育的阶级或阶层的选拔,使原有的社会政治关系得以延续和发展,或加速改变旧的政治关系。教育促进民主化进程,但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第五节 教育与精神文化的相互关系一、教育与文化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从广义上说,教育是文化的一部分,受到文化中其他因素的影响,同时它也对整个文化起着保存、传承、改造、创新的作用。任何文化特性或形态,如果没有教育就难以延续。(一)文
17、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第一,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第二,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三,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二)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第一,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第二,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第三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二、教育与文化关系的特殊性(一)文化本身是一种教育力量文化作为一种教育力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特定时空中的文化构成了文化环境、文化氛围,对生存于其中的人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发挥着强大的教育作用:二是一定社会的文化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学校文化、班级文化和课堂文化,对教育活动起着无形又强大的影响作用。(二)教育本身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18、教育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一方面它是传递和深化文化的手段,这使它与文化构成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另一方面它的实践者及实践本身又体现着文化的特质,如思想观念、价值倾向和行为方式,这使它成为文化本体。三、学校文化(一)学校文化的概念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是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特别是价值观念。(二)校园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校园文化是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它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按照不
19、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再细分成学校物质文化、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学校精神文化等。1、学校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空间物态形式,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学校物质文化有两种:一是学校环境文化.包括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校园绿化和美化、具有教育含义的教育和教学场所以及校园环境卫生等等;二是设施文化,包括教学仪器、图书、实验设备、办公设备和后勤保障设施等。2、学校的精神或观念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包括办学宗旨、教育理念、共同愿望、道德观念、共有价值观、校风、班风、教风、学风、校旗、校歌、校徽、校报等。学校精神文化可分解为四种基本成分:认知成分、情感成分、价值成分、理想成分。3、学校的组织和制度文化主要是
20、指保证学校正常运行的组织形态、规章制度和角色规范。它包括教育方针政策、学校规章制度、管理体制、道德规范、行为准则、行为取向、典礼仪式、节日活动、公共关系、文化传播等。(三)学生文化1、学生文化的成因(1)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2)同伴群体的影响;(3)师生的交互作用;(4)家庭社会经济地位;(5)社区的影响。2、学生文化的特征(1)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2)学生文化具有非正式性;(3)学生文化具有多样性;(4)学生文化具有互补性。习题:选择题:教育具有人口功能、文化功能、经济功能,这些是教育的(D)。A社会遗传功能 B人的培养功能 C本体功能 D社会功能欧洲中世纪教育、法西斯教育、军国主义教育
21、等,不仅扼杀了人的个性发展,而且也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这体现了教育的(D)。A个体发展功能 B社会发展功能 C正向功能 D负向功能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C)。A生产力 B文化 C政治经济制度 D科学技术教育与社会诸多因素有密切联系,其中,决定教育领导权和受教育权的是(A)。A政治与经济制度 B生产力水平 C科技水平 D文化传统一定社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B)。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社会人才观D国家教育传统这一教育的发展历程充分说明了(A)。A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与速度B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C生产力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与手段D教育相对独立于生
22、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规模、速度、结构、方法、手段和内容的是(D)。A.社会文化B.人的身心发展水平C.社会意识形态D.生产力水平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B)A.经济水平B.政治制度C.文化传统D.科技水平教育能够把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这体现了教育的什么功能?(A)A经济功能 B育人功能 C政治功能 D文化功能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由(C)决定的。A.政治经济制度B.社会文化C.生产力发展水平D.社会人口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学者是(C)。A布鲁纳B赞可夫C舒尔茨D皮亚杰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政治对教育
23、的制约作用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教育不但是一种消费,也是一种投资活动,这是(B)。A.教育资本理论的观点 B.人力资本理论的观点C.市场资本理论的观点 D.经济资本理论的观点通过教育,科学知识和技术被劳动者所掌握,变成劳动者的知识与技能,从而在生产中创造物质财富,促进生产力发展。这表明(A)。A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 B教育是文化再生产的手段C教育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手段 D教育传递科学知识我国中小学的语文教材中能够选取唐诗、宋词、元曲等名篇进行学习,这体现了教育对文化发展的(A)。A传递和保存 B传播和交流 C选择和提升 D更新和创造学校文化的核心是(B)。A学校的物质文化 B学校
24、的精神或观念文化C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 D学校的非正规文化关于校园文化,表述错误的是(B)。A校园文化是学校文化的缩影 B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C学校硬件设备属于物质文化 D学校文化并非成员天然形成,而是共同习得的办学宗旨、教育理论、校风校训等属于(C)。A校园物质文化 B校园制度文化 C校园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揭示了(A)。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学校中的传统、仪式和规章,一般统称为(C)。A学校精神文化 B学校教师文化 C学校制度文化 D学校物质文化人们为了保证学校中教育活动顺利进
25、行而创立和形成的一种特有的文化形态是(A)。A校园文化B学生文化C教师文化D活动文化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B)。A物质文化B制度文化C教师文化D学生文化学校的校园的总体结构和布局、场所及校园环境卫生等均属于学校的(C)。A.制度文化B.组织文化C.物质文化D.观念文化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主要途径是(C)。A社会科研机构的科研活动B生产领域的应用C学校教育D市场推广辨析题:一方面,教育与社会其他因素的关系密切;另一方面,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答案要点正确。教育与生产力、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关系密切,而且教育又具有其相对独立性。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一个
26、重要表现就是教育能再生产劳动力。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一定的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即把可能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劳动力,从而形成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效率,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教育对生产力具有促进作用,表现为再生产劳动力和再生产科学知识。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答案要点错误。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是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制约的。政治制度既可能促进也可能阻碍教育事业的发展。正义的政治制度能够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如民主政治对教育权利的保障。非正义的政治制度则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如专制政治对教育权利的践踏。教育可以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首先,政治经济制
27、度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它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教育的领导权、受教育的权利、部分教育内容。其次,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具有影响作用,但不能够改变政治经济制度的发展方向。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相对独立性。虽然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性质,但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与以往的教育具有渊源关系,在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国家,会有不同特色的教育;同时,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同样的政治经济制度下的教育内容和教育观点会有所不同;除此之外,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教育可能超前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也可能落后于一定的政治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所以教育只能完全依附于政治经济制度。教育虽然受政治经济制度的制约,但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政治制度决定着社会成员的受教育权利;在一个国家什么样的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政治制度决定了教育的性质。在一定条件下,制约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的最直接的社会因素是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有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政治经济制度通过上面四个方面作用,直接决定了教育性质和发展方向。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