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2 ,大小:69.19KB ,
资源ID:1946536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46536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部编小升初文言文阅读及专项练习50篇含答案全Word格式.docx

1、 “妻子贫不能归”中的“归”,是指 (A)回到娘家;(B)回到故乡;(c)没有住房;(D)不能耕种。 3翻译:岁罹水患 死者相踵 遂自经于鼓下 养以公田百亩 4理解:这则故事除赞扬青文胜为民请命外,还说明什么【译文】青文胜,字质夫,夔州人。做官担任龙阳县令的属官。龙阳濒临洞庭湖,每年遭遇水灾,拖欠赋税几十万,受鞭挞之刑而死的人接连不断。青文胜情绪激昂的样子,来到宫门外呈上给皇帝的奏章,为百姓请命,再三上书,(皇帝)都不答复。青文胜叹息说:“我用什么脸面回去见父老乡亲们啊!”又一次准备了奏章,敲击登闻鼓来上诉,于是在鼓下上吊自尽。皇帝听闻(这件事)后十分惊讶,同情他为了百姓而牺牲了自己,下令宽贷

2、龙阳赋税二万四千多石。乡里人建立了祠堂来祭奠青文胜。【参考答案】1做官靠近准备同情县祭 2(A)(B) 3每年遭遇水灾;死者接连不断;便在登闻鼓下上吊自杀;用公田一百亩来养家糊口。 4统治阶级横征暴敛,不顾百姓死活。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2:管仲破厚葬 齐国好厚葬,布帛尽于衣裘,材木尽于棺椁。齐桓公患之,以告管仲,曰:“布帛尽则无以为蔽,材木尽则无以为守备,而人厚葬之不休,禁之奈何?”管仲对曰:“夫凡人之有为也,非名之则利之也。”于是下令曰:“棺椁过度者戮其尸,罪夫当丧者。”未久,厚葬之风休矣。 (选自韩非子) 注释 布帛:泛指织物。衣裘:裘,皮衣。此指死人的衣着。戮:侮辱。 文化常识“棺椁”及

3、其他。上文有“材木尽于棺椁”,意为优质的木材都用在做棺椁上了。“棺”即棺材,装敛死人的器具;“椁”即棺外的套棺,也就是说是棺材外再套一具棺材。古代的贵族,生前富贵荣华,极尽奢侈,死后也希望不朽,且能无穷享受,因此十分讲究丧葬。尸体穿绫罗绸缎,甚至金缕玉衣。棺之外要加椁,棺与椁之间存放金银财宝及生前用具,可惜这些都成了日后盗墓者的目标。 思考与练习 1解释:无以_对_为_ 2翻译:齐桓公患之_;禁之奈何?_;非名之则利之也_ 3比较上文的两个“夫”:“夫凡人之有为也”中的“夫”,应理解为_;“罪夫当丧者”中的“夫”,应理解为_齐国人为什么好厚葬?请用原文中的句子回答。_ 【译文】 齐国人崇尚豪华

4、的葬礼,结果产的布匹都用在了做寿衣上,而木材也都耗在了做棺材上。齐桓公很是忧虑,就把这个情况告诉了管仲,说:“布匹都用光了我们就没有衣服穿,木材都耗尽了就没有用来制作防御器材的材料,而豪华葬礼的风气不能停息,怎样禁止呢?”管仲回答说:“但凡人们要做什么事,不是因为这件事可以带来名声,就是可以获得利益。”于是齐桓公下命令说:“今后如果棺材做的太高档,就屠戮那个死者,并且把那些发丧的人治罪。”没过多久,豪华葬礼的风气就止住了。 【参考答案】1.没有什么用回答作为、行动 2.齐桓公为这事而担忧;用什么办法禁止?不是为了名誉就是为了有利可图。 3.句首语气词,无义;那些 4.非名之则利之也。 小升初文

5、言文阅读理解3:穿井得人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i汲j,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导读】传言不可轻信,要实事求是。尤其“以讹传讹”更要不得。【注释】常一人居外: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国人道之: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得一人之使:意思是说,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一个劳动力,等于多得到一个人使用。【阅读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及其家穿井(等到 )2.国人道之(说、讲)3.不若无闻也(不如)二、辨析下列“得”字的用法

6、。1.吾穿井得一人(得到、获得)2.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找到 )3.今日有,明日去,吾不得而见之矣!( 能够 )三、翻译1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全国人都在说这件事,被宋君听到。2.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多得到一个人使用,不是从井里挖出一个人。四、“穿井得人”的故事告诉我们: 以讹传讹 的危害。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4:朝三暮四宋有狙公者,爱狙,养之成群,能解狙之意,狙亦得公之心。损其家口,充狙之欲。俄而匮焉,将限其食,恐众狙之不驯于己也。先诳之曰:“与若芧,朝三而暮四,足乎?”众狙皆起而怒。俄而曰:“与若芧,朝四而暮三,足乎?”众狙皆伏而喜。(选自庄子齐物论)【注】狙(j)公:养

7、猴子的老头。狙,猴子。口:口粮。诳(kung):欺骗。芧(x橡树的果实。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损其家口损:减少B.充狙之欲充:满足C.俄而匮焉匮:缺乏D.与若芧若:好像2.狙公是怎样使“众狙皆伏而喜”的?(用自己的话回答)3.读了这个故事,你一定从中得到了启示,请从不同的角度概括。(至少两个角度)译文宋国有一个养猕猴的老人,他很喜欢猕猴,养的猕猴成群,他能懂得猕猴们的心意,猕猴们也懂得他的心意。那位老人因此减少了全家的口粮,来满足猕猴们的需要。但是不久,家里缺乏食物了,他将要限制猕猴们的食物,但又怕猕猴们生气不听从自己,就先骗猕猴们:“我给你们的橡树果实,早上三颗,晚

8、上四颗,这样够吗?”猕猴们一听很生气都跳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我给你们的像树果实,早上四颗,晚上三颗,这样足够吗?”猕猴们听后都很开心地趴下了。1.D2.原来早晨三颗芧晚上四颗芧,后来早晨四颗芧,晚上三颗芧。总量没有变,只是调换了一下早晚的量。3.狙公:做事情要善于利用心理,要懂得变通。猕猴:告诫我们要注重实际,防止被花言巧语所蒙骗。或看问题不能停留在表面,应该看到实质。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5:商於子驾豕 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日:“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

9、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日:“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日:“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日:“是盖有激者也。” (选自明宋濂宋学士文集) 注释 商於(w)子:作者虚构的人物。豕(s h ):同“猪”。轭(牛拉东西时驾在颈上的曲木。宁毋:淖(no):烂泥。服田:驾牲口耕田。牧:统治、管理。有激者:(心中)有不平之气的人。 文言知识 说“以”。“以”既可作动词用,也可作介词、连词用。它的解释也相当灵活。上文“子以予颠

10、之倒之”中的“以”,作动词用,解为“认为”。有时“以”与“为”组合成“以为”或“以为”,也解为“认为”。上文“必以贤”中的“以”,解为“任用”,也作动词用。又,上文“无犊以耕”中的“以”,作连词用;又,“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中的“以”,作介词用,解为“把”。犊_尤_过_ 应_几_顾_盖_ 2翻译:既就复解,终曰不能破一畦者耶?_; 吾悯而诏子_;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_ 3理解:本文的主题思想是_ 【译文】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

11、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 宁毋子先生说:“诗经不是有云(说)吗?向猪的祖先祭告,在猪圈中抓猪,说的是要抓猪去杀了吃肉。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 【

12、参考答案】1.小牛责备错回答近于回头大概 2.好不容易套上了,可又挣脱了,整天不能耕一块地;我同情你才告诉你;你为什么不把责备我的话去责备那些统治百姓的人呢? 3.抨击统治者不用贤人。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6:世无良猫某恶鼠,破家(1)求良猫。厌(2)以腥膏o(3),眠以毡罽j(4)。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乐均耳食录)【注释】(1)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2)厌饱食。(3)腥膏鱼和肥肉。(4)毡罽(j)毡子和毯子。【阅读训练】1、“鼠以故益暴”中有两个加点词,请分别选择解释正确的义项。(1)“故”的正确解释是( A )A.原因 B.

13、故意 C.故事 D.过去 (2)“益”的正确解释是(D)A.增加 B.益处 C.得益 D.更加2、翻译。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猫已经吃得很饱,又睡得安稳,都不抓老鼠了。3、猫不捕鼠的原因是:( 饱食鱼肉,生活安逸,无需自己捕食了。 )15某人说“世无良猫”,从中可知某人是个:不能物尽其才(用不好人才) 的人,从中我们可以获知的人生之理是:环境过分安逸,人的斗志就会被消磨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7:孟母三迁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子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又嬉为贾人炫卖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子也。”复徒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z豆揖让

14、进退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选自列女传)注:俎豆: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这里指祭祀仪式。揖让进退:即打拱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其舍近墓( 靠近 ) (2)遂迁居市旁 ( 于是 )2、给短文拟一个恰当的题目: 孟母三迁 3、孟母三次带子离开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地方不适合教育孩子。4、翻译句子:此非吾所以处子也。这里不该是我带着孩子住的地方啊!5、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孟母是一个怎样的人。答:孟母教子有方,懂得环境对人的成长产生重大影响。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8:陈章侯蔑视显贵者 陈章侯性诞僻,好游于酒。人所致金钱随手尽。尤喜为贫不得志

15、人作画,周其乏。凡贫士藉其生,数十百家。若豪贵有势力者索之,虽千金不为搦笔也。一龌龊显者,诱之入舟,方将鉴定宋元人笔墨。舟既发,乃出绢强之画。章侯科头裸体,谩骂不绝。显者不听。遂欲自沉于水。显者拂然,乃自先去。托他人代求之,终一笔不施。 (选自清周亮工读画录) 注释诞僻:怪僻。搦(n u握。科头:不戴帽子。拂然:甩动(袖子)的样子。 文言知识 说“致”a“致”是个多义词。一、指“送”。上文“人所致金钱随手尽”,意为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面致”即当面送上。二、指“表达”。“致意”、“致谢”中的“致”即是。今人写信,末了常有“此致敬礼”,意为以此表达我的敬意。三、指“招引”。如“致百鸟至

16、”,意为招来数百只鸟。四、指“尽”。成语“专心致志”中的“致”即是。藉 索 虽 既 施好游于酒 周其乏 一龌龊显者 3上文“笔墨”是指【译文】陈章侯性格怪僻,喜欢游玩喝酒。别人送给他的金钱随手便花光了。尤其喜欢为贫穷不得志的人作画,以周济他们的贫困。依靠他而生活的贫寒士人,一共有几十以至几百家之多。如果豪绅贵族等有势力的人向他要画,即使送他千金他也是不会提笔的。有一个人品卑劣的显达者,引诱他进入船内,正在让他鉴赏宋元人的笔墨。船开了以后,就拿出画绢强迫他作画。章侯摘掉帽子,脱掉衣服,大骂不止。那个显达者不听从他的。于是章侯自己从船上跳落入水。显达者非常生气,于是甩袖而去了。后来托了别人代为求画

17、,章侯最终还是没有用一下笔墨。【参考答案】1依靠讨取即使已经给 2喜欢跟酒打交道;周济他们的穷困生活;一个品质恶劣的显贵的人。 3字画。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9:老马识途管仲、隰x朋从于桓hun公而伐孤竹,春往而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行山中无水,隰朋曰:“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蚁壤.rng一寸而仞有水。”乃掘地,遂得水。【导读】自然万物都有其独特的个性,人能善于向大自然学习,则万物可为我所用,为人类造福。【注释】管仲、隰朋:皆齐桓公时大臣,帮助桓公成就了霸业。孤竹:古国名。迷惑失道:迷路而找不到归途。掘:挖。1.春往而冬反( 通“返”,返回 )2

18、.迷惑失道( 道路 ) 3遂得水( 找到 )二、翻译。1管仲曰:管仲说:“老马的智慧可以利用。2蚁冬居山之阳,夏居山之阴。蚂蚁冬天住在山的南面,夏天住在山的北面。三、文中故事是成语 老马识途 的来历,现比喻 有经验,能带领新手工作。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0:陆游筑书巢吾室之内,或栖于椟,或陈于前,或枕籍于床,俯仰四顾无非书者。吾饮食起居,疾病呻吟,悲忧愤叹,未尝不与书俱。宾客不至,妻子不觌,而风雨雷雹之变有不知也,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槁枝,或至不得行,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乃引客就观之,客始不能入,既入又不能出,乃亦大笑曰:“信乎其似巢也!(选自渭南文集)【注】椟(d木柜,木

19、匣,这里指书橱。觌:(d)相见。间:偶尔。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1)俯仰四顾无非书者( ) (2)未尝不与书俱( )2.对文中画线句意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相见。B.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C.不接待到访的客人,不去和妻子子女相见。D.客人不来拜访,妻子不来相见。3.根据短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句子“辄自笑曰:此非吾所谓巢者邪?”中“笑”的含义是怎样的?(2)为什么说陆游的书房是“书巢”?(用文中语句回答)4.本文主要体现了陆游 ( )A.酷爱读书 B.喜爱建筑C.不拘小节 D.乐观幽默我的屋子里,有的书堆在木箱上,有的书陈列在前面,有的书放在

20、床上,抬头低头看着,四周环顾下来,无非都是书。我的饮食起居,生病叹息,感到悲伤、忧愁、愤怒、感叹,不曾不与书在一起,客人不来拜访,妻子子女不来相见,而刮风、下雨,打雷、落冰雹等变化,也都不知道。偶尔想要站起来,但杂乱的书围绕着我,好像积着的枯树枝,有时到了不能行走的地步,于是就自己笑自己说“这不是我所说的鸟窝吗?”于是邀请客人走近看当时的情形。客人开始不能够进入屋子,进到屋中,又不能出来,于是容人也笑着说:“它确实像鸟窝啊!1.(1)看(2)一起2.B3.(1)自嘲。(2)间有意欲起,而乱书围之,如积稿枝4.A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1:苏东坡北归 东坡还至庾岭上,少憩村店。有一老翁出,问从者曰

21、:“宜为谁?”曰:“苏尚书。”翁曰:“是苏子瞻欤?“是也。”乃前揖坡曰:“我闻人害公者百端,今日北归,是天佑善人也。”东坡笑而谢之,因题一诗于壁间云:“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问翁大庾岭头住,曾见南迁几个回?” (宋曾敏行独醒杂志) 注释(D东坡:苏东坡,即苏轼。曾贬官至惠州、儋州(今广东、海南一带)。庾岭:即大庾岭在今江西、广东交界处。苏尚书:苏轼曾官至礼部尚书,故称苏尚书。鹤骨霜髯(rn)心已灰:这是苏轼形容自己的形态与心情。 文化常识古人“名”与“字”的用法。古人除了姓名外,还有字、号(别号)等。在社会交际中,一般称对方的字或号,以表示尊敬。如上文“是苏子瞻欤”,意为这是苏子瞻吗

22、?苏轼,字子瞻。那翁称苏轼为“苏子瞻”,是表示敬意,也可问“是苏东坡欤”,而绝不能说“是苏轼欤”,因为当时苏轼就在旁边,直呼对方的姓与名,乃是不尊敬,不礼貌。而他自己称自己,则只能说名,如“吾乃苏轼也”,而绝不能说“吾乃苏子瞻也”。 思考与练习1解释:从 揖 题少憩村店 官为谁 我闻人害公者百端 是天佑善人也 3理解:“曾见南迁几个回”的正面意思是什么?【参考译文】苏东坡被调回,到了庾岭这个地方,在一个野外的小里休息一下。有个老者问东坡的随行人员:这个人大概是谁啊?回答:是尚书苏东坡啊。老者说:难道就是苏子瞻吗?回答说是啊。于是就上前给东坡拜会说:我听说有人想尽办法来害您,今天您得以调回,是上

23、天保佑好人啊。东坡听了含笑而谢。并且在小店的墙壁上写了一首诗:“鹤骨霜髯心已灰,青松夹道手亲栽。 ”【参考答案】1跟随拱手写 2在乡村旅店中稍作休息;做官的人是谁?我听说有人千方百计伤害你;我是老天爷保佑好人。 3贬官到南方去的人几个活着回来的。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2:李泰伯改字 范文正公守桐庐,始于钓台建严先生祠堂,自为记,其歌词曰:“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既成,以示李泰伯。泰伯读之三,叹味不已,起而言曰:“公之文一出,必将名世。某妄意易一字,以成盛美。公瞿然,握手扣之。答曰:“云山江水之语,于义甚大,于词甚溥,而德字承之,似局促,拟换作风字如何?”公凝坐颔首,殆欲下拜

24、。 (选自宋洪迈容斋随笔) 注释范文正公:即范仲淹。他谥“文正”,故世称范文正公。桐庐:古地名,今浙江桐庐市。记:传记。歌词:指记文后的赞词。瞿然:惊讶的样子。握手:拱手。溥(p):大。凝:注意力集中。 文化常识 严子陵。上文说的“严先生”,即东汉时的严光,他字子陵,今浙江余姚人。严子陵与刘秀早年是同学。刘秀击败王莽军队称帝后,邀请他到京城洛阳任谏议大夫(皇帝的顾问),可去后不久,发觉朝中多猜忌,于是隐居浙江桐庐附近的富春江边,常钓鱼赏景。今建有严子陵钓鱼台,并有严子陵传碑文。守 泱泱 已 易 盛 扣 颔首既成,以示李泰伯 必将名世 殆欲下拜 3上文“秦伯读之三”中的“三”,是指以“风字换“德

25、字,它好在哪里?请说出一二点。【译文】范仲淹在桐庐做太守的时候,最早在钓鱼台建了一个严先生祠堂(纪念严光),自己做了一篇记文,文章内说: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德,山高水长;写完之后拿给南丰的李泰伯看,李泰伯看了好多遍之后,回味赞叹不止,站起来说:先生的这篇文章写出来之后,必将会在世上成名,我大胆的想(帮你)换一字,使它更完美;范公很高兴的握住他的手请教。(李泰伯)说:云山江水那一句,意义和文字很大很深,用他来修饰“德”字,好象有点局促了,我想把德字换风字,你看怎么样啊?范公坐在那里点头,几乎要下拜!【参考答案】 1做郡太守 水浩大的样子 停 改换 大 问 点头。 2写成后,把它给李伯看;必

26、定将会在世上留下名声;几乎要跪下拜谢。 3多次。 41“风”是平声字,不感局促;“风”就是流行、传播及“风范”之意。小升初文言文阅读理解13:螳螂捕蝉吴王欲伐荆(1),告其左右曰:“敢有谏者死!”舍人有少孺子(2)者欲谏不敢,则怀丸操弹(3)于后园,露沾其衣,如是者三旦(4)。吴王曰:“子(5)来,何苦沾衣如此!”对曰:“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6),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傍也;黄雀延颈(7),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8)得其前利(9),而不顾其后之有患也。”吴王曰:“善哉!”乃罢其兵。(选自刘向说苑正谏) 【注释】(1)吴王欲伐荆吴王,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