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7 ,大小:24.71KB ,
资源ID:1946263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46263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以立德树人为统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以立德树人为统领推进教育教学改革Word文件下载.docx

1、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并深化教学改革,大学将完善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创立高校与科学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的新机制。”为了落实规划纲要提出的任务,国家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教育主管部门也相继出台了若干措施和政策。在这些利好的支持下,找准方向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是高校人才培养在新的发展阶段中重新排队的重要机会。另一方面,时代赋予了高等教育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责任。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无论是社会的发展进步还是产业的转型升级,创新是最核心的动力,而创新的主体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适应新常态的创新人才,是大学重要的战略任务

2、,同时也是大学发展的重要契机。正如教育部杜玉波副部长所说:“这个任务完成得好,我国经济转型升级之日,就是一批高水平大学涌现之时;这个任务完成得不好,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就会遇到阻碍,大学建设就会失去目标和方向”。我的理解是,大学只有让自己快速适应并主动服务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培养出适应新常态的创新人才,才有出路、才能发展,正所谓“有为才有位”。而要完成好这个任务,高等教育现行的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与机制、学科专业布局、资源配置机制等存在明显的不适应和局限,我们对此必须有充分的认识并积极地应对。2.新时期所面临的新挑战一是立德树人对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15次会议强调

3、:“高等教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中国特色为统领,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为导向”,“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激发高校内生动力和活力”。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回归和坚守大学育人之道、纠正大学转型发展中出现的偏离,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前提和保证。对此,高校必须敢于担当、能够担当。面对国内外、校内外、课堂内外的变化和影响,探索和确立有效的立德树人的培养机制是当务之急必须完成的任务。而为此,如何把握学生的成长规律,科学有效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围绕这个问题,如何处理好思想政治教育中教与学的关系、如何调整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乃至与第三、第

4、四课堂的关系,重构培养逻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若干课题摆在我们面前亟待解决。二是专业分类拨款和高考招生改革对专业建设提出了新挑战。为了推动高校的内涵建设、特色发展,山东省去年出台了关于改革拨款定额鼓励本科高校特色发展的意见,省财政按照A、B、C三类专业确定拨款定额,加大对优势突出、特色鲜明、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处于优势地位的A类专业的支持力度,按专业原拨款定额上浮一定比例拨付经费;对不符合学校办学特色和发展方向、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在全省同类专业中办学水平较低的C类专业核减直至停止拨付经费。从招生改革的方向来看,考生将由先选学校再选专业改为直接面向专业选择,高校各专业的录

5、取分数线将取代高校录取分数线,由此,高校间实力的博弈将拆分成专业间的实力博弈。实力不足的专业将无法再搭大学的车招到好的生源。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决定,我省将从2018年起实行按专业招生。这些新情况,对专业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三是人才培养现状距离创新人才、个性化人才培养还相去甚远。“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著名的“钱学森之问”触及了我们高等教育的痛处,痛则不通,“钱学森之问”是关于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一道艰深的命题,也是一个必须破解的命题。破解这个命题的努力,已经成为助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动力。建国初期,我国高校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主要借鉴了苏联的经验按专业培养人才

6、,课程体系中除了思政课、外语课和体育课外,其他课程几乎都是专业课。恢复高考之后,也基本沿用这种模式。按照这种模式培养出的人才,虽然能较好地胜任相关专业领域的工作,满足我国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才需要,但因综合素质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的人才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下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行业间产业间的相互交叉渗透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日新月异。上个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高等教育开始了以拓宽专业口径,加强综合素质教育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十多年的探索积累,为今天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奠定了基础。规划纲要提出,要更新人才培养观念,“树立多样化人才观念,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

7、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为达成这个目标,我国高等教育还有很多问题必须疏通、解决,例如: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受惯性的局限、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不灵活、教学组织作用发挥不到位、教学管理制度体系亟待健全、教学质量评价机制仍需完善,等等。这些问题必须靠改革来解决。二、国内外著名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分析借鉴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涉及3方面的问题:培养什么样的人(培养目标),用什么培养人(教育内容)和怎样培养人(教育方法)。第一个问题主要涉及价值层面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属于目的要素;第二个问题主要涉及内容层面的课程设计和教育教学内容,属于内容要素;第三个问题主要涉及行为层面的教育途径和教育方法,属于方法要素。1.关于人才

8、培养目标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规定“本科毕业生应熟悉艺术、文学、数学、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能够收集、筛选、综合、评价来自不同领域并以不同形式呈现的信息;能够理解研究过程和如何创造新的知识;能够与人合作共事;能够创造式地转换其环境;具有解决问题和作出决定所必须的技能;能够处理模糊性问题,能够灵活思考,并具有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发展智力的技能”。牛津大学强调培养的人才“要有很高的技术,非常宽的知识基础,有很强的个人责任感、创新能力和灵活性;个人能够不断地获取新的技术以适应其需要”。斯坦福大学自建校起多次调整其培养目标,最新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知识渊博、个性鲜明、富有创造力的,能够引领下个世纪的领军人才

9、”。无论培养目标如何调整,斯坦福始终坚持培养有文化教养、有实用价值的公民,而实用价值的重要内涵就是富有创新能力。东京大学要求本科毕业生“既有国际视野和创业精神,又有高度的专业知识和理解力、洞察力、想象力、实践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这几所名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概括起来,大都在重视人文素质培养,强调人的个性全面发展的同时,突出探索精神、创新思维、创新实践能力和持续自我发展能力的培养。可以说,综合素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能力、自我发展完善能力培养,是支撑杰出创新人才培养的三个重要的维度。2.关于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一般以课程体系的形式体现。伯克利为本科生提供了7000多门课程,学生在修读专业之前需要完成60

10、学分的课程学习。牛津大学强调“课程设置要力求开放化,能够满足优秀学生的不同需求”。斯坦福大学要求本科生在第一、二学年里学习涵盖人文、理科、工科、医学等多个领域的课程。各学院和中心协作开设大量的课程,供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课程规划自主选择,为今后的专业学习奠定广博的文化基础。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大阪大学等日本名校都将本科四年课程按一、二年级和三、四年级分为前期课程和后期课程,前期课程是以注重培养新生的自主学习、继承与创造精神为目的的通识教育,后期课程以“培养具有专深、宽广专业知识领域的人才”为目的通识+专业教育。其专业课程多由各院系分别自主开设,学校则专注于通识教育的顶层设计。浙江大学确立的人才

11、培养模式是以多规格、多通道、模块化和“宽、专、交”为特征的知识、能力、素质并重,把112个本科专业分成若干学科大类,实行前期按大类培养,实施通识教育,后期实行宽口径专业教育的模式。上述学校均提供单一专业和综合专业(跨专业)课程群,前者是使学生能对所选的专业进行精深系统的学习,后者的目的是通过文理渗透和学科交叉集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这些学校均以“通识+专业”的方式,以丰富的课程资源、科学的课程群设计、灵活的选课机制,兼顾了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构建了有利于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成长的教育体系。3.关于教学方法上述高校普遍采用课内与课外、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探究式学习为主的教学

12、模式,将单纯的知识学习变为探索式对知识的理解、思考和掌握,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而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关键。三、我校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面对高等教育新一轮改革,找准问题、理清思路,是改革顺利推进、取得实效的关键。我们尝试着对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要问题进行了梳理。1.教育理念和教育教学改革问题。实现价值观塑造、素质提升和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是创新人才培养的核心内涵,必须由科学的教育理念引导。目前,我们的首要问题是教育理念尚未理清,立德树人尚未成为人才培养的根本,其关键在于我们还没有准确抓住“育人”这一教育的本质问题,价值观和责任感的培育在培养体系中还没有科学有效的设计,一定程度上还在“

13、制器”。立德树人是一个全方位、全员、全过程的任务。目前,围绕立德树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学生管理与专业课教学、日常管理以及服务过程等各方面的衔接还远远没有到位,不同类型课程之间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存在割裂现象,没有形成有效联动。其次,我们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不清晰。近几年,学校先后提出了“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等,而围绕在一个较长时期内能够相对稳定的人才培养定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关于人才培养模式,尽管深化学分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在专业、课程、学习时间、学习进程上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成才

14、。但受前面问题的制约,我们改革的步子迈得还不够大,培养模式依然相对陈旧。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过于强调统一规格,学生个性化成才需求在很大程度上得不到满足;在实际教育教学中,“以学生为本”多停留在表面上,多样化人才的观念没有很好的树立起来;虽然已初步构建起“平台方向”的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培养模式,但在推进过程中还有很多问题,集中表现在课程体系刚性过强,通识教育偏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空间过小,比如人才培养方案中必修课比例明显过高,个别学院多个专业的必修课学分比例超过85%,最高的超过88%,几乎没为学生留下自主选择的空间。教学改革意识比较淡薄,是我们改革推进的一大障碍。固守原有经验、

15、做法从事教学和管理工作仍有极强的惯性,主动运用MOOC、探索式等手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还远没有迸发出来;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的主动性还不到位,以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培养逻辑设计还有很大的距离,等等。改革顺利推进的另一障碍,是各项改革间的不衔接。如,教师280标准学时年工作量及教学工作量报酬的调整,影响了教师开课积极性,使得建设通识课的整体设计难以实施。2.专业建设问题。一是专业布局不合理。学校现有100个本科专业,其中18个同时设置在两个或更多的学院。如,计算机类相关专业设置在3个学院,媒体设计类相关专业设置在4个学院。如此,既使得专业建设缺失了学科的支撑,也不利于优质资源的整

16、合、共享。二是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尚不完善。专业布局必须根据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我校的学科基础随时调整,动态进行专业的增设或退出。如,快速发展的精准医疗专业或方向,我们基础好、有条件,社会有需求,要积极论证设置;而生源差、需求弱或培养能力不足的专业,要考虑尽快退出。三是专业建设问题。根据武书连评价指标体系,我校没有全国排名前10%的A类专业,排名10-30%的B类专业仅18个。而排位后15%的E类专业有7个,其它E+类(70-85%)8个,D类(60-70%)5个,D+(50-60%)12个,累计32个专业排名列全国同类专业的后50%,其中有的专业还是招生分数很高的专业。四是专业总量

17、偏多。学校有100个本科专业,实际招生专业点120余个;过多布点不利于集中精力打造专业特色,形成优势。另外,有的专业存在招生规模过大或者过小的情况,致使教育资源配备难以均衡,造成或因资源不足影响培养质量,或因资源闲置导致办学成本过高。3.教师教学激励问题。学校建立了教师教学激励机制,通过评选教学名师、教学十佳、开展青年教师教学大奖赛等方式,激发教师教学积极性,效果明显。但是,有些政策尚未落实。如关于进一步加强本科教学工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实施意见(教学36条)提出,“探索实施教学型特聘教授”“在教师职称评审、职务聘任中,对长期从事基础课、公共课教学的教师,实施倾斜政策”,因现行的教师考核

18、评价标准体系存在问题,调动教师教学积极性的作用没有达到预期。4.基层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问题。目前,基层教学组织作用缺失是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而基层教学组织的作用,又是我们解决课程建设、青年教师成长、提高教学质量、保证教学改革实效的关键因素。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最近已经下了一些功夫,但措施还不够得力,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有的学院(教学部)教研室没有相对固定的工作场所;有的基层教学组织活动开展没有计划、没有管理、没有考核,形同虚设,严重影响了教学水平的提高。教学管理队伍学历和职称层次偏低,人员紧缺,年龄等结构不合理现象突出。同时,教学管理人员工作压力大,职务、职称上升空间有限,培

19、训学习机会少,影响了工作积极性。四、推进我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1.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要以审核评估为契机,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创新人才培养为目标,以学分制改革为切入点,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改革。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在即,只有切实做到“以评促建”,我们的本科教学水平才会有一个大的提升。前面分析的几个问题,都是发展中的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只有明确改革思路,扎实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才能真正解决。为此,我们要以本科教学审核评估为契机,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这两个基本问题,在全校范围内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大讨论,通过思想交锋,理清思路,统一认识,凝聚共识,明确学校的教育理念、人才培养定位。在此

20、基础上形成符合时代要求和我校实际的、科学的人才培养改革方案。教育思想大讨论要聚焦在人才培养上,敢于掀起一场教育思想大风暴。要以问题为导向,目标为引领,针对问题核心深入学习、调研,务求找出结论。教育教学思想大讨论要与本科教学审核评估等工作紧密结合,大讨论的成果要纳入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方案,通过改革落实为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新机制,最终转化为本科教学质量的提升,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2.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把专业教育、通识教育、生涯教育、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行为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等培养环节紧密结合,关注学生专业成才和精神成人。在通识教育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建立思想政治教育

21、和理想信念教育联动机制。以培养学生宽广视野、创新思维、价值判断和社会责任感为导向,进一步完善通识教育顶层设计。落实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专业教育全过程,切实推动学生价值观塑造和升华。3.建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融合的本科教育体系。以培养具有更宽的知识视野、更敏锐的创新思维,更强的实践能力的毕业生为目标,制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针对不同专业类特点,构建“通识+专业+多元”、“通识+专业+实践”等不同培养模式;并以丰富的课程资源、科学的课程体系设计、灵活的选课机制,兼顾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及成长需求,搭建有利于个性化成长的教育体系。为此,要尽快按通识教育顶层设计完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22、构建具有青大特色的通识教育模式;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基层教学组织为平台,凝练专业核心课程,体现各专业人才培养特色和水平;充实课程内容,提高课程质量,科学设计必修核心课程门数(学分),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专业能力、职业素质。要增加选修课比例,增开一批1-1.5学分的课程,丰富学校课程资源库。在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中都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选择权,为培养多样化人才提供充分空间。为保证课程开设质量,在教学委员会下设置课程委员会,负责审定课程的设置。4.优化专业结构,调整专业布局。重视发挥学科建设对建设发展的支撑作用,按照学科门类和专业类,统筹规划调整专业布局,突出专业特色,打造优势专业群。结合上级主管部门发

23、布的专业人才培养与需求信息以及专业评估结果,调整专业结构,缩减专业总量,优化专业布局。统筹考虑专业与学科、教师队伍、教学资源、学生等因素的关系,关、停、并、转部分专业;建立专业调整与社会需求和产业需求对接反馈机制,鼓励学院突出专业学科优势,增设学科基础厚实,社会发展急需的新专业或新方向;对于在多个学院重叠开设的专业,原则上实施合并。力争学校招生专业动态控制在80个左右。5.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继续深化学分制改革,改善办学条件、优化教学运行机制、强化相关部门联动。推进人才培养机制的综合改革,探索以学生学习成效为导向的教育(Outcome-Based Education,OBE),

24、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尝试基于学习成效为导向的培养方案重构;探索授课方式改革,在有条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突破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单一课堂教学方式,在高年级课堂上导入以学生为主导的讨论式教学方式和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互联网+”背景下课堂教学的思考和实践,通过MOOC课程、研究性课程建设的带动,提高教学质量;借鉴斯坦福等大学的做法,尝试开设为期一周或两周的短期研讨班和综合研讨班课程,使学生结合专业兴趣更有针对性地深入学习专业领域知识。6.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坚持人才培养是教师的第一责任,确保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和人才培养中来;选聘有丰富行业经验和一

25、定教学能力的校外专家参与教学工作;加强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注重青年教师的教学技能、实践技能的培养,以教研室为支撑,建立教授参与的梯队式中青年教师指导机制;探索建立应用型学科的教师实践技能、创新创业指导能力培养机制;健全教师教学荣誉体系,改进本科教学评选奖励制度,在特聘教授、岗位设置、职称评聘中,增设教学型教授岗位,推行教师分类管理,激发不同岗位教师教学积极性,开设出更多高水平学科前沿课和选修课。7.改进评教和评学方式。改革教师课堂教学评价制度,建立学生评价、教师自评、专家评价、用人单位和毕业生调查等相结合的多维度评价体系,通过效果评价、诊断评价和过程评价等多种方式,实现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综合评

26、价;强化专业教师立德树人意识,探索将德育工作等育人业绩纳入专业教师考核内容。积极开展学生发展评价,探索考试改革,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加大平时考核、阶段性考核力度。通过导入学情评价,完善课程学习考核办法,将学生学习过程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考核的重点,促进考核方式由记忆性考核向综合评价转变。8.强化教研室和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强化教研室等基层教学组织建设,明确教研室在课程建设、教师培养、教研活动等方面的功能和责任,注重发挥教研室教学改革生力军作用,完善制度,保证基层教学组织工作场所等必要的条件,激发基层教学组织活力,以基层教学组织为支撑,确保教师课堂教学水平不断提高。配齐、配强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人员,建立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学习制度,畅通教学管理人员职业发展通道,充分调动教学管理人员积极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