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是故才德全尽谓之“圣人”,才德兼亡谓之“愚人”;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君子与小人之于社会,就如爱国与卖国之于国家一样,益损悬殊。那么请看中国学生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在中国,当今凡能叱咤风云,随心所欲的,必是做官为宦的人,他们升官发财凭的是侵吞国家,贿赂上峰,讹诈百姓,拉拢私人;其附庸则紧跟国家政策实惠,善避“市场”经营风险,他们虽是给权贵挡前哈后的,但在世人面前,仍能颐指气使,风光豪华。当今中国凡能抵挡得住门户,遮护得住妻儿,处于社会中层的,必是嘴上手下都能来的,非奸即霸的人,他们从事业则多靠使奸耍滑,门面唬人,否则正当经营遇上恶性竞争,必遭排挤出局;处社会则强凶霸道,撒泼使
2、赖,否则一旦露出了窝囊架子,自家的食盆子,随之就会有人谋算。剩余多数没权没势,又不会巧取豪夺,一根筋只会死受的人,那就只能是出外遭人欺,回家妻儿怨的“没本事”的社会底层了,他们的劳动所得,除去权势讹诈,奸霸掠夺以外,所剩无多。请问,让中国的青年儿童,处于如此的社会环境,去“三人行必有我师”,能学成个啥?他们要想适应社会,要想不受人欺,要想出人头地,将只能被磨砺成一种什么样的人?在当今的中国,所谓大企业,都是侵吞国家的官僚资本,所谓中小企业,都是投机暴富的文盲资本,所谓外资企业,都是西方淘汰的垃圾资本,他们热衷权术,迷信钻营,蔑视知识,鄙视国人,在此种地方,中国学生就是学成了能力才干,又岂能讨得
3、一口好饭?社会既乌烟瘴气,无可救药,那“祖国未来”们的道德品质,也就只能听凭学校书本的“正确导向”了。于是开思想道德课,讲政治经济时事,吃水不忘挖井人;于是学雷锋,学赖宁,学张海迪;于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做四有新人,八荣八耻;于是十佳少先队员,优秀共青团员,预备共产党员可是,步入社会以后呢?还不是痛心疾首,洗心革面,回头再向领导学厚黑,向同事学廉耻?其实,在中国,自从独尊了儒术,普及了私塾,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四书,五经,二十四孝图;愚忠愚孝,盲从盲信,天地人伦;就一直是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内容,根本目标,这也成为中国历朝封建政权赖以维持统治的共同手段,更是中国古代朝野相结,桎梏国人思想,扼杀
4、中华学术的千年祸首。在儒家私塾普及以前,在先秦社会,难道中国大地,也是滥官刁民成灾吗?决不!据记载,在儒家“亚圣”孟轲少时,其母为了给他选择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曾几迁其家。起先他们是住在乡下的一处墓场附近,结果远近经常有人送葬上供,哭哭啼啼,吹吹打打,孟母觉着于儿不利,于是就搬到了城里住;但新家又近闹市,人们整天熙熙攘攘,西邻打铁,东邻杀猪,孟母觉得更不理想,于是再次搬家;这一次他们是搬到了城东的学宫旁边,此处书声朗朗,论辩诘难,射御术数,学风甚浓,孟母终于如愿以偿:“此真可以居子也”!并最终造就了一代学人。先秦时候孟轲所处的环境只不过是送葬哭啼,闹市熙攘,其母尚以为不行,那么现在中国社会上盛
5、行的贪污腐败、偷抢拐骗、欺软怕硬等等切身其家,左右其学的冷风恶气,又将让贤母学子们搬家何处?诚然,在西方发达国家,学校教育也开思想道德课,但人家于此的目的,是要树立学生平等自由、人权博爱等事关民族兴旺的健康品质的,并无所顾忌地支持学生走出校门,体验生活,感受社会,以企理论联系实际,然后再用实践回过头来检验真理。哪像中国,说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说了是糊弄别人去做,做了还遮掩不让人说。既要以基本原则遏制政治改革,组织调动不起人来,那经济也只能在量上硬撑,形成资源的透支,环境的恶化,危机的积累;既放任这“解放了的”生产力,畸形的增长与分配腐化蚕食基本原则,那稳定就越来越成为“重中之重,压倒一切
6、的大事”;既担心政治不稳,要控制人心,愚民易制,那社会上好奇怀疑,批评进取,自由创新的发展风尚就不可能形成。我在这里并不是要鼓吹“资产阶级自由化”,在第三世界,推行民主政治的国家多了,但据此得以强民富国,兴旺发达的极少;社会主义既要代替资本主义,自有其举贤任能,杜绝腐败,高于民主的政治体制在,但决不是走民主过场的封建专制,论代禅让;如果说“民主集中制”真的适应中国,那贪污腐败何以如此的猖獗?吃饭财政又何以如此的严重?封建流毒深远而法治基础脆弱的国家,任何先进的与更先进的观念制度到了他的手里,都将变质搞臭。比如教育的产业化,这在西方发达国家,早经证实是提高教育质量的有力善举,凡能培养出大科学家、
7、名艺术家、优秀管理人才、高级工程技术人员的知名院校,必能得到举国的尊敬与向往,并且捐赠拨款,财源广进,因此学校办学都是极尽全力,深恐自家出不了人才。然而一到中国社会,凡有真才实学的,必不懂或不甘趋炎附势,于是倍遭排挤打击,只能沦落潦倒;凡夸夸其谈,善于钻营的,必能左右逢源,出人头地,成名成家才干已扭曲变形,学校只是个出学历的,要成功先得抹杀了良心,学历只给权钱帮凶;结果一个产业化,不仅使中国教育的应试做题,高分低能变本加厉,更又加上了学校搂钱,穷人失学。其实,应试做题,白首穷经,代圣人立言,这本来就是中国古代教育的“优良传统”,现代只不过穷的是西方的经,转而代“公式”、“定律”立言而已。因为按
8、照中国传统的变化发展观,历史是循环往复的。你看三皇五帝时候,咱们的祖先,财产公有,分配平均,相互间多么体贴,多么仁义,哪来的纷争?未来到了共产主义,大同社会,人们也不过如此吧?可是自夏、商、周三代以来,人心不是越变越坏了?社会不是越变越乱了?与其向前走,环地球绕一圈,哪顶如来个向后转,不是一下子也到了?于是儒家向往周公,墨家推崇大禹,孟子一看不行,忙又抬出尧舜,连孔圣人他老人家都“述而不作”,后世儒生,还不乖乖地子曰诗云,哪有资格着书立说,放胆滥言?两千多年的痴迷倒退,直至鸦片战争以后,才由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逐步给打开了眼界,敲响了警钟,面对丧权辱国,赔款割地的沉痛现实,一些读惯了圣贤书,
9、虽“信而好古”的人们,也不得不开始承认西方科技的威力了。可是,中国毕竟是儒家的发祥地,封建传统,根深蒂固,中国教育还得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上再踌躇半个世纪,拖到了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才慢慢革舍了四书五经的教育内容。然而,此时的中国,与西方列强、东邻日本的科技、生产差距已经拉得很远了,国家民族所面临的,已经不是图强争胜的前景,而只能是挽救危亡的急务了;于是,“西学”的教育意义,也只能局限于图现成救急、消化吸收的高度,继续延用“中学”死记硬背、应试做题的致用体制。但“救急”与“图强”两端,于国家或许因果相承,可以混为一谈,于教育却有“培养重复性致用人才”与“培养研究性创新人才”的不同,于生
10、产也有“填补国家空白”与“步入国际先进行列”的悬殊;因此,“图现成救急”的中国教育,只能使中西差距进一步越拉越大,越救越急;而这个“越拉越大,越救越急”,反过头来又迫使中国人不得不在媚外引进,消化吸收上再加一把劲,继续“图现成救急”。但是科学技术,生产工艺,那可也是人家的心血所系,吃饭家伙啊!绝对先进的,谁都不给,相对不落后的,能给,然而条件呢,报酬呢?当年前苏联人只是想让中国俯首帖耳,中国人还觉着有伤自尊,现在美国人更狠,一开口就人权呀,自由呀,民主呀没办法!于是,“素质教育”总算提出来了然而,这是一个突破,一个伟大的突破!要这么说,那素质教育就是要中国教育,从“学以致用”,转到“学以致创”
11、了?但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了:“当你把所受过的教育都忘记了,剩下来的就是教育。”就夸谈者而言,“学富五车”的确是耀人的资本,但是对于创新家来说,知识就是成见,要创新首先要摆脱的就是这成见的纠缠,历史的惯性,“学”,怎么可能致创呢?如此也许有人会问:“当年女子无才便是德,现在无知又成才了!你这不是又走入了知识的循环论吗?按这么说,教育也不用再搞了,大家都安心地无知吧!”诚然,环地球绕一圈,与一个向后转,在方位上的确没有什么改变,但是,一个人要能拔山涉水,环地球绕一圈,其在身心上所能感受得到的,又岂是一个“向后转”可比的?当然,“拔山涉水”于一个人的成长,“走了多少里程”,“破了多少双鞋”,“记得了
12、多少个地名”等等,没有多少用处,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解决了什么疑难,领悟到了什么道理。牛顿还不知道相对论呢,据此难道我们能说他没水平,还比不上现在的一个大学生,甚至中学生吗?慈禧太后还没吃过味精,没穿过的确良呢,据此我们又能说现在中国的百姓,都过上了皇家“老佛爷”的日子?一个人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在研究中养成,并且这能力一经养成,那就是“包罗万象”、“永不过时”的了;而作为知识则永远没有最新的,如果单从“求知”这一面讲,“终身教育”与“白首穷经”没有什么两样,那可又成了“学海无涯”,又要 “知识过时”了;但是一个人只要在受教育的过程中,在研究中掌握了过硬的
13、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那任何“最新的知识”,陌生的领域,到了他的手里,都将是似曾相识,一经投入就能抓住要领,变成内行。其实,“学”只能致“知”,要再“知以致用”,那到底还得有一点“能”;而“研”所能致的,其实也就是“能”,要再“能以致创”,那还得看历史的必然,环境的偶然,以及这个人的性格、品质、活力等等,但最重要的,还是他对知识成见的依赖程度。这是另一话题。那么,我国又该如何从根本上转变现行“学以致用”的“应试教育”模式,首先在学校引领学生形成一种求索问难,思疑论辩的研究风尚,使他们轻松愉快地走过一段能力的成长过程呢?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硕果仅存的一个大国”,其执政党又是一个“以马
14、克思主义为行动指南的政党”,针对这个问题,我们当然应该首先向马克思主义,寻求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什么是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就是不孤立,历史就是不静止,这两者相结合就是,当我们要研究一个问题或者一段过程的时候,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只看到这一个问题点或者过程线,而是要联系它所处的环境空间与其所经历的演变过程,把它置于一个时空系统中去全面地、动态地分析解决,以免流于片面与武断;而唯物(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也能动于物质的简略,决不该译作“唯”物)又是指观察问题需投入,分析问题要冷静。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它本身就是一门用以指导人们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系统的方法论,它既是前人
15、实践的理论总结,又成为指导后人实践的得力武器;并且,人类至今还没有哪一门方法学说能够超越它。在现实的教育中,我们既要立足研究,搞素质教育,当然应该全面推广、深入应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的方法论,变逼迫学生以“死记”、“做题”的手段达成对定律公式的熟悉、理解与应用,为引导学生用“历史”、“地理”的方法去分析定律公式的发现、实证与推演,坚决放弃过去那种为向学生灌输抽象理论,而给马哲另立一科的孤立僵化做法。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西学”各科及其内部分支,应依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源流,破立关系,编排课程先后;对比较重要的原理、定律,更应逐个予以深入研究,具体分析当时社会的经济需要,学术环境,相关学科
16、的准备,验证手段的提升,知识成见的导向等等;应指导学生使用当时简陋的工具去再现实证过程,“重走长征路”,并尽量鼓励学生阅读原著以感受其开发者艰苦的心路历程,体验酸甜苦辣。因为做研究工作本来就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的,若都轻松给出简单公式,而不使踏踏实实地体验前人曲折,极易使学生养成轻率心理,产生急躁情绪,形成急功近利、眼高手低局面。对于历史一科,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力客观决定生产关系的升级趋势不由人;上层建筑人为能动经济基础的进退快慢促发展”的根本论断,应着眼于国家民族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前途,着重研究人类社会上层建筑的发展史,也就是在物质上由强权人治走向有序法治的发展史,与在精
17、神上学术文化的争鸣盛衰史;既要承认少数革命人物其一时的英雄事迹对历史进步的主观推动作用,更需明确多数帝王将相其经常的谋略运作对历史进步的客观阻滞现实,以此引导学生从小树立法治观念,树立投身人类学术文化事业的远大理想,并从根本上打消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权势欺怕观念与“学而优则仕”的庸俗追求。对于地理一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劳动者要素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一个最基本的要素”的论断,也应“以人为本”,着重研究人文地理海湾国家凭石油致富,我国能学得了吗?日本国的人口密度比中国大得多,资源能源比中国少得多,但其科技经济却比中国发达富裕得多,为什么?从国家制度上比较比较,从社会文化上分析分析,君子坦荡荡,比出差距来
18、,我们优势的继续发扬,劣势的认真调整,不是就进步了吗?还有其它国家,其它民族,有特色的都比一比,让学生都认清自己民族的不足,从小培养爱国热忱,然后再发动他们从自己做起,以至影响家人,影响社会,有什么不能呢?对于汉语言文字一科,作为社会上一种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论能力首先就是熟悉应用,只能来回磨慢功;因此中国教育的传统,“学以致用”,“学而时习之”,“熟能生巧”,“温故而知新”,等等,在这里应予继续发扬。但是外语教育一科,对于中小学生,还是取缔的为妥,因为第一,作为一种境外的交流工具,文化载体,多数中国人学了也用不上,学会了也还得忘,少数人要搞翻译、外贸的,到了大学,专业学习也不迟;西方国家
19、之所以发达,原因是植根于学术制度之上的文化,而不是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菲律宾人都说英语,难道依此也发达了?第二,学外语与学汉语一样,本身就是磨慢功的活,多数学生为之耗掉了比学中文还多得多的精力时间,但毕竟环境不行,效果还是一般;试想,让法国人学英语,恐怕比让中国现代人学文言,北方人学广东话也费劲不了多少,可是中国人呢?让一个作家写一篇小说,描述数学家研究双曲线容易,可是要让一个数学家为介绍其对双曲线的研究,写好一篇小说,那就难了。对于音乐、美术等艺术科目,研究创造恐怕尚须天才爱好,但熟悉了解以资欣赏陶冶,鉴别吸纳,则于每一个人的能力成长,品质养成,甚至开拓创新,都是可能的,也是很必要的,因此应
20、该当一回事普遍予以深入,而不是单给少数天才开小灶。体育一科,也属同类,再结合中国人体质普遍较差,社会上赌博取巧之风甚浓,平等竞赛之气极淡的现实,更应大力推广,甚至重开“劳动”一科亦无不可。从“死记做题”到“素质教育”,虽说需要一个大转变,但看起来倒并不至于直接触到国家政权稳定的根本,但接下来如何给“素质”出题,“考试”能力,进而依此导向教育最终从“致用”,切实转到“致能”,那可真要成为一个极其尖锐的问题了。因为中国的统治者自古对“科考出题”,本来都是存有私心的,其实他们要验明应试者的,最着重的倒不是其“发展创新人才”的末节,而首先是其对政权的向背,要看其是否于维护他们的政权稳定有利有用文革时期
21、废止高考,突出政治,群众推荐,组织选派的升学制度,即成为此务发展的顶峰因此,对于“做题应试”者而言,与其说成,为了给国家民族担当更大的责任,而参加考试,升学再造,倒不如说是为了能挣出社会“抬轿者”大众,跳入“坐轿者”行列,而迎合统治者需要,加入了一场黑色恐怖的私利争夺战斗。所以,现在真要当局就学生升学,由为权造势,转到为国选才,拆自家墙角,实在难哪!更何况既是要为权造势,那重心就只能放在灌输自己的说教上,而设科场选拔几个“人才”,那本来只是个引子,又何必为此兴师动众,劳民伤财呢?于是,十年寒窗,一考而决;于是,八股取士定型了,程序化、标准化出现了;于是,学生负担越来越重了,考试出题越来越怪了。
22、其实,对一个学生能力素质的考察,最确切的,还是其在受教过程中的点滴体现,得靠老师在传导过程中观察积累,进而由招生学校去分析综合。美国大学招生,要提前考察学生在高中时的在校课堂表现,读书笔记,实验记录,社会实践报告等等,就是在向这方面探索发展,相反作为“考试”,虽增强了可操作性,其作用却越来越淡了。可是,这种针对一个学生能力素质的具体考察,具体分析,无标准程序可言,全凭责任良心的做法,在西方国家,或可行之有效,但要拿到中国,恐怕又只能说说而已,行却是决对行不通的了。因为依照中国古来的腐败传统,私利观念,对于中国的高校及其教师,当“社会用人选择”与“个人能力才干”已经脱节,从而使“输出高素质人才”
23、与“招收可造之才”之间也可以脱节的时候,能抵御得了权钱的诱惑吗?中国学生的家长,为了自家孩子“登入天子堂”的前途命运,能不舍命陪君子吗?因为中国社会对用人的选择,论的本来就是权势金钱,机会关系。而现在天子堂已经爆满,大学生都成了断了线的风筝,中国教育只能做做改革失败的替罪羊,还怎么能承担得起为国家挑选培养高素质人才的责任呢?前文已经说过,封建流毒深远而法治基础脆弱的国家,任何先进的与更先进的观念制度到了他的手里,都将变质搞臭。方向不对,努力白费,政治体制不动,其它任何的改革措施,即便说起来全对,可一到做下来,那就只能是“造出了新腐败,加深了老腐败”。社会大体制不变,考试小体制不论再怎样变,着落
24、到素质教育身上,最终也还是来回折腾,又等于说了一堆空话。中国现在已经被誉作是“世界工厂”了,其出口总值所占世界的比率,虽远比当年作为“世界工厂”时的英国小,但由于所出大多属于人们常用常见的低级工业品,所以在量上显得特别庞大。但就是这些耗能耗人的粗加工,要出口到国外,内中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由于没能掌握核心技术,还得付给国际跨国公司高额的“产权使用费”,最高的达到销价的一半以上;随着产品的技术含量逐步降低,需付的“产权使用费”也逐步降低,可是当我国商品开始在价格上显示出劳力的优势以后,进口国随之就又加上了“反倾销税”,最高的也达到销价的一半以上。不是“费”,就是“税”,总之中国为之付出沉重环境代
25、价的多数生产加工,要想出口,必先得划出一半以上的销售额上缴给人家的跨国公司或国库,然后才能考虑上市;这一半以上的销售额,就等于90%以上的利润,这样中国工厂最终所能落下的,就只剩下10%以下的微利了;并且,这10%以下的剩余利润,还是在中国劳动力低廉,国家为了“保增长”而补贴电价、水价,不计环境后果,有的还给“出口退税”的前提下得到的,以上条件一旦有变,这些工厂立马就得赔钱关门。大家没听说过古代的奴隶社会吗?国际跨国公司,就是凭着其先人创造的产权,做着奴役中国工厂劳工的当代奴隶主!他们国家的普通公民,或则直接为奴隶主提供高级服务赚大钱,或则即便“失业”也能坐享他们国家从我国工厂劳工剥夺而来的失
26、业、医疗、养老等福利,从而轻松做到奴隶主的家臣;我们国家的“企业家”投资办厂,克扣劳工,精打细算,为人作嫁,其实只是给国外奴隶主做着工头的营生;而我国千千万万卑贱的劳工,为养家糊口,多做计件,没明没夜,劳病早衰,那就是当代世界活生生的奴隶!当然,我国人民是暂时做稳了的奴隶,在其它第三世界国家,还有“想做奴隶而不得”的呢!是了,我国人民在教育上,素质上的确与其它第三世界人民没有多少差别,都是在强权的压制之下,丧失了创新的勇气;但我国人民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啊!再加上我们国家地大物博,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能源;还有,环境污染我们也不怕,那就像共产主义一样,离我们远着呢!最主要的是,我们更有紧密
27、团结、尽职尽责的,强有力的、大大小小的工头,他们一直带领我们在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转载中国教育五大败笔 09-09-26.0http:/lib-培养未来社会的公民、培养公民的能力和道德、培养作为社会职业人的能力这些才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现在,中国学校教育在应试教育的框架下,缺乏生活教育、生命教育和生态教育败笔1:孩子没有玩乐和休息的时间,被迫经历噩梦一样的课外学习,去拿更多的证书。释析 青少年的教育本来包括三方面锻炼健康的身体,培养健全的人格,学习专业技能或者职业技能。而我国一直实行精英教育模式,
28、建立了重点中小学校制度,只选拔少数的优秀学生,为高等学校输送优秀人才。在择校教育模式的引导下,分数和升学率最重要,最优秀的学生就是高考状元,而最近网上公布的一项调查结果是:高考状元的职场表现不尽如人意,远远低于社会的期望。大家是否想过,考上大学根本不是人生的重点,一个人25岁拿了博士学位,或者27岁成为美国某大学的教授,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在你四五十岁的时候是否做出了成就。人生不是一场冲刺的短跑,而是一场马拉松。败笔2:中国小孩学习时间最长,学习程度最深,却并不能产生最优秀的人才。释析 过早的定向教育和过度的早期教育,透支了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好奇心和想象力。如果我们要培养一个马拉松运动员,首先
29、是身体健康,其次要有意志力、耐力,还要有对全局的筹划能力,有战略和策略来安排自己的体力,所以跑得快对一个优秀的马拉松运动员来说不算什么,他需要更高的综合素质。在人生这场赛跑中,学习不算什么,态度、情感、意志、品格这些东西,才更为重要,这些都很难被一个天才儿童机构或一个重点学校培训出来。败笔3:现在幼教和早教打着培养神童、智力开发的旗号,声称不能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释析 如果你明白人生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起跑线上争分夺秒,前两圈谁快一点慢一点有意义么?根本没有意义,马拉松最初的领跑者往往都不是最终的优胜者。另外,家长们要明白一条小学择校根本无所谓。对小学生而言,最重要的是家庭教育。美国学校规
30、定小学两点半放学,家长必须把孩子接走。这就给家庭教育留出了时间。学校只能给所有的孩子提供同样的教育,而每个孩子是各不相同的,个性化、差别化的教育只有家长才可以提供,这就把家长的教育选择权放在第一位了。国外非常重视亲子阅读,有专门按照不同年龄阶段而编写的各类亲子读物,供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方面通过阅读增进亲子感情,另一方面通过家长的言传身教培养孩子的价值观、情感态度和品行等。而在中国,家长为小孩进一个好学校而不惜花费财力和人力,认为把小孩送进学校,任务完成了,自己就可以打麻将、看电视剧了,从而放弃了家长的教育责任。败笔4:现在小孩往往变成塑料儿童,喜欢在虚拟世界中存活,在电脑游戏中获得快乐。释析 现代社会,孩子能在自然环境中放松自己非常重要。他们需要体会在自然生活当中获得的快乐,在野外观察动物和植物,对生命有所认识。另外,从学习的角度来讲,首先要培养孩子阅读、看书的兴趣,小孩爱阅读,就建立了学习的取向。其次要衡量小孩是否有自我发展的能力,就是看他有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不宜过早让家长的教育选择掩盖了小孩本身的兴趣选择,而是创造各种条件,看小孩在初一到高二的年龄阶段,自发地对什么有兴趣,比如他喜欢历史就会主动找历史书看。败笔5:很多人研究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