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准备好地图、笔记本、指南针、望远镜、照相机等工具。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一、地球的形状1.认识过程:“盖天说”“浑天说”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卫星探测。2.地球的真实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二、地球有多大三、地球仪1.概念:人们根据地球的形状并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制作成的地球模型。2.作用:可以知道地球的基本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能直观演示地球自转与公转、昼夜长短变化、四季形成等自然现象。3.地球仪上的点和线的名称名称含义和意义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的假想轴,是地球的自转轴北极地球的最北端南极地球的最南端纬线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经线连接南、北两极
2、并垂直于纬线的弧线4.经纬线和经纬度(1)纬线和经线形状圆圈半圆长度从赤道向两极缩短经线的长度相等指示方向东西方向南北方向相交或平行相互平行相交于南北两极(2)纬度和经度纬度经度起始线赤道本初子午线度数划分从赤道向南和向北,各分90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各分180代号北纬N,南纬S东经E,西经W变化规律北纬:越向北,度数越大;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南极点和北极点各为90东经:越向东,度数越大;西经:越向西,度数越大。东西经180经线重合(1)纬线长度与纬度的关系在比较两条纬线的长度时,只需要比较二者纬度的大小即可,度数大的反而短,不管是南纬还是北纬。(2)相对经线度数的求法已知一条经线的经
3、度为x,则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y=180-x(x、y所属的东、西经不同)(3)重要的经、纬线0,180东、西经度的分界线20W,160E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赤道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南、北纬度的分界线23.5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30低纬度和中纬度的分界线60中纬度和高纬度的分界线66.5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5.半球的划分(1)南北半球分界线判读(0纬线)赤道以南为南半球:90S;赤道以北为北半球:N。 (2)东西半球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凡是经度小于20的都在东半球;凡是经度大于160的都在西半球;经度介于20160之间,东经在东半球,西经在西半球6.经纬网由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络。
4、(2)作用: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四、地球的运动运动形式中心方向周期产生的现象自转地轴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天昼夜更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不同经度地方时不同公转太阳自西向东一年四季冷暖差异、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昼夜现象不同于昼夜更替。前者是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后者还有地球自转的缘故。第二节世界的海陆分布一、海洋与陆地1.陆地占29.2%,海洋占70.8%,人们常用“七分海洋,三分陆地”粗略地说明全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分布在东半球。3.北极地区以海洋为主,南
5、极地区以陆地为主。4.无论怎样划分,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1.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2.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3.大洲: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的合称。4.各大洲面积排序(由大到小):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5.大洲分布(1)赤道穿过的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2)赤道穿过的大洲:南美洲、非洲、亚洲和大洋洲。(3)半球位置半球大洲分布全部位于北半球欧洲、北美洲全部位于南半球南极洲主要位于东半球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主要位于西半球北美洲、南美洲 (4)大洲分界线大洲名称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
6、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三、四大洋1.按面积大小排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四大洋的位置和特点位置特点太平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美洲和北美洲之间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大西洋位于欧洲、非洲、南极洲和南、北美洲之间世界第二大洋,形状略呈“S”形印度洋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和非洲之间世界第三大洋北冰洋位于亚洲、欧洲、北美洲之间面积最小、最浅(1)最大大洲亚洲,最大大陆亚欧大陆;最小大洲大洋洲,最小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岛屿格陵兰岛。(2)跨经度最多、纬度最高的大洲和大洋分别是南极洲和北冰洋。(3)用简图识记七大洲轮廓和四大洋位置第三节世
7、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地面高度的计算(1)图中甲地的海拔为1 500米,乙地海拔为500米,丙地海拔为-500米。(2)图中甲乙相对高度为1 000米,乙丙的相对高度为1 000米。2.五种基本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类型主要特征共同点海拔高低地面起伏平原低(200米以下)平坦广阔地表起伏小高原较高(500米以上)起伏不大,边缘陡峭山地较高(500米以上)坡度较陡,沟谷较深地表崎岖不平丘陵较低(500米以下)坡度和缓,相对高度一般不超过200米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图示五种地形类型的特点3.两大山脉带(1)太平洋沿岸山脉带:如太平洋东岸自北向南纵贯南、北美洲西部的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
8、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2)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大体呈东西方向延伸,主要有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和阿特拉斯山脉等。4.世界之最地形区(1)世界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2)世界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3)世界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4)世界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5)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6)世界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二、海底地形三、学看地形图1.等高线:在地图上,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的线。2.判读(1)等高线地形图上的数字表示海拔,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等高距。(2)在同一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等高线稀疏,坡度缓。(3)地形部位名称山顶:等高线闭
9、合,中间高,四周低,如A处。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如B处。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如C处。鞍部:位于两山顶之间低洼部分,如D处。陡崖:等高线重合处,如E处。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地形类型;而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和陡崖,是山地不同部位的具体名称。山脊山谷的判断方法一:高低原理。“凸高为低,凸低为高”等高线向高处凸出是山谷,向低处凸出是山脊。方法二:过脊线或谷线CD上一点C作CD的垂线AB,甲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高,两侧的A、B点海拔低,故CD处为山脊;乙图中中部的C点海拔低,两侧的A、B点海拔高,故CD处为山谷。方法三:河流定山谷。当等高线地形图上出现河流且确定河
10、流没有画错时,可确定此处是山谷,并且河流流向与等高线的弯曲方向相反。3.分层设色地形图: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黄色表示低山丘陵,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表示,浅紫色表示积雪、冰川。第四节海陆变迁一、地表形态变化1.地球表面形态处于永不停息的运动与变化之中。2.证据(1)在喜马拉雅山地区发现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2)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森林遗迹和古河道。(3)东非大裂谷不断扩张,将形成海洋。(4)地中海的面积不断缩小,最终将消亡。二、大陆漂移假说1.提出者:德国科学家魏格纳。2.证据:南美洲东岸的凸出部分,恰好与大西洋彼岸的非洲西岸凹入部分遥相对应。3.内容: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
11、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以前,泛大陆开始破裂、漂移,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才形成现在的海陆基本轮廓。三、板块构造学说1.基本观点(1)地球岩石圈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2)全球主要有六大板块:A欧亚板块、B非洲板块、C印度洋板块、D太平洋板块、E美洲板块、F南极洲板块。(3)主要内容: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1)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亚洲的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均属于印度洋板块。(2)板块碰撞挤压会形成高山高原;板块张裂拉伸会形成裂谷或新的海洋。四、火山与地震1.板块张
12、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2.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第三章世界的居民第一节世界的人口一、世界人口的数量与增长1.2011年10月底,世界人口总数突破70亿。2.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的。(1)出生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出生人口与总人口之比。出生率=100%(2)死亡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死亡人口与总人口之比。死亡率=(3)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口数减去死亡人口数)与总人口之比。自然增长率=100%=出生率-死亡率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正增长,表示人口增加;当人口自然增长率=
13、0时,表示人口处于稳定状态,既不增加也不减少;当人口自然增长率0时,人口负增长,表示人口减少。3.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慢;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人口的自然增长速度较快。二、世界人口的分布人口稠密区人口稀疏区纬度位置中低纬度低纬度、高纬度海陆位置临海内陆平原、盆地高原、山地、荒漠气候温暖湿润寒冷、湿热、干旱、空气稀薄举例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的西部,北美洲和南美洲的东部等撒哈拉沙漠、两极地区、青藏高原、亚马孙平原等三、世界的人口问题1.具体表现(1)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还有一部分国家则长期处于
14、贫困状态。(2)人口增长过慢,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等问题。2.解决原则:人口的增长应与资源、环境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3.具体措施不同地区措施人口增长过多过快地区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过慢地区鼓励生育,接受国外移民等第二节世界的人种1.人种的划分: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所划分的人群。2.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和黑色人种。3.三大人种的特征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肤色黄色或黄棕色白色或浅棕色黑棕色眼色棕色较浅毛发黑直波浪状,体毛较多卷曲,体毛很少鼻梁中等高度细高鼻形扁平嘴唇较薄较厚身材中等高大四肢较长世界三大人种的体质特征是长期适应当地地理环境形成的,其中肤
15、色是划分人种的重要标志,人种肤色大致由赤道向极地逐渐变浅。4.三大人种的分布人种主要分布地区亚洲东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欧洲、 北美 洲、非洲北部、亚洲的西部和南部及大洋洲非洲的中部和南部第三节世界的语言与宗教一、世界的语言1.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2.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 汉语 ;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英语。3.世界语言的分布语言汉语中国、东南亚等地英语英国、美国、澳大利亚、印度、菲律宾等法语法国、比利时、瑞士、加拿大和非洲的一些国家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俄语俄罗斯、苏联各加盟共和国阿拉伯语西亚和北非地区二、
16、世界的宗教宗教起源地经典宗教建筑物基督教巴勒斯坦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及大洋洲圣经教堂伊斯兰教沙特阿拉伯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中国西北地区古兰经清真寺佛教古印度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斯里兰卡佛经佛塔(1)三大宗教都发源于亚洲。(2)基督教是世界上教徒最多和流传最广的宗教。典型地区的人种、语言和宗教代表地区亚洲东部北美拉丁美洲混血人种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欧洲多种多样非洲中部和南部法语、英语西亚、北非伊斯兰教第四节世界的聚落一、聚落的形态人们集中地居住在一起,就形成了聚落。2.主要形式:包括城市和乡村(规模比较小的叫村庄,规模比较大的叫集镇)。3.本质区别: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4.景观差
17、异城市乡村规模与人口规模大,人口密集规模小,人口稀疏建筑特点高大密集低矮稀疏交通条件便利不发达生产方式非农业生产活动:工业、服务业等农业生产活动:耕作、放牧、捕鱼等5.分布:乡村民居有的集中,有的分散,大多依山傍水,沿河流、山麓或公路分布。6.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民居当地气候特点民居建筑特点北极地区因纽特人的冰屋气候严寒用冰块构筑房屋、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冬冷夏热,气候干燥利用黄土直立性质,冬暖夏凉内蒙古草原地区的蒙古包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大便于搭建、拆迁和搬运北非传统民居碉堡屋终年炎热干燥,多风沙墙厚、窗小,隔热性能好我国云南西双版纳地区的竹楼终年高温、潮湿就地取材,通风散热新
18、疆地区的平顶屋干燥、风沙大平顶屋,屋顶可用来晾晒粮食北京的四合院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东、南、西、北四面房屋围在一起形成一个“口”字形,大门开在东南角二、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文化遗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古镇、古村落,以及古代的宫殿、神庙、园林和陵墓等。2.意义:体现了不同历史时期某个国家、民族的文化精神,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制度、民风民情、宗教习俗、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3.措施:控制工业污染对历史性建筑物的侵蚀,在著名文化遗产周围禁止修建高大的现代化建筑物,避免过度旅游活动对文化遗产的破坏等。第四章世界的气候第一节天气和气候一、天气与气候天气概念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段内的具体
19、状态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区别短时间的;多变较长时间;相对的稳定性联系天气是形成气候的基础,气候是对多年天气状况的概括二、天气预报和常用的天气符号1.卫星云图的判读方法:白色 云区 ;绿色陆地;蓝色海洋。2.常用天气符号3.空气污染指数:反映空气被污染的程度,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天气图上的风杆风向是指风吹来的方向。画有风尾的一方指示风向。一道风尾(短线)表示风力2级,一个风旗表示风力8级。第二节气温和降水一、气温指空气的温度,常用摄氏度()表示。2.气温的日变化(1)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2)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3.气温
20、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二、世界气温的分布1.纬度差异:由低纬度向高纬度气温逐渐降低。2.海陆差异:同纬度范围内,海洋与大陆气温不相同。北半球7月大陆气温高,海洋气温 低 ,1月大陆气温 低 ,海洋气温高。3.地形差异:同纬度的陆地上,海拔高处气温较周围低。三、主要降水类型1.形式: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2.降水形成的基本条件:空气中含有足够的水汽和凝结核;空气温度下降到水汽能够凝结出来,并形成降水。3.降水类型四、世界降水的分布五、气候资料的表示方法1.表示方式:常见的有表格、坐标图和等值线图等。2.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逐月降水量图的判读方法(1)
21、气温年变化曲线图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气温。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通过观察曲线最高点和最低点,可以了解一年当中的最热月和最冷月,并由此计算出气温年较差。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中,通过观察某地气温曲线的弯曲情况,可以判断南、北半球。若气温曲线上凸,7、8月份气温最高,则是北半球;若气温曲线下凹,7、8月份气温最低,则是南半球。即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如下图所示:(2)逐月降水量图逐月降水量图中,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降水量。看各月降水量的多少,分析降水时间变化情况(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多,有的地方各月都很少,这两种情况说明这些地区降水的季节分配比较均
22、匀,变化很小;有的地方夏季降水多,有的地方冬季降水多,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均匀,变化很大)。找出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柱,了解最高和最低的降水数值及相应的月份,并计算其差值。累计各月降水量,获得年降水量总值。第三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一、地球形状与气候二、地球运动与气候1.地球自转:人们在经历 昼夜更替 的同时,也感受着天气的变化。2.地球公转(1)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约成66.5的固定夹角。(2)地球公转时,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 极昼”和“极夜”现象。(3)地球公转示意(以北半球为例)节气时间太阳直射点昼夜长短极昼极夜春分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平分无夏至6月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秋分9月23全球昼夜平分冬至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昼(4)五带划分: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垂直照射、是否有极昼和极夜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五带名称有(无)太阳直射有(无)极昼、极夜现象A热带有无B北温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