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9 ,大小:34.01KB ,
资源ID:1943329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43329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上全册教案文档格式.docx

1、”引出学生更多的亲身经历。4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和科学家的工作相似”。5动手做“暂时记忆能力”小实验。活动前要教给学生怎么制作活动道具,还要讲清如何操作,以便能得到好的效果。6让学生读读故事,再按照教材上卡通人的提示复述琴纳的故事。7引导学生感悟科学探究的全过程,领会科学是什么与儿童自身的经验衔接,为理解“科学是什么”做好铺垫。激发学科学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借助科学家的故事,认识科学是什么。回顾和解释1 什么是科学?2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什么?知道“科学”是什么2 做一位小科学家过程与方法 找出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知道有很多办法能使物体(纸鹦鹉、三角形和拱形纸片、铅

2、笔)保持平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起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做一位小科学家。三角形、拱形硬纸片,晒衣夹子若干,铅笔(削好带尖的)或雪糕棒、一段金属丝(要柔软一点的,用手就能缠绕的)圆规、曲别针、各种颜色的卡纸(硬纸板)、剪刀。教学步骤: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1指导学生进行找平衡的活动。分步发放器材,进行提示。让学生去试提醒学生把曲别针的位置画下来,可以用一个圆点符号代替曲别针使学生经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1 你还能想出哪些办法使物体保持平衡?(组织学生动手尝试)2 引导学生回忆经历的过程。3 组织学生交流科学家的资料。4 组织学生做“视觉暂留”实验。(做之前教师讲清要求。)进一步寻找物体平衡的方

3、法。通过收集科学家资料,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体验科学结论来之不易,体会视觉暂留现象。1 你喜欢哪些科学家?2 你过去做过哪些与科学家工作相似的活动?3 你想做哪些和科学有关的研究? 第二单元 我眼里的生命世界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2、植物的不同与相同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4、植物动物人 1 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能够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 能够利用文字和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运用语言、文字、图表交流观察结果。 知道自然界中的物体分为有生命的和没有生命的两大类。 知道有生命的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体会到生命世界的丰富多彩。 意识到要珍爱生命。 愿意合作与交流。教学材料: 供学生寻找的某环境(校园、田

4、野、花园或苗圃);记录纸。1 我们去校园寻找有生命的物体好吗?1 教师事先考察寻找地点。2 提醒学生注意:不要遗忘一些隐蔽的地方。3 寻找前,利用几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讲清注意事项。4 讲清如何记录,强调可以写,也可以画。5 规定寻找时间为分钟左右。6 教师可以划定一个活动范围,提醒学生不要跑出去很远。通过寻找,积累大量感性认识,为生物概念的形成提供依据。1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2把汇报结果列在黑板上。3“瀑布具有有生命物体的特征吗?” 要求学生在回答时说出理由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基本特征。通过辨析,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1生物具有哪些特征?进一步明确有生命物体具有的特征。2 植物的不同与

5、相同教学目标: 能够对植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能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株植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能够自定标准给身边的常见植物分类。 知道植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植物的多样性。 感受植物的美,爱护植物。 体验到要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信息的道理。一株常见的、易找的绿色开花植物植物的图片。教学步骤: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1植物有哪些不同与相同?马上来研究。1组织学生观察植物。描述要陈述事实,可以使用数字,但不要有修饰语。2 问学生:“你是怎么知道的?是你看到的吗?”3任选两株具有代表性的植物。要求先找不同,再找相同。先找出最明显的不同与相同,再找出本质上的不同与相同。要求学生边

6、比较,边记录比较的结果。3教师帮助学生归纳。4补充一些植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植物都有哪些,展学生视野。(教科书上的植物分别是:丝瓜、桦树、椰子树、苹果树、菊花、玉米、仙人掌、蒲公英、荷花,背景图是水稻。5按照自定的标准给植物分类,提醒学生:每次的分类标准是什么?每个标准只能分一次。培养观察技能,认识绿色开花植物的主要器官。了解植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引起学生对植物世界的关注。1 植物都有哪些相同?2 植物有哪些不同?能说出植物具有的基本特征。3动物的不同与相同教学目的: 能够对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尽可能多地找出两个动物之间的不同和相同之处。 能够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7、能够按照自定的标准给身边的常见动物分类。 知道动物的共同特征。 认识到动物的多样性。 喜欢小动物,与动物有亲近感。 体验到通过细致观察才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任选一种鱼,课前捉来的蚂蚁、各种动物的图片、两个不同类的动物。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动物有哪些不同与相同?1仔细观察一条鱼和蚂蚁,并把它画下来。要求学生标出小动物身体上的各部分。2 比较鱼和蚂蚁有什么相同和不同,把比较结果记录下来。3观察小动物喜欢吃什么。要求观察的前一段时间不喂食。4任选两种有代表性的动物。5补充一些动物的图片,让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动物都有哪些,展学生视野。6按照自定的标准给动物分类,提醒学生:(如:天上飞的,水里游的,陆上走的

8、、爬的或跑的如分成“哺乳类、两栖类”等,要加以肯定,。7做“猜一猜”的游戏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了解动物的共同特征。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认识多种多样的动物。培养学生的描述能力,养成在研讨中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回顾和调查组织学生读科学家的故事通过读科学家的故事,了解观察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4 植物.动物.人 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能够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交流观察的结果。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知道生命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懂得尊重其他物种,与之和谐相处。 意识到人也是动物,是自然的一部分,要做有益于生存空间的事情。 一组萝卜和兔子生长情况的图片、视频

9、资料、有关黑猩猩或其他类人猿的录像资料、相应的放映设备。学生教师互动的目的1找出兔子和萝卜的不同之处,看谁找得多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2组织学生把比较的结果用集合图记录下来3找其他动植物作比较,尽量找身边熟悉的动植物。4人和黑猩猩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5利用画面上类似的动作,引发学生讨论人与其它动物的关系。随即进行善待动物、善待自然的教育。6引导学生把人归为动物一类,让学生说出人与动物的相同点和自身的独特性。7动物植物人之间有什么不同之处和相同之处?将前面的比较结果再进一步进行比较,得出有生命物体具有哪些共同特征。8 让学生谈谈人与动物、植物应如何相处。9 引导学生说出图内各部分应该填什

10、么,填圆圈图。(可以先看“笔”的圆圈图,说说几种笔之间的关系。知道人也是生物,懂得人与其它生物要和谐相处。进一步理解生物的特征。明确生物、植物、动物、人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动植物有什么区别?请你把它们的区别写出来或画出来。(理由越多越好)第四单元、 生命离不开水 能够用多种方法证明物体中含有水。 会用涂色的方式表示水在物体中的含量。 知道动植物的生长、繁殖离不开水。 知道家庭、农业、工业、交通、娱乐等领域离不开水。情感态度价值观意识到水就像母亲的乳汁,哺育着地球上的所有生命。搜集有关生命离不开水的资料,各种食物含水量的数据,分组实验用的蔬菜、水果等食物、菜板、纱布、榨汁机、水果刀、烧杯、记录纸

11、、试管、橡皮泥、植物油、根系发达的植物、水、小尺。教学步骤一、交流彼此的知识和经验,全面提升水的重要性认识。1、教师提出讨论内容:水有什么用?哪些地方需要用到水?要求说得越多越好,每组把讨论的结果及时的写或画在白纸上。2、每组代表把纸张贴在黑板上,并作介绍。学生评比哪一组水的作用说得多,说得好。3、教师引导学生利用课前查找的资料补充水的作用。4、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动物、植物、人离不开水,水是生命之源,生命离不开水。1学生在上本课之前对水的作用已积累了一些生活经验,但都是琐碎的,这部分内的教学目的是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储备,用看、说、写、画等方法将学生头脑中支离破碎的知识纳入到较完整的体系中

12、,使学生领悟“生命离不开水”的真正内涵。探索和调查二、启发学生动脑想办法,发现植物体内的含水量。1、教师引导学生想出多种方法“挤”出植物体内的水,想的办法越多越好。2、学生讨论:如何比较植物体内水的含量。3、每组选择几种方法“挤” 出植物体内的水,并进行比较。4、学生活动后的汇报:哪些植物含水较多?哪些植物含水较少?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践,真实地感受植物体内的水,活动时所用的植物应选择含水量较多的蔬菜和水果,这样学生容易“挤”出水来,也便于比较。2“挤”水的方法很多,教师可在课前提供给学生“挤”水的工具,如纱布、菜刀、切菜板、榨汁机等,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工具,但这

13、里的安全教育非常重要。3关于水量的比较,如果能将水“挤”在烧杯里进行比较最好,但要注意进行比较的植物的量大致要差不多,如果不能明显地将水“挤”在烧杯里的话,可以以餐巾纸的潮湿程度来比较。4在教学时,教师还可启发学生进一步思考,还有哪些地方有水,目的让学生明白除了植物体内有水外,动物体内也有水,例如鸡蛋里有水,人体内也有水等。回顾和解释 三、在涂色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人体及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 1、教师提问:有谁知道我们人体里含有多少水吗?我们喝的牛奶,吃的鱼、鸡蛋等含有多少水吗?2、学生猜测。3、学生用淡蓝色的水彩笔表示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在涂色的过程中了解人体、

14、各种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水,了解人们在吃食物补充营养的过程中,也补充了大量的水,在教学时,2教师还可以补充一些其他食物含水量的数据,使学生了解得更深入、更多一些。4、讨论:你看了各种物体中水的含量有什么想法,或你想说些什么吗?3教师应说明百分数所表达的含义。可以用一个圆来解释,但不能耗时太多,目的只是让学生看懂,而不是会算百分数。 四、通过亲自观察,发现植物每天要“喝水”,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1、 教师出示小草,提问: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小草每天“喝”多少水呢?需要哪些器材?如何保证容器中的水是被小草喝掉的呢?如何设计实验装置?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4、分组安装实验装置,并讨论:怎样知道小草“喝”

15、了多少水呢?5、布置课后观察作业,并将每天的观察结果记录在书后的活动记录上。1这部分内容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连续观察一周小草每天“喝”了多少水,从而使学生在对小草的呵护中,进一步感受生命离不开水,教学的关键是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科学精神。2由于三年级学生还小,所以平时教师要加强督促和管理。最好在学生明白装置原理的基础上,在教室里安放装置。然后,将其摆放在向阳的窗台上,这样便于学生天天观察和记录,获得第一手资料。2、 观察水 1会用多种感官认识水,并能够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2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对水的发现。知识与技能1 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2 知

16、道观察物体常用的科学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每组一套学生实验材料:牛奶、白醋、糖水、水装在无色透明的容器里,准备几根筷子用于品尝。形状各异的容器、塑料袋、水。三年级工具箱里的流速板(或油毡纸),滴管,加一点红色颜料的水。一、导入新课,交流对水的认识1谈话: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生命离不开水,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教师适时地出示一杯水)关于水,你们还知道些什么?1 学生交流对水的已有认识,教师将学生的发言记录在黑板的左侧“我知道的水”一栏里。2 引入新课,揭题:同学们知道这么多关于水的秘密,说明平时大家对水都很感兴趣,观察得非常

17、仔细。其实这普普通通的水还有许多的奥妙呢!下面我们就让我们继续来观察和研究水吧。1在研究水之前,让学生说说对水的已有认识可以使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教学活动引向对方法的探究和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达到资源的共享,引导学生与同伴分享他们已有的经验。2将学生的发言板书出来,既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又通过刺激学生的视觉引导他们认真倾听同伴的意见以达到交流的目的,同时也将学生的思维留下了痕迹。二、通过找水的过程来学习认识物体的科学方法。1、 谈话:既然同学们对水都很熟悉了,那么我们就来做个游戏,请你从桌上的4杯液体中将水找出来,并且把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写下来或者用图画出来。

18、我们不光比速度,更要比哪一组的方法最科学、最合理,比哪组的发现多?所以在活动前请各小组先讨论一下,不要到时手忙脚乱的。2、学生分组活动:辨认哪一杯是水。教师巡视并参与其中。3、组织学生讨论交流辨认水的过程、方法和理由,并引导学生比较哪种方法较为合理和科学、哪一组记录的好1此活动的目的不光是认识水的性质,更重要的是对观察方法的探究,因此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此项活动。交流时请学生先出示记录纸,然后按记录的过程边演示做法边说明这么做的理由。这样的交流需要小组的合作。学生品尝液体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在恰当的时机教师要强调不认识的物体不能随便尝,以防中毒。 2学生容易将气

19、味和味道混淆,把嗅气味当作闻味道。老师要提醒学生:闻的是物体的气味,尝的才是物体的味道。强调不了解的物体,千万不能随便闻,也不能随便尝。三、引导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易流动的特点。1(出示装在不同形状容器里的水)讲述:请仔细观察这些容器里的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2小组进行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水的特点记录下来。3小组汇报、讨论,得出结论。1这个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的形状、易流动的特点。这项内容看似简单,却有利于培养学生细致的观察能力和准确的表达能力。2教师可以多提供几种形状不同的容器,便于学生发现水没有固定形状和易流动的特点。四、体会水滴流动的快慢与水滴的大小有关。1。讲述:我们已经

20、知道水容易流动,那水流动的快慢可能和什么有关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2学生进行预测、设计试验。3分组试验,得出结论。1试验时可以分别将滴、滴、滴、滴、滴水的水滴滴在流速板凹槽里或油毡纸上的水平位置上,慢慢倾斜一定角度,以此体现比赛的公平性。3神奇的水过程与方法 能够在观察、实验中发现水的其他性质。 能选择自己擅长的方式(如语言、文字、图画)描述水的其他性质。 知道水能够产生毛细现象、溶解现象,会产生表面张力,了解水的其他本领。 了解毛细现象、溶解现象、表面张力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探究过程中,能够细心观察,尊重事实,尊重别人的意见。 喜欢研究与水有关的事情,愿意与同学分享交流。烧杯、红色的水、

21、薄纸巾或棉布条、一元硬币或曲别针、滴管、大的空塑料瓶、钉子或锥子、托盘或盆、盛水的容器、小物品(最好由一种材料构成的)、方糖、一两粒高锰酸钾、水、搅拌棒、玻璃棒。上节课,我们已经知道了水的一些本领,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1简单的引入新课的学习。一、发现水的神奇之一往高处“爬”。1、师提问:把窄纸巾插入红色的水中,纸巾上会发生什么现象?(学生预测并发表。2、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4、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类似现象?5魔术表演:变色花。1让学生在实验前进行预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同时还可增强学生观察的目的性,使观察的效率大大增强。学生的预测各不相同,这正是教学的最佳资源。学生在探究中

22、发现与预测的差距,就会不断思考,久而久之,预测能力会逐渐提高,探究的欲望更会越来越浓。2实验中注意捏纸巾的手尽量不要晃动。还可以将薄纸巾用夹子固定在铁丝上,用双手托住细铁丝,观察水往上“爬”的现象。3变色花实验是一项有趣的活动,有条件的话可让学生选做。4教师要指出只要是水通过材料的毛孔或细缝隙穿行的现象都属于毛细现象。二、发现水的神奇之二表面张力。 1谈话:水还有一些有趣的现象,我们再来研究一下,出示一枚一元硬币、滴管。猜一猜:硬币面上能容纳多少滴水?2 学生猜测,说说为什么这样猜,记录自己的猜测结果。3小组领取硬币,验证猜测。 先教会学生使用滴管,并让学生练习取水和滴水。学生的猜想会是一滴、

23、两滴等较少的数量,能猜满十滴以上是需要极大勇气的,因为他们一致认为:水要流动。3引导学生从上面、侧面观察水表面的形状,最好把它画出来。4活动注意点:杯中的水一定要满。曲别针要从杯子边缘慢慢放下。第二课时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水。1简单的引入新课。一、了解水的神奇之三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流水有力量。 1(演示实验)提问:为什么水会从小孔喷射出去?为什么下面的水使学生懂得水有压力,压力的大小与水的深度有关。 引导学生懂得水有力量。流喷得远?2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3提问:如果用静止的水可以吗?为什么说不行? 4小组讨论、汇报讨论结果。二、了解水的神奇之四水有浮力。1(出示一块泡沫)提

24、问:如果把它放到水里,它会怎样?(浮起来)为什么会这样?(水有浮力)2学生讨论、回答。 3让学生做不同物体放在水中表现出沉浮差异的实验, 学生对水有浮力早已有所知,此处不必深究,只需让学生知道浮力是向上的即可。这样不但让学生直接感受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况,而且还能激发学生进一步研究的欲望。三、认识水的神奇之五水溶解物质的性质。1 (教师把方糖放入水中)提问:方糖发生了什么变化?(糖块不见了)尝一尝水的味道呢?(变甜了)2 讲述:同学们说的方糖在水中不见了,“溶化了”,在科学上叫做溶解。3学生仔细观察高锰酸钾在水中的溶解过程。4除了这些,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里?5学生预测后试验验证。1 引出“溶解”概念。学生品尝水的味道时,不要共用一根筷子,这样不卫生。 高锰酸钾用量一定要控制在粒,如果用量过多,学生不容易观察到溶解的全过程。4刚开始放入高锰酸钾颗粒时,一定不要搅拌,让学生静静地观察溶解过程。5可以用菠萝晶或橘子粉等固体饮料代替高锰酸钾,通过看颜色、闻气味、尝味道证明物质溶解在水里了。6培养学生的猜想与假设能力是培养科学素养、发展学生对科学活动预见性的重要渠道。 四、延伸活动:提出问题,继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