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2 ,大小:93.16KB ,
资源ID:1940681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40681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小学一年级校本古诗教材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小学一年级校本古诗教材精品版Word文档格式.docx

1、划动。1 诗句译文 白天鹅啊白天鹅,脖颈弯弯,向天欢叫,洁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水面;红红的脚掌,拨动着清清水波。2 创作背景 小时候的骆宾王,住在义乌县城北的一个小村子里。村外有一口池塘叫骆家塘。每到春天,塘边柳丝飘拂,池水清澈见底,水上鹅儿成群,景色格外迷人。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客人。客人见他面容清秀,聪敏伶俐,就问他几个问题。骆宾王皆对答如流,使客人惊讶不已。骆宾王跟着客人走到骆家塘时,一群白鹅正在池塘里浮游,客人有意试试骆宾王,便指着鹅儿要他以鹅作诗,骆宾王略略思索便创作了此诗。 作品鉴赏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咏鹅诗的第一句连用三个“鹅字,这种反复咏唱方法的使用,表达了诗人对鹅的热爱,

2、增强了感情上的效果。第二句写鹅鸣叫的神态,给人以声声入耳之感。鹅的声音高亢嘹亮,一个“曲”字,把鹅伸长脖子,而且仰头弯曲着嘎嘎嘎地朝天长鸣的形象写得十分生动。这句先写所见,再写所听,极有层次。以上是写鹅在陆地上行进中的情形,下面两句则写鹅群到水中悠然自得游泳的情形。小诗人用一组对偶句,着重从色彩方面来铺叙鹅群戏水的情况。鹅儿的毛是白的,而江水却是绿的,“白”“绿”对照,鲜明耀眼,这是当句对;同样,鹅掌是红的,而水波是青的,“红”“青”映衬,十分艳丽,这也是当句对。而两句中又“白”“红”相对,“绿”“青”相对,这是上下对。这样,回环往复,都是对仗,其妙无穷。在这组对偶句中,动词的使用也恰到好处。

3、“浮”字说明鹅儿在水中悠然自得,一动不动。“拨”字则说明鹅儿在水中用力划水,以致掀起了水波。这样,动静相生,写出了一种变化美。作者简介 骆宾王(约640?),婺州义乌(今属浙江省)人,唐代文学家。骆宾王画像与王勃、杨炯、卢照邻一起,被人们称为“初唐四杰”。七岁时因作咏鹅诗而有”神通“之誉,曾经担任临海县丞,后随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则天,兵败后下落不明,或说是被乱军所杀,或说是遁入了空门。其诗气势充沛,挥洒自如,富有一种清新俊逸的气息,诗善歌行体,有骆临海集。 基本信息:小池 南宋 七言绝句 杨万里简介:小池是宋朝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

4、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第一句写小池有活水相通。次句写小池之上有一抹绿荫相护。第三句写小荷出水与小池相伴。结句写蜻蜓有情,飞来与小荷为伴。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目目 录1. 1 作品原文 2. 2 注释译文 3. 诗词注释 4. 诗句译文 5. 3 作品鉴赏 6. 4 作者简介 作品原文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1,树阴照水爱晴柔2。小荷才露尖尖角3,早有蜻蜓立上头4。1. 泉眼:泉水的出口。惜:吝惜。2. 照水:映在水里。晴柔:晴天里柔和的风光。3. 尖尖角:初出水端还没有舒展的荷叶尖端。4. 上头:上面,顶端。为了押韵,“头”不读轻声。3 4 泉眼悄然无声是因舍不得细细的水

5、流,树阴倒映水面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娇嫩的小荷叶刚从水面露出尖尖的角,早有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立在它的上头。作品鉴赏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第一句,紧扣题目写小池的源泉,一股涓涓细流的泉水。泉水从洞口流出,没有一丝声响,当然是小之又小的。流出的泉水形成一股细流,更是小而又小了。这本来很寻常,然而作者却凭空加一“惜”字,说好像泉眼很爱惜这股细流,吝啬地舍不得多流一点儿。于是这句诗就立刻飞动起来,变得有情有趣,富有人性。第二句,写树阴在晴朗柔和的风光里,遮住水面。这也是极平常之事,可诗人加一“爱”字,似乎用她的阴凉盖住

6、小池,以免水分蒸发而干涸,这样就化无情为有情了。而且,诗舍形取影,重点表现水面上的柔枝婆娑弄影,十分空灵。三、四句把焦点缩小,写池中一株小荷以及荷上的蜻蜓。小荷刚把她的含苞待放的嫩尖露出水面,显露出勃勃生机,可在这尖尖嫩角上却早有一只小小蜻蜓立在上面,它似乎要捷足先登,领略春光。小荷与蜻蜓,一个“才露”,一个“早有”,以新奇的眼光看待身边的一切,捕捉那稍纵即逝的景物。诗人触物起兴,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平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流转圆活,风趣诙谐,通俗明快。且将此诗写的犹如一幅画,画面层次丰富:太阳、树木、小荷、小池,色彩艳丽,还有明亮的

7、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鲜活的蜻蜓,清亮的泉水。画面充满动感: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充满了诗情画意。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水(今属江西)人。政治上杨万里 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宁宗时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赐谥文节。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称“南宋四大家”。其诗早年学“江西诗派”,后用心于晚唐诗人,50岁后忽有所悟,摒弃诸家,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静 夜 思静夜思 作品别名夜思 盛唐 作品出处李太白集 五言绝句 李白 静夜思是唐

8、代诗人李白所作的一首五绝小诗。此诗描写了秋日夜晚,诗人于屋内抬头望月的所感。诗中运用比喻、衬托等手法,表达客居思乡之情,语言清新朴素而韵味含蓄无穷,历来广为传诵。2. 明代版本 3. 宋代版本 4. 2 注释译文 5. 词句注释 1. 白话译文 2. 3 创作背景 3. 4 作品鉴赏 4. 文学赏析 5. 名家点评 1. 5 版本考证 2. 6 作者简介 3. 7 作品影响 明代版本 静夜思 赵玄荒院士楷书刻石拓片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1-2 宋代版本 静夜思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抬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3-4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静夜思诗配画 静夜思:安静

9、的夜晚产生的思绪。床:此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今传五种说法。指井台。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窗”的通假字。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

10、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疑:好像。举头:抬头。4 5 白话译文 床前一片皎洁月光,好像地上一层白霜。抬头遥望天上明月,低头思念自己家乡。6-7 创作背景 李白的静夜思创作于唐玄宗开元十四年(726年)九月十五日的扬州旅舍,时李白26岁。同时同地所作的还有一首秋夕旅怀。在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诗人抬望天空一轮皓月,思乡

11、之情油然而生,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中外皆知的名诗静夜思。4 6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李白静夜思诗意图 静夜思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绎,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全诗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地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抒发了作者在寂静的月夜思念家乡的感受。客中深夜不能成眠、短梦初回的情景。这时庭院是寂寥的,透过窗户的皎洁月光射到床前,带来了冷森森的秋宵寒意。诗人朦胧地乍一望去,在迷离恍惚的心情中,真好像是地上铺了一层白皑皑的浓霜;可是再定神一看,四周围的环境告诉

12、他,这不是霜痕而是月色。月色不免吸引着他抬头一看,一轮娟娟素魄正挂在窗前,秋夜的太空是如此明净。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它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的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前两句写诗人在作客他乡的特定环境中一刹那间所产生的错觉。一个作客他乡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在月明之夜,尤其是月色如霜的秋夜更是如此。“疑是地上霜”中的“疑”字,生动地表达了诗人睡梦初醒,迷离恍惚中将

13、照射在床前的清冷月光误作铺在地面的浓霜。“霜”字用得更妙,既形容了月光的皎洁,又表达了季节的寒冷,还烘托出诗人飘泊他乡的孤寂凄凉之情。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刻画,深化思乡之情。“望”字照应了前“疑”字,表明诗人已从迷朦转为清醒,他翘首凝望着月亮,不禁想起,此刻他的故乡也正处在这轮明月的照耀下,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结句。“低头”这一动作描画出诗人完全处于沉思之中。“思”字给读者留下丰富的想象:那家乡的父老兄弟、亲朋好友,那家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那逝去的年华与往事,无不在思念之中。一个“思”字所包涵的内容实在太丰富了。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构思细致而深曲,脱口吟成、浑然无迹。

14、内容是单纯,却又是丰富的;内容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体现了“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2 8 名家点评 唐诗品汇:刘云:自是古意,不须言笑。唐诗正声:百千旅情,妙复使人言说不得。天成偶语,讵由精炼得之?批点唐诗正声:乐府体。老炼着意作,反不及此。增订评注唐诗正声:郭云:悄悄冥冥,千古旅情,尽此十字(末二句下)。李杜诗选:范德机曰:五言短古,不可明白说尽,含糊则有余味,如此篇也。唐诗广选:有第三句,自不意其末句忽转至此。便奇(“疑是”句下)。蒋仲舒曰:“举头”、“低头”,写出踌蹰踯躅之态。诗薮:太白五言,如静夜思、玉阶怨等,妙绝古今,然

15、亦齐、梁体格。他作视七言绝句,觉神韵小减,缘句短,逸气未舒耳。唐诗归:钟云:忽然妙境,目中口中,凑泊不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李诗钞:偶然得之,读不可了。李诗通:思归之辞,白自制名。唐诗解:摹写静夜之景,字字真率,正济南所谓“不用意得之”者。增订唐诗摘钞:思乡诗最多,终不如此四语真率而有味。此信口语,后人复不能摹拟,摹拟便丑,语似极率,回坏尽致。古唐诗合解:此诗如不经意,而得之自然。故群服其神妙。唐诗别裁:旅中情思,虽说叫却不说尽。唐诗选胜直解:此旅怀之思。,月色侵床,凄清之景电,易动乡思。月光照地,恍疑霜白。举头低头、同此月也,一俯一仰间多少情怀。题云静夜思,淡而有味。唐宋诗醇:诗薮谓古今专门

16、大家得三人焉,陈思之古、拾遗之律、翰林之绝,皆天授而非人力也,要是确论。至所云唐五言绝多法齐梁,体制白别:此则气骨甚高,神韵甚穆,过齐梁远矣。唐诗笺注:即景即情,忽离忽合,极质直却自情至。网师园唐诗笺:得天趣(末二句下)。湖楼随笔:李太白诗“床前明月光”云云,王昌龄诗“闺中少妇不知愁”云云,此两诗体格不伦而意实相准。夫闺中少妇本不知愁,方且凝妆而上翠楼,乃“忽见陌头杨柳色”,则“悔教夫婿觅封侯”矣。此以见春色之感人者深也。“床前明月光”,初以为地上之霜耳,乃举头而见明月,则低头而思故乡矣。此以见月色之感人者深也。盖欲言其感人之深而但言如何相感,则虽深仍浅矣。以无情言情则情出,从无意写意则意真。

17、知此者可以打诗乎!诗境浅说续编:前二句,取喻殊新。后二句,往举头、低头俄顷之间,顿生乡思。良以故乡之念,久蕴怀中,偶见床前明月,一触即发,正见其乡心之切。且“举头”、“低头”,联属用之,更见俯仰有致。李太白诗醇:谢云:直书衷曲,不着色相。徐增曰:因“疑”则“望”,因“望”则“思”,并无他念,真“静夜思”也。唐人绝句精华:李白此诗绝去雕采,纯出天真,犹是子夜民歌本色,故虽非用乐府古题,而古意盎然。2 9 拾贝壳阅读答案版本考证 校本课程教材静夜思流传有两种版本,一个版本为:“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出自唐诗三百首,为明代版本,是流传比较广泛的版本。另一版本为宋代版本,载

18、于宋蜀刻本李太白文集(卷六):“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流传不广。两种版本中,有两个字的出入。宋人上距李白生时比之唐诗三百首的编者年代上要近得多,因此一般认为,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更接近李白的原作,但仍有学者认为可能存在更早的版本。宋刊本的李太白文集、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洪迈所编万首唐人绝句中,静夜思的第一句均为“床前看月光”,第三句也均作“举头望山月”。元萧士赟分类补注李太白集、明高棅唐诗品汇,也是如此。宋人一直推崇唐诗,其收录编辑甚有规模,加之距唐年代相近,误传差错相对较少,故宋代乃至元代所搜集的静夜思应该是可靠准确的;在清朝玄烨皇帝亲自钦定的权威刊本全唐诗中

19、,也并没有受到前面同时代不同刊本的影响而对此诗作任何修改。在此之前静夜思已传入日本(日本静嘉堂文库藏有宋刊本李太白文集12册),因日本人对唐诗崇尚,在后世流传过程中并未对其作出任何修改。但在中国情况就不一样了,到了明代赵宦光、黄习远对宋人洪迈的唐人万首绝句进行了整理与删补,静夜思的第三句被改成“举头望明月”,但是第一句“床前看月光”没有变化。清朝康熙年间沈德潜编选的唐诗别裁,静夜思诗的第一句是“床前明月光”,但第三句却是“举头望山月”。直到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蘅塘退士所编的唐诗三百首里,吸纳了明刊唐人万首绝句与清康熙年唐诗别裁对静夜思的两处改动,从此静夜思才成为在中国通行至今的版本:“

20、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但是这也不是清朝流行的唯一版本,就在唐诗三百首问世前58年的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康熙钦定的全唐诗中的静夜思就是与宋刊本李太白文集完全相同的“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后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全唐诗也沿用着这一表述。数学工程问题这一表述是明朝以后为普及诗词而改写的。经过“改动”了的静夜思比“原版”要更加朗朗上口却是不争的事实,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床前明月光”版比“床前看月光”版在中国民间更受欢迎的原因。中国李白研究会会长、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薛天纬先生在漫说(文史知识1984年第4期)一文中专门对两个版本的差异发表了如下看法:

21、仔细体味,第一句如作“床前看月光”,中间嵌进一个动词,语气稍显滞重;再说,“月光”是无形的东西,不好特意去“看”,如果特意“看”,也就不会错当成“霜”了。而说“明月光”,则似不经意间月光映入眼帘,下句逗出“疑”字,便觉得很自然;何况,“明”字还增加了月夜的亮色。第三句,“望明月”较之“望山月”不但摆脱了地理环境的限制,而且,“山月”的说法不免带点文人气文人诗中,往往将月亮区分为“山月”“海月”等,“明月”则全然是老百姓眼中的月亮了。所谓“篡改说”、“山寨说”实在是言过其实。有学者认为,“静夜思四句诗,至少有50种不同版本,并且你很难知道哪一种抄本更接近原本。举头望明月版本是在明代确定下来的”。

22、李政化学口诀总结明代版本虽然可能不完全是李白的原作,有个别字词后世或有所修改,但是流传度很高,并被收录于各版本的语文教科书中。4 10 教学过程中的建议作者简介 政治考核李白像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12 智能文明答案教师的专业成长ppt作品影响 新军事变革全面发展始于。2015年3月21日,联合国发行世界诗歌日系列邮票,汉语诗歌选取中国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作品静夜思。期中质量检测分析自1999年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诗歌日”。2015年的纪念活动是发行一套邮票,有6个小全张共36枚,内容为英语、西班牙语、汉语、法语、阿拉伯语、俄语6种世界主要语言的代表性诗歌。静夜思邮票上,用楷体中文写出全诗,并在邮票发行资料上附有杨宪益和戴乃迭夫妇翻译的英文诗。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