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黄口中学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卷解析版安徽省宿州市萧县黄口中学2015-2016学年度高一下学期月考历史卷评卷人得分一、单选题:共40题每题2分共80分1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A.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D.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2下图为刊登在巴黎人杂志上的一张名为“向北京进军”的法军海报,印证了1900年法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这次侵略战争A.将战火从江南扩大到了华北地区B.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逼迫清政府允许其在华投资
2、设厂D.使列强获得武装控制京津的特权31959年,台湾当局“外交部”对新闻界和出版界规范了以下一些所谓“敏感问题”(见下图)的统一称呼,这反映出当时台湾当局A.坚持“一个中国”的理念B.放弃了敌视大陆的立场C.发出了谋求两岸和解的信号D.对“一国两制”原则的响应4李鸿章是晚清时期最有争议的历史人物。1901年他去世前上奏朝廷:“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上年事变”指的是A.甲午战争爆发B.瓜分狂潮出现C.义和团运动兴起D.八国联军侵华5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
3、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中国的丞相制度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A.B.C.D.6议会是资本主义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有关议会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确立了议会的权威B.1787年美国宪法规定总统向国会负责C.1875年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向议会负责D.19世纪晚期的德国议会对政府限制作用有限7北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宋太祖A
4、.建立县制B.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D.设军机处8电影建国大业中有一个情节,建国前夕,毛泽东、周恩来联名写信给留居上海的宋庆龄:中山先生遗忘迄今实告实现。至祁先生命驾北来,参加此一人民历史伟大的事业,并对于如何建设新中国给予指导。此信邀请宋庆龄参加的会议应该是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9一本小说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史少方(人名)根红苗正,又是高干子弟(公安局长的儿子),在学校又是班长,所以自然而然成了学校最大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在破四旧立四新上,在横扫一切牛鬼蛇神上,他冲锋在前,
5、叱咤风云,不可一世。”这段小说描写的时代背景是A.新中国成立后的初期B.改革开放实行的初期C.“文化大革命”的初期D.1957年整风运动当中10有人在日记中写道:“省城各学校之学生,各执小旗,书讨卖国贼等字,奔走呼号询系留日学生因驻日公使章宗祥将青岛私卖于日本,追章返国至天津,用炮击章,而步军统领捉拿19人下狱,议治该留学生之罪,都中各校一齐罢课,以救在狱之学生。”该日记写于A.1919年5月B.1927年4月C.1937年7月D.1945年5月11王夫之在评论某制度时,认为该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合古今上下皆安之。”该制度是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科举制121912年1月4日,新上
6、任的南京临时政府实业总长、立宪派代表人物张謇在与孙中山就政策问题进行长谈后在当天的日记中写下了“未知涯畔”四个字,表示对孙中山的不信任。该事件从侧面说明了A.袁世凯上台具有必然性B.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C.革命阵营内部存在着分歧D.旧三民主义存在局限性13下列关于近代英美法德国家元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英国的国家元首是首相,通过选举产生,是国家的权力中心B.美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拥有行政权C.法国的国家元首是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拥有行政权和军权D.德国的国家元首是皇帝,是国家的权力中心,宰相对皇帝负责14中国国民党一大宣言中提到:“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
7、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道、航路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此说是A.孙中山节制资本思想的体现B.为国家干预经济制造舆论C.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D.形成四大家族的理论根据15近代外交家薛福成曾写道:“中国立约之初,有视若寻常而贻害于穷者,大要有二:一则曰,一国获利各国均沾也。一则曰,洋人居中国不归中国官管理也。”列强获得这两项特权是依据A.南京条约附件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D.“门户开放”政策161895年,一位中国外交官对当时四个欧美国家的政体分别作了如下评述,其中对德国的评述是A.“举国听于议院,势太偏重”B.“君主能以事下会议而不能独断”C.“议院主议法,政府
8、主行法,察院主断法”D.“上议院主用世爵,参以选举,君权仍重”17美国杜克大学教授弗雷德里克詹姆逊认为,“文化的全球化”是真正意义上的全球化,是“界定全球化的真正核心”。他还预言“文化全球化”的后果,是美国的大众文化模式取代世界上各个民族的传统文化。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预言主要基于A.全球史观B.文明史观C.现代化史观D.民族史观18在美国1787年宪法签署前,富兰克林表示:尽管有很多缺憾,但想不出有比这更好的宪法。他含着激动的眼泪在宪法文本上签了字。当其他代表签字时,他一直在琢磨刻在华盛顿座椅上的太阳是日出还是日落。签署仪式完成后,他说:“现在,我很高兴地知道,那是日出,而不是日落。”富兰克林
9、认为1787年宪法的签署是“日出”,对美国的前途充满信心的原因,不可能是由于A.这是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B.宪法赋予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权力,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和统一C.宪法规定实行三权分立,防止专制独裁,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D.宪法给予印第安人、黑人奴隶选举权,一定程度上实现了种族平等19“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这段话充分反映了A.明清时期八股取士的危害B.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腐朽C.隋唐时期科举制的影响D.两汉时期察举制的弊端20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一方面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另一方
10、面又想方设法削弱宰相的权力。与之有关的措施有西汉设置“中朝”唐朝实行三省制明朝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A.B.C.D.21周易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这二则材料实质上反映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特征C.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D.封建父权家长制的特权思想22学者黄中业指出,“分封”一词源于左传,指的是周初“封建亲戚,以屏宗周”。分封一词的“分”字,是说受封的诸侯国是由西周中央王朝分出去的。“封建”一词的“建”,是说由周王室派出的受封者所建立的是国家。这
11、说明西周分封制A.否认诸侯国对周王的隶属关系B.使诸侯国彻底独立于周王室C.肯定诸侯国是周王室的臣属地D.主张建立若干独立的诸侯国家23西汉武帝接受桑弘羊的建议:“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置均输盐铁官。”这一措施A.旨在推行郡国并行B.提高了百姓生活水平C.抑制地方经济独立D.限制官营手工业发展24下列废除丞相制度的皇帝是A.汉武帝B.宋太祖C.明太祖D.雍正帝25“文艺复兴时代是一个既伟大又阴暗的时期许多有进取心的个人主义者对犯罪事件的频发、重现等社会问题熟视无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风靡一时。”这一评价A.注重了对史料的考据B.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运用发展眼光看问题D.否定了
12、人文主义思潮26有学者对某一历史事件评价道:“它是法国19世纪的最后一次革命”,“是19世纪法国的革命史诗的顶点和终点,从此巴黎通过革命迫使全法国接受新制度的时代被划上句号”。这一历史事件A.进行了建设无产阶级政权的伟大尝试B.使法国共和制度在法律上得以确立C.传播了启蒙思想构建新制度的理性精神D.宣告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27“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一种社会现象。下列政治制度与此相关的是A.宗法制B.郡县制C.察举制D.科举制2819世纪30年代,工业资产阶级运动领袖托马斯阿特伍德说:“大贵族在下院有充分的代表权工业和商业却几乎全无代表!它们是国家最重要的利
13、益所在,是国家财富与力量的源泉,因此,改革这种状况对国家的昌盛极为重要。”为此进行了()。A.1832年议会改革B.责任内阁的设立C.颁布权利法案D.光荣革命29吕思勉中国大历史:“宋朝的政治,防弊太甚。合户部、度支、盐铁,为一个机关,谓之三司,逐渐形成了三司理财的局面。当时的人说:财已匮而枢密还是添兵;民已困而三司还是敛财。”对材料观点理解正确的是A.中书门下成为了最高行政机构B.加强专制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C.制度创新强化了封建中央集权D.过分集权降低了政府行政效率30中国古代,最有利于人才选拔,扩大统治基础的选官制度是A.科举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世卿世禄制31法国民谣两只老虎的旋
14、律传入中国后有多个不同版本的填词。其中最有名的是“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和“打倒土豪,打倒土豪,分田地,分田地”这两段歌词出现的时期分别是A.国民大革命时期和国共十年对峙时期B.辛亥革命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C.红军长征时期和国民大革命时期D.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32和解是一个进程, 是各方在共同努力下, 创造性地实现冲突的转换。著名和平学家约翰保罗莱德里奇( John Paul Lederach) 认为:和平、真相、正义、宽恕是和解的核心要素。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是中日和解的重要里程碑。中日关系最重要的基础是A.日本放弃敌视中国的政策B.日本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C.日本对侵华战争深刻反省D.日本政府追随美国33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其重要意义体现在A.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B.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总方针C.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D.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34洪秀全说:“慨自有明失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