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二、快速应急监测技术第四章 应急环境监测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是事故处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快速测定出污染物的种类、浓度、范围、扩散速度危害程度,为领导正确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正确决策争取时间,有效控制污染范围,缩短事故持续时间,使事故造成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为善后处理处罚提供科学依据。为了应对突发性环境化学事件,发达国家在化学品的理化性质测定、化学品的毒理试验、化工生产的风险评估、化学品事故的预测和应急措施、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的监测等方面开展大量法律和技术方面的研究。在突发性化学污染事件中,应急监测是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的重要环节,提高监测技术,完善应急监测装备,做出准确的应急监测分析,可以为突
2、发性环境事件的应急决策与指挥提供依据,起到技术支持作用。应急监测技术应以迅速进行监测分析,、准确判断污染物的来源、种类、污染物的浓度、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发展趋势和可能产生的环境危害为核心,应急监测还应确定污染性质,提供个人防护的要求;提供事故污染排放源位置、排放规模的信息;提供污染现场污染控制与污染物清理和处理效果的有关信息。近年来,面对日益频发的环境化学突发事件,我国许多省市在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工作上做了许多探索性的尝试,浙江省、江苏省、辽宁省、河南省及杭州市、宁波市、南京市、苏州市、沈阳市、大连市等省市都先后建立了应急监测系统、化学污染物毒性数据库、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库、污染源调查数据
3、库,编写了环境应急预案、环境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手册、环境应急监测工作手册、工作指南等,在环境监测方法、数据处理方法、监测分析模型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定进展。1988年,针对可能对人类造成严重危害的环境污染事故,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提出“阿佩尔计划”,即“地区紧急事故的意识和准备(APELL)”方案。“APELL”的总目标是“防止地区团体内的生命健康社会幸福所损,避免财产损失,确保环境安全。”(APELL)”方案的基本内容是:1. 启发或提高团体对在生产、操作和使用危险品过程中可能出现公害的认识以及对当局和工厂企业为保护社会不受其害而采取措施的认识;2. 与地区团体合作制定涉及整个社会的应急
4、计划,一旦危及社会安全的危险情况出现,即加以防止。1988年5月,国家环保局在北京召开“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并下发关于印发“环境紧急事故应急措施研讨会会议纪要”的通知(1988)环政字第213号。1988年,完成了国家级有毒化学品信息系统的建设,包括TRPTC(潜在有毒化学品国际登记中心)提供的全部数据、我国调查的1万多种化学品的档案资料。1992年,国家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召开简易监测分析方法研讨会。1993年,国务院颁布了核电厂核事故应急管理条例(第1124号令)。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开展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研究、筛选和验证的通知(总站计字199507
5、9号)。1995年12月28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全国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九五”规划研讨会情况的通报(总站计字1996001号)。1997年3月26日,农业部颁布了渔业水域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程序规定(第13号令)。1997年5月8日,国务院颁布了农药管理条例(第216号令)。1997年5月27日,国家环境监测总站印发关于编写(征集)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方法的通知(总站质字1997075号),征集应急监测方法方面的稿件,部署相关的编写任务。1999年12月29日,国家环保总局、国家经贸委、公安部、交通部、国家质监局联合发出关于加强化学危险物品管理的通知(环发1999296号)。200
6、1年,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完成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中常见危险品档案库”,收录了1361种危险化学品的基本信息,建立了五种查询功能的信息库。2004年1月16日,山东省环境监测中心站根据山东省环境保护局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试行)(鲁环发2003283号)通知的要求,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技术规定(试行)的通知”(鲁环站字2004第7号)。此外,国家还颁布了一系列相关的国家标准,如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剧毒化学品名录(2002年)、危险化学品名录(2003年)、危险货物品名表(GB12268)、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603)、
7、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范(GB16483)等。国家环保总局吸取松花江污染事件的教训,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和国家应急监测能力建设。十分重视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的建设,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健全环境污染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建立并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制。开展各类污染源的全面排查工作,重点排查大江大河沿岸、饮用水源地和人口密集区的石油化工企业隐患,努力消除环境隐患。广东省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定点,将化工行业列为3年环保专项行动重点,加强危险废物处理处置。省里重新制定了广东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和广东省环保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各级政府、环保部
8、门和企业也均制定了应急预案。加大投入,进一步加强应急能力建设。2003年起,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现场监测和现场应急处理设备建设。一些企业加强了污染防控。但部分企业环境安全意识仍然不强,特别是对安全生产事故引起的环境污染应急准备不足,应急措施可操作性不强。经检查了解到,基层环保部门应急设备、仪器仍显缺乏,应急监测能力明显不足。就在松花江重大水污染事件发生后不久,沈阳市立刻重新修订完善了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市区两级环保部门已组建了近400人、近100辆车、近100套各类快速检测设备的应急队伍。应急监测系统具备快速反应条件。目前,沈阳市现有的76种主要危险品中,所有气态危险品和易挥
9、发性液态危险品(共44种)都已具备现场和实验室检测能力,对于其它危险品全部可以进行实验室检测。 在此前进行的环境污染隐患排查中,环保部门全面掌握了全市二百七十一家重点化学危险品生产、使用、贮存及运输企业,并为他们建立了电子档案。一旦发生危险化学品环境污染事件,环保部门就可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方案,把损失降到最小程度。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显着增强。江苏省投入总资金达5.6亿元,全面加强环境监测能力建设。目前,全省各市、县环境监测站已普遍达到或超过了标准化站规定的178项(县级站125项),项目开设率均在95以上,苏州、徐州、南京达到130以上。省环境监测中心也形成各类监测能力
10、340项,生物监测、有机监测和污染事故应急监测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到目前为止,江苏省环境监测中心和全省13个二级站、66个三级站的标准化建设,已全部通过国家验收,成为全国第一个建成环境监测站标准化的省份。通过大力开展标准化建设,使江苏省环境监测队伍普遍得到加强。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使应急监测能力大大增强。目前,江苏省多数市、县监测站的监测装备,已达到了国内较为先进水平,监测能力已经覆盖了国家标准中所有监测项目,实现了分析项目统一化、数据精确化。由于原子吸收和气相色谱两大系列仪器的配置,使江苏省在重金属分析、微量元素分析和有机污染物中挥发性、半挥发性有机物分析的能力有了极大提高,标志着全省监测分析技
11、术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目前,全省监测系统共配备大型仪器99台(套),其它仪器如国产原子吸收、气相色谱及COD快速测定仪等共1235台;配备监测车超过了100辆。大部分县级监测站还配备了气相色谱仪等大型仪器。其中,省环境监测中心的装备水平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江苏省通过环境监测标准化建设,全面加大了应急监测系统的投入。建立和完善了“以政府为主体,计划列一点、财政拨一点、环保部门出一点、地方配套一点”的分级投入机制。明确了政府为投入主体。1998年,江苏省腾出115亿元,用于污染治理和包括环境监测在内的基础建设,并由省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省级环保部门的能力建设。2003年,省委、省政府又决定投
12、资1.73亿元,加快全省环境应急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建立了省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省、市、县分级建立了污染防治基金,目前全省每年污染防治基金规模已超过了1亿元。建立了省环保科技发展基金,从全省排污费80中集中2,用于环境科研开发,其中相当部分是用于监测技术的开发和研究。在使用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基金时,地方财政必须按11配套资金,既调动了地方投入的积极性,又扩大了基金的使用规模。以进一步增应急监测车事故现场立大功。2005年3月29日,一辆装载40多吨液氯的山东槽罐车在京沪高速公路淮安段与另一辆山东货车相撞,导致液氯大面积泄漏。面对这一突发污染事件,江苏省立即启动了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大气全能
13、应急监测车火速从200多公里外的南京市赶到事发现场,启动了空气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快速监测出了现场氯气浓度、氯气扩散范围和氯 气达标安全区域等,为抢险指挥部及时制订方案提供了可靠依据。2005年12月1日,江都市化工厂内存放5.5吨高毒化工原料丙烯腈的储罐发生爆炸起火。事发后,江苏省环境应急监测人员立即奔赴现场,利用大气全能应急监测车上的红外线气体分析仪,现场准确监测出了有毒气体的浓度和扩散范围,使污染现场控制得当,处置及时,没有引发环境污染事故。进入2005年以来,江苏省境内先后突发了3起水污染事件,省环境应急监测部门迅速启动水环境应急监测车,在最短时间内赶到现场。根据水污染特征,分别启动了快
14、速常规监测系统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系统。定量和定性分析出水污染事故造成的原因,为迅速锁定肇事源、控制污染物继续侵入和控制污染范围,赢得了宝贵时间。 郑州市将在未来五年投入200亿元建立环保污染应急系统,建设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对占全市污染负荷以上的重点污染源和市(县)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逐步安装在线监测仪,并实现全市联网监控。初步建立全市突发性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响应系统,提高应对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能力。各县(市)配备必要的应急监测设备和防护装备,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地区内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针对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的建设,2006年我国环保工作要点提出: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工作和国家应急
15、监测能力建设。建立应急监控和预警体系,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健全环境应急指挥系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水平和能力。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现场的监测环节将是最关键的。应急监测工作必须有总体规划,确定应急监测体系、明确应急监测体系中各部门之间的组织分工和职责,落实组织、人员、设备、资金、技术、后勤等项具体措施,形成运行有效的应急监测体系。各级环保部门建立的环境应急监测的体系,应该具有两方面能力,一个是事前的预警监测能力;另一个是事发后的现场监测分析能力。为了保证应急环境监测能力,必须加强组织、装备和技术三个子系统的建设。应急监测组织建设包括机构、制度、人员的建设,存在环境安全隐患的危险重点污
16、染源资料的电子档案建设;应急装备建设在完善重点污染源排污状况实时监控信息系统基础上,加强自动监控系统建设,完善相应的快速常规监测系统,完善当地必需检测的污染项目和有毒有害物质监测系统的建设,必要时可配备全能应急监测车,满足连续监测和快速监测的技术手段;应急监测技术建设应定期对环境应急监测人员进行应急监测的培训和演练,确保能够快速识别、及时处置地区内发生的一般突发环境事件的快速监测能力,事前对本辖区重点污染企业的污染概况有所了解,事发后对监测数据具有一定的分析和判断能力,可能的话还应聘请相关科研单位和管理部门的有关专家组成应急技术顾问组。一个体系完整,工作有效的环境应急监测的体系,可以保证在最快
17、的时间内,查明事故污染程度、污染类型、扩散范围等基本情况。(一) 组织机构各级应急监测的组织领导机构是各级政府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时根据现场监测的需要,与有关部门建立联合、协调机制。 (二)应急监测网络 全国环境应急监测网络分为三级,国家级(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省级(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地市级(地市环境监测站)。各级环境监测站明确专人(可兼职)负责应急监测工作。针对环境突发事件的特点,应重点加强三级站建设。中国环境监测站与各省级环境监测中心站作为应急监测的组织、指导、技术支持与特大、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支援系统。(三)应急监测职责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规定:环保总局环境应急监测
18、分队负责组织协调突发环境事件地区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并负责指导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地方环境监测机构进行应急监测工作。 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环境监测总站负责: 全国环境应急监测的管理办法和实施方案;负责全国应急监测工作的技术指导(包括科研、编制应急监测方法和技术规范、研制应急监测设备);组织全国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和推广快速应急监测技术方法;参与跨省、跨地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监测的技术仲裁;参与特大和重大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调查和事故处理处置的评估。 各省级环境监测站负责: 对全省环境应急监测工作进行指导;省内应急监测技术与方法的培训和技术推广;受省(自治区、直辖市)环境行政主管部门的委托参与重大环境突
19、发事件的应急监测、调查和事故处理处置的评估;负责接收环境突发事件的相关信息与快速上报。 地市级环境监测站负责: 辖区内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实施;上报突发事件的有关信息和应急监测结果(数据与分析);开展应急监测技术方法研究、应急监测技术培训、应急监测演练。 (四)应急监测机构的工作目标 1. 制定环境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管理办法、实施方案、响应程序;落实组织机构,明确部门分工和职责,组织开发应急监测管理信息系统。 2. 调查和确定辖区内具有危险源及危险隐患的排污单位的数据库,对他们实施事前的有效监测,了解他们可能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应急监测需要的仪器装备和技术方法。3. 根据辖区内危险源及危险隐
20、患的应急需要,落实应急监测仪器设备和装备,完善应急监测能力建设,逐步提升应急监测装备的支持能力。4. 制定应急监测技术规范,重点加强辖区内多发和危害严重的突发事件的应急监测手段和相应测试、分析技术方法的研究与准备,逐步完善相关的应急监测技术支持系统。5. 建立精干、高效的应急监测机构和队伍,通过培训和演练,提高各级环境监测应急人员的业务素质,提升应急监测组织协调效能和应急监测队伍的整体应急能力。(五)应急监测的任务1. 根据突发环境事件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和事件发生地的气象和地域特点,确定污染物扩散范围。 2. 根据监测结果,综合分析突发环境事件污染变化趋势,并通过专家咨询和讨论的方式,预测并报告
21、突发环境事件的发展情况和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作为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决策的依据。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应急监测人员应快速赶到现场,根据事故现场的具体情况进行布点采样,采用快速监测手段判断污染物的类型,给出定性的、半定量的和定量的监测分析结果,确认环境突发事件的危害程度和污染范围,分析污染趋势。环境应急监测在环境应急响应中应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1. 对突发环境事件做出初步分析 通过采样、监测、监测分析,快速提供突发环境事件的初步分析结果,如污染物的类型、浓度和释放量,向环境扩散的速率,污染的区域、范围和发展趋势,污染特征(毒性、挥发性、残留性、降解的速率)。 2. 为环境应急指挥和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 通
22、过连续的跟踪监测和分析,不断给环保局和环境应急指挥部门提供污染数据和分析结果,为环境应急的指挥部门提供充分信息,确保决策部门能对环境突发事件做出有效的应急决策和反应,并根据事态的发展,不断修订应急对策。应急监测提供的监测数据的高度准确和可靠,对鉴定和判断污染事故的严重程度至关重要。 3. 为实验室的监测分析提供第一手资料 由于现场的应急监测设备和手段有限,只能进行初步监测和分析,但根据现场的测试可以为实验室的进一步监测分析提供许多有用的信息,如最恰当的采样点、采用范围、采样方法、采样数量及分析方法。 4. 通过现场检测为事故的处理提供必要的监测数据由于应急监测是在现场,可以配合环境监察进行取证
23、工作,提供现场的测试数据,在现场协助确定环境突发事件发生的原因、责任、危害等项工作的调查取证工作。5. 为事故的评估提供必要的资料由于环境应急监测一直在突发事件的现场进行监测和分析,对现场情况比较了解,对各类数据之间的关联,对整个突发事件的评估,有较大的发言权,如事故发生的原因、发展态势、应急措施对突发事件的控制作用、有效性,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影响及危害等。快速、准确的环境应急监测工作可以为各级政府和环境行政主管部门提供快速、及时、准确的技术支持,确定污染程度、发展趋势,从而尽快确定控制和消除污染的有效措施和整体环境应急决策。,环境突发事件应急监测的特点,实际事件发生的突然性、不可预见性、危害的
24、严重性、形式和种类的多样性、处理处置和恢复的艰巨性。因此,突发环境事件应急监测的准备,应充分考虑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基本特征,在时间、地点、场合、排放方式、排放途径、排放种类、数量、浓度等突发性环境事故均属于难以预料的、非正常的。事前监测为预警和防范提供分析数据,事后监测为事故应急响应、事故处理和环境恢复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为了有效实施应急监测,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根据环保部门的整体环境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相应的环境监测应急预案。对突发事件的事前、事发、事中、事后的应急监测工作做出统筹安排,突出应急监测中的预警、现场监测、应急终止、损害评估、环境恢复等几个环节,建立应急环境监测预案。环境应急监测
25、预案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1.总则 包括编制目的、编制依据(法律法规、制度、环境应急预案)、指导思想、工作原则、事故分级等内容。2. 应急监测的组织机构与职责 包括应急监测领导机构、应急监测技术机构、应急监测专家咨询机构、应急监测联络和后勤保障机构。3. 应急监测响应环境突发事件发生后,应启动应急监测响应程序。应急监测的响应包括接受应急监测任务,启动应急程序,启动应急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派人到现场了解情况,根据污染类型和趋势确定应急监测方案,准备现场防护装备、监测设备和药剂,实施现场应急监测(同时做好实验室监测的相应准备),进行快速监测报告,通过实验室的进一步监测分析作出深入分析报告。参与事故的现
26、场调查取证,提供相应的监测报告。4. 应急监测的终止突发事件应急指挥部通知应急工作终止后,往往环境监测和环境应急工作还会延续一段时间,因为师傅应急的终止必不意味环境污染已经终止,因为在清理现场和处置废物时还可能产生污染,进入到水体、大气、土壤的污染还未消除,别的部门的应急工作可能结束了,但环境应急可能还远没有结束,环境应急要环保部门的应急领导机构宣布应急终止后才能终止。5. 跟踪监测但可能为了监测突发事件对环境的后续影响或评估造成的污染损失,环境监测部门还应进行一定时间的跟踪监测。为环境突发事件的评估工作提供数据和监测分析报告。为事故后的环境恢复方案提供相应监测资料6. 应急监测的评估 一次应
27、急工作后,必须及时总结本次应急工作的经验及失误,以利于今后的应急监测工作。评级内容包括:应急监测方案是否合理,监测方法和监测分析是否正确,环境监测预案是否需要调整,应急监测的设备和装备是否能够满足应急监测工作需要,应急防护措施是否得当。7. 应急监测保障应急监测保障包括组织保障(制度、机构、队伍等)、装备保障(检测仪器、防护装备、交通及通讯器材等)、技术保障(相关技术信息系统、数据库的建设、专家组等)、应急能力保障(指挥协调能力、应急反应能力、培训、演练)。8. 附则包括名词术语解释、预案的管理和调整、奖励与责任追究、制定语解释部门、应急监测预案实施的实施时间等。9. 预案附件(1)各有关机构
28、、协作机构、应急监测人员、咨询专家的联系电话的一览表;(2)应急监测机构的管理体系框图;(3)应急相应工作程序框图;(4)应急监测的任务书格式;(5)应急监测的报告书格式(初报、总结报告);(6)辖区内重点应急管理单位的主要危险源和主要危险化学品名录。(一)应急监测组织指挥体系应急监测组织指挥体系包括应急监测领导小组、应急监测技术小组、应急监测专家咨询小组、应急监测联络及后勤保障小组等。明确应急监测各小组的组织机构、岗位职责、相互配合,各小组的主要任务应急响应的程序、内容、信息互动、信息流向。应急监测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应急监测预案、协调应急监测各相关小组工作、负责应急监测人员培训、负责落实应急监
29、测装备、负责组织应急监测演练、组织编写应急监测报告。应急监测咨询小组应由对应急监测技术和相关方面技术专家组成,对突发事件的维哈范围、发展趋势作出预测,参与事故等级、危害范围、污染程度的确认,对监测方案、监测数据分析、检测响应终止的重大决策发表意见,直到应急监测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应急监测联络及后勤保障小组负责转达指挥领导小组的命令、指示、信息等,负责各类监测人员的联络,负责信息联络和后勤供应,联络和调动其它相应监测力量,报告应急工作进展情况。(二)应急装备和应急能力按应急监测预案的要求,做好应急监测装备和应急能力建设。应急装备包括:1. 应急监测仪器装备对必要的现场应急监测项目配备设备,如便携式
30、水检测仪、便携式有害气体检测仪、便携式红外光谱仪、便携式气象色谱仪、便携式色谱质谱联用仪、气体检测管、水质检测管、便携式应急监测箱、检测试纸等。应定期检查,保证监测设备完好,进行定期维护,并应配套实验室内设备、保证完好,试剂定期配制更换。2. 配备应急取证设备如照像机、录像机、录音机等。3. 应急监测人员防护装备如防毒面具、防护手套、过滤呼吸器、防化服、护目镜等。4. 应急监测急救装备如应急药品、简易医疗仪器等。5. 应急监测通讯装备如对讲机、GPS定位仪、笔记本电脑等。6. 可以调用的应急力量对一些特殊的监测分析仪器,由于财力有限,也可不用购置,确定本辖区内某单位的具有检测仪器和能力,可作为应急的备用检测,需要时调用,但应事先确认,并明确联系方式。如有条件还可以装备应急监测车。(三)应急监测数据库1. 平时编制辖区内的危险源动态档案数据库,包括从事有毒有害物质生产、加工、储运、处理的单位名录,这些单位存在的危险源种类、规模、位置等基本情况;危险源存在的危险品的危险等级、毒性分类、潜在危害、事故预防措施等企业应急信息;如有可能还可以建立辖区内的危险源地理信息系统,便于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