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52.50KB ,
资源ID:19381495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381495.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10篇Word文档格式.docx

1、目前试验场周围有影响力的休闲旅游景点较少,仅有的几个景点辐射范围也不够广。试验场发展具有热带特色的休闲农业,能够吸引儋州、海口及周边城镇居民、外来游客和学生等前来感受场区独特的热带农业资源和田园风光。 3休闲农业发展的模式 在发展模式上,可与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南热带植物园有机结合,建立热带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简称园区),主要从事以下几方面的经营活动:观光采摘。将农田、花卉苗圃、果园和蔬菜有机结合,打造美丽的田园风光,提供特色果蔬供游客采摘。注意通过技术手段延长果疏采摘期,种植成熟期相互错开的不同果蔬,应对季节性变化,形成一年四季各不同的田园风光;民俗旅游。可结合儋州当地民俗特色,开展供

2、顾客参与的娱乐活动,体验农家风情,如竹竿舞蹈、儋州调声、对山歌等;特色农家饭。提供具有儋州当地风情民俗和我院特色的食品与农产品,如木薯类食品、儋州美食等;与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海南热带植物园等周边景点联接形成观光旅游产业线;开展鱼、虾、鳖、山鸡、黑山羊等特色畜禽养殖与示范,在水域丰富的区域为游客提供垂钓服务;产品展销。可与院内其它单位联合,设立热科院科技产品和海南特色农产品展销专柜,让园区成为展示热带农业科技和热科院技术成果的龙头企业及窗口;科技示范展览。充分发挥海南儋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科技示范作用,利用相关研究所的技术和种质资源优势,建立热带农业科技示范区,满足游客需求。 4休闲农业

3、发展的策略与思路 目前,海南农家乐、休闲农庄等数量虽多,但总体规模较小,影响力较弱,硬件条件建设也相对落后,服务意识普遍不强,经营内容大多以农家餐饮为主,形式比较单一。休闲农业只有立足自身特色,创建自己独特的文化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走得更好更远。试验场开发休闲农业,应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策略:做好规划,逐步发展,挖掘科技和文化内涵。注重参与体验和创意发展,形成集科研示范、农业生产、农耕体验、文化娱乐、教育科普、生态环保、产品销售于一体的多元化热带休闲农业园区。在发展方式上,可采取“由点到面,点面结合,循序渐进”的策略,切莫急于求成;注重特色品牌建设和经营理念设计。以诚信

4、经营、丰富内涵、保障服务质量为重点,弘扬“亲近自然、体验农业、丰富生活、生态环保”的发展理念,突出热带农业特色和科技含量,注重科普性、观赏性、游乐性和趣味性,并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争取将园区建设成为经营特色化、管理规范化、服务标准化的热带休闲农业示范点,形成休闲农业特色品牌;完善现有的基础设施,注重热带农业休闲观光园区硬件环境建设。特别要注意园区交通条件和健康卫生条件建设,保护当地环境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注重经营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提高服务意识。园区建设服务试验场和院所发展,可以解决试验场职工及家属的就业问题,但他们缺乏经营管理知识和技能,服务意识相对淡薄,因此经营管理

5、人才是园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关键资源,必须下大功夫培养和引进,并逐步培养园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作者:袁宏伟 单位: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第二篇: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策 一、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概述 1.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相关概念的界定 (1)休闲农业。关于休闲农业的概念,有国内学者对其定义的研究,但目前还无统一定论。大部分学者把休闲农业等同于观光农业或旅游农业。纵观国内学者对其概念的研究,笔者认为休闲农业是是以农业生产过程、农村风貌、农民劳动生活为主要吸引物,经过规划与开发,把农业生产、科技应用、艺术加工和游客参与农事活动等融为一体,进而提高农业生产力,扩展农业的旅游、休闲功能的一种农业旅

6、游活动。它是一种新型绿色产业模式,兼具“农业+旅游业”双重性质的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既可发展农业生产、维护生态环境、扩大农村游乐功能,又可达到提高农业效益与繁荣农村经济的目的。(2)乡村旅游。乡村旅游起源于国外,在国外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我国乡村旅游起源于上世纪80年底,90年代中后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内外学者都非常重视乡村旅游概念的研究,但至今在有关乡村旅游概念的界定还没有达成一致。本文援引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焕成、韩非(2010)对乡村旅游的定义:乡村旅游,是指以乡村地区为活动场所,利用乡村独特的自然环境、田园景观、生产经营形态、民俗文化风情、农耕文化、农舍村落等资源,为

7、城市游客提供观光、休闲、体验、健身、娱乐、购物、度假的一种新的旅游经营活动。乡村旅游既包括乡村观光农业旅游,又包括乡村民俗文化风情旅游,还包括乡村休闲度假旅游和乡村自然生态旅游,是具有区域性和综合性的新型旅游业。从依托的旅游资源类别来看,乡村旅游可以分为:观光农业旅游、民俗文化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和自然生态旅游等。(3)二者的关系。通过对以上概念界定可以分析得出,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都是以农业生产模式和农村生活方式为要素,以自然资源和地域文化为载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两者可以独立存在,亦可以包容并举。(4)乡村休闲游。乡村休闲游是以乡村郊野为活动场所,以田园风光、森林景观、农业生产活动、乡村自然生态环

8、境、人文景观为旅游吸引物,以农业和农村特色资源为基础开发旅游产品,吸引游客(主要是城市居民)前来观光游览、休闲度假、考察学习、参与体验的旅游形式,即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结合。 2.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重要意义 2010年,农业部、国家旅游局为加快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决定开展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全国休闲农业示范点创建活动。指出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我国经济社会现实发展的客观需要,对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扩大内需、统筹城乡发展以及拓展旅

9、游业发展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1)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农业功能拓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将农业从单一的食品保障功能向原料供给、就业增收、生态涵养、观光休闲、文化传承等多功能拓展,满足城乡居民走进自然、认识农业、体验农趣、陶冶情操、休闲娱乐的需要,使农业成为传承中华农业文明、对青少年进行优良传统教育的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把农业发展与休闲娱乐结合起来,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能够打破一二三产业的界限,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交通运输、建筑、文化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2)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促进农

10、民就业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在我国实现粮食及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基础上,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已经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能够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带动相关配套产业发展,有效拓展农民就业增收的空间。实践证明,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每增加1个就业机会,就能带动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增加5个就业机会。(3)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可以有效配置农村各种资源,引导生产要素回流农村,带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生产发展,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和村容村貌。同时,引导广大农民主动学习和掌握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经营管理知识、法律知识和先进文化,

11、增强民主意识,提高组织化程度,培养一大批有文化、懂经营、会管理的新型农民,从而整体带动农业生产水平、农民生活水平和乡风文明水平的提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4)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以农业为依托,以农村为空间,以农民为主体,以城市居民为客源,直接对接城市需求和现代消费,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满足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需要,加快城乡经济文化融合和三次产业的联动发展,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发展,将极大地丰富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实践内涵,有力地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历史进程。(5)发展休闲农业与

12、乡村旅游,是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旅游产品体系呈现明显的结构性短缺,旅游产品数量仍显不足。我国农村地区集聚了约70%的旅游资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空间、潜力巨大。大力推进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不仅能提供传统的观光产品,而且能提供更多的集观光、度假休闲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品。对丰富我国旅游产品体系,提高我国旅游业总体接待能力,满足人们日益扩大的旅游消费需求,把旅游业培育成我国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将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武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概况 1.武汉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基本情况 近年来,武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产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自发走向

13、规范的发展历程。据武汉市乡村休闲游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资料,2010年武汉市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达12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9亿元,同比增长24.18%,直接从业人员1.6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32万人。2011年,武汉市乡村休闲游接待游客13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18.94%,旅游专业村已达15个,乡村休闲游经营单位达1047家,乡村休闲游直接从业人员1.74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47万人。2013年仅一季度,武汉市新城区以赏花游为龙头带动的乡村休闲游,实现旅游综合收入9亿元,同比增长43%;截至2013年底,武汉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主要有农

14、家乐、休闲农庄(山庄)、农业旅游点、生态旅游点等四大类型,共有1112个景点和经营户。2014年17月接待游客1481.2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99亿元,同比增长20.47%和37.37%。预计2015年,武汉市将建设成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专业村30个、农家乐1500家、休闲农庄及农业旅游点160家,通过完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链,年接待游客人数达到2500万人次以上,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8亿元以上。 2.武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品类型 目前,武汉乡村休闲游已经形成了以下八大特色产品类型:一是生态观光型。这类乡村休闲游产品以优美的乡村自然风光或生态旅游景区为依托,以某一个核心的旅游形态

15、为主题,围绕该主题来发展并不断形成集群效应。此种类型的乡村休闲游产品遍布武汉市各主要郊区,比较典型的如黄陂区以木兰生态旅游为主题,围绕木兰天池、木兰古门、木兰山、木兰湖等景区开发乡村风情游览、民风民俗体验、农家休闲娱乐等乡村休闲游产品。二是农业科普型。这种类型的产品融合了传统农业与现代高科技农业种植技术,将成规模的农业种植基地打造成为乡村休闲景观供游客观赏,是集科教性、参与性、趣味性于一体的具有田园风光的新型乡村休闲旅游形式。此种类型的乡村休闲游产品主要分布在武汉市郊区,其中以黄陂区和东西湖区为主,如黄陂区的武湖农场、东西湖区的慈惠农场、柏泉农场。三是农事体验型。主要是结合农牧业生产、农业经营

16、活动、农村文化生活等内容,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购农家物、干农家活”,体验农村文化、生活为特色的乡村休闲旅游形式。如东西湖区四季吉祥、黄陂区农耕年华农业风情园等。四是民俗民居型。主要是以乡村历史古迹、古村落、古民居、特色村庄、红色遗址为载体,以历史事件、传奇人物为补充,深人挖掘民俗文化和乡村风情,吸引游客参观考察、观光体验的旅游形式。如黄陂区大余湾、长岭明清古镇等。五是特色村落型。比较典型的有东西湖区的石榴红村、黄陂区的刘家山村。这种类型的乡村休闲游产品包含了各种类型的旅游要素,是一个旅游产品的综合形态。目前武汉市正在加大对这种特色村的扶持力度。六是商务度假型。这类产品主要利用乡村自然风貌为

17、旅游者提供一种返璞归真的自然享受,但这些休闲会所和度假村在格局上却保留着城市酒店的风格,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主要还是吸引会议型、休闲型、度假型客人,并非是乡村休闲游旅游者。这种类型比较典型的代表有蔡甸区职工疗养院、新洲区道观河旅游区、黄陂区木兰湖度假区、江夏区龙泉山旅游区。七是美食购物型。这种类型的产品主要是以某一个特色的美食产品作为推广媒介,顺势带动该产品所在区域的乡村休闲游的不断发展。如江夏区汤逊湖的鱼丸子、蔡甸区的野藕汤和新农牛肉、新洲区的汪集鸡汤、洪山区的洪山菜薹等,这些产品都在当地促成了一批美食街、休闲农庄的兴起和发展。八是休闲拓展型。主要是利用乡村的崇山峻岭、郊野田原,开展登山、攀岩、

18、露营、野炊等活动,让游客尽情投人大自然的怀抱,感受不同于钢筋水泥的自然风光,从极具乐趣、挑战的户外运动中感受刺激,在与自然险阻的拼搏与较量中,不断磨练自我意志的旅游形式。如黄陂区木兰草原等。 三、武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 目前武汉乡村休闲游已经取得了一些喜人的成绩,笔者从武汉市农业委员会获悉,武汉乡村休闲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武汉市农业局、武汉市旅游局联手大力推行的四种发展模式: 1.农旅结合模式 主要是将现代都市农业特色产业与发展旅游业相结合,通过完善旅游服务功能,展示现代农业科技成果,为市民提供农事体验休闲的旅游产品。如:武汉生态农业园、柏泉现代农业示范园、如意观光农业园等一批现代都市

19、农业园区和东西湖太空莲基地、葡萄采摘园、蔬菜采摘园、草莓采摘园、田间超市等一批体验休闲农业点。将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与农事会节想结合,打造了蔬菜节、洪山菜薹节、蘑菇节、莲藕节、玉米节、螃蟹节等“一区一节”品牌。 2.扶贫开发结合模式 主要是通过开发边远贫困地区山水资源来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农业旅游景区、景点。黄陂清凉寨与刘家山村、木兰天池与官田村、木兰古门与仁和村、锦里沟与道士冲村、木兰草原与张家榨村,新洲道观河景区与石寨村等。景区建设与景区扶贫开发、新农村建设、农民就业有机结合,实现了贫困地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致富的目标。一批贫困村、贫困户实现了脱贫致富。 3.

20、新农村建设模式 主要是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纳入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以特色专业村建设推动新农村建设。东西湖区的四季吉祥、柏泉古镇,江夏区群益村,蔡甸区炉房村,洪山区先建村等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专业村、特色村。预计2015年,全市乡村旅游与休闲农业专业村达到30个。 4.特色农产品开发模式 主要是将农村土特产品开发为旅游商品,通过延长产业链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黄陂的鸭脖、豆丝、糍粑、葛粉、蜂蜜;蔡甸的藕汤、新农牛肉;江夏的界豆、蒸肉、风干鱼;新洲的汪集鸡汤、陶河炒鸭等已经成为广大市民家喻户晓的旅游土特商品。目前,武汉乡村休闲游主推四种模式,把以上四种模式和全国乡村休闲游发展模式进行分析对比,

21、不难发现,武汉主推的这四种模式,农旅结合模式即传统的田园农业旅游模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即村落乡镇旅游模式。其中,新农村建设模式与扶贫旅游开发模式,是指在旅游发展过程中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发展乡村休闲游来推进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优化调整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进而带动农民就业、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致富,从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特色农产品开发模式是指在开发乡村休闲游产品时,要充分利用农业特色资源,培育特色旅游产品,提升特色农产品的附加值。 四、武汉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创新 中国乡村休闲游的发展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一些地区的乡村休闲游起步早、发展较为成熟,它们的经验模式对于起步较晚的地

22、区能够起到示范作用。成都是我国乡村旅游的发源地,其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典范一直受到全国其他地区的关注,被誉为成都“农家乐”模式,随后又有北京“民俗村模式”、云南“旅游小镇”模式、贵州“村寨游”模式等乡村旅游发展模式。杨义菊 单位: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第三篇:休闲农业发展建议 小桥村发展休闲农业条件分析 区位条件分析 建瓯市为江浙入闽咽喉要地,距武夷山国家旅游区仅小时车程,距福建省会福州仅小时车程,过境铁路京福高铁今年即将通车,项目大区位条件优势明显。吉阳镇位于建瓯市西北部,规划区域位于京台新桥高速出口旁,区域内三级公路连接通过,对内及对外交通条件都比较便利。 客源市场分析 客源区域主要针对

23、周边小时车程所涉及的县市,其中小时车程范围涉及以南平、建阳、武夷山等为主的闽西北周边县市,为一级客源市场区域;小时车程范围主要涉及闽清、闽侯、福州市区等准都市农业区域,为二级客源市场区域。此外,武夷山每年接待超过万游客,以及过境游客都是巨大和具有强大挖掘价值的潜力市场。 资源条件分析 新桥村耕地面积约,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元。规划区域面积约,其中多为农田,地势平坦,主要种植水稻、果树和四宝作物,其中莲子、泽泻、空心菜、仙草等四宝资源是吉阳镇最大特色,在特定范围内已形成较高的知名度。村庄住宅条件普遍较好,村民参与休闲农业的开发热情很高。 不利条件分析 从与闽北地区其他乡村横向比较而言,小桥村交通区位

24、优势并不十分明显,类似或交通区位更优的村庄或集镇还有不少;吉阳四宝资源目前基本是初级原料,但由于其中的空心菜、泽泻等均不易储存,仙草制作工艺复杂,限制了产业发展和推广。此外,村庄住宅为新建居民安置点,传统农村风貌特征及民俗文化底蕴不明显。但综合来看,小桥村发展休闲农业有利大于不利,机遇大于挑战,该村已具备开发休闲农业的所有必要元素,通过合理的规划、定位,扬长避短,求同存异,能够具有较好的休闲农业开发前景。 规划思路 指导思想 以区域农业条件和生态环境为基础,以经济、社会、生态三大效益为中心,围绕四宝产业特色做大、做强、做长乡村旅游产业链。在功能布局上,以区域内现有空间特征和产业分布现状为基础,

25、通过对资源的整合集聚、文化注入、配套提升形成空间格局分明、主题特色明显、目标定位准确的休闲农业区块。 规划原则 一是因地制宜的原则,突出场地个性特征,并结合当地农业资源和文化资源,突出乡土性、体验性、知识性;二是可持续发展原则,坚持农业旅游与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相结合,与环境、资源保护并重,强调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三是以人为本原则,以人为本,尊重自然,同时强调活动项目的可参与性,满足城市回归田园的渴望;四是特色鲜明的原则,结合区域特点,开发特色活动项目;五是村民受益的原则,把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开发与农民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和收益提升结合进来。 规划定位 小桥村休闲农业定位以乡野农田、青山

26、绿树、溪流驳岸为背景,结合体验娱乐活动设计、现代设施农业、慢行游玩步道建设,突出打造农业观光、农事体验、休闲娱乐、生态餐饮、科技展示、科普教育、传统文化、商贸服务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综合体。据此,提出“吃四宝、赏荷花、当农夫、学文化”的四大主题。 规划重点 在规划重点上,根据对小桥村休闲农业资源条件的综合定位、考量,提出从个方面突出规划重点:一是在功能实现上,重点打造乡村综合体验和四宝产业链两项功能;二是在文化营造上,重点突出吉阳四宝特色和传统农耕两种文化;三是在市场定位上,重点针对亲子游和中青年市场两类群体市场;四是在制度创新上,重点通过项目带动和机制政策创新两个途径;五是在目标定位上,重点实现

27、带动美丽乡村和农民富裕两大目标。 布局思路 结合规划思想及对园区条件的综合分析,园区划分为大功能板块:一是四宝文化休闲板块,该板块重点围绕四宝及设施农耕作物开展种植、观光、采摘、餐饮、体验和四宝、农耕和健康文化营造。设置中老游客服务区、四宝农耕文化区、印象荷花观赏区、采摘垂钓乐活区。二是原始农耕体验板块,该板块重点对现有农田作物按区域现状进行重新整合提升,在管理制度上进行创新设计,重点开展蔬菜、果树、水稻种植和管理过程的体验、认养,以及科普文化、水稻文化的营造。设置稻语花香农耕区和蔬情果意体验区。三是村民集中住宅板块,该板块重点围绕生态美的要求对村庄进行环境综合整治,按照百姓富的要求,鼓励和帮

28、助村民参与休闲农业开发,引导游客融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的农家文化;设置北部新村农家乐食宿接待区和南部旧村农家乐生活体验区。四是四宝商贸服务板块,该板块主要根据未来项目发展情况,作为项目综合配套提升,主要提供四宝和当地农特产品仓储交易,以及当地特色小吃城及农特产品商贸服务,重点展现地方特色的小吃文化。设置四宝集散交易区和四宝小吃商贸区。 休闲农业推动美丽乡村建设的经营策略 休闲农业开发不能只富企业,美丽乡村建设更不能只重外观,把休闲农业开发同村民收入提高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实现“百姓富”才是政府的最终目的,而要实现百姓富,就必须让百姓参与到休闲农业开发中来,因此,抓住收入提高与休闲农业开发最紧密的关联要素,从制度上进行规范和优化设计才是百姓利益保障的关键。为此,本文提出以下经营策略: 农家管理策略 农家管理平台主要依托合作社,内容包括农家乐餐饮管理、民宿管理、村民农家产品售卖管理、村民家庭体验项目管理等。其中食宿管理是核心,具体做法是:依托村委会或龙头企业成立食宿专业管理合作社,主要利用闲置房屋,由村民根据自身要求向合作社提出申请后,根据合作社综合评估,对符合条件的纳入管理范畴,确保最大程度地让更多的村民受益。在村民农家乐餐饮管理上,实现从原料采购、菜品定价、服务流程、菜单制作、餐饮器具、配送安排、卫生管理、装修设计等方面的统一和标准化管理,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