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内容:1.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调查 2.大学生行为失范 3.大学生兼职与创业融资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4.大学生之间容易存在的各种纠纷所涉及的法律问题研究方法:(1) 问卷调查法。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根据研究需要,设计了反映大学生法律意识的调查问卷,并对新疆财经大学各学院各年级的在校就读大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问卷调查,较为客观和准确的了解新疆财经大学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现状,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相关的佐证材料。(2) 文献研究法。通过在互联网和相关学术网站查阅关于法律是视域的大学生活文献,对“大学生法律意识”“大学生宿舍问题”“大学生就业创业融资”“大学生兼职”等关键词进行搜索,共查论文资料300余篇,
2、涵盖相关学者的学术性论文和著作;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了雄厚的理论基础。研究结果与分析:一 大学生法律意识与行为的现状与分析1,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与行为的现状(1) 法律常识较为缺乏有待提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教授通过他的法律意识调查报告显示出;“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的高低与其文化水平程度成正比,”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普遍不高。当前我国大学生都重视专业课,而对法律基础课不予以重视。另一方面,高校有关法律的公共课课时有限,要想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要想大幅度的提高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是非常困难的。因此,高校大学生在这有限的课时中获得的
3、法律知识也都是有限的。(2) 大学生法律意识欠缺,法制观念淡薄法律意识是指人们关于法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法制观念是高层次的法律意识,是人们对于现存的法律规范,法律活动和法律关系等现象的概括和总结。当下,部分大学生的发来吧意识较为淡薄,当他们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会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他们虽然有法律意识,但法制观念却很淡薄。竟然会有6%的大学生会使用暴力手段来解决问题,典型的案例如马加爵案件,周一超案件;8%的大学生会默默忍受,自认倒霉;虽然,有65%的大学生知道拿起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不难发现,能够做到的也只有一小部分。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决定
4、着大学生,甚至是以后走入社会依法办事的自觉性。(3) 法律权利意识弱于法律实用意识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任何法律都不外乎是对主体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法律观念和法制观念的强调主要取决于主体的权利观念的强弱,权利意识对大学生法制观念的培养尤为重要,权利意识既包括对自我权利的认识,要求,也包括对他人权利的认同和尊重。只有当自己的权利确实被保护,维护时,才能真切的感受到尊重他人的权利和必然和必要性。没有对他人权利的尊重,就没有现代意义的权利观念,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法制建设的进行,大学生越来越关注一些法律现象,在事关社会问题的解决尤其是身边的涉法问题时,他们能首先想到应该运用法律,
5、但是,当他们自身遇到法律问题时,却因缺乏缺乏权利意识而极力回避,既缺乏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又缺乏对他人权利的尊重,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不能积极主动的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而是以消极的态度对待法律,甚至会放弃法律武器,采用报复的手段来讨回“公道”。另一方面,在事关自己的利益时,却一马当先,采取尽可能的手段,逃规避法为自己谋利,有时甚至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再一方面,当自己的行为侵犯了他人的权益时,比如在晚上熄灯后大声喧哗,影响他人休息,不经允许随意拿别人的东西等,完全不顾及他人的权利,甚至极力逃避推卸责任,企望能法外开恩,法里荣情,缺乏承担法律责任的意识和勇
6、气。(4) 法律意识层面有待提高法律知识是法律意识的一个主要内容,是衡量法律意识高低的主要依据,掌握法律知识的多少,法律水平的高低与法律意识成正比。随着我国法制的不断健全,内容的不断丰富,大学生整体的法律知识水平也应随之提高。但是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并不理想。高校学生大多重视专业课而忽视基础课,因而多数学生对基础课只有到了考试的时候才临时抱佛脚,应付了事,在这种思想支配下,大学生们就不可能把法律基础课学好,就不会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同时,出了法学院校外不少高校法律基础课课时过少,教师只能略教一些法律知识,大学生也不过略懂一些法律概念和常识,由于当前大学生法律知识比较薄弱,法律知识
7、水平不高,因此造成了他们一些错误的法律观点淡薄的法制观念,错误的法律观点表现在:一是权与法不分,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当今中国,权大于法,二是违法与犯罪的界限不清,把二者等同起来。三是道德与法的界限不清,把道德规范作为法律规范,把道德情感当做法律准则,认为不符合道德规范的就是违法的。淡薄的法制观念主要表现在:当自己的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时,不知道用法律手段来保护自己或者不相信法律,放弃法律武器。(5) 大学生的法律理论知识与实践相脱节在我国任何一所高校都开始法律基础课,作为非法律专业学生的选修课,在法律基础课上通过老师的讲授能够学到一定的法律知识,学生们都知道遇到问题,纠纷应当采取法律措施,拿起法律的武
8、器来捍卫自己的权利,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如同学之前发生矛盾冲突时,有的同学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法解决,往往是头脑一热就采取一些过激的甚至愚昧的方式最终造成严重的后果。有的同学则是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却不懂得如何用法律来保护自己。如有的大学生在打工的过程中拿不到钱,甚至还被罚钱,有的毕业生毕业不知道怎么与用人单位签订协议,有的大学生在购物时不知道索要发票,“三包”凭证,更有甚至买到假冒伪劣产品却只能自认倒霉,类似这样的报道屡见不鲜。因此,提高大学生应用法律知识的实践能力使其学以致用,是迫在眉睫的一件大事。2,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1) 社会转型期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中国自上个世纪80年底
9、代以来正处于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的社会转型期,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中国开始踏上了由“人治”社会向“法治”社会转型的漫漫征途。对于今日中国而言,法治已成为一种主流话语,“依法治国”的战略决策也在紧锣密鼓的实施,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建设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但是,依法治国是“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我国封建和人治的历史传统久远,而法治传统和意识淡薄,因而决定了这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依法治国就是要厉行现代法治,是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是对权力的制约和权利的保障。尽管近年普法教育不断进行,公民民主法制意识不断提
10、高,但是社会公众还是缺少相应的制约权利和维护权利的信念。由于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甚至知法犯法,徇私枉法,使法律的权威受到挑战,一部分学生低估了法律在现实生活中的作业,把金钱,关系,背景看的很重要,甚至凌驾于法律之上。近些年来,受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有许多积极因素,但也有不少消极因素,对民主与法制,自由与法律,权利与义务,个人与集体缺乏辩证的认识,有些学生舍弃后者,选择前者。法制建设的成效和法制现状之间的这种巨大反差印证了一个道理,制度层面的法制建设仅仅是法制的“皮囊”是法制的外在性要素,而人的现代化,特别是法律意识的现代化才是法制的内在性要素,才是国家
11、实现法制化的关键。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文化最灿烂的民族之一,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但是这种传统文化体现在中国法律方面主要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缺乏对权力观念的逻辑规定和论证,权力观念极端淡薄:二是强化专制主义极力崇拜观念狂热:三是宗教理论精神和原则渗透,影响着法的价值取向,形成以家族为本位的法的观念,并成为中国法律文化传统的核心。这种宗教理论传统使法成为一种伦理道德的附庸,这种状况必然产生重人治轻法制的思想并且成为我国大学生法律意识现代化的历史重任。(2) 高校教育管理偏差的影响 首先,在教育上,高校对大学生的法律教育缺乏系统和长远规划,一般局限于讲述一些法律基础知识。学习时间也仅有一个学
12、期,学生学习法律的方式也是为了考试过关死记硬背,将法律教育作为一门课程看待,造成了大学生尽管知晓了一部分法律条文,但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去思考怎样运用所学法律知识,处理现实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如斯以来,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其次,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存在问题。一是重知识传授,轻意识培养。一点点的指出知识点,而没有把目的放在提高大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上。二是重义务,轻权利。注重宣讲法律所禁止的行为活动,忽视宣讲法律所允许和保护的正当活动。对于主权在民,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等现代法律意识则传播很少。这些问题更会造成大学生对法律的不信任感,压迫感和厌恶感,从而加剧法律生活的失
13、调,削弱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律意识。(3) 学生自身因素的影响 目前,在校大学生都是1723岁的青年,正处于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他们与成年人不同,有自己的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其一,过分的自我意识。部分大学生过分强调自我主张“自我是一切的出发点和归宿”,在道德观上,缺乏明确的善恶观念,没有传统的道德原则;在行动上,主张个人极端自由,不愿受社会的任何约束与控制。 其二,过度的自负。部分学生成长轨迹一帆风顺,我们在培养教育中,又送给他们“佼佼者”“国家的栋梁”等桂冠,强化了他们的宠儿意识。他们自视为一等公民,表现出“当今中国之前途,舍我其谁”的傲气,滋长了自高自大的情绪,没有认清自己的位置和
14、责任。 其三,过强的自尊心你虚荣心和自卑心。大学生平时自尊心表现得越外漏,其自卑感越强烈,虚荣心也越明显,他们情感脆弱,多愁善感,特别害怕别人伤害自己的尊严,过分介意别人的评论和批评。云南大学马加爵杀人案,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杀人案等就说明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心理素质十分脆弱,稍受一点挫折就易采取过激的手段处理,问题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可见,大学生情绪,情感的反映比较强烈,情感脆弱,容易为不良情绪所左右。更据统计目前我国约有30%的大学生患有各种心理疾病和心理障碍。由于年龄,经验心理等因素的制约,大学生于是盲从,思考问题容易思之偏颇,有时还会出现冲动,激进,多数学生对社会法律现象的认识往往是
15、通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亲生感受得到的,用自己内心确认的道德观念来评价是非,从而推及整个法律体系是否合理,因而难免带有片面性,其法律意识和法律行为也就表现出来一定的幼稚性,暂时性和不稳定性。总之,分析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及其原因,从中可以看出当前我国大学生法制观念,法律意识的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容乐观,因引起高度重视。 二 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 (一)发挥学校教育的指导作用,矫正教育“指挥棒”指向 1,大学的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应摆正德育位置,正视生源现状,把握德育工作的契机,继续探索现代化,大学生管理模式,营造全员育人的氛围。多鼓励少批评,抓反复,反复抓,多方协作,齐抓共管,创造德
16、育工作新局面,为社会输送合格的建设人才,为高校输送优秀人才。2, 学校可创造条件,通过实践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如让学生参观监狱,与同龄犯罪人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心理,从内心触动学生,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3, 加强法制教育,教育学生解决冲突的方法4, 极力营造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氛围,发挥学生在心里健康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并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搞好学生心理健康研究(二)重视家庭教育的基础作用与学生家庭建立密切的联系配合,做到随时掌握学生思想行为的动态变化,及时实施有效的教育,发挥社会教育的熏染作用,净化大学学生的成长环境。1,以自己健康成人应具有的心理素质和行为规范去影响和教育孩子,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创造优质的家庭环境2,家长建立辅佐学校,培养学生的健康心理,尽量减少或避免各种负面消极的因素对孩子心理的不良影响。1参考文献:云南大学 马加爵案件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李海涉嫌故意杀人案 母文华 当前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成因分析(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李正生 公民法律意识现状及对策研究(长春大学学报) 陈家麟 学校心理教育科学教育出版社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