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2下列关于种群和群落的研究方法的分析,正确的是A 密闭培养瓶中酵母菌的数量会呈“S”型增长,最终长期稳定在K值附近B 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标志重捕法计算出的结果偏小C 标志重捕法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现实反映D 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的种群密度都不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解析】密闭培养瓶中活酵母菌的数量在开始一段时间内会呈S型增长,但是由于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最终会逐渐减少而灭亡,A错误;经过一次捕捉的动物更难被重捕到,会导致虫捕数中的标记数偏小,最终计算出的结果偏大,B错误;标志重捕法是一种估算方法,用其调查得到的种群密度一般不是最精确的
2、现实反映,C正确;单子叶植物、蚜虫、跳蝻等生物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种群密度都适合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D错误。3以下关于中学生物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A可以通过观察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是否变色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B用健那绿对解离和冲洗后的口腔上皮细胞涂片染色,可以观察到线粒体C用血球计数板对酵母菌计数时,应该先盖上盖玻片,后滴入菌母菌稀释液D在高倍镜下可以找到植物根尖分生区的一个细胞来观察有丝分裂的连续过程酵母菌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产生二氧化碳,A错误;观察线粒体不需要进行解离,B错误;用血球计数板进行计数时,先盖上盖玻片,后滴加溶液,C正确;观察有丝分裂时细胞是死细胞,不能观察有丝分裂的连
3、续过程,D错误。本题考查课本基础实验,意在考查考生识记所列知识点,并能运用所学知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4某块稻田的所有杂草可称为( )A一个种群 B多个种群 C一个群落 D一个生态系统【答案】B【解析】种是同种生物的总和,群落是全部生物的总合,某块稻田的所有杂草既不 是一个种群,也不是一个群落。5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发生变化B 年龄组成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C 性别比例是指雌雄个体数目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D 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解析】试题分析:同一物种在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的种群密度也有差异
4、,A错误;年龄组成是指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分为增长型、稳定性和衰退型,B错误;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C正确;出生率和死亡率是指种群在单位时间内新出生和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D错误。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6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某种群年初个体数为100,一年内新生个体20个,死亡个体10个,年末时个体数为110,则该种群的年出生率为10%B科研人员在调查某河流污染情况时发现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该结论不能反映出种群的空间特征C种群密度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D调查培养液中酵母
5、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将样液滴入血细胞计数板后盖上盖玻片,再用显微镜观察出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据此可推知:某种群一年内的出生率为 20%,A 项错误;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每毫升河水中含有9个大肠杆菌为种群密度,不属于空间特征,B项正确;年龄组成预示着种群数量的未来变化趋势,C项错误;调查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将样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用滤纸将多余的培养液吸去,待酵母菌细胞全部沉到计数室底部,再用显微镜观察,D项错误。本题考查种群特征、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
6、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用双缩脲试剂对苹果匀浆进行检测,可出现紫色反应B 进行酵母諸计数时,将培养液滴于计数室,然后盖上盖玻片C 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后再染色D 制作生态缸时,放置的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生态缸越稳定【答案】A【解析】苹果匀浆中含有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A项正确;利用血细胞计数板进行酵母菌计数时,应先放置盖玻片,在盖玻片的边缘滴加培养液,待培养液从边缘处自行渗入计数室,吸去多余培养液,再进行计数,B项错误;
7、观察细胞中的线粒体,要求细胞保持其生物活性,因此不能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烘干,C项错误; 制作生态缸时,因生物生存的空间有限,要使该人工微生态系统正常运转,在设计时,要考虑系统内的各种生物之间应有营养上的联系,而且种类和数量搭配应合理,而不是放置的植物和动物的种类及数量越多生态缸越稳定,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教材中“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相关生物实验。理解相关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是解答此题的关键,这需要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注意积累,以达到举一反三。8根据甲、乙两个国家各年龄段的人口数量曲线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
8、口稳定型国家B甲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C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乙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D甲属于人口衰退型国家,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种群的年龄组成:(1)增长型:种群中幼年个体很多,老年个体很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大(2)稳定型: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数目接近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时期,种群密度在一段时间内会保持稳定(3)衰退型:种群中幼年个体较少,而老年个体较多,这样的种群正处于衰退时期,种群密度会越来越小(1)甲国家中,幼年人口数量远多于老年人口,即出生率大于死亡率,因此甲属于人口增长型国家;(2)乙国家中,幼年人口、中年人口和老年人口数量的比
9、例适中,因此乙属于人口稳定型国家A种群的特征9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两个池塘中的鲤鱼应属一个种群B 种群密度总是随着种群出生率的增大而增大C 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数量特征D 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答案】D【解析】种群是在一定区域中同种生物的所有个体。两个池塘属于两个不同的区域,A项错误;种群密度受到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的直接影响,还受到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的间接影响,B项错误;雪松种子常落在母株附近形成集群,这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C项错误;人口的年龄组成可预测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D项正确。10将甲、乙两种植物
10、混种,设N=甲播种的种子数/乙播种的种子数, M=收获的甲种子数/收获的乙种子数,收获的种子再播种, 连续进行了5代。现将N对M作出如图示曲线,则再过若干代( )A甲排斥掉乙B乙排斥掉甲C甲、乙共存D不能确定【解析】将各点连成曲线,其变化趋势(斜率愈来愈小)表明甲在竞争中获胜,乙将被甲排斥掉11图中种群在理想环境中呈J型曲线增长(如甲);在有环境阻力条件下呈S型曲线增长(如乙),下列有关种群增长曲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当种群数量达到d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 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之后C 若此图表示菜青虫的种群增长曲线,则虫害的防治应在c点开始D 若此图表示酵母菌的种群增长曲线
11、,当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率接近K值【解析】A、当种群数量达到c点时,即K/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故A错误;B、环境阻力对种群增长的影响出现在c点即K/2之后,故B正确;C、病虫害防治应在虫快速增殖之前,不能在c点之后,故C错误;D、酵母菌的种群数量达到e点后,种群增长率为0,种群数量达到K值,故D错误。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点睛:曲线图中甲表示J型曲线,乙表示S型曲线;曲线中的两个关键点,c点时,增长率达到最大,它意味着种群的繁殖力最强,如果是渔业生长,这时是捕捞的最佳时期;e点时,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这时种群增长率最小,它意味着出生率与死亡率或迁入率与迁出率接近于等值。【解析】种群密度是
12、种群数量最基本的特征,能反应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动,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是决定种群大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近几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大幅度上升,造成这种种群密度过大的主要原因是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考点定位】种群的特征【名师点睛】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出和迁入率、性别比例、年龄组成是种群的特征。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直接受出生率、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等的影响。另外,年龄组成也能通过影响出生率与死亡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来间接影响种群的数量。13科学家在新西兰某无鼠的小型岛屿上投放某种家鼠以研究某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一段时间
13、后,调查该家鼠种群数量变化的结果如下表: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N(估算家鼠数)31437446869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 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B 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C 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说明该岛屿群落的丰富度增加D 5-7月,该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由表格分析可知,2月份到3月份,鼠群数量在增加,说明2月鼠群的年龄组成为增长型,A正确;据数据分析,家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呈S型,在5月到7月小岛所能维持的鼠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即K值,BD正确;丰富度是指物种的数目,1-5月,家鼠种群数量上升,只是种群数量特征,不
14、是丰富度,C错误。14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五点取样法适合调查灌木类行道树上蜘蛛的种群密度B森林中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即为输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C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的数量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D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传递行为信息蜘蛛的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广,常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A错误;输人森林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远远大于生产者积累有机物的能量总和,B错误;就食性而言,杂食性鸟类食物来源较多,则数列波动小于其他食性的鸟类,C正确;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保护自己免受天敌的捕食,D错误。本题考查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保护色等相关知识
15、。15下列实验结果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B 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蓝色最深C 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可观察到细胞先质壁分离后自动复原D 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则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分析】本题综合考查叶绿素的提取和分离、渗透实验、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和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等实验,考点较多,主要结合选项进行分析。【详解】用纸层析法分离菠菜滤液中的色素时,橙黄色的胡萝卜素的色素带距离所画滤液细线最远,A正确;唾液淀粉酶的适宜温度在60左
16、右,因此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并用碘液检测时,60处理的试管中淀粉被水解的最多,蓝色最浅,B错误;用KNO3取代蔗糖处理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由于细胞外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因此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又因为钾离子和硝酸根离子都可以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外液浓度,所以细胞反过来吸水,又发生了质壁分离复原现象,C正确;直接从静置的培养瓶中取培养后期的原液计数,由于酵母菌数量太多,所以难以数清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D正确。【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各个实验的原理、选材、方法步骤和结论等,特别是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明确酶的活性越高,淀粉的剩余量越少,则碘液检测颜色
17、越浅。16在当前可耕种土地减少的形式下,某地区农民改变农田单一种植玉米模式,采用玉米和大豆间作的种植方法。下列有关玉米和大豆间作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利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 B害虫种类和数量都会减少C农田中能量呈多方向流动 D可通过标志重捕法调查土壤动物丰富度【解析】玉米和大豆间作,由于大豆可固氮,也可为玉米提供部分氮素,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有利于减轻水体富营养化。农田中由于物种的增多,害虫种类增多,数量不一定增多,农田生态系统同其他生态系统一样,能量流动也是单向的。标志重捕法一般用于体型较大的动物的调查,土壤中动物较小,可用目测估计法。17如图为某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K1为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时
18、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b点时由于某种因素的改变使环境容纳量由K1变为K2。下列导致K1变为K2的原因中,最不可能的是A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B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C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D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该种群的天敌大量迁出,生存环境得到改善,K值增加,A正确;该种群生物的营养级降低,则营养极还有的能量增多,那么K值可能增加,B正确;气候条件发生了改变,可能更适合该生物的生存,所以K值可能增加,C正确;该种群迁入了大量同种个体,会使种内斗争加剧,K值不可能增加,D错误。 本题考查种群的环境容纳量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18下图表示一个生物群落中
19、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两种群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竞争强度:弱一强一弱B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呈“S”型增长,甲种群从t2开始出现环境阻力Ct2t3时间内甲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Dt3t5时间内甲、乙种群的年龄组成不同据图分析,随着时间推移,甲增长速率先于乙下降,说明二者可能为竞争关系,甲的竞争力小于乙,一开始,二者正确数量都很小,竞争弱,随着速率增加,竞争加强,甲增长速率下降后,乙继续上升,竞争强度下降,故A正确。t1t2时间内甲、乙种群增长速率一直增加,为J型增长,二者从t1就开始出现环境阻力,故B错。t2t3时间内甲种群增长速率下降
20、,但仍然大于0,种群继续增长,故C正确。t3t5时间内甲种群增长率下降,年龄组成为衰退型,乙种群增长率一直大于0,年龄组成为增长型,故D正确。本题考查种群特征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能力。19下列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B年龄组成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变化的主要依据C血球计数板计数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D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决定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有出生率、死亡率,A正确;年龄组成可预测未来人口动态变化,但不是主要依据,B
21、错误;血球计数板计数计得的是活菌体和死菌体的总和,C正确;酵母菌逐个计数是非常困难的,可以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D正确。本题主要考查种群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20旅鼠是北欧寒带鼠类,繁殖力强。它们常常会成群结队向挪威西海岸奔去,一群接一群投入大海,溺死于水中。几乎每隔三四年自杀便会重演一次,但旅鼠种群并没有灭绝。科学家进行研究后进行了如图解释,下列说法符合该解释模型的是( )A旅鼠自杀的外部因素主要是食物、空间和水资源等匮乏B图中的种间关系主要涉及竞争、寄生与捕食C体内调节系统主要涉及神经、体液、免疫调节D在旅鼠数量增加后再减少的波动过程中,出生率下
22、降和死亡率增加【解析】密度制约的结果使旅鼠在数量增加后食物、空间和水资源等匮乏,所以A正确。图中种间关系主要是竞争加剧,自杀过程中不涉及寄生与捕食等, B错误。紧张、焦虑、应激等涉及神经与体液调节,与免疫无关,C错误。旅鼠自杀的解释模型没有出生率下降,D错误。21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苏丹染液可将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红色B 马铃薯块茎中含有较多的糖且近于白色,可用于进行可溶性还原糖的鉴定C 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D 调查古树木、蝗虫的幼虫、某种蛇的种群密度,通常采用样方法苏丹III染液可将花生子叶细胞中的脂肪颗粒染成橘黄
23、色,故A错误。马铃薯块茎中有较多的糖但因为是非还原糖,斐林试剂是鉴定还原糖的,故B错误。许多土壤动物身体微小且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采集、调查,故C正确。蛇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应采用标志重捕法,故D错误。本题考查生物学实验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识记理解掌握程度。22下图中可表示种群在无环境阻力条件下的种群增长速率的是A A B B C C D D【解析】在食物(养料)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理想条件下,种群的数量往往会连续增长。如果绘成曲线图,种群的增长就会呈“J”型曲线。因此,B项正确,A、C、D项错误。23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
24、系统的一组是()香山公园中的全部乔木一块棉田中的所有棉蚜卵、幼虫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一块农田中的所有普通小麦、小黑麦及其无机环境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 B C D 【解析】香山公园中的全部乔木不是一个物种也不是所有的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是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属于种群;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不是所有的生物,既不是群落,也不是生态系统;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不是所有的物种,既不是种群,也不是群落;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属于群落层次;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25、构成了一个生态系统;因此依次属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一组是。【考点定位】生态系统【名师点睛】生命系统结构层次包括: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种群是指一定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的总和;群落是指一定范围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包括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和其所生存的无机环境。2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蛾类的分布呈现随机分布B 蜉蝣和蝉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C 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D 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就是种群的自然增长率【解析】种群的空间特征包括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蛾类的分布呈现集群分布,A
26、项错误;有些种群的生殖前期特别长,生殖期极短,生殖后期为零,如蜉蝣和蝉,B项正确;动物一般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所以动物种群密度的调查通常采用标志重捕法,C项正确;种群的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D项正确。25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模型建构法可用于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B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与体验细胞膜的制备均涉及了渗透作用C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必须随机取样且样本足够大D标志重捕法解决了活动性强的动物取样的难题,可用于研究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模拟血糖的调节机制和减数分裂中染色体的变化实验中都用到了构建模型的方法,A正确;
27、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实验利用了渗透作用原理,细胞膜的制备也利用了渗透作用使得动物细胞吸水涨破,B正确;调查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和某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必须随机取样且样本足够大,以避免实验的偶然性,C正确;标志重捕法用于调查活动分为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而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的研究属于群落的研究范畴,应该用取样器取样法,D错误。本题考查生物学书本基础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26图中曲线表示某岛屿上鹿的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AA点时的增长速率等于D点时的增长速率BC点时鹿群的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CCD段时间内可能是春天到夏
28、天D该岛屿上鹿群的K值始终恒定不变图中纵坐标是鹿群的数量,A点处于种群数量减少的过程中,增长速率是负值,D点处于曲线最低点,增长速率为0,A错误;C点处于曲线最高点,此时增长速率为0,出生率约等于死亡率,B正确;鹿群的繁殖季节主要是春天,从春天到夏天种群数量应该增大,C错误;曲线表明种群数量在K值附近上下波动,K值受环境影响是变化的,D错误。本题考查种群数量波动曲线,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利用所学知识解读曲线得出合理结论的能力。27我国从越南引进姬小蜂来控制本地区对棕榈科植物危害极大的害虫椰心叶甲,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利用姬小蜂进行生物防治应作全面评估和监测B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