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1 ,大小:48.79KB ,
资源ID:1935814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35814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常见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常见化验检查的临床意义Word文档格式.docx

1、主要见于婴幼儿、老年人及妊娠中晚期等。病理性增加: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如先天性青紫性心脏病、慢性肺部疾病、脱水。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白血病、产后、手术后、大量失血。在各种贫血时,由于红细胞内血红蛋白含量不同,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程度可不一致。血红蛋白测定可以用于了解贫血的程度。如需要了解贫血的类型,还需做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形态学检查及红细胞其他相关的指标测定。5红细胞压积(HCT)增高 :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液浓缩,如脱水、大面积烧伤,因此可作为补液的参考指标。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明显增高。降低 :见于各类贫血时随红细胞数的减少而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正常成人静脉血红细胞参数参考

2、范围及临床意义贫血类型MCVMCHMCHC常见原因或疾病男(83.9-99.1)(28.8-33.8)(320-355)女(82.6-99.1)(26.9-33.3)(322-362)正常红细胞性贫血正常急性失血、急性溶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等大细胞性贫血叶酸维生素B12缺乏或吸收障碍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慢性炎症、尿毒症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铁缺乏、维生素B6缺乏 、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 、慢性失血等6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计数减少(400见于骨髓增生综合症、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急性感染、急性失血、急性溶血等。其它:脾切除手术后。渗透压尿渗透压和血渗透压的临床意义1).评价肾

3、脏浓缩稀释功能 健康人禁水12 h后 ,尿渗量与血浆渗量之比应大于3.0,尿渗量 800 mOsm/(kgH20)。若低于此值时,表示肾脏浓缩功能不全。等渗尿和低渗尿可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多囊肾、阻塞性肾病等慢性间质性病变等。2).鉴别肾性和肾前性少尿 肾小管坏死致肾性少尿时,尿渗量降低,常450 mOsm/(kg3). 急性肾小管功能障碍时,尿与血浆渗量之比1.2 ,且尿Na+ 大于20 mmol/ L 。4). 应结合血液电解质考虑,如糖尿病、尿毒症时,血液渗量升高,但尿Na+下降。5). 血浆渗透压275305 mOsm/(kgH2O)增高见于脱水、高钠血症、糖尿病非酮症高

4、渗性昏迷、肾功能衰竭、渗透性利尿剂使用等。减低见于休克、水中毒、低钠血症、高免疫球蛋白血症、高乳糜血症等。凝血四项临床意义PT1) PT延长 超过正常对照3s以上即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F、F、F、F减低和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获得性见于DIC 、原发纤溶亢进症、严重的急性慢性肝脏疾病、阻塞性黄疸和维生素K缺乏,血循环抗凝物质增多如口服抗凝剂、肝素和FDP存在等。2) PT缩短 见于先天性FV增多、口服避孕药、DIC早期(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等。3) 抗凝药物监测 临床常将INR2-4作为口服抗凝剂治疗的适用范围。APTT)APT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s以上即延长。主要见于轻

5、型的血友病,可检出F活性低于15的血友病甲,对F超过30和血友病携带者灵敏度欠佳。在中、轻度F、F、F缺乏时,APTT可正常。APTT延长也见于血友病乙、F、F缺乏症、血中抗凝物如凝血因子抑制物、狼疮抗凝物、华法林或肝素水平增高,F、F及F、F缺乏,但灵敏度略差。其他疾病如肝脏疾病、DIC,大量输入库血等。2)APTT缩短 DIC早期,血栓前状态及血栓性疾病。3)监测肝素治疗 FIB1)增高 见于血栓性疾病;Fg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增高时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红细胞沉降率增快的主要血浆因素。在组织坏死和炎症时,Fg在24h内可增高数倍。Fg水平增高还见于糖尿病、恶性肿瘤等。2)减低

6、肾小球性蛋白尿: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紫癜性肾炎等,也可见于糖尿病、高血压、SLE等所致的肾小球病变。尿蛋白主要为白蛋白,严重时也可能有球蛋白。蛋白阳性程度不等。2肾小管性蛋白尿:见于肾盂肾炎、间质性肾炎和肾小管酸中毒等,还可见于药物中毒及肾移植排斥反应。以2-微球蛋白、溶菌酶等为主。3混合性蛋白尿:常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高血压、糖尿病、红斑狼疮性肾炎、肾淀粉样变性等,肾脏病变既累积肾小球又累积肾小管。4组织性蛋白尿:在尿液形成过程中,肾小管代谢产生的和肾组织破坏分解的蛋白质,以及由于炎症或药物刺激分泌的蛋白质称为组织性蛋白尿。常见于尿路感染。5溢出性蛋白尿:当循环血浆中的低

7、分子蛋白质,经肾小球滤过,超过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所致的蛋白尿称为溢出性蛋白尿。如血红蛋白尿、肌红蛋白尿、本周蛋白尿。6假性蛋白尿:主要见于泌尿道的炎症、出血及混入阴道分泌物、精液等。 1当尿液PH过低时,可引起假阴性结果。 2本方法仅对白蛋白敏感,对粘蛋白、本周蛋白不敏感。 3青霉素可对本方法产生假阴性干扰。葡萄糖:尿糖阳性见于:糖尿病、肾性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内服或注射大量葡萄糖反精神激动等也可致阳性反应。维生素C可与试带中的试剂发生竞争反应,使结果产生假阴性。尿比重过高,可使尿糖产生假阴性。尿比重:增高:见于脱水、心力衰竭、周围循环衰竭、糖尿病、急性肾小球肾炎,使用造影剂等。大量出汗

8、后比重增高。减低:见于慢性肾炎、慢性肾盂肾炎、急性肾衰竭多尿期、尿崩症、低蛋白血症、大量饮水等。若持续排出固定在1.010左右的低比重尿,提示肾实质严重损害。结果不受尿中非离子物质的影响。高PH和低PH值将影响测定结果,在高PH值的情况下,测定结果将偏低;在低PH值的情况下,测定结果将偏高。隐血:尿液中含有游离血红蛋白称为血红蛋白尿,为透明的鲜红色(含氧血红蛋白)或暗红色(含高铁血红蛋白) ,严重者呈浓茶色或酱油色,离心后颜色也不改变。沉渣中无红细胞,隐血试验呈阳性。正常人尿液中无游离血红蛋白。当体内大量溶血,尤其是血管内溶血,血液中游离血红蛋白可大量增加。当超过1.00 - 1.35 g/L

9、 时,即出现血红蛋白尿。此种情况常见于血型不合输血、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寒冷性血红蛋白尿症、急性溶血性疾病等。还可见于各种病毒感染、链球菌败血症、疟疾、大面积烧伤、体外循环、肾透析、于术后所致的红细胞大最破坏等。此试验对血红蛋白极为敏感,因此可与镜检互作补充,尿中含有红细胞时也可阳性。试纸条对肌红蛋白有同样的灵敏度。测试灵敏度随着比重的升高而降低。强氧化剂可能造成假阳性,尿液中还有对热不稳定酶或菌尿可致假阳性。卡托普利和罗丁缓释片可降低测试灵敏度。尿液中维生素浓度低于1.4mmol/l时对少量的红细胞测试无影响。酸碱度(pH值):生理性异常。酸性尿:糖尿病、酸中毒、肾盂肾炎、白血病等。碱中

10、毒:服用碱性药物。维生素C:提示尿液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盐和葡萄糖检测结果是否准确,防止出现上述项目的假阴性结果。尿样中存在其它还原剂时可导致假阳性。四、镜检1.红细胞:镜下血尿:显微镜下红细胞数3/HPF。肉眼血尿:肉眼见到呈不同程度红色浑浊如洗肉水样或有血凝块,称肉眼血尿,此时,每1L尿中含血量在1ml以上。1. 肾源性血尿:见于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红斑狼疮性肾炎、肾病综合症。2. 非肾源性血尿:a. 暂时性镜下血尿:剧烈运动、急行军、冷水浴、久站或重体力劳动后。女性患者,注意是否在月经期。b. 泌尿系统自身疾病:炎症、肿瘤、结核、结石、创伤、肾移植排异反应、先天性畸形等均可引

11、起不同程度的血尿。c. 其他疾病:出血性疾病,如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合并血小板减少、DIC、高血压、动脉硬化、高热;某些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泌尿系统附近器官的疾病如前列腺炎、精囊炎、盆腔炎等。特点为尿红细胞增多,而蛋白质不增多或增多不明显。2.白细胞:临床意义见干化学部分。3. 肾小管上皮细胞:尿中出现肾小管上皮表示肾小管有病变,急性肾小球性肾炎时最为多见。成堆出现,表示肾小管坏死性病变。肾移植术后1周内,尿中可发现较多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当发生排斥反应时,尿中可再度出现成片的肾小管上皮细胞。4.管型:1)透明管型:正常尿液中可偶见透明管型,大量持续出

12、现透明管型,同时可见异常粗大的透明管型和红细胞,表示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剥落现象,肾脏病变严重;可见于急、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进行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肾盂肾炎、肾淤血、恶性高血压、肾动脉硬化、肾病综合征等。2)红细胞管型:可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恶性高血压,亦可见于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等。3)白细胞管型:见于急性肾盂肾炎、肾脓肿、间质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非感染性炎症的肾病综合征、红斑狼疮肾炎;肾移植排斥反应。4)肾上皮细胞管型:见于肾小管病变,如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肾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肾

13、病综合征、子痫、肾淀粉样变性、慢性肾炎晚期、重金属及其他化学物质、药物中毒;亦可见于毒性反应、肝炎、阻塞性黄疸等。肾移植患者,在移植术3天内,尿液出现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为排异反应的可靠指标之一。5)颗粒管型:a细颗粒管型:见于脱水、发热、急性或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肾小管硬化症、肾盂肾炎、病毒性疾病、慢性铅中毒、肾移植、急性排斥反应、药物中毒等。b.粗颗粒管型:多见于病情较重期,管型数量多且体积大;在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尿中期,可大量出现宽幅的颗粒管型;如出现于慢性肾炎晚期,提示预后不良。 6)蜡样管型:见于慢性肾小球肾炎晚期、长期无尿和少尿、尿毒症、肾病综合征、肾功能不全、肾淀粉样变性;亦可见肾

14、小管炎症和变性、肾移植慢性排异反应、重症肝病等。 7)脂肪管型:见于亚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毒性肾病、肾病综合症等。 8)宽大管型:重症肾病、肾功能衰竭。 9)细菌管型:见于肾脓毒性疾病。10)真菌管型:真菌感染。 11)结晶管型:代谢性疾病、中毒或药物所致的肾小管内结晶沉积伴急性肾衰、隐匿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症。 12)混合管型:见于肾小球肾炎反复发作、出血和血管坏死、肾梗死、肾移植后急性排异反应、结节性脉管炎、狼疮性肾炎、恶性高血压等。13)血液管型:指血液进入肾小管后,红细胞崩解破坏,其各种成分所形成的管型称血液管型。 14)血红蛋白管型:见于急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急性发

15、作、肾出血、肾充血、急性肾小管坏死、肾移植排斥反应、肾梗死、肾静脉血栓形成、血管内溶血、恶性高血压、狼疮性肾炎、亚急性心内膜炎、IgA肾病、肾单位发生梗死等。 15)血小板管型:见于弥漫性血管内凝血。16)肌红蛋白管型:急性肌肉损伤引起的肌红蛋白尿症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17)胆红素管型:严重的阻塞性黄疸患者。5.粘液丝:见于正常尿中,尤其其妇女尿液中较多;如大量存在常表示尿道受刺激或有炎症反应。6.圆柱体:又称类管型,见于急性肾炎、肾血循环障碍或肾受刺激的患者。7.结晶: (1)生理性结晶:多来自食物及机体正常的代谢,一般无临床意义。但有些结晶,如草酸钙结晶,虽为正常人进食植物性食物尿中出现的

16、结晶,但当其大量持续出现于患者新鲜尿液内时,又是尿路结石的诊断依据之一。1)草酸钙结晶:属于正常代谢成分,但在新鲜尿液中大量出现此结晶伴随红细胞,而又有肾或膀胱的刺激症状,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 2)尿酸结晶:正常情况下,如多食高嘌呤的食物可使尿液中尿酸浓度增高,引起尿酸结晶增多,一般无临床意义。大量尿酸沉淀于肾小管及间质中,可产生高尿酸肾病及尿酸结石,引起肾小管堵塞及肾小管间质病变。肾小管对尿酸的重吸收发生障碍时,也可见到高尿酸盐尿,最后可引起肾功能衰竭。高尿酸可见于急性痛风症、儿童急性发热、慢性间质性肾炎等。3)非结晶性尿酸盐:主要是尿酸钠、钾、钙、镁的混合物,在低温、浓缩或酸性较强的尿

17、容易析出 。4)马尿酸结晶:由苯甲酸与甘氨酸结合而成,一般无临床意义。5)磷酸盐类结晶:来源于食物和机体代谢组织分解时所产生。 a.磷酸钙结晶:常见于弱碱性尿液、中性尿有非晶形、粒状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状或束状。如长期在尿液中见到大量磷酸钙结晶,则应与临床资料结合,考虑是否有甲状腺功能亢进、肾小管性酸中毒、长期卧床骨质脱钙等。 b.磷酸铵镁结晶:一般无临床意义。感染引起结石时,尿中常出现磷酸铵镁结晶。 c.非晶型磷酸盐:常见于碱性、中性尿中一般为正常代谢产物,无临床意义。8.尿酸铵结晶:常见于陈旧尿液中,一般无临床意义。如在新鲜尿液见到大量出现,提示膀胱有细菌感染。9.碳酸铵结晶:常与磷酸盐同

18、时存在,一般无临床意义。10.尿酸钙结晶:多在新生儿或碱性尿中见到,一般无临床意义。(2)病理性结晶:1.胆红素结晶:见于黄疸患者,如黄疸型肝萎缩、溶血性黄疸、肝癌、肝硬化和有机磷中毒等。2.胱氨酸结晶:大量出现多为肾或膀胱结石的征兆。3.亮氨酸与酪氨酸结晶:见于组织大量坏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坏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或伤寒等。4.胆固醇结晶:见于膀胱炎、肾盂肾炎或有乳糜尿的患者;偶见于脓尿患者。5.磺胺类药物结晶:在偏酸的环境下,易析出结晶,阻塞尿道,引起血尿、肾损伤甚至尿闭。 便常规.隐血检测结果:1隐血试验阳性a.见于消化道出血。药物致胃黏膜损伤(如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糖皮

19、质激素等)、肠结核、Crohn病、胃病(胃溃疡、各种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消化道恶性肿瘤等。b.消化性溃疡与肿瘤出血的鉴别 隐血试验对消化道溃疡的阳性诊断率为4070,呈间断性阳性;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正常时,隐血阳性仍可持续57d,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阴。消化道恶性肿瘤阳性率早期为20,晚期可达95,且呈持续阳性。c.消化道肿瘤消化道肿瘤患者隐血试验阳性率平均为87。2.注意事项a.在粪便形成的过程中,少量的消化道出血不一定与之混合均匀,而且消化道出血具有间断性,所以需要连查三次以获的更准确结果,只要有一次结果为阳性,就可以认为有隐性出血的存在。b.如果处于月经期或

20、有尿血、口鼻腔出血都可能会引起试验的假阳性结果。c.出现柏油样便时,血红蛋白浓度超出2000ug/ml检测范围可能会因为前滞反应出现假阴性结果,1. 白细胞正常粪便中不见或偶见。小肠炎症时,白细胞数量较少( 60/HP 表明为脂肪泻。8. 夏科雷登( Charcot-Leyden) 结晶常见于肠道溃癌,尤以阿米巴感染粪便中最易检出。过敏性腹泻及钩虫病患者粪便亦常可见到。10. 细菌正常菌群主要是大肠杆菌、厌氧菌和肠球菌,约占80% ;而过路菌(如产气杆菌、变形杆菌、绿服杆菌等)不超过10%; 芽抱菌(如梭状菌)和酵母样菌为常住菌,但总量不超过10% 。正常菌群消失或比例失调可因大量应用抗生素所

21、致,除涂片染色找细菌外,应采用不同培养基培养鉴定。乙肝五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bsAg在HBV感染早期出现于患者血循环中,可持续数月、数年乃至终生,是诊断HBV感染的最常用指标。但在所谓HBV感染的“窗口期”,HbsAg可以阴性,而抗HBc等其他血清标志物则可阳性。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s是HBV的中和抗体,有清除HBV、防止再感染的作用,抗HBs一般出现于乙肝患者恢复期,提示感染已终止。此外,注射过乙肝疫苗的人,抗HBs也可呈阳性。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HbeAg是HBV的核心部分,故一般认为HbeAg阳性是具有传染性的标志。在乙肝潜伏期乃至整个病程

22、中,HbeAg均可检出。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e是HbeAg的相应抗体,一般认为HbeAg消失和抗HBe的出现是病情出现好转的征象。但并不意味着HBV DNA 停止复制,或传染性消失。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抗HBc是HbcAg的相应抗体,也是HBV感染后血清中最早出现的HBV标志性抗体。持续时间长,甚至终生存在。几乎所有个体在感染HBV后都能产生抗HBc,故它是乙肝流行病学调查的良好指标。丙型肝炎病毒抗体(抗HCV)抗HCV阳性是判断HCV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抗HCV阳性而血清中没有HCV RNA提示既往感染。极少数病例抗HCV阴性仍可检测到HCV RNA。另外,某些慢性HCV感染者的抗HCV可持续存在。HCV 感染急性期患者血清HCV 核心抗原艾滋病病毒抗体(抗HIV)抗HIV 抗体阳性提示如下。1.感染了HIV ,可作为传染源将HIV 传播他人。2. 抗HIV 阳性者(除外18 个月的婴儿) , 5 年之内将有10% -30% 的人发展为艾滋病。3. 对抗HIV 阳性的母亲所生婴儿,如 18 个月内检测血清抗HIV 阳性,不能诊断为HIV 感染,尚需用HIV 核酸检测或18 个月后的血清抗体检测IJ来判断。梅毒梅毒的血清学试验阳性,只提示所测标本中有抗类脂抗体或抗TP 抗体存在,不能作为患者感染梅毒螺旋体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