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2 ,大小:105.08KB ,
资源ID:1933571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33571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成本管理研究回顾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成本管理研究回顾Word格式.docx

1、通常人们将作业成本计算(ABC,Activity Based Costing)出现之前的成本管理视为传统成本管理。这些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都具有一个共同点,即重视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直接成本的计算与控制,而对间接费用的计算与控制则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表现在具体方法上,就是间接费用多采用以直接人工小时或机器小时为基础进行分摊。具体来说,传统成本管理系统的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一)重置成本会计管理时期1494年,意大利人卢卡帕乔利(FraLucas Pacioli)在他的算术、几何和比例一书中系统地介绍了复式记账法,从此会计从古代会计时期进入近代会计时期,直至19世纪60年代,复式记账法得到广泛

2、的应用。随着19世纪80年代工业化的进程,美国经济进入以工业化生产、规模经济和无政府主义为特点的自由竞争时期,一些著名的商业巨头如卡耐基、洛克菲勒等为了打败竞争对手,纷纷挑起价格战。由于当时企业的销售和管理费用相对较低,使竞争者可以只按变动成本来定价,所有的修理、维护和更新费用全被计入生产费用,不再在各种产品或各个期间分摊这些固定成本,企业的生产报告只注重于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只是将一些直接的、在产品中甚至能够看得见的成本进行核算,这时期的成本管理系统被称为“重置成本会计管理系统”。为了满足企业管理上的需要,英国会计人员对成本计算进行了研究。将生产中的材料、人工、间接费用进行系统的汇集和计算,

3、并对间接费用进行分配,产品成本和销售成本等信息可以通过会计的日常核算程序及时地提供出来,存货控制也得到了加强,分批成本法和分步成本法逐步应用于成本计算,成本会计开始形成。早期的成本会计,其特点是侧重于成本计算与记录,提供事后的成本信息。研究成本会计的专家劳伦斯曾对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做过如下论述:“成本会计就是应用普通会计的原理、原则,系统地记录某一工厂生产和销售产品时所发生的一切费用,并确定各种产品或服务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以供工厂管理当局决定经济的、有效的和有利的产销政策时参考。”这一时期的经济理论认为:企业的盈利增长点在于增加产量,只要价格高于成本,生产出来的产品能够销售出去,即可获得利润

4、。因此企业管理着重于考虑企业是否能够盈利,收入是否能够弥补支出。(二)标准成本管理时期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革命的成功、资本积累的完成、消费市场的扩大,为产业的繁荣和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当时的企业仍处在凭借传统经验管理的时期,缺乏标准化程序和对资源的有效组织控制和管理,效率低下,浪费严重,因此一批工程师和实业家开始致力于研究提高生产效率和有效管理的种种办法,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泰勒制”也即“科学管理”。当时,工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市场不再表现为卖方市场,企业主不能再以通过扩大生产的方式来提高利润。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大股东和经营者为了避免企业破产倒闭,迫切要求会计不能只停留在事

5、后反映,而应更注重事前预警,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效果作为经营决策的依据,以便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受泰勒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成本管理人员纷纷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新成就对成本进行预测,制定出产品的标准成本,为尽可能地降低物质消耗提供参照标准。同时,大型企业、托拉斯等需要从大量个人和银行获取巨额投资,这导致企业的股东和管理者由形形色色的人构成,为了对外提供财务信息,连贯的财务报表和独立审计变得日益重要,成本会计进入了制度化和标准化的发展时期。借鉴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美国的会计学家提出了标准成本制度,提出了标准成本计算和预算控制等方法,较好地满足了当时企业的需求。这一阶段的成本管理,是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

6、为理论基础,以标准成本制度为实施基础的成本管理。初步形成了从预算到核算,再加以反馈与控制的较完备的成本管理体系,成本管理的内容和手段都得到了丰富与发展,成本管理的重点在事后控制上,形成了管理会计的雏形,真正意义上的成本管理开始出现。(三)管理成本会计时期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环境变化的深刻影响,各大公司相信规模经济能给它们带来成本上的竞争优势,为此广泛采用自动化生产。企业管理当局为了提高产量,降低产品成本,扩大企业利润,十分重视提高内部工作效率。而过分强调生产管理和提高生产效率的泰勒制科学管理方法只注重生产的现场管理,同样呈现出诸多方面的不足。在此期间,线性规划、概率论、模拟、决策论、网络分析

7、、成本预测模型等得到广泛的应用,最终形成所谓的“管理科学学派”。以后,企业又吸收现代数学方法,对经济活动加强事前规划与日常管理,专门为企业内部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管理会计体系正式形成。会计体系由此形成了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两大分支,对外满足外部利益相关者掌握企业财务状况的要求,对内为企业的内部经营管理服务。成本会计在这样的经济背景下,也相应地被要求增加预测和决策等内容,“成本会计发展重点已由事中控制成本、事后计算和分析成本转移到如何预测、决策和规划成本,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成本会计”。这一时期,成本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地被扩展充实,主要内容有:决策成本、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法、目标成

8、本法、责任成本管理等。传统的成本管理是适应大工业革命的出现而产生和发展的,其中的标准成本法、变动成本法等方法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传统的成本管理系统已经发挥并且仍在继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是,产品种类增多、行业竞争加剧、产品设计和使用中人性化要求提高、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企业带来了生产和管理的手段,也使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使得企业因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企业正努力寻求更好的成本控制方法,以便更准确地计算产品成本,并且要求成本的控制系统有更强的功能。这种背景下,现代的成本控制系统应运而生,无论是在观念还是在所运用的手段方面,都与传统的成本控制系统有着显著的差异。二、现代成本管理发展状况现代成本管

9、理没有一个明确的起点,一般认为其产生于现代经济环境,依赖于现代管理方法和信息技术。现代成本管理又可分为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管理模式。成本管理方法指运用现代管理理念、生产技术和信息技术,运用单一的管理方法来降低企业成本的成本管理技术,如全面质量管理、ABC/ABM、成本企划、Kaizen-cost、JIT等;而成本管理模式则是一种成本管理技术的集成,它首先是一种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文化,然后在这种理念和文化下,运用一系列的成本管理方法从全局、系统的视角来降低企业成本,并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和提升,从而达到促使企业持续发展的目的,最典型的是战略成本管理。关于现代成本管理方法本书将在第二章详细论

10、述,下文主要介绍战略成本管理(Strategy Cost Management,SCM)。(一)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战略成本管理自20世纪80年代产生以来,得到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广泛的关注,但至今都没有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定义。一般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从企业战略的角度进行成本管理,它与传统成本管理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对成本管理的中心不仅仅在生产阶段,而是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整个过程中,在成本管理和控制过程中使用了一些现代的成本管理方法和工具。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产生,学术界一致认为其首先由英国学者西蒙(Kennteh Simmonds,1980)提出。西蒙主要从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视角出

11、发对战略管理会计进行探讨,然后对管理会计中的成本管理作了理论上的分析,因此其分析着重于理论层面上的阐述,如“战略成本管理应该通过对企业自身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成本资料进行分析,为管理者提供战略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其实从西蒙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阐述可以得知,其对战略成本管理仅仅局限于竞争对手的成本分析,显然,从今天理论界关于战略成本管理的研究来看,西蒙的研究具有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二)战略成本管理研究文献回顾“战略成本管理”作为一种成本管理模式,自产生以来,国内外学者和机构作了大量的研究(Simmons,1980;John K.Shank,1993、1999;TonyGrundy,1995;Rob

12、inCooper,Slagmulder,1998;布洛切,1999;夏宽云,2000;陈柯,2001;王耕等,2002;张鸣等,2005),这些学者从不同的层面和视角对SCM阐述了自己的观点。1Shank模式Shank模式是Shank教授在迈克尔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创建的,于1993年出版了成本战略管理一书。Shank教授利用一系列的分析工具,为企业的成本管理提供了战略上的分析。他多次阐述战略成本管理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价值链分析(Value Chain Analysis )、战略定位分析(Strategy Position Analysis)、成本动因分析(Cost Driver

13、Analysis),并以此作为战略成本管理的三种重要工具。这三种工具构成了一个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体系,因此被认为是SCM模式中最为完善的一种(夏宽云,2000)。此模式下战略成本管理采取的程序如下:(1)通过价值链的分析: 了解企业在整个行业价值链中的位置,分析利用上、下游价值链管理成本的可能性; 对企业内部的价值链分析,努力消除不增值作业,减少浪费; 对企业竞争对手的价值链分析,明确企业自身的强势和弱势、面临的机会和挑战。(2)分别从行业维、市场维和战略维来确定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所采取的战略,并制定相应的成本策略。(3)通过成本动因分析,找出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动因和执行性动因,确定与战略的

14、结合,通过控制成本动因,重组价值链来管理成本。2Tony Grundy模式Tony Grundy倡导的成本战略管理模式被后来的学者称为Cranfield(英国克兰菲尔德大学)模式。该模式将成本战略管理作为一种工具来分析企业的竞争地位,通过这种工具使得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供解决方案,然后解决问题,并发挥企业各个部门的协同效应,制定出战略,以达到不断提高企业竞争力的目的。其主要流程如图1-1所示。图1-1 成本战略流程图(Tony Grundy模式)在对SCM内容的界定上,Tony Grundy认为SCM工具应该包括下列方面:(1)确定企业竞争战略类型。(2)竞争者分析和标杆

15、瞄准,分析竞争者的竞争状态,评估其竞争地位,从与竞争者的经营管理差距中发现问题。(3)进行行业分析,了解自身所处行业的情况。(4)进行成本动因分析,包括硬成本(有形成本)和软成本(无形、潜在的成本) 分析。(5)评估组织面临的挑战,确定自身的目标。Tony Grundy关于SCM的观点,总体上和Shank的观点类似,包括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三个方面,但是前者着重于对SCM工具的分析和研究。3Robin Cooper和Slagmulder(1985)模式库珀(Cooper)和斯拉莫得(Slagmulder)认为,SCM意指企业通过运用一系列成本管理方法来同时达到降低成本和加强战略管

16、理的目的。他们的模式主要是从ABC的角度出发,同时以ABC为主线对企业经营过程价值链的各个阶段采用SCM的观点,建议企业要从企业内部、企业各个部门、企业外部、竞争对手、企业所处的行业等诸多方面,全面运用ABC以获得准确的成本核算资料,并向企业各个部门及全体员工展示成本对于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这一界定反映了SCM的目标导向,但未将SCM的基本特征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概括。4Edward J. Blocher(1999)模式Blocher认为战略成本管理是成本管理信息在企业战略管理、促进管理职能履行等方面的应用,并阐述了成本信息对于企业的主要作用在于对管理的四项职能的服务,即对“战略管理”、“计划与

17、决策”、“管理与经营控制”、“财务报告”的服务。对成本战略管理的构成体系,Blocher认为应该由战略定位和战略考核组成,并且在分析企业战略定位和战略考核时,Blocher选取了BSC和价值链分析等工具。显然,Blocher只对SCM的目的进行了阐述,但关于SCM的具体构成和如何进行战略成本分析等缺乏系统性研究。5夏宽云(2000)模式夏宽云认为SCM是在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的同时进行的成本管理。他认为企业管理会计人员应提供企业自身及其竞争对手的分析资料,同时管理者据此评价企业战略,从而创造竞争优势,以达到企业有效地适应外部持续变化的环境的目的。该观点表述了SCM应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

18、并以此设计企业成本管理模式的理念。同时,该观点也认为SCM应该包括价值链分析等四个方面的内容,其理论的主要模型如图1-2所示。图1-2 成本战略流程图(夏宽云模式)夏宽云在Shank理论的基础上拓展了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即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应该包含战略业绩评价的思想。但其战略业绩评价分析主要是针对于整个企业的评价,而对企业成本管理的业绩的评价方面缺乏详细的阐述。此外,此观点同样对SCM的目标、功能要素和构成要素系统性论述不足。6王耕(2002)模式王耕对SCM的研究成果作了详细综述。她认为战略成本管理就是在考虑企业竞争地位的同时,应该重视成本管理;SCM的主要特征在于其进行成本管理的同时关注企业

19、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并借助成本管理,使企业更有效地适应持续变化的外部环境。但王耕等将SCM的理念结合我国制造企业的实际加以应用,此类研究在我国成本管理研究,尤其是实证研究中实为鲜见。此外,陈胜群(2001)提出了成本管理战略(Cost Management Strategy,CMS),其观点基本上与Shank和夏宽云的观点一致,只是对成本管理战略的分析和控制工具分析 较多。通过对上述成本管理模式的分析可知,不论是各学者对SCM的阐述,还是国内学者陈胜群首次提出的“成本管理战略”模式,其中心内容都认为:成本管理不能局限于企业内部的成本核算和仅仅为追求成本的降低而进行成本控制,成本管理应服务于企业

20、的战略管理,通过成本管理来持续获得企业的竞争力,CMS和SCM模式都认为企业成本管理应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即价值链分析、战略定位和成本动因分析。但对企业成本管理文化、成本管理理念、成本管理模式的功能、实现这些功能的构成要素以各功能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缺乏系统的阐述。第二节 我国成本管理的发展状况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一直比较重视成本管理,从当时的成本计划、投入产出观念到今天的成本战略管理,无不体现了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在成本管理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从我国成本管理发展的历程来看,推动这种成本管理模式发展的动因来源于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是我国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首先表现为经济体制的转变计

21、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其次表现为产业、企业之间的融合;第二方面是国外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管理技术在我国企业生产中的应用;第三方面是我国一系列关于成本核算和管理方面的法规的颁布实施,主要有1984年国务院颁布的会计法、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1986年财政部颁布的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办法,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使我国成本管理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道路。这些变化都推动了成本计量和成本管理模式的转变。总体而言,我国成本管理在理论上和实务上经历了如下发展历程,取得了相关的成果。一、我国企业成本管理发展历程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比较完善的国民工业体系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成本管理进行了大量的探

22、索,并取得了大量的成果,总体而言,我国成本管理历程如表1-1 所示。其中颁布关于成本管理和核算方面的主要规章制度有:(1)1952年10月17日,在财政部召开的第二次全国财务管理及会计工作会议上,提交讨论了国营工业企业成本计算规程等十个文件草案。在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中明确指出:国营工业企业计算成本的目的,一是监督成本计划的执行;二是反映执行成本计划的过程与成果;三是揭示成本降低的原因;四是提供考核各车间、部门工作成绩的尺度;五是保证国家财产完整。表1-1 成本发展历程表时 间20世纪5070年代(前苏联模式成本管理阶段)20世纪7080年代(成本管理改革阶段)20世纪8090年代(现

23、代成本管理阶段)20世纪90年代至今(成本战略管理阶段成本管理特征该阶段成本主要局限于生产阶段的成本控制和单纯的成本降低。成本计划仅局限于单个产品或某单一工序;成本控制主要限于费用指标分解、工资定额;成本分析主要局限于实际与计划、同行业的比较等此阶段成本管理主要局限于生产阶段,但开始引进国外先进的成本管理理念和成本管理方法。在成本管理观念上认识到生产阶段成本管理的局限性此阶段成本管理主要引进日本的成本管理理念,但主要还是以生产阶段成本管理为主,同时部分企业着重考量质量成本管理,即生产阶段的后向成本 管理此阶段成本管理理念以成本战略管理为主,其主要特征是:成本管理的重点不是生产阶段,而是企业生产

24、的整个过程;成本不仅仅意味企业内部,而是企业生产对整个社会成本的影响成本管理方法主要有成本计划、控制、定额比率法、分步法、成本分解等同上一阶段,但少数企业开始采用并行成本方法进行成本管理同上一阶段,同时引进日本的成本管理理念,如Kaizen成本管理理念,成本节省、成本维持、成本企划等成本管理方法除了日常成本控制方法外,主要采用了先进制造技术和恰当的成本核算方法,如CE、ABC/ABM、TQC、ERP、VC、SWOT分析等取得主要成果在成本计算方面首创逐步结转和平行结转相互结合的方法,在成本控制和成本考核方面建立了班组成本责任中心等对我国成本管理方法进行了大胆改革,主要有:成立了成本研究会,颁布

25、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颁布了国营企业成本核算办法,同时吸收西方先进经验,创立中国特色的成本管理由生产向设计转化,并推行标准成本制度主要是将国外先进成本管理理念在我国进行有效的实施,如JIT、ABC、TQM等部分企业采用了成本战略管理,对成本进行了有效的控制;很多企业成功地实施低成本战略,如Glanz集团。为中国作为全球制造中心进行了有效的成本探索(2)1955年1月1日起实施国营工业企业基本业务会计核算标准账户计划。所谓标准账户,实际上就是会计科目。1956年实行的标准账户计划和会计报表格式,套用了前苏联20世纪50年代初实行的会计制度,共分前言、账户名称、账户说明、账户主要对应关系和附录五

26、个部分。同时还规定原颁发的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等有关文件与账户计划不一致的,均以账户计划的规定为准。(3)财政部于1958年6月发出关于改革企业会计制度办法的通知,决定保留一个制度,即国营企业决算报告编送办法,废止国营工业企业统一成本计算规程等6个成本制度。(4)1959年39月,国家计划委员会和财政部先后颁发了关于加强成本计划管理工作的几项规定、关于国营工业企业生产费用要素、产品成本项目和成本核算的几项规定和关于1960年国营企业若干费用划分的规定。(5)1965年7月在报经国务院同意后,财政部发出企业会计工作改革纲要(试行草案)。从12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措施,其中第四个方面为改革成本

27、核算方法,要求车间不计算产品的全部成本,工业企业的成本项目可以减并为材料、工资、费用三项,简化费用分摊办法,不搞成本还原。(6)1973年2月发布了国营企业会计工作规则(试行草案)和国营工业企业成本核算办法等三个附件。(7)1973年5月15日,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国营工业交通企业若干费用开支办法,明确了工业企业成本开支范围。(8)1984年3月5日,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同年4月26日,财政部颁布了国营工业、交通运输企业成本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等一批行业的成本管理制度。(9)1993年“两则”(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财务通则)颁布实施。(10)1995年颁布了会计法,同时在后续年度陆续颁布实

28、施了关于成本、费用核算的会计准则。二、我国成本管理现状近年来我国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管理所采用的工具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和改善,下文将主要探讨我国企业在对ABC、成本预算、日常成本管理方法、成本绩效考核和成本信息等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情况。(一)实施ABC情况ABC被视为当今较为先进的成本核算方法和企业期间费用分配技术,相关的研究 如下:根据陈工孟等人(1999)对我香港公司ABC实施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研究。该研究采用信函调查表的形式,对810家公司进行了调查。反馈回90份有效的调查表,反馈率为11%,其中包括47家上市公司和43家非上市公司。在90家公司中有10家(4家上市公司和6家非上市公司)已经使用作业成本法,另有4家(两家上市公司,两家非上市公司)即将打算实施。调查表的设计涵盖一些使用作业成本法的细节、使用作业成本法的经历和公司的基本情况等。在没有使用、暂时也不打算使用作业成本法的76家公司中,有37家知道作业成本法知识,有39家知之甚少。同时,孟焰(2002)、冯巧根(2002)等对中国企业了解和运用新兴的管理会计方法的调查结果表明,ABC、TC在中国企业有一定的运用程度(ABC为12.7%,TC为21.25%);孟焰(2001)对46家企业各类会计人员的问卷调查表明:其中对作业成本法不了解的占13.1%,了解一些的为45.6%,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