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49.02KB ,
资源ID:193257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3257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备战高考语文热点大串讲第04讲 文言文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备战高考语文热点大串讲第04讲 文言文阅读Word文件下载.docx

1、朴、俨既没,未有继其职者。会太祖以雅乐声高,诏岘讲求其理,以均节之,自是八音和畅,上甚嘉之。语具律志。乐器中有叉手笛者,上意欲增入雅乐,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请目曰“拱辰管”,诏备于乐府。开宝初,迁司勋员外郎,权知泗洲,判吏部南曹,历夔、晋二州通判。九年,江南平,受诏采访。太宗即位,迁主客郎中。太平兴国二年,知兖州,改京东转运使。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复轻侮人,尝以官船载私货贩易规利。初为判官郑同度论奏,既而彰信军节度刘遇亦上言,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选自宋史和岘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丁父忧,服阕,拜太常丞 忧:忧虑B有司以

2、七日辛卯蜡百神,岘献议正之 蜡:祭祀C岘性苛刻鄙吝,好殖财 鄙:吝啬D按得实,坐削籍,配隶汝州 按:审查【答案】A【解析】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原则是“常见实词的特殊义项”,一般来说,越是和该实词的现代意义接近的义项,越是考查的重点,也越容易出错。从本题考查的四个文言实词来看,B、C、D三个选项的解释,分别和三个文言实词的现代汉语的意思相差甚远,只有“忧虑”接近“忧”的现代汉语的意思。当然,这个方法要和具体语境结合起来,才能保证选项的准确性。结合语境可知,A项,“忧”应为“丧事”。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和岘精通祭祀礼仪的一组是( )赞导乘舆,进退闲雅 丁丑冬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今二后同祔别

3、庙,亦宜共殿别室 岘建议望燎位置爟火岘即令乐工调品,以谐律吕 其执持之状如拱揖然A B C D【答案】B【解析】解答筛选信息题,要注意“对象”和“指向”两个要素,“对象”是谁的问题,“指向”是干什么的问题。说的是“有司”,对象错误;说的是和岘命令乐工调音,指向错误;说的是手持乐器演奏的样子,也属指向错误。运用排除法,即可得出答案。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和岘是名门之后,因他父亲在他出生那年遇到三件美事,故给他取名三美。后他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著作佐郎。B建隆初年,和岘因在南郊祭祀中表现出色,深得太祖赏识,又因家世显赫,进而加官。C和岘识大体,顾大局,安置二后神位

4、时坚持同一殿堂而各居一室的观点,如此尊卑的安排深得皇帝赞同。D和岘博学多才,在音乐上也有所建树,而人无完人,因聚敛钱财,沦落到革职流放的地步。【解析】解答此类试题时,要带着选项回归原文,和原文仔细比照,找出选项和原文的不同之处。A项,选项中说“凭借先辈的功勋而得到著作佐郎”,而原文的表述是“以门荫为左千牛备身”,故凭借先辈的功勋得到的是“左千牛备身”。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太祖谓近侍曰:(2)三年春,初克夔州,以内衣库使李光睿权知州,岘通判州事。【答案】(1)太祖对身边侍卫说:“这是谁家的子弟,在行礼引导方面这么精通?”左右的人就把和岘的门第回报太祖。 (2)乾德三年春,刚

5、攻下夔州,(皇上)任命内衣库使李光睿暂任知州,和岘任通判州事。【解析】要想准确翻译文言句子,一要做到“句不离段,段不离篇”;二要揣摩句子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是得分点,如第(1)小题中的关键词是“熟(精通)”“门阀(门第)”“状语后置句(熟于赞相)”等,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是“克(攻占)”“权(暂代官职)”等。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乔维岳字伯周,陈州南顿人。治三传。周显德初登第,授太湖主簿。开宝中,右拾遗刘稹荐其才,擢为太子中舍、知高邮军,通判扬州,徙常州。三年,陈洪进表纳疆土,以其子文显为泉州留后,朝廷议择能臣关掌郡事,即起维岳为通判。会盗起仙游莆田县、百丈镇,众十馀万攻

6、城,城中兵裁三千,势甚危急。监军何承矩、王文宝欲尽屠其民,燔府库而遁。维岳挺然抗议,以为:“朝廷寄以绥远,今惠泽未布,盗贼连结,反欲屠城,岂诏意哉。”承矩等因复坚守,既而转运使杨克让率福州兵破贼,围遂解,诏褒之。归朝,为淮南转运副使,迁右补阙,进为使。淮河西流三十里曰山阳湾,水势湍悍,运舟多罹覆溺。维岳规度开故沙河,自末口至淮阴磨盘口,凡四十里。又建安北至淮澨,总五堰,运舟所至,十经上下,其重载者皆卸粮而过,舟时坏失粮,纲卒缘此为奸,潜有侵盗。维岳始命创二斗门于西河第三堰,二门相距逾五十步,覆以厦屋,设县门积水,俟潮平乃泄之。建横桥岸上,筑土累石,以牢其址。自是弊尽革,而运舟往来无滞矣。尝按部

7、至泗州,虑狱,法掾误断囚至死。维岳诘之,法掾俯伏,且泣曰:“有母年八十馀,今获罪,则母不能活矣。”维岳悯之,因谓曰:“他日朝制按问,第云转运使令处兹罪。”卒如其言,获免;维岳坐赎金百二十斤,罢使职,权知楚州。会考课京朝官,召还。属真宗以寿王尹京,精择府僚,留为开封府推官。或言维岳在淮南,决狱不平允,左右有知其事者辨之,太宗特加赏异。京府事繁,维岳评处详敏。及践祚,即命维岳与毕士安权知开封府,拜给事中、知审官院。维岳体肥年衰,艰于拜趋,陈乞外迁小州。上嘉其静退,特授海州刺史。咸平初,知苏州。素病风,上以吴中多食鱼蟹,乃徙寿州,仍命太医驰疗之。四年,卒,年七十六。赠兵部侍郎,官给其葬。乔维岳传,有

8、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舟多罹覆溺 溺:淹没B潜有侵盗 潜:秘密地,偷偷地C自是弊尽革 革:革除D尝按部至泗州,虑狱 虑:考虑【答案】D【解析】解答文言实词题,一定要联系语境。结合D项的语境可知,乔维岳曾经巡察到泗州,既然是巡察,肯定不是考虑案件,而是重新审查案子。因此,此处解释为“考虑”显然是错误的;另外,根据“常见实词的特殊义项”这一考查规律,也能选出D项是错误的。“虑”应为“审查”。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明乔维岳精通政务的一组是( )燔府库而遁 归朝,为淮南转运副使 维岳规度开故沙河 虑狱,法掾误断囚至死 决狱不平允 京府事繁,维岳评处详敏A B

9、 C D【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除了注意“对象”和“指向”之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直接”一词。个别考生没有认真审题的意识,粗略阅读试题后就开始答题,导致误选。如果试题中出现“直接”或者“间接”这样的词语,要格外重视。是监军欲行之事,对象错误;不能反映乔维岳精通政务,指向错误;是其他官员对乔维岳的看法。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乔维岳研习春秋三传,曾因才能出众被右拾遗刘稹举荐,担任过太子中舍、高邮军知军、扬州通判的职务,后来又调任常州。B在乔维岳任泉州通判时,适逢盗贼聚众攻打城池,监军等人想要逃走,而乔维岳挺身提出抗议,结果坚持守城,并率兵大破贼寇。C乔维岳因同

10、情误将一名囚犯处死的法官而触犯法律,因此受到罚金一百二十斤的惩罚,并被罢免了转运使的职务,调任楚州。D乔维岳调任苏州,但皇上考虑到他一直患有风痹病,当地饮食对他不宜,就将他调到寿州,并派太医前往治疗。乔维岳去世时,由官府负责殡葬。【解析】将选项和原文第1自然段的最后两句进行比照,可以发现B项的“结果坚持守城,并率兵大破贼寇”与原文不符。(1)今惠泽未布,盗贼连结,反欲屠城,岂诏意哉。(2)维岳体肥年衰,艰于拜趋,陈乞外迁小州。(1)现在恩泽尚未布施,盗贼联合勾结,反而要屠杀满城百姓,这难道是诏书的旨意吗。(2)乔维岳身体肥胖,年纪衰老,行礼不便,就请求到外地小州任职。【解析】在翻译文言语句时,

11、考生要把握住句中的关键词,从而抓住主要得分点。第(1)小题中的关键词是“惠泽”“布”“屠”等,第(2)小题中的关键词是“衰”“拜趋”“乞”等。此外,还要做到文从句顺,理顺句子大意。文言实词【误区警示】1不辨语境。所谓“不辨语境”,就是考生撇开阅读材料,只着眼于加点词语来解释。2不辨古今。所谓“不辨古今”,就是考生没有注意到词语的古今联系与区别,误将其与现代汉语中相应的词混为一谈,以今义去解释古义。3不知通假。对古代汉语中部分实词的通假现象,考生如果不能洞察,就不能按其本字去解释,而若仍按字面义去解释,就势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4不明活用。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

12、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状语等四大类七种情况。如果不明白这些词类活用现象,不按活用的类型解释词义,而是望文生义,就势必造成理解上的错误。5不分单双。在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语言现象,就是两个连用的单音节词恰好与现代汉语中的一个双音节词相同。如文言实词“妻子”,“妻”和“子”是两个单音节词连用,释义时应分别解释为“妻子”和“儿女”;如果把它们误作现代汉语的一个名词“妻子”来解释,就是错误的。文言实词【技巧点拨】1语境推断法。要想推知实词的正确意思,必须结合语境认真揣摩,仔细分析。上下文之间的照应、解释或暗示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把准确推断实词词义的钥匙。如第一题中第1题的A项,“丁

13、父忧”,根据这个语境,就可以判定这里的“忧”是“丧事”,与“忧虑”无关。2语法推断法。对实词所在的短语做结构分析,对实词所在的句子做成分分析,可以很快推断出文言实词释义的正误。3结构推断法。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互文句和并列结构非常多,其中位置对应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同、相近或相反、相对,运用这种方法很容易由已知推出未知,由简易推出繁难。另外,还有“成语推断法”“字形推断法”等,当然,这些方法也可以结合起来使用,以保证答题的准确性。筛选信息【误区警示】1审题不清,遗漏主要信息点。尤其表现在“直接”或者“间接”上,如第二题中的第2题,如果审题不准,无视“直接”一词,答错的可能性是非常大

14、的。2对象错位,张冠李戴。近年来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选文多为人物传记类文段,这类选文往往涉及几个人物、几件事情;而题干的要求多为“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现某人的一组是”。命题人在设计错误项时,就时常采取“张冠李戴”的方法,即把次要人物所做之事“嫁接”到题干要求的主要人物身上,从而造成了对象错位。如第一题中第2题的第句“丁丑冬至,有司复请祀昊天上帝”的对象是“有司”,与和岘无关。筛选信息【技巧点拨】1认真审题,注意细节。这里的“细节”指的就是“对象”“指向”以及其他一些具体的要求,如第二题中第2题题干中的“直接”,就是命题人的具体的要求。2找准“对象”。一般来说,选文中出现的人物不止一个,而考生

15、只要抓住题干中要求的“某人”的行为举止,就可以做初步筛选:把罗列的句子中不是“某人”所说所想所做的句子排除,进而排除相关选项。如第二题中第2题的第句“燔府库而遁”是监军欲行之事,与乔维岳无关。3瞄准“指向”。即题干要求考生判断某人的什么特点,与该特点无关的,一律排除。如第一题第2题中要求考生选出“全都表明和岘精通祭祀礼仪的一组”,“精通祭祀礼仪”就是命题“指向”。分析概括【误区警示】1无中生有。即主观地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这类干扰项中的其人其事并非文中固有的,而是命题者为了迷惑考生故意“杜撰”出来的。2混淆内容。就是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内容混淆在一起,形成干扰。如第一题第3题的A项,就混淆了

16、“著作佐郎”和“左千牛备身”两个官职名。3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移植到甲身上去。4曲解文意。掩盖事情的实质,而就其表面现象作出判断,混淆表里内容,牵强附会,造成表意上的曲解。5遗漏信息。选项对有关内容的表述不全面,遗漏了其中一些重要信息。分析概括【技巧点拨】1认真阅读原文,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在阅读传记类文章时,要把握住文中所述的传主的主要事件,理清文章的主要内容。2关注文章细节,不能因小失大。有时候,命题人会围绕一个词语,甚至一个字来命题,如第一题第3题的A项中,就把两个官职名混淆在一起,设置干扰项。3确定答题区间,不能混淆前后事件。有时候,命题人会混淆前后的事件,把前后的事情纠

17、缠在一起。如第二题中第3题的B项,就把前后两件事情纠缠在了一起。文言文翻译【误区警示】1混淆古今异义。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多词语的词义发生了变化,有的词义扩大,有的词义缩小,有的词义发生了转移,有的感情色彩发生了改变,因此考生在翻译时应根据语境确定词义,切忌望文生义。2词类活用分析错误。即对词语的活用现象没有作出恰当的翻译。3漏译省略成分。古代汉语中有的句子是省略句,有的虽不是省略句但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只有添加一些成分,句子成分才完整,否则就容易导致句意不通。4该删的没有删除。在古代汉语中,由于语法的需要,有些词语在句中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还有些词语在句中只有语法功能而没有实际含义,因此

18、在翻译时就应把这些词语删去。另外,对于一些偏义复词,在翻译时也应把不表意的那个词删掉,否则译句就会成分赘余。5语序混乱。在古代汉语中,有一些句子是倒装句,语序和现代汉语不一致,翻译时应调整过来。此外,由于古代的表达习惯和现代汉语不一样,有些句子的语序也不符合现代语法,翻译时也应加以调整。文言文翻译【技巧点拨】1保留法。保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些词,如国号、年号、帝号、官名、地名、人名、器物名、书名等。如第一题第4题第(1)小题中的“太祖”,就要完整地保留下来。2替换法。有些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已经发生变化,在译文中,应将这些古语换为现代汉语。如第一题第4题第(1)小题中的“左右”,应该翻译为“左右

19、的人”。3删削法。文言文中有些虚词在现代汉语中无法找到相应的词替代,如果硬译反而别扭或累赘,译文时可删削。这些词包括:发语词、凑足音节的助词、结构倒装的标志、句中停顿的词、个别连词及偏义复词中的虚设成分等。4增补法。原句中有省略或古今用词不同的地方,可根据现代汉语语法补充一些成分,使译文通顺。5移位法。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有的句型表达方式有所不同,译文时,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予以调整。主要包括: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和状语后置句等。6意译。这既是一种翻译的方式,又是一种翻译的方法。意译的情况有:(1)使用比喻、借代、互文、用典等修辞手法的句子;(2)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3

20、)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7补充要点。掌握并使用上述这些方法,不一定就能达到“信达雅”的翻译标准,还要贯彻“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阅读精神,联系语境进行通读,使句意与文意贴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萧注字岩夫,临江新喻人。磊落有大志,尤喜言兵。举进士,摄广州番禺令。侬智高围州数月,方舟数百攻城南,势危甚。注自围中出,募海滨壮士,得二千人,乘大舶集上流,因飓风起,纵火焚贼舟,破其众。即日发县门纳援兵,民持牛酒、刍粮相继入,城中人始有生意。自是每战以胜归。蒋偕上其功,擢礼宾副使、广南驻泊都监。贼还据邕管,余靖患其啸诱诸洞,以属注。注挺身入蛮中,施结恩信。狄青师次宾州召

21、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居邕数年,阴以利啖广源群蛮,密缮兵甲,乃上疏曰:“交阯虽奉朝贡,实包祸心,常以蚕食王土为事。今不取,异日必为中国忧。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未报,而甲洞申绍泰犯西平,五将被害。谏官论注不法致寇,李师中又劾其沮威嗜利,略智高阉民为奴,发洞丁采黄金无帐籍可考。中使按验颇有实,贬泰州团练副使。近臣有讼注广州功者,起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以礼宾使知宁州。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时有言“交人挫于占城,众不满万,可取也”。遂以注知桂州。入觐,神宗问攻取之策,对曰:“昔者臣有是言,是时溪洞之兵,一可当十;器甲坚

22、利,亲信之人皆可指呼而使。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既至桂,种酋皆来谒。注延访山川曲折,老幼安否,均得其欢心,故李乾德动息必知之。然有献征南策者,辄不听。会沈起以平蛮自任,帝使代注而罢。注归,卒于道,年六十一。萧注传,有删改)【注】交阯:古地名,主要指越南北部。李乾德:交阯王。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B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C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

23、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D狄青师次宾州/召会/诸将疑注倚贼声势为奸利/欲诛之/注觉/托为游辞/不肯往/贼破/青始闻注前功/以知邕州/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牛酒”指牛和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B“朝贡”古时谓藩属国或外国的使臣朝见君主,敬献礼物。C“报”指古代臣子用奏章等书面形式向君主陈述对政事的意见。D“觐”指古代诸侯秋天朝见天子,后用来泛指朝见天子。A萧注智勇双全。广州被围困数月,他只身逃出,并招募海边二千名勇士,趁着飓风火烧敌军船只,打败敌军,从此每战都得胜而回。B萧注运筹帷幄。

24、他任职邕州期间,一面利诱广源各洞蛮人,一面秘密整治军队和装备,并上奏章陈述攻打交阯的具体方略,请求朝廷除患。C萧注安边有策。他接管邕州事务,对蛮人施行恩惠,结以信义;担任桂州知州,接待酋长,问候老幼,既得其欢心,又暗知边情。D萧注审时度势。他曾经积极主张攻取交阯,认为它会成为忧患,但看到交阯实力日渐强盛,便不再主张征讨。(1)环庆败,列城皆坚壁,注独启关夜宴如平时。(2)今两者不如昔,交人生聚教训十五年矣,谓之“兵不满万”,妄也。1A【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首先观察四个选项,通过比较选项可以看出,选项的区别主要在两处,“召会诸将疑注”和“托为游辞不肯往”。第一处,“注”指传主,“疑”是

25、怀疑的意思,那么是谁怀疑传主呢?从句意来看,应该是狄青怀疑传主,而非“诸将”,故“疑注”前应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第二处,根据句意来看,传主发现狄青想杀自己,不愿去会见,“托辞”是“以为托词”的意思,“托为游辞”语意完整,据此排除B项。2C【解析】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在此处,“报”特指皇帝对臣下奏章的批复。3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上奏章陈述攻打交阯的具体方略”错误,原文是“愿驰至京师,面陈方略”,萧注在奏章中还未陈述攻打交阯的具体方略,他请求到京城后当面向皇帝陈述。4(1)环庆路战败,各城都加强巩固壁垒,只有萧注开着城门像平时一样在夜间宴请宾客。(

26、2)现在这两点都比不上以前,交阯人繁殖人口,积聚物力,教导训诫士兵已经十五年了,说他们“兵不满万”,是没有根据的。【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翻译时要注意每个语句中的关键词,如(1)中的“列城”“启”和状语后置,(2)中的“昔”“教训”和判断句等。【参考译文】萧注字岩夫,是临江新喻人。胸怀坦荡有大志,尤其喜欢谈论军事。考中进士,代理广州番禺县令。侬智高围困广州几个月,聚集几百艘船进攻城南,形势非常危急。萧注从围困中出来,招募海边的勇士,得到二千人,乘着大船在上游聚集,趁着飓风刮起,放火烧贼军船只,打败了贼人的军队。当天就打开县城城门迎接援军,百姓拿着牛酒、粮草相继入城,城里的人才

27、开始有生气。从此每次出战都得胜而回。蒋偕上奏他的功劳,他被提拔为礼宾副使、广南路驻泊都监。贼兵退还占据邕管,余靖担心贼兵引诱各洞蛮人作乱,就把邕州事务交给萧注去办。萧注毫不畏缩进入蛮人中,施行恩惠结以信义。狄青的军队驻扎宾州,召请各位将领相见,怀疑萧注靠贼军声势作奸谋利,想杀他。萧注觉察了,以出游为托词,不肯去。贼人被打败后,狄青才听说萧注以前的功劳,让他担任邕州知州。萧注任职邕州几年,暗中用利引诱广源的各洞蛮人,并秘密整治军队和装备,于是上奏章说:“交阯虽然表面上交纳朝贡,实际上包藏祸乱之心,常常侵吞我国土地。现在不攻取,日后必然成为我国的忧患。希望让我赶到京城,当面陈奏策略。”皇帝还没有批

28、复,而甲洞的申绍泰侵犯西平,五名将领被杀害。谏官评定萧注不法招致寇乱,李师中又弹劾萧注丧威图利,掠夺侬智高的阉人做家奴,调发各部落壮丁去开采黄金没有账簿可以查考。宫中派出使者去查验,很符实,将他贬为泰州团练副使。近臣中有人为萧注申辩在广州的功劳,他被起用为右监门将军、邠州都监。熙宁初年,萧注凭借礼宾使的身份任宁州知州。环庆路战败,各城都加强巩固壁垒,只有萧注开着城门像平时一样在夜间宴请宾客。当时有人说“交阯人在占城战败,兵力不足一万,可以攻取”。于是让萧注担任桂州知州。萧注入朝拜见皇帝,神宗问他攻取交阯的策略,他回答说:“从前我说过这样的话,但那时溪洞的士兵,一个人可抵挡十个人;兵器锋利铠甲坚固,亲信的人都可以指派召唤来使用。现在这两点都比不上以前,交阯人繁殖人口,积聚物力,教导训诫士兵已经十五年了,说他们兵不满万,是没有根据的。”萧注到桂州之后,各部落酋长都来拜谒。萧注邀请并询问他们当地山川道路曲折的情况,老幼是否平安,都得到他们的欢心,所以李乾德的动静他一定能知道。但有人进献征讨南方的策略,他常常不听。适逢沈起自告奋勇要平定蛮人,皇帝派沈起代替萧注而罢免了萧注。萧注回家,在路上去世,享年六十一岁。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