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0 ,大小:64.24KB ,
资源ID:1932385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32385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铁岭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25。工业化开创新纪元。建成了面积110平方公里的沈铁工业走廊,形成了专用车、换热设备等产业基地和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等优势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新能源等新兴产业迅速崛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40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4.8倍,年均增长33.1,工业化率由“十五”末期的36.2%提高到55.6%。服务业呈现新亮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180亿元,是“十五”末期的2.1倍,年均增长15%。东北物流城、金融后台服务基地等现代服务业高起点起步,奥特莱斯大型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正式签约,旅游、商务会展等新兴服务业方兴未艾,商贸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房地产业健康发展。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村新网工程和新型科技

2、储粮仓工程扎实推进。铁岭新城现代服务业基地被列为全省服务业十大重点项目之一,沈铁工业走廊服务产业带提升到全省服务业空间布局的战略高度。现代农业形成新优势。农业增加值实现130亿元,年均增长10%。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10年粮食总产量达到355万吨,成为历史上第二个丰收年;畜牧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56.7%,榛子、保护地蔬菜等主导产业迅速发展;农业产业化率达到53%,农民专业化组织程度得到显著提高。农业技术装备水平明显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56.6%。城镇化建设开创新局面。新城区拔地而起,建成面积10平方公里、集聚人口10万人,提前实现了“一年打基础、两年见形象、三年大变样、五年5平方

3、公里起步区全面建成”的目标。市、县行政中心实现了顺利南迁,医院、学校、宾馆、酒店、超市、公园等功能性设施日臻完善。铁岭新城获得联合国人居范例奖和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范例奖,并以生态、环保、低碳的鲜明特色在上海世博会展出,赢得举世关注。银州区改造顺利推进,完成了棚户区改造、小街小巷治理,社区建设荣获国家表彰,形成了新区崛起、老区繁荣的崭新局面。沈铁同城化迈出新步伐。新台子、腰堡两座新城和凡河新市镇城际连接带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数字城市建设突飞猛进,铁岭一卡通荣获全国智能卡行业最高奖。副中心城市迅速发展,开原滨水新城、昌图湖滨新城全面启动,调兵山凸显工业新城雄姿,西丰生态县建设步伐加快。“五城联创

4、”活动成效显著,现已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称号,国家文明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积极推进。重点中心镇和小城镇建设日新月异。城市综合增长竞争力跃居全国前列,城镇化率提高到47%。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全面完成了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任务。主要骨干企业实现了战略性重组,做大扶强一批民营企业。投融资体制改革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性地建设3家融资平台,并通过国家审评,成功发行了6亿元铁岭投资债券和15亿元企业债券,完成了市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创建了全省首家村镇银行和小额贷款公司,小额贷款公司发展到19家。企业上市取得新突破,东北物流城、能发伟业等4家企业在域外上市。城市经营性用地

5、全部实行市场化运作,走出了一条资源资产化、资产资本化、资本证券化的融资新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政府职能进一步转变。财税制度、事业单位、粮食企业、林权制度、农垦企业、医疗卫生、文化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都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对外开放创历史新高。我市率先与沈阳签署了全面经济合作协议,开创了沈阳经济区一体化的先河。成功地引进了奥特莱斯、恒基兆业、益海嘉里、中航集团、庞大集团等一批国内外500强企业,开启了与巨人同行的新时代。“项目年”活动成效显著。五年共引进域外投资项目4043个,到位资金2010亿元。外贸出口实现5亿美元,是“十五”末期的6倍,年均增长43.2;实际利用外资2.6亿美元,是“十五

6、”末期的16.6倍,年均增长75.5。和谐铁岭建设取得新成就。民生工程逐项落实。实现实名制就业36.5万人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和进城务工农民25万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下。社会保障体系框架基本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2%,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到95%和86%,城镇失业保险参保率达到90%以上,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西丰全面铺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95.8%。城乡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4220元,是“十五”末期的2.2倍,年均增长1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实现757

7、0元,是“十五”末期的2.0倍,年均增长15。社会事业稳步发展。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五年累计取得科技成果165项,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6项,发明专利598项,组建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研发中心4个。教育年活动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高分通过省“双高普九”验收;职业教育步入快车道,铁岭卫生职业学院、辽宁工程职业学院晋升高职;高等教育质量显著提高,铁岭师专开设本科和研究生班,本科大学申办工作积极推进,我市获得全国改革创新奖。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城乡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经验在全国推广,医疗卫生资源得到有效配置,千人平均拥有床位和医师分别比“十五”末

8、期提高25%和18%。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工笔画、小品、二人转、秧歌戏等在全国获奖,城乡群众广场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广播电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有线广播电视数字化同步推进,网络整合产业化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连续5年被国家体育总局评为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人口保持低生育水平,总数达到308万人,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26以下。双拥活动深入开展,进一步巩固了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成果。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有序推进,全社会文明素质明显提升。生态环境建设和节能减排成效显著。完成植树造林18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34.3%,对辽河流域污染进行全面治理,

9、新建11座污水处理厂,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下降32.6%,万元生产总值综合水耗下降38.5%,提前一年完成了省下达的节能减排指标。社会稳定工作卓有成效。信访率得到有效控制,“平安铁岭”建设扎实推进,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显著提升,我市被评为全国公安“三基”建设先进市。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看到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仍比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新兴产业发展不够充分,节能减排和资源环境压力较大。二是“三农”问题仍很突出。农业基础设施和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欠账较多,抵御自然灾害和抗风险能力脆弱,农村社会体系还不够完善,农民增收渠道有限。三是发展中不平

10、衡、不协调问题依然存在,城乡之间、县域之间在发展速度、质量发展、基础设施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异。四是改善民生任务较重。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高,就业、就学、就医、社保、住房等各类民生问题增多。五是体制机制创新不足,社会管理压力增大,综合配套改革有待于加快推进。六是发展环境还有不尽人意的地方,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这些都是需要我们在“十二五”时期着力加以解决的问题。第二节发展环境“十二五”及今后一段时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既面临着厚积薄发、跨越发展的全新机遇,也面临着更加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及其挑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恢复性增长,科技创新孕育新突破,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区域竞争更加剧烈,东北亚区域融合加快推进

11、,我市面临着外部环境改善和产业升级的发展机遇,但也面临着保护主义抬头、输入性通货膨胀等压力。从全国看,经济、社会、体制转型加快推进,宏观调控政策趋向积极、稳健、审慎、灵活,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加快推进,我市面临着转变发展方式、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有利机遇和东北区域的战略优势,但也面临着要素供给和资源环境制约因素增强,流动性困局、通胀压力上升等挑战。从全省看,辽宁正处于加快推进全面振兴的重要时期,我市面临着千载难逢的三大机遇。辽宁沿海经济带为我市提供了与沿海城市互动发展的机遇;沈阳经济区为我市工业化和城镇化提供了先行先试的机遇;突破辽西北为我市提供了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机遇。与此同时,对我市行政区

12、划和生产力布局提出新期待。从市情看,经过“十一五”时期发展的积淀,我市生产力发展水平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作用和产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重大项目乘数效应逐步释放,区位优势向开放优势和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的转变加快,沈铁工业走廊和新城区等发展载体蕴藏巨大潜能,这将为我市“十二五”实现跨越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全市上下已形成政通人和、争先发展的良好局面,为跨越发展提供了强劲的精神动力。总体上看,“十二五”时期,我市面临着加快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面临着经济和社会协调推进的双重任务,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区域赶超竞争。为此,我们要树立全球视野,增强战略思维,抢抓机遇,迎接挑

13、战,全面夺取“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胜利。第二章发展战略与总体目标第一节指导思想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为主题,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社会管理模式转型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全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全面实现“四个跨越”,推进新铁岭大铁岭建设跨入新阶段,努力把我市建成实力铁岭、活力铁岭、魅力铁岭、幸福铁岭。第二节基本原则坚持跨越发展。抓住一系列重大发展机遇,抢占发展制高点,加快推进以转方式调结构为重点的经济转型、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

14、会转型、以消除体制障碍为重点的体制转型,坚持增量带动结构优化、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发展保障民生改善,提升发展质量,保持全省领先的发展速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坚持开放发展。把扩大对外开放作为“十二五”发展的重要动力,建立和完善开放、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提升对外开放水平,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坚持创新发展。充分运用沈阳经济区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权,积极推进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文化创新,推动经济走上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轨道。坚持绿色发展。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加快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以新兴产业为先导,以先进制造业和

15、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统筹发展。着眼长远发展,兼顾各方面利益,妥善处理好速度与效益、内需与外需、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统筹协调发展。坚持共享发展。把增进人民福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放到重要位置,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大力发展人民民主和基层民主,让铁岭百姓更有尊严,幸福指数明显提升。第三节发展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省前5名,100万人口的中心城市基本建成、新型工业化基地基本建成、现代服务业产业基本建成、县域经济再上新台阶。具体目标

16、是:综合经济实力全面提升。以经济提速、效益提高、结构优化,推进实力铁岭建设。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到2015年实现2000亿元,翻一番半以上。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高于经济增长,实现2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实现25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消费增长高于投资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均增长25%,实现700亿元。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结构实现10:55:35,城市化率达到60%,形成“一个中心、三大基地”的经济发展格局,全面实现“四个跨越”、完成新铁岭大铁岭建设的总体目标。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以改革创新和扩大开放,推进活力铁岭建设。实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

17、节改革实质性突破,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8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1.7%左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到30%以上。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实际利用外资7.5亿美元,外贸出口实现12.5亿美元,年均分别增长23.6%和20%以上。城市功能和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以拓展城市空间、提升城市功能、生态环境建设,推进魅力铁岭建设。到2015年,全市城镇人口达到200万人,单位GDP综合能耗降低15%、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6%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12.5平方米,森林蓄积量3万

18、立方米,建成独具特色的生态之城、宜居之地、时尚之都,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北方水城。全面进入全国卫生城市、环保模范城市、文明城市行列。人民生活水平和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升。以改善民生、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推进幸福铁岭建设。到201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6%,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安排就业岗位和转移农业劳动力40万人,失业率控制在3.5%以下。城镇职工和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覆盖率达到97%,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工伤和失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4%以上,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公共医

19、疗卫生资源优化布局,每千人拥有医生达到3人。文化事业全面发展,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57。社会公平正义充分体现。做好“十二五”时期的工作,要牢牢把握以下四个着力点:坚持发展第一要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第一要义仍然是发展。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继续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着力做大经济规模,提升经济总量,为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展空间,创造条件。坚持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两大重点。从我市目前实际情况看,出口和消费在短期内还难以对经济发展形成足够的拉动。要咬定青山不放松,继续保持固定资产投资和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以此拉动经济发展,增加财政收入,

20、促进城乡就业。坚持把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使其成为我市的支柱产业,这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大力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制药、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这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主要依托。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推进服务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这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方向。全面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基础。坚持把工业结构调整作为重中之重。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引导企业把技术改造与产业升级结合起来,改进质量,增加品种降低消耗,提高效益,推动工业经济总体水平跃上一个新台阶。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支持中小企业加快结构调整

21、,向专精特新和产业集聚方向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尤其是加强电子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中的推广应用,催生新产业、新技术、新产品。专栏1:“六大战略”:开放立市、工业强市、三产活市、科教兴市、城乡统筹、全民创业。“四个跨越”:全面实现工业小市向工业大市跨越、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中等城市向现代化大城市跨越、综合经济实力全省排名第三集团向第二集团前列跨越。现代产业体系:以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为首要任务、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依托、以现代服务业为方向、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一个中心、三大基地”的经济发展格局:建设以中心城区为中心,以专用车、换热设备、新能源装备、起重设备等为主体的先进制造业

22、基地;以玉米、生猪、肉牛、肉禽等为重点的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基地;以东北物流城、奥特莱斯现代服务业、金融后台服务等为依托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基地。目标安排原则:确保“两个高于”、“三个提升”,即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增幅高于全省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功能和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第三章工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以沈铁工业走廊优化发展为重点,依托一批重点工程、骨干企业和重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第一节优化发展沈铁工业走廊,全力构建新型工业化基地进一步整合优势资源,优化产业布局,明确功能定位,构建以沈铁工业走廊“一体两翼”为架构,各工业

23、园区为支撑,特色明显、配置合理、相对集中、功能完善、承载力强的新型产业聚集区,重点推进“两区六园两基地”建设,实现沈铁工业走廊晋级升位。“两区”:高新技术开发区依托中科天道风电装备、北祥重工核电装备、桑乐太阳能装备、华东生物质能装备、瑞斯罗斯特新能源汽车和中微绿色照明装备等领军企业,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制造和节能环保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打造低碳产业集聚区。经济开发区围绕开发建设省级再生资源产业园、官台产业园和橡塑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发展新能源装备、新型材料、橡塑制品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打造生态型开发区。经过五年的建设,力争两个开发区进入国家级开发区。“六园”:开原工业园大力培

24、育起重机、食品加工、塑料模具、包装制品、太阳能光伏、金属材料等产业集群,重点发展先进制造、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建设全国最大的起重机产业园,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调兵山工业园围绕煤电、煤气、煤油、煤化工、煤机械、煤建材等产业链,重点发展新兴能源、矿山机械、煤化工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打造矿山机械及配套加工产业园,争创省级经济开发区。铁岭县工业园加快发展有色金属、汽车零部件、机械制造、新型建材和静脉环保等产业集群,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打造有色金属产业园。西丰工业园重点发展精密铸造和生物制药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打造医药保健品产业园。银州区工业园重点发

25、展低压阀门、石油钻采设备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打造先进制造配套产业园。清河工业园重点发展石油钻探设备、冶金设备、起重机设备、粮食烘干设备以及铝型材、特种钢等产业,实现销售收入100亿元,打造专用设备制造产业园。“两基地”:专用车基地围绕生产制造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国际商务平台、信息交流平台、综合服务平台等的建设,推进汽车研发、生产、交易、展示、赛事、会展以及汽车文化餐饮、汽车休闲娱乐等产业加快发展,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年均生产专用车50万辆,打造“中国汽车城”。换热设备基地加快顶级、高端产品的研发,延长和提升换热设备产业链和价值链,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打造“中国热谷”。

26、经过五年的建设,力争把两个基地建成全国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到2015年,沈铁工业走廊实现工业增加值1000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届时,全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都聚集在这条隆起带上,沈铁工业走廊全面建成。最终,建成新型工业化基地、东北地区哈大经济隆起带。第二节实施工业重点工程,提高工业经济核心竞争力按照壮企业、聚项目、兴产业的要求,大力实施工业重点工程,推进企业提升、项目集聚、产业发展,加快企业技术改造。扶优扶强重点企业。积极扶持和培育有突出主业、有核心技术、有知名品牌、有市场份额的重点骨干企业。重点培育亿元以上的成长型企业1000户、10亿元的骨干企业100户、

27、100亿元的优势企业10户,全面提升企业整体素质。加强重大项目引进和技术改造。按照增量调整、存量升级的原则,新建千万元以上项目1000个、亿元以上项目200个,10亿元以上的项目30个。继续实施技术改造工程,力争五年完成技术改造投资1000亿元,实施技改项目200项,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全力打造产业集群。按照专业性、关联性、规模性、特色性的要求,重点发展十大产业集群,形成销售收入超1000亿元的产业集群1个、超500亿元的4个、超100亿元的5个,全面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加快发展的聚集效应。专栏2:沈铁工业走廊晋级升位计划:培育2个国家级开发区、2个省级工业园区、2个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

28、。十大产业集群:辽宁专用车、昌图换热设备、开原起重设备、高新区新能源装备、铁岭县有色金属、调兵山矿山设备、经济开发区橡塑制品、银州区阀门、清河区专用设备、西丰县医药保健品。沈铁工业走廊建成的标志:聚集全市人口的60%、就业岗位的70%、经济总量的80%。第三节发展壮大优势产业,构建新型工业化体系坚持以增量带动结构优化、以创新促进产业升级,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原材料工业、农产品加工业和高新技术四大支柱产业,使其成为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实现产业结构由适应性调整向战略性调整转变。先进制造业。把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作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首要任务,以“先进技术”为核心,以“高质、高端、高效”为目标,加强专

29、用车、换热设备、起重机械、矿山设备、石油机械、化工机械、粮食设备及其它机械加工制造配套产业等八大体系建设,鼓励引进高端制造产业,大幅度提高配套产品制造水平,形成具有领先创新能力和集群规模效益的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规模化、集群化转变,形成专用车、换热设备、起重机械等一批产出规模和创新能力在国内领先的制造中心。力争到“十二五”末期,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实现500亿元,占工业增加值的50%以上,年均增长25%,使其成为全市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原材料工业。坚持整合现有资源与引进战略投资相结合,加快现有金属材料、建筑材料等精深加工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生产能力及其附加值。鼓励引进和开发高性能复合材料,高性能工程材料,轻质高强度金属和无机非金属结构材料,石油化工、精细化工及催化、分离材料,具有环保和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