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插条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药物浓度、浸泡时间等可多组。如可分别在NAA中浸泡1、2、4、8、12、24 h等)。(3)进行实验:将处理过的插条下端浸在清水中,注意保持温度(2530 )。(4)小组分工,观察记录:前三天每天都要观察实验材料的生根情况。教师帮我们设计记录表格,记录用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枝条生根情况,如生根条数,最长与最短根的长度等。(浓度适宜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后,在绿色树皮的皮孔处长有白色幼根;时间长一些会在枝条下端斜面树皮与木质部之间长有白色根原体)。以后每隔23 d记录也可。(5)研究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不同插条的生根情况。不能生出不定根:有可能是枝条上没有芽、枝条
2、倒插等。都能生出不定根: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指刺激枝条的下端生出不定根而不是刺激根生长。不同枝条可能生出的不定根的数目多少不一样,如枝条上芽多则产生的生长素就多,就容易促使不定根的萌发。分析与本实验相关的其他因素。A、温度要一致。 B、设置重复组。即每组不能少于3个枝条。C、设置对照组。清水空白对照;设置浓度不同的几个实验组之间进行对比,目的是探究-萘乙酸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最适浓度。5、分析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我们得出的实验结果:在这个实验中0.2mg/mL的-萘乙酸能促进扦插枝条生出较多的根。其他较低浓度的-萘乙酸也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但是生根数目不如0.2mg/mL多,高浓度的-萘乙酸会导致
3、枝条萎蔫死亡。即 生长素类似物的作用和生长素相同,浓度适宜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浓度过高会抑制扦插枝条生根。(五)实验评价:实验结果与你预期的结果一致吗?你做出的假设是否得到了确认?(提示:如果一致,则假设成立;如果不一致,则假设不成立。) 实验二 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必修3 P68)(1)方案设计过程一、提出问题 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二、作出假设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三、设计实验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每天
4、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7天。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四、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2mm0.1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二)方法步骤和记录1、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4、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三)现象
5、观察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菌数 时间(2.5104个) (天)组别起始1234567甲乙丙平均四、实验结论1、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的变化曲线。2、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2)实验讨论(必修3 P68-69)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在试管里分布均匀。b.本探究实验需要设置对照吗?为什么?(不需要。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c.需要做重复实验吗? (需要,提高数据的准确性。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增加稀
6、释的倍数。(3) 误区警示 1、操作过程中要建立“有菌”的观念,不能随意谈笑。2、以防培养液带上杂菌与酵母菌形成 竞争_关系,抑制酵母菌培养。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时,应将试管 振荡_几次,以便使酵母菌均匀分布,提高计数的代表性和准确性。3、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计数 同侧相邻 两边上的菌体数,另两边不计数。(4) 问题探究一、问题思考1、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怎样的措施? 答:摇匀试管取1ml酵母菌培养液稀释几倍后,再用血球计数板计数,所得数值乘以“n2.5104”,即为1ml酵母菌原液中酵母菌个数。2、本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吗?如果需要,请讨论说明怎样设计;
7、如不需要,请说明理由。不需要。本实验目的旨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在一定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变化,只要分组重复实验,获得平均数值,求得准确即可。二、探究创新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作出推测,设计实验进行验证。答: 温度对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有影响实验设计: 1、取两支相同试管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2、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3、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菌个数,做好记录。4、将两试管分别送进4的冰箱冷藏箱和25的恒温箱,培养7天。5、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试管,用血球计数板分别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天
8、。实验三 设计并制作生态缸 观察其稳定性(必修3 P112)目的要求1.初步学会设计并制作生态缸。2.初步学会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理解影响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各种因素。方案设计一、提出问题1.你设计的生态缸是生态系统的哪种类型?2.动物的大小和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3.植物种类及数量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影响?4.设计的生态缸的稳定性有条件吗?二、猜想假设生态缸中的生物能稳定生活 710 天。制作生态缸观察生态缸稳定性验证假设得出结论。实验过程一、材料用具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沙土810
9、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kg,自来水足量。二、实验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三、方法步骤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层厚5-10cm。在缸内低处倒进水。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四、现象观察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
10、,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五、实验结论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 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六、实验评价此设计实验成功的关键之处:生态缸中放置的生物必须具有较强的生活力,放置生物的数量要合适。要考虑系统内不同营养级生物之间的合适比例。定期观察,同时做好观察记录。如果发现生态缸中的生物已经全部死亡,说明此时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已被破坏,记录下发现的时间。七、误区警示本实验操作中的注意事项:1.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2.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
11、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3.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进行观察。4.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5.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6.生态缸制作完毕后,应该贴上标签,写上制作者的姓名与日期,然后将生态缸放在有较强散射光的地方。要注意不能将生态缸放在阳光能够直接照射到的地方,否则会导致水温过高,而使水草死亡。另外,在整个实验过程中,不要随意移动生态缸的位置。问题探究 1本组制作的生态缸中哪种生物最先死亡?分析其主要原因。蜗牛可能先死亡。在生态缸中,蜗牛属于消费者,消耗氧气较多。2根据生态缸中生物存活时间的长
12、短,分析如何改进实验装置以延长生态缸中生态系统的持续时间。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不可忽视,可适当增加生态缸中分解者的数量。 补充说明 一、实验设计的主要基本原则:1、对照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设置对照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 实验中的无关变量很多,必须严格控制,要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对照实验的设计是消除无关变量影响的有效方法。由于同一种实验结果可能会被多种不同的实验因素所引起,因此如果没有严格的对照实验,即使出现了某种预想的实验结果,也很难保证该实验结果是由某因素所引起的,这样就使得所设计的实验缺乏应有的说服力。所以大多数实验,尤其是中学阶段所要求的实验
13、往往都要有相应的对照实验。可以使实验方案简洁、明了,且使实验结论更有说服力。对照实验设置的正确与否,关键就在于如何尽量去保证“其它条件的完全相等”。“实验组”与“对照组”确认:一个实验通常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控制组)。实验组是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被试组;对照组是不施加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两者对无关变量的影响是相等的,两组之间的差别,被认为是来自实验变量的结果, 2、单因子变量原则和等量性原则:所谓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只能有一个变量,只有这样当实验组和对照组出现不同结果时,才能确定造成这种不同结果的原因肯定是这个变量造成的,从而证明实验组所给实验因素的作用,因此在设计对照组
14、实验时首先要确定变量并加以正确设置,至于将谁作为变量则很容易确定,即要验证谁则把谁作为变量,也就是要把所要验证的中心条件作为变量。等量性原则与单因子变量原则是完全统一的。只不过强调的侧面不同,单因子变量原则强调的是实验变量的单一性,而等量性原则强调的是除了实验变量之外的一切对实验结果有影响的无关变量必须严格控制等量即相同,以平衡和消除无关变量对结果的影响,需要强调的是这些无关变量在进行严格控制时,不但要等量,而且是在适宜条件下的等量,常态条件下的等量。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二、实验结果分析或
15、者预测实验现象:要实验结果分析首先要弄清题目的目的是“验证型的”还是“探究型的”。如果是“验证型的”实验,则要根据所学知识和原理,分析得出应有的实验结果和推出相应的结论,(此时一般只有一个结果和相应的结论,且结论与实验目的相对应)。若是“探究型的” 实验,则要根据原理、目的,预测出可能的结果和推出相应的结论(此时一般有几个不同结果及相应的结论)。探究性实验: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验证性实验: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 1、为促进某
16、种植物扦插枝条顺利生根,一技术员用几种不同浓度的吲哚丁酸(IBA)一种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插条基部,然后在沙床中培养,观察生根情况。如图所示,从实验结果来看,为促进枝条生根如下列各项浓度值中,最好选用 ( )A、3mg/mL B、6mg/mL C、9mg/mL D、4.5mg/mL2、在科学研究中,往往要把一个较大的课题分解成若干个小的子课题来分别进行研究。在“观 察生长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这一研究性学习课题中,某小组同学选用生长素类似物吲哚丁酸(IBA)进行如下实验:取生理状况相同的同种植物的三组带芽的枝条甲、乙、丙,每组10支;将甲、乙、丙组枝条的下端分别浸泡在下表所示的溶液
17、中,相同时间后,扦插在潮湿的沙土中,在适宜的环境中培养。一段时间后,观察甲、乙、丙组枝条的生根情况,统计每组枝条的平均生根数量,绘制得坐标图如下。据图完成问题:(1)你认为他们的子课题名称是 。(2)设置清水组的目的是 。(3)实验结果是 组枝条生根最多,其原因是 , 组枝条生根最少,其原因是 。3、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以“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似物对植物生长的作用不同”为研究课题。三位同学提出了甲、乙、丙设计方案,其主要步骤如下:甲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配制成10-8molL-1、10-4molL-1、10-2molL-1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分为A、B、C三组,A组枝条浸泡在10-
18、8molL-1溶液中10min,B组枝条浸泡在10-4molL-1溶液中20min,C组枝条浸泡在10-2molL-1溶液中30min,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乙方案:将生长素类似物制成10-4molL-1浓度,剪取三种植株的枝条若干,分为A、B、C三组,浸泡一定时间,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分析实验结果,得出促进植物生长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最适浓度。丙方案:L-1三种浓度,剪取某种植株和枝条若干,分为A、B、C、三组,浸泡一定时间,然后将其扦插在校园生物角的土壤中,观察枝条的长势情况。 上述
19、三种方案是否都合理?请说明理由。(1) 甲方案:(2) 乙方案: (3)丙方案:4、某生物兴趣小组开展探究实验,课题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与时间的变化关系”。实验材料: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2mmX2mm方格)、滴管、显微镜等。实验过程:视待测菌悬液浓度,加无菌水适当稀释(斜面一般稀释到10-2),每小格的菌数能数即可。取洁净的血球计数板一块,在计数区上盖上一块盖玻片。(血球计数板:是一块特制的厚型载玻片,载玻片上有4条槽而构成3个平台。中间的平台较宽,其中间又被一短横槽分隔成两半,呈“H”型。每个半边上面各有一个计数区(图a),计数区的刻度有两种:一种是计数区分为1
20、6个大方格(大方格用三线隔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25个小方格;另一种是一个计数区分成25个大方格(大方格之间用双线分开),而每个大方格又分成16个小方格。但是不管计数区是哪一种构造,它们的计数区都由400个小方格组成。 计数区边长为1mm,则计数区的面积为l mm2,每个小方格的面积为1/400mm2。盖上盖玻片后,计数区的高度为0.1mm,所以每个计数区的体积为0.1mm3,每个小方格的体积为1/4000mm3。所以:1cm3体积应含有小方格数为1000mm3/1/4000mm3=4106个小方格,即系数K=4106 。因此:每ml菌悬液中含有细胞数= 每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系数(K)
21、菌液稀释倍数(d)将酵母菌悬液摇匀,用滴管吸取少许,从计数板中间平台两侧的沟槽内沿盖玻片的下边缘摘入一小滴(不宜过多),让菌悬液利用液体的表面张力充满计数区,勿使气泡产生,并用吸水纸吸去沟槽中流出的多余菌悬液。也可以将菌悬液直接滴加在计数区上,不要使计数区两边平台沾上菌悬液,以免加盖盖玻片后,造成计数区深度的升高。然后加盖盖玻片(勿使产生气泡)。静置片刻,将血球计数板置载物台上夹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计数区后,再转换高倍镜观察并计数。由于生活细胞的折光率和水的折光率相近,观察时应减弱光照的强度。计数时若计数区是由16个大方格组成,按对角线方位,数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的4个大方格(即100小格)
22、的菌数。如果是25个大方格组成的计数区,除数上述四个大方格外,还需数中央l个大方格的菌数(即80个小格)。如菌体位于大方格的双线上,计数时则数上线不数下线,数左线不数右线,以减少误差。对于出芽的酵母菌,芽体达到母细胞大小一半时,即可作为两个菌体计算。每个样品重复计数23次(每次数值不应相差过大,否则应重新操作),求出每一个小格中细胞平均数(N),按公式计算出每ml(g)菌悬液所含酵母菌细胞数量。连续观察7天,并记录每天的数值。 根据以上叙述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所学知识,该课题的实验假设是:开始在资源和空间无限多的环境中,酵母菌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 ,酵母菌呈S型增长。(2)本实验
23、没有另设置对照实验,原因是 。该实验是否需要重复实验? ,试解释原因 。 (3)在吸取培养液制片前,要轻轻震荡几次试管,原因是 。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采取的措施是 。对于压在小方格界线上的酵母菌,应当怎样计数? 。(4)请你设计表格处理实验的数据。(5)在该实验的基础上,根据你对影响酵母菌种群生长的因素的推测,进一步确定一个探究实验的课题:5、请利用下面提供的材料和用品建立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并使其维持一定时间的运转。材料用品:小鱼、水草、水蚤、池泥、大试管、橡胶塞、培养皿、吸管、小鱼网和凡土林。请完成实验步骤及问题: (1)方法步骤: 第一步:在试管底部铺上一层约10
24、mm厚的池泥。 第二步:沿试管壁加池水至管口40mm处。 第三步; 第四步: 第五步; (2)此生态系统的分解者存在于 中。 (3)在小鱼大小的选择上应选择体型小的原因是 。 (4)该生态系统能建立起物质和能量的暂时平衡,原因是 。 (5)若要证明生产者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应如何设计实验: 。6盛夏,某同学为探究维持小型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条件,设计并制作了三个小生态瓶。封闭、相同的透明标本瓶内均装入等量的细沙、澄清池水(至瓶高的45)、2枝金鱼藻、少许浮萍、2只螺蛳、2只小活虾。甲瓶置于室内墙角处,乙瓶置于直射强光下,丙瓶置于较强散射光下,三者均不再移动位置。请回答:(1)瓶中与金鱼藻营养功能相
25、同的生物有 ,(2)三个小生态瓶,寿命最长的应是 瓶。该瓶中的螺蛳只有通过水中微生物的 作用,才能为金鱼藻间接提供 。(3)寿命最长的生态瓶,也只维持了280天,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7、试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建立一个微型密闭生态系统(不必做对照实验),并回答有关问题。供选材料:A.黑玻璃瓶 B.透明玻璃瓶 C.橡胶塞及密封胶 D.河水及河泥 E.蒸馏水 F.无机盐G.新鲜水藻 H.死水藻 I.活小鱼(1)本实验不可缺少的材料是(填代号)_。(2)生态系统建立起来后应放在_适宜,并且有_的环境中才能较长时间不需喂食和通氧。理由是_。(3)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从_开始的,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26、是 _。练习答案 1、D2、(1)不同浓度吲哚乙酸对扦插枝条生根的影响 (2)起对照作用(3)甲 甲枝条生长素浓度适宜,能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乙 乙枝条生长素浓度过高,抑制了扦插枝条生根3、(1)不合理,甲方案中具有浓度和时间两个变量,不符合实验设计要求。(2)不合理,乙方案中未设置浓度对照组,不符合题意要求。(3)合理,丙方案设计中即控制单一变量,又有对照实验,是完全可行的实验方案。4、(1)环境中资源和空间有限 (2)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自身对照需要为了提高实验数据的准确性(3)使酵母菌分布均匀 增加稀释倍数 上下和左右只计一边线上菌体或相邻两边线上的菌体 (4) (5)酵母菌的种群数量与
27、营养物质(代谢废物或pH或溶氧等)的变化关系5、(1)第三步:往试管中放一些健壮的水草,适量的水蚤和一条活动能力强、体型相对小的鱼试管口加橡胶塞后用凡士林密封管口 第五步:将试管放在温度适宜、光照强度适宜的地方培养 (2)池泥和池水 (3)可以减少氧气和养料的消耗,容易建立生态平衡 (4)有稳定的能量来源;生产者为消费者和分解者提供有机物、能量和氧气,消费者和分解者为生产者提供光合作用所需要的C02 (5)设计一个无水草的试管,其他条件均与上述试管内的条件相同,观察水蚤和小鱼的存活时间6、(1)浮萍(或浮游植物) (2)丙 消化分解 矿质元素 (3)生态瓶生物种类小,营养结构简单。干扰超过了生态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的限度7、(1)B、C、D、G、I (2)温度 光照 水藻通过光合作用为小鱼提供O2和养料,小鱼通过呼吸作用为水藻提供光合作用所需的CO2,排泄物被河泥中的分解者分解成小分子物质再被水藻利用 (3)水藻的光合作用 水藻固定的太阳能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