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4 ,大小:48.78KB ,
资源ID:1928208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8208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案例合集doc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案例合集docWord格式.docx

1、我们课后交流(教师又从口袋里拿出2块奶糖。)评析: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通过组织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拿奶糖活动,引导学生在动手拿中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提升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在活动中引导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创设一些这样学生积极参与、大胆思考的有价值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游戏中思考,在思考中提高,在活动中发展。 “情境创设要紧扣概念本质,忌隔隔靴掻痒”教学案例及分析实验教师陈海在教学“倒数”时,课始,教师组织学生把课本、文具盒,铅笔等实物倒过来观察,在学生体验了“倒”的含义后,教师出示3/5、1/6、2/9等分数,让学生把这些分数的

2、分子、分母倒过来,再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提出倒数的概念。学生学得很轻松、热烈,可是在练习中,学生对倒数的理解与运用差错却不少,有的学生对求0.25、1.625等小数的倒数感到很困难,因为“它们的上、下两部分不能倒过来”,有的学生认为8的倒数还是8,因为把8上下倒过来还是一样。分析:“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是倒数的本质内涵,而“相乘的两个数的分子、分母正好颠倒了过来是求分数倒数特殊方法。教师从后者入手,在课始创设让学生把“课本、文具盒、铅笔等实物进行倒立”的演示情境,再现了“倒”就是上下两部分颠倒过来的经验。这仅是狭隘地根据分数倒数的外在现象来创设的,反映了求分数倒数的特殊解题技法,却没

3、有体现更为本质的“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倒数内涵。正是由于教学情境与数学问题结合肤浅、片面,束缚了学生对倒数概念本质的思考,结果把学生的思维引向了歧路。因此,教学情境应抓住教材通过“先计算,再观察,看看有什么规律”所揭示的倒数概念,即“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的本质属性来创设。如写一写,让学生根据要求,写出结果是1的算式,比比谁写得多。分一分。根据不同运算,把算式分成乘法算式与非乘法算式两类。思一思。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乘积为1的乘法算式:“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如果因数是分数的,两个因数又有什么特点?这样根据数学概念的本质属性去创设情境,就能充分激发学生对“倒数”概念本质的思考,从而深刻

4、触及概念的本质属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构水平。思考:情境创设是教师用活教材的“重头戏”。它的最终目的是诱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促进学生对数学概念本质的理解与把握。对于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根据学生实际经验改编教材,问题是有时创设情境时仅从数学概念的外在表面现象入手,追求情境的好玩与有趣,简单地选择与数学问题相关的生活原型,导致教学情境与数学本质相结合肤浅,数学思考如同隔靴掻痒,低效甚至无效。优化情境创设案例及分析案例1:教学“秒的认识创设有趣 的情境:同学们,谁知道中国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是什么?春节。师让我们再次聆听新年的钟声吧!(放映春节晚会倒计时的课件)当新年的钟声即将敲响时,我们一起倒数10、9、8

5、表示什么意思?距离钟声高呼还有多少秒。为什么用“秒“作单位而不用”时“或者”分“呢?因为倒数的时间太短了。我们计量很短的时间常常要用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秒。案例2:教学“认识周长”时的播放了5个动画:1、小火车沿着轨道跑了一周;2、小朋友围着人工湖跑了一周;3、霓红灯沿着心形的牌匾闪亮了一周;4、老爷爷沿着菜地围了一圈的栅栏;5、老师给照片镶了一周的像框。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一周),为学生进一步理解“周长”增加了感性认识。案例3:“垂直与平行”的教学,教师联系生活,提出问题:“两根小棒落在地上后可能会形成哪些图形?”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可能出现的图形画

6、在白纸上,然后集中显示典型图形,强化图形表象。创设和生成有价值的学习情境和数学问题是提升教学有效性的关键。情境要根据教学的需要和学生的现实来创设,要能有效调动学生已有的有利经验,尽量做到“趣”、“实”、“简”。案例1中教师利用课件再现除夕之夜的钟声,并通过随钟声倒计时数数引出的学习课题,一方面有利于学生切实感受“秒”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时间单位“秒”与生活的联系;另一方面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2中的情境创设主题突出,实用、实效。案例3中教师简短的一个提问,即把的思维引入想象的殿堂,直指学习主题,这样的问题情境简洁明快,结构紧凑。“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情

7、境创设案例及分析在教学“平均数”时,有位教师创设了“拍球比赛”这一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要求全班同学按座位分成几个参赛队,每个参赛队都可选派拍球最好的一位同学先上台前来拍皮球,各小组另派一人上台作别组的统计员。看一看在一分钟时间内哪个小组拍得次数最多!下面学生在喊加油之时,失利的小组同学忽然觉得这种比赛不公平,教师让他们说出理由,全班学生可议论开了,最后大家达成共识:1、每组参赛人数虽相同但不能代表全组同学的整体水平。2、整组拍球总次数要除以整组参赛人数,最后看哪一组平均拍的次数多就算哪组赢。接着教师又一次举行每人半分钟即能代表全组同学的整体水平的拍球比赛,分别让各组统计员把各组参赛队员拍的次数

8、在黑板上板书出来,让全班同学一起算一算、看一看哪个队拍的平均数大的同时,还发现“平均数”处于大数与小数之间、求“平均数”可以采用“移多补少”的方法。可见,通过各种符合学生学习心理特点和接近生活实际的原型情境,既让学生能用数学的眼光关注现实生活,又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与技能提供支撑并为数学理性思维发展提供土壤。上述情境教学充分展现了学生对情境问题的深入而有意义的思考并讨论最后达成统一认识,形成这一共识是来自符合现实生活情理(即能反映参赛队员整体水平的比赛规则),学生从中既了解到“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又体会到“平均数”的学习与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感悟到数学知识就来源于现实生活,也应用于现实生活

9、。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新课改强调的这个教学建议其实就是要求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来促进学生主动建构、体验数学学习的全过程。“直观演示与延缓评价相结合”教学情境创设案例及分析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时,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是教学重点,而平行四边 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又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做了这样的设计:先出示长方形框架并告诉学生长方形长3分米,宽2分米,请学生说出它的面积,然后教师捏住长方形框架的一组对角向外拉,长方形变

10、成了平形四边形。这时教师提问:同学们能说出它的面积有没有变化?它的面积不变,还是6平方分米。它的面积变了,比6平方分米小。此刻,教师不急于肯定或否定这两位学生的回答,给学生留下一个悬念。这个平行四边行的面积到底是多少?怎样求得呢?请你们四人一组,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进行研究。由于长方形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出现了两种结果,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探究的动机,引发了学生的思考,他们主动地运用学具来探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求得的方法,在小组共同合作探究下,研究出了怎样求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清晰地表达出教师所出示长方形框架的面积与对角向外拉后形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大小比较的结果及原因。根据小学生心理特点

11、,他们一定会探索其中的缘由,而教师应该给学生创设这种情境,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索,自己得出结论。这样学生的求知欲望就被有力地激发出来。这种学习效果比教师硬塞现成的公式要好得多。现代教育理论曾提出过“三主”的观点:课堂教学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线,以学生探索性为主体,以教师创造性的教为主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要本着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原则。教师应创设一个探索性的学习情境,给学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侧面、多个不同方向去思考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秒的认识案例分析实验教师-李梅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对时、分已经有一定认知,知道时与分的进率,会正确的

12、读几时几分的基础上对秒进行教学的。秒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时间单位,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感受秒的长短、体验秒的价值。因此我在教学这部分知识时采用以下过程; 生:钟面上那根又细又长的针叫做秒针;秒针走1小格是1秒; 师:1秒钟能做什么?(用一个动作表示) 体会1秒的价值。(多媒体播放收集的有关1秒的信息)秒针走1大格是5秒;因为1大格是由5小格组成的,所以秒针走1大格是5秒; 体会5秒。 活动一:5秒能从1数到几。 活动二:传练习纸(看大钟)最后一位同学说一说用了几秒?秒针从2走到5是15秒;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秒针走1大格是5秒,从2到5有3大格,35=15秒;秒针走半圈是30秒,因为半圈有6大格,65

13、=30秒; 同桌说一说秒针从几走到几是几秒。秒针走一圈是60秒,因为半圈30秒,一圈就是60秒;我还知道1分=60秒;秒针走一圈分针走了1小格。分针走1小格是1分钟,所以1分=60秒。 师多媒体演示验证1分=60秒 注重学生亲身体验,化抽象为具体。在片段一中,教师首先课件出示学生熟悉的钟表,通过连续三次观察钟表上秒针的移动,初步了解秒针走一小格。这个时候学生的认知是表面的,“1秒”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比较抽象,为了让学生形象的体验到多长时间就是1秒,教师设计了一系列活动,从听,到说,再到学,最后创造的再现,这样下来把抽象的、不容易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的时间单位“秒”,转化成可以看到的,可以听到的,

14、可以感受很好地起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变无形为有形”的效果,有效建立起1秒的时间观念。数量关系综合练习案例分析实验教师李梅 案例:(一)提出问题 教师:我们班的佳佳同学,遇到了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我们能不能用学习过的知识与方法一起解决呢? 学生:能! (二)、 情景一佳佳走小路去超市购物,她步行每分钟走80米,小路的全长是1200米,佳佳到达超市需要几分钟? (三)情景二问题一:这是一幅表示佳佳购物情况的线段图,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问题二:佳佳去买羽毛球。羽毛球有两种价钱,按只买,每只2元;按筒买,每筒8只14元。佳佳想买10只羽毛球,18元钱够吗? 学生分析、选择提供的商品信息,确定自己的购

15、买方案。 方案1:如果按单价每只2元买10只,18元不够。 方案2:如果按筒买,先买一筒是8只14元,再买2只是4元,10只羽毛球的总价刚好18元。 本节课是从学生的视角,选取了生活中的几件具体事例作为问题解决的对象。首先是“佳佳步行去超市”的问题,引出“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然后是“ 妈妈骑车平均每分钟行多少米?”的问题,依然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数量关系来解决。其次是“佳佳在超市购物”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这些都是学生熟悉的事情、熟悉的知识,虽然把“一步”问题延伸到“两步”问题,但只要抓住数量之间的关系依然能够解决。 分析:本节课在选择和设计教学内容时,抓住了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

16、,提供具体形象的认知素材。创设了如“怎样购买羽毛球?”的问题,学生把自己当成问题的“解决者”。他们愿意根据提供的信息,调动原有的生活和知识经验,找到“最佳”的购买方案。这个问题好就好在,它接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既能激发学生去积极探索,又能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学生自己的“再创造”活动,会自觉的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成为有效的学习。数一数案例分析电脑演示:小朋友聪聪拎着一个大口袋,蹦蹦跳跳地走来了。聪聪:上星期,我们学校举行了运动会,我们班大丰收,瞧,口袋里都是我们赢得的奖牌。形的是金牌,形的是银牌,形的是铜牌,小朋友,请你们猜猜,我们得了多少块金牌?多少块银牌?多少块铜牌?学生猜奖牌数。

17、小朋友,你们猜得到底对不对?我们来数一数吧。口袋倒置于屏幕上方,从袋口逐一漏出奖牌,消失在下面的盒子里,学生数奖牌数。奖牌太多了,数不过来了。那给你们一支笔、一张纸,你们有办法数清吗?学生小组讨论统计奖牌的方法。汇报:掉出来一个奖牌,我们可以把这个奖牌的形状记下来,全部记完后,只要数一数就知道了。可以把奖牌分成3类,然后用画竖线的方法表示各种奖牌的个数。生3:我们小组也想把奖牌分成三类,用打“”的方法来统计各种奖牌的个数。生4:还可以用画圆圈的方法来统计。问题情境富有情趣,采用逐个出示奖牌,随即消失的动态呈现的方法,唤起了学生的统计意识,让学生体会到“数一数”不能正确地统计奖牌的个数,从而产生

18、了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了学生自主选择和使用学习策略的意识。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学生亲身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对数据的整理与归纳的思想得到了发展。这样的问题情境把发现数学问题的机会留给了学生,有效激发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整个过程充满了人性化,学生精神振奋、心情愉快、轻松自由,实现了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和技能,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内涵,让原本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饶有趣味。创设有效的数学学习情境,使情境具有“数学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主动的建构活动,学习应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原有知识和经验同化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识。这里所说的

19、“情境”不仅仅指“生活情境”,孩子的认知起点、思考性的问题等都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案例二就是以学生自身对有余数除法的认知来作为一个教学的情境,这样能在一上课就使孩子们明确本课的学习内容,使孩子们迅速调动认知体系中与本节课知识有关的认知,为学习新课做好准备;同时,又能使教师了解到学生的认知起点,对教学做出相应的调整;另外,还可以使一部分已经有所认识的孩子在上课开始就体验到成功,促使他们今后能更主动地通过各种渠道去学习数学。这样的教学情境比起案例一中的生活情境能起到更全面的作用,能使孩子们在上课开始就体会到数学课的数学味有余数的除法教学案例与分析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通过操

20、作写出一组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让学生一起来研究有余数的除法这组算式,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讨论、总结等得出了有余数的除法,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当学生得出了余数比除数小的结论的时候,没有马上加于肯定,而是提出了疑问:是不是在所有的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呢?让学生任意写出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一起来验证一下,通过正反两个方面一起验证了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 一、分别出示:1、东西湖实验小学体育节布置会场一共有盆花,每组摆盆、可以摆几组?学生口答算式、东西湖实验小学体育节布置会场一共有盆花,每组摆

21、盆、可以摆几组?看答题纸上的图,用笔圈一圈、来分组、列出算式。指名学生上台圈一圈,说说想法。、东西湖实验小学体育节布置会场如果一共有花盆、盆.盆、盆,每组摆盆、可以摆几组?看答题纸上的图,用笔圈一圈分组的方法列出所有的算式、算出得数。学生独立完成 重点反馈:盆、盆的圈一圈分组写出算式的过程。4、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一组除法算式中的余数和除数,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小组讨论、汇报。得出:这一组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比除数小,并板书。 质疑:从刚才的观察和探究中,看出除数是时,余数有、余数都比除数小,为什么余数没有出现、呢?5、师:下面请同学们任意写出一道有余数的除法、一起来验证一下。(学生独立写、

22、汇报、评议)如果学生写的出现余数比除数大(例除以等于余)讨论这个算式写得对不对。通过我们刚才正反两个方面一起验证了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板书:一定 二、练习内化通过刚才的探究、知道了在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中,余数一定比除数小,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一定要注意这个特点,准确的试商。、列竖式计算:除以除以、判断下面的计算正确吗?第页做一做、第页第题三、拓展提高:在有余数的除法中,除数是时,余数可能是几?当除数是时,余数可能是几?当除数是时余数可能是几? 在教学本节课时,我改变了以往的按教材编排顺序进行教学。主题图、例1例2的教学为第一课时,例3为第2课时。在例3的教学中给学生充分的探究时间

23、和空间,让学生在充分的数学活动中归纳和提炼。打破了教材束缚,不再做教材的复制者,力求做到教学设计的开放和教学过程的开放,让学生在“体验感悟”中学习“有余数的除法”。“面积的初步认识”案例与分析案例:.用方砖铺满下面的两块空地,哪块空地用的方砖多?(生独立完成后汇报)生1:第一块空地要用16块方砖,第二块空地要用18块方砖。师:可以数空的格子,也可以画格子数。哪一块空地的面积大?生2:第二块空地的面积大。这两块空地一共要用多少块方砖?(生答略)3.(游戏)猜猜看。同学们喜欢做游戏吗?(喜欢)出示游戏规则:学生分成两组,一组学生看图形时,另一组学生不能看。请第一组同学看图形,几格?(4格)请第二组

24、同学看图形,几格?大家来猜一猜,是哪边同学看到的图形面积大呢?6格比4格多,当然是6格的图形大。不一定,说不定6格的图形的格子小。究竟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呢?想不想看看这两个图形?(生看图形)为什么4格的图形面积反而大?生3:4格的红色图形,每个格子大。生4:6格的绿色图形,每个格子小。看来,用数格子的办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时,格子的大小要一样。专门用于面积计量的这种小方格,就是“面积单位”,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比较物体面积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运用直觉思维作出判断。对于面积相差不多的两个图形,则需要用其他的方法,如叠合法、数方格等。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比较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将两个图形

25、的面积大小的比较,归结为两个数的大小比较。教科书以“想想做做”第3题,把学生引导到这种方法上来。因为图中没有现成的格子,所以学生既可以比照旁边的方砖,也可以先画格子再数数。最后,教师介绍面积单位,是为下一节课学习“面积单位”做铺垫。教师在吃透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利用广泛的课程资源,选取学生熟悉的事例作为教学和练习的内容。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实现了教材预期的教学目标,获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保护小鸟教学案例实验教师李晓婷在教学保护小鸟一课时,学生组内互动之后,进行全班交流,教师只提出了要求:一组展示的时候,其他小组成员要认真倾听,然后对展示口语交际

26、的同学进行评价,评价时,围绕是否有礼貌、说得清楚明白几点进行。学生的评价浮于表面,没有深度,教师的评价语言也是一味的较好,听起来与学生的交际气氛很协调。反思:新课改要让每个孩子获得成功,于是有老师对于学生所做的一切,只要不犯原则性的错误,从头到尾都叫好,这是肯定不会有问题的。但不知这样做的时候,他们有没有认真思考一下评价的目的,其实是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采取多鼓励多表扬的措施。但这不是让教师无原则地叫好,如果声声都叫好,那什么才是真正的好呢?因此,在学生发言时,教者要抓住那些闪光的地方。就如保护小鸟一课里的一样,学生采用了老师的要求去评价别人,而且会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出发,这

27、当然是好,但我认为真正要用好评价语言,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这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在课改前,有一句话非常流行,“老师,请不要吝啬您的掌声”,那么在现在我要说一句“老师,请用好您的掌声”口语交际大家都来帮帮他片断教学案例与评析片断:1、创设情境,引出话题2、分组讨论,合作交流3、展开辩论,展示个性根据学生提建议的情况,我按“要记下名字”(蓝方)和“不能记下名字”(红方)两种意见,板书于黑板的两边,鼓励双方推举代表参加辩论,其他同学按自己的观点分坐两边做拉拉队。红方:小华可以不记小龙的名字,但要提醒他,今后不能再迟到。这样,班级就能得到流动红旗了,而小龙也受到了教育。蓝方:小

28、华应该记,因为他的职责就是值日,如果不记就是对工作不负责任。值日是为了更好地督促同学们遵守学校的纪律,但小龙如果有其他原因才来迟到,你不了解原因就记名扣分,我认为对违反纪律的学生重在教育,让同学有改正的机会,所以我觉得可以不记。小华应该记,不能偏心,要公正,这样再管理别班的同学,大家才服气。如果都要去听每个同学讲迟到的原因,那就会有很多同学迟到就找原因,就养成了同学撒谎的习惯。红方;假如小龙是因为生病才来迟到,你也要记名扣分吗?如果是生病,那为什么不请假?我方还是坚持认为小华应该记,如果不记,即使自己的班级得到纪律小红旗也不光彩,因为这面红旗不是真实的。小学生应该做个诚实的人。本环节的设计,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在特定的情境中调动学生口语表达的积极性,辩论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学会有礼貌的倾听,同时学会倾听对方的话后进行反驳,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学生提高认识,学会在生活中正确处理类似的问题,能辨别是非,感悟做人的道理。口语交际夸家乡片断教学交流资料,介绍家乡说说你找到的是家乡的哪一方面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找到了爸爸小时候站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