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36.05KB ,
资源ID:19251234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51234.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咏物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咏物诗鉴赏Word文件下载.docx

1、不是习见的柔弱的香风,也并非宋玉风赋中的取悦于大王的雄风,肆虐于庶人的雌风。这首咏风小诗里,寄寓着诗人的平等的政治理想和生活情趣。 归 燕 诗 张九龄 海燕虽微眇, 乘春亦暂来。 岂知泥滓贱, 只见玉堂开。 绣户时双入, 华堂日几回。 无心与物竞, 鹰隼莫相猜。 这是一首咏物诗。所咏的是将要归去的燕子。但诗人并没有工细地描绘燕子的体态和风神,而是叙述与议论多于精工细雕的刻画。 阮阅诗话总龟卷十七引明皇杂寻,称张九龄在相,有謇谔匪躬之诚。明皇怠于政事,李林甫阴中伤之。方秋,明皇令高力士持白羽扇赐焉。九龄作归燕诗贻林甫。从上面所记本事推知,这首诗应作于张九龄被罢相的前夕。诗人是唐玄宗开元年间的名相

2、,以直言敢谏著称。由于李林甫等毁谤,玄宗渐渐疏远张九龄。开元二十四年,张被罢相,归燕诗大约写于这年秋天。 诗从海燕微眇写起,隐寓诗人自己出身微贱,不象李林甫那样出身华贵。乘春亦暂来句,是写自己在圣明的时代暂时来朝廷做官,如燕子春来秋去,不会久留的。中间四句,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贱,只见玉堂开着,就一日数次出入其间,衔泥作窠,来隐寓自己在朝廷为相,日夜辛劳,惨淡经营。绣户、华堂和玉堂,都是隐喻朝廷。末句是告诫李林甫:我无心与你争权夺利,你不必猜忌、中伤我,我要退隐了。此时大权已经落在李林甫手中,张九龄自知不可能有所作为,不得不退让,但心中不无牢骚和感慨。 刘禹锡吊张曲江序称张被贬之后,有拘囚之思,托

3、讽禽鸟,寄词草树,郁郁然与骚人同风。这是知人之言。从这段话来评归燕诗同样是适合的 ,归燕诗就是托讽禽鸟之作。这首律诗对仗工整,语言朴素,风格清淡,如轻缣素练(张说评张九龄语)。它名为咏物,实乃抒怀,既写燕,又写人,句句不离燕子,却又是张九龄的自我写照。诗人的艺术匠心,主要就表现在他选择了最能摹写自己的形象的外物燕子。 相 思 维 红豆生南国, 春来发几枝? 劝君多采撷, 此物最相思。 这首诗是青年王维所作爱情诗的代表。该诗由物感怀,借助红豆鲜艳色彩和有关的动人传说,以含蓄深沉而清新流畅的语言,传达浓烈的相思之情,十分感人。相思流传至今仍不失为咏物诗的名篇。观物微而托兴远,是古人作咏物诗常用的一

4、种手法。王维深解诗中三昧,因此相思在表现技巧上有许多可借鉴之处。 首句红豆生南国,落笔不俗,指出所咏之物及其生长环境,同时向读者托出了一颗由古代传说所凝成的爱情珍珠。它借遥远的南国与久远的传说,将人们思绪带到恋人所在的海角天涯。 第二句春来发几枝?,这句发问,明为对相思木的关切,实则是诗人对对方爱情发展的关切。春天相思木适逢甘霖,新枝兢秀,爱情之花不也是在此时成长、开放的吗?这里尽管是发问,但一个发字却带有相当肯定的语气,充分表现了爱情的纯洁和蓬勃发展。 一首咏物诗,仅有细致入微、生动传神的景物描写,并不能表达主题,由此诗人由物及人地展开了心灵的刻划。劝君多采撷一句承上入,希望恋人多多采撷殷红

5、鲜亮的相思豆,让象征爱情的红豆充满衣兜,暗示他们的爱情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一个劝字胜过千言万语,一下子拓宽了诗境,为下句的飞跃作好了铺垫。 末句此物最相思,笔锋陡,点出相思主旨,意思是这颗颗红豆最能代表和传递我对你的相思。给人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 孤 雁 杜 甫 孤雁不饮啄, 飞鸣声念。 谁怜一片影, 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 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 鸣噪自纷纷。 这首咏物诗作于大历初杜甫居夔州时。它是一首孤雁念之歌,同时又融注了诗人的思想感情,堪称佳绝。 开篇即唤出孤雁,而此孤雁不同一般,它不饮,不啄,而是一个劲地飞着,叫着,声音里透出:它是多么思念它的同伴!不仅想念,而且还拼

6、命追寻,这真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清人浦起龙评论说:飞鸣声念,一诗之骨(读杜心解)。次联境界骤然开阔。高远浩渺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仅是一片影,它与雁相失在万重云 间,此时此刻的心情可想而知,天高路遥,云海迷漫,将往何处去找失去的伴侣?此联以谁怜二字设问,引起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愁:孤雁儿啊,我不正和你一样凄惶么?天壤茫茫,又有谁来怜惜我呢?清人朱鹤龄注此诗说:此托孤雁以念兄弟也,诗人所思念者不仅是兄弟,还包括他的亲密的朋友。经历了安史之乱,在那动荡不安的年月里,诗人流落他乡,亲朋离散,天各一方,而他无时不渴望骨肉团聚,无日不梦想知友重逢,这孤零零的雁儿,寄托了诗人自己的思绪。 三联紧承上联

7、,从心理方面刻画孤雁的鲜明个性:它被思念缠绕着,被痛苦煎熬着,它不停地飞鸣。它望尽天际,望啊,望啊,那失去的雁仿佛总在它眼前晃;似乎那雁的鸣声老在它耳畔响;所以,它更要不停地追飞,不停地呼唤了。这两句血泪文字,情深意切哀痛欲绝。浦起龙评析说:惟念故飞,望断矣而飞不止,似犹见其而逐之者;惟念故鸣,哀多矣而鸣不绝,如更闻其而呼之者。写生至此,天雨池矣!(读杜心解) 结尾以陪衬的笔法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孤雁念之情那么痛切,它那么痛苦、劳累;而野鸦们是全然不理解的,它们纷纷然鸣噪不停,自得其乐。无意绪是孤雁面对野鸦时的心情,也是杜甫既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情。知我者谓

8、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王风黍离),与这般不知我者有什么可谈呢?这是一篇念之雁的赞歌,它表现的情感是浓挚的,悲中有壮的。诗情激切高昂,思想境界很高。就艺术技巧而论,全篇咏物传神,自然浑成,全无斧凿之痕。中间两联有情有景,一气呵成,而且景中有声有色,更兼有光和影能给人以立体感,可谓神来之笔。 裴迪书斋望月 钱 起 夜来诗酒兴, 月满谢公楼。 影闭重门静, 寒生独树秋。 鹊惊随叶散, 萤远入烟流。 今夕遥天末, 清光几处愁。 裴迪是王维、杜甫的朋友,唐代著名诗人。钱起的这首诗,写一个初秋的晚上,在裴迪书斋赏月的情景。 几个朋友聚在一起,饮酒吟诗。不知不觉中,夜色渐浓,月亮升起来了,月光洒满了庭

9、宇和楼台。谢公楼,晋时谢庄写过著名的月赋,这里借指裴迪的书斋。此时,在座的人们显然被如水一般皎洁的月光吸引住了,刚才那种饮酒吟诗的热烈场面,随着月光的流泻,完全被一种宁静而幽远的意味所代替。影闭重门静,寒生独树秋,此刻诗人才注意到,主人所在的深深的庭院,层层门户早已关闭,户外万籁俱寂。一阵清风吹来,枝叶沙沙,引发无限寒意。人们顿时感到秋夜的清凉。 鹊惊随叶散,萤远入烟流,这两句由写四周的寂静和初秋的凉意入写月光,但也还不是正面描写。月色无形无影,正面描写确实困难。张若虚春江花月夜里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也只能说是对月亮而不是月光的正面描写。在表现月光时,他仍不得不借助空里流霜不觉

10、飞,汀上白沙看不见、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这样一些侧面烘托的诗句。钱起显然借鉴了前人的经验。同时,他还化用了前人的诗句。曹操短歌行说:月明星稀,鸟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鹊惊句就是从这里来的。月色太亮了,以致喜鹊误以为天色已明,扑刺刺猛然飞起,震落了片片秋叶。鹊起叶飏,飘然四散,显得别有情趣。比起曹诗,钱起的这句诗写得更为凝练,更富诗意了。萤远入烟流,用的也是侧面描写的方法。沈德潜说:月夜萤光自失,然远入烟丛,则仍见流矣。此最工于体物。用烟霭的暗淡衬托萤光,又用萤光之流失衬托月明,可谓运思入妙。有了这两句,一个月明千里的银色世界,异常鲜明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今夕遥天末,清光几处愁?

11、诗人由领略、欣赏美好的月光,渐渐陷入了沉思。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面对这样的月色,将会惹动多少人的愁思呢?最后两句以问句作结,留待读者去揣摩、思考,显得意味深长。 全诗意境清新,状物入妙。在咏物诗中,堪称佳作。 梅 花 落 刘方平 新岁芳梅树, 繁花四面同。 春风吹渐落, 一夜几枝空。 少妇今如此, 长城恨不穷。 莫将辽海雪, 来比后庭中。 这首诗以花喻人,借繁花凋落的景象写征妇幽怨。开头两句,极写香浓花腴的灿烂美景,但是,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俗话说:日中则昃,月满则亏。花也是一样,盛开的时间非常短暂,紧接着的便是凋零、败落。 少妇今如此,长城恨不穷,这句既是赋,也是比,不仅是写一个少妇

12、欣赏自己后院里的梅花,而是以花喻人。因花开花落而想到时光易逝、盛年不再,这大概是我国古代佳人甚为普遍的心态,因此也就成古典诗歌一再吟咏的题材,从刘希夷的白头吟到林黛玉的葬花词,莫不如此。但这首诗还不是一般地感叹岁月易逝,而是包含着不能与良人一起共度大好年华,共同领受生活美的恼恨。良人到哪里去了呢?长城恨不穷,从军去了,征战去了。这样,诗的触角又延伸到了社会生活的另一面,赋予它新的意义。唐玄宗是一个好大喜功的皇帝,开元、天宝年间不断对外用兵,造成了许多家庭骨肉分离。这两句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战事给普通家庭带来的痛苦和不幸。 莫将辽海雪,来比后庭中,尾联重新归到落花。此时花都已谢了,飘飘扬扬落满了庭

13、院,仿佛覆盖了一层白雪。观花人由满地的落梅联想到辽海的雪野,却硬要反过来说:请别用辽海的白雪来比喻满院的落梅吧,这样会勾起我心头的无限愁绪的。 沈德潜在评论这首诗时说:似徐庾小诗,不落后人咏梅坑堑。(唐诗别裁卷十一)它是咏物诗,又是闺情诗,而且还含有一定的时代内容,这就使得这首婉约的小诗显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杨 柳 枝 词 白居易 一树春风千万枝, 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 尽日无人属阿谁? 杨柳枝:唐教坊曲名。歌词形式就是七言绝句,此题专用于咏柳。关于这首诗,当时河南尹卢贞有一首和诗,并写了题序说:永丰坊西南角园中,有垂柳一株,柔条极茂。白尚书曾赋诗,传入乐府,遍流京都。近有诏

14、旨,取两枝植于禁苑。乃知一顾增十倍之价,非虚言也。永丰坊为唐代东都洛阳坊里名称。白居易于武宗会昌二年(842)以刑部尚书致仕后寓居洛阳,直至会昌六年卒;卢贞会昌四年七月为河南尹(治所在洛阳)。白诗写成到传至京都,须一段时间,然后有诏旨下达洛阳,卢贞始作和诗。据此推知,白氏此诗约作于会昌三年至五年之间。移植永丰柳诏下达后,他还写了一首诏取永丰柳植禁苑感赋的诗。唐孟本事诗说: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年既高迈,而小蛮方丰艳,因为杨柳之词(按即咏永丰柳诗)以托意。并把教坊歌唱此诗及诏取永丰柳误为宣宗朝诗人死后之事。其说不可靠。此诗前两句写柳的风姿可爱,后两句

15、抒发感慨,是一首咏物言志的七绝。 诗中写的是春日的垂柳。最能表现垂柳特色的,莫过于它的枝条,此诗亦即于此起笔。首句形象枝条之盛,舞姿之美。春风千万枝,是说春风吹拂,千丝万缕的柳枝,随风起舞。一树就有千万枝,可见柳之繁茂。次句极写柳枝之秀色夺目,婀娜多姿。春风和煦,柳枝绽出细叶嫩芽,远远望去一片嫩黄;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荡,比丝缕还要柔软。金色、 丝,比喻形象,写尽早春新柳又嫩又软之娇态。此句上承春风,写的仍是风中情景,风中之柳,才更能显出枝条之软。句中叠用两个于字,接连比况,更加突出了软和嫩,而且使节奏轻快流动,与诗中欣喜赞美之情非常协调。这两句把垂柳的勃勃生机,秀色照人,轻盈袅娜,写得极生动。

16、唐宋诗醇称此诗风致翩翩,颇为肯綮。 这样美好的一株垂柳,理应受到人们的欣赏,为人珍爱;但诗人笔锋一,写的却是它荒凉冷落的处境。诗于第三句才交代垂柳生长之地,有意给人以突兀之感,在诗意折处加重特写,以强调垂柳之不得其地。西角为背阳阴寒之地,荒园表明人迹罕至,生长在这样的场所,垂柳再好,又有谁来欣赏呢?只好终日寂寞了。反过来说,那些不如此柳的俗木凡枝,因为生得其地,却倍受称赞,为人爱惜。诗人对垂柳表达了深深的不平与惋惜。这里的孤寂落寞,同前两句所写的动人风姿,正好形成鲜明的对比;而对比越是强烈,越是突出了感叹的程度。 这首咏物诗,抒发了对永丰柳的痛惜之情,实际上抒发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

17、白居易生活的时期,由于朋党斗争激烈,不少有才能的人都受到排挤或闲弃。诗人自己,也为避祸全身,自请外放,长期远离京城。此诗所写,亦当含有诗人自己的身世感慨在内。 此诗将咏物和寓意熔于一体,不着一丝痕迹。全诗明白晓畅,有如民歌,加之描写生动传神,当时就遍流京都。后来苏轼作洞仙歌词咏柳,有永丰坊那畔,尽日无人,谁见金丝弄晴昼之句,化用此诗,读来仍然令人有无限低回之感,足见其术力量感人至深了。 初 李商隐 想像咸池日欲光, 五更钟后更回肠。 三年苦雾巴江水, 不为离人照屋梁。 这是一首咏物诗,但不同于他从前那些,充满了低沉忧伤的情调诗,这首却充满了对光明的追求与呼唤。 起句,诗以想像开头,想像太阳初起

18、之前在传说中的咸池沐浴,闪耀发亮的动人情景。意境奇特。二句入自身,五更钟响,回肠百,急盼日出。更回肠,唯恐太阳不出,盼望之切。苦雾巴江,写处境艰难,瘴雾蔽日,潮湿阴暗,不见太阳;三年,写诗人留滞巴江时间之长,生活艰苦。实为政治处境的曲折表达。不为离人照屋梁,阳光的偏照引发诗人的愤慨,也表达他内心对光明渴望,对幸福的追求。 诗人虽在现实中遭受种种压抑、伤害,但并没有泯灭对于光明的渴望,并希望终有一天,明媚的阳光能够闪烁在他的头上。 高阁客竟去, 小园花乱飞。 参差连曲陌, 迢递送斜晖。 肠断未忍扫, 眼穿仍欲稀。 芳心向春尽, 所得是沾衣。 这首咏物诗作于会昌六年(846)闲居永乐期间。当时,李

19、商隐因娶王茂元之女一事得罪了牛党的令狐绹,境况极糟。自然景物的变化极易引发他的忧思羁愁,于是便借园中落花隐约曲折地吐露自己的心境。 诗一、二句高阁客竟去,小园花乱飞。写落花景象,小园花乱飞一句不过是人皆可道之景,并不新奇;妙就妙在首联两句之间的。落花是一种自然现象,和客去本无必然的,但诗人却说花是因客去才乱飞,落花成为有情物,这种因果关系的描写颇出人意表,却又在情理之中。落花虽然早有,客在时却浑然不觉,待到人去楼空,客散园寂,孤独惆怅之情袭上心头,诗人这才注意到满园缤纷的落花,而且生出同病相怜的情怀。 三、四两句参差连曲陌,迢递送斜晖。分别从不同角度进一步描写落花乱飞的具体情状。参差句从空间着

20、眼,写落花四处纷飞,连接曲陌;迢递句从时间着笔,写落花连绵不断,无休无止。诗人是立于高阁向下俯视,所以园内景象尽收眼底。这两句对落花本身的描绘显得很客观,但对斜晖的点染却透露出内心的骚动不安。此时此刻,在他眼前出现的落花和斜晖已经不是常人眼里的自然现象,而是同人一样充满感情具有生命的事物,它们象是在同自己十分美好的青春和年华告别。于是整个画面笼罩在落花余晖这一副沉重黯淡的色调里,透出了诗人心灵的深重伤感和悲哀。 五、六句肠断未忍扫,眼穿仍欲稀。在前面描写的基础上,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情感。断肠人又逢落花,自然倍觉伤情。眼穿仍欲稀一句写出诗人的痴情和执着,他望眼欲穿,希望花莫再落,却事与愿违,枝上残

21、留的花朵仍然四处纷飞不止,越来越稀疏。 芳心向春尽,所得是沾衣两句,花朵用生命装点了春天,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片芳心,最终却落得个凋零残破、沾人衣裾的凄凉结局。这不又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吗?诗人素怀壮志,极欲见用于世,却屡遭挫折,报效无门,所得只有悲苦失望,泪落沾衣。落花诗在唐诗中并不少见,但大多或单纯表现怜花惜花的情绪,或抒发及时行乐的感慨,很少能象李商隐这样把咏物与身世之慨结合得天衣无缝,表现的情感又是如此哀怨动人。譬如同是咏落花,诗人还有一首和张秀才落花诗,其中落花犹自舞,扫后更闻香两句,用舞姿来形容飞动的落花,既形象鲜明又蓬勃富有生气,对经久不灭的花香的描写更表现了落花形象的美好和品格的高

22、洁,创造了新鲜的意境。这是诗人借落花勉励别人不要因失败而沉沦,这首寄寓身世之哀的落花诗与它相比却是情趣迥异,另是一番意境了。 早 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 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 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 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 水多菰米岸莓苔。 早雁是一首借物寓意之作。杜牧生活的晚唐社会,正是唐帝国的多事之秋。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居住在塞北的回纥奴隶主贵族军事集团,乘唐王朝腐败之机,向南骚扰,大肆屠杀掠夺,使得边地人民四处流散,无家可归。诗人看到南迁的征雁,触景兴怀,表达他对苦难中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关怀。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二句,交代了地点、时

23、间、鸿雁惊飞的原因和受惊的程度。虏是对敌人的蔑称,有强烈的感情色彩。虏弦开,写出了箭上弦、刀出鞘的紧张气氛,语意双关,既指胡人挽弓射猎,也指胡人发动军事骚扰边地人民生活。云外惊飞四散哀,承上句而来。胡人剑拔弩张,那些鸿雁遭受到虏弦,而惊飞四散、哀鸣。云外二字甚有份量,表现秋半天高云淡,也准确地把握了雁既不高飞入云,也不平头掠过的习性,起到了渲染气氛、烘托形象的作用。一个惊字,就是上句虏弦开的结果。惊字写出了鸿雁的震恐,也反衬了敌人的嚣张,隐而不晦,含而不露。雁飞本来有序,队列齐整,故人们爱用雁阵、雁行、雁序来比喻或赞美它。而眼下,则是雁惊飞后四散,零落而成了孤雁,发出声声凄厉的哀鸣,闻之酸楚难

24、堪。那云外惊飞四散哀的鸿雁,不也是边地人民受侵扰后流离失所的情景吗?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是续写征雁飞经都城长安上空时的情景。这两句与云外惊飞四散哀相呼应。惊散后的孤雁从皇宫上空掠过。秋半冷月照在孤立于院中的仙掌,已经够孤独清凉了,几只孤雁又经过这儿,更加浓了孤独清寂的气氛。那失宠者幽居的冷宫,灯光黯淡,本就充满着愁绪,传来几声失征雁的哀鸣,使人更觉阴沉凄凉。孤影过、数声来。绘形绘声,哀惋欲绝,极其细腻感人。通过这些景物、气氛的烘托,可以隐约传达了唐王朝的衰朽颓落,生动地表现了边地人民流离失所,飘零孤苦的境遇。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二句,雁是侯鸟,秋季南迁,春天北归。诗人

25、由征雁的南飞而想到它们的北回:鸿雁本应随和煦的春风一一返回自己的家乡,如今胡人的骑兵射手还在金河的土地上,凶残的敌人到处横行霸道,鸿雁是不可能返回故土的呵!这是设想鸿雁有家归不得的深沉感叹,诗人对鸿雁的嘱咐,实际是对逃难同胞的亲切叮咛。这里还包含着对统治阶级坐视人民的灾难,不能赶走侵略者行为的有力责问。当时并不是没有仁人志士起来挽救这种危急的局面,杜牧就是胸怀报国壮志中的一个。可是,昏庸腐朽的唐王朝,根本不听志士的良策,使得百姓们无家可归,只得居他乡。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二句。潇湘指湖南中部南部一带。据传雁到了湖南衡山回雁峰即止,不再往南,就在这一带停歇,次年飞回北方。诗人深表同情

26、地告慰南飞的鸿雁,不要厌弃潇湘人烟稀少,那儿水中长着很多菰米,岸上长着很多莓苔,可供你们充饥度日,勉强住得下去。这也是为逃难中的百姓所作的设想和安慰,寄托了诗人对他们的深切同情和爱抚。这首咏物诗,通篇运用比兴象征手法,描绘了雁南飞的形象,寄托自己的真实旨意,形神兼备。诗起句叙事领篇,接下写鸿雁惊飞四散哀的场面,再写诗人。表面写失的,实际上抒发自己对失落的人民的关切。对孤雁哀鸿的抚慰关切,风格委婉细腻,清丽含蓄,想象丰富,意境无穷。 叹 自是寻春去校迟, 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 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诗的文字一作: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如今风摆花狼藉,绿叶成阴子满枝。关于此

27、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认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失落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 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叹。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嘲自慰

28、,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落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落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去。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叹的感情。 本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接生硬,而是若若离,婉曲含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 放 鱼 李玉 早觅为龙去, 江湖莫漫游。 须知香饵下, 触口是铦钩! 这是咏物诗中一首富于哲理的佳作,篇

29、幅虽短,意蕴隽永。我国古诗中,最早写鱼的诗句见于诗经卫风中的硕人篇。汉魏六朝乐府诗中的枯鱼过河泣,则是以鱼为抒写对象的完整的全篇。唐代咏物诗不少,然而写鱼的专篇仍然罕见,所以这首放鱼是独具一格的可贵之作。 这首诗,题材独特,角度新颖。既入乎其内,深入地体察了鱼的习性、情态和生活环境,作了准确而非泛泛的描写;又出乎其外,由尺寸之鱼联想到广阔的现实人生,言在此而意在彼,让读者受到诗中寓意的暗示和启发。 这首诗从题目上看,是写诗人在将鱼放生时对鱼的嘱咐,全诗以呼告式结构成章。早觅为龙去,一开始就使用了一个和鱼有关的典故,妙合自然。水经注河水:鱣鲤巩穴,三月则上度龙门,得度者为龙,否则点额而还。在我国古代富于浪漫色彩的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有鳞有须、能兴风作浪的神奇动物,因此,为龙或化龙历来就象征着飞黄腾达。但诗人运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