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36.07KB ,
资源ID:1924658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4658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河南高三考前热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河南高三考前热身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Word版含答案及解析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B. 核膜是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其组成成分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C. 氨基酸的数目、种类、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都能决定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D. 多糖、脂肪、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单体构成【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综合考察核酸、脂质、糖类、蛋白质相关知识点,需结合具体的选项进行解答【详解】植物的细胞膜上无胆固醇,A错误;核膜是具有双层膜的结构,其成分同其他膜结构一样,主要是脂质和蛋白质,B正确;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决定了蛋白质结构和功能,C错误;多糖、蛋白质和核酸都是生物大分子,都由许多单体构成,而脂肪不是生物大分子,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比较

2、多,涵盖面比较广涉及到核酸、脂质、糖类、蛋白质等知识点,但考点比较简单,这类问题必须熟练记忆,形成网络进行对比记忆2.研究发现,菜粉蝶幼虫细胞中NADH脱氢酶(一种催化H与氧反应的酶)对广泛存在于植物的根皮部中的鱼藤酮十分敏感。生产上常利用鱼藤酮来防治害虫。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鱼藤酮主要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B. NADH脱氢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基质中C. 鱼藤酮也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D. 长期使用鱼藤酮将导致菜粉蝶基因突变而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答案】A以农业生产实践为素材考查从题干提取有效信息,并利用已学有氧呼吸和自然选择的知识解释相关问题的能力。【详解】

3、H与氧反应即有氧呼吸第三阶段,鱼藤酮防治害虫应是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A正确。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是线粒体内膜,所以NADH脱氢酶主要分布在线粒体的内膜上,B错误.根据题干信息,菜粉蝶幼虫对鱼藤酮敏感,不会对农作物产生很强的毒害作用,C错误.鱼藤酮不诱导基因突变,而是通过选择作用使其种群抗药性基因频率增加,D错误.【点睛】“NADH脱氢酶催化H与氧反应,”是本题关键信息,说明鱼藤酮防治害原,是抑制菜粉蝶幼虫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农药等一般环境因素对不同性状的个体的作用是选择。3.如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染色体的放大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

4、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B. 图中、分别为X、Y染色体,二者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 图中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面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D. 若该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则一定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导致的【答案】D分析题图:如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组成图及染色体的放大图,为性染色体,其中为X染色体,为Y染色体,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是X染色体特有的区段,是Y染色体特有的区段。【详解】A、果蝇体细胞中染色体上的基因不都是成对存在的,如X和Y染色体非同源区段上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A正确;B、图中、分别为X、Y染色体,二者为一对同源染色体,B正确; C、图中

5、为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面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和性别相关联,C正确;D、若该果蝇的后代中出现了一只性染色体组成为XYY的果蝇,则该果蝇是由性染色体为X的卵细胞和性染色体组成为YY的精子结合形成的,即一定是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导致,D错误。【点睛】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细胞的减数分裂,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掌握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和数目变化规律,能正确分析题图,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4.果蝇的刚毛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科研人员以果蝇为材料研究进化时发现,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科研人员从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为起始种群,从起始种群开始进行多代选择,在

6、每一代中选出刚毛最多的20%个体来繁殖子代,反复进行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的平均数接近40根。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果蝇种群刚毛逐代增多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 果蝇种群的可遗传变异是果蝇刚毛增多的前提C. 野生果蝇与刚毛数接近40根的果蝇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D. 多代选择后果蝇种群的刚毛基因频率改变,但基因库未变分析题干信息:1.野生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为9.5根,86代后种群中个体刚毛平均数接近40根,在该过程中人工选择作用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2. 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3.生殖隔离指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使亲缘关系接近的类群之间在自然条件下不交配

7、,或者即使能交配也不能产生后代或不能产生可育性后代的隔离机制。【详解】分析题干可知,果蝇种群刚毛逐代增多是由于人工选择作用,A错误;果蝇刚毛增多的性状是基因突变的结果,属于可遗传变异,B正确;由题干信息可知,86代后的果蝇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能判断野生果蝇与刚毛数接近40根的果蝇个体之间存在生殖隔离,C错误;基因库是一个群体中所有个体的全部基因的总和,由题干的信息无法判断该种群的基因库是否有变化,D错误;答案选B。【点睛】本题属于材料信息题,考查有关现代生物进化论的知识点,分析题干获取相关信息,再结合教材相关知识和概念分析判断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如图为某种生物学效应与相关变量之间的

8、关系曲线,下列对该曲线所反映的生物学过程或特点分析不正确的是()A. 若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在ac时期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B. 若该曲线表示池塘水体中某重金属污染物随时间的含量变化,表明池塘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C. 若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一器官所起作用的关系,那么bc段表示起抑制作用D. 若X和Y分别表示某种环境中的两个不同的生物种群,那么该曲线显示X和Y为竞争关系【答案】C若该曲线表示种群的增长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在ac时期种群的增长速率均大于零,说明种群数量在不断增加,因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A正确;若该曲线表示池塘水体中某重金属污染物随时间的含量变化,则某重金

9、属污染物的含量呈现出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表明池塘生态系统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B正确;若该曲线表示生长素浓度对某一器官所起作用的关系,则bc段表示仍然起促进作用,只不过是促进作用越来越弱,C错误;若X和Y分别表示某种环境中的两个不同的生物种群,则该曲线显示:X种群的数量一直增加,Y种群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表明两者是竞争关系,D正确。6.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受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如图为植物越冬休眠和夏天生长受多种激素的调节图示,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越冬休眠时,植物体内的赤霉素和脱落酸的含量都会增加B. 秋末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提高光合作用速率C. 夏季过程能增加

10、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植物生长D. 各种植物激素通过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根据题意及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可知,植物越冬休眠,夏天生长可以知道,秋末有利于过程,夏季有利于过程。赤霉素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茎秆伸长和植物增高此外,它还有防止器官脱落和解除种子、块茎休眠促进萌发等作用。细胞分裂素在根尖合成,在进行细胞分裂的器官中含量较高,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扩大,此外还有诱导芽的分化,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脱落酸在根冠和萎蔫的叶片中合成较多,在将要脱落和进入休眠期的器官和组织中含量较多脱落酸是植物生长抑制剂,它能够抑制细胞的分裂和种子的萌发,还有

11、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促进休眠和提高抗逆能力等作用。【详解】A、根据题意及各种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可知,植物越冬休眠,有利于过程,夏季有利于过程,A错误;B、秋末过程能增加叶肉细胞内的胡萝卜素含量,胡萝卜素进而经形成脱落酸,使叶片脱落,使光合速率下降,B错误;C、夏季过程能增加植物体内细胞分裂素含量,促进细胞分裂,缩小细胞周期,C正确;D、激素不直接参与细胞内的代谢过程,而是通过影响细胞内的代谢过程实现对生命活动的调节,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意在考查考生获取信息的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第卷 非选择题(共54分)二、非

12、选择题:7.某课题组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表所示(检测期间细胞的呼吸强度没有显著变化)。请回答:注:气孔导度描述气孔开放程度,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大。(1)胞间CO2进入叶绿体后,与_结合而被固定,再被还原生成有机物。(2)净光合速率可以通过测定一定时间内_的释放量来计算。(3)据表中指标分析,NaCl浓度为0-15mmolL1,气孔导度_,导致_,净光合速率降低;NaCl浓度为65-165mmolL1,气孔导度并不是影响净光合速率降低主要因素,依据是_。(4)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叶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可从各组选取等量叶片

13、,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观察比较各组色素带的_(写出两点)【答案】 (1). C5 (2). O2 (3). 降低 (4). 叶肉细胞二氧化碳供应减少影响暗反应 (5). 气孔导度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升高 (6). 数量、颜色 、宽度【解析】1、根据题意,本题考查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分析表格可知,随NaCl浓度的增大,净光合速率一直减小,气孔导度一直减小,但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在NaCl浓度0-15mmolL1时减小,而NaCl浓度在65-165mmolL1时,虽然气孔导度降低,但是胞间二氧化碳浓度却增大,且净光合速率降低,说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并非气孔导

14、度。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3、光合作用的过程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光反应中发生水的光解和ATP的合成,暗反应中发生二氧化碳的固定和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反应。4、根据色素可以溶于有机溶剂的原理,可以将色素从绿叶中提取出来,根据不同色素在层析液中的溶解度不同,可以利用纸层析法将不同色素进行分离。分离后在滤纸条上会出现4条色素带,自上而下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和叶绿素b(黄绿色),由于绿叶中色素含量不同,四条色素带的宽窄不同,叶绿素a所在的色素带最

15、宽,其次是叶绿素b,再次是叶黄素,最窄的是胡萝卜素。【详解】(1)暗反应过程中,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CO2与C5结合生成C3化合物而被固定,进而C3在ATP和H以及多种酶的催化作用下再被还原生成有机物。(2)净光合速率是指表观光合速率,即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减去呼吸作用速率,可以用有机物积累量、二氧化碳的消耗量或者氧气的释放量表示。(3)分析表格数据可知,NaCl浓度为0-15mmolL1时,净光合速率随着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下降而下降,胞间二氧化碳浓度下降,说明二氧化碳的固定仍然进行,但是净光合速率下降,说明此时气孔导度降低,供应的二氧化碳减少影响了暗反应,因此导致净光合速率下

16、降。当NaCl浓度继续增大为65-165mmolL1时,气孔导度继续下降但是胞间二氧化碳的浓度上升,说明此时影响净光合速率的因素可能有非气孔因素的存在。(4)若想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叶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可从各组选取等量叶片,提取并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通过观察层析结果,比较各组色素带的数量、颜色或者宽度可以判断出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叶片光合色素的种类和含量的影响。【点睛】本题以研究不同浓度NaCl溶液对茄子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为背景,考查光合作用的暗反应过程,要求学生掌握光合作用过程中光反应和暗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和影响因素是该题的重点;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分析图表中的数据信

17、息,结合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以及胞间二氧化碳的浓度的变化分析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这是该题的难点。8.胰腺是哺乳动物重要器官,科学家用胰腺进行科学实验,探究其重要功能。(1)斯他林和贝利斯剪取狗小肠并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发现提取液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该实验验证的假设是_。(2)胰腺中大部分是胰腺细胞,其间散布着胰岛,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分布其中,其分布方式为_(填“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分别集群形成胰岛”/“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及其他细胞混合集群形成胰岛”)。(3)胰腺中分泌的胰高血糖素,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_的功能。人体

18、内需要胰腺源源不断地分泌胰岛素,以维持激素含量动态平衡的原因是_。(4)科学家在豚鼠胰腺腺泡细胞中注射3H标记的亮氨酸,并破坏了腺泡细胞中全部的高尔基体,检测放射性的聚集和转移情况。结果发现,放射性只在细胞内进行转移,但却未出现在细胞外,这表明_。【答案】 (1). 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调节胰液的分泌 (2). 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及其他细胞混合集群形成胰岛 (3). 信息交流 (4). 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 (5). 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1、胰液分泌的过程是:食物刺激小肠黏膜,使其分泌促胰液素,促胰液素进入血液作用于胰腺,从而分泌胰液,此过程属

19、于体液调节,当刺激神经时也能促进胰液的分泌,说明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2、分泌蛋白合成与分泌过程: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此过程消耗的能量由线粒体提供。(1)斯他林和贝利斯的实验:剪取狗小肠并刮下黏膜,将黏膜与稀盐酸混合加砂子磨碎,制成提取液,发现提取液可促进胰腺分泌胰液。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证明小肠粘膜与稀盐酸混合后的提取液可以促进胰腺分泌胰液,故该实验的假设是在盐酸作用下,小肠黏膜可能产生一种化学物质调节胰液的分泌。(2)根据题意,胰腺中大部分是胰腺细胞,其间散布着胰岛,胰岛A细胞和

20、胰岛B细胞分布其中。因此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是散布在胰岛中的,故胰岛A细胞和胰岛B细胞的分布方式为:胰岛A细胞、胰岛B细胞及其他细胞混合集群形成胰岛。(3)胰腺中胰岛A细胞分泌的胰高血糖素,可与肝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后调节糖代谢过程,这反映了细胞膜具有细胞间信息交流的功能。激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会立即被灭活处理,因此人体内需要胰腺源源不断地分泌胰岛素,以维持激素含量的动态平衡。(4)根据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可知,在白蛋白合成和分泌过程中,依次出现放射性的细胞器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破坏了腺泡细胞中全部的高尔基体,导致蛋白质不能以囊泡的形式运输到细胞外,故放射性只在细胞内

21、进行转移,但却未出现在细胞外,因此通过该过程反映出高尔基体与分泌蛋白的分泌有关。【点睛】本题主要考查胰腺的功能,要求学生掌握教材中促胰液素的发现过程,通过分析题意,判断实验目的从而找出实验假设;识记细胞膜的功能,结合激素的调节过程理解细胞膜信息交流的功能;掌握同位素标记法分析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中涉及到的细胞器,利用所学的该知识点解决第(4)问。9.“稻鱼共生系统”是种可持续的生态农业,在该生态系统中,稻花鱼以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农业害虫、丝状藻类、水生杂草等为食,鱼的排泄物则为水稻的生长提供了肥料。回答下列问题:(1)调查该稻田水生杂草的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_。(2)在该生态系统的结构中,稻

22、花鱼占有2个营养级,分别是_;稻花鱼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_,提高生态系统的_稳定性。(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能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_;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的意义是_。【答案】 (1). 样方法 (2). 第二、第三营养级 (3). 物质循环 (4). 抵抗力 (5). 能量利用率 (6). 稻花鱼捕食农业害虫,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生态农业是一个农业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将农业生态系统同农业经济系统综合统一起来,以取得最大的生态经济整体效益。它也是农、林、牧、副、渔各业综合起来的大农业,又是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综合起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农业

23、。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有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种多样性原理、协调与平衡原理、整体性原理和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该人工生态系统的目的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减少环境污染。(1)该稻田水生杂草属于植被,因此调查其物种丰富度的方法是样方法。(2)根据题意,稻花鱼以底栖动物摇蚊幼虫、农业害虫、丝状藻类、水生杂草等为食,可见稻花鱼既是植食性动物也是肉食性动物,占有2个营养级,第二和第三营养级,稻花鱼作为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该生态系统合理设计了食物链,增加了生物种类,使营养级结构变得复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提高,因此抵抗力稳定性增强。(3)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稻

24、田养鱼增加了能量利用的途径,实现了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利用率;从减少环境污染的角度分析,稻田养鱼利用了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即捕食关系的应用达到了进行生物防治的目的,从而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点睛】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生态农业的特点,理解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的意义是该题的重点。要求学生能够利用题干条件,正确析食物链和食物网,明确生态系统个成分的作用,这是解决该题的关键。10.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我国是世界第一的鹅养殖大国,约占世界出栏量的90%,快速识别刚孵化的雏鹅性别,对规模化养殖至关重要。某白鹅品种甲刚孵化出来的雏鹅绒羽通常呈黄色或浅褐色

25、,饲养9个月后,雏鹅性成熟,绒羽退尽,换上新羽,羽色都是白色。科学家在繁育过程中,选择成年(10月龄)公鹅40只,母鹅200只,进行混群饲养,随机交配,孵化获得1个批次的雏鹅(G1),观察雏鹅的绒羽和性别,统计结果如下。(1)同一只鹅的雏鹅的绒羽羽色与成体的羽色有很大差异,这说明控制羽色的基因_,羽毛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据表推测,白鹅品种甲的雏鹅绒羽颜色_为显性性状,推测绒羽颜色遗传最可能是伴性遗传的理由是_。(3)为进一步确定白鹅品种甲的绒羽颜色的遗传方式,从该批次白鹅(G1)中选取雏期绒羽颜色为_的公鹅和_的母鹅进行杂交实验,通过子一代F1的绒羽色和性别进行确认,若F1中_

26、,则说明控制绒羽色的基因只在Z染色体上,且能快速分辨雏鹅性别。(4)若以上分析正确,第1批次(G1)的母鹅中,浅褐色绒羽的基因频率是_,推算依据是_。【答案】 (1). 不同(或“不止一对”或“两对”或“两对以上”) (2). 黄色 (3). 绒羽颜色在子代公鹅和母鹅中出现差异,控制绒羽颜色相关的基因与性别相关联 (4). 浅褐色 (5). 黄色 (6). 公鹅均表现为黄色,母鹅均表现为浅褐色 (7). 0.3 (8). 在母鹅中浅褐色的基因频率等于浅褐色母鹅的基因型频率(或“母鹅中,Z染色体上控制浅褐色绒羽基因数占所有母鹅个体控制绒羽颜色相关基因总数的比例)【解析】判断基因位置的方法:(一)

27、如果已知显隐性,确定基因的位置的方法:选用同型为隐性个体、异型为显性个体的杂交,根据子代的表现型判断。(二)未知显隐性时,确定基因位的位置:(1)已知子代的性状,若告诉某一性状的子代、个体出现的比例或数量,若、个体中比例一致则为常染色体;若某一性状在、中比例不同,则为伴性遗传。(2)已知亲代的性状,正交反交,结果子代表现型一致,则为常染色体遗传,子代个体表现出的性状(亲本为纯合子)或子代个体中比例高的性状为(亲本中纯合子杂合子都存在)为显性性状;若子代正反交结果不一致,且有性别差异,则为X染色体遗传,在子代雌雄各具一种性状的杂交组合中雄性亲本表现出的性状为显性性状。(1)根据题意,同一只鹅的雏

28、鹅的绒羽羽色与成体的羽色有很大差异,这说明该性状与基因不是简单的一一对应关系,该性状可能是由两对或两对以上的等位基因控制的,羽毛的差异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2)根据题意和表中数据可知,白鹅品种甲杂交的后代中母鹅的雏鹅绒羽颜色黄色:浅褐色大约接近3:1,则说明雏鹅绒羽颜色中的黄色为显性性状;分析表格可知,由于在后代中绒羽颜色在子代公鹅和母鹅中出现差异,则控制绒羽颜色相关的基因可能与性别相关联。(3)要确定白鹅品种甲的绒羽颜色的遗传方式,即判断基因的位置,在已知显隐性的条件下,则选择同型为隐性个体、异型为显性个体的杂交,即选择浅褐色公鹅与黄色母鹅杂交,通过子一代F1的绒羽色和性别进行确认。若控

29、制绒羽色的基因只在Z染色体上,则子代公鹅全为黄色,母鹅全为浅褐色。(4)根据表中数据可知,第1批次(G1)的母鹅中,浅褐色绒羽的母鹅占48(48+112)=0.3,若第(3)问分析正确,即控制该性状的基因只位于Z染色体上,根据伴性遗传的特点,则第1批次(G1)的母鹅中,浅褐色的基因频率等于浅褐色母鹅的基因型频率,即子代母鹅中浅褐色绒羽的基因频率是0.3。【点睛】本题考查伴性遗传的应用的知识点,要求学生掌握ZW型伴性遗传的应用是该题的难点。学生能够根据题意和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利用特殊的分离比判断出显隐性,然后根据在后代中性状与性别的关联性判断遗传方式,利用判断基因位置的实验方法解决第(3)问,是突破该题的关键。37. 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专题(15分,除注明外均为每空2分)泡菜是人们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与胺类结合成亚硝胺后具有致癌作用。请回答下列与泡菜制作有关的问题:(1)制作泡菜时,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