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2 ,大小:93.27KB ,
资源ID:19245853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45853.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动物学下题库已修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动物学下题库已修改汇总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腺细胞分泌黏液使沉入内柱的食物粘聚成团,借助于纤毛的摆动,将食物团从内柱向前推行,经围咽沟沿背板进入食道、胃、肠进行消化。9 1 无头类(Acrania) 头索动物身体呈鱼形,体节分明,脊索终生保留,并延伸至背神经管的前方,头部不明显,缺乏真正的头和脑,故称为无头类。10 1 有头类(Craniata) 脊椎动物亚门脊索只在胚胎发育阶段出现,后被脊柱所取代。脑和各种器官在身体前端集中,形成明显的头部,故称有头类。11 1 无颌类(Agantha) 圆口纲属于较低等的脊椎动物,缺乏用作主动捕食的上、下颌,又称无颌类。12 1 有颌类(Gnathostomata) 包括脊椎动物中除了圆口纲物种外的

2、所有类群。这些生物都具备了上、下颌,用于支持口部、加强动物主动摄食和消化能力。13 1 原索动物(Protochordata) 尾索动物和头索动物两个亚门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类群,合称为原索动物。14 3 被囊动物(tunicate) 尾索动物幼体时期尾部有脊索及背神经管,身体包裹在胶质或近似植物纤维素成分的被囊当中,所以又成为被囊动物。15 2 鳃笼(branchial basket) 圆口纲具有的支持呼吸器官鳃囊的特殊构造。由9对细长弯曲的鳃弓和4对纵走软骨条共同连接而成。鳃笼紧贴皮下,包在鳃囊外侧,不分节,末端构成保护心脏的围心软骨。16 2 单鼻类(monorhina) 圆口类只有一个

3、外鼻孔,开口于两眼中间的稍前方或吻端,因此又称单鼻类。17 3 囊鳃类(Marsipobranchii) 即圆口类,它们具有独特的鳃囊结构,来源于内胚层的鳃丝位于鳃囊中,因此又称为囊鳃类。18 2 鳃囊(gill pouch) 圆口纲特有的结构,位于内鳃孔和外鳃孔之间呈球形的构造,囊的背、腹、侧壁上均着生有鳃丝,构成呼吸器官的主体。19 3 沙隐虫(Ammocoete) 七鳃鳗的幼体,其摄食和生活方式与文昌鱼相似,经过37年后,于秋冬之际经过变态成为成体20 1 侧线(lateral line) 为鱼类特有的皮肤感觉器官,呈管状或沟状,埋于头骨内及体侧皮肤下面,侧线管以侧线孔穿过头骨及鳞片,连

4、接成与外界相通的侧线,感觉器位于侧线管内。21 1 侧线鳞(scale in lateral line) 在鱼体两侧通常具有1条或几条穿过侧线管的鳞片称为侧线鳞。22 1 罗伦氏壶腹(ampulla of Lorenzini) 又称罗伦瓮、罗伦齐尼瓮或罗伦氏器,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由皮肤衍生的感觉器,是侧线管的变形构造,分布在头部的背腹面。由罗伦瓮、罗伦管和管孔三部分组成。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能感知电压。23 3 红腺和卵圆窗(red gland and oval window) 红腺位于闭鳔类的鳔前腹面内壁上,为单层或多层上皮褶,下面有大量的微血管构成特异的网状构造,能分泌气体于鳔内

5、。卵圆窗位于鳔的后背方,壁薄而密布微血管,以小孔与鳔体相通,周围有环肌和辐射状肌,是吸收鳔内气体的场所。24 1 鳍(pronephros)(fin) 鳍:分布于鱼类的躯干部和尾部,是维持身体平衡和运动的主要器官,由内骨骼的支鳍骨和露在身体外面的鳍条组成。分为奇鳍和偶鳍。25 1 奇鳍与偶鳍(median and paired fin) 奇鳍与偶鳍:奇鳍着生在身体的中线上,自头部经背部绕过尾部以至肛门为止的连续皮褶,包括背鳍、尾鳍、臀鳍;偶鳍着生在身体的两侧,自头部以后起沿腹部两侧至肛门,包括胸鳍、腹鳍。26 2 鳍式(fin formula) 鳍式:是记述鱼类鳍的组成和鳍条的数目,鳍名用大写

6、英文字母,棘数用罗马数字,软条数用阿拉伯数字,棘与软条相连用“-”表示,棘与软条分隔用“,”表示,数目变化范围用“”表示。27 3 盾鳞(placoid scale)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表皮和真皮共同形成的,由基板和棘两部分组成,基板埋藏于真皮中,大多呈菱形,基板底部有一孔,是神经和血管通入的地方;棘着生在基板上,露于皮肤外面,尖端朝向体后,外层覆以釉质,内层为齿质中央为髓腔。28 3 硬鳞(ganoid scale) 硬鳞:为硬骨鱼类中硬鳞鱼所具有,是由真皮形成的。一般为斜方形的骨质板,上面覆盖一层硬鳞质,能反射特殊的光亮。29 3 骨鳞(bony scale) 骨鳞:骨鳞为绝大多数硬

7、骨鱼类所具有,由真皮形成。多为圆形或椭圆形,具弹性的半透明薄骨板,骨鳞呈覆瓦状排列,前端插入真皮形成的鳞袋内,后端游离于表皮之下,侧缘为相邻的鳞片所覆盖。骨鳞的结构为上下2层,上层为骨质层,下层柔软为纤维层。30 2 圆鳞(cycloid scale) 圆鳞:骨鳞的一种,顶区边缘(游离缘)光滑,如鲱形目、鲤形目等。 31 2 栉鳞(ctenoid scale) 栉鳞:骨鳞的一种,顶区边缘(游离缘)具有锯齿状突起,如鲈鱼、鰕虎鱼等。32 2 咽颅(visceral skeleton) 咽颅:位于脑颅的下面,环绕消化道前端两侧,支持口、舌及鳃片,由左右对称且分节的骨块组成。第1对特化成颌弓、第2对

8、特化为舌弓、第37对为鳃弓。又称为咽弓。33 1 初生颌(primary jaw) 初生颌:由腭方软骨和麦克氏软骨构成的颌叫做初生颌。34 1 次生颌(secondary jaw) 次生颌:构成上下颌的骨块为后来形成的膜质骨,即支持上颌的前颌骨、上颌骨,支持下颌的齿骨、隅骨等,这种颌称为次生颌。35 1 性逆转(sex reversion) 性逆转:雌雄生殖腺转变的现象称为性逆转。如黄鳝从胚胎期到性成熟期全是雌性,成熟产卵后,卵巢逐渐变成精巢。36 1 卵生(oviparity) 卵生:把成熟的卵直接产在体外,在体外进行发育的繁殖方式。如多数鱼类、鸟类。37 1 卵胎生(ovovivipari

9、ty) 卵胎生:受精卵在雌性生殖管道内进行发育,但胚胎发育所需的营养物质依靠卵黄供给,与母体没有营养物质的联系,仅呼吸靠母体进行或母体提供部分水分和矿物质。如多数软骨鱼类。38 3 膜迷路(membranous labyrinth) 膜迷路:由于内耳是由膜质的囊和管相互连接在一起,构成像迷宫一样的结构,因此又称为膜迷路。39 2 脊柱与脊椎骨(vertebral column and vertebra) 脊柱与脊椎骨:脊柱纵贯身体体背方,俗称脊梁骨,是由数量不等的脊椎骨相互连接而成的柱状结构。脊椎骨是构成脊柱的结构单位,鱼类可分为躯椎和尾椎二种,陆生脊椎动物逐渐分化为颈椎、胸椎、腰椎、荐椎、尾

10、椎。40 2 口腔齿与咽喉齿(pharyngeal teeth) 口腔齿与咽喉齿:着生在口腔内周围骨骼上的齿称为口腔齿,包括包括颌齿、犁齿、腭齿、舌齿等。着生在第五对鳃弓形成的下咽骨上的齿为咽喉齿。41 1 喉鳔类与闭鳔类(physostomous and physoclistous) 喉鳔类与闭鳔类:鳔具有鳔管的鱼类称为喉鳔类,如鲤鱼;无鳔管的鱼类称为闭鳔类,如鲈。42 1 鳃间隔(gill septum) 鳃间隔:两鳃片间的隔膜称为鳃间隔,软骨鱼类发达,真骨鱼类退化或消化。43 2 半鳃与全鳃(hemibranch and holobranch) 半鳃与全鳃:长在同一鳃弓上的两个鳃片称为全

11、鳃,只有一个鳃片的为半鳃。44 1 动脉球与动脉圆锥(bulbus arteriosus and conus arterosus) 动脉球与动脉圆锥:腹大动脉基部扩大而成的球状结构,称为动脉球,与心脏的心室相通,不能搏动,硬骨鱼类具有。动脉圆锥是软骨鱼类心脏的组成部分,位于心室的前方,内有瓣膜,能有节律的搏动。45 1 动脉与静脉(artery and vein) 动脉与静脉:输送血液离开心脏的血管称为动脉,输送血液返回心脏的血管称为静脉。46 1 单循环(single criculation) 单循环:血液在体内只有一条循环路线。血液从心脏压出经鳃完成气体交换后,不返回心脏,进入背大动脉,送

12、至身体各处,离开器官组织的乏氧血沿静脉回流到心脏。47 3 裸卵巢与被卵巢(naked ovary and closing ovary ) 裸卵巢与被卵巢:卵巢裸露,外面没有腹膜形成的卵囊膜包裹,称为裸卵巢,又称游离卵巢,软骨鱼类和肺鱼类的卵巢属于此种类型。卵巢外面被由腹膜形成的卵囊膜所包裹,卵囊膜向后延伸形成输卵管,称为被卵巢,也称封闭卵巢。硬骨鱼类的卵巢属于此种类型。48 3 内分泌腺(endocrine gland) 内分泌腺:属于无管腺,其分泌物(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输送到靶细胞,使之发挥作用。49 1 韦伯氏器(weberian organ) 韦伯氏器:鲤形目鱼类,由

13、最前面的3个脊椎骨的一部分经过变异形成的,包括闩骨、舟骨、间插骨和三脚骨,位于内耳和鳔之间,起传导作用。50 1 洄游(migration) 洄游:有些鱼类生活史的不同阶段,在一定的季节,沿着固定的方向,聚集成群作有规律的长距离迁移运动,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对生殖、觅食、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经过一段时间后又返回原地,这种现象称为洄游。51 2 生殖洄游(breeding migration) 生殖洄游:鱼类在达到性成熟之后,从越冬场所或觅食场所聚集成群向产卵场的洄游称生殖洄游,也称产卵洄游。52 2 觅食洄游(feeding migration) 觅食洄游:鱼类因追随或寻找食物而进行的洄

14、游称为索饵洄游,也称觅食洄游。53 2 越冬洄游(overwintering migration) 越冬洄游:当秋季气温下降,鱼类为了寻求适宜水温常集结成群,从觅食场所向越冬场所进行的洄游称为越冬洄游,也称季节洄游。54 1 正尾型(homocercal type) 正尾型:末端尾椎骨愈合向上翘入尾鳍上叶基部,但从外观上看,尾鳍的上下叶对称,见于大多数硬骨鱼类。55 1 歪尾型(heterocercal type) 歪尾型:部分尾椎骨上翘伸入尾鳍的上叶,把尾鳍分为上下不相等的两叶,在外观和内部结构都不对称,如鲨鱼、鲟鱼等。56 1 原尾型(protocercal type) 原尾型:尾椎一直伸

15、到尾的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对称,仅见于鱼类的胚胎期。57 2 口咽腔(cavum oropharyngeum) 口咽腔:鱼类和两栖类,口腔和咽部无明显的界限,统称为口咽腔。58 1 鳃耙(gill rakers) 鳃耙:着生在鳃弓内侧两排并列的突起,是阻拦食物随水流出鳃裂的滤食结构,同时具有味觉作用,其数目、形状及疏密状况与鱼类的食性有关。59 2 导管膀胱(canal bladder) 导管膀胱:是大多数鱼类的膀胱,来源于中胚层,为左右输尿管末端愈合膨大形成的。60 2 泄殖腔膀胱(cloacal bladder) 泄殖腔膀胱:是总鳍鱼、肺鱼及两栖动物的膀胱,来源于内胚层,为泄殖腔腹壁突出形成

16、的。61 2 螺旋瓣(spiral valve) 螺旋瓣:有2种螺旋瓣,一是软骨鱼类、少数硬骨鱼类的肠管腔内由肠壁突出形成的黏膜褶,有延缓食物的通过和增加消化吸收面积的作用。一是位于动脉圆锥内的纵行的螺旋形瓣膜,有使血液分流的作用。62 2 镰状突(falciforme process) 镰状突:为眼球内膜质的垂直隆起,起于盲点,以韧带止于晶状体腹面后方的铃状体。是硬骨鱼类具有调节视力的特有结构。63 1 双凹型椎体(amphicoelous centrum) 双凹型椎体:椎体前后两端都凹入,椎体间具有退化的脊索并穿过椎体,使残存的脊索呈念珠状。鱼类、低等有尾两栖类、低等爬行类属于此种类型。6

17、4 1 吞咽式呼吸(bucco-phryngeal respiration) 吞咽式呼吸:两栖动物由于没有胸廓,呼吸动作靠口腔底部的颤动升降来完成,同时口腔粘膜也能进行气体交换,这种呼吸方式称为吞咽式呼吸。65 1 原脑皮(archipallium) 原脑皮:从两栖动物开始出现的,在大脑顶壁出现了零星的神经细胞,称原脑皮。仍与嗅觉有关。66 2 休眠(dormancy) 休眠:是动物对不良环境条件的适应,当恶劣条件到来时,动物停止进食,呼吸次数、心跳频率、呼吸耗氧量均大为减少,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状态,当条件转好时,再恢复活动。休眠是动物一种主动过程。可分为夏眠、冬眠和日眠。67 1 固胸型肩

18、带(firmisternia pectoral girdle) 固胸型肩带:蛙类两侧肩带的左右上乌喙骨在腹中线处相互平行愈合在一起。肩带在腹面不能左右交错活动。68 1 弧胸型肩带(arcifera pectoral girdle) 弧胸型肩带:蟾蜍等两侧肩带的左右上乌喙骨不愈合,在腹中线彼此重迭。肩带可在腹面左右交错活动。69 2 不完全双循环(imcompleted double circulation) 不完全双循环:血液在体内有两条循环路线,一是体循环,血液从心脏发出后,到身体各处进行气体交换,乏氧血返回心脏;一是肺循环,血液从心脏发出到肺部进行气体交换,多氧血再返回心脏,由于两栖类和

19、爬行类,心室只有一个或分隔不完整,因此从身体返回的乏氧血和从心脏返回的多氧血在此有一定的混合,称为不完全双循环。70 2 同型齿(homodont) 同型齿:牙齿的数目很多,但大小、形态相似,叫做同型齿。如蛙的犁骨齿。71 3 耳柱骨(听骨)(columella) 耳柱骨(听骨):为中耳腔内出现了棒状的小骨,一端连在鼓膜上,另一端与内耳卵圆窗相连,主要作用为传导声波。由鱼的舌颅骨演变而来。72 1 五趾型附肢(pentadactyle limb) 五趾型附肢:从两栖纲开始出现的结构。由总鳍鱼的鳍演化而来,解决了陆生动物失去水中浮力而出现的支撑身体重力的困难。包括肱(股)骨,桡(胫)骨,尺(腓)

20、骨,腕(跗)骨,掌(跖)骨和指(趾)骨。73 2 两栖动物(Amphibian) 两栖动物:个体发育中经历幼体水生和成体水陆兼栖生活的变温脊椎动物。74 2 平颅型(platybasic type) 平颅型:两栖动物的头骨扁而宽,脑腔狭小,无窝间隔,称为平颅型。75 3 喉气管室(laryngotracheal chamber) 喉气管室:为两栖动物的构造,以狭小的裂缝开口于咽部,由一块环状软骨和一对杓状软骨支持,无尾类在喉门内侧具一对声带。76 1 变温动物(poikilothermal) 变温动物: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身体的体温不能维持恒定,随外界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77 2 鼓膜

21、(tympanic membrane) 鼓膜:中耳的组成部分,位于眼后呈圆形,覆盖在中耳腔的外壁,内接耳柱骨,在高等动物,由于外耳的出现而内陷。78 3 耳后腺(paotid) 耳后腺:位于蟾蜍类的眼后方,为一对大型的毒腺,一般认为是由粘液现演变形成的,其分泌物含有多种有毒成分。亦称耳旁腺。79 1 参差性椎体(diplasiocoelous centrum) 参差性椎体:蛙科和树蛙科的两栖类,第一至第七脊椎骨的椎体为前凹型,第八脊椎骨的椎体为双凹型,这种类型的椎体称为参差性椎体。80 3 犁鼻器(Jacobsons organ) 犁鼻器:为嗅觉器官,从两栖动物开始出现,在两栖动物为鼻腔腹内侧

22、的1对盲囊,能感知化学性质。在蜥蜴和蛇类特别发达,是在鼻腔前面的1对盲囊,以独立的鼻腭管开口于口腔顶壁。81 2 枕髁(occipital condyle) 枕髁:也称枕骨髁,为四足动物特有的构造,枕骨后方的突起,与第1枚颈椎(寰椎)相关节,使头部能够活动。两栖类和哺乳类为2个,爬行类、鸟类为1个。82 2 前凹形椎体(procoelous centrum) 前凹形椎体:椎体前端凹入后端凸出,两椎体间的关节较灵活,脊索有残存,但不连续。多数无尾两栖类、多数爬行类等属于此种类型。83 2 后凹型椎体(opisthocoelous centrum) 后凹型椎体:椎体前端凸出后端凹入,高等有尾两栖类

23、、部分无尾两栖类、少数爬行类属此类型。84 1 羊膜动物(Amniote) 胚胎发育中出现羊膜、绒毛膜、尿囊等胚膜结构的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纲、鸟纲、哺乳纲。85 1 羊膜卵(amniote egg) 羊膜卵指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胚膜结构的卵。羊膜卵的特点是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发生三层胚膜(绒毛膜、尿囊膜、羊膜)包围胚胎,羊膜腔中充满着羊水,胚胎浸在羊水中而得到保护,免于干燥和减轻震荡。86 1 颞窝(temporal fossa) 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在头骨两侧眼眶后面的一个或两个孔洞,是借相邻膜性硬骨的缩小或丢失形成的,颞窝的形成与咬肌发达有关,包括无颞窝、上颞窝、合颞窝、双颞窝四种类型。87

24、 3 尿囊 (allantois) 胚胎发育过程中,由原肠后部突出的一个盲囊,深入到胚外体腔内充当呼吸和排泄的器官,称为尿囊。88 1 次生腭(secondary palata) 在口腔顶壁由前颌骨、上颌骨的腭突以及腭骨、翼骨形成的水平分隔。将口腔和鼻腔完全分开,使内鼻孔后移。爬行动物中以鳄类的次生腭最完整。89 3 自残断尾现象(tail autotomy phenomenon) 某些蜥蜴在尾部遭受拉、压、挤等机械刺激时,会在尾椎骨的某个部位连同肌肉和皮肤一起断裂的现象。自残部位的细胞有增值殖分化能力,残尾断面可重新长出再生尾。90 2 胸式呼吸(thoracic breathing) 借肋

25、间肌的收缩使胸廓的扩张与缩小完成气体交换的呼吸方式称胸式呼吸。91 1 爬行动物(Reptile) 是指体被角质鳞或硬甲,在陆地繁殖的变温羊膜动物。92 2 潘氏孔(Panizzas pore) 鳄类心脏的室间隔完整,在左右体动脉弓的基部留有一个沟通2个心室的孔称潘氏孔。93 2 尿囊膀胱(allantoic bladder) 羊膜动物的膀胱由胚胎期的尿囊基部扩大而成,故称尿囊膀胱。94 3 红外线感受器(infrared receptor) 蝰科及蟒科种类具有的对环境温度微小变化发生反应的热能感受器。95 1 高颅型(tropibasis type) 颅骨形状较高而隆起,称为高颅型,羊膜动物

26、属于此种类型。96 3 皮肤肌(skin muscle) 起自躯干肌、附肢肌或咽部肌肉而止于皮肤的肌肉称为皮肤肌。97 2 毒牙(fangs) 为毒蛇前颌骨和上颌骨上的12对特化的大牙,表面有沟(沟牙)或中央有管(管牙),基部通过导管与毒腺相连。98 1 端生齿(acrodont) 牙齿着生在颌骨的顶端。99 1 侧生齿(pleurodont) 牙齿着生在颌骨边缘的内侧。100 1 槽生齿(thecodont) 牙齿着生在颌骨的齿槽内。101 2 胚膜(embryonic membrane) 羊膜卵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产生的膜,包括绒毛膜、尿囊、羊膜。102 3 颅顶孔(calvaria pore

27、) 原始爬行动物和某些蜥蜴的头骨左右顶骨之间的合缝上保留的孔,顶眼位于此处,在古爬行动物普遍存在。103 2 新脑皮(neopallium) 大脑表层的锥体细胞聚集成的神经细胞层称为新脑皮,是从爬行动物开始出现的,哺乳动物动物特别发达,有些种类形成了沟和回,成为最高级的神经中枢。104 1 鸟类(Aves) 是指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高等脊椎动物。105 1 恒温动物(homeotherm) 体温不因外界环境温度而改变,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动物,包括鸟纲和哺乳纲。106 2 正羽(contour feather) 为被覆在鸟类体表的大型羽片,由羽轴和羽片组成。根据着生部位可分为覆羽、飞

28、羽、尾羽等。又称翮羽。107 2 绒羽(down feather) 鸟类羽毛的一种,着生在雏鸟的体表和正羽的下方,羽轴纤弱,羽小枝不构成羽片,保温性能强。108 2 纤羽(hair feather) 鸟类羽毛的一种,杂生在正羽与绒羽之中,羽轴纤细延长,羽枝短,散生在羽轴顶端,外形似毛发,又称毛状羽。109 2 飞羽(flight feather) 着生在鸟类前肢上后缘的羽毛,对飞翔起重要作用,其中着生在腕、掌、指部的飞羽称初级飞羽、着生在小臂上的飞羽称次级飞羽、着生在大臂上的飞羽称三级飞羽。飞羽的形状和数量是鸟类分类的重要依据。110 2 尾羽(tail feather) 着生在尾部的飞羽,飞

29、翔时起转向和平衡身体的作用,其形状和数量也是重要的分类依据。111 2 尾脂腺(oil gland) 着生在鸟类尾基部背面的一对皮肤腺,分泌油脂可以保护羽毛,并有防水作用,水禽发达,生活在干旱地区的一些鸟类,缺乏尾脂腺。112 1 龙骨突(keel) 指鸟类胸骨中线高耸的突起,它增加了飞翔肌肉的固着面,为飞行时扇翅有力提供了保证。113 2 愈合荐骨(synsacrum) 鸟类特有的结构,由少数胸椎、全部腰椎和荐椎以及一部分尾椎愈合而成,它构成了步行时支持体重的坚实支架。又称综荐骨。114 2 尾综骨(pygostyle) 鸟类特有的结构,由最后几枚尾椎愈合形成的垂直骨板,为尾羽的着生部位。115 2 叉骨(wishbone) 鸟类肩带左右锁骨及退化的间锁骨在腹中线处愈合,形成“V”形,称为叉骨,它可防止鸟类飞行时左右肩带的碰撞。116 1 开放式骨盘(wall opening pelvis) 鸟类腰带耻骨退化,左右坐骨、耻骨在腹中线不联结,而一起向侧后方伸展,构成“开放式骨盘”,它与产生大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