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电器着火时下列不能用的灭火方法是哪种? ( ) A用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B用沙土灭火 C用水灭火 7、静电电压最高可达 ( ) ,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火灾。 A50伏 B数万伏 C 220伏 8、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是防止 ( ) 。A.触电事故 B电压波动 C电荷超负荷9、金属梯子不适于以下什么工作场所?( )A有触电机会的工作场所 B坑穴或密闭场所 C高空作业10、使用的电气设备按有关安全规程,其外壳应有什么防护措施?( ) A. 无 B保护性接零或接地 C防锈漆11、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 )。A零线 B火线 C地线 12、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 )导致人身伤亡
2、的。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B烧伤 C电休克13、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 )和胸外心脏挤压。A按摩 B点穴 C. 人工呼吸14、长期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操作者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 )。A. 呼吸困难 B神经失常 C疲劳无力15、工厂内各固定电线插座损坏时,将会引起( )。A引起工作不方便B不美观C触电伤害 16、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由于( )将使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A电流 B电压 C电磁波辐射 17、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 A站在铁板上操作 B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C穿防静电鞋操作 18、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
3、带都是防护( )的主要措施。 A. 雷电侵入波 B. 直击雷 C. 反击 D. 二次放电 19、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以按( )考虑 。 A:50100 B:8001000 C:100500 k D:15 M20、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A. 触电的方式 B. 人体电阻的大小C. 触电电压的高低 D. 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21 毒物经口腔倾入人体,饮足量温水、催吐,或饮用( )解毒。 A.葡萄糖 B.生理盐水 C.牛奶 C22 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使用( )型热电偶。 A.隔爆 B.记录 C.隔油 A23 爆炸浓度范围随原始压力、温度的降低而( )。 A.变宽 B.变窄 C.
4、不变 B24 易燃物料与液体的存放必须( )。 A.与其他化学品一齐存放 B.储放危险品仓库内 C.放在车间方便取用的角落 B25 自燃点较低的物质,( )是避免其自燃、防水的有效措施。 A.散热 B.减压 C.降温 C26 中毒窒息呼吸停止的,立即人工呼吸、按压心脏起跳,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至恢复( )。 A.自主心博 B.自主呼吸 C.自主心博和呼吸 C27 爆炸事故时( )用沙土遮盖、埋压爆炸物。 A.必须 B.可以 C.切忌 C28 当明火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液体表面挥发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由于燃烧消耗,液体挥发蒸汽补充不及而熄灭,故称( )。 A
5、.阴燃 B.爆燃 C.闪燃 C29 引起闪燃的( )温度称为闪点。 A.最低 B.最高 C.平均 A30 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和(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点火源 C31 金属钾、钠火灾时,不可以使用( )灭火。 A.泡沫灭火剂 B.干沙覆盖 C.干粉 A32 当身上衣物着火时,下列处臵措施中不当的是( )。 A.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灭火焰 B.跳入就近的水池 C.奔跑 C33 400.爆炸是一种迅速的( )的能量释放过程。 A.物理 B.化学 C.物理或化学 C34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 )装置,并
6、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A.通风防爆 B.通信报警 C.通风报警 B35 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喷嘴对准火焰( )。 A.顶部 B.根部 C.底部 B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通常气体比液体、固体易燃易爆,且燃速更快。2、相对密度小于1的液体发生火灾时,用水灭火是无效的。3、燃烧过程具有发光、发热、有新物质生成等三个特征。4、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也越大。5、爆炸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稍有泄露即容易进入下限,应特别防止物料的跑、冒、滴、漏。6、爆炸极限不是固定的数值,而是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变化。7、气体的自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火灾爆炸的危险性也越大。5、当同时存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
7、源时就必然发生燃烧。6、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7、在潮湿或高温或有导电灰尘的场所,应该用正常电压供电。9、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好的地板。10、对于在易燃、易爆、易灼烧及有静电发生的场所作业的工人,可以发放和使用化纤防护用品( )。11 严禁不佩戴专用防护用品(具)从事有毒、有害、腐蚀等介质和泄漏、窒息环境下的危险作业。12 固体燃烧一般要在气化状态下进行。13 防火防爆措施的着眼点,是防止可燃物、助燃物形成燃烧系统,消除和严格控制一切足以导致着火爆炸的点火源14 加热易燃液体时,应尽量避免采用明火,而采用蒸汽、过热水或其他热载体加热 15 运转
8、设备的轴承要保持润滑良好,不能缺油,否则容易发热起火,在有可燃气体泄露时容易起火爆炸16 干粉灭火剂是一种干燥易于流动的粉末,又称粉末灭火剂。17 电流对人体造成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电击。18 通入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人体感觉越强烈,致命的危险性就越大。19 接地与接零是防止触电的重要安全措施 20 胸外心脏挤压时动作要稳健有力,均匀规则,不可用力过大过猛,以免造成肋骨折断、内脏损伤等。21 在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工作人员应随时用手接触接地棒,以消除人体所带有的静电。22 勤洗澡、勤换衣服,能有效消除人体表面积聚的静电荷。23 当头发无法梳理服贴时,将梳子浸入在水中,等静电消除之
9、后便可以随意梳理了。24 穿旅游鞋容易使身上的静电积蓄。这是因为旅游鞋的底一般是绝缘的,身体上的静电无法由脚底排除而积蓄。因此,容易产生静电的人尽量不要穿旅游鞋。三、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根据燃烧的起因不同,燃烧可以分为( )、( )和着火三种类型。2、爆炸是物质发生的急剧的物理、化学变化,在瞬间释放出大量的能量并伴有巨大声响的过程,按爆炸的过程可将其分为( )、( )和核爆炸三类。3、化学爆炸是指物质发生急剧( )反应,产生高温高压而引起的爆炸。4、可燃气体、可燃液体的蒸汽或可燃粉尘、纤维与空气形成的混合物遇火源会发生爆炸的极限浓度称为( ),通常按体积分数来表示,其中在空气中能引
10、起爆炸的最低浓度称为( ),最高浓度称为( )。5、电流对人体的伤害有( )、( )和电磁场生理伤害。6、( )是将设备或线路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7、发生触电事故出现“假死状态”时,应尽快使其心肺复苏,主要有( )和( )。8、一套完整的避雷装置包括( )、( )和接地装置。4、( )和爆炸极限是评价液体火灾爆炸危险性的主要指标。5、燃烧三要素是指( )、( )和( )。6、我国规定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V,( ), ( ), 12V, 6V。 雷电的危害按其破坏因素分类主要有( )、( )和机械性质的破坏。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人体触电的原因有哪些?指出下图
11、中的分别是什么触电方式。甲 乙 丙2、水的灭火原理是什么?哪些物质着火不能使用?3、试举例说明生产中和生活中常见静电现象。4、消除静电的基本途径有哪些?4、简述避雷装置各个部分的作用。5、雷雨中人们预防雷击应注意哪些事项?1 甲烷、乙烷、丙烷和丁烷的自燃点分别为537、515、466、365,那么这几种物质中( )最易自燃。 A. 甲烷 B. 乙烷 C. 丙烷 D. 丁烷 2 物质的自燃点越( ),越容易燃烧。 A. 高 B. 低 C.不确定 3 常用危险化学品具有燃烧性、( )、毒性和腐蚀性。 A自燃性 B爆炸危险性 C泄漏危险性 D放射性 4 电气设备检修时,应先切断电源,并挂上( )的警
12、告牌。 A. “有人工作,严禁合闸” B. “高压危险” C. “前面施工请绕道” D. “严禁通行” 5 行灯电压不得超过( )V,在特别潮湿场所或导电良好的地面上,若工作地点狭窄(如锅炉内、金属容器内)行动不便,行灯电压不得超过( )V。 A. 36 12 B. 50 42 C.110 36 D. 50 36 6 任何可燃物的燃烧都要经历( )、着火、燃烧等阶段。 A. 还原反应 B.熔化 C.蒸发 D.氧化分解 7 电器着火时下列不能用的灭火方法是哪种? ( ) A用四氯化碳或1211灭火器进行灭火 B用沙土灭火 C用水灭火 8 静电电压最高可达 ( ) ,可现场放电,产生静电火花,引起
13、火灾。 A50伏 B数万伏 C 220伏 9 漏电保护器的使用是防止 ( ) 。 A.触电事故 B电压波动 C电荷超负荷 10 金属梯子不适于以下什么工作场所?( ) A有触电机会的工作场所 B坑穴或密闭场所 C高空作业 11 使用的电气设备按有关安全规程,其外壳应有什么防护措施?( ) A. 无 B保护性接零或接地 C防锈漆 12 三线电缆中的红线代表( )。 A零线 B火线 C地线 13 触电事故中,绝大部分是( )导致人身伤亡的。 A.人体接受电流遭到电击 B烧伤 C电休克 14 如果触电者伤势严重,呼吸停止或心脏停止跳动,应竭力施行( )和胸外心脏挤压。 A按摩 B点穴 C.人工呼吸
14、15 长期在高频电磁场作用下,操作者会有什么不良反应? A. 呼吸困难 B神经失常 C疲劳无力 16 工厂内各固定电线插座损坏时,将会引起 ( ) 。 A引起工作不方便 B不美观 C触电伤害 17 人体在电磁场作用下,由于( ) 将使人体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A电流 B电压 C电磁波辐射 18 如果工作场所潮湿,为避免触电,使用手持电动工具的人应 ( ) 。 A.站在铁板上操作 B.站在绝缘胶板上操作 C穿防静电鞋操作 19 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都是防护( )的主要措施。20 在一般情况下,人体电阻可以按( )考虑。 A.50-100 B.800-1000 C.100-500 k
15、 D.1-5 M 21 被电击的人能否获救,关键在于( )。 A. 触电的方式 B.人体电阻的大小 C.触电电压的高低 D.能否尽快脱离电源和施行紧急救护 22 毒物经口腔倾入人体,饮足量温水、催吐,或饮用( )解毒 A.葡萄糖 B.生理盐水 C.牛奶 23 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使用( )型热电偶。 A.隔爆 B.记录 C.隔油 A24 爆炸浓度范围随原始压力、温度的降低而( )。25 易燃物料与液体的存放必须( )。26 自燃点较低的物质,( )是避免其自燃、防水的有效措施。 A.散热 B.减压 C.降温 27 中毒窒息呼吸停止的,立即人工呼吸、按压心脏起跳,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至恢复
16、( )。 A.自主心博 B.自主呼吸 C.自主心博和呼吸 28 爆炸事故时( )用沙土遮盖、埋压爆炸物。 A.必须 B.可以 C.切忌 C29 当明火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液体表面挥发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由于燃烧消耗,液体挥发蒸汽补充不及而熄灭,故称( )。 A.阴燃 B.爆燃 C.闪燃 C30 引起闪燃的( )温度称为闪点。 A.最低 B.最高 C.平均 A31 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和( )。 A.反应物 B.生成物 C.点火源 C32 金属钾、钠火灾时,不可以使用( )灭火。 A.泡沫灭火剂 B.干沙覆盖 C.干粉 A33 当身上衣物着火时,下列处臵
17、措施中不当的是( )。 A.就地卧倒,用手覆盖住脸部并翻滚压灭火焰 B.跳入就近的水池 C.奔跑 C34 爆炸是一种迅速的( )的能量释放过程。 A.物理 B.化学 C.物理或化学 C35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 )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 A.通风防爆 B.通信报警 C.通风报警 B36 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喷嘴对准火焰( )。 A.顶部 B.根部 C.底部 B37 毒物经口腔倾入人体,饮足量温水、催吐,或饮用( )解毒。38 易燃易爆区域必须使用( )型热电偶。39 爆炸浓度范围随原始压力、温度的降低而( )。40 易燃物料与液体的存放
18、必须( )。41 自燃点较低的物质,( )是避免其自燃、防水的有效措施。42 中毒窒息呼吸停止的,立即人工呼吸、按压心脏起跳,人工呼吸与胸外心脏按压交替进行至恢复( )。43 爆炸事故时( )用沙土遮盖、埋压爆炸物。44 当明火或炽热物体接近易燃或可燃液体,液体表面挥发蒸汽与空气的混合物发生瞬间火苗或闪光,由于燃烧消耗,液体挥发蒸汽补充不及而熄灭,故称( )。45 引起闪燃的( )温度称为闪点。A.最低 B.最高 C.平均 A46 自燃的( )温度称为自燃点 47 使可燃物发生持续燃烧的( )温度称为着火点。48 49 构成燃烧的三个要素是可燃物、助燃物和( )。50 金属钾、钠火灾时,不可以
19、使用( )灭火。51 当身上衣物着火时,下列处臵措施中不当的是( )。52 400.爆炸是一种迅速的()的能量释放过程。53 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单位,应当在其作业场所设置( )装置,并保证处于适用状态。54 干粉灭火器使用时喷嘴对准火焰( )。55 危险化学品的储存( )超过规定的数量。 A.不能 B.能 C.不确定 A56 爆炸极限范围越( ),爆炸危险性越大。 A.宽 B.窄 C.二者没有关系 A57 当有人低压触电时,应( ) A.立即伸手将他拉开 B.立即切断电源 C.进行心肺复苏 B58 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 )的
20、地板。 A.好 B.差 C.与导电性能没有关系 A59 固体燃烧一般要在( )状态下进行。 A.气态 B.液态 C.固态 A60 在人体电阻一定时,作用于人体的电压愈高,则通过人体的电流愈( ),电击的危险性就增加。 A.大 B.小 C.电压与电流没有关系 A61 ( )是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外壳)用导线与低压电网的零线(中性线)连接起来。 A.接零 B.接地 C.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A62 ( )是将设备或线路的某一部分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连接。 A.接零 B.接地 C.采用漏电保护装置 63 ( )一般潜伏期比较长,发病缓慢,因此容易被忽视。 A.慢性中毒 B. 急性中毒
21、C.亚急性中毒 64 酸雨主要是由一氧化氮和( )。 A.一氧化碳 B.二氧化碳 C.二氧化硫 C65 氢氧化钠属于( )危险化学品。 A.酸性腐蚀品 B.碱性腐蚀品 C.毒害品 B66 所有大中型危险化学品企业都要依法按照相关标准建立( )救援队。 A.专业应急 B.兼职 C.志愿 A67 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有毒有害气体是( )。 A.氯气 B.氨气 C.硫化氢 C68 下列( )属于易燃气体。 A.二氧化碳 B.乙炔 C.氧气 B69 不能用于擦洗设备的是( )。 A.肥皂 B.洗衣粉 C.汽油 C70 按工作原理区分,乙烯球罐属于( )压力容器。 A.反应 B.换热器 C.贮存 A71 在
22、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称为( ) A.着火 B.火灾 C.闪燃 B72 氢气火苗的颜色是( )。 A.红色 B.淡蓝色 C.黄色 B73 下列物质种类中燃烧速度最快的是( )体。 A.气 B.液 C.固 A74 粉尘的最低发火温度取决于粉尘( )、挥发组分的含量、周围气体的氧含量。 A.浓度 B.粒度 C.湿度 A75 进入乙烯装置区的电瓶车、铲车应是( )。 A.环保型 B.防爆型 C.节能型 B76 气体测爆仪测定的是可燃气体的( )。 A.爆炸下限 B.爆炸极限范围 C.浓度 77 水是最常用的灭火剂,主要作用是( )。 A.冷却降温 B.隔离 C.窒息 A78 按照爆炸产生的原因和
23、性质,爆炸可分为( )。 A.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核爆炸 B.物理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 C.炸药爆炸、化学爆炸和分解爆炸 A79 粉尘爆炸属于( )爆炸。 A.物理 B.化学 C.气体 A80 锅炉爆炸属于( )。 A.物理爆炸 B.分解爆炸 C.化学爆炸 A81 容器内液体过热、气化而引起的爆炸属于( )爆炸。 A.化学性 B.物理性 C.粉尘 B82 下列不适用于扑灭电器火灾的灭火器是( )。 A.二氧化碳 B.干粉剂 C.泡沫 C83 用来阻止易燃气体和易燃液体蒸汽的火焰以及防止火焰蔓延的安全装置是( )。 A.紧急切断阀 B.安全阀 C.阻火器 C84 在易燃易爆场所穿( )最危险
24、。 A.布鞋 B.胶鞋 C.带铁钉鞋 C85 化学泡沫灭火原理主要是( )作用。 A.隔离与窒息 B.降温 C.化学抑制 A86 燃烧是放热发光的( )反应。 A.氧化还原 B.还原 C.物理 A87 衡量可燃性液体火灾危险性大小的主要参数是( )。 A.沸点 B.闪点 C.燃点 B88 含有硫化氢的废水应用( )中和后排放。 A.盐酸 B.氢氧化钠 C.硼酸 B89 对污水进行氧化、还原、分解的处理方法是( )净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B90 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主要有温室效应、臭氧破坏和( )。 A.风暴 B.台风 C.酸雨 C91 存放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设置( )。 A
25、.照明 B.放置说明 C.危险废物识别标志 C92 利用水中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分解作用对污水进行净化属于( )净化。 A.物理 B.化学 C.生物 C93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在具有较大危险因素的生产经营场所和有关设施、设备上,设置明显的( )。 A.安全宣传标语 B.安全宣教挂图 C.安全警示标志 C94 ( )物质低浓度时有臭鸡蛋味道,随着浓度升高,臭味逐渐消失,人一旦中毒会导致电击样死亡。 A.一氧化碳 B.液氨 C.硫化氢 C95 自燃物品是指( )低,在空气中易于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 A.闪点 B.熔点 C.自燃点 C96 属于气体物质
26、的是( )。 A.氯气 B.烟气 C.盐酸雾滴 A97 不属于化工行业污染特点的是( )。 A.毒性大 B.毒性小 C.有刺激性 B98 下列( )属于易燃气体。99 可燃气体的爆炸下限数值越低,爆炸极限范围越大,则爆炸危险性( )。 A.越小 B.越大 C.不变 B100 存放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设置( )。10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CO2无毒,所以不会造成污染 B. CO2浓度过高时会造成温室效应的污染 C.工业废气之一SO2可用Na0H溶液或氨水吸收 1 通常气体比液体、固体易燃易爆,且燃速更快。( ) 2 相对密度小于1的液体发生火灾时,用水灭火是无效的。3 燃烧过程具有发光、发热、有新物质生成等三个特征。4 爆炸极限范围越大,爆炸危险性也越大。5 爆炸下限越低,危险性越大,稍有泄露即容易进入下限,应特别防止物料的跑、冒、滴、漏。6 爆炸极限不是固定的数值,而是受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变化。7 气体的自燃点越低,越容易起火,火灾爆炸的危险性也越大。8 当同时存在可燃物、助燃物和点火源时就必然发生燃烧。9 有人低压触电时,应该立即将他拉开。10 在潮湿或高温或有导电灰尘的场所,应该用正常电压供电。11 对于容易产生静电的场所,应保持地面潮湿,或者铺设导电性能好的地板。12 对于在易燃、易爆、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