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5 ,大小:24.92KB ,
资源ID:1922498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2498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12. 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是( )。A. 实践B. 主观能动性C. 教育D. 训练13. 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是( )。A. 校园物质文化B. 校园组织文化C. 校园精神文化D. 校园制度文化14. 人力资源理论说明了( )。A.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B. 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C. 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D. 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15.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 )。A. 主导因素B. 决定因素C. 物质前提D. 无关因素16. 环境文化和设施文化属于( )。A. 学校精神文化B. 学校物质文化C. 学校组织和物质文化D. 学校亚文化 17. 个体主观能动性由三个

2、层次构成,其中第二个层次是( )。A. 生理活动B. 心理活动C. 社会实践活动D. 思维活动 18. 有的人“大器晚成”,而有的人“少年得志”,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A. 个别差异性B. 不平衡性C. 互补性D. 阶段性 19. 在良好的环境中,有的人没有什么成就,甚至走向与环境所要求的相反的道路;在恶劣的环境中,有的人却“出淤泥而不染”。这种现象说明( )。A. 人的发展不受环境的影响 B. 人们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主动的实践过程C. 好的环境不利于人的发展,坏的环境对人的发展有利D. 人是环境的奴隶,个人发展是好是坏,完全由环境来决定20. 中国古代“内发论

3、”的代表人物是( )。A. 孔子B. 孟子C. 韩非子D. 荀子21. ( )是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生命开始到生命结束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展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A. 个体生命发展B. 个体身心演化C. 个体身心发展D. 个体身心变化22. “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他们之所以或好或坏,或有用或无用,十分之九都是由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是( )的观点。A. 内发论B. 外铄论C. 成熟论D.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解析:洛克的教育漫话中的一句话,这句话说明了教育对人发展的决定作用。23. 从个体身心发展动因角度来看,“树大自然直,人大自然长”的说法反映了

4、( )的观点。A. 多因素作用论B. 白板说C. 内发论D. 外铄论24. 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者做到( )。A. 相互衔接B. 循序渐进C. 长善救失D. 教学相长25. “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是( )的观点。A. 遗传决定论B. 环境决定论C. 二因素论D. 教育万能论 26. 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 )。A. 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B. 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 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D. 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分阶段进行27. 在教育工作中,“不陵节而施”依据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A. 顺序性B. 阶段性C. 个别差异性28. 遗传因素对人的影响在整个发

5、展过程中总体上呈( )趋势。A. 递减B. 递增C. 不变D. 倒U型发展29. 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 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 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 气质和性格特征D. 生理和心理特征30. “每个学生都有其个别性。”下列关于“个别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不同的认知特征B. 不同的兴趣爱好C. 不同的年龄和性别D. 不同的价值取向 31. “今人生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这是( )提出的,体现了环境决定论的观点。A. 孟子B. 荀子D. 孔子32. 教育发展水平的最终决定因素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政治制度33. 许多地

6、方出现的“狼孩”事件说明( )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起决定作用。A. 教育B. 环境C.个体主观能动性D. 遗传素质34. 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说的“施用累能”是指( )。A. 学校教育对能力的影响B. 社会实践对能力的影响C. 遗传素质对能力的影响D. 家庭环境对能力的影响35. 在创建理想校园文化时,传统历史老校应采取( )。A. 重点突破策略B. 个性塑造策略C. 传统扩展策略D. 主题统揽策略 36. 我国古代社会提出了“在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教育目的,这体现了( )对教育目的确立的影响。37. ( )是我国教育性质的根本所在。A. 教育育人B. 以人为本C.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D

7、. 社会主义38. 有的学生虽然身患残疾,但是他们的思维反应速度明显快人一筹。这说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B. 互补性C. 阶段性D. 不平衡性 39. 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高尔顿认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 B. 遗传素质的差异是人的个别差异的最初原因C. 遗传与环境是可控制、可选择的D. 因材施教遵循的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规律40. “超阶级”“超政治”的教育是不存在的,这体现了( )。A.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目的B.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C.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体制D.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权41. 教育在发展中与政治经济的发展并不同步,这是教

8、育的( )的表现。A. 能动性B. 可控性C. 超前性D. 相对独立性 42. (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比例关系和衔接方式,以及不同性质专业之间的比例构成。A. 教育类型B. 教育结构C. 教育分类D. 教育组织形式 43. 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 学校绩效B. 沟通C. 教学质量D. 科研水平44. 下列关于“生产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A.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B. 教育的发展可以脱离生产力的发展C.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结构的变化D. 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的内容、方法与手段45. 以下没有体现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的是

9、( )。A. 教育具有整理文化的功能B. 教育受文化的影响C. 教育具有更新文化的作用D. 教育具有筛选文化的作用 51. 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 ( ) A.社会文化B.精神文化C.人文文化D.地方文化 5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不包括( )A.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B.再生产劳动力C.再生产科学技术D.传递科学知识53.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 )B.政治经济制度C.传统文化D.科学技术54.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政治经济制度B.生产力C.生产关系D.经济基础5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 )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B.教育

10、与经济C.教育与政治D.教育与生产劳动56. 首先提出“普及教育”口号的是在( )时期。A.奴隶社会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历程看,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初级中等教育的要求;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提出了普及高等中级教育的要求;信息革命后,提出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57.“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A.科学性B.价值性C.生产性D.未来性现代教育的发展逐渐与社会生产相结合,成为推动社会生产发展

11、的主要力量,题干中的内容体现了现代教育具有生产性。58.( )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A.遗传决定论B.环境决定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外铄论59. 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政治制度B.人口因素C.社会生产D.自然环境60. 学风、校风、校规、校纪等属于校园文化中的( )。A.物质文化C.制度文化D.观念文化61.现在很多国家的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发展科学、产生新的科学知识的任务,这说明( )A.教育的目的就是传授科学知识B.教育是发展科学的一个主要手段C.教育要先于经济发展D.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12、62.下列没有体现“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起着重要作用”的是( )A.百年大计,教育为本B.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生产C.教育是一种消费事业D.今日的教育,就是明日的社会发展63. 美国人力资本理论的代表者舒尔茨认为教育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是( )。A.33%B.22%C.26%D.35%64.英国哲学家洛克提出了“白板说”,认为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这是一种( )A.外铄论的观点B.内发论的观点C.多因素论的观点D.综合论的观点65. 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作用。A.促进B.决定C.重要D.指导66.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

13、不管他们祖先的状况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从领袖到小偷等各种类型的人。”这是( )A.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儿童决定论的观点67.“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 )A.霍尔B.华生C.高尔顿D.格塞尔68.精神分析学派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这是一种( )69. 人的身心发展的可能性以及发展过程中的可塑性是由()提供的。A.遗传素质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70.学前教育学是从教育家()开始创立的,从此,学前教育理论才从普通教育学中分化出来,由笼统的认识到建立起独立的范畴与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

14、科。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福禄贝尔71.中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 )A.墨子B.孟子C.孔子D.荀子72. 提出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是在( )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B.第二次工业革命C.第三次工业革命D.信息革命73.“环境决定论”认为,对人的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因素B.社会环境C.教育活动74.“教育万能论”的代表人物是( )A.柏拉图C.荀子D.洛克75.“一两的遗传胜过一吨的教育”是()的观点。C.二因素论D.教育万能论76.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A.教育工作要抓住发展的关键期B.教育工作要循序渐进C.教育工作要因材施教D.教育工作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

15、分阶段进行77. “在一定社会,培养具有什么政治方向和思想观念的人,是由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的。”这句话说明了()对教育的制约作用。B.社会政治经济制度C.科学技术D.文化78.“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属于( )的观点。A.环境决定论B.实践决定论C.经验决定论D.遗传决定论79.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揭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即按照感知运算水平、前运算水平、具体运算水平、形式运算水平的顺序发展的特征,表明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规律。A.顺序性B.阶段性C.不平衡性D.互补性80.“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是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提出来的。D.个别差异性81.“揠苗助长”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

16、规律。A.阶段性B.顺序性82. 在教育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规律。A.不平衡性C.顺序性83. 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是心理学家根据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提出来的。84.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反映了( )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教育C.社会活动D.遗传素质85.失明者的触觉、听觉一般非常灵敏,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规律。D.夸美纽斯86.19世纪中叶,提出较为系统的课程理论的教育思想家是( )。A.斯宾塞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87.“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 )的特点。A.职业教育B.传统的学校教育C.网络教育D.大众

17、教育88.教育最基本的职能是( )。A.培养人才B.传播科学文化知识C.促进社会政治进步D.促进经济增长89.教育具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 )和科学技术发展功能。A.协调功能B.文化功能C.理性功能D.服务功能90.学校文化从其形式上来看,可以分为( )A.观念文化、学生文化和制度文化B.教师文化、物质文化和组织文化C.精神文化、教师文化和制度文化D.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91.教育能推进科学的( )。A.全面化B.制度化C.体制化D.系统化 92.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是在( )后D.信息革命 93.依据掌握在他人手中的“筛选制度”作为优劣评判标准的是( )A.社会教育94.文化传

18、承的主要手段是( )。A.生物遗传B.选择经验C.社会实践D.教育95.格塞尔的“同卵双生子爬楼梯实验”充分说明了( )是教育的重要条件。A.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B.遗传素质C.家庭的环境D.后天学习和训练 96.在教育、教学中采用“一刀切、一锅煮”、整齐划一的方法,违背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A.人不平衡性D.差异性 97.加强23岁幼儿的口语训练是遵循个体身心发展的( )。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98.男生在游戏中喜欢扮演坚强不屈的英雄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B.互补性99.人具有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人,具有规划自己的未来和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条件的( ) B.能动性C.主

19、观性D.互补性 100 .“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我可以用特殊的方法任意加以改变,或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盗贼”这种思想称为( )。C.教育决定论D.自然发生论101.未来成为最重要的概念是在( )。A.幼儿期B.儿童期C.少年期D.青年期102. “人只有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结果。”这是哲学家( )的言论。A.卢梭C.康德D.柏拉图 103.如果一个人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缺乏自我调节能力和坚强的意志,那么不严重的疾病也会把他击倒,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 )。C.互补性104.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的是( )。A.洛克B.赞可夫C.维果茨基D.华生105.从群体的

20、角度看男女性别的差异;从个体角度看发展水平的差异以及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106.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的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出生后的第一年,第二个高峰则在育春发展期。在这两个高峰期内,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要迅速得多。这些现象表明个体身心发展具有( )。二、多项选择题1.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是通过( )来实现的。A. 再生产劳动力B. 再生产科学知识C. 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D. 构成文化本体E. 促进政治的民主化2. 学校制度文化的形式大体可分为( )A.教育方针政策B.学校传统C.学校仪式D.学校物质硬件E.学校规章3. 教育对生产力的促

21、进作用主要通过以下哪几个方面来实现?A.教育再生产劳动力B.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C.传播一定社会的思想意识D.培养专门的人才 E.以上都是 4. 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包括( )A. 遗传素质C. 社会环境D. 个体主观能动性E. 气候条件5. 校园文化包括( ) E. 社群文化6. 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变现为( ) A. 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C.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D. 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E. 科学技术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7. 内法论的代表人物有( ) B. 洛克C. 华生D. 格赛尔E. 威尔逊8. 关于环境对个

22、体发展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有( ) A. 环境对个体发展没有影响B. 环境为个体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C. 个体的发展完全由环境决定D. 个体并不是消极被动地接受环境影响E. 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可能是消极的9. 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要通过( )才能实现。A. 个体的主观努力D. 社会实践活动E. 个体发展10. 教育在人的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影响这一主导作用发挥的主要条件有( ) A. 教育者自身的状况B. 人的主观能动性C. 家庭环境D. 社会发展的状况E. 气候条件 11. 学生文化的特征包括( )。A.过渡性B.非正式性C.多样性D.正式性E.互补性12.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

23、是( )A.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B. 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C.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D.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影响随年龄的增长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E. 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没有影响13. “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有( )C. 威尔逊D. 洛克E. 华生14. 教育活动的基本规律包括( )A. 教育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或关系B. 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C. 教育现象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矛盾或关系D. 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矛盾或关系E. 教育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或关系15. 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 遗传作用B. 教育价值C. 家庭影响D. 文化功能E. 人的能动性16.生产

24、力对教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决定教育的规模B.决定教育的速度C.制约教育结构的变化D.制约教育的内容和手段E.决定教育发展的水平17.科学对教育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C.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内容D.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教育质量E.科学技术可以影响教育的方法和手段18.学生文化的成因包括( )A.学生个人的身心特征B.同伴群体的影响C.师生的交互作用D.家庭的社会经济地位E.社区的影响19.校园文化按照不同的层次和标准,可以细分为( )。A.学校物质文化B.学校组织和制度文化C学校精神文化D.学生亚文化E.教师亚文化20.教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具有双重文化属性,主要是指( )。A.传递文化B.深化文化 C.构成文化本体D.教育对生产力有促进作用 E.教育与文化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21.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有哪些不同的观点? ( )A.成熟论B.外铄论D.环境论E.内发论22.人的身心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 )。A.人的身心发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B.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能动性C.人的身心发展具有客观性 D.人的身心发展具有主观性 23.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 )。A.互补性 B.阶段性 C.顺序性D.不平衡性 E.个别差异性 三、判断题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