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8 ,大小:26.85KB ,
资源ID:1921840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1840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全国中小学教师心理通识培训理论12个课件综合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全国中小学教师心理通识培训理论12个课件综合笔记Word文档格式.docx

1、1、 职业、专业、事业:教师成长的积极情绪心理专家型教师的情绪健康:(可以作为教师情绪健康的标准)(1) 是一个乐于反思进步的人(2) 是一个能充分利用自己心理资源的人(3) 是一个觉得自己有能力教好学生的人(4) 是一个有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的人(5) 是一个能不断进步式学习的人2、 适应、高原、倦怠: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1) 理解职业倦怠(2) 防止职业倦怠A、 处于适应不良的年青教师B、 处于职业高原的中老年教师3、 战胜职业倦怠(1) 提高承受压力的专业能力(2) 做自己能够做到的(3) 学会放松自己(4) 换个角度看问题(5) 热爱是最好的解毒剂(6) 积极情绪的应对 有了困难、挫折,

2、积极寻求朋友、亲人、同事和领导的帮助与支持,把“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变成“人生如意事十之八九”,享受幸福快乐的教学人生!理论课件3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一、 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一) 学习和认知的特点1、 学习动机小学生的学习动机相对比较被动,受外界具体因素或具体物质的影响。小学生的学习动机主要是以回报动机、求知动机和交往趋利动机为主。因此教师要注意:一方面,教师要充分利用直接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外部学习动机,大量采用合理奖赏、及时反馈的方式来激发学习动机。另一方面,教师要逐渐减少物质奖励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促使其学习动机从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化

3、,调动其自觉主动学习的积极性。2、 学习态度(1) 对作业的态度低年级学生还没有把作业看成是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中高年级学生渐渐开始有自觉、负责的态度,能够主动完成作业。A、 要注意作业的难易程度B、 要注意作业的形式(创新、多样化)(2) 对老师的态度低年级学生对老师是尊重和依恋。中高年级学生开始有了选择性、怀疑的态度。3、 注意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无意注意仍占主要地位,自觉控制注意的能力差,容易被其他刺激分心。到中高年级时,有意注意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有意注意的自觉性和自控能力都有所提高,儿童已能逐渐自行确定注意的目的、能更有效地组织和控制自己的注意,但是还没达到完善的程度。A、 利用无意注意的

4、特点组织教学。B、 防止学生的注意力分散。、C、 利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发展学生的有意注意。a 明确学习的目的和任务b 运用无意注意与有意注意转换的规律(二)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同伴交往1、 对友谊的理解2、 同伴团体的建立“帮团”时期3、 同伴接纳性理论4中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二)二、 中学生心理发展特点中学阶段正值青春期,这是人生的第二加速期,是“第二次诞生”、“心理断乳”的时期。(一) 过渡性最本质、最突出的特征1、 生理上的过渡和影响(1) 过渡A、 生长发育的高峰期“成人感”身体各方面发展迅速、性的逐步发育成熟B、 大脑发生变化尤其在脑前部(2) 影响A、 直接影响:生理变化

5、直接导致心理的某些变化B、 间接影响:通过生理变化与社会文化等相互作用后产生例如:男生与女生对自己变化了的外貌有不同的自我意向案例:神经性厌食症(女)2、 认知上的过渡(1) 认知结构的质的改变形式运算 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占主导地位,思维已从具体事物中解放出来,能运用假设、推理去解决问题,思维有了很强的预见性。(2) 新形式的自我中心主义 所谓自我中心,是指从自己的观点和立场去认识事物,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观点和立场去认识事物。A、 假想观众是指青少年认为每个人都像他们自己那样对他们的行为特别关注,这种信念导致他们产生过高的自我意识,过分关注别人的想法。B、 个人神话是关于个人独特性的认识

6、。由于青少年专注自己的思想,十分看重假想观众的想法,他们容易相信自己是独特的、无懈可击的,是无所不能的。为了维持这种独特感,他们可能会为自己精心编造一个充满幻想的故事,把自己沉浸在一个远离现实的世界里,觉得自己能够不受许多世俗的限制。在这种信念支配之下,他们会产生一种错误的能力感,过分高估自己的能力。3、 社会地位的过渡(1) 社会角色变化,自我意识出现飞跃。 A、“成人感”产生 B、关注自己的身体形象 C、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和心理品质D、自我意识出现新的分化E、强烈的自尊需求F、自我评价趋于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进一步提高(二)闭锁性和开放性1、闭锁性是面向家长、老师等成人的。 青少年的内心世界

7、日趋复杂,不轻易将自己的内心活动表露出来,在青春早期表现得更为明显。2、开放性是面向自己的同龄人。闭锁性也使青少年产生了强烈的孤独感,他们十分渴望与人交往,希望有人来关心、理解他们。于是,他们就将目光投向了同龄人。他们对同龄伙伴是很开放的,愿意向对方敞开心扉,愿意暴露自己的真实的情感。 例:“同伴性教育”(三)社会性与儿童期相比,青少年受社会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随着社会交往范围的扩大,青少年在认识方面已不再拘泥于儿童时那种仅仅对自己或自己周围生活中的具体事物的关心,而是以极大的兴趣观察、思考和判断着社会生活中的种种现象与问题,政治、历史、文化艺术、法律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等都成了他们认识和

8、思考的对象。很容易受到社会现象的影响,如追逐明星,追求时尚等。例:一初中男生留着披肩长发,师长劝说都没用。一段时间后,家长发现儿子剪短了头发,后来家长进入儿子的房间,发现房间里的海报由原来的“郑伊健”的海报全部换成了“刘德华”的海报!(四)动荡性1、独立需要所带来的 学生开始报着审视、怀疑的态度,老是与大人对着干。老师要注意: 应把自己的观点仅仅看成一种观点而不是命令,给青少年空间和时间,让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倾听他们的想法,并且理解他们。2、性成熟所带来的A、异性意识产生B、异性感受强烈C、性困扰频繁因此,教师应该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理解、关心他们,促进他们的健康发展。理论5学校心理健

9、康教育基本原理(一)一、 正确理解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一) 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意义(参见教材P194)从理论上看:目标是影响心理健康教育全局的灵魂;从实践上看:目标决定学生从心理健康教育中最终得到什么,并最终成为什么样的人。(二)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具体目标(参见教材P200)(三)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与我国教育目的的关系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应当服从于教育目的,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服务。二、 严格遵循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参见教材P202-210)(一) 科学性原则(二) 教育性原则(三) 整体性原则(四)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结合原则(五)

10、全体性与个别性相结合原则(六) 发展、预防与矫治相结合原则理论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原理(二)三、 充分挖掘学科教学过程中心健康教育资源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许多:如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开展心理咨询、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家校联系、通过社区支持等。学科教学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参见教材P225-226)(一) 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1、 应把本学科教学规定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目标作为首要目标,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中的渗透只是教学的次级目标或副目标或辅目标。2、 心理健康教育素材是本学科所蕴含的、分内的、自然的,而不是人为强加的。3、 发掘

11、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应具有针对性,能适用于学生心理需要。科任教师要有强烈的关注学生心理需要的教育意识和责任;还要具备能够解析本学科教学内容中所隐含的特定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能够将学科的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能力。圆的周长(二) 设计生动活泼的学科教学形式 生动活泼的学科教学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每个学生有展现自我的机会,促进他们全面发展。简单的统计教学1、2两位老师在学科教学中,通过设计不同的教学形式,挖掘出了许多使学生发展的因素,增进了学生对学习的参与程度,为学生提供了自我建构知识的弹性空间。教师变关注知识为关注学生情感态度、思维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12、,有效促进学生的主动思考与自主发展。使知识性目标和发展性目标得到了平衡与和谐的整合,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学科教育中的渗透。(三) 营造愉悦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课堂气氛和谐、活跃、平等、愉快,学生思维活跃、态度积极、主动活泼、学习效率高;反之,气氛沉闷、压抑、紧张,学生则心情郁闷、教学效果差。(四) 运用合理评价极力学生健康成长评价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合理评价会使学生产生成功感、喜悦感,激发学生进一步的学习欲望,为他们的成长指引方向。合理的评价:1、以尊重学生为前提2、注意学生的可接受性(低年级学生,评价要具体)3、做因人而异的评价4、使用激励性语言5、采用“多项优劣”评价6、以发展性评价为主(

13、以纵向评价分析为主)“谁把废纸捡起来?每门课程中都蕴含着可资利用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教师要善于去挖掘并应用于实际教学当中。理论7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一)(参见教材P291-297)第一节:学习问题的辅导: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一、 厌学1、 厌学含义2、 厌学症含义3、 厌学的主要表现4、 识别5、 辅导步骤,结合案例“只要不上学,干什么都行”二、 分心1、 分心含义2、 表现3、 识别4、 辅导步骤,结合案例“浮躁的海山”三、 学习习惯不良1、 学习习惯不良含义2、 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有几个重要的时间点3、 辅导步骤,结合案例“都是依赖惹的祸”第二节:情绪情感问题的处理:帮助学生从青

14、涩走向成熟一、 焦虑1、 焦虑含义2、 焦虑的表现3、 焦虑与学习效率之间存在的关系4、 焦虑情绪问题如何辅导二、 抑郁1、 抑郁的含义2、 抑郁的分类3、 抑郁的辅导步骤理论8学生心理问题的识别与辅导(二)(参见教材P302-310)三、 早恋1、 早恋含义2、 识别3、 辅导步骤第三节:品行问题的矫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一、 人际孤立1、 含义2、 辅导步骤,结合案例“不爱交往的小磊”二、 逆反2、 4种情况容易引发逆反心理三、 网络依赖2、 网瘾症状四、 行为偏差理论9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心理世界的方法(一)(参见教材P317-328)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和心理特点是开展

1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教师只有客观、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心理,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中学生职业选择迷茫”学校中常用的心理测评方法主要有: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心理测验法。一、 观察法2、 特点 示例:“学生课堂注意力的观察研究”3、 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二、 访谈法2、 特点三、 问卷法“初一学生课余休闲活动的问卷调查”四、 心理测验法1、 含义 2、特点2、 运用时应注意的问题理论10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了解学生心理世界的方法(二)四、心理测验法3、 我国常用的心理测验(参见教材P333)(1) 智力测验瑞文标准推理测验、韦氏儿童智力测验、中国比内智力测验、中小学生团体智力筛

16、选测验(2) 人格测验卡特尔十六种人格因素测验、艾森克人格测验、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气质测验(3) 学习心理测验学习适应性测验、学习方法与技能测验、学习动机诊断测验(4) 心理健康测验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症状自评量表、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儿童行为量表(5) 职业兴趣与升学指导测验霍兰得职业能力倾向测验、升学指导测验(6) 家庭教育测验父母养育方式评定量表、家庭环境量表、亲子关系诊断测验重点分析升学指导测验(参见教材P326-328)和“心理健康测验”里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小结:以上我们共学习了解了学生心理的几种基本方法: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和心理测验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自身的特

17、点,操作程序和适用范围,了解和掌握这些方法,有助于教师在教育中正确地运用。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心理现象的复杂性,有时需要多种方法结合使用,使之取长补短,相互补充、相互验证。理论11 -1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渗透(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1、 专门途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心理咨询与辅导2、 渗透途径:学科教学、学生工作和校园文化3、 支持途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和社区心理健康教育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

18、。“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一、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和价值1、 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时空2、 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全员参与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3、 提升学科教学的实效没有积极的学习心理就没有有效的教学。“课前一分钟心理训练”:语文“想象”习作课 课前1分钟,画一个圆圈,让学生想象 考试结束后,一分钟放松,让学生想象或深呼吸(二) 学科教学中渗透

19、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 学科教学目标的渗透(1) 作为“次级目标”(2) 作为“班情目标”(符合本班级学生心理问题的实际情况)(3) 作为“隐性目标”2、 学科教学内容的渗透(1) 德育课程思想品德7年级教材就是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2) 智育课程数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语文想象能力(3) 美育课程欣赏美3、 学科教学过程的渗透(1) 新课改更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2) 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3) 教学过程伴随着心理辅导 于永正老师全神贯注教学中,提问不敢举手的学生来回答问题,起初特许他“坐着”回答问题,回答后及时表扬;之后又提问他,这回他敢于站起来回答问题了,而且回答得不错,教师又及时地

20、加以表扬!4、 学科教学评价的渗透(1) 课堂中积极的暗示性评价(眼神、语言、手势等)(2) 考试评价中渗透例如“借分数”评价,生考了78分,老师借给他2分,共80分,评为良好等级,但是要求学生下次考试要还回这2分。(3) 以精神激励为主(而非物质)来自新加坡的一节中文课,老师准备了一个大布袋,里面装满了星星、卡片等物质性奖励,课上到一半,学生注意力分散了,转移到了那些物质性奖励,不利于课程的继续。(三) 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注意点1、 适度(1) 教学目标的设定要适度 避免“喧宾夺主”、“牵强附会”(2) 教学内容的挖掘要适度 避免“贴标签”、“过度开发”(3) 教学过程的整合要适度

21、2、 适时(1) 讲求渗透时间,相融为宜课例:李日芳牧童,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融入诗歌教学之中(2) 讲求渗透的时效性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需求不一样3、 适用(1) 要适用于教学的需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各学科渗透的着力点不同 (2)适用于本班学生(家庭背景、社会阅历等不同)二、 在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一) 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形成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系统“配套效应”的启示2、 适应新时期学生工作的需要3、 缓解心理教师紧张的局面 “小主任”作用大(二) 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

22、健康教育(1) 设立班级心理健康委员(2) 成立同伴心理互助小组(尤其需要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3) 营造班级文化氛围A、“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B、营造良好的班级人际关系师生关系“真诚、同理、无条件积极关注”同伴关系处理冲突、建立规章、组织活动(4) 组织心理健康主题班会“团辅班会课”A、以班级为主体,利用团体的磁场和力量,以游戏、体验、分享等团体辅导形式营造民主、活泼的团体氛围,让学生在参与和创建更合理的团体过程中不断发展自己的潜力,实现品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并使班级的发展成为个体获得成长空间的重要条件。B、注意点:主题小而实 学生、家长、教师等共

23、同参与准备过程、 活动方式因年级而不同 学生是班会的主人2、 学生组织及其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 在共青团、少先队、学生社团中渗透校园心理剧团表演心理剧母子之间(母亲与儿子互换角色)(2) 在学生课外活动中渗透课外活动:科学、艺术、社会实践、夏令营等心理放松操、心理健康操(自我激励“我很棒”)(3) 心理健康活动月(周、日)专题讲座、知识宣传、手抄报、校园心理剧的展演、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研讨、沙盘的研讨、心理拓展训练等厦门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月 2012年主题“快乐学习,幸福生活”、2013年主题“和谐自我”宁化中沙中心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针对“留守儿童”)(三) 学生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

24、教育的注意点1、 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主动性 以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发展方向 提供支持与资源 发挥榜样影响力 发挥班干部作用2、 心理效应的应用(1) 应用“自己人效应”,融入学生之中(2) 应用“罗森塔尔效应”,对每一个学生都充满期望(3) 注意“蝴蝶效应”,关注每一个细节气象学家洛伦兹在美国科学促进会上的演讲中提到:巴西丛林中的一只蝴蝶轻轻煽动一下翅膀,可能在美国的得克萨斯州引起一场风暴。(4) 注意“禁果效应”,有效疏导沟通A、 让禁止的理由明确而充分B、 把学生不喜欢而又有价值的东西人为地变成禁果以提高吸引力三、 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校园文化的两种表

25、现形态:1、 校园物质文化:自然环境、建筑设计布局、文化设施景观、绿化美化等2、 校园精神文化:办学思想、制度文化、校风学风、传统风格、人际关系、校园文化活动等(一) 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1、 有效克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良倾向(1) 不良倾向:德育化、医学化、狭隘化(2) 重新定位:从重障碍排除、重差错矫正 转向 重发展、重预防;从服务少数人 转向 面向多数人;从以消除心理障碍为目的 转向 以促进心理发展为目的。2、 以暗默的形式影响着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1) 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A、 校园心理环境:有助于学生的环境适应B、 学校制度文化:对学生有团体约束力C、 校园文化活动:丰

26、富学生的心理体验D、 (2) 校园文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功能A、 人格塑造功能B、 情感陶冶功能C、 社会化功能(二) 校园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 在物质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 净化、绿化、美化、静化(2) 阵地建设心育文化、地方文化、校本文化2、 在校园精神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1) 在制度文化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A、 具有约束力、号召力和感召力,行为导向B、 创设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环境(2) 在校风、教风、班风营造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隐蔽性、情感性、群众性,具有巨大管理力量(3) 营造良好的人际氛围和教育心理环境A、 教师的示范渗透:人格特征、良好互动B、 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4) 在校园文化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体验“把盐放在美味佳肴中品尝”训练活动:心理拓展“解手链”、“一圈圈到底”比赛活动:评比才艺、检测心理素质,如辩论宣传活动:专栏、讲座、手抄报、心理漫画游玩活动:夏令营、拍卖会、跳蚤书市节庆活动:入队入团、成人仪式求实活动:“实话实说”、调查采访竞选活动:学生干部、播音员、社团负责人阅读活动:心灵的修行“文明小博客”:宣泄、分享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