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515.27KB ,
资源ID:1921744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1744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文档格式.docx

1、E为西半球。即西半球:大于20W和大于160E ;东半球:小于20W和小于160E 。简记为:西大东小。8.度和经度的确定方法:南纬S 北纬N,西经W 东经E;向北增加为北纬,向南增加为南纬, 向东增加为东经,向西增加为西经。9.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叫做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利用经纬度表示位置时是纬度写在前,经度写在后。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1.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其中从赤道上空看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向下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向下看为顺时针方向。2.地球自转一周约为24小时,也就是1天。地球自转是自西

2、向东的,在地球上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的。地球自转产生两个自然现象:一是昼夜交替;二是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时间不同,即时差。3.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太阳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一致,也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是一年;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4.四季:3、4、5为春季;6、7、8为夏季;9、10、11为秋季;12、1、2为冬季。南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5.二分二至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和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冬至日(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北极圈极夜。夏至日(6月22日

3、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天最长,黑夜最短,北极圈内极昼。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图:左夏右冬,上春下秋。6.四季昼夜长短的变化:春分日昼夜平分。春季到夏季,白昼变长,夜变短。夏至日白昼最长,夜最短;夏季到秋季,白昼变短,夜变长。秋分日,昼夜平分。秋季到冬季,白昼变短,夜变长,冬至日,白昼最短,夜最长。7.人们根据各地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五个热量带,即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23.5N的纬线称为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北界线;S的纬线称为南回归线,是太阳直射地球的最南界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66.5N是北半球极昼极夜现象分布最低纬线界线。S是南半球极

4、昼极夜现象分布低纬线界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8.五代的特征:寒带:阳光斜射,有极昼极夜现象,终年寒冷;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终年炎热;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第三节 地图1.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2.比例尺=图上距离/实地距离。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文字比例尺。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数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数值愈小,是小比例尺。比例尺大的,表示的范围小

5、,表示的内容详细;比例尺小的,表示的范围大,表示的内容简略3.判断方向的方法有三种:(1)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东北、西北、东南、西南。(2)经纬线: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注意:站在北极看四处都是南方,站在南极看四处都是北方。)(3)指向标:箭头的指向为北方,其它与第一种相同(平移指向标至第二个点)。例: 左图中A点在B点的西北方向,C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B点在C点的西南方向。左图中甲在乙的正西方向,乙点在丙点的正北方向,丙在甲的东南方向。左图中A点在B点的西南方向; C点在A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C点的正西方向。左图AB的走向是西北一东南走向,BC的走向是东西走向。4.地图

6、常用图例:5 .地形图的判读:(1)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2)等高线:把各个地点的海拔标注在地图上,再把海拔高度相同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即同线同高)。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度差叫做等高距。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等高距相等。6.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程度与坡度的陡缓: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等高线重叠(形成锯齿状)的地方表示陡崖。即缓疏陡密崖重叠。根据等高线形状判断地形类型:等高线闭合,中间高,四周低,表示山峰;等高线闭合,中间低,四周高,表示盆地。等高线弯曲部分向海拔高处凸出的是山谷,向海拔低处凸出

7、的是山脊,简单说:高凸是谷,低凸是脊。 7.等深线:在地图上,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深线(即同线同深)。从等深线上所标注的深度,可以看出海洋的深浅;从等深线的疏密,可以看出海底坡度的大小。8.五种基本地形:高原、山地、丘陵、平原和盆地。高原:海拔较高在500m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缓和;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具有耸立的山峰,陡峭的山坡;盆地:四周高,中间低;丘陵:海拔在500米以下,地势起 较大;平原:海拔一般在200m以下,宽阔平坦。 9.分层设色地形图: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的地形图。其中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黄色表示高山高原、白色表示

8、冰川。10. 地形剖面图可以更直观地表示地面上沿某一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11. 地图有很多种类,如导游图、交通图、政区图等。根据使用目的,正确地选择地图,才能及时、准确地获得有用地信息。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第一节 大洲和大洋1.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概括地说,地球上是七分海洋三分陆地,海陆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而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无论我们怎样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2.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其中面积广大的叫大陆,全球共分六块大陆:亚欧大陆、南美洲大陆、北美洲大陆、非洲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9、南极洲大陆。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和大洋洲。面积较小的是岛屿。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是北美洲的格陵兰岛,最大的大洲是亚洲,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 3.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主要位于东半球,其中亚洲大陆与欧洲大陆是一个整体,合称亚欧大陆,北美洲和南美洲主要分布在西半球,合称美洲。4.南极洲绝大部分位于南极圈内,四周被大洋环绕,终年冰雪覆盖,是唯一无人定居的大陆。5.七大洲轮廓:亚洲:绵羊吃草 非洲:大象踏蚁 北美洲:火鸡展翅南美

10、洲:大象迈脚 南极洲:乌鸦喝水 欧洲:老牛背睡童 洋洲:袋鼠跃出澳洲6.大洲的分界线:亚洲和欧洲的分界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和非洲的分界是苏伊士运河;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是巴拿马运河;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是白令海峡。7.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海是洋的一部分,位于大洋边缘,面积较小,靠近大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8.地球上的海洋,被陆地分成四大洋,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9.亚洲是最大的洲;大洋洲是最小的洲;太平洋是最大的洋;北冰洋是最小的洋。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北冰洋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洋。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1.

11、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判断: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海洋;如果在某地发现了大量的陆地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陆地。2.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次要原因是人类活动。喜马拉雅山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区在地质时期曾经是海洋,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的运动;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的古河流及水井等遗迹,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是陆地,这种海陆变迁的原因是地壳的变迁或海平面的升降;荷兰的围海大坝,使海洋变成陆地,这是人类活动对海陆变化的作用。3.海陆轮廓形成的两大学说 (1).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学说,主要内容: 2亿年前,地球上

12、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大陆分裂并缓慢漂移分离,形成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大陆漂移学说的主要证据:大陆轮廓的吻合性。拼合大陆几种古地层的相似性。拼合大陆几种生物的相近性。 (2).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板块构造学说,主要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各大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构造学说的主要证据: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东非大裂谷,红海的形成与变化。大西洋的扩张。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而

13、成的,是目前最被普遍接受、相对完善的一个学说。全球大致由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组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如图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两大火山地震带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4.板块的运动挤压和张裂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挤压碰撞,地中海将消失;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运动,红海将扩大成为新的大洋;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形成科迪勒拉山系。5. 板块构造学说能解释的一些地理现象:喜马拉雅山在升高、红海几千万年后将成为新的大洋,而地

14、中海将成为新的大洋。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一节 天气1.天气是一个地区的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它是时刻在变化的;气候是一个地区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一个地区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一般变化不大。2.卫星云图是天气分析和天气预报的重要依据;卫星云图上,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区,云的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下雨的可能性越大。为了便于读懂天气预报,通常用专用符号表示天气状况,常用符号如下: 评价空气质量的方式:空气质量的高低,与空气中所含污染物的数量有关,用污染指数来表示。污染指数小,对人体健康有利;污染指数大,对人体健康有害。空气质量级别空气污染指数空气质量状况一级050优二级51100良三级

15、101150轻度污染四级151200中度污染五级201200重度污染六级300严重污染风力与风向风力与风向符号:天气预报中通过“风矢”来表示风的方向和大小。“风矢”由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标明风的来向,风羽用与风向杆垂直的横杆或三角形来表示。 风力的判断:一条横杆是2级,半条横杆是一级,一面风旗代表八级风。第二节 气温的变化和分布1.气温的变化:气温是大气的温度,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通常用气温曲线来表示气温在时间上的变化。2.一天中不同时间气温值的平均数,就是日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的平均数就是月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的平均数就是年平均

16、气温。气温日变化化特点:一天当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一天中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气温年变化变化特点:南北半球气温的变化正好相反。 陆地上:北半球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北半球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气温变化曲线图的绘制方法:一横天(月)、二纵温、三定点、四连线。世界各地冷热不同通常用等温线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在等温线中,同一条等温线上各点气温相等(即同线同温)。 学会判读等温线:等温线分布规律:等温线呈封闭形状,中心气温低,是低温中心;中心气温高,是高温中心。 等温

17、线密集,气温差异大;等温线稀疏,气温差异小; 等温线沿东西方向延伸,说明南北方向存在温差。3.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由低纬度(赤道)地区向高纬度(两极)地区逐渐递减,即低纬地区气温高,高纬地区气温低。同纬度相比,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冬季相反;北半球等温线密集且曲折,南半球等温线稀疏且平直(北半球陆地面积大,影响气温的因素多,气温变化复杂;南半球洋面积广阔,影响气温的因素较北半球少,气温的变化较简单)。北半球陆地7月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8月气温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反之。4.最热的地方是非洲大陆;最冷的地方是南极洲。5.气温的分布特点及主要影响因素:纬度因素气温大致由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

18、降低)。纬低温高,纬高温低。海陆因素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一样。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地形因素同纬度,海拨高、气温低。大致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人为因素全球气温有变暖的趋势。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和分布1.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降水的主要形式是降雨。测量降水量的基本仪器是雨量器。降水量的单位是毫米。2.用等降水量线来表示降水量的分布情况。在等降水量线图中,同一条等降水量线上各点的降水量相等(即同线同量)。 3.降水的分布规律:(四多四少)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岸降水,少大陆东岸降水多。中纬度沿海地

19、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 4.世界的雨极和干极:乞拉朋齐;阿塔卡马沙漠第四节 世界气候 1.气温和降水是候的两大要素。 2.世界主要几种重要气候类型的特点:气候类型名称分布气候特点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的南北两侧终年高温,降水分干、湿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大致在回归线附近的大陆内部和西岸全年高温干旱热带季风气候中南半岛和印度半岛,亚洲的东南部和南部。全年高温,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亚洲大陆东部,我国秦岭淮河以南最典型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地中海沿岸地区最广,主要位于南北纬300400的大陆西岸

20、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温带海洋气候南北纬400600的大陆西岸,欧洲西部最广常年温和湿润温带季风气候亚洲东部的中纬度地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大陆气候中纬度内陆地区,如亚欧和北美大陆内陆地区冬冷夏热,降水稀少寒带气候极圈以内气温很低,地面被冰雪覆盖 3.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 纬度因素:低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热量多,气温高,高纬度地区太阳高度角小,获得的热量少,气温低,因而气温从赤道向两极逐渐减少。海陆位置:距海近,降水多,一日或者一年中的气温变化幅度小,距海远,降水少,一日或者一年中气温变化幅度大。地形地势: 地势高,气温低,地势低,

21、气温高;山地迎风坡多雨,背风坡少雨。4.人类活动:植树造林可以改善局地气候,乱砍滥伐会导致局地甚至全球气候恶化;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使全球升温,旱涝灾害频繁;氯氟化合物的排放破坏高空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危及人类健康。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 人口与人种1.世界人口的增长:世界人口增长的速度,通常用人口自然增长率来表示,人口自然增长率越高,人口的增长速度越快。人口自然增长率由人口出生率和人口死亡率决定: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2.从地区分布看,欧洲、北美等地区,人口自然增长速度较低,个别国家出现负增长;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3.分布

22、特点:不平衡(有的地方稠密,有的地方稀疏)。人口的疏密程度用人口密度表示。人口密度是指平均每平方千米内居住的人口数,通常用“人平方千米”表示。4.分布状况:四个人口稠密区:亚洲东部和南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展较早,历史上养育了众多的人口)、欧洲和北美东部(原因:工业发展较早,经济发达,所以人口稠密)。四个人口稀疏区: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5.人口问题:一个地区保持合理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速度,可以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人口增长过快或过慢,都会成为人口问题。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

23、生态破坏;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上学困难、就业困难、饥饿贫困、犯罪率升高等增长过慢甚至停止增长或不断减少带来的问题: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抚养老年人的负担过重等。6.解决人口问题的措施: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有的人口增长过快的国家,实行生育控制政策;有的人口停止增长或者人口不断减少的国家,采取措施鼓励生育。四、不同的人种:1.根据体质方面的特征,人类可以分为白种人、黄种人和黑种人。2.同一人种在世界上既有大范围的集中分布区,又有小范围的零星分布。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北美洲中部、大洋州东南部、南美洲东南部;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

24、北美洲北部、南美洲西北部;黑种人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南部、大洋洲西北部。第二节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1.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和阿拉伯语是世界的主要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泛的语言。2.六种语言的分布:汉语:中国和东南亚等英语:欧洲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俄语:俄罗斯等国家法语:法国、非洲的中西部西班牙语:西班牙、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亚洲西部、非洲北部。3.世界三大宗教 基督教、伊斯兰教和佛教是世界的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形成于亚洲西部,主要分布欧洲、美洲、大洋洲。伊斯兰教:教徒被称为穆斯林,世界第

25、二大宗教,产生于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亚洲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伊斯兰教在中国又称为回教和清真教。佛教:世界第三大宗教,创始于古印度,主要分布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目前,世界上有一半人以上的人是不信教或是无神论者。4.宗教建筑及建筑物:基督教教堂十字架;伊斯兰教清真教新月;佛教佛塔(或寺庙)法轮。第三节 人类的居住地聚落1.人们的集中居住地乡村和城市统称为聚落。乡村聚落:一般规模较小,分为农村、牧村、渔村。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等生产活动。城市聚落:一般规模较大,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工作。3.由于劳动生产方式的差异,不同类型的聚落所呈现的景观有较大差异。4.聚落与环

26、境:聚落大都选择在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点。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等。在一些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或河口、沿海地区,工农业生产比较发达,聚落分布较密集;在高山、荒漠地区,少有或没有聚落。聚落在平原地区聚集呈团块状,有的聚落沿着河流、山麓、谷地等呈条带状。5.聚落与民居建筑:西亚的房屋(厚墙隔热、窗小防风);北极地区印纽特人的冰屋(低矮无窗,保温效果好);东南亚的木楼、竹楼,楼上住人,楼下饲养牲畜(上层通风好、既凉爽又防潮)6.聚落的发展与保护传统聚落从不同角度记录当时的历史、政治、文化、民俗等信息,是我们了解当时人

27、们生活情况的一部活的“百科全书”聚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一些特色鲜明的乡村聚落正在逐步消失:在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里,有文化特色的传统民居越来越少。7.遗产: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目录的有:法国“巴黎塞纳河岸”、意大利的“威尼斯城”;我国山西省平遥古城、云南省的丽江古城、安徽省的皖南古村落、澳门历史城区等。第五章 发展与合作1.地域发展的差异:发展水平高的地区:欧洲、北美洲、亚洲的日本等。2.沿海比内陆发展水平高,3.经济发达的地区多分布在沿海的平原地区,内陆地区及高原、山区较落后。温带的季风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区人口城市密集,经济发达;寒带、热带及沙漠气候区,自然条件恶劣,人口稀少,经济落后。3.

28、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区分的依据: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分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差异存在诸多方面,例如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3.世界上有20多个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和大洋洲。欧洲最多:英法德意等;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4.世界上有190多个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非、南美洲。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5.从世界范围看,大多数发达国家分布在北半球的北部,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南部。在国际上,一般把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商谈称之为“南北对话”,将发展中国家之间的互助合作称之为“南南合作”。6.发展中国家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差距的举例:如印度的软件产业、中国的航天工业、核工业等超过了某些发达国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