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6 ,大小:21.19KB ,
资源ID:1921567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156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广东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分异研究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广东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空间分异研究Word格式.docx

1、产业结构升级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传统意义上的产业结构升级,是指产业产值和就业在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之间比重的有序变动,由此导致产业结构由第一产业占优势比重逐渐向第二、第三产业占优势比重演进的规律性升级过程。随着劳动分工的逐步深入和国际性分工的细分化,产业结构升级内涵不仅仅包括一、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升级,还包括行业之间和产品之间的结构升级,甚至还涉及产业结构协同升级问题。其中,行业结构升级表现为由劳动密集型占优势比重的行业向资本、技术密集型占优势比重行业演进的过程;产品结构升级则表现为由低附加值环节占优势比重产品向高附加值环节占优势比重产品演进的过程;产业结构协同升级是指产值结构与就业结

2、构、技术结构等之间的相互协同、协调升级与发展的过程。在国内,关于产业结构升级的研究,多以产业结构、产业转移、国际直接投资和全球价值链为理论基础,以国家、省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结构升级概念内涵、影响因素、升级路径和模式选择为研究内容。在广东,以广东省2-5、珠江三角洲6-9产业结构升级问题为研究重点,涌现了较丰富的研究成果,部分学者10-13对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问题进行了探讨,但对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整体特征缺乏基本判断,未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内部差异问题进行系统研究。为此,本文以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为研究对象,基于2001年2013年三次产业、制造业行业数据,对粤东

3、西北产业结构升级速率、方向和效益的空间差异进行探讨,为进一步推进广东省内区际之间产业结构协同、经济协调发展,以及国内其他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提供决策依据。2 研究区域及数据来源 2.1 研究区域 本文的研究区域是指除珠江三角洲以外的广东省内其他地区,包括粤东、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其中,粤东地区包括汕头、汕尾、潮州和揭阳4个地级市,粤西地区包括湛江、茂名和阳江3个地级市,粤北山区包括韶关、河源、梅州、清远和云浮5个地级市。在广东省内,粤东、粤西和粤北习惯上被合称为“粤东西北”。该地区面积合计为12.49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土地总面积的69.52%。2013年,粤东西北GDP达12644.11亿

4、元,为2001年的4.6倍,年均增速12.37%;人均GDP达25781万元,为2001年的3.9倍。然而,粤东西北地区在GDP、人均GDP和地均GDP指标上,与珠三角的相对差距大。2001年,珠三角与粤东西北的GDP比值为3,2013年该比值增加到3.8;人均GDP比值和地均GDP比值由2001年的2.99、3.29,分别增加到2013年的6.92和8.62。总体来看,粤东西北地区属于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地区。2.2 数据来源 研究选取2001年2013年时间序列数据,并以“十五”(2001-2005)、“十一五”(2006-2010)和“十二五”(2011-2015)为时间截面,2001、2

5、005、2010和2013年为时间节点,以广东统计年鉴、粤东西北地级市统计年鉴、年度统计公报等数据资料为依据。模型测算中主要利用了包括粤东、粤西和粤北三个地区及其管辖范围内的12个地级市一、二、三产业产值、从业人数、固定投资和制造业行业等数据。数据处理借助Excel 2007和SPSS 17.0软件包完成。由于2001年2005年度广东统计年鉴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数统计数据缺失,本文未对“十五”期间的Lilien指数值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运用ArcGIS 9.3软件进行专题地图呈现。3 结果分析 3.1 产业结构升级速率及其空间分异 基于广东统计年鉴2001年2013年第一、二、三产业产值和2

6、006年2013年从业人数统计数据,运用More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化K值和Lilien指数计算模型,对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三次产业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升级速率进行测算,结果见表1。由表1可知,从总体上看,自“十五”、“十一五”至“十二五”,粤东西北的More值、K值和Lilien指数值均有增大趋势,这意味着广东欠发达地区产业结构升级速率总体上呈现出加快趋势。其中,More值粤东高于粤西、粤西又高于粤北,这说明产业结构变化速度粤东快于粤西、粤西快于粤北。粤东、粤西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K值在逐步变小,而粤北山区K值在逐步增大,且各时间段粤北山区K值均大于同一时段的粤东、粤西K值。从Lilien指数上看

7、,2006年2013年间,粤东地区就业结构升级速率明显快于粤西地区和粤北山区;但从“十一五”期间和“十二五”以来Lilien指数值的对比上看,粤东地区就业结构升级速率在减缓,而粤西、粤北就业结构升级速率则明显加快。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2001年2013年More值可聚类为如图1所示的三个层级:揭阳、茂名、云浮、梅州、潮州、韶关、湛江和汕头8市More值介于0.9710.996之间,为产值结构升级速率最快层级;汕尾和阳江2市More值介于0.93120.9387之间,为较快层级;河源和清远2市介于0.8710.873之间,为最慢层级。同样,2006年2013年Lilien指数可聚类为如图1

8、所示的四个层级:汕尾、阳江、揭阳和汕头4市Lilien指数介于0.2520.316之间,为就业结构升级速率最快层级;韶关、茂名、潮州和河源4市Lilien指数介于0.1850.217之间,为较快层级;梅州和湛江Lilien指数介于0.1380.149之间,为较慢层级;清远和云浮2市Lilien指数介于0.0690.086之间,为最慢层级。自“十五”以来,产值结构升级速率持续加快的有:韶关、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清远和潮州;就业结构升级速率持续加快的有: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湛江、茂名、潮州、揭阳和云浮。 3.2 产业结构升级方向及其空间分异 运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计算模型,分别对研究区域不同

9、时期三次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进行测算,结果见表2。从总体上看,2001年2013年粤东西北第一产业处于滞后发展,二、三产业呈超前发展的基本态势;但通过“十五”、“十一五”和“十二五”三个时期产业结构超前系数的纵向比较后,发现粤东西北第一产业的滞后发展趋势在减缓、第二产业超前发展波动大、第三产业超前发展态势稳定。从粤东、粤西和粤北三个地区上看,2001年2013年,第一产业滞后发展、第二产业超前发展为三个地区的共性特征;在第三产业上,存在着粤东滞后发展、粤西和粤北超前发展的地区差异。近年来,第一产业,粤东、粤西滞后发展趋势在减缓,粤北山区由滞后发展转为超前发展;第二产业,粤西地区超前发展态势稳定,粤

10、东地区尤其是粤北山区波动大;第三产业,粤东地区超前发展态势稳定,粤西和粤北略有波动。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2001年2013年间,第一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介于-5.777-1.454之间,均小于1,处于滞后发展;在第二产业中,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大于1、第二产业超前发展的地级市有7个,分别是汕头、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清远和潮州(图2);第三产业中,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大于1、产业超前发展的地级市也有7个:韶关、河源、梅州、阳江、湛江、茂名和清远。在第一产业中,汕头、梅州、湛江和清远4市升幅较大,“十二五”以来,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大于1,进入超前发展之列;在第二产业中,韶关、汕尾、阳江

11、、茂名、揭阳和云浮,虽然有起伏,但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总体上处于超过1的水平,属于超前发展之列;在第三产业中,汕头、韶关、河源、梅州4市上升速度快,湛江、清远、潮州略有波动,“十二五”以来,7市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均大于1,处于超前发展。运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计算模型,对粤东西北制造业行业结构升级方向进行判断,结果显示:粤东地区纺织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家具制造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等12个制造业行业,粤西地区农副食品加工业,食品制造业,纺织服装、服饰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造纸和纸制品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12、,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等14个制造业行业,粤北山区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等11个制造业行业产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大于1,属于超前发展行业。将广东欠发达地区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按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进行归类后,利用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模型进行测算,结果显示:从整体上看,粤东西北地区规模以上制造业行业中,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E值为1.507,处于超前发展态势;资源密集型和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结构系数分别为0.659和-0.081,处于

13、滞后发展状态。其中,粤东、粤北资源密集型行业、粤西劳动密集型行业结构超前系数分别为2.172、1.277和3.455,属超前发展行业。由此可以判定,21世纪以来,处于广东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地区,其制造业行业结构升级的主要方向依然还是传统意义上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行业。3.3 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及其空间分异 运用产业结构效益系数、产业结构偏离度和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计算模型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十五”、“十一五”末和2013年末粤东西北产业结构效益系数均大于0(表3),这表明,自2000年以来,粤东西北产业结构效益在提高并趋于合理化。从三个不同年份产业结构偏离度值上看,粤东西北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

14、偏离度相对较高,2013年产业结构偏离度值达60.8,其值与2005年的69.5和2010年的65.2相比,偏离度值已明显降低,产业结构开始趋向相适应、相协调的发展态势。在粤东、粤西和粤北三个地区,2013年,产业结构偏离度值分别为33.3、61.7和57.6,就业结构与产业结构适应协调程度最高的是粤东地区、最低的是粤西地区。从2005年、2010年和2013年三个年份产业结构偏离度值变化上看,粤东地区下降了11.8和15.8个百分点,而粤西地区降幅为1和9.8个百分点、粤北山区降幅为-19.0和19.1个百分点,地区差异较为明显。在一、二、三产业结构偏离度中,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均表现为第一

15、产业偏高,二、三产业偏低的特点。在第一、二产业中,产业结构偏离度最高是粤西地区,在第三产业上,粤西、粤北的产业结构偏离度偏高。2013年,粤东与粤西、粤东与粤北、粤西与粤北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虽然略有差距,但三个地区之间的产业结构趋同化程度高,处于产业发展的高度竞争状态(表4)。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2010年12个地级市产业结构升级效益可聚类为四个层级。其中,茂名产业结构效益系数为0.206,为效益提升最好的第一层级;河源、湛江和梅州3市该值介于0.0640.078之间,为第二层级;阳江、云浮和汕头3市该值介于0.0420.064之间,为第三层级;其余地市该值介于0.0120.04

16、2之间,为第四层级(图3)。2013年末,12个地级市中,除阳江、云浮和揭阳3市出现产业结构效益系数下降外,其余地级市产业结构升级效益继续提高,但较2010年有所回落。经SPSS系统聚类分析后,也可分为四个层级。其中,河源产业结构效益系数为0.047,为第一层级;汕尾、潮州、梅州、湛江、茂名和清远6市该值介于0.0110.031之间,为第二层级;韶关、汕头2市该值介于00.011之间,为第三层级;阳江、云浮和揭阳3市该值小于0,为第四层级(图3)。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2006年,产业结构偏离度可聚类为如图4所示的三个层级:湛江、河源2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值介于0.8560.923之间,为产业

17、结构偏离度最高层级;汕尾、茂名、韶关、揭阳和汕头5市该值介于0.6310.706之间,为产业结构偏离度较高层级;梅州、云浮、清远、潮州和阳江5市该值介于0.5390.580之间,为产业结构偏离度最低层级。2013年,除清远和云浮外,各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均明显降低,产业结构协调性、适应性增强。其中,湛江、河源、清远、云浮和茂名5市该值介于0.6280.762之间,为产业结构偏离度最高层级;汕尾、潮州、韶关和汕头4市该值介于0.4270.479之间,为较高层级;梅州、揭阳和阳江3市该值介于0.2390.341之间,为最低层级。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中,两两之间的三次产业结构相似系数介于0.8911.

18、000之间(表5),地级市之间的产业发展同样处于高度竞争状态。这需要粤东、粤西和粤北之间加强产业间的分工与合作,以实现区域经济的相融、互补和共赢发展。 4 结论 通过More值、产业结构年均变动值、Lilien指数值、产业结构超前系数、效益系数、偏离度和相似性系数等模型,利用2001年2013年广东统计年鉴、各地级市统计年鉴及统计公报数据资料,对广东省内经济欠发达的粤东西北产业结构升级速率、方向和效益进行测算,得到以下结论:(1)总体上,自2000年以来,由于第二、第三产业的超前发展,粤东西北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呈现出较好态势,表现在:产值结构和就业结构升级速率加快;产业结构效益持续提升;产业结构

19、开始趋向相适应、相协调。与此同时,粤东西北地区产业升级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表现为:产业结构效益提升幅度逐步收缩;劳动密集型行业提升有余而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不足;产业偏离度高;地区之间产业结构高度趋同、产业分工与协作程度低。(2)在粤东、粤西和粤北空间分异上,呈现出产业结构升级速率粤东快于粤西、粤北;升级方向粤东第二产业超前,一、三产业滞后,粤西粤北二、三产业超前第一产业滞后发展,粤东粤北资源密集型、粤西劳动密集型行业超前,资金技术密集型行业滞后发展;产业结构适应协调程度粤东高于粤北、粤西,地区间分工与协作差等基本特征。(3)在粤东西北12个地级市的空间分异上,表现为揭阳、茂名、云浮、梅州、潮州、

20、韶关、湛江和汕头等8市产业结构升级速率最快;汕头、河源、梅州、汕尾、阳江、清远和潮州等7市第二产业,韶关、河源、梅州、阳江、湛江、茂名和清远等7市第三产业处于超前发展;阳江、云浮和揭阳等3市出现产业结构升级效益下降;湛江、河源、清远、云浮和茂名等5市产业结构偏离度偏高;12个地级市产业间的趋同程度高、产业互补性不强等特征。参考文献:1 杨万钟. 经济地理学导论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2. 2 罗必良. 广东产业结构升级:进展问题与选择J. 广东社会科学,2007(6):42-47. 3 麦强盛,孙东川. 广东省区域经济协同性对比分析J. 价格月刊,2009(6):36-38

21、. 4 朱卫平,陈林. 产业升级的内涵与模式研究-以广东产业升级为例J. 经济学家,2011(2):60-66. 5 哈尔滨统计局EB/OL. http:/www.stats- 6 梁育填,樊杰,柳林,等. 优化开发区域制造业企业迁移的因素及其区域影响-以广东东莞市为例J. 地理研究,2013,32(3):497-506. 7 唐路,林耿,阎小培. 大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问题探讨J. 热带地理,2004,24(3):255-259. 8 闫小培,林耿,普军,等. 大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升级与国际竞争力J. 经济地理,2007(6):61-65. 9 金利霞,李郇,刘炜. 基于全球价值链的顺德产业

22、升级路径和高端化策略分析J. 热带地理, 2010(3):92-95. 10 许树辉. 基于全球价值链视角的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研究-以韶关汽车零部件产业为例J. 经济地理, 2011,31(4):631-635. 11 马海涛.生产网络演化视角下的城市产业升级路径研究-以汕头市纺织服装行业为例J. 人文地理, 2011(4):37-41. 12 许树辉,谷人旭.欠发达地区技术创新的产业升级效应研究-以韶关制造业为例J. 世界地理研究, 2013,22(2):61-68. 13 王利华,许树辉. 欠发达地区产业升级态势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广东韶关为例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

23、:505-511. 14 高燕. 产业升级的测定及制约因素分析J. 统计研究,2006(4):47-49. 15 靖学青. 上海产业升级测度及评析J. 上海经济研究,2008(6):53-59. 16 Aleksandra Parteka. Economic growth, structural change and quality upgrading in new member statesR. EIBURS Project, European Investment Bank Working Paper,2009. 17 方甲. 产业结构问题研究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67. 18 李松志. 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9 赵玲玲,陈兴挺. 广东省产业转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推动力体系研究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83-91.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