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是变独立完成的作业为合作性的作业,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作业;五是变封闭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应适当布置创新性和实践性作业,将书面作业和口头作业、观察作业和实验作业相结合。(2)作业的类型改革研究。重点研究课内和课外作业类型。课内作业研究:预习作业。新授课前,让学生根据教材提示和课后习题预习教材,体现先学后教,以学为中心。课中作业。简单的巩固性练习必须在课内完成。单元作业。一个单元学完后,要及时地让学生进行单元知识的整理,并及时进行单元检测,使学生系统掌握本单元知识和技能的要点,体现层次性。课外作业研究:重点研究知识学习型、综合实践型、习惯养成型、自主探究型、开放创新型等多种多样的作业内容
2、,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探究性、合作性学习方式的转变。(3)作业的指导改革。研究不同类型的作业,教师设计和指导方式和方法,即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学识水平和能力状况,探索示范、例证、演示等多种途径指导方式,调动学生做作业的兴趣,增强学生做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研究学困生的作业辅导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独立完成作业,实现学困生转化。(4)作业的批改改革研究。研究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自批自改、同学互批互改、小组长批改、教师批改等多种批改形式,探索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短语加等级批注的方法。研究有利于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利于师生情感交流,引导学生拓宽解题思路;有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学
3、习习惯的评语内容。(5)作业的评价改革。研究学校对作业评价管理,构建作业展示性、建学生发展档案袋等多种多样的作业评价形式。五、研究的方法和思路本课题采用采用行动研究法,注重在教学实践中,把行动与研究紧密结合,切实发现和解决教师在作业设计、指导、批改和评价中的现实问题,并在教学实际行动过程中修正和完善研究方案。其主要研究思路为:“提出问题确定计划开展研究评价效果”。六、研究的实施步骤第一阶段:论证计划阶段(2006年9月2006年12月)。论证课题的研究意义和价值,确定研究的目标和内容,组织研究学校和主要研究人员,制定研究计划,培训课题组人员,进行开题报告。第二阶段:行动研究阶段(2007年1月
4、2007年12月)。重点开展小学作业的设计、指导、批改和评价研究。分析研究数据,总结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修改和调整研究方案。 七、研究结论 (一) 作业设计遵循的几个原则从尊重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与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创造力出发,我们的作业设计力求体现以下四个原则:1、多样化设计,体现趣味性原则。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情只要有了兴趣都不会是负担,作业也是如此。要让学生愿意作业,并能做好作业。就必须将传统意义上的作业加以改造,使其富有主题性、情境性。作业不应仅限于文字摘抄、解题训练。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学科设计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的作业。如;游戏、绘画、调查、制作、表演等,让学生
5、感到做作业是快乐的。2、坡度化设计,体现层次性原则。陶行知先生曾提出:“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要求教师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学生“怎样学就怎样教,学得多教得多,学得少教得少,学得快教得快,学得慢教得慢”。新课程中也明确提出要让“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因而,设计作业时要按依据课标,依据教材,重基础练习、思辨练习和拓展延伸练习的要求,从学生现有知识水平和能力结构入手进行分析,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分层次、有坡度的设计作业,使全体学生都得到相应的发展。3、生活化设计,体现作业的实践性原则。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积极探究在生活中学习、实践中学习。作业的设计应为学生提供走近生活、亲身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社
6、会生活中提高能力。让作业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促进学生把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把生活经验用于学习。从而“激活”知识,通过实践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4、开放化设计,体现创新性原则。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新课标中也指出要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这就要求我们设计作业时一定要开发一切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使学生的作业走出校门,走向自然、走向社会、走向网络,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化、社会化。(二)作业设计的思路与类型新课标强调了课程应实现基础性、普及性与发展性。使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我们认为新课程下的作业,既要顾及作业的一般作用与功能,又应注重学生主
7、体作用的发挥,尊重学生个别差异,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创造力得到发挥,潜力得以释放。因此,我们沿着夯实“双基”与创新实践并重的思路对作业进行了设计上的革新。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型作业。新课程标准并不排斥传统的“双基”训练。新课标中明确地将知识与能力列为一项基础性目标。因此,作业的改革首先要从基础知识的掌握与基本能力的训练做起,我校的基础型作业共有6种。(1)预习作业。(2)课堂练习作业。(3)课堂检测作业。(4)单元知识整理作业。(5)单元检测作业。(6)堪误更正作业。以上六种作业贯穿了课前、课中、课后。立足于课内,放眼于课外,着眼于学生的发展。例如预习性作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
8、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老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具有初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这一思想出发,我们要求学生建立预习作业本,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可以是文字资料的查阅、可以是影像图片的搜集,可以是观察记录,也可以是参观访问,确保学生在学习第一篇课文时,不是从零起步。再如堪误更正性作业:布鲁纳曾说过:“教师必须采取提供学习者最后能自行把矫正机接过去的那种模式。否则教学的结果势必将造成学生跟着教师转的掌握方式。”学生的作业是难免出错的。如何来改正这些错误呢?为了能够让学生真正知其所以然。我们要求各年级各学科建立起“纠错本”。在作业本上出现的
9、错题,到纠错本上去更正,同时要分析错误的原因。这样就给了学生一个二次作业的机会。使学生重新检查自己的思维,也有利于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提高。2、创新实践性作业。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完整”;小学数学课程总体目标中也提到,“数学学习应使学生能够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巩固优化“双基”型作业的同时,我们又研究了一系列创新实践性的作业,主要包括:(1)知识学习型作业读书笔记背景调查生字卡近、反义词数学扑克牌等。(2)实践活动型作业采访记录标本采集广播稿板报设计调查
10、报告(3)习惯养成型作业针对学生更改难度小的地方,可给他注上“?”或“ ”之类的符号,待学生订正后再给“ ”。这样做能够发现学生练习中的优点和思维的亮点,善于研究学生作业发生差错的原因,从而指导学生作业的方法,激励学生作业的情感,让他们获得作业的主动权,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在作业批改时既要有激励性评价,如对作业完成较好的同学,教师就用“你真行!”、“批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看了你的作业,我想唱歌!”、“我喜欢看你的作业,看了你的作业我很感动!”这样的话加以赞扬和鼓励。又要有指导性评价,如:对完成情况不令人满意的作业,教师可以作出这样的批注:“想一想,这道题究竟要你回答什么
11、?”、“回答得很好,试一试,语言能否再简练些?”、“想一想,还有没有更恰当的表达方式?”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失误、改正失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发散迁移,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 学生批改的批改改革对于一些客观性的作业,我觉得让学生自批自改更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具体做法是:按学生座位顺序,把前后桌四人作为一组,让学生自选组长。在教师提出批改要求后,组长负责取组内一人的作业为“批改范例”,大家逐题研究,集体批改,然后进行自批和互查。并由组长将本组讨论中所出现的问题和一些新颖的解法都及时反映给教师,由教师做及时的总结和处理。这样做,学生就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成为批改作业的主体。批改方式上
12、做了以下几点:1、运用提示符号或批改提示语批改作业,予以激励性评价前面提到传统作业中对学科作业往往只打对错,结果形成了教师的“强制改错”,没有唤起学生的主动思考。我们对老师的批改提出新的要求:即用提示符号或提示语批改作业。对有创意、有独到见解的作业在题目旁边写上“好”、“你动脑筋了”、“你真棒”、“比老师考虑的还全面”等简短的评语来肯定成绩。(2)对于出现的错题,认真分析其错误原因,在题目后用“再想想看”、“请再检查一遍”、“格式对吗?”等评语。让学生按评语的提示去主动积极思考,完成自我调整。(3)根据学生作业的情况,教师在批改作业之后除给出相应等级,还可给予激励性符号。如小红旗、小五星、小红
13、花等。将老师的关爱、期待、要求蕴含于作业的批改与评价之中。唤起学生的自信心、进取心。2、着重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新课标中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让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正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是对学生分析、判断、思考能力的促进。在减轻教师负担的同时,也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会批改的方法,加深对所学的知识的理解,使学生更为自信,其形式主要有:(1)师生共同批改教师有针对性地选择作业中的问题题目,有目的地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与之共同批改。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分析、掌握批改的方法。(2)学生互相批改对一些基础性强的练习
14、,教师将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组合,互批互改,批改完毕交回老师。教师进行检查核对。学生互批互改的形式主要有:同桌互批 前后桌互批 小组互批 大组互批3、学生自己批改学生自己批改不等于老师放手,而是要求教师首先对作业整体分析,讲明要求后,再让学生批改自己的作业。教师最后进行核查。需要说明的是学生参与批改的同时,教师一定要做好组织与指导,教会学生批改的方法,让学生初步掌握评价的要求,提高批改的技能。目前在我校形式多样的作业中,除学科作业、单元检测、纠错本为教师必批以外,其余作业均为不同形式的学生参与完成批改与检测。(四) 学校作业评价机制的建立为了确保作业形式与批改方式的革新,使全体教师将作业的设计评
15、价与批改放在与课堂教学设计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我校对各年级各学科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作为常规教学的一项与教师考评相联系,并建立了相应的量化考评细则。综上所述,学生的发展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和归宿。实行新课改下的作业设计与评价的改革是立足于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课题组在这一方面尝试了一些初步的探索,一些作法还不够成熟,在具体操作中也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我们希望通过不断地探索与改进,能使我们全体教师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重视作业的革新,加强作业的研究,为每一位学生搭建一个发展的舞台。八、课题研究效益(一)革新了作业的设计与评价形成了我校作业设计的思路与基本类型我们沿着夯实“
16、双基”与创新实践并重的思路对作业进行了设计上的革新。探索了作业和基本类型1)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型作业。我们要求学生建立预习作业本,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习惯,预习作业的形式多种多样。2)、创新实践性作业。主要包括:多元化的作业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类型为作业改革趟出了一条新路,它使作业这个扼制学生个性,制约学生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得到某种程度的解决,使学生对完成作业充满了兴趣。正所谓“乐学之下无负担”,知识与生活相联系、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个性与共性相匹配、知识与能力同训练、个体与群体相互合作、学校与家庭相互配合是多元化作业的亮点,符合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要求,为每个学生的成长提供了最佳成长的舞台。2、改
17、进了作业批改方式(1)、运用提示符号或批改提示语批改作业,予以激励性评价对有创意、有独到见解的作业在题目旁边写上“好”、“你动脑筋了”、“你真棒”、“比老师考虑的还全面”等简短的评语来肯定成绩。(4)着重学生发展,引导学生参与作业的批改其形式主要有:师生共同批改学生互相批改同桌互批 、前后桌互批 、小组互批 、大组互批、学生自己批改(二) 教师转变了观念,成为了科研型教师,带动了教育科研的发展通过课题研究,本课题实验教师转变了观念,认识到教育教学是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服务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每位教师的教科研意识也得到了加强。课题组已基本上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教科研氛围,教师
18、之间相互学习、研究、探讨,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教学案例、实验计划总结等,使课题研究能更好地服务于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三) 减轻了师生由作业带来的过重负担当教师认清了作业的作用,作业已不再单纯扮演提高学生成绩的角色。教师将作业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布置、批改作业也成了与学生共同享受作业成功的机会。学生完全有了充裕的时间来完成作业、设计作业,学习知识。恰到好处的作业已没有过重的负担,反而能促进学生多元能力的发展。师生因作业带来的心理负担也得到了缓解,教师也从作业中得到解放,于是就有了更多的时间提高课堂效率,进行教学研究;同时,教师的教学研究和教学质量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多元化作业的研究,产生
19、了一种可喜的良性循环。(四)、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个性得到了张扬我们提倡导将作业的自主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编作业,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因为学生在设计作业过程中,必须要认真阅读文本,并回顾课堂学习的主要知识、重点难点,思考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还可能要搜集本学科甚至跨学科的相关资料,从而找出问题的最佳角度和答案。这样,就促使学生要认真听课,而且也锻炼了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创新意识,增添了学习信心,使学生成为作业、学习的真正主人。九、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1、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素质测试相结合。传统教育一张试卷定成绩的方式存在很大不足,新课改倡导“立足过程,
20、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这不仅是评价体系的改革,更重要的是评价理念、评价方法以及评价实施过程的转变。根据新课改要求,怎样将学生的个性化作业与现有的素质测试相结合,全面衡量学生的发展水平和素质状况,是我们今后要考虑的问题。、学生自主选择的作业花样百出,品种繁多,给评讲和展示带来一定困难。比如“作业超市”里的作业,虽设立“最佳设计师”和“最佳挑战者”,终未能照顾全体。十、参考文献1、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和配置 (主编:蒋家义)3、教与学的心理学邵瑞珍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0年版4、新编教育学 董操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8年版5、 丁雁玲对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认识与实践研究6、小学教学参考2008年7、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 8、新课程与学生发展 9、新课程与教师角色转变 10、新课程与评价改革11、新课程与学习方式的变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