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26 ,大小:115.78KB ,
资源ID:19204962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204962.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近代中国的觉醒与探索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实业救国的热潮。(2)表现:传统工业棉纺织业发展尤为迅速。2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背景民国的建立和民国政府实行了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策。民族资产阶级受“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积极投身于兴办实业的运动中。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等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有力推动。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客观上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2)表现19121919年,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代表人物有张謇、荣宗敬、荣德生等。(3)影响:为新文化运动和中国民主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转变提供了阶级和经济基础。(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生活的变迁1社会生活的变迁(1)维新变法期间: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

2、废止缠足”,并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2)辛亥革命时期辛亥革命前后,“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辛亥革命以后,孙中山设计的中山装,受到新派人士的欢迎。民国政府颁布剪辫通令,革除结辫陋习。礼仪简化,显示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2交通事业的进步(1)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已建成多条铁路,奠定了中国近代铁路网的基本格局;1909年京张铁路通车。(2)1918年中国航空事业起步。3通讯工具的变迁:清朝晚期,电报、电话开始出现;民国时期,通讯事业进一步发展。4大众传媒的变迁(1)报刊业的发展:维新派、革命派和新文化阵营都把报刊作为宣传自己主张的工具,中国报刊业呈现出繁荣景象。(2)影视事业的发展:190

3、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定军山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三、思想解放的潮流1维新思想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民族危机加深。西方思想不断传入。早期维新思想产生。(2)兴起:19世纪90年代初,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等。(3)内容:宣传了西方的启蒙思想,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提出了开国会、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4)特点:将西方启蒙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利用进化论思想来宣传维新变法。(5)意义为戊戌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孙中山和三民主义民族危机的加深。戊戌变法等救亡运动的失败。(2)

4、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同盟会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民族主义即民族革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即政治革命,“创立民国”是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社会革命,“平均地权”。(4)评价:三民主义思想集中代表了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利益,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民族独立、民主权利和发展经济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但是三民主义反帝不明确,反封建不彻底,尤其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无法指导革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3新文化运动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在思想上冲破封建思想牢笼。西方民主思想的进一步传播。袁世凯倒行逆施,尊孔复古。1915年,陈独秀在上

5、海创办青年杂志(新青年),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3)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4)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四、选修内容1(选修一)戊戌变法2(选修四)孙中山时段特征概览阶段特征表现政治上经济上思想上社会生活上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41919年)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先后发动了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舞台上都异常活跃资产阶

6、级先后提出了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救国方案,开始探索在中国建立民主政治的道路资产阶级在“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下,积极创办实业;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初步发展,一战期间出现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黄金时期”资产阶级的维新思想、三民主义、民主和科学思想先后登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都推动了社会生活向文明化方向发展考向一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从现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

7、入人心;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辛亥革命为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是近代一次政治民主化的革命。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引进西方工业文明,促使中国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文明得到发展。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推动了社会习俗和社会风尚的变革,促进了近代中国社会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化。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较为广泛的影响。问题探究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近代以来,辛亥革命在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具有某种标志性的意义,其对中华文明的贡献是多方面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角度的不同出现多种说法。美国学者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对辛亥革命的界定提

8、到两种说法。第一种将辛亥革命理解为1911年秋至1912年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第二种把辛亥革命理解为20世纪社会革命中的19001913年阶段。请回答:(1)第一种说法主要是从哪一方面审视辛亥革命?列举相关史实加以说明。(2)结合社会思想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变革对第二种说法加以说明。答案(1)政治革命。史实: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2)社会思想: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传播并深入人心。社会生活: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社会习俗的变革之风初开。考向二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1发展特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特殊的社会环境决定

9、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先天不足和后天畸形。(1)从地域看: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带,广大西部和内陆十分稀少。(2)从部门分布看:民族工业主要以轻工业为主。(3)从实力看:民族工商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4)从产生原因看: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不是中国自身生产力和商品经济充分发展到足够程度的结果,而是在“外力”即西方资本主义冲击下提前产生的一个“早产儿”。2历史作用(1)从经济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代表历史潮流和趋势的新经济因素,它有利于中国社会的进步,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2)从政治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

10、从而为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物质条件和社会基础,也为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创造了条件。(3)从思想领域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的传播奠定了社会基础。资产阶级为了壮大自己的力量和推翻封建主义,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文化运动(如维新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新文化运动等),从而冲击和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产生、发展起来的,深受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束缚,同时又对它们存在一定的依赖性,这在政治上直接表现为民族资产阶级的革命性和软弱性。但总体来说,中国民族资本

11、主义工业是一种革命的和进步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如何理解材料中民族工业“其产生、发展有利于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解题思路从经济、政治、文化三方面归纳。经济方面主要是推动经济近代化,政治方面推动了资产阶级改良和革命,文化方面推动了西学的传播和中国思想的启蒙。答案民族工业进一步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对外国资本主义经济的侵略也有一定的抵制作用;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为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提供了经济和阶级基础;为西方资本主义思想文化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考向三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的反封建差异及局限性19世纪末维新思想的传播、20世纪初革命思想的

12、传播和新文化运动分别掀起了中国近代三次思想解放潮流。他们都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反对封建主义。1差异(1)维新思想是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在维护孔子的名义下,批判封建的因循守旧思想,还用生物进化论批判旧制度。(2)革命派主张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为思想武器,进一步宣传了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3)新文化运动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的正统儒家传统道德进行了批判,直指孔子旧礼教;新文化运动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开始用新的思想武器反对封建主义,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做了思想上的准备。2局限性(1)维新思想中有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

13、科技和文化教育,有要求进行政治改革,变封建君主专制政体为君主立宪制政体的内容,但没有触及封建政体赖以生存的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内容,即维新思想没有把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有机结合起来。(2)民主革命思想虽然照搬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反对君主立宪制,主张推翻清朝统治,但民主思想最大的缺陷是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3)新文化运动虽然补上了这一课,但又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也就不能指明革命的真正出路。近代以来,中学与西学、传统与现代的碰撞和斗争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问题一从“夷务”到“洋务”传统文化认为“中国”是“天朝上国”,周围各国如“夷”,即未开化

14、的野人,必须向中国臣服。资本主义列强刚刚闯进中国时,中国沿用了“夷”的称呼,如“英夷”、“法夷”等。推而广之,凡是和外国事务有关的交涉,也统统称为“夷务”。19世纪60年代起,“天朝”与“夷”的对称变为“中国”与“西洋各国”“泰西各国”的对称,“夷务”也就演变为“洋务”。问题二从“淫巧”到“长技”鸦片战争以前,人们对西方的科学技术多半投以鄙视的目光,当时一般人视之为“奇技淫巧”,皆“耻言西学,有谈者则诋为汉奸,不齿士类。”19世纪4060年代,先是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尽转外国之长技为中国之长技”,随之掀起了学习西学、翻译西书的浪潮。(1)人们对西学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使人们

15、态度变化的原因。问题三从“臣民”到“国民”19世纪的报刊、揭帖中,对民众多以“臣民”“子民”相称。进入20世纪,“国民”“权力”话语逐渐取代了“臣民”“子民”话语。(2)结合19世纪末到20世纪前20年的重大历史事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3)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指出上述变化反映的近代前期中国社会的发展趋势。全球史观认为,自19世纪中期开始,中国与世界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指出三方面变化与“世界潮流”的关系。解题思路第(1)问态度的变化依据材料相关信息回答即可。变化的原因则应该注意到当时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的剧烈变化。第(2)问由臣民到国民的变化属于由封

16、建思想到民主思想的转变,结合当时促成这种变化的事件回答。第(3)问回答出三方面的变化与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关系即可。答案(1)变化:由排斥到接受。原因:两次鸦片战争失败的刺激;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开眼看世界;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西学东渐。(2)戊戌变法传播了启蒙思想,促进了思想解放;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确立了共和制度,传播了民主共和观念;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宣传民主与科学,进一步促进了思想解放。(3)发展趋势:由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近代化)。关系:从“夷务”到“洋务”反映了世界市场形成过程中中外联系的加强;从“淫巧”到“长技”反映了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从“臣民”到

17、“国民”体现出世界政治民主化对中国的影响。考向四近代中国社会各阶层对儒家思想的态度及成因社会思潮对传统文化的态度主要原因洋务思潮“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主体,不可动摇长期闭关锁国导致盲目自大;维护封建统治的需要维新思潮借用儒家思想,为我所用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弱小,康有为借孔子的名义从内部否定封建专制的合理性三民主义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髓来建设新文化民主革命形势的发展;资产阶级救亡图存新文化运动认为传统文化禁锢人们思想,应该革新袁世凯利用孔子企图达到复辟的目的;孔子成为封建思想的代表,实现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需要材料无论何种学派,均不能定为一尊,以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况儒术

18、孔道,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尤与近世文明社会绝不相容者,其一贯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也。赵清、郑城吴虞文集,陈独秀复吴虞信材料中陈独秀如何评价孔学?归纳陈独秀的反孔理由。解题思路由“非无优点,而缺点则正多”归纳陈独秀的评价;由“阻碍思想文化之自由发展”“伦理政治之纲常阶级(等级)说”归纳理由。答案评价:孔学有值得肯定的地方,但是缺点更多。理由:阻碍思想文化自由发展,宣扬封建纲常等级学说。通史排查真题对点知识点一八国联军侵华1(2012重庆高考)法国政府曾向各国递交一份备忘录,为将要到来的议和定调子。其中写道:“由于各国使馆希望前往沿海或各国部队想要从沿海前往首都(北京),为了保持道路始

19、终畅通起见,各国对某些地方进行军事占领。”该条文的核心内容最终写入了()A黄埔条约 B天津条约C北京条约 D辛丑条约调动知识辛丑条约规定:“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的战略要地。”答案D知识点二辛亥革命2(2014广东高考)下图所示为1917年山西某县教育会副会长的一则日记。该日记作为例证,可用于说明()A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辛亥革命的局限性C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关键信息“1917年”“旧官僚之行为”“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辨别选项A、D:与题干时间不符;C:题干信息无法得出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答案B3(2013海南高考)武昌起义后全国有15省先后宣布独立,

20、各省先后担任最高军政长官(都督)者背景不尽相同,其中新军将领13人,革命党5人,咨议局议长3人,巡抚3人,布政使1人,提督1人,督练公所总参议1人。据此可知辛亥革命()A具有广泛社会基础 B具有明显的妥协性C属于资产阶级革命 D属于自上而下的革命理解材料从题干提供的数据分析,全国有15个省宣布独立(革命),其中革命党只有5人,旧军阀和立宪派很多,体现了革命具有很强的妥协性,所以选B项。辛亥革命没有广泛的社会基础,排除A项。辛亥革命属于资产阶级革命,但材料无法体现,排除C项。辛亥革命是自下而上的革命,排除D项。4(2013广东高考)“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

21、歌谣反映了当时()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辨别选项A项革命的主要目的是政权问题;C项民族区域自治是新中国的政策;D项“反朝廷、反鞑子”体现不出反帝。知识点三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5(2014海南高考)晚清时期清政府实行专利制度,允许企业享有长时间生产经营垄断权。1912年北京政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后财政总长周学熙等为其所设公司申请30年的专利权时,未获批准。这反映了民国初期()A建立了系统完善的经济法制体系B经济立法鼓励工商业自由竞争C中央政府限制官营商业的发展D经济法规得以完全遵照执行理解材料材料中“北京政

22、府规定专利保护期限最高为5年,申请30年的专利时,未获批准”说明政府鼓励企业自由竞争。6(2014重庆高考,节选)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战争,但它也影响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材料一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表(单位:两;指数:1913100)年份英国德国法国总值指数1913969109441002830240352995171914105207580108.51669694558.9495147193.419175198918553.6230916043.619184989029351.5156885329.6周秀鸾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指

23、出19131918年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变化的总体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审题技巧依据材料数据纵向对比得出趋势。材料信息“19131918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1)趋势:英、德、法三国输华货物总值大大缩减。欧洲各国忙于一战,减少了对中国的商品输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减少了对外国商品的依赖;提倡国货运动抵制了外国商品的输入。知识点四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7(2014江苏高考)右侧漫画发辫之将来从本质上表明,当时社会上一部分人()A盲目崇尚西洋风尚B刻意保存传统精华C旧有观念根深蒂固D主动破除国人陋俗材料信息剪半个辫子,留半个辫子;崇尚西法,保存国粹

24、。辨别选项A:“保存国粹”不能得出盲目崇尚西洋;B:辫子并不能代表传统精华;辫子未全部剪掉;D:剪掉半个辫子,并未破除陋俗。答案C8(2014山东高考,节选)某历史兴趣小组以“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发展与女性解放”为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研究过程中使用了以下材料,得出了相关结论。材料丙:摘编自1919年末长沙大公报的一则报道。李欣淑幼年时,父为其订了亲,未婚夫不幸去世,父母准备叫她守“望门寡”。李欣淑在女校念过书,不满这种包办婚姻,因而反抗出走,到北京工读。她说:“我于今决计尊重我个人的人格,积极的和环境奋斗,向光明的人生大路前进。结论: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新旧交织,保守与进步共存。社会进步是女

25、性解放的重要前提。(4)据材料丙并结合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发展,对结论加以阐述。解题思路从20世纪初期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变化展开论述,注意一定要紧紧围绕“社会进步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前提”这一观点来论证作答即可。答案(4)李欣淑接受新式教育、反对包办婚姻及其与封建家庭的斗争等行为是20世纪初中国女性解放的缩影。20世纪初的中国社会正发生着深刻变化。经济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为反封建斗争和社会进步奠定了物质基础,让更多妇女可以走出家庭并实现经济独立。政治上,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传播了新观念、新思想,促进了女性

26、解放。文化上,新式教育的发展,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对民主、科学的弘扬,为女性解放提供了思想动力。上述史实表明,反对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和进步成为时代主题,这一切为女性解放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前提条件。9(2014上海高考)右侧老照片是一张学生合影,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社会风貌()A19世纪初期B19世纪中期C20世纪初期D20世纪后期材料信息图片中女学生不缠足,穿学生装。史实依据民国时期用法律的形式“废止缠足”“剪辫易服”。知识点五维新思想10(2014海南高考)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

27、运动B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此时革命派已开始进行革命运动;上海是最早开放城市之一;“积极讨论光绪帝存废问题”说明未形成共识;“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说明革命思潮不占据主流。知识点六三民主义11(2014上海高考)近代中国某一报纸刊登过如下文章:民族的国民、驳新民丛报最近之非革命论、驳革命可以召瓜分说、告非难民生主义者,该报纸是()A时务报 B国闻报C申报 D民报分析材料通过文章名称可以判定为革命派创办的报纸。辨别选项A、B:维新派创办的报纸;商业报纸不会刊登这么多革命性文章。知识点七新文化运动12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来的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A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B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C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D呼唤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