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29.56KB ,
资源ID:19184067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8406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我国广泛开展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我国广泛开展航空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完) 张建启谈我国航空事业发展与航天领域国际合作 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2009年03月08日 来源:新华社 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力争在年投用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记者李宣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日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将于今年月底正式开建,并力争在年具备发射条件。 “文昌发射场将取代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主要功能,将来我国的地球同步卫星都将主要在这里发射。”张建启说,文昌发射场形成能力以后,原有的有污染的火箭将被无污染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取代。我国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不仅运载能力将有大幅提高,而且将更加环保。 张建启说:“之所以选择文昌,一是因为大火箭直径

2、太大,陆路运输不便,只能通过海上运到发射场;二是在文昌发射效益更高,可以使卫星的寿命延长两年左右。” 由于文昌航天发射场处于低纬度地区,地球同步卫星发射后不需要进行太多的变轨就可以进入轨道,从而可以大大节约卫星的燃料,延长其使用寿命。一颗通信卫星延长两年寿命,其效益是惊人的。“用不了多少次发射,我们就可以收回航天发射场的建设成本。”张建启说。 “可以预计,文昌航天发射场的效益是巨大的,将来发射频度也是很高的。”张建启表示,承担载人航天发射任务将只是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的一部分功能,大部分是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我国现有个航天发射场,分别是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和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3、我国将进一步加强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记者李宣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日前透露,我国已和欧洲签署合作协议,将在神舟八号上为欧洲空间局搭载一个生物实验样品。 “这是我国积极加强载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的一个例证。”张建启说,我国的航天事业是高度开放透明的,欢迎并将继续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 中国发展载人航天,终极目的是要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中国和世界人民。“我国的空间站建成后,必将与国际空间站展开合作。”他说,航天员在空间居住时间较长,万一出现意外情况,需要相互展开救援,“美国等国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愿意与我们展开这方面的合作”。 张建启表示,

4、航天领域的国际合作,是任何国家都要走的道路。我国的航天事业从一开始就是开放型的。我国已经在一些国家建立了航天测控站,与这些国家的合作非常好,双方都从中受益匪浅。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未受金融危机影响 我国将于年底发射“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 新华社北京月日电(记者李宣良)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张建启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透露,“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研制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如果一切顺利,我国将于年底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天宫一号”。 张建启介绍,“天宫一号”重约吨,分为支援舱和实验舱两个舱,搭乘的载荷比神舟系列飞船大大提高。“天宫一号”有一个对接接口,可以与一艘飞船

5、对接。 “天宫一号”是我国为下一步建造空间站而研制的空间目标飞行器,主要任务是作为空间交会对接目标,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保障航天员在轨短期驻留期间的工作和生活,并保证航天员安全;开展空间应用、航天医学实验、空间科学实验和空间站技术试验;初步建立能够短期载人、长期无人独立可靠运行的空间试验平台。 “完成上述任务后,我们将就开始第三步任务,争取在年建成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站。”张建启说,此后,“天宫一号”就将升级改造成货运飞船。货运飞船既具有交会对接功能,也具备燃料补充功能,可以对空间站进行燃料补充。货运飞船的第一次发射将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进行。 张建启透露,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后,我国将

6、陆续发射神舟八号、九号、十号飞船,用来和“天宫一号”对接。按照从无人对接到有人对接的计划,神舟八号将是无人飞行任务,如果顺利,神舟九号、十号将搭载航天员。 神舟八号、九号、十号这艘飞船将一起生产,这是神舟系列飞船首次转入批量生产。“在神舟七号之前,飞船都是实验状态。批量生产是一个重大进步,不仅可靠性将在原有基础上大大提高,造价也将逐渐下降。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的战略规划是: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

7、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2004珠海航展高峰论坛主题演讲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两年一度的中国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第五次迎来了各方宾朋。首先,我代表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对各位出席本次高峰论坛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在此,我愿就中国航空航天业的发展作一个简要的介绍和展望。 一 新中国成立55年来,在党和国家几代领导人的亲切关怀和正确领导下,中国航空航天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航空工业研制生产了数十型、万余架各类飞机,并出口了数百架飞机和众多配套的发动机、机载设备及生产线;一个专业门类比较齐全,科研、试验、生产手段基本配套的航空

8、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新支线飞机为突破口,支线飞机、通用飞机、直升机、航空发动机等研制生产迈出了新步伐。中国航天工业成功研制开发了包括科学试验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在内的多种应用卫星,成功研制了12种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81次发射,将中国的61颗卫星、5艘飞船和30颗国外卫星送入了太空;特别是去年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发射和回收,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实现载人航天的国家;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少数独立掌握空间技术的大国之一,在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领域也进行了积极探索,为人类航天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与此同时,我们培养造就了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敢打硬仗的科技人才队

9、伍,在长时期不懈奋斗中形成的“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作为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已经并将继续对中国社会先进文化的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 进入新世纪,中国步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到202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将比2000年翻两番,人均GDP将超过3000美元左右这对有着十几亿人口且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来说,将是一个既雄伟壮观又切实可行的重要跨越。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航空航天业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中国政府始终把航空航天科技作为带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战略高技术

10、之一,始终把航空航天产业作为提升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之一。可以预见:在未来的二十年,中国的航空航天业必将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插上更加有力的翅膀,必将为中华民族完成新时期的历史任务,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增添更加强劲的助推器。 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中国航空工业以国内外市场需求为导向,改革创新,加快发展。我们将继续实施以支线飞机起步的发展规划,按照国际标准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努力推进支线飞机形成支柱产品;适应社会对通用航空的需求和空管改革的需要,加快推进通用飞机、轻型民用直升机的产业化步伐,加快新机型、新技术开发;进一步扩大民用飞机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

11、;鼓励企业按专业化、规模化方向不断扩大国外航空零部件转包生产和风险承包业务,积极融入国际航空工业大循环;我们还将结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积极开展大型飞机工程的论证工作。 中国政府支持和鼓励中国航天事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发展。积极推进应用卫星从“试验应用型”向“业务服务型”转变,形成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小卫星群等应用卫星系列,建立长期稳定运行的卫星对地观测体系;以“大型静止轨道卫星公用平台”为依托,研制新一代通信广播卫星、音频/视频直播卫星。研制“无毒、无污染、高可靠、大推力”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全面提高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水平和能力。继续发展空间科学,开展深

12、空探测,支持建立空间科学探测卫星系列和空间环境保障体系。我们将按计划完成世人瞩目的绕月探测工程,同时开展月球探测二、三期工程论证,积极推进载人航天的后续工作。 中国航空航天业将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开阔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拓展发展空间。一是坚持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立足市场需求和未来发展需要,统筹考虑飞机、发动机、机载设备发展,统筹考虑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和空间科学发展,推动航空航天业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二是坚持强化基础,自主创新。重视基础研究和预先研究,重视提高产业科技水平和制造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深化企业产权

13、制度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航空航天业建设;充分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领域,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造就大批高素质的航空航天人才,吸引和鼓励优秀人才投身航空航天事业,使中国航空航天业成为英才荟萃、人才辈出的行业,为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三 中国航空航天业取得的成就,是中国航空航天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结果,也得益于对外开放和国际合作;中国航空航天业开创新的辉煌,需要依靠中国航空航天人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也离不开国际合作与交流。当今世界,是充满竞争的时代,更是需要合作、讲求共赢的时代

14、。中国将始终奉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鼓励和支持企事业单位在遵守国家外交政策和已签署的国际条约的前提下,积极开展航空航天领域国际合作与交流。长期以来,中国政府和企业与许多国家的政府和企业之间在航空航天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合作。通过合作,彼此之间增进了了解,加强了联系,建立了友谊,实现了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的项目被誉为国际合作的范例。我们将一如既往,积极推动航空航天业的国际合作,为航空航天事业的跨越发展,为航空航天技术造福人类而不懈努力。 女士们,先生们:在航空航天人的眼里,我们共同生活的星球只是一个小小的“地球村”。我们有着共同的家园,我们应进一步加强联系与交流,共同探索宇宙的奥秘。让我们共同

15、携手,抓住机遇,积极开展航空航天业全方位、多形式、宽领域的合作与交流,为共同推进世界航空航天事业的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和进步不断作出应有的贡献!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内的航行活动为航空。气球,飞艇是利用空气的浮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则是利用与空气相互作用产生的空气动力在大气层内飞行。飞机上的发动机依靠飞机携带的燃料(汽油)和大气中的氧气工作。航空与航天是20世纪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进程中最活跃、最有影响的科学技术领域,也是人类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人类在征服大自然的漫长岁月中,早就产生了翱翔天空、遨游宇宙的愿望。在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水平都很低下的时代,这种愿望只能停留在幻想的阶段。虽然人类很早就做过种

16、种飞行的探索和尝试,但实现这一愿望还是从18世纪的热空气气球升空开始的。自从20世纪初第一架带动力的、可操纵的飞机完成了短暂的飞行之后,人类在大气层中飞行的古老梦想才真正成为现实。经过许多杰出人物的艰苦努力,航空科学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飞机性能不断提高。飞机的出现,改变了战争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出行的方式,使得世界各地的联系更加紧密。 航天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最直接的就是各种卫星的发射和应用。我们预报天气离不开卫星,我们要看电视离不开卫星,我们打电话离不开卫星.卫星在更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坐飞机的人不多,切身感受到卫星好处的人可不少。 从另一方面看,各种空间探测器的使用,对于人类认识宇宙,

17、进而更好地认识自己,也有着极大的帮助。当人类第一次从太空中审视自己的家园,那是一种全新的视角,对人类思维的影响是巨大的。航空航天领域又是高新技术的试验场,很多新材料新技术,都是首先应用在航空航天领域,航空航天促进了科技的发展,科技的发展对人类的生活必将产生更多的影响。嫦娥奔月”,这个在中国流传了千年的传说,在今天这个明媚的秋日开始变为现实。随着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个月球探测器嫦娥一号卫星飞向太空,自强不息的中国航天人,又将把中华民族的崭新高度镌刻在太空中。绕月探测,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它标志着,在实现人造地球卫星飞行和载人航天之后,中国航天又向深空探测迈出了第一步。深空探测是人类对太阳系内除

18、地球外的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以及太阳系以外的银河系乃至整个宇宙的探测,这已成为当前国际航天活动的一个热点。今天发射的嫦娥一号卫星,将飞向距地球38万公里的月球,把中国人造卫星此前约8万公里的最远飞行距离,一步提高到4.5倍以上。作为一个诞生了“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等神话传说的国度,中国人自古就有着探究月球真相的强烈愿望。早在3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便对月食开始记载,在1500年前就进行过月食的预报。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探月活动,我们毕竟是后来者。1959年10月,苏联完成首次绕月飞行,人类第一次拍摄到月球背面的照片;10年后的7月,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类第一个脚印,

19、用自己的一小步,实现了人类的一大步。与太空探索的每一次进步一样,自主创新、奋起直追、跨越发展,成为后来居上的中国航天人的不懈追求。迄今为止的探月活动,基本经历了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从月球近旁飞过、撞击月球、绕月探测、月球表面软着陆所遵循的是技术难度逐渐递增的原则。我国首次探月就采用了绕月探测方式,直接跨越了前两个阶段。从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到1970年“东方红”乐曲响彻太空,用了12年;从1992年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到2003年载人航天成功,用了11年;从2004年初绕月工程启动到今天嫦娥一号卫星升空,只用了3年多时间这一组不断缩短的时间表明,在由航天大国到航天强

20、国的道路上,中国航天人的前进步伐越来越快。上万人参与的庞大绕月探测工程,仅花了14亿元人民币。勤俭节约、无私奉献、团结协作,构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航天事业永恒的主题。秉承着和平开发太空资源、造福全人类的一贯宗旨,中国的“嫦娥”工程从一开始就高度开放。中国已经宣布,嫦娥一号卫星传回的月球探测数据将与世界各国科学家共享。这再次彰显了中国航天人所具有的为人类航天事业贡献智慧与力量的高度责任感。虽然人类探月活动已经有近半个世纪的历史,但迄今开展的123次探月活动,成功的不到50%。这意味着,预计100多万公里的“嫦娥”奔月之旅绝非坦途。我们期待“嫦娥”一路走好。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愿望,也是中华民族乃至全

21、人类的共同期盼。10月,是收获的季节。4年前的10月,就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结束的第2天,杨利伟乘坐神舟五号开始了中国航天员遨游太空的航程。今天,当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3天之后,嫦娥一号卫星带着一个古老民族的梦想飞向月球。这是中国航天史上又一次崭新的跨越。中国航天,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神舟六号 Shenzhou VI (spacecraft)载人飞船 manned spaceship/ spacecraft 载人航天 manned space flight 多人多天太空飞行 multi-manned and multi-day space flight 载人航天计划 manned space

22、 program 航天飞机 space shuttle 无人飞船 unmanned spaceship / spacecraft 试验太空船 Experimental Spacecraft 多级火箭 multistage rocket 太空舱 capsule 返回式卫星 recoverable satellite 通信卫星 communication satellite 遥感卫星 remote sensing satellite 运载火箭 carrier rocket; rocket launcher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Long March II F carrier rocket 有效载荷能

23、力 payload capability 近地轨道 low Earth orbit调整轨道 fine-tune orbit 绕地球飞行 orbit the earth 气象卫星 weather satellite/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太阳同步轨道卫星satellite in Sun-synchronous orbit 同步轨道卫星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轨道舱 orbital module 返回舱 re-entry module 推进舱 propelling module 指令舱 command module 服务舱 service m

24、odule 登月舱 lunar module 发射台 launch pad 紧急供氧装置 emergency oxygen apparatus 空间物理探测 space physics exploration 国际空间站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太阳能电池板 solar panel 太空升降舱 space elevator 哈勃太空望远镜 Hubble Space Telescope 月球车 lunar rover 外太空 outer space; deep space 银河系 Milky Way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 Apollo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CAST(t

25、he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中国航天局 CNSA(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美国航空航天管理局 NASA(The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太空服 space outfits(space suits)太空食物 space food 着陆区 landing area 主着陆场 main landing field/ primary landing site access flap 接口盖antenna 天线Apollo 阿波罗号宇宙飞船

26、 artificial satellite 人造卫星ascent stage 上升段astronaut 航天员capsule 太空舱 carrier rocket; rocket launcher 运载火箭 CAST(the Chinese Academy of Space Technology)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 CNSA(China National Space Administration)中国航天局 command module 指令舱communication satellite 通信卫星 descent stage 下降段directional antenna 定向天线emergency oxygen apparatus 应急供氧装置Experimental Spacecraft 试验太空船 fine-tune orbit 调整轨道 geosynchronous satellite 同步轨道卫星 hatch 舱口Hubble Space Telescope 哈勃太空望远镜 International Space Station 国际空间站 ladder 扶梯landing area 着陆区 landing pad 着陆架launch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