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革命先驱李大钊有诗道:“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韵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这里,闪耀着无产阶级思想的光辉,也熔铸着历史上优秀人物的思想精华。(2)褒禅山与慧空禅院 褒禅山旧名华山,今称褒山,位于含山城北十五里的褒山公社境内,海拔二百零四米,相对高度一百八十米左右,山顶东面稍高,其余处则平而长。现在除罗汉洞外皆湮没无闻,大小塔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掉了。最近山下大庙村的一个赵姓社员在清理塔基时,发现一盒藏于中空的大石中,内有不少“开元通宝”铜钱,可见这座塔确是唐代的建筑。大石塔的西南坡下为褒山寺旧址,即王安石所谓“慧空禅院”。褒山寺在一九五二年前仍香火不绝
2、。前殿匾额题有“褒山禅寺”四个镏金大字。当时的褒山禅寺亦是文人墨客所喜爱的游憩处。今天这些碑刻已荡然无存。3、词语积累(1)正音 无物以相()之 何可胜()道也哉 长乐王回深父() (2)一词多义 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副词,表示判断,可译为“是”“就是”)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何也(竟,竟然,居然) 良乃人,具告沛公(于是)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兵乃出(才) 道 有碑仆道(路,道路)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道理) 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主张) 何可胜道也哉(说,讲) 策之不以其道(方法) 盖 日初出大如车盖(车盖) 盖失强援,不能独
3、完(承接上文,表示原因,可译为“因为”“是因为”“是由于”等) 况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仰慕,若水之归海(超过,胜过)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有“大概”的意思) 文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文字) 不以木为之者,文理有疏密(纹) 属予作文以记之(文章) 文过饰非(掩饰) 然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如此,这样) 吴广以为然(对,正确) 有穴窈然(形容词词尾,“的样子” 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但,但是) (3)活用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 盖其又深,则其至义加少矣(到达的人)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远的地方) 画线的词可以视为形容词用作名词,但有
4、的也可以看作省略(如可以认为“其至”“险远”后面分别省略“之人”“之地”),这三个词在理解上没有什么困难,只要学生理解就行了,不一定要讲它们是形容词用作名词。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谬:弄错,使错,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说出,说明。这是“名”在文言中的通常用法,不是名词用作动词。) 始舍于其址(筑舍定居。名词活用为动词) 好游者亦不能穷也(穷尽,走到头。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名之曰褒禅(命名,称呼。而莫能名者(说清楚,说明白。火尚足以明也(照明,形容词用作动词)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把当作老师,名词的意动用法)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认为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父利其然
5、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认为有好处,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4)句式 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这三个句子都用“者也”表示判断。其中的“者”是语气助词,表示提顿;“也”是语气助词,表示判断。第个句子是一般判断句。第二、三个句子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其中的“者”有提示原因的作用。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这是因果关系的判断句。“此”是主语;“所以”由结构助词“所”和介词“以”组成,相当于现代汉浯的“的原因” (5)节奏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
6、之也 (二)挑战任务1.掌握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 而世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大王见臣列观 此余之所得也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距其院东五里 独其为文犹可识 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孰能讥之乎2.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的意义和用法:A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B 往往有得:C 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鱼虫、鸟兽:D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3. 将下列句子按其中的“之”字的语法分类 (1) 古人之观于
7、天地、山川、鱼虫、鸟兽,往往有得(2) 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3)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4)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5)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6) 其孰能讥之乎 (7) 此余之所得也 三 自主学习方案(一)方法导引1、注重诵读,理清文章思路。2、梳理积累文中重要文言知识,通过练习检验学习效果;3、合作探讨作者议论的方式。(二)重点指津、分段讨论问题:第一自然段记了什么?有什么特点?第二段记叙游华山洞的经过,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处理材料?第三段作者写游山的心得体会。他阐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指出具体例句。第四段,作者写了第二点心得体会。哪句话能表明作者的观点
8、? 本文记叙部分和议论部分结合得自然。其中有些语句起到了联系和照应作用,请分别找出来。本文末一段写了什么?有何作用?(三)难点解读1作者怎样生发议论的呢?2本文由“不得极夫游之乐”生发出“尽吾志”的观点,又由“仆碑”生发出“深思慎取”的观点,这两个观点彼此有联系吗?3第五段写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四)思维点击问题思考:1、古代游记在文末列出同游者姓名,几乎成为一种定式,同学们过去已经见过,请说出篇名。试以这两篇游记为例,说说运用这种定式有什么好处。明确:小石潭记。好处:古代游记大多是借山水、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在文章主体部分中不出现同游者姓名;即便在记游踪时不能不涉及同游者,也只用
9、泛称,如本文中的“四人”“怠而欲出者”“或”等。这样写可以节省许多笔墨,使行文简练。2、这篇游记与我们读过的其他游记相比,有什么明显的特点呢?在记游的基础上说理,记叙和议论紧密结合,前后照应。先叙述他和几位同伴游褒禅山的经过,借此生发议论,说明要实现远大理想,成就一番事业,除了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外,更需要有坚定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并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艺术鉴赏 :1因事说理,叙议结合 本文不同于一般的游记,不重山川风物的描绘,而重在因事说理,以说理为目的,记游的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文章以记游的内容为喻,生发议论,因事说理,以小见大,准确而充分地阐述一种人生哲理,给人以思
10、想上的启发,使完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文章前面记游山,后面谈道理,记叙和议论结合得紧密而自然,并且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行文缜密。文中的记游内容是议论的基础,是议论的事实依据;议论是记游内容在思想认识上的理性概括和深化。前面的记游处处从后面的议论落笔,为议论作铺垫;后面的议论又处处紧扣前面的记游,赋予记游内容以特定的思想意义。记叙和议论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相得益彰。2重点突出,详略得当 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要“有志”“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的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紧扣这两个观点。记游部分就写景来看似乎平淡无奇,实际上是深思熟虑、刻意安排
11、的。第一段介绍褒禅山概况从略;第二段记游华山洞经过从详。前者又详记仆碑文字,其余从略;后者又记前洞和后洞概况从略,记游后洞经过颇详。记前洞和后洞概况,又前洞略,后洞详;记游后洞,又写经过略,补叙经过、写心情之“悔”详。议论部分对应记叙部分,也有侧重。议游华山洞的心得甚详,借仆碑抒发感慨从略。议游华山洞的心得,又议“志”较详,议“力”“物”从略。3文笔简洁,语言凝练 本文的记游部分,除为说理之外,没有多余的文字;议论部分,说理充分而有节制,没有无用的笔墨。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要得当,以致文字难以增删改换。文中的一些句子,如“人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
12、以远,则至者少”,“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都是平实而深刻、言简而意丰的警句。四 反思与测评能级一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是( ) A今言“华(hu)”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B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yo)然。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shng)道也哉。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xing)之。 2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活用不同类的一项( ) A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D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 3选出与“其孰能讥之乎”中“其”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
13、A距其院东五里 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D一之谓甚,其可再乎? 4选出下列各句中“以”是介词的一项( )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B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 C余与四人拥火以入 D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5下列句中“观”字词性不同的一项是( ) A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B大王见臣列观 C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D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6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C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
14、阳名之也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活用现象的一句是( ) A其下平旷,有泉侧 B有志矣,不随以止也 C火尚足以明也 8选出句中“者”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B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C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D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9下列句子的句中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B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谓之后洞 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能级二一、选择1.对下列各句中的“其”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以故其后名之曰
15、“褒禅”。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其孰能讥之乎?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A./B./C./D./2.下面所列各句加点的“之”字与“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一句中的“之”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C.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D.入之愈深,其进愈难3.下面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讲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
16、在于险远 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其孰能讥之乎A.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也相同B.句与句相同,句与句不同C.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相同D.句与句不相同,句与句也不相同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字,全含多音字的一项是( )A.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B.褒之庐冢也 有穴窈然C.则或咎其欲出者 而又不随以怠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何可胜道也哉5.对下面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碑仆道 仆:倒 跌倒B.其文漫灭 漫:淹C.盖音谬也 盖:大概D.何可胜道也哉 胜:胜利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庐陵萧君圭君玉”一句中,“君圭”是名,“君玉”是字。B.“至
17、和元年七月某日”一句中,“至和”是以皇帝的年号记年的。C.“临川王某记”一句中,“临川”是王安石的籍贯,“某”代王安石。D.“长乐王回深父”一句中,“父”是对人的尊称。二、选出加横线不是名词用作动词的项。( )A.始舍于其址 B.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C.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 D.而翁长铨 E.左右欲刃相如 F.莫若以吾所长,攻敌所短 G.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三、用“者也”表示判断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表示单纯的判断,另一种是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请按照这个说法,把下列表判断的句子分为两组。A.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B.今言“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C.四
18、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D.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者也。E.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F.子瑜者,亮兄瑾也。G.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二人在也。H.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1.单纯判断句有 2.表因果的复合判断句有 四、翻译下列句子,补上必须补出的内容(用括号括起来),并说明补上的是什么成分。1.于是余有叹焉。2.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 3.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能级三阅读下文,按要求做题。砥柱在陕州东五十里,黄河之中。以其形似柱,故名。禹贡
19、谓导河东至于砥柱,即此。癸酉五月,道陕,会佥宪段君文济饮间言及,跃然欲与之游,以使事不果。十月,余回至陕,则段君已先我游,遂决意而往。乙卯,知州事颜君如环,命州学生熊釜、张崇勉从予,离州二十里午食。又二十里循河行。十里至三门集津。三门者,中曰神门,南曰鬼门,北曰人门。其始特一巨石,而平如砥。想昔河水泛滥,禹遂凿之为三。水行其间,声激如雷,而鬼门尤为险恶。舟筏一入,鲜有得脱,名之曰鬼,宜矣。三门之广,约二十丈。其东北五十步,即砥柱蔡氏书传以三门为砥柱。州志亦谓砥柱即三门山,皆未尝亲临其地,故谬误如此。又按隋书载大业七年,砥柱山崩壅河,逆流数十里。砥柱,今屹然中流。上无土木,而河之广仅如三门,奚有
20、崩摧而壅河逆流至数十里之远?盖距河两岸皆山,意者当时或崩,人以为砥柱,而史氏书之也。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有以哉。1.解释加黑的词语。(1)以( )(2)故名( )( )(3)谓( )(4)河( )(5)道( )(6)会( )(7)及( )(8)果( )(9)奚( )(10)书( )(11)有以哉( )2.古代常用天干地支来表示年、月、日、时的次序。文中的“癸酉”表示 ,“乙卯”表示 。3.在传说中三门是这样形成的: ;鬼门的称呼是这样来的:4.书传、州志对三门和砥柱的关系分别是这样解释的: ,作者的意见是 为什么持此意见?5.隋书对砥柱有何说法? 作者怎么看?6.文中突出表现作者观点
21、的句子是 你怎样看这个观点?五 自主探究指导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为褒禅山增添了一道亮丽的人文风景。请你利用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为褒禅山写一篇导游词。1C(“胜”应读“shng”。)2D(“至”是动词活用作名词,其他是名词活用作动词。3D(例句中的“其”与D项中的“其”都用作副词,表反诘语气。其他三项中的“其”都用作代词。4B(A项中“以”是表并列关系的连词;C项中“以”是表修辞关系的连词;D项中“以”是表因果关系的连词。5D(D项中“观”当动词讲,意思是“观察”,其他三项中的“观”都是名词。6C(A项中“所以”表原因,B项中“非常”是“不同寻常”的意思。D项中“至于”是“到”的意思。7B(“
22、侧”是名词作状语,“明”是形容词用作动词,“幽暗昏惑”是形容词用作名词。8A(A项中者在句中起停顿作用,其余B、C、D项中三者都译为“的人”。9B(应这样停顿: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能级二一、选择 1.B 2.C 3.B 4.A 5.D 6.D二、C F 三、1.A C D F 2.B E G H四、翻译:1.于是我对这件事有许多感慨。2.然而力量足够到达那里(却未能到达省了一个分句),在别人看来是可以嘲笑的,而在自己看来也免不了懊 悔。3.我对这倒在路边的石碑很惋惜省谓语),又因此而感叹那些古书 不复存在,后代人弄错了它流传的文字,没有人能说明白古书的原貌,(类似的情况 省主语)哪里能说
23、得完呢!1.(1)因为 (2)所以 命名 (3)说,认为 (4)黄河 (5)经过 (6)恰值 (7)到 (8)实现 (9)何 (10)记,写(11)有道理啊 2.年 月 3.开始黄河中有一块平如砥的大石,当年黄河泛滥,大禹就把这大石凿成三块,水从石间流过,形成三门。鬼门地势险恶,船和竹筏一进入此门,很少有能平安出来的4.三门就是砥柱 砥柱就是三门山 三门和砥柱是两个地方,三门东北五十步是砥柱 作者认为书传和州志的作者都没有亲自到过当地,所以认识错误;而自己是亲临考察过的。5.认为大业七年,砥柱曾经崩塌,把河道堵塞了,使河道逆流数十里对这说法表示怀疑。他认为,砥柱现在还完整地屹立在黄河中间,况且这里河道的宽度只有二十丈,怎么可能有砥柱崩塌,堵塞河道,以至要逆流而上数十里的事呢?因为黄河两岸都是山,大概当时有的山曾崩塌过,人们就以为是砥柱(崩塌了),而写随书的人就把它误记了下来。6.尽信书,不如无书 对前人书上的记载要经过检验才能确定正确与否,不盲从别人的见解,这种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可贵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