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3 ,大小:111.80KB ,
资源ID:1917939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7939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孙.docx)为本站会员(b****1)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孙.docx

1、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孙文章编号 :1000-8462(2004 04-0510-04农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 以山东省龙口市为例孙新章 , 成升魁 , 张新民(中国科学院 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 中国 北京 100101摘 要 :农业产业化是当今中 国农业发展的热点 , 但产业化经营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 促进 /三农 0问题的根 本转变 , 目前仍很少有人进行定量研究。文章以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山东省龙口市为案例 , 通过 生产调查和 统计资料分 析 , 对该问题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尽管龙口市的乡村工业发展迅速且占据了农 村经济的绝 大部分

2、, 但与农民 人均纯收入增长关系最为紧密的仍然是农业产业 , 其次才是农村第二、 第三产业 , 这一结果 应归功于农 业产业化的 发展。农户在家庭劳动力分配时 , 年老 人趋向于从事农业生产 , 年轻人趋向于从事非 农生产 , 许多农户 将自家的劳 动力投入到非农产业 , 同时又 雇佣外地劳力从事自家的农业生产。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 ; 农民收入 ; 农户行 为中图分类号 :F303文献标识码 :A1990年代 , 山东省在全国率先 提出了 农业产 业化经营 的 概念 , 即 /以市场为导向 , 以效益为中心 , 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 素 ,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实 行区域 化布局、 专业 化生产、

3、 一体 化 经营、 社会化服务 , 形成以市场为龙头 , 龙头带基地 , 基地连农 户 , 集种养加、 产供销、 内外贸、 农科教为一体的经济管理体制 和运行机制 01。许多学者 对农业 产业化 的出现 给予了高 度 评价并寄予 了厚望 , 认为它 是继家 庭联产 承包责 任制后中 国 农业经营方式的又一重大创新 , 是解决农业低 效、 农村劳力剩 余、 农民贫困等一系 列农业 与农村 问题的 根本出 路 1-5。但 是 , 实行产业化经营究竟能 在多大 程度上 促进我 国的农业 与 农村发展 , 尤其是极具中国特色的 /三农 0问题的根本转 变 , 目 前仍很少有人进行定量研究。本文以农业产

4、业化起步较早的 山东省龙口市为案例 , 在宏观分析与农户调查 基础上 , 对该问 题进行了初步研究。1研究方法本项研 究采用 了实 地调 研和 统计 资料 分析 相结 合的 方 法。实地调研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进行。在该市诸由观镇共选 择 7个村 , 每村 随机选取 10个 农户 , 调 查内容 包括 农业生 产 和农民生活等内容。统计资料由市农业局农业经济管理办公 室提供。2龙口市资源条件与社会经济现状龙口市地处胶东半岛西北部 , 渤海湾南岸 , 是隶属于烟台 市的一个县级市 (图 1 。全市总面积 893k m 2, 耕地 3万 ha, 海 岸线长 68. 4km, 辖 14个乡镇 (区 ,

5、636个行政村 , 总人 口 62. 5万人。龙口市地势南高北低 , 呈台阶式下降 , 东南部为低山丘 陵 , 西北部为滨海平原。南部山区盛产黄金、 花岗岩、 石灰岩、 铅锌、 莹石、 白砂等矿产 ; 沿 海大陆架 蕴藏着 丰富的 石油和 天 然气 , 境内建有全 国唯 一的 大型 滨海 煤 炭基 地 , 煤炭 总储 量 26亿 t 。市域内共 有大 中型 水库 3座 , 总 蓄水 能力 达 2. 2亿 m 3, 丰富的水资源保证了龙口市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图 1龙口市地理位置图Fig. 1The location of Longkou龙口市是 我 国沿 海地 区 经济 实 力较 强 的 县级

6、市。 2001年 , 在全国综合实力百 强县 评比 中居 第 25位 , 列山 东省 第 2位 , 在全国科技实力百强县中名列第 12位。龙口市的农业 产 业化起步较早。在 1980年 代 , /烟 台苹 果 0、 /山 东梨 0等名 牌 产品就开始出口。近 些年 , 随着 /威龙 0、 /烟台中 粮 0、 /复 发 中记 0等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崛起 , 葡萄和其它各种名 优果品的种植也迅速发展壮 大。至 2002年 , 全 市粮经比降 为 1B 4, 形成了以各种名优果 品种植和规模化养殖为特色的农 业 产业化发展格局 , 并连续多年获得山东省 /农业产业化经营先 进县 0称号。龙口市

7、的工业基础也非常雄 厚。至 2002年全 市 共有工业企业 1, 942家 , 其中 年 销售 收入 过 亿元 的企 业 (集第 24卷第 4期 2004年 7月 经 济 地 理ECONOMIC GEOGRAPHYVol. 24, No. 4 Jul. , 2004*国家 /十五 0科技攻关计划项目 (2001BA508B24 、 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重点项目 (KZCX2-SW-318 资助。 :团 就达到 49个 , 最高达 45亿元 , 创省 级以上名牌 7个。3 龙口市农民收入增长特点许多学 者认为 , 沿海发 达地区 农民收 入的增 长与乡村 工业的发展关系密切 6-10, 因为自 1

8、980年代以 来 , 乡村工业 的 崛起不仅在量上逐渐占据了农 村经济 的主要 组成部 分 , 也 成 为了吸纳农业剩余劳动 力的 主渠 道 ; 自 1990年 代中 期以后 ,随着乡村工业发展速度趋缓 , 农民收入增长幅 度也开始变小。 但是 , Xu 和 Tan(2001, 2002 在对浙 江余杭 市的案 例研究中 却 发现 , 与农民收入变化关系 最为紧 密的是 农业总 收入变化 和 农户个体非农经济收入的变化 , 乡 村工业 的发展 却与农民 收 入增长关系不大11-12 。图 2 农民人均农村经济收入及纯收入变化Fig. 2 Per capita rural econom ic i

9、ncome and net income of farm ers以龙口 市 1990 2001年的 统 计数 据为 基 础作 分析。 根 据三次产业分类法可将龙口市 的农村 经济收 入分为 第一、 第 二、 第三产业收入。从图 2可以 看出 , 自 1990年以来 , 三 次产 业中第二产业增长较快 , 第一和第三产业增长 相对较慢 , 但农 民人均纯收入却较快增长。这似乎意味着由乡村工业和建筑 业组成的第二产业 是导 致农 民人 均纯 收入 较快 增长 的主 要 因素。但是 , 人均纯收入与 各产业 收入的 相关分 析结果表 明 (表 1 , 人均第一 产业 收入与 农民 人均 纯收入 间的

10、 偏相关 关 系达到了极显著水平 , 第二产业为显著水平 , 而第三产业与农 民人均纯收入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表 1 偏相关系数分析Tab. 1 Partial correlation coefficient纯收入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纯收入 0. 826*0. 663*-0. 340第一产业 -0. 2790. 235第二产业 0. 804*第三产业注 :*, *分别表示相关性在 0. 05、 0. 01水平上显著。农村经济各组成成分均是农民收入的来源 , 除此之外 , 外 出打工也是 农民收入的一 项重要组 成部分。 但实际 上 , 在 进 行农村经济数据统计 时 , 外 出打工 收

11、入不 仅包括 到县外打 工 的收入 , 也包括农民在本 县其他 乡镇的 打工收 入。龙口是 一 个乡镇企业 非常发达的 县级市 , 总 人口 62. 5万 人 , 但到该 市 打工的外地农民 (非 本市农 民 竟接近 10万人。本 市农民 所 谓的外出打工 , 绝大多数仍在本市内 , 到市外的较少。外出打 工对农民人均收入 的影 响实 际上 已经 反映 在了 县域 经济 的 第一、 第二和第三产 业中了 , 可以 略去不 计。因此 , 农民收 入 与各贡献因子间的关系可表示为 :=(X 1, X 2, XI 为农民人均纯收入 , X 1 X 3为 人均第 一、 第 二和第 三产业收入。可以用线

12、性模型 去拟合纯收入与农村经济各组成 成分间的关系 :I =a 0+a 1X 1+a 2X 2+a 3X 3+E用逐步回归法求得的两 种回归模型结果如表 2所示 。在 模型 中 , 人均第一产业收入 的估计 系数为 0. 469; 在模型 中 , 人均第一产业收入的系数为 0. 279, 人均 第二产 业的系 数为 0. 025, 结果表明 , 第一产 业收入对 农民人 均纯收 入的贡 献 最大 , 其次是第二产业收入 , 而第三产业收入在两种模型拟合 过程中已均被剔除 掉。上述结果表明 , 在发达的沿海地区 , 虽然乡镇企业发展已 经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 增长点 , 但与 农民收 入最为 紧密

13、相 关 的仍然是农业产业 。龙口市 出现这种情况与该市农业产业化 的发展状况有关。龙口市是 我国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的县级 市之一 , 以各种名优果品种 植和规模 化养殖 为主的 农业产 业 化发展格局 , 已使该市的农业不再是经济低效产业。此外 , 龙 口市的农村城镇化发展 速度较 快 , 农 民城镇 化速度 基本与 农 民非农化速度相适 应 , 这导致了自 1990年代以 来龙口市农 民 绝对数量的持续减 少。产业 化导致的农业比较效益提高和城镇化导致的农民数量减 少 , 是农民收 入与第 一产业 紧密相 关 的根本原因。表 2 回归系数分析Tab. 2 The regression coe

14、fficient模型 系数 标准差 T 值 显著性 1常数项 652. 83166. 6809. 7900. 000第一产业 0. 4690. 01336. 5160. 0002常数项 761. 67462. 79512. 1300. 000第一产业 0. 2790. 0664. 2300. 000第二产业0. 0250. 0092. 9110. 017表 3 样本农户劳动力的从业特征Tab. 3 The working difference of sample laborers纯农业生产兼业生产 纯非农生产总劳动力数 /人 734957 其中 :男性 /人 323826 女性 /人 4111

15、31劳动力平均年龄 /岁 47. 543. 335. 1 其中 :男性 /岁 47. 342. 638. 7 女性 /岁47. 645. 831. 14 龙口市农户行为的特点4. 1 农户从业行为特点一个地 区 , 农 户在从纯农 户 y 兼业 农户 y 脱离农业农 户 过渡过程中 , 受当地有关政策、 农业与非农产业就业机会和效 益的影响 , 也受农户自身 特征影 响。从龙口 市的实 际情况 来 看 , 政策因素已经不再是限制农民从业行为的主要因素 , 而产 业间的比较劳动生 产效率差异以及农户自身特征对其生产行 为的影响较大。龙口市的乡 镇企业非常发达并且有不少效益 较好的大型企业集团 ,

16、 这些 为农民提 供了丰 富的非 农就业 机 会和较高的劳动回 报 ; 同时 , 该市农业已经形成以高经济价值 的水果生产和规模化养 殖为主 的格局 , 从事 农业生 产也具 有 较高经济效益。因此 , 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讲 , 在效用最大化 原则下 , 下面三种生产决策 行为都 是合理 的 :多承 包耕地 , ; , 5114期 孙新章 , 成升魁 , 张新民 :农 业产业化对农民收入和农户行为的影响余劳力用于非农产业 ; 逐步减少农业生产投 入 , 向非农生产 转移。第一种决策行为导致种植 或养殖 大户的 出现 , 第二种 决 策行为导致农户兼业现象出现 , 第 三种决 策行为 则导致农

17、户 彻底脱离农业。农民选择何种决策行为与各产业的比较劳动 效率和就业机会多少有关。根据收入构成可将样本农户分为 四类 , 即纯农户、 以农 为主农户、 以 非农为 主农户 和脱离农 业 农户。结果 分析表明 , 在 70个样本 农户中 , 兼 业农 户占到 了 49个 , 占总户数的 70%; 以非 农收 入为 主和完 全脱 离农业 的 农户之和为 47个 , 占总数 的 67. 1%; 纯农户 和以农为主 的农 户为 23个 , 仅占 32. 8%。这表明农户的决策行为以第二种和 第三种为主 , 也即非农产业对农民的吸引力比 农业更强。 农户本身就是一个微观经 济单位 , 它 的生产 决策行

18、为 与 个体劳动力并不是一个 概念。对 70个 农户的 所有 劳动力 就 业行为分析如表 3所示。在 总计 179个劳 动力 中 , 从事兼 业 活动的劳动力数 为 49个 , 仅占全部劳 动力的 27. 4%, 并 且主 要是男性劳 动力 ; 单纯 从事农 业生产 的劳动 力为 73个 , 占 全 部劳动力的 40. 8%, 平均年龄为 47. 5岁 , 年龄明显偏大 ; 单纯 从事非农生产的 劳动力为 57个 , 占全 部劳动力 的 31. 8%, 平 均年龄为 35. 1岁 , 且女性平 均为 31. 1岁。这一结果 表明 , 在 沿海发达地区 , 虽然农户的兼业现象非常普遍 , 但具体

19、到个体 劳动力 , 仍然是专一性生 产为主 ; 在劳 动力的 从业行 为上 , 老 年人趋向于 农业就业 , 年轻 人尤其 是年轻 的女性 劳动力趋 向 于非农就业 ; 从事兼业活动的基本上都是中年 男性劳动力 , 他 们在家庭中一般都是户主。各类农户的家庭雇佣情况如表 4所 示。对于 纯农户和脱 离农业农户 , 其雇工情况 容易理 解 , 但 对于兼 业农户 来讲 , 其 雇工情况就 值得深入分析。从 理论上 讲 , 农户之 所以出现 兼 业现象 , 主要是由于农 户存在 农业剩 余劳动 力。从表 4可 以 看出 , 在 49个兼业农户中 , 有 20个农户存在 农业生产雇 工现 象 , 并

20、且有 4个农户雇佣 了长期 工。对这 4个 雇佣 长期工 的 兼业农户进行 调查表明 , 有 3个家 庭的非农 收入是在乡 镇企 业上班所得 , 另一个则是搞个体运输业。那么 , 为什么农户将 自家的劳动力租出而同时又从市场上购入劳力呢 ? 这实际上 反映了农业与非农 就业 间预 期收 益差 异和 不同 劳力 间就 业 机会不等的问题。尽管龙口市的农业已经形成了龙头企业带 动型的产业化发展格局 , 但对于本地农民来讲 , 从事农业生产 与从事非农生产仍存在收益差异 , 所以 , 多数的青壮劳力都愿 意到企业上班。然而 , 由于 果树种 植业和 规模化 养殖业对 农 民也有相当的吸引力 , 因

21、此 , 农 民又不 愿彻底 放弃农 业 , 而 来 自贫困地区的大批 外地 打工 者又 形成 了当 地丰 富的 劳动 力 市场。这样 , 就出现了农户在进行农业生产决策时 , 将自家劳 动力转移到 非农产业 , 同时 又从劳 力市场 上雇入 外地打工 者 的现象 , 因此 ,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延缓农 户彻底脱离 农业的作用。据笔 者调查 , 这 些外来 打工者多 是 来自临沂、 菏泽和苏北等相对较为贫困地区的 农民 , 他们在农 户的果园或家庭养殖厂上班一般 是每月挣 350 400元 , 而 本 地劳力在乡镇企业上班一般工资为 500 600元。4. 2农户家庭生产行为一般

22、认 为 , 农户生产 行为具 有多目 标的特 征。如农户 在 , 生产结构就会包括 粮食、 蔬菜、 油料、 水果、 鸡、 猪等 , 即所谓的 /小而全 0。但在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 市场较为完善的沿海发 达地区 , 农户的生产行为已发生了很大改变。表 4农户生产结构与雇工情况Tab. 4The production structure and em ploymentof farm household纯农户(N=11以农为主农户(N=12以非农为主农户(N=37脱离农业 的农户 (N=10 存在雇工的农户数 /户 88142其中 :农业生产雇工 /户 88120非农生产雇工 /户 0022季节性雇

23、工 /户 78120长期性雇工 /户 3412户均耕地面积 /亩 11. 918. 485. 57其中 :粮田面积 /亩 2. 650. 921. 78果园面积 /亩 8. 716. 133. 75从事家庭养殖业的户数 /户 661其中 :规模化养殖 /户 450专一化生产农户 /户 *4621注 :专一化生产农户是指仅从事粮食生产、 果品 生产或畜 牧养殖的 农 户。从表 4可以看出 , 纯 农户的 户均 耕地面 积已 达 11. 91亩 (15亩 =1ha , 而以农为主的农户耕地面 积为 8. 48亩 , 以非 农 为主的农户为 5. 57亩 , 这 表明 耕 地已 明显 向 种植 业大

24、 户 集 中。从各类农户的粮田 面积 来看 , 纯农 户户 均粮 田 2. 65亩 , 以农为主农户 0. 92亩 , 但以非农为主农户的粮田面积却为 1. 78亩。这种变化情况既与各类农户的 耕地面 积不一 致 , 也 与 农户的人口数不符合。 对这种 现象的 合理解 释是 , 粮食是 一 种耕地密集型作物 , 与水果等劳动密集型作物相比 , 单位耕地 可获得的效益较低 , 而日臻 完善的市 场经济 又为本 区居民 购 买商品粮食提供了可 能。因此 , 不同 类型农 户种粮 的动机 主 要是为了节省劳动 力。对于 纯农户 , 由于耕地多而劳动力少 , 多种一些粮食可以 节省一部分劳动力 ;

25、对于以农为主的农户 , 由于耕地相对较少 而劳力多 , 因此其粮食种植面积也少 ; 对于 以非农收入为主的农户 , 种 植粮食实 际上主 要是担 心非农 就 业不稳或者暂时还没有 将耕地 转包出 去 , 其 生产行 为也表 现 为种植节省劳力的 作物。值 得一提的是 , 在所调查的 70个 农 户当中 , 并没有出现耕地抛荒现象 , 这在很大程度上应归功于 农业产业化的发展 。在各 类农户的 家庭养殖业 方面 , 已呈现出 专业化和规 模 化的特点。在 60个从事农业生产的农户中 , 从事家庭养殖 的 农户仅 13户 , 但有 9户是 规模 化养殖 , 其 中规 模最大 的一 个 家庭孵化场

26、, 年出售雏 鸡 30多 万只 , 获利 10余万 元 , 并雇 佣 了 5个长期工 ; 生产 实现 专 一化 的农 户 为 31个 , 占 51. 7%。 这表明沿海发达地 区农户的生产行为已由传统的多目标性向 单一目标、 由多样化向专一化方向转变 , 这种生产行为也正是 农业产业化的基本 特征。5讨论尽管 龙口市乡 村工业在农 村经济中 占据绝对地 位 , 但 与 农民收入关系最为紧密 的仍然 是农业 产业的 发展 , 其次才 是 乡村工业 , 而第三产业与农民收入增长关系不大 , 这一结论与 ,512经 济 地 理 24卷发展状况千 差万别。有的地区 , 由 于非农 产业的 迅速发展 和

27、 较高的比较 效益 , 使许多农 户将劳 动力和 资金转 移到了非 农 生产上 , 从而导致了农业衰退甚至耕地抛荒 , 农民收入增长自 然与乡镇企业发展紧密相关 ; 有的地区 , 虽然非农产业发展很 快 , 但由于农业产业化起步较早 , 并形成了高效种植或养殖的发展格局 , 因此农业发展仍对农民收入起着重 要的影响作用。总体来看 , 龙口市在乡村工业迅速发展的 情况下 , 不但没有出现耕地抛荒现象 , 农业反而呈现了稳步发 展的态势 , 这主要应归功于 农业产业化的 发展。但是 , 从 农户调 查的结果 来 看 , 农业产业化并没有像有 的学者 希望的 那样 , 成为 /农村 剩 余劳动力转

28、移的根本出 路 0和 /从 根本 上解决 农业 比较效 益 偏低的问题 0。在 70个农 户共 179个 农业 劳动 力中 , 完全 从 事农业生产的占 40. 8%, 完全从 事非 农生 产的 占到 31. 8%, 考虑到农户 雇工情况 , 也仍有 近 1/3的 农业劳 动力 需要转 移 出去 ; 年龄较大的劳动力趋向于从事农业生产 , 而年龄较小的 青壮劳动力趋向于非农生产 , 这一 现象本 身就反 映了农业 与 非农产业之 间仍存在比较 劳动效益 差异。另 外 , 许多国外 学 者通过对亚洲各国农畜一体生 产模式 的分析 , 认 为这种基 于 小农基础的生态农业模式更具有 可持续性 13

29、, 14, 当我们提 倡 以专业化为主要特点的产业化 经营时 , 是 否还能 达到同样 的 生态效果 , 也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参考文献 :1 陈吉元 . 农业产业化 :市场经济下农业兴旺发达之路 J. 中 国农村经济 , 1996, (8 :3-7.2 李同明 . 中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 路 农 业产业化经营 J. 经济问题 , 1996, (11 :27-31.3 牛若峰 . 农业产业化 :真正的农村产业革命 J. 农业经济问 题 ,1998, (2 :27-31.4 陈彬文 . 农 村剩 余劳动 力转 移与 农业产 业化 J . 社会 科学 研究 , 1997, (6 :37-43.5

30、陈华林 .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 根本出路 在于实现 农业产业 化J. 长沙大学学报 , 2001, 15(3 :7-11.6 李应中 . 东部沿海经济发 达地区农 民增收问 题 以江苏常 熟为例 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 2001, 22(4 :31-34. 7 张聪群 , 王玉钏 . 农民增收 与农业劳 动力的非 农化 J. 经济 问题 , 2001, (5 :48-50.8 李 坪 . 试析广东乡镇企业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 J. 统计与预测 , 2001, (5 :42-43.9 Lin, G. C. S. . Trans formati on of a Rural Econo

31、my in Zhujiang DeltaJ. The China Quarterly , 1997, 149:56-80.10 Veeck, G. , Pannell, C. W. . R ural Economic Res tructuri ng and FarmHousehold Inco me in Jiangsu,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J. An -nals of the Associati on of American Geographers, 1989, 79:275-292. .11 Xu Wei, Tan K. C. . Reform an

32、d the Proces s of Economic Restructur -ing in Rural China:a Cas e Study of Yuhang, ZhejiangJ. Journal of Rural Studies, 2001, 17:165-181.12 Xu Wei, Tan K. C. . Impact of Reform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onRural Systems in China:a Case Study of Yuhang, ZhejiangJ. Jour -nal of Rural Studies, 2002, 18:65-81.13 Prein M. . Integration of Aquaculture i nto Crop-an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