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2 ,大小:50.16KB ,
资源ID:1917596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7596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应急避难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应急避难场所可行性研究报告Word格式.docx

1、2008 年 5 月 12 日 14 时 28 分,四川汶川发生里氏 8. 0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 5. 12 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财政部、国 土资源部、地震局、统计局、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会同 四川、甘肃、陕西三省的评估,四川省某某被评估为重灾区, 名列全国 51 个极重和重灾县(区)第 14 位。此次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惨重的损失。全区 25 个乡镇、214个村、1465 个组、5. 1 万户、20. 7 万人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灾人口 17. 7 万人,占总人口的 85. 5%。全区因灾伤亡 2746人(死亡 20 人、受伤

2、2726 人),直接经济损失达 117. 48 亿余元。为避免人类在自然灾害中失去更多亲人,建设避难场所 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城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为民生考虑的重 要工程,列入了政府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立抗灾减灾应急 避难场所,是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履行 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 容,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 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为提高某某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 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 国防震减灾法、国家发改委等 5 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 灾 后 恢 复 重 建 防 灾 减 灾 专

3、项 规 划 的 通 知 ( 发 改 厅 2008 2952 号)和省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和“加快重 建步伐,提前完成任务”的总体要求,结合某某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实际,某某民政局提出了本项目的建设。1. 6 项目概况1. 6. 1 项目建设地址 本项目拟建于某某某地镇清风村二、三组(现新建某地中学校内)场址地势平坦,地块比较规则,目前项目场址周 边环境良好,交通便利。1. 6. 2 建设内容及规模(1)修建应急指挥中心及避难室、应急物质储备室等用 房 1 幢,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2)应急避难广场(将已新建的某地中学操场作为应 急避难广场,面积 35000 平方米,不作本项目投资估算)

4、。(3)建设紧急停车场(300 个车位,在学校内安排)(4)配置应急设施设备(5)附属工程:1. 6. 3 项目实施进度项目建设期 8 个月。即 2011 年 5 月至 2011 年 12 月。1. 6. 4 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项目总投资估算为 900 万元。 资金来源为中央灾后重建避难所专项资金。1. 7 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为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 政为民,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按照政府领导、统筹规划、预防为主、属地管理的方针,科学规划建设应急避难场所,全面提升我县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综合能力,最大 限度地减少

5、突发灾害性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 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和谐沂源提供安全 保障。1. 8 项目建设的基本原则(1)、近期与长远相结合的原则。近期设置避难场所应 以安全安置居民为主,远期将县城总体规划加入安全县城理 念,预先考虑提供给居民安全的、设施完备的生活和避难险 空间。(2)、因地制宜的原则。灾害发生后,结合人群紧急疏 散的需求,将公园、绿地等场所赋予避险的功能,充分发挥 现有设施的作用,增加少量设施,改善应急避难功能。(3)、平灾结合的原则。指定为应急避难场所的公园、 绿地、体育场等建成具备两种功能的综合体,平时具有休闲、 娱乐、健身和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在发生突

6、发性事件时发 挥避难场所的功能。(4)、均衡布局的原则。即就近原则,体现应急、分 散、集中、有序,使居民在发生突发性灾害事件时,能够安 全、迅速到达避难场所。(5)、安全易建的原则。应急避难场所应远离高大建筑 物、易燃易爆物品、地下断层等危险场地,选择地势平坦、 容易搭建帐篷的地方进行建设。(6)、快速畅通的原则。依据场地的分布和道路现状,划定应急避难场所用地和应急疏散通道。 1. 9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 9. 1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每年全球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受到地震、飓风、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失去他们的住所,在露天度过灾后最艰 难的一段日子,由于没有受到及时的庇护和救助,更多的生

7、 命消失在本不该让其陨落的时刻。而在 21 世纪的今天,除 自然灾害外,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战争等人为灾害更 在不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台湾地震, 四川 文川地震, 海地地震, 智利地震, 都显示了人类需要一个应付 突发重大灾害性事件的临时安置场所应急避难场所。避难场所是政府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 灾民的主要场所, 是加强社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的主要内 容,能增强城市综合防护功能,提高某市防灾减灾能力,保 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稳定,有利于构建和谐 平安社会。为避免人类在自然灾害中失去更多亲人,建设应急避难 场所已成为各个国家和城市在发展经济过程中,为民生考虑

8、 的重要工程,列入了政府城市建设发展规划。建立抗灾减灾 应急避难场所,是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件应对法,全面 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 要内容,同时也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1. 9. 2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为提高抗击重特大自然风险能力,减轻灾害损失,最大程度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防震减灾法、国家发改委等 5 部门关于印发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的通知(发改厅 2008 2952 号)和省委“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和“加快重建步伐,提 前完成任务”的总体要求,四川省民政厅等 5 部门印发关

9、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灾减灾专项规划避难场所建设的指 导意见(川民发 2009 220 号)。因此,本项目中央对地 震灾区的恢复重建提供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政策可行。该项目重建所需的河沙、水泥、卵石等建材可以就近取 材,某市本地建材公司即可完全提供。项目建设条件具备。 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 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 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 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广大 群众迫切期盼的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万人受益。项目建设具有很高的社会效益。 1. 10 结论实施某某避难场

10、所建设项目,是全面贯彻实施党中央、 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和四川省委、 省政府四川省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实施方案的重要举措。项目建设,可尽快地为某地城区提供应对战争和突发灾害时紧急疏散安置灾民的场所,从而减少人员伤亡和财 产损失,推动某某灾后恢复重建进程,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 展,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 方案可行,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建议批准实施。建设业主应抓紧项目前期工作,按照法律、法规和国家、 省有关要求做好项目建设准备和资金落实,做好建设方案规 划设计工作,以促进项目顺利实施。第二章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2. 1 项目背景2. 1. 1

11、 应急避难场所的由来 应急避难场所是为了人们能在灾害发生后一段时期内,躲避由灾害带来的直接或间接伤害,并能保障基本生活而事 先划分的带有一定功能设施的场地。由于灾后一段时间内灾 区的生活环境极其混乱,人们无法实现平日里看来极为简单 的活动,所以为了能给人们提供一个相对安全并且有保障的 地点作为临时住所,各个国家积极的想办法,做预案,以实 现这一想法。日本在应对灾害的能力尤为突出。日本是一个 饱受自然灾害的国度,自然因素决定它必须要加强国家应对 灾害的能力,日本是最早有规划地建设应急避难场所的国家 之一。不仅有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方案,而且每年还定期 组织本国居民进行应急避难演习,加强了国民应急

12、意识。同 时还统一了全日本的应急避难场所标志,使每一个本国居民 无论在哪里都能在灾害发生后,根据标志可以很快地找到最 近的应急避难场所。时下世界各地到处都是在开建避难所。2. 1. 2 应急避场所建设法规依据2004 年 9 月国务院下发的关于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 通知(国发200425 号)明确指出“要结合城市广场、 绿地、公园等建设,规划设置必需的应急疏散通道和避险场 所,配置必要的避险救生设施”。按照国务院要求,为进一 步增强城市应对灾害的综合能力,中国地震局印发了关于 推进地震应急避难场所的意见,积极推动省会城市和百万人口以上城市灾害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设计,对应急避难场所的规划原则、建设

13、思路、管理要求提出了建议,并要求各 省、自治区、直辖市地震局要加强与各地政府的沟通,在 1 2 年内,先在有条件的城市完成 1 2 个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试点工作,随后在辖区范围内逐步推进。2. 1. 3“5. 12”汶川特大地震背景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 5. 12 特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 伤亡和财产损失。在 5. 12 特大地震发生后,某某现有应急避难场所最多临时安置 1000 人,且配套设施不完善,供需矛盾相当突出, 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生产财产安全没有保障。建立抗灾减灾应急避难场所,是认真贯彻落实突发事 件应对法,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方面,是加强社会管 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内容, 同时也

14、是积极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最大限度地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的必然要求。到2010 年 6 月止,我国已有 68 个大中城市建设了避难场所。2.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 2. 1项目建设是抗击特大自然灾害,最大程度确保人 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需要每年全球都有数以万计的人们,受到地震、飓风、洪水 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失去他们的住所,在露天度过灾后最艰难 的一段日子,由于没有受到及时的庇护和救助,更多的生命 消失在本不该让其陨落的时刻。而在21世纪的今天,除自然 灾害外,公共卫生事件、恐怖事件、战争等人为灾害更在不 断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和财产安全。2008 年突如其来的汶川大地震是建国以来我国遭遇的 最大

15、一次地质灾害,惨烈的地震给我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 和切肤之痛,至今仍历历在目,也给我们人类在应对突发危 机的问题上敲响了警钟。面对无法预测的各种危机,我们不 能再手足无措,无以应对,应站在关注民生,尊重生命的高 度上,大力开展以防灾自救,应急避险为主要内容的民防知 识教育,同时加快避难场所等硬件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某地城区是由于受地理位置的限制,城区狭窄,人口密 集,高楼林立,加之城市建设规划落后,万一真有突发危机 发生,则人们出逃极为不便,无处藏身。为此,加快完善某 地城区避难场所的规划和加快建设符合我市实际的避难场 所,实是今后减灾防灾工作的重中之重。2. 2. 2项目建设体现“以人为本”“

16、执政为民”的理念应急避难场所是一项崭新的工作,它符合“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的政府科学发展观执政理念,能够加强大城市应对 灾害事件的能力,彰显政府处理灾害事件能力,是一项利民、 便民、服务于民,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工程。加强和 促进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工作,是地震部门为政府增强应急 意识,为加强人民群众的自救能力,最大程度减少灾害给人 民群众造成生命财产损失的重要举措.该项目的建设是广大群众迫切期盼实施的一项民生工 程,项目建成后,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改善生活环 境,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提高党和政府的威信,增强人民群 众的向心力和凝聚力。 应急避难广场(停车场)建设是广大 群众迫切期盼的

17、实施的一项民心工程,项目建成后,能使数 万人受益。2. 1. 3项目建设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组 成部分“5. 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 13 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 动容。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 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因此,汶川地震灾 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中明确提出:以邓 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全面落实科 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科学重建。2008,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国土资源部、地震局 联合发布了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防灾

18、减灾专项规划。 规划指出,要抓紧治理各种灾害,着力加强灾害监测预警、 各类灾害防治、应急指挥和救援救助能力建设。建立健全综 合减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面提高综合减灾能力和灾害 风险管理水平,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灾区 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规划提出,要用三年左右时间, 使灾害监测预警预报体系基本恢复,重大次生灾害隐患点得 到有效治理,应急救援救助能力得到提高,综合减灾能力明 显提升。规划明确了灾害风险治理、监测预警、应急指挥和 救援救助、综合减灾能力建设的任务和要求等。综上所述,项目的建设是极其必要的。第三章 项目业主单位基本情况3. 1 某某基本概况 某某位于四川省北部,川、

19、陕、甘三省交界处,有史以来,某地素有“川北门户”、“军事重镇”、“秦蜀锁钥”之称,自古以来为兵家常争之地。某地是四川的北大门,地处川、陕、甘三省结合部,形成三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天然优势,具备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有效聚 合的良好条件。宝成铁路纵贯全境,108 国道和即将动工的 广宁高速公路上联汉中平原,下接“天府之国”,是贯通大 西南、大西北的交通命脉,构成经济跨越发展的“快车道”。 全区幅员面积 1620. 5 平方公里,辖 6 镇、19 乡、214 村、1466 个村民小组,5 个居委会。总人口为 20. 7 万人,其中城镇居民人口 12269 人,农村人口 195571 万

20、人。某某土地瘠薄,全区共有耕地 23 万亩,另有林地 102. 2 万亩。某某土地总面积为 161810 公顷,其中农用地 15148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93. 62%;建设用地 4426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 74%,未利用地 5898 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3. 64%。城区建成区面积 1. 5 平方公里,城市人口 2 万人左右。3. 2 某某民政局基本概况某某民政局始建于 1988 年,现有职工 23 人,其中党员16 人,内设 5 股 1 室,康管办和 2 小二级机构,即办公室、 救灾救济股、优抚安置股、政权福利与民间组织管理股、社 会事务与区划地名股、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股

21、、老龄办、 殡改服务站。承担着全区 25 个乡镇民政工作的指导、监督 和落实。主要职能职责:1、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上级民政部门工作部署,结合我区实际,研究拟订民政事业发展规划;制定年度工作 计划并组织实施,监督检查计划执行情况。2、负责救灾救济工作,掌握、汇报灾情,接收、管理、 发放救灾款物,安排群众生活,检查监督救灾款物的管理使 用,指导灾区生产自救;组织和指导扶贫济困等社会互助活 动;指导乡村开展社会互助工作;承担区内外救灾捐赠款物 的接收、管理和分配发放工作;承担开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 保障和社会救济工作;搞好流浪乞讨人员的社会救助工作。3、主管拥军优属、优待抚恤和烈士褒扬工作,负责

22、烈 士纪念建筑物的管理;负责全区双拥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退伍 军人和军队离退休干部安置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日常工作;负 责退伍义务兵、转业士官接收安置协调工作。4、提出加强和改进基层政权和基层自治组织建设的意 见和建议;指导村( 居) 民委员会民主选举、决策、管理、监 督工作,依法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负责城市居民委员会建设, 拟订社区工作及社区服务管理办法,推动社区建设。负责全 国社会福利企业以及社会福利事业管理工作。负责全区社会 福利彩票发行及福利基金的管理使用工作发展社会福利事 业。5、负责全区地名管理工作,监督社会各行业依法使用 标准地名,管理地名档案。负责乡镇、村行政区域划分工作, 负责乡镇、村

23、的设立、撤销、更名和界线变更的审核报批手续;负责区、乡镇行政界线争议的调查和调处;向区府和市级提出仲裁建议。 6、负责全区性社团的登记和年度检查;拟订财务管理办法;审查监督和管理社团活动,查处社团组织的违法行为 和未经登记而以社团名义开展活动的非法组织;负责社团行 政复议工作。负责区直单位民办非企业的登记和年度检查; 拟定有关财务管理办法;查处民办非企业单位的违法行为和 未经登记的民办非企业单位。7 负责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和收养法 的贯彻实施,承办国内婚姻和涉港、澳,台胞婚姻登记管理 和报批手续,倡导婚姻习俗玫革,查处违法婚姻,指导妇女 儿童保护工作。开展社会慈善工作。8、负责推行殡葬改革。

24、9、负责民政事业财务工作,指导、检查、监督民政事 业费的使用和管理。10、负轰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日常工作。第四章 项目建设选址及建设条件4. 1 场址选择4. 1. 1 选址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某某某地镇清风村二、三组(现新建某地4. 1. 2 场址选择的原因( 1 ) 依 据 地 震 避 难 场 所 选 址 及 配 套 设 施 (GB21734- 2008)要求配置;(2)四川省民政厅等 5 部门关于汶川地震恢复重建防 灾 减 灾 专 项 规 划 避 难 场 所 建 设 的 指 导 意 见 ( 川 民 发 2009 220 号)的规定,应急避难场所主要依托广场、公园、 绿地、体育场,尽可能

25、在居住区、学校、大型公共建筑等人 群聚集的地区;(3)新建的某地中学操场是目前某某最大的空旷场地, 面积达到 45000 平方米,同时也是人口最密集的地方。灾后 恢复重建的操场,能容纳某地城区 20%以上人口紧急避难需 要。4. 2 建设条件4. 2. 1 自然条件 某某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均气温在 15左右,年平均气温分布是由南至北逐渐降低。年均降雨量 9001100毫米,多集中在 7- 9 月,无霜期 235 天,具有春迟、夏短、秋长、冬冷的气候特点。森林覆盖率为 59. 8%。自然条件对 建筑施工有利。4. 2. 2 地质条件 某某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地势东部高,北部次之,呈梯级

26、向西南延伸,形成东部高原区、北部大山区、西南浅 丘、河谷、中山区交错的特殊地貌。境内山峰属秦岭山脉南、 米仓山脉西、龙门山脉尾,属典型的地台与地槽间的地质过 度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4. 2. 3 社会经济条件某某是秦岭南麓蜀道起点上第一个县级政治、经济和文 化中心,辖 6 镇 19 乡 214 个村 5 个居委会 1465 个村民小组,2010 年末全区共有总户数 62135 户,总人口 205003 人,其中农业人口 189396 人,非农业人口 15607 人。幅员面积1618. 102 平方公里。 2010 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GDP)实现 182427 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88

27、99 元。2010 年财政总收入 133173 万元,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 6118 万元;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 12491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3775 元。全部工业总产值达到 164385 万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 50475 万元;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 290626 万元。灾后恢复重建全区累计开工灾后重建项目637 个,竣工 611 个,完成投资 97. 15 亿元,占总规划的 98. 3%4. 2. 4 交通运输条件 一是主骨架公路网络建设初步形成。基本形成了以某地城区为中心,以 GZ40 和国道 G108 线为南北向主动脉, 以 7 条跨省、跨县公路和区内

28、县公路为骨架支线,以乡村公 路为脉络纵横交织、衔接相邻地区公路的交通公路运输网络。 二是农村公路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自 2004 年通乡油路建设 开始,全区上下掀起了建设农村公路的热潮,某某农村公路 建设可以说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全区通油路水泥路的乡 镇达到 22 个,占乡镇总数的 90%,到今年底;通村公路建设实现新突破。,完成泥结碎石路 121 条 792 公里,完成水泥路硬化 91 条 435. 4 公里;农村桥梁建设 2090 米/30 座,全区大中小桥梁累计达 122 座,有效缓解了群众“过河难”的问题;农村小码头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区农村客运站总数达到 22 个, 占乡镇总数的 88%;辖区通航水域里程 114 公里(其中七级航 道 50 公里),各类船舶 30 余艘,共开通客运班线 30 条,客运车辆 80 台 1139 座,货运车辆 770 台。4. 3 建筑施工条件4. 3. 1 供电本项目拟从周边市政电力管网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