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36 ,大小:403.64KB ,
资源ID:19145751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4575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湖南省株洲市醴陵市第一中学中考自主招生考试化学试题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1、4.7331.0224.7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金属)只能采用不同比例的金属和氯酸钠在空气中实验获得Bm(金属)只能通过氯酸钠分解吸收热量与金属燃烧放出热量进行理论药块计算确定Cm(金属)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将减小产氧量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小6某同学将mgMg、A1、Zn、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不含结晶水的固体,则m的取值范围是A2.4m6.5B2.4m6.5C1.8m6.5D1.8ac10将10g氧化铜粉末加入到10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中,微热到氧化铜全部溶解,再向溶液中

2、加入ag铁粉,使溶液中的溶质完全反应后,过滤,将滤渣在低温下烘干,得到干燥固体质量仍然为ag,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稀硫酸中溶质质量分数为12.25%B滤渣中一定含有铜,可能含有铁C加入铁粉后有红色固体产生,还有少量气泡产生Da的取值范围:a811向500g溶液中加入11.2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得34.8g滤渣和一定质量的滤液,经测定得知,铜元素在滤液和滤渣中的质量比为43(洗涤液也一起合并入滤液中),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滤渣中不含铁B11.2克Fe和Cu的混合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为40%C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没有沉淀产生D原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10.2%12在AlCl

3、3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发生如下反应:3NaOH+AlCl3=Al(OH)3+3NaCl, Al(OH)3+NaOH=NaAlO2+2H2O。已知NaAlO2易溶于水,则下列图像不正确的是( )A B C D13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不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HCl、BaCl2、NaCl BFeCl3、HCl、NaCl、NaOHCH2SO4、NaOH、BaCl2、CuCl2 DNaOH、Ba(NO3)2、NaCl、MgSO414下列各组物质的溶液,不需要外加试剂就能鉴别出来的是ANa2CO3 H2SO4 HCl KCl B酚酞 NaOH HCl NaClCNa

4、2SO4 BaCl2 NaNO3 HCl DAgNO3 NaCl BaCl2 KNO315有一镁的合金2.4g,在合金中加入100 g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后,金属与稀盐 酸恰好完全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为m,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是镁铝合金,则 m0.2 gB若是镁铁合金,m=0.16g,则合金中铁的质量分数是 50%C若是镁铜合金,则稀盐酸溶质的质量分数小于7.3%D若是镁锌合金,则 m0.2g16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选项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分离CaO和CaCO3的混合物加水充分溶解后,过滤B鉴别NaOH和Ca(OH)2溶液加适量Na2CO3溶液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

5、水蒸气通过碱石灰(NaOH和CaO)D检验NaCl中含有Na2CO3加水溶解17某气体由CH4、C2H2、C2H4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取该气体样品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测得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2:9,下列对该气体组成判断正确的是A该气体中一定含有C2H4 B该气体中一定没有CH4C该气体中可能含有C2H2 D该气体不可能同时含有CH4、C2H2、C2H418下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品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B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均为40%C升温均可使甲、乙的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D将180g甲的饱和溶液由t3降至t2,可析出40g甲19如表

6、除杂的方法和试剂都正确的是()物质所含的杂质所选试剂和方法HClH2SO4加入适量Ba(OH)2溶解、过滤KClKClO3加入二氧化锰、加热CuCuO加入过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CaCl2溶液Ca(OH)2加入适量的稀硫酸20某合金2g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如果生成0.2g氢气,该合金中的元素可能是()AZn和Fe BZn和Cu CCu和Au DMg和Al21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均含有同一种元素。其中,A为单质, B和C含有相同的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已省略),根据初中所学知识判断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B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BD和E的物质类别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C若D是一种白色固体,则BD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D若C为单质, A和B含有相同的元素,其他条件不变。则DB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22在托盘天平(灵敏度极高)两边各放一只等质量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各加入足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调节天平至平衡,然后向左端烧杯加入5.6克铁,要使天平再次平衡,应向右边烧杯加入A5.4克氧化钙 B5.6克铜 C6克镁 D10克碳酸钙23AF都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B、C是氧化物,且A是红棕色粉末,D、F均是单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表示物质转化的方向;

8、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未标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中一定包含复分解反应B做反应的实验,要先加热A再通入BC反应用于湿法冶金,可制取Zn、Cu、AgDE可以是酸、盐或有机化合物24下列图象与对应的说法相匹配的是 ( ) 表示KMnO4加热制O2生成的MnO2的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表示C还原CuO的实验中,试管内的固体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表示向饱和的Ca(OH)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aO,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时间的关系图 等质量的铁片和锌片分别和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A B C D25下列四位同学分别设计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A分离碳酸钙和氯化钠的混合物,先加入足量的水

9、,然后充分溶解、过滤、洗涤、烘干B某无色溶液中滴加稀硝酸无明显现象,再加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无色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离子C将CO、CO2、N2的混合气体,依次通过浓NaOH溶液,浓硫酸,灼热CuO后(假设每次反应均完全),最后得到N2D不用其它试剂就能鉴别NaOH、H2SO4、Mg(NO3)2、FeCl3、NaNO3二、实验题26(1)小丽在学习了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提出如下疑问:为什么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要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而氯酸钾却不需要?你认为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在试管口塞棉花团的作用是_,小刚分别观察了高锰酸钾和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发现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

10、气后的试管变黑,棉花团上有黑色颗粒物,而用氯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后的试管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需不需要塞棉花团与反应物的物理性质有关。你认为小刚所说的物理性质是指_,棉花团上的黑色颗粒物最可能是_。A 高锰酸钾 B 锰酸钾 C 二氧化锰小华认为除了反应物的物理性质还可能与其化学性质有关,于是查阅资料,发现高锰酸钾相比氯酸钾更具有可燃性,且容易发生爆炸。(2)在学习完双氧水在二氧化锰催化条件下制取氧气后,赵老师提问:双氧水制取氧气相比高锰酸钾和氯酸钾有那些优点,于是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写出实验室用双氧水制取氧气相比用高锰酸钾和氯酸钾的优点_。在比较了高锰酸钾、氯酸钾、双氧水制取氧气的条件后,小刚提出疑问

11、,有没有一种既不需要加热,又不需要催化剂的制取氧气的方法。老师告诉同学们潜水员在海底呼吸用的氧气就是用一种淡黄色的固体,叫过氧化钠和水反应制取的。于是带领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实验,请回答相关问题。进行上述实验,加入药品前需要进行的一项操作是_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发现液体未流下,原因是_待充分反应后,取少量反应液加几滴酚酞,发现溶液变红,写出锥形瓶里发生的主要化学反应方程式_(3)小明查阅资料还发现,海底潜水员呼出的气体可以和过氧化钠反应产生氧气,关于反应最终生成的固体物质进行了如下猜测。猜测一:氢氧化钠 猜测二 :氢氧化钠和碳酸钠 猜测三:_老师和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实验X 的化学式为_,其作用为

12、_,a 仪器的名称_,写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方程式_二氧化碳通入到烧杯中,发现蜡烛先熄灭,随后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燃烧起来,以此得出二氧化碳具有_、_的性质。a 中裹有过氧化钠的棉花团未燃烧,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写出燃烧具备的条件_,以此得出人体呼出的气体和过氧化钠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27某小组同学用盐酸和氢氧化钙,对酸和碱的中和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甲同学向装有氢氧化钙溶液的烧杯中加入盐酸,无明显现象结论:两种物质未发生反应乙同学向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中慢慢滴加盐酸,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结论:两种物质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大家认为乙的实验证明盐酸与氢氧化钙发生了中和反应并对

13、甲的实验继续探究提出问题甲实验后的溶液中有什么溶质?作出猜想猜想一,只有CaCl2;猜想二有CaCl2和Ca(OH)2;猜想三,有CaCl2和HCl实验探究为验证猜想,丙同学设计了方案1和方案2,并按方案进行实验方案编号方案1方案2方案3实验操作(分别取少量甲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实验现象对比标准比色卡:pH7产生白色沉淀实验结论溶液中有HCl溶液中有CaCl2实验结论丙认为猜想三正确实验评价丙的实验操作和方案中有不足之处,其不足之处是 大家讨论后通过方案3即证明了猜想三正确,其实验中应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拓展为节约资源和避免实验废液对环境污染,小组同学将方案1和方案3及甲实验后烧杯中剩余溶液

14、混合(混合时未见明显现象),并对混合液中的盐分离回收,请将相关内容填入下表要分离的盐所用试剂主要操作 28用下列药品:氯酸钾、二氧化锰、块状石灰石、稀盐酸、稀硫酸、浓硫酸、澄清石灰水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1)写出标号的仪器名称:_,_(2)某同学想要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他应该选择_组合(填序号),发现收满的现象依据是_,有关化学方程式_(3)实验室要制取二氧化碳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序号),其主要优点是_,有关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若要检验并得到一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按气体流向接口连接顺序为:b (_) (_) (_) g29初中化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实验探究碱的化学性质:(1)A

15、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C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3)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废液倒入同一只废液缸中,最后发现废液浑浊并显红色。(提出问题) 废液中含有什么物质?(假设猜想) 通过分析上述实验,同学们猜想:废液中除酚酞、碳酸钙及水以外一定含有 。老师问:废液中还可能有什么物质?引发了同学们热烈讨论,下面是大家的发言:学生甲可能有Ca(OH)2、NaOH学生丙可能有Ca(OH)2、CaCl2学生乙可能有NaOH、Na2CO3学生丁可能有Na2CO3学生戊可能有NaOH(实验验证) 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氯化钡溶液,得到白色沉淀,红色褪去。(结

16、论)上述滤液中,还含有 ,没有 。30农作物秸秆的综合利用得到了新突破,下面是用秸秆合成新型燃料二甲醚(CH3OCH3)的流程图(1)下列与二甲醚具有相同化学式的有机化合物是_(填字母编号)A 甲烷(CH4) B 酒精(C2H5OH) C 醋酸(CH3COOH)(2)上述实验过程中,溶解和蒸发时都要使用的同一种玻璃仪器是_,其中在蒸发结晶时,该仪器的作用是_(3)秸秆与氧气反应前,需将其粉碎,目的是_(4)二甲醚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CO2和H2O,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5)写出含K化合物在农业上的一种用途_31实验室常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某种大理石除主要成分CaCO3外,还有少

17、量的硫化钙。甲和乙两位同学用这种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分别展开以下探究。查阅资料一:在常温下,测得浓度均为a%的下列五种溶液的pH大小情况:H2SO4HClH2SH2CO3HC1O(1)复分解反应的有条规律:较强酸发生类似反应可以生成较弱酸。下列反应均能发生,其中不符合该规律的是_(填字母)。a .b. c. d.资料二:常见干燥剂有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 生石灰(实验探究)同学为了得到纯净的二氧化碳,设计了如下装置,请你分析:(2)制备的二氧化碳气体中,可能含有的杂质是_。(3)上述装置中,硫酸铜溶液作用是_。已知饱和碳酸氢钠的作用是除去CO2中的HC1气体,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

18、上述装置中,C物质可能是下列常见干燥剂中的_(写序号)。浓硫酸 无水氯化钙 碱石灰(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 生石灰【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1C解析:【解析】【分析】一氧化碳和铁的氧化物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铁,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详解】设生成12.5g碳酸钙,需要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一氧化碳转化为二氧化碳的过程中夺取一个氧原子,该氧原子来源于铁的氧化物,故8.0g铁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则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为,当FeO与Fe3O4的分子个数比为3:1时,铁原子与氧原子的个数比6:7,故选C。2B镁的金属活动性强于铁,铁强于铜,镁先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镁和

19、铜,镁完全反应后,铁和氯化铜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铜,碳和氯化铜不反应。设7.2g镁和氯化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x若铁没有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设5.6g铁和硝酸铜完全反应产生铜的质量为y若铁完全反应,剩余固体的质量为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因此剩余固体的质量大于或等于25.8g,小于26.6g。故选B。【点睛】实验结束后,测得剩余固体中含有三种物质,为碳、铜和铁,镁完全反应,铁没有反应或部分反应。3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可能还含有铜,故该说法不正确;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故该说法不正确;向

20、样品中加入过量稀盐酸有气体生成,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知,是铝与盐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固体A与硝酸银反应有蓝色溶液生成,说明固体A中含有铜,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铜与硝酸银反应生成银;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灼烧能生成二氧化碳气体的物质是碳,故固体B中含有的物质是碳、银(或C、Ag);样品中加过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说明原固体中有铝;将反应后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得到无色溶液甲(说明原固体中没有氧化铜)和固体A,固体A加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并过滤,得到蓝色溶液乙(说明原固体中有铜)和固体B;固体B在氧气中充分灼烧,生成能使

21、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说明原固体有碳)。故原固体样品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是碳、铝、铜(或C、A1、Cu) ,故该说法正确;无色溶液甲与蓝色溶液乙反应生成白色固体,说明蓝色溶液乙中含有硝酸银,无色溶液甲中溶质是盐酸及盐酸与铝反应生成的氯化铝。盐酸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氯化铝与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铝,蓝色溶液乙中的溶质硝酸铜不参与反应。故蓝色溶液丙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硝酸铝、硝酸铜和硝酸(或Al(NO3)3、Cu(NO3)2、 HNO3),故该说法正确;正确的说法有:;故选:B。4C氢氧化钠容易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设此样品中生成碳酸钠的质量为x,与碳酸钠反应的盐酸的

22、质量为m x=106m/73设未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 y=40(14.6g-m)/36.5x+y=(106m/73)+40(14.6g-m)/36.5=18.6g,m=7.3gx=10.6g y=8g设变质的氢氧化钠的质量为z z=8g则此样品中变质的烧碱与原烧碱的质量比为:8g:(8g+8g)=1:2。故选C。5CA、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B、m(金属)既可以通过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计算确定,错误;C、该装置应是利用金属燃烧放出热量,供氯酸钠分解,分解产生的氧气又供给金属燃烧,所以金属的质量过小将使氧烛中反应无法持续进行,过大过度消耗氯酸钠分解产生的氧气,正

23、确;D、不用催化剂时,分别使用铁、铝、镁作燃料,m(Fe)最大。6D将mgMg、A1、Zn、Fe 的混合物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后,将所得溶液小心蒸干,得到(m+7.1) g不含结晶水的固体,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是由金属离子(Mg2+、A13+、Zn2+、Fe2+)和Cl-组成的。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不含结晶水的固体中含有Cl-的质量为(m+7.1) g-mg=7.1g。则该反应消耗稀盐酸的质量为:7.1g=7.3g。假设分别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则由计算可知,若为四种金属单质与等量的稀盐酸反应时,m最大值为6.5g,最小值为1.8g,而该物质为混合物,故m的最大值应小于6.

24、5g,最小值应大于1.8g,故选D。7C【解析】A. 向盐酸中加水,溶液的酸性变弱,pH变大但始终成酸性,pH始终小于7 B. 浓H2SO4加入水中,溶解放出大量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然后慢慢冷却至室温,所以最终溶液的温度能恢复到原温; C. 煅烧CaCO3 ,生成二氧化碳和氧化钙固体,因此固体减少,反应结束时固体的质量为生石灰的质量,大于零;D. O2在水中的溶解性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选C点睛:图像的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的位置,变化趋势,终点的位置是否正确8DA、因为MnO2是生成物,所以质量是由0逐渐增加的;B、试管内固体质量的变化就是CuOCu的质量变化;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和盐酸反应,然后和Ca(NO3)2反应;D、溶液质量的变化就是HClFeCl2的质量变化。解:A、因为MnO2生成物,所以开始反应时质量为0,所以图象起点错误,故A错误;B、发生的反应为CuO+CO=Cu+CO2,固体的质量由CuOCu,质量减少,而图象是固体质量增加,曲线走向错误,故B错误;C、滴加滴加K2CO3溶液,首先要和盐酸反应,K2CO3+2HCl=2KCl+CO2+H2O,直到盐酸完全反应再和Ca(NO3)2反应,这段时间没有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