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格。 (3)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4)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后不见贤明之主,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不觉悲伤得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 (5)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两位诗人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
2、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如示儿、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 (6)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7)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常见的概述人物形象特征的词语:豪放潇洒、英姿飒爽、武艺不凡、斗志昂扬、不拘礼节、天真顽皮、勇猛剽悍、干练果决、英武豪迈、寂寞惆怅、饱经磨难、顾影自怜、身孤影单、百无聊赖、零落漂泊、情趣高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悠闲自得、怡然自得、安闲宁静、心如止水、夜不能寐、幽独苦闷、辗转漂泊、羁旅天涯等二、方法探究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高考诗词一般都注明
3、了作者,这些诗人绝大多数在课本中出现过,是比较熟悉的。虽不是考查他们的代表作品,但一般是接近主创风格的。这就为我们理解诗歌,把握人物形象提供了条件。另外,背景的了解对把握人物形象也有重要作用。我们可以从诗歌内容中揣摩其写作背景,更多的时候,出题者会在诗词后附注释给我们以暗示。例一: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思考题:试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注释】:幽州台:又称燕台,史传为燕昭王为招揽人才所筑的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市大兴县。悠悠:无穷无尽的意思。怆然:悲痛伤感的样子。涕:眼泪。 参考答案: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
4、茫广阔的图景中,通过直抒胸臆的手法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形象。可见,诗歌表达的是对封建统治者不能重用贤才的不满和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悲哀。2、分析人物肖像、行为、语言、神态、心理,把握人物特征。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刻画,诗歌也不例外。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例二:(05全国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以下问题。 邯郸
5、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注】冬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唐朝时一个重要节日。思考:(1)分析人物形象的特征。 (2)简析“抱膝灯前影伴身”一句,并说说作者当时怀有一种什么样的心情? (3)作者是怎样写“想家”的?参考答案:(1)、诗中描绘了一位刻画了佳节之夜客居旅馆,彻夜难眠,思念亲人的孤独的游子形象。(2)、“抱膝”二字生动地勾画出作者默默呆坐的神态,用“灯前”自然引出“影”,而“伴”字又将“影”和“身”联系起来,抱膝枯坐的“影”陪伴抱膝枯坐的“身”,显得形影相吊。这充分反映出作者思家时的一种孤寂心情。(3)、作者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写
6、想家。先实写冬至夜自己旅居在外的孤寂情景,再想象家人围坐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夜行之人,这样构成两地相思,使想家的情绪更浓。3、借助意象、重要词语或典故,运用想象,感知形象。例三、(04年广东)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江汉 杜甫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这首诗刻画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注】:老马识途,途:路,道路。意为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成语出自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入侵燕国的山戎,迷路了,放出老马,部队跟随老马找到了出路。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参考答案】本诗塑造了一个漂泊异乡
7、、孤苦无依、年老多病然不忘报国思用的儒士形象。诗人不但用“片云”“孤月”写自己孤独漂泊之苦,还用“落日”喻自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尾联用“老马识途”的典故表明还可为国家效力,也含有对朝廷的怨愤。作者借这一形象抒发了怀才见弃的不平之气和虽已晚年仍报国思用的慷慨情思。4、注意细节描写例四:(00上海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试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参考答案】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
8、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5、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包括特定的时间、地点、天气、周围的景物)、情节。三、答题步骤提问方式: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1) 点特点。概括出人物形象的总体特征,构成是“特点+身份”,特点如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孤寂惆怅,身份如少女、劳动妇女、贫苦人民;思妇、游子、隐士;英雄、爱国者、诗人等等。(2) 析例句。结合具体诗句或重点词语分析形象的特征。(3) 明作用。指出形象的意义,即借助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理想、追求、品行等。四、【考点对应直练】1、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衷情 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
9、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注:沧洲,水边,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2、阅读下面诗歌,分析第一、二句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 题葡萄图 (明)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3、诗中的陆鸿渐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江雪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注:带郭,意即靠近外城。)答案:(步骤1) (步骤2) (步骤3) 4、(12湖北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提问。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
10、,官满载书归。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3分)5、(13辽宁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2)题。竹轩诗兴张镃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注】烟来。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注】篆:盘香。因盘香曲绕如篆文,故称。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人的形象。6、(山东卷)14.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回答问题。寻诗两绝句陈与义楚酒困人三日醉,园花经雨百般红。无人画出陈居士,亭角寻诗满袖风。爱把山瓢莫笑侬,
11、愁时引睡有奇功。醒来推户寻诗去,乔木峥嵘明月中。居士:指文人雅士。2.山瓢:天然粗陋的酒器.诗中“陈居士”的形象特点是什么?请结合两首诗加以分析。(4分)第二节 景物形象一、了解基本常识1什么是意象?意象,就是表意之象,即诗歌中熔铸了作者主观感情的客观物象,是作者内在的思想情感与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通俗的说,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包含着作者情感的物象。而对于古典诗歌而言,更多的则是指诗歌中所描写的景和物。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首诗中的“千山”、“鸟”、“孤舟”、“蓑笠翁”、“寒江”、“雪”,就已经不再是简单的
12、物象,而是熔铸了诗人的感情不屈服于环境,傲然倔强,充满主观情绪意味的意象了。正是这些独特的意象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孤愤、倔强的思想感情。诗歌的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读者对诗的审美评价的依据。2、什么是意境意境,它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即诗中“意”与“境”的和谐统一。“意”是诗人在诗中抒发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3、意境与意象的区别:意境的范围比较大,通常指整首诗,几句诗,或一句诗所造成的境界;而意象不过是构成诗歌意境的一些具体的、细小的单位。简而言之,意象与意境是点与面的关系。二、典型例题分析2008年高考
13、天津卷第16(2)题。山居即事王维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解析】解答分析古诗意境试题采用“概描点”三步法。“概”就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答案的第一步拟为:这是一幅纯洁美好、清新可爱的田园生活画景。“描”就是抓住诗中各个意象的特征,借助联想和想象具体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可用言简意赅的四字格词语描述。答案的第二步拟为: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含箨,红荷叶败,人们采菱而归。“点”就是点出意境中蕴含的思想情感,答案的第三步拟为:表现出作者悠然闲适的心情。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提问变体
14、: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物?请从景情关系的角度赏析诗歌等等。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意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步骤:概-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描-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点-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15、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形象”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描摹景物不能直译2、景物意象要与感情、技巧结合分析3、结合背景分析1、(2009年宁夏卷、海南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注】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5分)2、(2009年全国卷1、陕西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次石湖书扇韵姜夔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注】石
16、湖:南宋诗人范成大(11261193)晚年去职归隐石湖(在今江苏苏州),自号石湖居士。姜夔(11551221?):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浪迹江湖,终生不仕。淳熙十四年(1187)夏,曾去拜见范成大,这首诗约作于此时。这首诗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3、(14全国卷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阮郎归无名氏春风吹雨绕残枝,落花无可飞。小池寒渌欲生漪,雨晴还日西。帘半卷,燕双归。讳愁无奈眉。翻身整顿着残棋,沉吟应劫迟。注作者一作秦观。讳愁:隐瞒内心的痛苦。劫:围棋术语。(1)词上半阕的景物描写对全词的感情抒发起了什么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2)
17、末尾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6分)4、(15四川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夏日游山家同夏少府骆宾王返照下层岑,物外狎招寻。兰径薰幽珮,槐庭落暗金。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一遣樊笼累,唯馀松桂心。(1) 请简要赏析“谷静风声彻,山空月色深”。(2) 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和志向?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的试题。月圆【唐】杜甫孤月当楼满,寒江动夜扉。 委波金不定,照席绮逾依。 未缺空山静,高悬列宿稀。故园松桂发,万里共清辉。【注】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766)秋天杜甫流寓夔州时所作。绮逾依:这里指光彩更加柔美。未缺:指月
18、圆。列宿:指众星。这首诗前六句描写了月圆之夜的哪几幅画面?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五、附录:意境术语 (一)、豪放型:雄浑开阔 雄奇瑰丽 恢弘高远 浩瀚辽阔 博大新奇 深邃奇崛 高旷壮阔 雄浑苍茫 辽阔深远(二)、清幽型:优美迷人 清新明丽 清净幽远 宁静恬淡 安谧美好 清净悠闲 淡雅闲适 奇伟诡谲 含蓄深幽 空灵高远(三)、伤感型:空蒙迷茫冷落萧疏,孤寂冷清,迷离恍惚,冷森幽僻,凄清冷落,萧疏凄寂,肃杀凄凉 (四)、悲苦型:苍凉悲壮 冷森幽僻 凄清凄寂 朦胧渺远,(五)、欢快型:淳朴自然 生机勃勃 明净绚丽 清新明快 恬淡闲适 古诗中的常见意象(一)树木类 1.松柏 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
19、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刘桢赠从弟:“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诗人以此句勉励堂弟要像松柏那样坚贞,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高洁的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韦黄裳一向谄媚权贵,李白写诗规劝他,希望他做一个正直的人。2.竹子 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比拟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爱。3.杨柳 “柳”谐音“留”,常作留客之意,又因柳丝柔长,风吹而成缠绵难舍之状,故古人常折柳送别。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即取此意。将别情用柳化成形象语句的是柳
20、永,他在雨霖铃中写道:“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以杨柳岸配合晓风、残月等意象,把自己与情人分别的凄惨之意描绘得淋漓尽致。4.梧桐 梧桐凄凉悲伤的象征。如王昌龄长信秋词:“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写的是被剥夺了青春、自由和幸福的少女,在凄凉寂寞的深宫里,形孤影单、卧听宫漏的情景。诗歌的起首句以井边叶黄的梧桐破题,烘托了一个萧瑟冷寂的氛围。元人徐再思双调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以梧桐叶落和雨打芭蕉写尽愁思。其他如“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清照声声慢
21、)等。5.芭蕉“芭蕉”和“梧桐”的意象差不多,都是离情别绪孤独忧愁的象征。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6.折桂 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晋书:“武帝于东堂会送,问诜曰:卿自以为何如?诜对曰:臣举贤良对策,为天
22、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唐人权德舆伏蒙十六叔寄示喜庆感怀三十韵因献之:“握兰中台并,折桂东堂春。” 7.怀桔 指孝顺双亲。典出三国志吴志陆绩传:“绩年六岁,于九江见袁术,术出桔,绩怀三枚,去,拜辞坠地。术谓曰:陆郎作宾客而怀桔乎?绩跪曰:欲归遗母。术大奇之。”唐人张祜送魏尚书赴镇州行营诗云:“伍员忠是节,陆绩孝为心。”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祠养亲:“下马人门怀桔拜,身今却在白云边。”(二)花草类1.红叶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据唐人范摅云溪友议:相传唐人卢渥从宫墙外水沟中拾到一片写有怨诗的红叶,后珍藏起来。宣宗放宫女嫁人,卢渥选中的宫女,正巧就是在红叶
23、上题诗的人。后来借指以诗传情。如高明二郎神秋怀:“无情红叶偏向御沟流,诗句上分明永配偶,对景触目恨悠悠。2.黄叶秋风萧瑟,落叶飘零,常给人凄凉孤独之感,故古典诗歌中黄叶常常指凋零或美人迟暮之意。王勃山中:“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刘长卿酬李穆见寄:“欲扫柴门迎远客,青苔黄叶满贫家。”许浑咸阳城西楼晚眺:“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温庭筠送人东归:“荒戍落黄叶,浩然离故关。”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3.采薇 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24、。”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侍周的故事。孟郊感怀:“举才天道信,首阳谁采薇。去去荒泽远,落日当西归。”后来也表现坚守节操。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4.红豆 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比喻男女爱情或朋友情谊。源自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人借生于南国的红豆,抒发了对友人的眷念之情。清人朱彝尊怀汪进士煜:“安床红豆底,日日坐相思。”睡在相思树下,日日思念汪进士。5.芳草 “芳草”意象的运用,远可追溯到战国时期,屈原所作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意象之一便是香草。“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屈原以香草自喻,抒发
25、了自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情怀,寓含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生生不息的追求信念。唐宋两代是诗词高度繁荣的时期,而“芳草”意象的内蕴也在这一时期得到最为淋漓尽致的体现。在唐宋诗词中,漫漫无边际的离离芳草寄托了多少文人的别情离绪、思旧念旧之情。如孟浩然留别王维:“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苏轼蝶恋花:“天涯何处无芳草。”李煜清平乐:“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晏殊玉楼春:“绿仰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古典诗词中常以远接天涯、绵绵不尽、无处不生的春草来喻离别的愁绪;春草茂盛,春光撩人,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故也表达对远方伊人的思念;草枯草荣,也常惜时,叹人生苦短之意。6.落花“落花”的意象,往往代表
26、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诗人由花落而感叹人生的无常,这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典型主题。如李煜浪淘沙“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唐诗人刘希夷代悲白头翁“洛阳女儿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晏殊浣溪沙“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元无名氏朝天子庐山“客去斋馀,人来茶罢,叹浮生指落花。楚家、汉家、做了渔樵话”。7.菊花 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亲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诗人以饮露餐花象征自己品行的高尚和纯洁。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其他“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百花中”(宋人郑思肖寒菊)、“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格的写照。8.梅花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