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1 ,大小:72.80KB ,
资源ID:19128277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28277.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全册教案Word格式.docx

1、四 、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是怎样学会的?作业设计:见补充习题第 页。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加减混合教科书第34页内容。1.使学生主动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算式,学会加减混合的笔算,掌握用竖式笔算的过程,并能灵活应用口算和笔算正确进行计算。 2.使学生经历加减混合笔算的计算过程,体会加减口算和笔算在新背景下的应用。3.使学生在主动思考、尝试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发展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计算时合理选择口算。一、学习新课2. 学习例2(1)列出算式。呈现例2,让学生说说条件和问题,并连贯地说出三个条件和问题。(2)竖式计算。提问:想一想,要先算什

2、么,再算什么?加减混合和连加、连减一样,可以按计算顺序把竖式连起来写,算出得数。3. 完成“试一试”。交流:你是怎样算的?接下来你是怎样算的?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是我们已经学习过的口算内容。在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里,遇到可以口算的可以不列竖式计算,直接口算得数。二、组织练习1. 做“想想做做”第1题第一行两小题。学生分组练习,指名两人板演。2. 做“想想做做”第1题。 让学生明白题意:先算加20的得数,再算减6的结果。这道题你能用什么方法算?为什么可以用口算?3. 做“想想做做”第3题。明确计算要求,让学生说说每题里哪一步可以用口算。让计算左边一列两题,指名板演。每题里哪一步用的是笔算

3、,哪一步用的是口算?第二小题的竖式里66哪里来的?4. 做“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在课本上列式解答。交流算式,教师板书。完成后让学生口答问题。5. 做“想想做做”第5题。(1)让学生弄清条件和问题。(2)让学生交流想的过程。三、总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大家分享?第三课时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练习教科书第5页内容。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运算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 2.使学生能选择笔算或口算的方法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逐步形成认真计算、追求正确的意识和习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一、 揭示练习内容二、组织计算练习1.做练

4、习一第1题。这里的题你想用笔算呢还是用口算?为什么想到都用口算?3. 做练习一 第2题。(1 )完成第一行两小题。指名板演,其余学生完成在练习本上。这两小题各在哪一步用口算?你根据什么想到口算的?计算时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是什么?凡是加。减整十数或一位数都可以用口算, 这样比较方便,可以算的快一些。(2)完成第二行两小题。你觉得这两小题哪里可以口算?(3)练习反思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比较复杂, 计算时要认真,细致,算好每一步,两步都要笔算时,竖式可以起来写,计算时要注意每一步的算式,能用口算时可以口算,这样可以算的快一些。4. 练习下面各题。 (1)说说下面每题中哪些可以口算。762028

5、44838 64276 463950 53940 68530(2)计算下面各题。342623 453759你用口算了吗?各在哪一步用的口算?有时候算出第一步得数后,发现继续计算能用口算的,也可以用口算使计算更快一些。5. 做练习一第3题 出示练习一第3题,让学生了解题意,明确要求。学生计算,把每次计算结果填在括号里。引导观察:第一小题得数都是90,请大家观察一下,个位上的3个数相加的和是多少?十位上3个数相加的和呢?第二小题上面3个数和比下面3个数的和多几?你能从上面和下面3个相加数中看出来多1吗?左边和右边比呢?三、 总结你能和同学说说你的练习收获吗?第四课时 把两个数量摆成同样多的实际问题

6、教科书第68页内容。1.使学生经历把两种物体的数量摆得“同样多”的操作活动过程,学会并能正确地用“多的去掉”“少的添上”“移多补少”的方法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 2.使学生积极参与操作和思考等数学活动,从中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培养独立思考和反思交流等学习习惯。理解并掌握把两种物体摆得“同样多”的方法。理解移多补少使两部分物体个数同样多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一、 回顾旧知,激活思维1. 比一比。出示图片:一行苹果和一行梨,苹果10个,梨7个,一一对应地排列。比较苹果和梨的个数,可以怎样说?2. 说一说。请同桌的小朋友看图上两部分互相说一说:苹果比梨多几个,反过来怎样说?3. 引入新课。二、解决

7、问题,体验关系1. 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提出问题:要让两串彩珠同样多,你有什么办法?2.操作思考,解决问题。(1)引导操作探索。引导学生按条件摆出相应的圆片:红的8个,蓝的12个。比较提问:你是怎样看出多4个或少4个的?(2)交流理解。方法一:小军的再穿4个,就和芳芳的“同样多”。方法二:芳芳的去掉4个,就和小军的“同样多”。方法三:把芳芳的移动2个给小军,两串彩珠就同样多。3.整理方法,感悟关系。三、组织练习,巩固内化明确要求,让学生按要求摆出小棒,并用多、少说说两行小棒根数间的关系。2. 做“想想做做”第2题。(1)完成第(1)题。让学生先填空,再交流结果。(2)完成第(2)题。这里两个条

8、形各表示什么数量呢?让学生说一说题里的条件和要求哪两个问题。四、总结今天学习的是解决怎样的问题? 第五课时 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教科书第810页内容。1.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领悟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解答这样的实际问题。 2. 通过探索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并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合作意识。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发展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经历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过程。 教学难点: 领悟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9、扑克牌、花片、投影、多媒体课件一、游戏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来玩个翻牌游戏,我们分成男女生队来进行比赛,哪队翻到的牌的数大,哪队就赢?要求:用 比 大说一说 小说一说小结:刚才同学们在游戏都很认真,说的也很不错。今天这节课我们运用这个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二、讲授新课我们看,有3个小朋友正在玩摆花片的游戏。(出示图)谁来把题目读一读。出示图,猜一猜谁摆的最多,谁摆的最少。(1)题目告诉我们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英:摆了11个花片小华:比小英多摆3个小平:比小英少摆3个(2)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回答后板书:小华摆了多

10、少个?小平摆了多少个?(一)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1)要求小华要摆多少个?我们要用哪几个条件呢?分析:比小英多摆3个,与小英有关(2)你能根据已知条件,把小华的花片摆出来吗?先摆谁的?小华摆到11个时提问,好了吗?(强调同样多)再摆3个(强调多3个)(3)数一数,小华一共摆了多少个花片?强调:小华摆的花片比11个再多3个。对照刚才摆花片的过程,想一想,可以怎样列式计算小华要摆多少个花片呢?学生列式计算口答。11+3=14(个)追问:算出的得数与摆的结果一样吗?(4)小朋友们表现真棒,我们来拍拍手表扬一下大家。今天小朋友表现得特别好,多拍2下。不过,听清要求:师拍3下,你们比老师多拍2下。(算一算

11、,再拍)师拍5下,你们比老师多拍1下。老师拍52个,你们比老师多拍10下,算一算,你们要拍几下?(5)完成想想做做1。小朋友真棒,我们再来看,这里有两位小朋友在下跳棋,他们是谁和谁。(幻灯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1题)学生一起读一读题目。说一说已经知道了什么?李宁说:我已经走了32格,刘芳怎么样呢?帮助学生理解图意,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计算的。 (1)学生独立计算。 (2)核对时,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求一个数少几的数(1)求小平要摆多少个,我们要用哪些条件呢?(2)你能先摆一摆再算一算吗?(先同桌摆,再指名学生上台摆)从哪里看出小平比小英少摆了3个?强调小平摆的花片的个数就是比11个再少3个

12、。(3)列式(学生口答):刚才我们帮助小华和小平算出了他们各摆了多少个圆片。现在请小朋友想一想,这两道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同学听一听。教师追问:为什么前面是11+3,而这里是113(4)同学们的表现真棒,值得再来表扬一下。这次老师说,你们算一算应该拍几下,好吗?师拍10下,你们比老师少拍3个。师拍8下,你们比老师少拍5个。假如:师拍80下,你们比老师少拍5个。师拍70下,你们比老师少拍20个。(5)想想做做2谈话:同学们学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让你们轻松一下,我们一起来到花园里走一走吧,大家看,冬冬和小玉正在给花儿浇水。(幻灯出示课本想想做做第2题) 看冬冬浇了多少棵

13、?小玉呢? (1)让学生说说从图上知道了什么?要求什么?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订正时,再让学生说说图意,图上告诉了我们什么?让我们求什么?要求小玉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什么?怎样写算式?(多请几位同学说一说) 三、巩固练习1好,小玉的问题解决了,现在继续向前,有几个小动物正在进行跳绳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出示情景图看图: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并解答。2拓宽练习先补充题目中缺少的问题和条件,再列式解答(1)小白兔拔了25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多拔7个,_?(2)小红和小云帮助张爷爷浇花,小红浇了36盆花,_。小云浇了多少盆花?(第2题要求学生填出不同的条件)3. 我们一起来做个游戏轻松一下

14、。老师写一个100以内的数,你来猜一猜,可能是几?老师再给你适当的提示。如72生:猜50 师:比你的再大20,再大2。45猜70比你的再小30,再大5。四、全课总结1谈话:今天这节课同学们学得非常认真,都能积极思考、主动合作交流。2提问: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如果还有什么疑问的地方,我们下一节课再讨论。 第六课时 加减计算和实际问题练习教科书P11的内容。 1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按运算顺序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得数,进一步理解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列式解答。 2使学生能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算法,提高合理运算的能力,能表达相关实际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初步的思维能力

15、。 3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 解决求比一个数多(少)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的思路、方法。一、 计算练习1. 揭示课题。2. 练习计算。(1)出示:85-27-39 45+29-36(2)练习二第1题。请小朋友看第1题里的三小题,每一步都要用竖式吗?每题哪里可以不用竖式?(3)练习二第2题。让学生观察前两小题,说说每小题要怎样算,明确分别是:每次加9,连加5个9,每次减7,连减5个7。出示第三小题,让学生观察思考:最后35是怎样得到的?里的数要怎样算?同桌讨论讨论。二、解决实际问题练习。1. 整理思路。出示两

16、道实际问题。(1)学校运动队有25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多5人,男生有多少人?(2)学校运动队有30名男生,女生比男生少5人,女生有多少人?2. 练习二第3题。让学生读题,说说知道哪些条件,要求哪些问题。那种旗最多,那种旗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列式解答,指名一人板演。3. 练习二第4题。让学生先读题,再交流明确:小芳拍了20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小强拍的比小芳多。你认为谁拍的最多,谁拍的最少?小朋友讨论一下:小军拍的比小芳少,他可能拍了多少下,最多拍了多少下呢?再想想小强最少拍了多少下。4. 练习二第5题。让学生说说知道的条件。根据条件能提出哪些问题?同桌互相讨论讨论。学生交流问题,说说怎样算

17、,教师适当板书求和、求相差数的问题。我们练习了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你对它的计算过程有哪些认识?第一课时 认识多边形教科书P1214的内容。1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可以按边数给平面图形分类。 2.让学生通过图形的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感受图形之间的联系与变换,培养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究精神和合作创新意识。通过观察、比较,初步认识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平面图形在折、剪、分、拼等操作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和联系。课件、长方形、正方形、五边形、六边形、小棒。一、创设情境,激起兴趣暑假中,工人叔叔要给我们

18、学校的地面进行整修,就买来了这两种形状的地砖,(电脑出示)地砖的面是什么形状呢?生回答,是:长方形和正方形。(贴出长方形和正方形) 二、主动探索、操作领悟1认识四边形(1)一年级时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了,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他们还有个共同的名字呢?你们知道吗?猜猜看?情况一:如学生猜不出,教师就请小朋友观察长方形和正方形,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情况二:如有学生猜出,教师就问:你为什么叫它们“四边形”呢?(2)长方形、正方形是不是是四条边呢?我们就拿出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一起来摸一摸、数一数吧。首先拿出长方形。师示范摸一条边,这就是长方形的一边,生自己摸一摸、数一数。你是怎么数的?指名学生上

19、黑板指一指、数一数。(3)正方形呢?你也能数一数它有几条边吗?自己数,指名数。通过数,我们知道长方形和正方形各有四条边,它们都是四边形。(板书:4条边 四边形) 2.练一练 (1)问:小朋友想一想,我们学过的图形里,还有哪个也是四边形? 指名学生回答(平行四边形,出示)。平行四边形为什么也是四边形呢? (2)还会有其他形状的四边形吗?(有)我们一起来看看,下面哪些图形是四边形呢? 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再校对。 小结:第1、第2、第4个图形虽然形状各不相同,但都是四边形。凡是四条边围成的图形都是四边形。(把这3个图形贴到长、正方形一起,写上“”)3.认识五边形、六边形。 (1)认一认 问

20、:工人叔叔搬运时不小心把瓷砖打破了几块,我选了2块,把它们的形状描下来了,看看,它们有几条边?是几边形呢?(五边形)你能来指出它们的五条边吗?指名上台指,第1个由1人指,第2个由1人带领全班一起数。这两个图形各有五条边,叫做五边形。5条边 五边形) (2)说一说四条边围成的图形叫四边形,五条边围成的图形叫五边形,那六条边围成的呢?(学生猜:六边形)我们一起来看这两个图形(出示六边形)。数一数这两个图形有几条边?是几边形?这两个图形各有六条边,是六边形。6条边 六边形)(3)搭一搭五边形和六边形还有其他样子的吗?那你想用小棒来搭五边形和六边形吗?先再脑子里想一想,你准备怎么搭?操作:请同桌两个小

21、朋友一人搭五边形,一人搭六边形,看谁用的小棒最少?学生活动,指名上黑板搭。问一问用了几根小棒。我们用5根小棒,做五边形的5条边,用6根小棒,做六边形的6条边,搭出了五边形和六边形。小棒收起,推至桌角。三、实践运用,巩固新知。1. 问:我们已经认识了四边形、五边形和六边形,现在它们在一起聚会了,你还能分得清吗?出示第3题。一人读要求,解释题意。独立在书上完成。指名回答。2. 小朋友分得真清楚,它们还会在一起变魔术呢。四边形可以变成五边形,五边形可以变成六边形,六边形又能变成四边形,你相信吗?好,请小朋友拿出一张长方形纸,跟我一起变。师示范,是几边形?再依次折,是几边形?请一人数一数。最后又变回四

22、边形。请大家把纸夹进书里,看电脑老师再来给大家变一遍,边看边想象自己刚才折的过程。3. 刚才的折纸有趣吗?再来看,我这里还有一张长方形纸,如果从上面剪去一个三角形,剩下的是什么图形呢?猜猜看。那怎样剪是四边形,怎样剪是五边形呢?想好了,就请你拿出剪刀,来试一试吧。学生操作,师挑选好的贴上黑板。 四、全课总结。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这些图形(揭题、板书课题)。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形状的呢?猜猜看,还会有几边形呢?第二课时 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教科书P1415的内容。 1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知道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2. 通过动手操作与实验,让学生在做中学,培养创新意识

23、和实践能力及初步的空间观念。3. 创设互相协作的学习情境,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平行四边形图片,平行四边形活动教具,钉子板、课件。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小朋友,你们觉得我们的学校漂亮吗?今天陈老师带大家去参观一所漂亮的学校好吗?现在我们就一起去参观这所学校。(主题图)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这所学校,你能找到哪些图形朋友?(根据学生的发言出现长方形、正方形及平行四边形图片。)这些图形中我们已经认识了长方形和正方形,你能说说长方形有什么特点吗?(生回答) 现在老师要来变个魔术,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个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这节课我们就一

24、起来认识这位图形朋友。(板书课题)请小朋友再观察一遍,长方形变成了平行四边形,你还发现了什么?你认为平行四边形的边和角有什么变化? 二、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 实验要求:分小组活动,每组里都准备有一些平行四边形,你们可以借助剪刀、直尺、三角板等工具,想办法来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看能不能发现平行四边形的秘密,比一比哪一组想出来的方法最多? 汇报:小组派代表说说你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师小结。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一说平行四边形的特点?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对角相等。师板书:对边相等,对角相等。 三、生活中的平行四边形及其特性。 今天我们交上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了,生活中你在哪儿见过平行四边形这位朋友?生答。(地砖、楼梯护栏、伸缩门等) 这个铁门为什么能伸缩?我们再来做一个实验。动手做实验:小组做好分工,用小棒做一个三角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再拉拉看,然后互相交流一下,你发现了什么?汇报。请两个小朋友把你们拼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拿上来拉拉看。老师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再摆一根小棒,变成了什么?你再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三角形不易变形,比较稳定;平行四边形不稳定,容易变形。 四、动手实践,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