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0 ,大小:26.46KB ,
资源ID:19124800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124800.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古琴的五音征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Word下载.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古琴的五音征调与十二律旋宫弦法Word下载.docx

1、3108徵 108108372 商 7272396 羽 9696364 角 以上各数都是弦长的比例。按弦的长短由低至高依次排列,就成了徵、羽、宫、商、角五个音。五音中,徵音最低,宫居中央。由于管子先益后损,与后来史记记载的先损后益算法的次序有别,就得出了排列不同的五声音阶。史记律书律数云:九九八十一以为宫。三分去一,五十四以为徵。三分益一,七十二以为商。三分去一,四十八以为羽。三分益一,六十四以为角。列成算式即是:9981宫(黄钟) 8181354 徵 5454372 商 7272348 羽 4848再按弦的长短顺序排列起来,正是宫、商、角、徵、羽。虽都是以八十一为宫,因管子先益后损所得徵、羽

2、,就比史记先损后益所得的徵、羽弦长一倍,音高低八度。管子最低音为徵,史记最低音为宫。就在这个地员篇里,紧挨着凡将起五音前面有一段话:凡听徵,如负猪豕,觉而骇;凡听羽,如鸣马在野;凡听宫,如牛鸣窌中;凡听商,如离群羊;凡听角,如雉登木以鸣,音疾而清。己经明白地指出了五音序列,并指明了角音最高,宫居中央。为什么在地员中论五音呢?原来地员者,土地高下,水泉深浅,各有其位。(注文),古人把五音的高低与泉水深浅联系起来,认为皆是自然之声。地员开篇即说:夫管仲之匡天下也,其施七尺。;见是土也,命之曰五施。五七三十五尺,而至于泉,呼音中角。见是土也,命之曰四施,四七二十八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商。见是土也,命

3、之曰三施,三七二十一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宫。见是土也,命之曰再施,二七十四尺,而至于泉,呼音中羽。见是土也,命之曰一施。七尺而至于泉,呼音中徵。 五音的高下已各有其位了。用三分损益生律法的数理计算,必定是先益后损才能得出徵浊、角清,宫居中央的五音序列。所以说管子这个以徵为最低音的五声音阶,当是最早的五弦古琴五音弦法排列之序。关于宫居中央的概念,淮南子天文训中有这样的记载:东方木也,执规而治春,其音角,其曰甲乙;南方火也,执衡而治夏,其音徵,其曰丙丁;中央土也,执绳而治四方,其音宫,其曰戍己;西方金也,执矩而治秋,其音商,其曰庚辛;北方水也,执权而治冬,其音羽,其曰壬癸。这里,古人把五音与五行、

4、方位、四时、天干等联系起来,是受古代哲学思想的引导和影响而形成的。中国古代哲学的阴阳五行模式,是古人运用取象比类的思维方法,把世界看成是一个动态平衡的整体,古代的科学、文化、教育等等无不受其影响和引导。哲学可以说是文化的核心。做为文化一部分的音乐艺术,把五音十二律纳入阴阳五行的哲学概念之中,是必然的。律吕分阴阳,五音配五行,十二律应十二月。宫属土,居中,角、徵、商、羽围绕宫音处于四方,构成了整体的运动平衡关系, 宫居中在五音正调中,就成了一个必要的条件。根据管子先益后损徵音最低和宫居中央的两个条件,五弦古琴在分配五音定弦时,最低的一弦自然是是用最低音徵,这样正符合由低至高和宫居五音正中的五弦排

5、列顺序。这当是正调以三弦为宫一弦为徽的来源。七弦古琴及后来宋代又出现的九弦古琴(此琴没有流传开来)所加之音,都是在原五弦五音之上依次增加的,并没有改变原来的五音之序.姜白石在他的九弦琴图说中说:弦有七有九,实即五弦。七弦倍其二,九弦倍其四。所用者五音,亦不以二变为散声也。说得很明白,七弦、九弦都是以五正音定弦。不仅古琴五弦的五音依此排列,另外两种同样古老的弦乐器瑟与筝也无不如此,不论弦数多少,最低音皆从徵起,五音一组,每组宫居中央,与古琴五音定弦法完全相同。战国时期的曾候乙编钟,也是以宫居中央,按管子地员五音徵、羽、宫、商、角的次序分组排列的。琴学家姜白石在他的七弦琴图说中,曾指出过正调以三弦

6、为宫,他说:七弦散而扣之,则间一弦,于第十晖取应声。假如宫调,五弦十晖应七弦散声,四弦十晖应六弦散声,二弦十晖应四弦散声,大弦十晖应三弦散声,惟三弦独退一晖,于十一晖应五弦散声。这里三弦独退一晖,按十一晖,正是角音,五弦散声是角,所以说应五弦散声。三弦十一晖按音是角,其散声正是宫音。朱载堉也认为古正调以三弦为宫,并指出一弦为宫之非。他在律吕精义旋宫琴谱中说:“一弦十徽实音为宫(笔者按:散声为徵,下同),二弦十徽实音为商(散声为羽)三弦十一徽实音为角(散声为宫),四弦十徽实音为徵(散声为商),五弦十徽实音为羽(散声为角),六弦十徽实音为少宫(散声为徵),七弦十徽实音为少商(散声为羽),此古所谓正

7、调也。俗为正调一弦散声为宫,二弦散声为商,三弦散声为角,四弦散为徵,五弦散声为羽,六弦散声为少宫,七弦散声为少商,非也。既然正调是以三弦为宫,七条弦的五音序列为徵、羽、宫、商、角、徵、羽,那么,古人在音乐实践中究竟定哪一弦为黄钟呢?淮南子天文训中记载有甲子仲吕之徵也,丙子夹钟之羽也,戊子黄钟之宫也,庚子无射之商也,壬子夷则之角也。这里的甲子、丙子、戊子、庚子、壬子等,是古人用干支来表示先后次序的。把十二律与十二地支相配,子是对应于黄钟的。这几句话,用图来表示即为:这些都是指黄钟而言的,也就是黄钟分别为徵、羽、宫、商、角。甲子仲吕之徵居首位。用在古琴弦法上即为:是指一弦黄钟为徵,三弦仲吕为宫的仲

8、吕均。丙子夹钟之羽是指一弦黄钟为羽,二弦夹钟为宫的夹钟均。戊子黄钟之宫是指一弦黄钟为宫的黄钟均。庚子无射之商是指一弦黄钟为商,五弦无射为宫的无射均。壬子夷则之角是指一弦黄钟为角,四弦夷则为宫的夷则均。甲子钟吕之徵也居首位,正是古人以一弦为黄钟,三弦为宫,宫居五音正中的仲吕均作为诸调之首的正调。这个以一弦为黄钟,三弦为宫的仲吕均,古人在音乐实践中称“中和之声朱载堉在律学新说中有一段载善琴者之说:臣往年与善琴者论古今雅乐高下,闻其说曰:所谓中和者,古之正调是也,俗呼为清角调,轩辕氏之所造。以第三弦为宫音,老者歌之不揭,少者歌之不拽,不高不下,是名为中和也。从这里说的俗呼为清角调,以第三弦为宫音一语

9、,我们也可以确知,古人是定一弦为黄钟的。也就是,一弦徵音为黄钟时,三弦宫音与黄钟(宫)的相对音高是它上方的纯四度清角,这个清角正是仲吕均的宫音,所以俗呼为清角调,也正是甲子仲吕之徵也姜白石七弦琴图说中的惟三弦独退一晖,于十一晖应五弦散声惟三弦独退一晖也正包含了清角。说是轩辕氏所造,可以说明这种正调的定弦法是很古老的。礼失而求诸野,在民间依然流传着这一古老的传统,并一直沿用至今。姜白石在他的白石道人歌曲中列有古今谱法:黄钟对合字,等于古琴第一弦徵;太簇对四字,等于第二弦羽;仲吕对上字,等于第三弦宫;林钟对尺字,等于第四弦商;南吕对工字,等于第五弦角;黄钟清声对六字,等于第六弦徵;太簇清声对五字,

10、等于第七弦羽。这个古今谱法不正符合古琴以三弦为宫的正调仲吕均弦法吗?徐理说:“世所谓五音正调者,乃仲吕一宫弦也。”陈敏子说:五音调,即仲吕弦法,旧谱独以此弦法为正弦调。(见琴书大全载琴律发微)清人王坦、吴灴等,也都是沿用古法。古琴常用的五调,即慢宫调、慢角调、正调、蕤宾调、清商调(见后五调表),在十二律旋宫各调中,占据了最佳音域。由于琴弦的长短、粗细、胀力的大小、松紧配合等因素的配置最为恰当,因而形成了音质坚实,音色厚美,虽属丝弦而颇具金石之声。而作为正调的仲吕均,正处五调正中,旋宫转调时,它作为基调也最为适宜。正因为如此,在现存的古谱中,用正调弹奏的琴曲为最多。琴书谱集中,凡写着宫、商、角、

11、徵、羽五音的,都是用正调仲吕均弹奏的同宫异调曲。如梅花三弄是宫音,秋塞吟是商音,伐檀操是角音,普庵咒是徵音,平沙落雁是羽音等。也说明了古人是多用正调仲吕均的弦法作曲的。仅神奇秘谱所载曲谱,用正调和借正调弦法弹奏的就有二十七首(不包括调意),而其他均,包括外调在内,总共才有二十三首。朱载堉他是定三弦宫音为黄钟。在律吕精义内篇先吹合字上第一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相同,是为黄钟;次吹四字上第二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相同,是为太簇;次吹上字上第三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相同,是为仲吕;次吹尺字上第四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相同,是为林钟;次吹工字上第五弦,按第十徽弹之,令与笙音相同,是为南

12、吕;其第六弦、第七弦散声与第一弦、第二弦散声相应,此五声为均之琴也。他在前面说过,正调一弦散声为徵,这里按十徽吹合字,依次定出的七条弦,按音是宫、商、清角、徵、羽、宫、商,三弦十徽按音是清角,散声宫音正是黄钟。所以他在六十调新说中,再次指明 五音琴以第三弦散声为黄钟这种以三弦宫音为黄钟的定弦法,除了他书中的一些操缦谱外,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明清以来的琴书谱集中,还没有见到应用它的实例。关于正调一弦为宫之说,前面说过,朱载堉已指出其说非也,在六十调新说中他再次论说;先儒喜穿凿者,惑于汉志之说,谓黄钟至尊,不复与他律为役,因是遂有半律变律之法。后世就简陋者泥于国语之文,谓大不逾宫,细不过羽,因是遂指

13、大弦居首者为宫。故聂崇义三礼图谓琴第一弦为宫、次弦为商,又次为角,为徵、为羽、为少宫、为少商。聂崇义是北宋初年人。后来清人,如曹庭栋琴学、汪绂乐经律吕通解等也都主张一弦为宫的外调为宫调(顾梅羹琴学各要)。究其原因,除朱载堉已指出的外,还有一个是把音名与弦名相混淆的缘故。古人最早定五弦古琴五条弦的弦名为宫、商、角、徵、羽,七弦琴增加的两条弦依次称作文、武,唐以前的文字谱皆以此称弦名,这从幽兰谱和乌丝欄指法可见。弦名的宫商与琴调中音名的宫商无关,只是名字相同而已。这个概念自唐代减字谱出现,七条弦依次称作一、二、三、四、五、六、七之后渐渐模糊了如陈敏子就误认弦名宫商为音名宫商了(见琴书大全曲调上旧谱

14、诸调名)。以一弦为宫的黄钟均各音,正与史记律书五音序列宫、商、角、徵、羽相合,而且与弦名的宫商巧合了,因而无形中把称第一弦的“宫弦”与宫音相混。既然这个黄钟均的一弦为黄钟,又是宫音,一弦又最低,遂得出正调当以一弦为宫的结论。话说回来,如果说当初古人是定一弦为宫的黄钟均作为正调的话,那么,不仅诸多正调琴曲要用此弦法弹奏,而且外调转弦也应依它为准。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现存的正调琴曲若用黄钟均弦法一个也弹不成。相反,黄钟均却多借仲吕均来弹,可省慢三弦(只避三弦散声不用即可),如醉鱼唱晚、庄周梦蝶、忆故人、秋江夜泊等。从黄钟均借仲吕均弹,也可以说明黄钟均不是正调。另外,黄钟均有个俗名叫慢角调,是从慢仲

15、吕均的角弦(第三弦)来的。若以黄钟均作为正调的话,那么紧黄钟均之角弦转出来的钟吕均,该叫紧角调了,可是在仲吕均的俗名中,却没有紧角调之名。所以从传统调名看,也能说明它不是作为正调的。二、十二律宫弦法 古琴十二律旋宫的传统方法,是从正调仲吕均起始,用紧角为宫和慢宫为角完成的。琴上以正调为中心的五个调,即除正调外,还有蕤宾调、清商调、慢角调和慢宫调,它们是怎样转出来的?先看两个紧弦调:正调紧五弦,五弦是仲吕均的角音,角音紧一律,成了新调的宫音,就是把原调的纯四度角、羽变成新调的大三度宫、角。这个宫音的音高为无射,所以称作无射均,俗称蕤宾调,又叫金羽调。再紧无射均的二、七弦(八度关系),二、七弦本是

16、无射均的角音,角音紧一律,又成了新调的宫音,这个宫音音高为夹钟,所以称作夹钟均,俗称清商调。再看两个慢弦调:正调慢三弦,三弦是仲吕均的宫音,宫音慢一律,成了新调的角音,就是把原调纯四度徵、宫,变成了新的大三度宫、角。这个宫音的音高为黄钟,所以称作黄钟均,俗名慢角调,因慢的第三弦古称角弦而得名。再慢黄钟均的一、六弦(八度关系),成了新调的角音。新调的宫音音高为林钟,所以称作林钟均,俗名慢宫调,因慢的一弦古称宫弦而得名。五调如下表:这就是七弦古琴常用的五调。这五调的五种弦法包括了十二律旋宫的各调弦法,因为古琴用五正声定弦,五调的宫、商、角、徵、羽只能有上表五种排列。如果继续紧、慢下去,就完成了十二

17、律旋宫各均。接着夹钟均依次紧角为宫,又转出来夷则均、大吕均、蕤宾均及应钟均 接着林钟均依次慢宫为角,又转出来太簇均、南吕均及姑洗均。这十二均即是古琴的十二律旋宫各均,其弦法见后面六十调弦法图。从图中可见:黄钟均和大吕均七条弦的五音排列同为:宫、商、角、徵、羽、宫、商。太簇均和夹钟均七条弦的五音排列同为:羽、宫、商、角、徵、羽、宫。姑洗均、仲吕均和蕤宾均七条弦的五音排列同为:徵、羽、宫、商、角、徵、羽。林钟均和夷则均七条弦的五音排列同为:角、徵、羽、宫、商、角、徵。南吕均、无射均和应钟均七条弦的五音排列同为:商、角、徵、羽、宫、商、角。这便清楚地看出了,十二均只有此五种弦法。宋人曾说过:世俗五音

18、调、慢角调、清商调、慢宫调、仲吕、蕤宾调,隐括十二律。当指此而言。姜白石的七弦琴图已不存了,只有其说见宋史乐志:窃谓黄钟、大吕并用慢角调,故于大弦十一晖应三弦散声;太簇、夹钟并用清商调,故于二弦十二晖(按:十一晖之误)应四弦散声;姑洗、仲吕、蕤宾并用宫调,故于三弦十一晖应五弦散声;林钟、夷则并用慢宫调,故于四弦十一晖应六弦散声;南吕、无射、应钟并用蕤宾调,故于五弦十一晖应七弦散声。”这里说的并用皆指弦法相同。其说正与上述十二律旋宫中常用五调的五种弦法完全相同。由于图的失传,以往琴人对他说的多不解,为什么前后都相差一律却并用一个调只有把这个十二律旋宫图画出来,才豁然开朗。十二律各均只有此五种弦法

19、,这五种弦法正是正调与以正调为准转出来的两个紧弦调和两个慢弦调,也正是姜氏所论的五调。他的十二律各均,也正与上述十二律旋宫完全相符。反过来又可证这个十二律旋宫图也就是姜白石自称转弦合调的七弦琴图,不论其图是方是圆,想来不会有本质的差别。我们知道,宋人讲旋宫法影响最大的除了姜白石外还有徐理。但是,由于他们完成十二律旋宫起始之均调和路线不同,结果,其之说也不尽相合。徐理有个十二律图,元人陈敏子继承其说。陈氏在琴律发微叙述说:宝祐间南溪徐氏理,卓然有见,因求古钟律而有得于琴,著琴统一编。然其书但举其概曰如是而已,乃若推求其所以如是者,则有所不及焉。辄忘鄙陋,复立一法,别为要诀,不过发明徐氏之说,使学

20、琴者视之,可以知十二律之于某弦,所以还相为宫,而于某弦之所以为商、角、徵、羽者,各有攸据正如陈氏所言,徐理的十二律旋宫图是按十二律之序排列记载:第一弦法(黄、大、太)三律同用,第二弦法(夹、姑)二律同用,第三弦法(仲、蕤、林)三律同用,第四弦法(夷、南)二律同用,第五弦法(无、应)二律同用(见琴书大全)载琴律发微十二律分配五弦图),并未说明他是怎样转出来的。和姜说比较,不仅同用之律有不同,而代表五种弦法的五调也有一调不同,这是为什么?如果我们接着上述的十二律旋宫图,用法继续转下去,当完成六十调时,徐氏十二律图的原貌便会显现出来,这些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原来徐理所论旋宫,是从黄钟均起始,只用紧弦

21、不用慢弦,一路紧角为宫到林钟均止,完成了他的十二律旋宫各均(见上图)。这段中各均的弦法与他说的同用 弦法完全吻合,这也是与姜说不同的原因所在。徐氏为什么更换一调?理由很简单,因为他从黄钟均起只紧不慢,也就没有慢宫调了。先转出来的五种基本弦法为黄钟、仲吕、无射、夹钟、夷则五均,第五种就排上了夷则均。徐氏称这五种弦法:一曰正始调,慢角是也。该调黄钟、大吕、太簇三律。二曰青华调,清商是也。调该夹钟、姑洗二律。三曰朱明调,五音调是也。调该仲吕、蕤宾、林钟三律四曰颢沆调,慢宫是也。调该夷则、南吕二律五曰拱乾调,蕤宾是也。调该无射、应钟二律。也正是根据他的调该二律或三律与姜说的之律有不同,找到了他旋宫的是

22、从黄钟均起全用紧弦完成的。可是这里徐氏忽视了一个问题,因他旋宫不用慢弦,所以也就没有慢宫调的林钟均了。他的林钟均是紧弦到最后一均才转出来的,但这个林钟均已不是琴家所用的林钟均。古谱的林钟均是以四弦林钟为宫,俗称慢宫调,他是从慢角调直接转出来的,原正调四弦林钟未动,一、三、六弦各慢一律。徐氏却舍近求远,最后转出的林钟均,第三弦紧过三律,余各弦皆紧两律,已成了三弦为宫的林钟均。姜白石从正调仲吕均起始紧角为宫转出的六均,除了第五弦紧过两律外,余各弦都只紧过一律,慢宫为角转出的五均,各弦都只慢过一律。在这一音高调式旋相为宫的结果,各弦的张力相差不过一、二律,离中和之声最近。所以不论从转弦的繁简,还是音

23、响效果看,徐氏的办法不如姜法为妥善。既然十二律旋宫以姜说为善,那么朱载堉为什么又说其说非是呢?朱载堉在律吕精义旋宫琴谱六十调新说云今琴家俗谱以第一弦为宫,故姜夔为黄钟大吕即缦角,太簇夹钟即清商,姑洗仲吕蕤宾即正调,林钟夷则即缦宫,南吕无射应钟即紧羽,期说非是。”这里,朱氏认为姜说非是的原因,除了误认姜氏正调以第一弦为宫音外另一个原因,是朱氏定正调三弦宫音为黄钟的结果。如正调,二人虽都以三弦为宫,姜氏以一弦为黄钟,故称仲吕均;朱氏以三弦宫音为黄钟,故称黄钟均;正调紧五,姜氏为无射均,朱氏为仲吕均等全不相同。朱氏说则黄钟、大吕二调之宫音皆在第三弦;太簇、夹钟二调之宫音皆在第四弦;姑洗、仲吕、蕤宾三

24、调之宫音皆在第五弦;林钟、夷则二调之宫音皆在第一弦与第六弦;南吕、无射、应钟三调之宫音皆在第二弦与第七弦,旋相为宫此之谓也。”与姜白石旋宫的黄钟、大吕二调的宫音皆在第一弦等也不相同了。事实上姜说并不误,而朱氏如此定调(三弦黄钟宫)转弦,和姜氏(三弦仲吕宫)相比,弦低五律,旋宫时还要再慢一律,低音会因张力不够而显得松软无力,所以经明清至今,并无人采用,只是作为一个理论新说. 清人王坦在琴旨中,主张闢转弦繁谬废去旧调名,用五声数论琴,旋宫转弦后以第三弦所得之声名调。这种办法实不可取,因为这样就会给琴调名造成新的混乱。可是却被后来某些琴家采用了,如潇湘水云,原是紧五弦一律的无射均,商音,杨时百在他的

25、琴学丛书中注着“徵调商音 ”,指正调紧五弦后第三弦成了徵音;又如,在樵歌谱前注羽调宫音,是因慢一、三、六的林钟均三弦是羽,他称作羽调等等。王坦的办法不免给后学带来疑惑。必须指出,因为转弦后的第三弦是新调中的一声,它在正调为宫音,在其他调中,或商、或角、或徵、或羽,完全是从属于新调之宫的,再以它名调实无意义。况且这个当指均,即调高,现用音名宫、商、角、徵、羽表示,不和律联系,又怎能说明调高的问题呢?以上我们辨明十二律旋宫弦法,再看这个六十调,尽管在理论上把十二均及其同宫异调都转出来有这么多,而实际运用却要灵活得多。我们知道了诸多琴调的弦法规律,即十二均六十调只有五种弦法。明确了这个,就能首先使我

26、们正确的解释琴调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即“外调转弦”的问题。什么是外调转弦?它真正含义是什么?宋田紫芸太古遗音把慢宫、慢角、清商等调,统归于外调转弦;元陈敏子也认为正调以外的余皆系转弦外杂调;明朱厚爝辑刊的风宣玄品,也是除五音正调外,其余统归外调转弦。我们认为这样的定义是不恰当的。明确了旋宫六十调,便可得出结论,它的正确解释当是:五种弦法以外的转弦叫外调转弦这里的弦指弦法,也就是指五种弦法以外的琴调的弦法。如慢商调的七条弦是徵、徵、宫、商、角、徵、羽,一二弦同为徵;又如紧二、五弦的楚商调,七条弦是商、清角、徵、羽、宫、商、角,二弦为清角;以及姜白石的侧商调古怨等等。在六十调表中,没有这些弦法,但他

27、们的“均”仍在十二律中,如慢商调仍属仲吕均,当称仲吕外调,楚商调仍属无射均,当称无射外调,等等。其二由于十二律六十调图的画出,核实了琴调名中的一些问题,并找到了根源。现仅举紧二、五、七弦的夹钟均一均为例。夹钟均俗称清商调,西麓堂琴统与杏庄太音补遗都只称姑洗调。琴书大全又在紧二、五、七的清商调下,列有“妙品清商意”和“神品姑洗意两首调意。从图中可知,他们都是采用了徐理旋宫十二均的夹钟、姑洗同用清商调的体系,所以琴书大全把两首调意并录,西麓堂琴统和杏庄太音补遗称夹钟均为姑洗调。宋太古遗音外调转弦称慢宫调再慢四弦为清商调,明杨伦太古遗音和朱常淓古音正宗也都在转弦歌中说:慢宫欲变清商听,四慢一徽神弦定。从图中可知,慢宫调再慢四弦是太簇均,正是姜白石旋宫图中的太簇、夹钟并用清商调的体系。还有,在清商调名下注着慢一、三、四、六弦各一徽,一本作紧二、五、七各一徽,与上同声,以此为便。(琴书大全曲调上)这里慢弦的是太簇均,紧弦的是夹钟均。这也是属姜氏旋宫体系的。朱载堉说:近代琴谱误以清商为姑洗调,失之远矣。以及清琴学入门里的春山听杜鹃曲谱的后记里说:此曲以二弦为宫即时下所谓正调紧二、五、七弦,俗呼为姑洗调是,呼为清商调非。看来他们皆是不知其调名的来源了 这里要说明,俗称清商调的是指紧二、五、七弦的夹钟均,既不是姑洗均,也不是太簇均。徐氏说夹钟、姑洗同用,白石说太簇、夹钟并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