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表示假设关系,连接主语和谓语,相当于“如果、“假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表示并列,相当于“而且”“又”“和”或不译。秦师轻而无礼。表示承递关系,相当于“然后”、“接着”、“就”或不译。灭滑而还。通“如”,好像,如同。军惊而坏都舍。通“尔”,你,你的。 而翁归。 若欲死而父。 而母立于兹。“而已”:罢了。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如是而已。“而后”:才,方才。赖肤觉之助,而后见为体。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而况”:即“何况”,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更进一层的意思。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軱乎!“因”于是,就。虎因喜,计之曰。因取刃杀之。因
2、屏人曰。依照,根据。罔不因势象形。(因:这里有顺着的意思)变法者因时而化。这里有随着的意思。)依靠,凭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吏因以巧法。我欲因之梦吴越。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趁着,趁此。不如因而厚遇之。不如因善遇之。因击沛公于坐。因入京师。通过,经由。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为。因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后因伐木,始见此山。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缘由,机缘。于今无会因。沿袭。因遗策。继续。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盖”遮日挡雨的用具。日初出大如车盖,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盖:这里指车盖)连接上句或上一段,表示原因。盖以诱敌。(这里有“原来”的意思。)盖借寨墙为蔽也。遮
3、盖,掩盖。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枝枝相覆盖。合盖隆起。盖住)大概,大约。斯盖五六百人也。发语词。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胜过,超过。英才盖世。通“盍”,何。技盖至此乎?通“盍”,何不。盖亦反其本矣。“故”原因,缘故。马无故亡而入故。问其故。本来,原来。两狼之并驱如故。宋将军故自负。此物故非西产。旧的。温故而知新。惠文、武、昭襄蒙故业。(故业:这里指原有的先人的基业。特意。桓侯故使人问之。今公子故过之。所以,因此。故尝与过宋将军。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故意。故作不良计,勿复怨鬼神!仍然。累官故不失州郡也。事。乡园多故。(故:这里指事故,灾祸。“故乡”家乡。送儿
4、还故乡。“故人”老朋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特示故人意耳。指前夫。例外:知是故人来。“故事”先例,前例。传上言谓康熙、乾隆、咸丰三朝有开懋勤殿故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故尔”因此,所以。荆州水军。久不操练,青、徐之军,又素不习水战,故尔致败。“故常”常例。则天道变化,不主故常是已。“乃”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乃入见。才,这才。度我至军中,公乃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却。今君乃亡赵走燕。老臣今者殊不欲食,乃自强步。是,就是,原来是。视之,乃庞德也。当立者乃公子扶苏。竟然。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可是。时夫仆俱阴险行后,余亦停
5、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乃:一说只是,表示轻微的转折。而,又。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这样。夫我乃行之。你,你的。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其”用作第三人称,表示领属关系,相当于“他、她、它(们)的。”其钗环裙袄,三人皆是一样的饰。其中,其中的。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活用作第一人称。相当于“我(的)”、“自己(的)。并自为其名。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用作第三人称,相当于“他、她、它(们)。”例:妻跪问其故。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其为死君乎?其孰能讥之乎?且行千里,其谁不知?指示人、事、物,多表示远指,相当于“那”之类的词。不嫁义郎体,其往欲
6、何云怀其璧。(其:那块)表示选择关系,相当于“是还是”。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指示人、事、物,有时表示近指,相当于“这”之类的词。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在句中表示祈使语气,相当于“可”、“还是”。依新已五岁,转眼成人。汝其善抚之。可要。一说表示期望。在句中表示揣测语气,相当于“恐怕”、“或许”、“大概”、“可能”。则齐国其庶几乎?表示假设关系,相当于“如果”。其若是,孰能御之?三. 与虚词相关的其它内容1. 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文言文阅读中最难的是对实词的理解。文言文的实词意项较多,又多灵活变化,所以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其中较重要的内容列表如下:复习文言实词部分,特别注意整理一词多义现
7、象,这常常是阅读理解的关键。可借助古汉语常用字典,依据教材后面列出的实词表,逐一复习落实,由单项训练逐步转入综合训练。而解答关于实词意义判断的题,一定要注意具体的语境。因为一个词不管有多少个意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有一个确定的含义。2.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如: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等。3.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近年来考查这部分内容的试题,一般通过选择译句的方式。复习训练中要注意:(1)正确理解关键词语的意思;(2)准确把握文言句式的特点;(3)注意文章的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即上下文间的联系及有关的背景知识;(4)注意了解古人的行文习惯。4. 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8、近年来高考试题中所用文本大多是有人物、有情节、有思想的文章。筛选信息,就是筛选文章所传达的有关人的消息。提取信息,就是提取文章中有表现力的内容或思想。因而阅读训练中要注意寻找人物及其关系,时间与空间的变化,事件的原因结果,人物的性格及思想,作品的寓意与思想。5.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近年高考题中,这部分内容的考查用分述式和综述式两种形式考查。分述式是从某一角度对某一问题设四个选项考查,综述式是四个选项都是对全文内容进行综合概括。训练时要注意总结解题顺序和方法。其中最根本的是要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照,确认。概括时,要注意事实材料说明或表现了什么。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部分内容的
9、考查,一般含在归纳、概括、理解等题中。【解题方法指导】一. 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考试说明中所列常见文言虚词18个: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从历年高考试题中可以看出,考查的是常见文言虚词的一般用法。如:2005年十六套试卷中虚词考查频率:其3 之7 因2 以10 更相2 焉2 所2 为4 而5与3 且2 也 于2 乃二. 例题分析若遇到考卷中的虚词问题,答题时先要审明题干要求,然后弄清每项中的句意,第三步再把词性、用法结合起来考虑,就可以确定它的意义。例如: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椽,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惟独莒、即墨不
10、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而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惟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田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我吾城外家冢,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城,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镒,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
11、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逐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 穷予生之光阴以疗梅也哉B. 遣使约降于燕 故内惑于郑袖C. 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D. 五千人因衔枚击之 相如因持璧却立答案:是
12、B。解析:此题考查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B。B中“遣使约降于燕”的“于”是介词,当“向”讲;“故内惑于郑袖”的“于”是介词,表被动,当“被”讲。A组两句中的“以”都是连词,作“来”讲。C组中的两个“乃”都是副词,作“就”讲。D组中的两个“因”都是连词,作“于是”讲。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苏琼,字珍之,武强人也。幼时随父在边,尝谒东荆州刺使曹芝。芝戏问曰:“卿欲官否?”对曰:“设官求人,非人求官。”芝异其对,署为府长流将军。除此之外河南清河太守。零县民魏双成失牛,疑其村人魏子宾,送至郡,一经穷问,知宾非盗者,即便放之。密走私访,别获盗者。从
13、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但付使君。”有邻郡富豪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为贼攻急,告曰:“我物已寄苏公矣。”贼遂去。琼性清慎,不发私书。道人道研为济州沙门统,资产巨富,在郡多有出息,常得郡县为征。及欲求谒,度知其意,每见则谈问玄理,应对肃敬,研虽为债数来,无由出口。其弟子问其故,研曰:“每见府君,径将我入青云间,何由得论地上事?”郡民赵颖曾为乐陵太守,八十致事归。五月初,得新瓜一双自来送。颖恃年老,苦请,遂便为留,仍致于听事梁上,竟不剖。人遂竞贡新果,至门间,知颖瓜犹在,相顾而去。天保中,郡界大水,人灾,绝食者千余家。琼普集部中有粟家,自从贷粟以给饥者。州计户征租,复欲推其贷粟。纲纪谓琼曰:“虽
14、矜饥馁。恐罪累府君。”琼曰:“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遂上有陈状,使检皆免,人户保安。迁左丞,行徐州事。旧制以淮禁不听商贩辄度。淮南岁俭,启听淮北取籴。后淮北人饥,复请通籴淮南,遂得商估往返,彼此兼济,水陆之利,通于河北。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从此畜牧不收,多放散,云:卿但暂还家,我今且报府B. 将财物寄置界内以避盗告先帝之灵以彰其咎C. 人遂竞贡新果大江南北遂谓忠烈未死D. 一身获罪,且活千室,何所怨乎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D。前者“且”为转折,是“可是”“但是”的意思;后者为递进,是“况且”“而且”的意思。阅读下文,回答文后问题权善才,
15、高宗朝为将军,中郎将范怀义宿卫昭陵,有飞骑犯法,善才绳之。飞骑因番请见。先涕泣不自胜,言善才等伐陵柏,大不敬。高宗悲泣不自胜,命杀之。大理丞狄仁杰断善才罪止免官。高宗大怒,命促刑。仁杰曰:“法是陛下法,臣仅守之。奈何以数株小柏而杀大臣?请不奉诏。”高宗涕泣曰:“善才斫我父陵上柏,我为子不孝,以至是。知卿好法官,善才等终须死。”仁杰固谏,侍中张文,以笏挥令出,仁杰乃引张释之高庙、辛毗牵裾之例,曰:“臣闻逆龙鳞,忤人主,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居桀纣时则难,尧舜时则不难。臣今幸逢尧舜,不惧比干之诛。陛下不纳臣言,臣瞑目之后,羞见释之、辛毗于地下。”高宗曰:“善才情不可容,法虽不死,朕之恨深矣,须法
16、外杀之。”仁杰曰:“陛下作法,悬诸象魏,徒流及死,具有等差,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法既无恒,万方何所措其手足?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高宗意乃解。曰:“卿能守法,朕有法官。”命编入史。注飞骑:唐代皇帝的侍卫军士。张释之:西汉人,以善谏闻名。辛毗:三国魏人,以力谏闻名。象魏:宫廷外的阙门,古代张榜公布法令的地方。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从分句间语意关系的角度看,相同的一组是自古以为难,臣以为不难。岂有罪非极刑,特令赐死?陛下必欲变法,请今日为始。卿能守法,朕有法官。A. B. C. D. A。的关系是转折,的关系是转折,的关系是假设,的关系是因果。【考点突破】【考点指要】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17、理解B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常见文言虚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典型例题分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何远字义方,东海郯人也。武帝践阼,为后军鄱阳王恢录事参军。远与恢素善,在府尽其志力,知无不为。恢亦推心仗之,恩寄甚密。迁武昌太守。远本倜傥,尚轻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武昌俗皆汲江水,盛夏,远患水温,每以钱买民井寒水。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车服尤弊素,器物无铜漆。江左水族甚贱,远每食不过干鱼数片而已。然性刚严,吏民多以细事受
18、鞭罚,遂为人所讼,征下廷尉,被劾十数条。后为武康令,愈厉廉节,除淫祀,正身率职,民甚称之。太守王彬巡属县,诸县皆盛供帐以待焉。至武康,远独设糗水而已。武帝闻其能,擢为宣城太守。自县为近畿大郡,近代未之有也。郡经寇抄,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期年,迁树功将军、始兴内史。时泉陵侯朗为桂州,缘道多剽掠,入始兴界,草木无所犯。远在官好开途巷,修葺墙屋,民居市里,城隍厩库,所过若营家焉。田秩奉钱,并无所取,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以此为常。而性果断,民畏而惜之,所至皆生为立祠,表言政状,帝每优诏答焉。迁东阳太守。远处职,疾强富如仇雠,视贫细如子弟,特为豪右所畏惮。在东阳岁余,复为受罚者所谤,坐免归。远性耿
19、介,无私曲,居人间绝请竭,不造诣。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是以多为俗士所疾恶。其清公实为天下第一。居数郡,见可欲终不变其心,妻子饥寒如下贫者。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其轻财好义,周人之急,言不虚妄,盖天性也。每戏语人云:“卿能得我一妄语,则谢卿以一缣。”众共伺之,不能记也。 (节选自南史何远传)注恩寄:对下级信任托付。摙(lin):担运。糗(qi):干粮。近畿(j):京城附近地区。8.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远与恢素善 善:友好。B. 远本倜傥,尚轻侠 尚:崇尚。C. 视贫细如子弟 视:爱抚。D. 士类益以此多之 多:
20、称赞。9. 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何远“生性耿介”和“为官清廉”的一组是A. 迹虽似伪,而能委曲用意 不取钱者,则摙水还之B. 正身率职,民甚称之 岁暮择民尤穷者充其租调C. 与贵贱书疏,抗礼如一 田秩奉钱,并无所取D. 其所会遇,未尝以颜色下人 远尽心绥理,复著名迹10.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何远任录事参军时尽心尽力,很受上级信任倚重;但性情刚正严厉,任武昌太守时常因小事鞭罚吏民,因而被检举审理的罪状有十数条之多。B. 何远坚守节操,不逢迎上司,太守王彬巡察属县,何远仅给他提供干粮、饮水;为官有才干,任始兴内史时,未再发生过界内盗匪抢掠侵犯的事。C. 何远在
21、任时,像经营家业一样整治辖境,百姓为他建造生祠,皇帝也下诏予以表彰;但在东阳太守任上,由于遭到受罚者的诬告,而被免职还家。D. 何远品行正派,不循私情,与人交往不受请托,也不拜访他人;为人轻财好义,能周人之急,说话从无虚妄,大家始终无法找到他说谎话的证据。8. C 9. C 10. B8. 这道题中的ABD选项都在课本中出现过,而C中的固定搭配“视如”很容易判断得出,也可根据前文“嫉如”判断出决不是爱抚之意,应为“看待”。9. 解析:这道题重点在分别表明“耿介”与“清廉”,A项第一个选项与耿介无关,是属于他办事原则方面的。B项第一个百姓称赞他也不属于“耿介”,D项第一个选项是他平易近人,也不属
22、于“耿介”。10. 解析:文中说的是泉陵侯朗沿途抢掠骚扰,但到了始兴县内,一草一木也不敢侵犯。而不是选项中所说任内没有抢掠侵犯的事。【达标测试】阅读下面文段,回答文后问题。1.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二小儿戏沙上自若。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惧,而儿痴,竟不知。虎亦寻卒去。意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虎亦无所施欤!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或作用于: 其: 竟:解释下面句中的“之”字A. 妇人仓皇沉水避之B. 虎熟视久之C. 意虎之食人D. 先被之以威E. 而不惧之人解释下面句中的“而”字A. 有妇人昼日置二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B.
23、而不惧之人C. 而儿痴2. 虎之力,于人不啻倍也。虎利其爪牙,而人无之,又倍其力焉。则人之食于虎也,无怪矣。然虎之食人不恒见,而虎之皮,人常寝处之,何哉?虎用力,人用智,虎利其爪牙,而人用物。故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爪牙之用各一,而物之用百。以一敌百,虽猛必不胜。故人之为虎食者,有智与力而不能用者也。是故天下用力而不用智,与自用而不用人者,皆虎之类也。其为人获而寝处其皮也,何足怪哉?按顺序解释文中“其”字答:按顺序解释文中“之”字按顺序解释文中“者”字3. 晋平公问于叔向曰:“昔者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其君之力乎,其臣之力乎?”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隰朋善削缝,宾胥无善纯缘,桓公知衣
24、而已。亦臣之力也。”师旷曰:“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之,羹以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亦君之力也!解释“不识其君之力乎,其臣之力乎”句中的“其”字解释“羹以熟矣”中的“以”字解释“谁能强之?”句中的“之”字 4. 孟子见梁惠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孰能与之?天下莫不与也。王知夫苗乎?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夫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勃然兴之矣。其如是,孰能御之?今夫天下之人牧,未有不嗜杀人者也。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
25、能御之?”解释“天下恶乎定”一句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卒然: 语人: 一之: 其如是: 由水之就下:下面加点词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望之不似人君 孰能一之B. 王知夫苗乎 夫油然作云C. 其如是 余亦悔其随时之D. 七八月之间旱,则苗槁矣 如有不嗜杀人者,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矣5. 右骁卫大将军长孙顺德受人馈绢,事觉,太宗曰:“顺德果能有益国家,朕与之共府库耳,何止贪冒如是乎?”犹惜其有功,不之罪。但于殿廷赐绢数十匹。大理少卿胡演曰:“顺德枉法受财,罪不可赦,奈何复赐之绢?”上曰:“彼有人性,得绢之辱,甚于受刑;如不知愧,一禽兽耳,杀之何益?解释下面词语在文中的意思或用法事觉: 果
26、能: 犹: 不之罪: 甚于: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 朕与之共府库耳 奈何复赐之绢B. 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于殿廷赐绢数十匹C. 犹惜其有功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D. 何止贪冒如是乎 杀之何益6. 石崇与王恺争豪,并穷绮丽以饰舆服。武帝,恺之甥也,每助恺。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枝柯扶疏,世罕其比。恺以示崇,崇视讫,以铁如意击之,应手而碎。恺既惋惜,又以为疾己之宝,声色甚厉。崇曰:“不足恨,今还卿。”乃命左右悉取珊瑚树,有三尺四尺,条干绝世,光彩溢目者六七枚,如恺许比甚众。恺惘然自失。并: 每: 尝: 悉:下面句中“以”字不同于其它三句用法的两项是A. 并穷绮丽以饰舆服B.
27、 尝以一珊瑚树高二尺许赐恺C. 恺以示崇D. 以铁如意击之E. 又以为疾己之宝7. 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而不在乎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毁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患鼠: 盍: 去诸: 若: 弗: 若之何:对下面虚词用法判断正确的项是第一组:乞猫于中山 不病于无鸡乎第二组:盍去诸 去饥寒犹远A. 第一组的两个“于”字用法相同,第二组的两个“去”用法不同B. 第一组的两个“于”字用法相同,第二组的两个“去”用法相同C. 第一组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