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7 ,大小:280.65KB ,
资源ID:19091591      下载积分:12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091591.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初中化学基础知识回顾文档格式.docx

1、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在氧气中燃烧产生 火焰, )(注意:实验时瓶底放少量 或 ,原因是 10.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符号表达式:(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加热铁丝的现象是。实验时瓶底放少量 或 ,原因是 。)11.碳在氧气中燃烧符号表达式:(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 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 光, )12.实验室制氧气:(1)高锰酸钾(色)制氧气: (2)氯酸钾(色)制氧气: (3)双氧水制氧气:13.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原因是 。14.用氮气填充食品袋为什么能防腐 。15.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16.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17.空气的成分按分数计算,大约是 (7

2、8%), (21%), (0.94%), (0.03%), (0.03%)。18.通常,氧气是 色 味的 ,密度比空气 ,(可用 法收集), 溶于水,(可用 法收集),液态氧为 色。19.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判断集满的方法是 。20.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判断集满的方法是 。21工业制氧气是用 法,利用的原理是 ,属于 变化。22.催化剂指在化学反应中能 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和 性质在化学反应的前后没有发生变化。23.空气污染物大致可分为 和 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物质较多的是 、 、 。24.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的有、。第三单元必会知识点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3.人体(生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5.质量最小的元素是 。6.电线、钢轨、水银温度计里的汞柱等热胀冷缩的原因是 。7.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的原因是 8.水受热蒸发加快的原因是 。9.原子不显电性的原因是 _ 。10.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联系是 。11.分子的基本性质 , , ,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分子性质 。1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电的 和核外带 的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 和 构成的,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 ,

4、如 。13.原子的种类由 (即 )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与 之和。14.元素是 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元素只论 ,不讲 。15.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16.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个纵行,个周期,个族。第四单元必会知识点1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3最轻的气体是 4水电解表达式: (实验现象: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5氢气燃烧表达式:6水垢的主要成分是:7不能用硬水洗衣服的原因是:8锅炉内不用硬水的原因是:9明矾用于净水的原理是:10 叫化合物。11 叫单质。12 叫氧化物。13过滤

5、是除去水中 的杂质。注意事项:滤纸边缘 漏斗边缘、漏斗内的液体 滤纸边缘。倾倒液体的烧杯紧靠 、 紧靠烧杯内壁。14硬水、软水的区别方法 。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 (变化)、 ( 变化)。15地球上的生物体内含水量一般都在以上;16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17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海水中含有约种化学元素;18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19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占淡水资源的。第一单元必会知识点答案1.胆矾溶液中的溶质 4 2.石灰石主要成分 3 3.胆矾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现象: 产生蓝色沉淀,溶液由蓝色变为无色 )4.石灰石中加入稀盐酸的符号表达式: 3 + 2 + H2O + 2白色固体逐

6、渐减少,表面产生气泡,烧杯中导管口产生气泡,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 ) 石蜡蒸气遇冷凝结成石蜡固体小颗粒 。 石蜡中含有碳元素,不充分燃烧产生炭黑 。7.给试管中固体加热时,管口要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防止固体样品中的水分因加热放出水蒸气在试管口冷凝成水滴倒流,炸裂试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 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若石灰水变白色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 。 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用于夹持试管 。 用作配制溶液和较大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在常温或加热时使用 。 量度液体体积 。 用于收集或贮存少量气体 。 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 用于盛放液

7、体药品 。 用于固定和支持各种仪器,一般常用于过滤、加热等实验操作 。 用于搅拌、过滤或转移液体 。 用于加热 。第二单元必会知识点答案1.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 N2 。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 2 。3.含氧量最高的化合物 H2O2 。 4.可用于充探空气球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物质是 。5.充入灯泡而延长灯泡使用寿命的是 稀有气体或N2 6. 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氮元素 。7.食品包装袋充入氮气的目的是 防腐,抗挤压 。 8.烟雾弹: P + O2 点燃 P2O5 S + O2 点燃 2 (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 火焰,在氧气中产生 蓝紫色 火焰, 放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注

8、意:实验时瓶底放少量水或氢氧化钠溶液,原因是 吸收2防止污染空气 。10.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2O2 点燃 3O4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在空气中加热铁丝的现象是 铁丝红热 。实验时瓶底放少量 水 或 细沙 ,原因是 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下来炸裂集气瓶底部。11.碳在氧气中燃烧:C + O2 点燃 2 (碳在空气中燃烧发 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白色浑浊的气体)(1)高锰酸钾(暗紫色)制氧气:4 K24 + 2 + O2 (2)氯酸钾(白色)制氧气:3 2 + O2 (3)双氧水制氧气:H2O2 2 H2O + O213.用稀有气体制作霓虹灯,原

9、因是 稀有气体通电可发出各种颜色的光 。14.用氮气填充食品袋为什么能防腐 氮气的化学性质稳定,隔绝氧气,防止食品氧化 。15.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原因是 防止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16.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暂定为二氧化硫 、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 臭氧 。17.空气的成分按 体积分数 计算,大约是 氮气 (78%), 氧气 (21%), 稀有气体 (0.94%), 二氧化碳 (0.03%), 其他气体及杂质 (0.03%)。18.通常,氧气是 无 色 无 味的 气体 ,密度比空气 略大 ,(可用 向上排空气 法收集), 不易 溶于水,(可用 排水 法

10、收集),液态氧为 淡蓝 色。19.排水法收集氧气时,判断集满的方法是 集气瓶口产生大气泡 。20.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判断集满方法是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已满。21.工业制氧气是用 分离液态空气 法,利用的原理是 液氮、液氧的沸点不同 ,属于 物理 变化。22.催化剂指在化学反应中能 改变 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 质量 和 化学 性质在化学反应的前后没有发生变化。23.空气污染物大致可分为 有害气体 和 粉尘 两大类,从世界范围看,排放到空气中的有毒气体物质较多的是 一氧化碳 、 二氧化氮 、 二氧化硫 。24.可作为过氧化氢分解催化剂的有 二氧化锰 、 红砖粉末(氧

11、化铁) 、 硫酸铜溶液 。第三单元必会知识点答案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2.海洋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 。3.人体(生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O ,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含量最多的物质是 H2O。4.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N 。5.质量最小的元素是 H 。6.电线、钢轨、水银温度计里的汞柱等热胀冷缩的原因是原子间间隔遇热增大,遇冷缩小的缘故 。7.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变的原因 水分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水蒸发时,水分子的种类没有改变 。8.水受热蒸发加快的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的能量增加,分子的运动速率加快。9.原子不显电

12、性的原因是 原子核内质子数所带电荷与核外电子的电荷数量相等,电性相反 。10.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联系是 分子由原子构成 。11.分子的基本性质 分子的质量、体积很小 , 分子在不断运动 , 分子间有间隔 ,同种分子性质 相同 ,不同种分子性质 不同 。12.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 正 电的 原子核 和 核外带负电的 电子 构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 和 中子 构成的,不是所有的原子核内都有 中子 ,如 氢原子 。13.原子的种类由 核电荷数 (即 核内质子数 )决定。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_原子核 上,所以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 质子数 与 中子数 之和。1

13、4.元素是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即 核内质子数 )的 一类原子 的总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 。元素只论 种类 ,不讲 个数 。15.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16.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18个纵行,7个周期,16个族。第四单元必会知识点答案1常温下为液态的氧化物 H2O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H2O 3最轻的气体是 H2 4水电解: 式H2O H2+ O2(实验现象: 两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中间管内液面下降,正极产生气泡速率慢,负极产生气泡速率快,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 :2 )(注意:实验时,常向水中加入

14、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溶液的原因是 增强水的导电性 。5氢气燃烧: H2 + O2 H2O (实验现象:(安静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放热 )()2、3 用硬水洗涤衣物,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净衣物,时间长了还会使衣服变硬 。 锅炉内结垢后不仅浪费燃料,而且会使锅炉内管道局部过热,易引起管道变形或损坏,严重时还可以引起爆炸。 明矾溶于水生成胶状物,吸附杂质,使其沉降,达到净水目的。10 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叫化合物。11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叫单质。12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13过滤是除去水中 不溶性 的杂质。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 、漏斗内的液体低于滤纸边缘 。

15、烧杯口靠玻璃棒 、漏斗尖端靠烧杯内壁。14硬水和软水的区别方法 加入肥皂水 , 泡沫多、浮渣少 的是软水。降低水硬度的方法有 煮沸 ( 化学 变化) 、 蒸馏 ( 物理 变化) 。15地球上的生物体内含水量一般都在 60% 以上;16地球表面约 71% 被水覆盖;17海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96.5% ,海水中含有约 80多 种化学元素;18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2.53% ;19可利用的淡水占全球总储水量的 不足1% ,占淡水资源的 30.4% 。专题1 原子结构一知识梳理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在离子中质子数和电子数不等质子数大于电子数的粒子属于阳离子;质子数小于电子数的粒子为阴离

16、子。2.一般最外层电子数小于4个的原子属于金属原子,大于4个或等于4个的原子属于非金属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个(有一层电子层的粒子电子数为2个)的粒子是相对稳定结构。3.同一周期(即同一横行)的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相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同一族(即同一纵行)的元素的原子电子层数不同,最外层电子数相同。4.元素的种类主要由质子数决定,化学性质主要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时,则两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5.一般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离子构成,非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例题1.(2014中考)下列结构示意图表示元素周期表中第二周期

17、元素的原子是( )A B CD答案:C分析:题干中要求选出“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可以先选出属于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应为。其次要注意题目要求选出的答案是第二周期元素的原子,而核外有三个电子层属于第三周期的原子,所以答案为C。例题2(2014市模)下列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B的元素在周期表的同一族C具有相对稳定结构 D都易得电子A.的粒子的电子层数均为2层,而A中要求的是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其中表示的是离子,它的原子应有3层电子层,和其他三个原子电子层数不同。B的元素的原子都有2个电子层,应属于同一周期元素的原子,而不是同一族。C. 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均

18、为8个,所以都属于相对稳定结构D的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4个,得失电子的机会相同,所以不能说易得电子例题3.关于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归纳正确的是 ( )A表示的粒子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B属于同种粒子C1个粒子带2个单位的负电荷 D表示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列A.中属于离子,比较粒子化学性质是否相似,应将离子恢复成原子后依据“若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元素种类相同时,则两种原子化学性质相似”进行比较。B中质子数相同,电子数不同,应属于同种元素而不是同种粒子。D. 两种粒子虽然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是氦原子,属于稀有气体原子,具有稳定结构,它和稀有气体的原子在同一列。专题2 用微观粒子解释事实一、

19、知识梳理及答题的注意事项1.分子和原子的区别和联系分子原子相同点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总是在不停地运动,且温度升高,分子(或原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彼此间有间隔,在受压的情况下,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变小,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则是物质分子(或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或原子)性质不相同。都具有种类和数量的含义。均可直接构成物质。不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不能变成其他原子。原子由质子、中子和电子

20、构成。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可以分解为构成它的原子。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易错点:(1)在分子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同学们易理解为“纯净物都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这是错误的。因有的纯净物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如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同理解释混合物。(2)对分子概念的理解。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常被误认为是“保持物质的性质的一种粒子。”在此应明确,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而物质的物理性质,需大量分子的集合体一起来表现,单个分子很小,看不见摸不着,因此无法保持物质的颜色、状态等物理性质。此外,物质的物理性质也随外界条件的变

21、化而可能发生变化,如水变成冰,状态改变,物理性质改变,但化学性质不变。(3)因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很多同学易误认为“分子一定比原子大”。其实分子与构成这种分子的原子相比,分子大原子小。但不是所有的分子都比原子大,如汞原子就比氢分子大得多。(4)对于分子和原子的区别,特别要注意几种说法。在没有前提条件下都是错误的,这是易错点。如:分子大,原子小;分子重,原子轻;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原子不能;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原子不能等。专题3 微观模拟一、知识梳理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2.分子、原子的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3.化学变化的实质: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成原子,原子

22、又结合成新的分子。4.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改变。5.能判断未知的分子的构成6.运用分子、原子观点认识物质的分类(1)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2)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3)单质: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4)化合物: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5)氧化物: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7.判断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例题:用“”和“”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下图是氮气与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在B图中将相关粒子图形补充完整:(2)此变化中发生改变的粒子是(填名

23、称);(3)结合该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由A到B变化的实质是;(4)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5)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6)C物质属于 (填物质分类),判断的依据是 ;(7)该反应的反应物中 和 的相同点是 ;(1)如右图(2)氮分子和氧分子;放电(3)在放电的条件下,氮分子分解成氮原子,氧分子分解成氧原子;(4)N2 + O2 ;(5)化合反应;(6)氧化物;物质由同种分子构成,且该分子由两种原子构成,其中一种是氧原子;(7)分子中都只含有一种原子(或1个分子都是由2个原子构成的)解析:(1)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个数都不改变”。(2)根据“化学变化中,

24、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3)“化学变化的实质:”注意题中只要求写出由A到B的变化实质,不要多答由B到C,也不要写微粒个数。(4)略(5)反应前图A中有两种分子,即宏观上有两种反应物;反应后图C中只有一种分子,即宏观上只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特征。(6)见“知识梳理6(5)”(7)比较分子的相同点时,可以从“分子中所含原子的种类”或“1个分子中某原子个数”的角度出发。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补充:物理性质:颜色、气味、状态、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吸水性、潮解性、吸附性、导电性、导热性、延展性、热塑性、热固性、 化学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不)稳定性、毒性、腐蚀性、酸性、碱性、脱水性、着火点、受热易分解、能与什么物质反应 物理变化:工业制氧气、明矾净水、石油分馏、浓硫酸吸水、粗盐或烧碱潮解等 化学变化:中毒、消毒、干馏、碳化、蛋白质变性、燃烧、生锈、光合与呼吸作用第二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知识脉络图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混合物:物质 单质: 纯净物: 化合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