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8 ,大小:24.80KB ,
资源ID:1903191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03191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中国地理19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6)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中国地理19文档格式.docx

1、耕地面积为192104hm2,约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9.7,人均占有耕地为0.167hm2,相当于全国人均量的2倍。土壤比较肥沃,东北区广泛分布黑土、黑钙土、草甸土等,都有深厚的暗色表土层。全区可垦荒地多,约有667104hm2。2、是我国森林主要分布地区。大兴安岭北段为寒温带针叶林分布区,以兴安落叶松为主,小兴安岭、长白山地以红松、糠椴、胡桃楸、水曲柳等为主,材质优良。3、东北草甸草原区,草地面积2866.7104hm2,占全区土地面积的23.8,是我国重要的牧业基地之一。牧草的蛋白质含量高,草质好,适口性强,适合多种牲畜饲养。4、本区内陆水面约333.3104hm2,南临黄海、渤海,利于发展

2、淡水渔业和海洋渔业。(二)水资源比较丰富较多的降水,较低的蒸发量以及植被茂密的山岭,保证了本区有比较丰富的水资源。集水面积在1000km2以上的河流有290多条,水网稠密。多年平均河川径流总量为1653108m3。69月汛期占全年水量的7080。地下水资源较丰富。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约为330水力资源的理论蕴藏量约为1530104kW(大于10000kW),其中可开发的约为1370104kW。本区水资源分布的特点是东丰西歉,北多南少,总量属中等,人均占有量少,相当于全国人均值的72.5。(三)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配合较好矿产资源丰富,矿种比较齐全,已探明储量的有100余种,其中储量居全国前3

3、位的达45种。主要金属矿产有铁、锰、铜、钼、铅、锌、金以及稀有元素等。能源矿产有煤、石油、天然气、油页岩。非金属矿产。有菱镁矿、石墨、滑石、白云石、石棉、钾长石、硼、金刚石等。相互配合良好,便于开发利用。第二节 三江平原的综合研究与开发利用三江平原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为主冲积而成,面积10.89万平方公里。它是我国开发较晚和未充分开发的地区,资源丰富,潜力很大。目前国务院已将该区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要求建成为比较稳产高产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以大豆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副产品综合加工基地。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与自然地理条件(一)三江平原的形成演化三江平原

4、是在地堑断陷盆地的基础上发育起来的,属同江内陆断陷。新构造运动以来,以大面积继承性沉降为主,第四系厚度一般为120200米,最厚达280米,形成大厚度的统一合水层,蕴藏着丰富的地下水资原。其发育顺序与阶段如下:1.第三纪以湖泊为主,河湖与沼泽并存时期整套地层以湖相的灰色粉细砂岩为主,夹河成砂砾石,并含有多层可采煤层,总厚度愈千米。在其上玄武岩较发育,或以玄武岩丘出露平原,或以席状体伏于第四纪底部。2.第四纪为河流旺盛堆积时期因晚第三纪受喜山运动的影响,本区发生了强烈的地壳运动,伴随着火山的大规模喷发,周边山地隆起,中部平原陷落。由于地表起伏加大,河流动能增大,侵蚀、搬运和堆积过程活跃,在湖泊消

5、亡的同时,流水作用成为塑造平原的主导力量,地貌发育进入新阶段。3.全新世河流堆积与沼泽化时期这时地壳运动渐弱,缓慢上升区与下降区交错展布。河谷内砂砾层堆积,河间地广泛滋生沼泽,有泥炭堆积,最早年龄为13000年,黑龙江和松花江都发生重大水系变迁。现代河床,黑龙江为砾质,松花江为砂质,挠力河为淤泥质兼细砂。沉积作用较晚更新世减弱,始成三江平原今日面貌。地貌总特征为三面环山,东北部有开口的盆地状。平原内部大致分为两大部分,边缘为山前倾斜平原,包括洪积台地、冰碛台地、侵蚀构造阶地等多种地貌类型。海拔高度在100200米之间。因流水切割,多呈平台或岗地状,一般宽度为525平方公里;中部冲积平原,为平原

6、的主体,低平辽阔,以阶地与河漫滩为主,平均海拔60米,黑、乌汇合的黑瞎子岛,海拔仅34米。地面坡度1/80001/10000,是我国典型的冲积平原。(二)平原自然地理条件的主要特点1.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洼地星罗棋布,地表多有粘土、亚粘土覆盖,厚度多在420米之间,利于水分汇集与停滞,为我国沼泽面积最大的区域。2.属温带大陆性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秋,湿热同季,有利于作物生长发育。3.地表水和地下水资源比较丰富,河道弯曲,承泄能力差。4.土壤以草甸土、白浆土、沼泽土为主,有大面积的天然沼泽植被和沼泽化草甸植被,其中具有很好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芦苇分布广泛。二、三江平原的综

7、合开发与治理正确的决策来源于对自然条件、资源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分析。(一)具有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优越条件三江平原开发较晚,从1958年长春地理所等单位对其自然条件(前述)和地貌等资源进行调查,后经“六五”、“七五”期间资源复查,获得了大量的最新资源数据。例如,全区耕地面积为352.12万公顷,沼泽总面积为111.93万公顷;全区泥炭地面积为2.43万公顷,泥炭总储量3605.6万吨;全区可利用草场面积达153.81万公顷,天然草场的载畜量可达119.7万头(牛单位);全区可作为芦苇资源加以利用的面积8.87万公顷,比全国几个著名芦苇区的面积都大。全区虽属平原,但地貌还是有差异的,因而造成自然

8、资源和生态条件的多样性。在原始植物中,草甸占25,沼泽化草甸占30,沼泽占30,水面占3。草甸和沼泽既蕴藏着大片可垦荒地,又是肥美牧场,可饲植物占90,优质牧场占总面积的80,是罕见的可与松嫩草原媲美的大草原。此外,还贮藏有被誉为我国第二森林之称的40余万吨芦苇资源和800万吨其它纤维资源;全区可养鱼的天然水面10.65万公顷,且生物饵料丰富(沼泽多),1987年淡水鱼产量为3.74万吨,占黑龙江省淡水鱼产量的14。综上所述,可见三江平原资源丰富,潜力很大,区内具备农林牧副渔协调发展的优越条件。(二)主要问题和开发治理途径1.主要问题农林牧结构失调、垦建脱节三江平原自60年代开始大规模开荒以来

9、,由于忽视地貌条件的差异性和土地资源的多宜性,长期毁草、毁苇、毁林,使三大生物资源受到较大破坏,仅天然林就减少了86.67万公顷,森林覆盖面积从10下降到5。由于森林覆盖率降低,水蚀、风蚀加剧,自然灾害增加;由于盲目开垦无防洪排涝工程的荒地,垦建脱节,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造成了劳民伤财,得不偿失的后果。洪涝严重,重排轻灌木区由于夏秋降水集中,低洼易涝,加之盲目开垦,使洪涝加剧。开发初期,重排轻灌,虽有一定积极意义,但从长远看,一些河间带(特别是别拉洪河流域)是缺水区,不仅无需外排,还需调入客水才能满足开发的需要。所以,应将以排水为主的方针转到排灌结合,排蓄结合的轨道上来。资源利用不充分、不合

10、理如以小叶樟为主的天然草场仅利用20,每年约有300多万吨的小叶樟饲草自生自灭。全区可养鱼的天然水面,目前仅利用24.4。由于过去是以开荒外延为主广种薄收的经营方式,考虑改良草场、建设芦苇基地和保护部分沼泽不够,把一些不应开垦的荒地都开掉了,不仅破坏了生态平衡,还造成了很大资源浪费。此外,由于开发历史短,人口密度低,交通运输条件差也影响土地的合理利用。2.开发治理途径根据地貌类型,进行多层次开发应用资源复查成果,在总结该区开发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经济观点、系统观点、生态平衡的观点出发,根据地貌类型分区,进行多层次开发治理。第一层次为地势偏高,排水较好的山前倾斜平原,松花江南岸岗状隆起带,黑

11、龙江南岸一级阶地砂质平原,富绵建三江间的河间隆起和红卫胜利间扰力河北岸的分水高地。这五个地貌单元宜发展种植业,兼牧、渔和林业。第二层次为浓江别拉洪河流域的沉积平原,内外七星河流域的高河漫滩组成的沼泽平原。这两个地貌单元涝害最重,且排水困难,但天然草场最丰富,适宜牧业为主。可结合微地貌发展水稻、调整旱作、兼顾湖沼、河湾养鱼,并依托天然堤发展条带森林。第三层次是全新世古河道和低河漫滩。四个大型古河道面积达4290平方公里,相当于平原面积的1/10。古河道内地貌类型复杂,岸边多带状林,是发展稻、苇、渔系统理想之处。这种湿地湿用的办法可减轻涝害,有利于生态平衡,促进农林牧副渔各业全面发展。坚持以治水和

12、改土为中心的综合治理在国家投资进行防洪排水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应该把治水与用水,排水与蓄水,利用与改造很好的结合起来,把一部分以旱作农业为主的易涝区建设成为发展水稻、养鱼的水养农业区。建立起由补水井、养鱼池、水田灌溉工程、旱田和草场排水工程、植树造林、道路规划等组成的水资源综合利用良性循环的治水生产综合体。在土壤培肥改良利用上,应该首先着眼于适应自然规律、因土制宜、合理利用土壤资源,对低产的白浆土、潜育草甸土和草甸沼泽土进行大面积改良。总之,三江平原已按不同地貌类型,开展山地次生林改造和立体开发。岗平地农牧结合,低平原耕地和草场综合治理,沼泽地综合开发等万亩试验示范。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单一

13、种植结构,建立以粮豆为主,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农、工、商综合经营的生产体系,向着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的方向发展。 孙广友三江平原地区地貌结构形成演化与合理开发的初步研究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8年。第三节 东北振兴与东北城市区域建设东北在建国初期是国家资本密集型重工业优先发展的主要实施地,担当着国家在落后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建立重工业体系的重任,因此被称为共和国的“长子”,成为共和国的骄傲。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和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却呈现出诸多不适应症状,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积累的许多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东北发展面临的困境也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难题。振兴东北这一基本国策的提出,为“东北现象

14、”(因不适应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老工业基地东北三省出现工业经济效益下滑的“东北现象”)的破解迎来了曙光。国家在东北实施优惠政策围绕传统的优势产业启动了100个项目,总投资610亿元,这些无疑是东北振兴的强劲助推力。但是,东北的振兴不能仅仅是产业的振兴,还要大力发展东北的城市,加强东北城市的区域建设。一、东北振兴要有城市观点(一)东北的衰落是城市的衰落 东北作为国家重要的工业基地,形成了以重型装备制造业、精密仪器制造业、兵器工业、化工业、汽车制造业、造船业以及矿山为主的工业体系,曾经是支撑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的第一主导地区,东北的工业几乎代表了中国的工业。国有工业在东北

15、地区经济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对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东北经济呈现出持续的增长乏力现象。因为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东北工业的资金靠计划拨付,原材料靠计划调拨,产品销售靠计划分配,计划经济成为东北经济发展最强大的后盾。而向市场经济转型后,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东北工业暴露出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东北经济全面衰落。 东北的衰落,不仅是工业的衰落,在经济下滑的同时,还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和环境问题。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职工下岗、生活陷入困境、再就业机会太少、社会保障能力弱,都已经成为东北发展所要面临的严峻社会问题。另外,东北的产业结构以重工业为主,采用传统的“高开采

16、、低利用、高排放”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工业集中的城市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环境欠账较大。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是东北振兴的必然选择。 (二)振兴东北要振兴东北的城市和城市区域 在东北振兴的实施过程中,提得最多的是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这只是抓住了问题的局部,而不是全部。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现代社会,产业的发展只解决了生产技术问题,而组织技术对现代大工业的发展同样重要,它与生产技术相辅相成。城市是现代经济活动的基本环境,城市的形式就是现代工业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现代大工业组织技术的实施基地在城市和城市区域。东北的工业体系是以城市和城市区域为平台发展起来的,东北经济的辉煌也是依托城市和城市

17、区域的资源优势、区位优势、技术优势、文化优势铸就的。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与东北城市的衰落相生相伴,如果振兴东北仅仅着眼于上项目、搞投资,将无法实现东北的全面振兴。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侣,二者是互相带动,互相促进的。城市的发展和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将为工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将使城市能够更好地走上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之路。而工业的发展和强大又将提升城市的经济实力,使城市的辐射能力进一步增强,从而加速区域经济的发展。只有全面振兴东北的城市,加强东北城市区域的建设和发展,才能实现东北的振兴。二、东北城市区域态势 (一)东北地区是城市密集的经济区域 东北基础产业雄厚,城市分布

18、密集。密集的城市为东北城市区域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这也是东北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东北三省不仅城市数量多、城市化水平高,而且城市的规模等级也比较高,特大城市、超大城市和大城市都占有较大比例(东北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比例却分别为30.8%,14.3%,19.75%。)。按照世界城市化的普遍规律来说,规模等级高的城市人口增长指数比规模等级低的要高,城市的规模等级越高,其发展速度也越快。所以,东北城市的发展势头将是良好的,将在东北振兴的过程中发挥其坚实的平台作用。 (二)东北城市区域发展优势 东北发展的潜力不仅表现在东北城市的数量和规模上,还表现在东北一些城市的基础产业上。现在,东

19、北三省原油产量占全国的40%,汽车产量占全国的25%,钢产量占全国的12.5%,造船量占全国的33%,重型装配制造业的相当部分都在东北,大连港和营口港的货物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吞吐能力的8.8%。东北铁路营业里程占全国的18.3%,铁路的密度是全国平均密度的2.17倍。 (三)东北城市区域有待进一步建设东北城市区域已经初步形成城市区域的经济合作也已经大大加强。但是,在东北的城市之间、省会之间由于受多年计划经济的影响,还存在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地方政府职能错位等行政问题,阻碍着东北区域的发展。比如东北三省在制定振兴战略和目标时,没有从整个东北的比较优势出发通盘考虑,而是只着眼于本省的情况

20、,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使得相邻省份间有的具体目标接近或趋同,这样不但不能做到优势互补,而且还会形成恶性竞争,消耗东北城市区域的经济实力。东北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自为政现象,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造成重复建设,使区域资源和投资浪费极大,使整个东北城市区域没有取得最大的综合效益,而且这种行政分割还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东北各城市间与全国城市的情况一样,目前的竞争还远远大于合作,迫切需要加强城市间的协作和联合。另外,东北各地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的发展,有的地方政府走出国门去招商引资,有的地方政府竞相出台优惠政策吸引外资,有的地方政府参与城市资源配置,直接投资扶持某行业某企业的发展,这些对东北区域共同市场

21、的培育和发展都是非常有害的。三、东北城市区域的分层次合作互动(一)加强大城市之间的合作,共建区域共同市场东北人口占全国人口的 8%,但东北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的比例却分别为30.8%,14.3%,19.75%。这些大城市具有较强的辐射能力,因此,要像发挥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作用一样,发挥东北大城市的作用,以此带动东北的振兴。目前,东北大城市之间的合作已经初步展开。纵贯沈阳、大连、长春和哈尔滨四大城市的哈大经济区域是东北城市区域的脊梁,集中了东北汽车、机械装备、石油化工和冶金工业的主体企业,仅这四大城市的 经 济 总 量 就 占 整 个 东 北 的46.9%。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过程中,东北

22、三省顺应了世界经济区域化的潮流和大趋势,近两年内在整合国有资产、统筹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东北大城市之间的合作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东北城市区域建设所采用的还主要是非典型的联合,应该逐渐向典型联合过渡。目前开展的合作主要是由政府出面或牵头促成的,这种政府主导型机制必将影响区域共同市场的发育和成长。在东北区域共同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逐渐由政府主导型转变为市场主导型。现在最为迫切的需要是建立综合性的东北区域经济组织,实现政经分离,由区域经济组织对东北城市区域进行协调和统筹,使产权、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生产资料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在整个东北区域的优化配置,实现大市场、大

23、流通、大分工、大合作,实现东北区域经济、社会、环境的综合效益最大化。(二)发挥沈大城市区的龙头作用,推动城市区域发展 东北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也是不平衡的,依据人口总量、城市数量、地域面积、人均GDP指数、人均收入、生产总量等指标来衡量,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是辽宁,其次是吉林和黑龙江。因此,东北城市区域的中心在辽宁,辽宁是振兴东北的首要省份。 在未来的几年里,辽宁省将围绕沈大城市区建设交通网、水网、信息网、物流网、金融网、科教网、旅游网、产业网8大网络系统,以此全面带动辽宁区域经济的发展,并向包括吉林、黑龙江在内的更广的范围辐射。而辽宁振兴的首要城市是沈阳和大连,可以说,沈大城市区是东北振兴的龙头。

24、到目前为止,沈大城市区已经形成了一个由公路、铁路、航空、港口、管道运输等组成的立体交叉综合交通运输网。下一步的目标是在不断拓展交通线路、提高营运能力的前提下,逐步提升交通网络的质量。沈大城市区应抓住目前良好的合作态势,继续在振兴东北的过程中起领跑作用,应使用现有的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开展的合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开展产业、公共事务、环境保护等全方位的联合,实现经济区域内经济政治一体化。 (三)推动各类城市之间的合作,实现城市间优势互补城市区域一旦形成,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将要求经济在城市区域范围内整体发展、有序发展;城市区域经济的各个部分(特别是城市和乡村)、各个部门(特别是工业和农业)、各个产

25、业(特别是基础产业和加工产业,第一、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比例和速度要互相适应、配套,要有合理分工、合理集中和合理分布。因此,为了推进东北区域经济的发展,还应加强城市大区和大区的合作,大区与大港的合作,大港与大港的合作。充分利用东北城市大区和大港现有的条件和优势,优化结构、合理分工、扬长避短、互惠互利,以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同时,还应加强东北大、中、小城市之间的合作,因为在一定地域的城市体系中,有大、中、小城市相结合按比例发展的必然现象。因此,为了活跃区域经济市场,还应积极推进大、中、小城市之间的联合互动,中小城市要主动接受大城市的辐射,在大城市的带动下不断增强综合实力,达到城市区域内各种规模城市协调发展的目的。此外,东北城市区域形成之后,还要站在更高的平台上推进城市区域向纵深发展,加强东北港口城市如大连、营口、锦州与内地城市的合作,以加速物流、资金流的运转,带动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特别要加强资源型城市与加工型城市的合作,加工型城市与流通型城市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并不断开拓市场,在区域经济的大框架下通过联合取得更大的效益。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