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4 ,大小:54.44KB ,
资源ID:19020159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020159.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Word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Word格式.docx

1、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受到广大工人和农民的支持,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巩固与提高:一选择题1、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义 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 D、 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2、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 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 在农村推广合作制3、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下

2、采取的经济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4、苏俄新经济政策的重大理论意义是 A、认识到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局限性 B、明确了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对于苏维埃政权的重要性 C、找到了小农占优势的国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D、确立了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5、1932年以前,苏联的粮食总产量未超过1913年的水平,而且1930年后有所下降。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包括 经济制度不利于农业生产 农业集体化中的失误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 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落后A、 B、 C、 D、 6、十月革命后,苏维埃政权实施的经济政策最符合

3、当时社会情况和客观经济规律的是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废除配给制,允许自由贸易C、实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 D、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7、苏俄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规定直接要达到的目的包含 A、加强工业中的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B、实现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国家工业化C、改善工农关系,巩固工农联盟 D、借用资金和经验发展工业8、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的表述,正确的是 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 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 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 实行“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分配原则A、 B、 C、 D、 9、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苏俄新经济政策主要新在 A、加强了无产阶级政权对经济的管

4、理 B、大型和重要的工矿企业允许资本经营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商品生产 D、目的是 为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10、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对农民的剩余粮食征收方式是 A、有偿征收 B、无偿征收 C、低价购买 D、 限价购买11、1921年苏维埃俄国出现严重经济危机的原因不包括 A、七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B、1921年的严重天灾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施 D、苏维埃俄国政治危机的影响12、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导致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

5、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帝国主义仇恨苏俄,对其实行经济封锁13、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14、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制定新经济政策的最基本依据是 A、从俄国国情出发 B、利用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C、改善和巩固工农联盟 D、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5、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6、、工业化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二、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材料二 我们是说俄国共产主义的“最初步骤”把小农组织成各种协作社这一从小商品农业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的办法,也刚刚开始实行。由国家组织产品分配来代替私营商业这件事,即由国家收购粮食供应城市、收购工业品供应农村这件事,也是这样。农民经济仍然是小商品生产。这是一个非常广泛和极其深厚的资本主义基础。在这个基础上,资本主义得以保留和复活起来,而且同共产主义进行极其残酷的斗争。这个斗争的形式,就是以投机倒把来反对国家收购粮食(以及其他农产品),概括的说,就是反对由国家分配农产品

7、。 列宁无产阶级专政时代的经济和政治材料三 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法令。规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财产状况。所有农户在缴纳粮食税后可以自由处理剩余的粮食,可以拿到市场自由买卖。 摘自世界史 现代部分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苏维埃俄国的什么政策?(2)结合史实,根据材料二分析列宁对农村经济政策的设想。列宁对农民的不满情绪是如何分析的?(3)根据材料三分析布尔什维克党对以前的政策进行了哪些修正?有什么进步性。2、邓小平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方法嘛。它为社会主义服务,就是社会主义;为资本主义服务,就是资本主义。

8、” 一位同学学习时说:20世纪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市场”和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计划”即国家干预,都有取得成效的实例。请你列举三个实例(各一例)说明。【参考答案】1、A; 2、A; 3、A; 4、C; 5、B; 6、B; 7、D; 8、A; 9、C; 10、B; 11、D;12、C; 13、A; 14、A; 15、A;二、1、(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侵犯了农民的利益,引起农民的强烈不满。(2)设想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农业。农民的要求是资本主义反对共产主义的斗争。(3)满足了农民的要求,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恢复了经营和贸易的自由。进步性:有利于保证生产者劳动经营活动,提高生产率,提高

9、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减轻了农民的负担。2、苏俄新经济政策、美国罗斯福新政和中国改革开放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其实质是利用国家资本主义,发展商品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巩固无产阶级政权。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在确保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大规模干预社会经济,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缓和经济危机和阶级矛盾,改善人民生活处境。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有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第2课 “斯大林模式” 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列举“斯大林模式”的经济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1、“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形成基础: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实施

10、形成标志:1936年,新宪法的制定形成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威胁;本国国情和传统的制约;斯大林的个人因素2、“斯大林模式”的表现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经济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实行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实行排斥价值规律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主要以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 优先发展重工业。政治体制方面主要表现为:全国建立高度集中的党领导体制;民主法制遭到严重破坏;缺少有效的人民监督机制;在意识形态和国家精神生活上盛行个人崇拜。3、评价“斯大林模式”利:使苏联国力增强、国民素质提高;对资本主义国家起了借鉴作用;为取得反法西斯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弊:政治方面:造成个人的高度专权;缺乏对干部的监督;盛行对斯大

11、林的个人崇拜经济方面: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企业利润下降,压抑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牺牲农民利益,挫伤他们的积极性。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评价历史功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适应了苏联建国初期经济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的生产力水平,在历史上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对社会化大生产进行全国性的统一计划管理,并为这种管理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和方法。有利于宏观经济调控。它能够在人力、物力、财力极其有限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集中使用、统一调度,确保实现国家主要的经济战略目标。它创造了不受西方经济危机干扰、大大超过资本主义的发展速度,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后来足以粉碎法西斯

12、的强大工业基础。严重的弊端:单一的公有制对后来经济的发展起了负面影响。指令性计划经济实质是一种产品经济,它与商品经济对立,否定了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的作用,限制了商品货币关系。国家集中过多,控制过死,不利于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单一的计划,容易产生主观主义,违背客观经济规律。这些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在和平建设时期,越来越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1、对斯大林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的叙述,不确切的是 (A) A、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破坏 B、形成的标志是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C、适应了当时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其弊端越来越阻碍国民经济的发展2、苏联工业化与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不同之处在于

13、 ( A)A重点发展重工业 B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步进行C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协调发展 D由城市扩展到农村3、对苏联高度集中的体制的客观评价是 ( A) 基本上适应苏联当时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这种体制有严重的缺点和弊端后来这种体制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发展 这种体制在历史上起过积极作用A、 B、 C、 D、 二、十月革命后,苏俄(苏联)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 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答:(1)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原因:苏俄国内战争爆发面临极其严重的经济困难。核心内容 :实施余粮收集制,把农民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结果:保证了城市工人和红军最低 限度的

14、供应,对于战胜困难、赢得战争、保卫年轻的苏维埃政权起了积极的作用。(2)实施新经济政策连年战争经济破坏,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压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核心内容:征收固定的粮食税,纳税后剩余粮食归农民自由支配。促成农民经营的兴趣,使农业生产迅速高涨起来。(3)农业集体化个体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分散小农户转变为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小农庄。严重削弱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支持了工业化计划的实现。第3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改革与挫折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情况,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1赫鲁晓夫改革:(1)原因: 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斯

15、大林的去世。农业改革:改变过分集中的管理体制;削减农业税;开垦荒地,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工业改革:下放部分企业管理权等,取得一定成效;政治: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的批判。(3)失败原因:A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没有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根本原因)B改革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的实际。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盲目性。C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改革的进行。2.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受挫后把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 提出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思想;推出“民主化”和“公开性”;推出政治多元化。(3)后果:整个社会陷入失控状态,

16、最终导致苏联解体。1、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为什么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执政时,苏联在政治、经济方面问题成堆,可以说他是在不改革就没有出路的时刻上台执政的。苏共此时把改革提上日程是对的,而且戈尔巴乔夫上台时把注意力放在经济领域的改革也是正确的。问题在于戈尔巴乔夫不顾当时苏联的实际情况,一上任就提出一个“加速战略”,结果导致农轻重比例进一步失调,困难重重,无法打开局面。接着戈尔巴乔夫在改革中又犯了更大的错误:轻率地把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由于政治改革和方法的误导,导致历史严重倒退。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目标,在于“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实际上否定了社会主义道路、无产阶级专

17、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否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地位和作用。因此,戈尔巴乔夫的“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实质上是改良的资本主义,是与科学社会主义背道而驰的,用这种思想反映指导改革,必然失败。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的后果是:造成了否定革命历史,丑化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的严重后果,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1989年以后,一些加盟共和国分离倾向越来越严重,1991年“八一九“事件的失败,大大改变了苏联国内政治力量的对比,苏联共产党被排挤出政权,国家政权性质发生了根本的质变。1991年阿拉木图宣言签署,苏联实际上已经解体。2、苏联的解体,对我们有哪些启示?从苏联的解体中,我们认识到在社会主义建设中

18、:(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是社会主义各国最大的外部敌人。(2)改革必须彻底,要注重民主政治的完善,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3)社会主义必须加快发展生产力,坚持理论与实践的一致性,很好地处理多民族国家的少数民族问题。1、苏联完全解体的标志性事件是(D) A、“八一九”事件 B、 宣布实行多党制C、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公布 D、阿拉木图宣言2、导致苏联剧变的直接和主要原因是 ( C ) A、“八一九”事件 B、阿拉木图宣言的签定C、 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改革 D、明斯克协定的签署 3、(2000年广东卷)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

19、利于(A)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 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 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4、(2002年上海卷)列宁认为,既然俄国无法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那么就“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为此而采取的政策是(A)A.新经济政策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C.工业化政策D.农业集体化政策5、(2000年上海卷)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B)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 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6、(1996年全国高考题)1921年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A)A.有利于生产力的提高和逐步战胜资本主

20、义B.是苏联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长期方针C.恢复了自由贸易和资本主义的经济秩序D.是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成熟的表现7、(2002年广东卷)关于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造成1921年春苏俄发生经济政治危机的重要原因B.实践证明,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是行不通的C.农业集体化方针确立后,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D.新经济政策的核心内容是实行余粮收集制,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1960-1985年经济增长百分比(根据1985年苏联国民经济年鉴)1961-19651966-19701971-197

21、51976-19801981-19856.57.85.74.33.6材料二 (下面是20世纪70年代80年代苏联的理论口号)“20世纪是资本主义存在的最后世纪,到这个世纪末,将根本没有资本主义,或者只剩下为数不多的资本主义残余。” 摘自瓦尔加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材料三 西方反苏反共的敌对势力长期以来通过各种途径对苏联进行意识形态方面的渗透,并且采取各种手段施加压力和影响,搅乱群众和干部的思想。 摘自1996年人教版世界近代现代史请结合上述材料和课本所学的知识,试从经济建设、理论建设、思想建设三个方面对比分析苏联社会主义道路失败、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胜利的原因。你从中、苏社会主义建设一成一败的原因中得

22、到什么启示。原因:A经济上:苏联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愈来愈慢,经济衰落,无法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引起人民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中国自“文革”后,经过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城乡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使人民相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B理论上:苏联长期脱离实际,不顾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形势仍继续坚持资本主义将在二十世纪灭亡的观点由于教条主义,谈不上对外开放和借鉴学习资本主义的长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实事求是是思想,并且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认真研究国情,借鉴资本主义的

23、长处,注意研究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问题。C思想建设上:苏联不能抵制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有效的反渗透。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时刻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启示:A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各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教条主义。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加速发展经济建设,改善人民生活。C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专题测评】一、单项选择题(每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位农民说:“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

24、反映了 农民产生了与政府对立的情绪 工农联盟出现了裂缝 农民迫切需要土地和材料 这个政府损害了农民的利益A. B. C. D.2.下列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 B.它的制定是当时形势的需要 C.对巩固苏维埃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D.是经济发展规律的基本要求3.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农业方面的共同点是A.国家享有优先获得农民部分农产品的权利 B.农民自由支配交国家后剩余的农产品 C.禁止农产品自由贸易 D.允许农产品自由贸易 4.俄国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设想不必先经过一个旧经济适应社会主义经济的时期就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在这一设想之下采

25、取的经济政策是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D.农业集体化方针5.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把大中小企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业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6.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A.扩大了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 B.认为资本主义制度很快就会灭亡C.忽视了生产关系必须要适应生产力性质 D.帝国主义对苏俄的经济封锁所致7.苏俄实行新经济

26、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A. 赢得人民的支持 B. 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C. 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 D. 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8.下列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苏俄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的共同点,说法正确的是 A .都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 .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经产生了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9.斯大林经济体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A.忽视消费品生产 B.超越了苏联生产力的水平 C.片面发展重工业 D.压抑地方的积极性10.斯大林时期的经济政策与列宁的经济政策最大的区别在于A.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的认识 B.对工农联盟和农业发展的认识C.对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认识

27、D.对社会主义分配原则的认识11.下列关于斯大林模式的评价,正确的是它是在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列强包围的形势下形成的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它使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它存在严重的缺点和弊端A. B. C. D.12.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的相同点是 A.在理论上没有突破 B.涉及政治体制的改革 C.经济改革的效果不是很大 D.对原有的经济体制进行了彻底的改革13.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经济改革失败的共同原因主要是 A.个人能力不够 B.把重点放在工业方面 C.没有改变经济体制 D.外部环境不允许 14.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的最大教训是 A. 改革不能无原则,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 B. 改革必须彻底,不能仅做小修小补 C. 改革要稳步推进,不能急躁 D. 社会主义只能进行经济改革,不能搞政治改革15.在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时,赫鲁晓夫提出在15年内在人均产品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美国。1961年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