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11 ,大小:26.42KB ,
资源ID:19010178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010178.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12年地质预报1文档格式.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12年地质预报1文档格式.docx

1、第三段(P2x3):系滨海及湖泊相沉积。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下部及中上部灰色厚层状细粒砂岩或粉砂岩,中部有二层较稳定的煤线(C1、C2)及二层生物碎屑泥灰岩及泥质灰岩(C5标志层)含较多的动物化石。顶部含较稳定的C5可采煤层。本段一般厚32m。3、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滨海相为主的陆源碎屑沉积,为一套紫红色、暗紫色、灰绿色细砂岩、粉砂岩与砂质泥岩互层,其间发育波状、透镜状、脉状层理构造。全组可分五个岩性段,分段标志是以灰绿色砂质泥岩为宏观特征。全组平均厚554m。第一段(T1f1):上、中部以灰绿、绿灰色中厚层状砂泥岩及粉砂岩为主,泥岩次之。最上部夹13层透镜状薄层泥质灰岩,尤以

2、顶部假鲕状泥岩,层厚约0.50m,层位稳定,是与T1f2的分层标志;下部以绿灰色砂质泥岩及泥岩为主,以夹灰岩透镜体、细晶黄铁矿、树枝状方解石脉为其特征;底部为一层泥质灰岩(K9标志层),厚0.601.10m,与下伏龙宣威组呈假整合接触。厚度6198m,平均79m。第二段(T1f2):上部以紫红色薄层至中厚层状粉砂岩为主,细砂岩及砂质泥岩次之,在细砂岩和粉砂岩中多含灰白色灰质小点及团块,波状、楔状、舟状层理发育;下部以暗紫色、灰绿色薄层砂质泥岩为主,夹泥质灰岩及生物碎屑灰岩的透镜体。厚度4198m,平均58m。第三段(T1f3):以灰紫、紫灰色中厚层状粉砂岩及砂质泥岩为主,次为细砂岩、泥岩。灰紫

3、色粉砂岩与灰绿色砂质泥岩相间的条带状构造为本层特征,可与第二段岩性区别。上部暗紫色粉砂岩为主,泥岩次之。在顶部为灰绿色粉砂岩或泥岩,厚510m,为稳定标志层,与T1f4分界。在距顶板5070m处,有一层灰色泥质灰岩,厚约0.50m,层位稳定。下部灰紫色薄中层状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次之,夹薄层泥及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底部多为灰紫色薄中灰质细砂岩,局部相变为绿灰色粉砂岩或砂质泥岩,与T1f2分界。厚度131173m,平均150m。第四段(T1f4):灰紫、暗紫色薄中层粉砂岩、砂质泥岩为主,水平状、缓波状层理发育。上部粉砂砂岩中多夹泥岩薄层,常见小溶蚀孔。顶部以灰绿色、暗紫色泥岩夹粉砂岩,水平状、缓

4、波状层理发育,顶部以灰绿色、暗紫色薄中层粉砂岩与T1f5分界。厚度6799m,平均72m。第五段(T1f5):上部灰紫色薄层砂质泥岩与粉砂岩互层,顶部夹薄层泥灰岩35层;中部以紫灰色暗紫色薄层粉砂岩为主,砂质泥岩次之,在薄层粉砂岩中因颜色变异,显条带构造;下部以紫色、紫红色粉砂岩为主,底部夹一层灰紫色厚层状泥质细砂岩,含石英、长石、云母等,分选性较差,具楔形交错层理及大型单斜层理。最底部具冲刷面与T1f4分界,厚度136158m,平均144m。4、第四系(Q)以黄色粘土为主,含砂、泥岩风化碎石、块石,局部表层具黑色、杂色淤泥、耕植土。于岩溶槽谷及山麓地带以及宽缓斜坡下零星分布,厚度08m,平均

5、4m。二、构造矿区处于珙长背斜西端次级褶皱之青山背斜的北翼,青山背斜:长约12km,为一不对称背斜,北翼陡南翼缓,北翼倾角高达4574,南翼倾角为1025之间,轴向为4060,轴面倾南东,地层有挤压、揉皱和小的错动,大的破破性构造较少。枢纽起伏不明显,属较简单开阔之褶曲。矿区地层呈单斜产出,倾角总体为浅部陡而深部缓,倾向0左右,倾角3759。矿区南西端发育F13断层,为斜交逆断层,切割二叠系上统宣威组(P2x)地层和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T1f)地层,出露长度1500m,走向52,倾向142,倾角4555,垂直断距36m。综上,矿区为单斜构造,倾角较陡,断裂构造不发育,因此矿区构造简单,属一类。

6、三、煤层1、含煤地层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二段、第三段。1)宣威组第二段(P2x2)矿区主要含煤段,系泻湖及湖泊相沉积。中部为时夹灰绿细粒砂岩及13层煤线,岩屑砂岩层位不稳定,由北往南多相变为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由东往西也时为砂质泥岩及粘土岩所代替。底部为一层暗绿灰色厚层状细中粒砂岩,此段含完整的大羽羊齿化石;上部主要由砂岩、泥岩、煤层组成,煤层编号依次为B1、B2、B3+4,其中B2、B3+4为可采煤层。煤层底板常见植物根部化石。本段一般厚3254m,平均厚40m。2)宣威组第三段(P2x3)灰色、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下部及中上部常见一层灰色厚层状细粒砂岩或粉砂岩,中部有二层较稳

7、定的煤线(C1、C2)及二层生物碎屑泥灰岩及泥质灰岩(K7、K8标志层),将本段三分,为对比标志层。本段含较多的动物化石。本段一般厚2444m,平均厚32m。另外,在飞仙关组底部发育一层泥质灰岩(K9标志层),厚度为0.601.10m,层位比较稳定,为C5煤层对比的重要标志,与C5煤层为底冲刷接触。2、含煤性矿区含煤地层宣威组总厚平均128m。根据煤系地层的含煤程度、岩性组合及与煤系沉积旋回的特点,自下而上将煤系地层划分为三个含煤段:A煤组(第一段)、B煤组(第二段)、C煤组(第三段)。煤系地层含煤510层,可采3层,能对比的煤线4层,平均煤层总厚5.69m,可采含煤系数4.44%。A煤组:以

8、粘土岩、泥岩为主,含较多的球粒状菱铁矿团块,仅有23层煤线。B煤组:为矿区主要含煤组,B2、B3+4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位于煤组中上部,层位稳定,煤层集中。B2煤层全部可采,煤厚0.684.43m,平均2.47m;B3+4煤层往东至5勘探线与B2煤层合并,厚0.903.46m,一般1.502.34m,平均1.99m。C煤组:仅C5煤层可采,位于煤组顶部,层位稳定,厚0.602.20m,一般0.721.22m,平均1.23m。3、煤层特征1) B2煤层赋存于宣威组第二段(P2x2)中上部,上距B3+4煤层约5m,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3759煤层厚度0.684.43m,平均2.47m,煤层结构由2

9、4个自然分层组成,夹矸13层,分层夹石厚0.040.51m。浅部煤层较稳定;深部煤层变薄,且煤厚及结构均有较大的变化。总体上B2煤层属较稳定煤层。由于B2和B3+4相距较近,B3+4的底板即为B2顶板;直接底板为浅灰色泥岩、性软,有滑感,具可塑性,内含肉黄色球状棱铁矿团块。其下为灰色细中粒岩屑砂岩。2) B3+4煤 层赋存于宣威组第二段(P2x2)顶部,下距B煤组底界距15m,距B2煤层约5m,距上部的背影炭C5煤层间距27.2742.52m。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3759由西往东趋于合并,从5线往东与B2煤层全部合并。厚度变化大0.903.46m,一般1.502.34m,平均1.99m,结构较

10、简单,夹12层夹矸,夹矸厚0.020.32m,为较稳定煤层。直接顶板为深灰色砂质泥岩、粉砂岩、偶见细砂岩,含动物化石碎屑或个体,含黄铁矿较多;老顶为深灰色细粒岩屑砂岩,夹粉砂岩条带,灰质胶结,质坚性脆,地表风化后垂直节理发育,成方块状,醒目易认,这是寻找B3+4煤层的标志;底板为0.150.40m灰色高岭石质泥岩或泥岩,之下为深灰色粉砂质泥岩、粉砂岩或黑灰色泥岩,含灰色肾状菱铁矿结核。这些特征是煤层对比重要的间接标志,B3+4煤层是以层间距和岩性组合特征进行对比,可靠程度较高。3) C5煤层赋存于宣威组第三段(P2x3)顶部,上距宣威组顶界0.100.20m,下距B3+4煤层间距27.2742

11、.52m,层位稳定,产状与围岩一致,倾角3759煤层厚度0.602.20m,平均1.23m。结构简单,夹12层夹矸,夹矸厚0.010.32m,为较稳定煤层。直接顶板多为浅灰、微细晶泥质石灰岩(C5的标志层),厚度0.601.10m,局部见一层粘土岩和泥岩伪顶,厚0.020.16m。老顶为泥岩,含砂质及灰质,局部夹薄层灰岩,质坚性脆。底板为灰色泥岩,其下为粉砂岩或细粒岩屑砂岩。可采煤层特征归纳入表1-3-1。表1-3-1 可采煤层特征表煤层代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结构容重(m3/t)倾角()C50.721.221.23泥质灰岩泥岩、粉砂岩夹矸1-2层1.60375927.

12、2742.5B3+41.502.341.99泥岩或粉砂岩粘土岩或泥岩4059约5mB20.684.432.47粘土岩夹矸1-3层1.55四、煤类、煤质及煤的用途1、煤的物理性质及煤岩特征B2煤层:颜色为灰黑色,条痕为浅褐黑色。具金属光泽。断口参差状,煤的外生裂隙极为发育,多与层理平行或斜交。内生裂隙在亮煤条带中较发育,故煤层松软易碎,呈鳞片状产出。显微煤岩类型中部为半亮半暗煤夹镜煤宽条带,顶底部为半暗全暗煤。显微组分以凝胶化基质体占绝对多数,次为半基质体和半丝炭化基质体。B3+4煤层:颜色为黑及灰黑色,条痕为黑色,略带褐黑色。具金刚光泽、金属光泽及暗淡光泽。断口参差状、不平整状,致密坚硬。煤层

13、中部一般以半亮煤为主,顶底部分多由半暗全暗型煤组成,具线理状、均匀状结构,含较多的丝炭镜体,时见结核状、细条带状黄铁矿分布,致密坚硬,组成煤的大粒级部分,比重大。煤岩类型以半丝炭暗亮煤、亮煤为主,局部出现丝炭化亮暗煤;煤中矿物杂质含量很高,10%以上,顶底部分多在20%以上,属矿化煤及强矿化煤。常见的矿物质有石英、黄铁矿、粘土及方解石,偶见棱铁矿、白铁矿黄铜矿等,对煤质及可选性影响最大者为黄铁矿和石英。C5煤层:煤层中部一般以半亮煤为主,顶底部分多由线理状半亮型煤组成,煤的外生裂隙较少,故块煤较大。显微煤岩类型以半丝炭暗亮煤为主,局部出现半丝炭亮暗煤和丝炭亮煤。显微组分以凝胶化半凝胶化基质体、

14、镜煤体为主,其次具木质镜煤结构半丝炭组碎屑和透镜状丝炭体等煤层顶底部分丝炭化半丝炭组分较中部略高。2、煤质主要指标及煤炭分类据最终储量报告原煤水分(Md)平均1.13%;灰分(Ad)22.7234.87%,平均25.17%,属中高灰煤,灰成分主要以铝硅酸盐为主,Fe2O3次之,余者含量均低;挥发分(Vd)9.5412.76%,平均11.68%;固定碳(Fcd)66.43%;全硫(St,d)1.695.80%,平均4.23%,属中高高硫煤;发热量(Qgr.vd)21.5829.04MJ/kg,平均25.50MJ/kg,属中高热值煤。经洗选后浮煤灰分(Ad)11.1815.76%,平均12.74%

15、,属低灰煤;挥发分(Vdaf)7.148.59%,平均7.99%;全硫(St,d)0.601.54%,平均1.18%,属中硫煤。因此B2煤层属中高灰、中高高硫、中高热值的无烟煤(WY03)。见表1-3-2。据最终储量报告原煤水分(Mad)0.861.33%,平均1.12%;灰分(Ad)21.6532.23%,平均26.67%,属中高灰煤,灰成分主要以铝硅酸盐为主,Fe2O3次之,CaO、MgO及P含量低;挥发分(Vd)7.6014.70%,平均11.69%;固定碳(Fcd)58.0471.52%,平均65.64%;全硫(St,d)4.196.29%,平均5.33%,属高硫煤,主要是黄铁矿硫,以

16、结核状、细条带状、细脉状形态产出,多集中在煤层顶底部,硫酸盐硫含量在0.50%以下,有机硫含量在0.50%以下,洗选后浮煤硫分一般降低至2%以下;挥发分(Vdaf)7.587.93%,平均7.83%;发热量(Qgr.vd)24.7827.08MJ/kg,平均25.91MJ/kg,属中高热值煤。本次储量核实取样检验结果:原煤水分(Mad)1.35%,灰分(Ad)28.01%,属中灰煤,挥发分(Vd)10.51%,固定炭(FCd)61.48%,发热量(Qgr,v.d)24.08MJ/Kg,属中热值煤,全硫(St,d)4.68%,属高硫煤。综上:B3+4煤层属中高灰、高硫、中高热值无烟煤。据最终储量

17、报告原煤水分(Mad)0.781.50%,平均1.06%;灰分(Ad)18.2237.12%,平均28.92%,属中高灰煤,灰成分主要以铝硅酸盐为主,但较B3+4煤层含量低,Fe2O3也相对降低,而CaO、MgO含量则相对增高;挥发分(Vd)6.9216.21%,平均12.09%;固定碳(FCd)54.4676.13%,平均62.68%;全硫(St,d)1.913.58%,平均2.79%,属中高高硫煤;发热量(Qgr.vd)23.4628.82MJ/kg,平均26.47MJ/kg,属中高热值煤。经洗选后浮煤灰分降至13.5416.44%,平均14.83%;挥发分(Vdaf)6.808.54%,

18、平均7.80%;全硫降至1.191.34%,平均1.27%。原煤水分(Mad)1.34%,灰分(Ad)34.48%,属高灰煤,挥发分(Vd)8.20%,固定炭(FCd)57.32%,发热量(Qgr,v.d)22.52MJ/Kg,属中热值煤,全硫(St,d)0.81%,属低硫煤。C5煤层属中高灰、中高高硫、中高热值无烟煤。表1-3-2 煤层主要煤质指标统计表分析项目煤层灰分Ad(%)挥发分Vdaf全硫St,d固定碳Fcd发热量Qgr,d(MJ/Kg)煤类最大-最小平均22.72-34.8725.179.54-12.6711.681.69-5.804.2366.4321.58-29.0425.50

19、无烟煤三号21.65-32.2326.677.60-14.7011.694.19-6.295.3365.5424.78-27.0825.9118.22-37.1228.926.92-16.2112.091.91-3.582.7957.3223.46-28.8226.473、煤的工业牌号和利用方向据上述化验指标,矿区B2、B3+4、C5煤层中高灰、中高高硫、中高热值无烟煤三号,可作民用和动力用煤,也可考虑作气化用煤。第二节 水文地质条件1、基本情况本地区处四川盆地与云贵高原的接壤地带,属川东隆起沉降盆地山地,为岩溶化峡谷中山区,地形切割大,沟谷纵横,地形地貌复杂,由南西向北东倾斜,最高点位于矿区

20、南西端,标高+1340m,最低点位于矿区东北端,标高+420m,相对高差920m,总体地势较陡,坡度为2545本区降水充沛,据历年气象资料,年降雨量平均1152.9mm,最大1515.9mm,最小799.5mm,月降雨量超过100mm的时段集中在49月,低于50mm的时段一般为11月至第二年2月,秋冬多霪雨,少晴,年平均蒸发量1096mm,湿润系数1.04,年平均相对湿度83%。区内地表无常年流水河流,仅有季节性冲沟鞍子沟,洪水期山水汇聚,向东流出区外汇入巡场河。矿区地处山脊上,两侧发育冲沟,受大气降水补给,一般地表水和降雨在极少渗透的情况下即从地表流出矿区。矿山采用平硐暗斜井开拓,矿井采用机

21、械排水,井巷多见裂隙渗水,水量不大,目前矿井排水量为1.68m3/h2.74m3/h,一般为2.08m3/h,水文地质条件简单。2、矿坑充水因素分析矿坑充水因素主要基岩裂隙水及浅部老窑积水。区内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及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岩类孔隙水赋存于零星分布的第四系残坡积层中,水量小,对矿坑充水无影响。基岩裂隙水为矿区的主要地下水类型,矿坑的直接充水水源,主要为大气降水渗入补给,雨季时,补给量大,则含水量大;但在旱季,含水层中水沿裂隙顺坡流出矿区,在无补给源的情况下,含水量会很小。因此,该矿为裂隙型充水矿床。1)第四系孔隙含水层主要分布槽谷及山麓地带以及宽缓斜坡下零星分布,厚度08m,

22、平均4m,为残积、坡积、洪积物;结构松散。为孔隙潜水,受大气降水影响,雨季含水量多,旱季含水量极少,它对矿井生产影响不大。2)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裂隙含水层该含水层对矿区有影响的层段为第一段、第二段。第一段:主要含水部位为中上部之厚层状砂岩、砂质泥岩及薄层状泥质灰岩,底部及层间泥岩多在浅部地段含水,局部直接盖于C5煤层之上。含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0.00360.042升/秒米,为弱含水层。第二段:底部有069.58m之隔水层,平均24.46m,含水层厚3442m,含水岩性多为砂质岩类。含水性较强,单位涌水量0.00215升/秒米,为极弱含水层。3)二叠系上统宣威组裂隙含水层C5至B3+4煤层之间

23、,主要含水段有二,总厚6.07m21.10m。P2x2层中一般出现12含水段,厚1.81m17.18m。含水岩性为砂质泥岩中间夹的细中粒砂岩。含水段间隔水层总厚15.65m63.62m。单位涌水量0.0001升/秒米。4)老窑采空区积水在矿区的浅部,分布较多老窑采空区,它们在大气降水的补给下,集聚了一定量的地下水,是矿井主要水患因素。因此,矿井在浅部开采煤层时,应要查清老窑采空范围,并预先做好探、放水工作,以免发生突水事故,给矿山带来经济损失。3、矿井水文地质类型矿区直接充水含水层为煤层顶板泥岩、砂质泥岩中间夹的细中粒砂岩裂隙含水段,含水量少;浅部老窑积水,雨季水量稍大,旱季小。因此,矿区的水

24、文地质类型应属二类一型。4、矿井涌水量预测采用比拟法计算矿坑涌水量,预测矿井最大涌水量Q最大=3.47m3/h,正常涌水量Q正常=2.63m3/h。第三节 工程地质条件1、工程地质条件现状矿区含煤地层为二叠系上统宣威组第二段、第三段。是由一套细砂岩、粉砂岩、泥岩和煤层组成的沉积岩层。该岩层上部是以细砂岩或中粒砂岩、粉砂岩为主,呈薄中厚层状,完整,坚硬,耐风化,常在地表形成高山;下部则以粉砂岩、泥岩为主,夹多层砂岩和薄煤层,质地相对较软,易风化,是矿山井巷和采区常揭露的岩层,它在地表也常出露于地势较低处。综上,矿区含煤地层为半坚硬软弱岩石类。B2、B3+4煤层直接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泥岩、炭质泥

25、岩,薄中厚层状结构,厚0.201.50m。砂质泥岩的饱和抗压强度为26.785.2MPa,软化系数0.79,岩体质量指标仅0.07,其稳定性差,容易发生冒顶。其上覆间接顶板为质量良好的细粒砂岩和粉砂岩体,厚度大于3m,总体稳定性好;C5煤层直接顶板为泥岩或炭质泥岩,薄层状结构,厚0.050.50m。间接顶板为厚层状泥灰岩或泥质灰岩,厚13m,岩体稳定性较好。B2、B3+4煤层底板岩性为菱铁矿粘土岩、粘土岩,饱和抗压强度1.90MPa,软化系数0.42,为易于软化的软质岩体;C5煤层底板岩性为菱铁质粘土岩、粘土岩,饱和抗压强度1.90MPa,软化系数0.42,为易于软化的软质岩体。矿山煤层顶板岩

26、性主要由泥质灰岩、砂质泥岩、泥岩及粉砂岩,底板岩性为粘土岩。由于深部岩体中压力较大,巷道顶板岩体中节理裂隙较为发育,极易发生变形和片帮;底板饱水后产生底鼓。按照煤层采空厚度计算,采空区直接冒落高度可达30m以上,裂隙发育变形高度可达180m以上,矿山巷道的支护工作量较大,主平硐位于飞仙关组岩层中,多为裸巷,沿脉巷采用圆木架厢支护,目前巷道基本稳定。井巷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断裂破碎带需发碹或架箱支护。在井口第四系残积物分布及局部节理裂隙发育地段,井巷围岩稳固性较差,有可能发生井巷围岩失稳事故;采空区空间相对较大,安全性也有所降低。由于煤层位于两含水层之下,在地下水的浸泡和强的渗透压力作用下,容

27、易发生冒顶、片帮、底鼓,使巷道变形。综上所述,矿区工程地质条件属中等复杂类型。2、工程地质条件预测目前,矿山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是顶压大,尤其是浅部采区,沿煤巷道全部采用厢架支护。有时顶压过大,厢架断裂,造成冒顶,给井下生产造成了不安全隐患。今后,随着矿山生产规模扩大,采空面积的增大,顶压继续增加,巷道冒顶和垮塌现象很难避免。因此,今后矿山生产应加强顶板的管理,及时回填采空区,做到边采边回填,尽可能使采空区的压力减小,以便缓解巷道支护的压力,做到安全生产。第四节 环境地质条件1、边坡的稳定性矿区岩体构造类型为层状结构,地表为砂岩、泥岩、砂质泥岩及细砂岩,属半坚硬软弱岩石,岩层倾角约3759,地面坡度2545矿区内的边坡主要为顺向斜坡,次为逆向斜坡和横向斜坡,出露岩石节理、风化裂隙发育,风化层较厚,加之节理面与山形走向一致,卸荷裂隙发育,容易在重力、雨水、地震及地下开采等作用下垮塌、滑坡,对人类活动有一定的影响。邻区局部斜坡已具失稳现象,现已划为退耕还林区。矿山现开采标高+400m(距地表约180300m)处煤层,规模较小,影响不明显。2、采矿对地表水、地下水的影响矿井直接充水含水层主要为煤层顶板泥岩、砂质泥岩所夹的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