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5 ,大小:21.67KB ,
资源ID:19003656      下载积分:3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bdocx.com/down/19003656.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三方登录: 微信登录   QQ登录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高校典礼文化育人功效探析及其实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为本站会员(b****5)主动上传,冰豆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冰豆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bdocx.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高校典礼文化育人功效探析及其实现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系辞上:“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即隆重举行的庆典仪式和礼仪制度,集中而直观地反映了社会的进步发展和主流文化的价值导向1。高校典礼作为大学文化内涵的典型宣教媒介,承载了大学的文化传统和精神气质,不仅是一项活动、一套仪程,更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结合,是高校育人的重要途径,具有促共鸣、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等重要作用。然而,针对90后大学生,目前典礼形式、内容已明显滞后于学生成长的现实环境,其单一化、形式化、固定化的内容仪程滞后于时代发展和育人要求。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探析高校典礼育人功效和湖南农业大学的工作实践,探索提炼出高校典礼改革的理念、方法并提出改革

2、高校典礼改革的思路:一、高校典礼的育人功效探析目前高校典礼活动存在以下一些误区:偏重保持传统缺乏创新意识;典礼实施重视发言者而忽视倾听者;典礼的参与者、仪程架构、表现手段滞后于“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工作理念的客观要求。90后大学生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日益增强,他们自然地拒绝和排斥单一的显性教育,更偏好贴近实际、充满时代气息和青春色彩的隐性教育形式。1.高校典礼对于大学生礼教德育价值观的导向功效作为拥有五千年悠久文化传承的世界文明发源地,我们对“礼”的概念有过详细论述:易系辞上记载“圣人有以见天下之动,而观其会通,以行其典礼”;论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

3、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不知礼,无以立也”。后汉书延笃传:“朝则诵羲文之易,虞夏之书,历公旦之典礼,览仲尼之春秋。”宋司马光稷下赋:“修先王之典礼,践大圣之规模,德被品物,威加海隅。”铺元典章兵部三马:“为治之道必先信其赏罚之道,尤宜重其典礼。”2这些论述表明典礼贯穿于教育全过程,费孝通认为:“礼不是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礼是主动的。”“礼”一方面指导和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凝聚社会生活的整体性;另一方面又通过历史性的延续和文化性的教化,形成中华民族的传统和习惯。西方文明的发展也有类似特点,成为沟通意识形态与现实社会的纽带3。典礼伴随着人类

4、社会的发展具有立标准、领思想、导行为的重要功效。在文化人类学的研究中,仪式通常被界定为“由传统习俗发展而来被人们所普遍接受并按某种既定程序所进行的活动与行为。”仪式中的活动和行为通常只是具有象征意义的文化符号,通过这些象征符号,特定的文化理念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得以展现4。正如人类学家特纳所言,象征是“仪式”的基本构成单位,一个仪式就是一个意义的象征符号体系。在仪式的象征符号体系中,又存在着支配性象征符号和工具性象征符号5。奥运冠军邓亚萍说让自己下定决心攻读剑桥大学博士学位的动力来自于她观摩的一次剑桥大学毕业典礼。在高校典礼中,校徽、校歌、校服、学位服等就是符号。校园典礼作为一类特殊的“仪式”,其

5、意义就在于促共鸣、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能够为学生提供一套行为标准,让其树立我们崇尚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观念,通过典礼的导向作用传播推广。2.高校典礼是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有机统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此,我们必须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与时俱进,创新教育手段,通过高校典礼将显性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实现其独特的育人功效。潜在学习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二三十年代杜威提出的“同时学习”(Colaterallea

6、rning)。他认为,学生的学习除正式学习外,还有情意方面的“同时学习”。1968年,美国教育社会学家菲利普W杰克逊在班级生活中提出“隐性课程”的概念,隐性教育即脱胎于此概念。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提倡通过特定的载体与活动,以间接的、潜移默化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得到心智的改变、情感的陶冶,从而实现特定的教育目的。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教育目的隐蔽、教育内容广泛、教育方法愉悦、教育过程互动、教育结果持久等特征。校园文化、教育者的人格魅力、优质的教育环境、高校典礼都是进行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1。高校典礼活动是隐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能在情景教育中有效构建“学校学生”、“教师学生”、“学生学生”、“

7、家长学生”、“校友学生”的多重互动场景;能在全过程贯穿各类符号象征,如校徽、校歌、校服、学位服等构建符号互动;能将显性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观念转化为身边的榜样,身边的感动,产生共鸣,构建情感互动6。3.高校典礼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张俊伟认为:文化的本质属性就是非强制性的影响力。对一种文化要从思想、行为、表象三个层面切入,抓住真、善、美三个主题内容,使用选择排序、表现方式、区别特征三个关键来进行认识。英国文化人类学家泰勒在原始文化中指出:“文化或文明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伦理道德、法律、风俗和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文化具有整合、协调群体成员行

8、动的功能,也可以为人们的行为提供方向和可供选择的方式,同时还可以“迫使”下一代或后来者认同本群体的行为规范和价值6。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其特征主要有互动性、渗透性、传承性;其功能主要为营造氛围、提升素质、崇尚精神7。高校典礼可以说完全具备校园文化的所有特征和功能,是校园文化的集中体现。二、以湖南农业大学开学、毕业、表彰典礼工作实践为例探讨高校典礼育人价值的实现湖南农业大学2009年开始起步探索三大典礼的改革创新,与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的启动是同步的。三大典礼改革的基本思想是:突出当今时代主题、

9、注重母校传统文化、强化典礼三大互动(参与者、内容、媒介)、实现典礼育人价值。经过五年的摸索与实践,在具体工作中,湖南农业大学在传统校园典礼的基础上,结合90后大学生自身特点,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及内容的改进,以适应校园文化的新时代气息与面貌。尤其是在开学典礼、表彰典礼和毕业典礼等传统典礼活动中,通过丰富高校典礼符号象征体系,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通过优化构建高校典礼三大要素互动,促共鸣、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通过设计高校典礼前后期活动,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链。1.丰富高校典礼符号象征体系,实现传统文化与时代特征的有机结合我们将国歌、国际歌与校歌在典礼开始和结束时齐声高唱来前后呼应;

10、将国旗、党旗与校徽、校旗、校服上下映衬,如增加集体穿校服、佩戴校徽、交接校旗等仪式;将国家教育大计(横幅标识)与母校校训(校史、校训、校歌精彩视频结合师生自制入学、身边的典型、毕业专题视频)有机结合在会场开始前、典型代表发言时、结束后通过多媒体循环播放。这样既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增加典礼的仪式性和庄严感,又定格“湘农人”的身份烙印,无不体现以爱国爱校荣校教育为主线,创造性地增添了多个意义深刻的项目,做到时间短、内容新、手段酷、印象深。可见,这些创新环节有效体现了高校典礼的价值引领和隐性教育功能,深化了高校典礼的育人价值。2.优化构建高校典礼三大要素互动、促共鸣、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我们将三大典

11、礼中的参与者、仪程内容、表达媒介三个要素在基本思想指导下进行针对性的优化设计,落实“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实质,以达互动、促共鸣、受启发、传价值、导言行为目标。如参与者除了领导专家、学生代表、思政工作者、教学名师外增加学生家长代表、成功校友代表、行政管理育人、后勤服务育人典型;仪程内容除了常规讲话、报告、总结、期望等形式外更注重在内容构思中将传统典故与现代酷词的结合,社会的热点与身边的感动的结合,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相结合;在表达媒介上除了以往惯用的发言、讲话、颁奖外还辅以现代手段如多媒体图片展示、背景视频与背景音乐、灯光控制、微博墙留言共享、学位授予(拨穗)、师生自制互动视频、

12、集体宣誓、齐呼口号等方式营造隐性教育氛围。让学生们通过各种(讲唱呼,肢体,看,情感渲染,微博交流,回忆等)互动使学生在庄严的情境中产生强烈的思想共鸣,从而强化了立志成才的追求和感恩社会的情怀,实现了仪式的精神凝聚力和统一性作用。可见,善于设计互动性的典礼环节,能够有效强化主流价值观念对于学生的教化和引领,使得我们所倡导的教育思想真正入口、入眼、入耳、入脑、入心。3.设计高校典礼前后期活动,形成完整的教育体系链(校园文化品牌)我们将大学生入学教育、毕业教育以教育大纲形式,通过烘托与引导(领导、专家)、准备与设计(辅导员、学生骨干)、活动与竞争(校友、学生)等流程后才进入典礼阶段,这样的典礼才不会

13、空洞,才会有互动与共鸣,典礼过后由于在典礼现场学生有限,为达到更大的渗透传承作用让更多学生受益,还需通过声像俱佳的视频集锦、图文并茂的汇编著作、官方网络交流平台等载体,通过民主生活会、学生组织沙龙、校内网络传播等途径将主题教育成果达到最广泛的共享,同时借助以上形式使学生的感受得以反馈,经过总结归纳再进行下一轮创新与改革。只有这样才能将高校典礼活动这短暂而精彩的100分钟得到提炼与升华,形成完整的主题教育体系链,而典礼就是这条项链上的钻石。品牌的形成需要具备特定的受体,特定的价值观,特定的文化,而完整的高校典礼具备成为校园文化品牌的一切潜质,关键就在于是否持续可发展,是否与时俱进,是否代表师生的

14、根本利益。三、高校典礼改革的发展思路高校典礼改革不是几年几十年的事,它是没有尽头的,其发展的思路前面说道:国外大学通过几十上百年的发展,其典礼文化已经融入校园文化当中,且是其校园文化皇冠上的明珠。究其成功因素,无外乎以下几点。1.以人为本,强化体现高校典礼的育人价值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一切为了学生”,将“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体差异,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在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各个领域全面渗透“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作为“文化育人”的探索性工作,高校典礼改

15、革应在体系组织、内容构思、氛围营造、成效传播等具体环节中,始终突出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的核心地位和重要作用。采用更加贴近学生、深入学生的工作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途径和方法,开展隐性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以人为本、潜移默化的隐性教育,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典礼系列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学生主动营造典礼文化育人氛围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体转变为主体,使高校典礼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情感升华和成长成熟的真实体现和集中表达1。2.讲究科学,不断增强高校典礼的育人效果科学发展观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始终坚持以科学规律为根本,自觉运用科学理论、工具和手段,尤其在确立目标、归纳属性、把握对象的群体性特征

16、和差异化需求、选择方法和途径等各个方面体现科学性,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专业知识,力求全面把握学生思想整体特点和个性差异,设置和调整典礼活动的内容形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学生成长成才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主动利用高校典礼文化进行引导和规范,确保其育人功效,将理论思想落实于具体实践,并总结实践反馈来持续开展理论研究,实现理论指导与实践活动的良性互动循环和对于校园文化的有力引导8。3.与时俱进,提升高校典礼的文化育人水平1910年初,蔡元培撰写中国理论学史时首次使用“与时俱进”一词。中国共产党在十六大明确提出:“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17、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关注时代的各类重大事件,要善于把握时代背景和育人契机,并将其及时融入到教育实践工作之中9。具体到高校典礼改革,就是要通过社会的热点与身边的感动相结合,增强典礼文化的时代性和开放性;通过传统典故与现代酷词相结合,强化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通过邀请成功校友、学生家长、校董会代表等参与典礼、现场讲演、网络视频等方式,提升高校典礼文化育人水平。4.敢于创新,实现高校典礼的可持续发展敢于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方法,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动力,应注重科学总结、归纳传播和有效传承一代代思想政治教

18、育工作者积累下来的成功经验;通过创新机制不断激发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引导其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视作一种个人价值得到体现的奋斗平台,确保这项事业薪火相传。对于高校典礼活动而言,应注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贴近现实与崇尚精神相结合,坚持“发展”目标指导下的创新,坚持隐性教育活动与大学育人体系无缝对接,不断完善典礼文化育人主题教育体系,使其与时俱进,适应于教育对象的整体特点和个性差异,从而实现高校典礼的可持续发展。参考文献:1马化祥.校园典礼的多重育人价值及其挖掘J.教育学术月刊,2011,(2).2胡守钧,王迎春“.礼”与民间传统C/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

19、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20073费孝通.礼治秩序,乡土中国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43.4彭兆荣.人类学仪式理论述评J.民族研究,2002,(2)5薛艺兵.对仪式现象的人类学解释J.广西民族研究,2003,(2).6EdwardBernallTylor:Primitiveculture.原始文化:神话、哲学、宗教、语言、艺术和习俗发展之研究M.连树声,译.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7张彦.高校典礼活动的教育内涵与文化意蕴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09,(2).8张彦.超越历史与自发,提升校园文化育人功能J.中国高等教育,2005,(19).9王秉琦,高瑞龙.提升大学品位,引领文化发展对大学在和谐文化建设中的责任及办学理念的思考C/建设和谐文化与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高等教育国际论坛论文汇编,2007.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